1

末代皇帝溥儀從故宮的北門神武門出了宮,準確說是被“趕”出了宮,而這時宮內哭聲一片,溥儀和婉容、淑妃文秀倒是沒哭。

宮女太監(jiān)哭的最傷心,他們站在這座秀女們曾經(jīng)入宮必走的順貞門口(如下圖)

他們目送著溥儀的轎車駛向遠方,知道一切都完了,是自己完了!

“為何哭”

宮女太監(jiān)們?yōu)楹我弈?難道真是為了大清朝的結束而哭嗎?

在末代太監(jiān)孫耀廷的回憶錄里,我們看到了當時溥儀出宮的很多細節(jié):

1924年的一天,溥儀悠哉的來到儲秀宮找婉容,見婉容還沒起床,便和太監(jiān)孫耀廷踢了會毽子,可沒曾想,這一踢卻成了他在紫禁城最后的休閑。

當年的辛亥革命把他們愛新覺羅家族搞倒,結束了封建帝制,可按照優(yōu)待條件,溥儀小朝廷還可以居住在乾清門以后的內廷區(qū)域,可以養(yǎng)太監(jiān)宮女。

而到了1924年,直系軍閥將領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干脆把溥儀直接攆出紫禁城,在孫耀廷的回憶錄里,寫下了這么一個情節(jié):

“溥儀的老爹攝政王載灃在御花園遇到了準備出逃的兒子兒媳,而他的腦袋上還戴著三眼花翎的頂戴,結果載灃仰天長嘆:‘大清國算完了’,隨后將這頂戴直接扔在了御花園的草叢中!

大清國完了!溥儀和婉容文秀被安排上了不知道去向何處的轎車。

而這時他們的身后,無數(shù)的太監(jiān)宮女卻沒法上車,他們哭,大哭,頓時整個紫禁城成了一座淚城。

他們不是為了大清國的完蛋而哭,而是為自己!

在以往的邏輯中,大清國完了沒事,換個王朝接著伺候就行,可這次不是了!這次沒有王朝可換,是一個新的國家,這個國家不再需要皇帝,不再需要宮女,不再需要太監(jiān)!

不需要了!這意味著自幼就入宮的太監(jiān)宮女們沒了活路!

他們對于外面的世界完全不知,沒有生活的技能,估計連街上的路都不認識;他們害怕,恐懼,據(jù)說當時有的太監(jiān)直接出宮就跳筒子河里淹死了。

那一天,紫禁城變成了眼淚,這是恐懼、無助和迷茫的眼淚。

最佳貢獻者
2

  • 申明一點,溥儀那不叫離開紫禁城,叫被逼逃離了紫禁城,是身不由己,不得已而為之的。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不是一般的大,必須要厘清。
  • 不過,硬要這么說的話,倒是也可以,畢竟受了刺激的溥儀,時刻想著離開皇宮,去做一些與民國憲法相違背的勾當。當然,以他的優(yōu)柔寡斷,是做不出什么大事情的,只要嚴密提防著,也就是一跳梁小丑而已,不足道哉。

話說,“辛亥革命”爆發(fā)后,清廷迫于國內政治壓力,不得不啟用袁世凱,以負責全權談判事宜。從此,清廷大權盡數(shù)操縱于袁世凱之手,皇帝成了擺設物件,揮之即去。也因此,促成了南北議和,共造了“共和”之偉業(yè)。隨之,清廷接受了《清室優(yōu)待條件》的相關條款,躲在了紫禁城“稱孤道寡”,由此作為清帝遜位的象征,進而體現(xiàn)“共和”的寬宏大量。

同時,溥儀過上了清廷“虛偽元首”的生活,除了沒權,一切照舊。譬如,仍然住在紫禁城,所需生活費用由民國政府買單,御茶、御膳房規(guī)制不變,可謂吃喝不愁。相應地,宮內若干人等,像是太監(jiān)、宮女、妃嬪,乃至護衛(wèi),一應俱全,儼然“遜清小朝廷”的規(guī)模。所以,溥儀的奢侈、排場不言而喻,飛揚跋扈那是不在話下。緊跟著,所謂“皇宮”里面的那些人員,是什么一副模樣可想而知,絲毫搞不清狀況。

最可惡的是,1913年的元旦,袁世凱還派人去給溥儀了拜年,個中緣由耐人尋味。說好聽點,袁世凱念舊,有情有義,乃民國之表率。反之,就是對帝制還抱有“幻想”,向“遜清小朝代”效忠。如此惺惺作態(tài),卻是妄為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完全就是“共和”之恥。

于是乎,終于激起了社會人士的反彈,紛紛要求民國政府嚴厲約束“遜清小朝廷”的所作所為,以正視聽。很快,迫于輿論壓力,民國政府做出了回應,規(guī)范了相關的行為準則。這下,溥儀所代表的“遜清小朝廷”才消停了,不肆意妄為,無法無天了。

就這樣,溥儀在紫禁城度過了他的童年。一直到被馮玉祥趕出來紫禁城,繼而逃跑了。期間,有張勛率領“辮子軍”進京搞復辟,扶植了溥儀復位。所幸,段祺瑞非常給力,這場鬧劇很快便落幕,徒增一笑話罷了。此后,溥儀的生活不盡人意,就萌發(fā)了想要逃離皇宮的想法。但是,那些皇宮里的人不答應啊!害怕生活沒了著落,無依無靠。因此,當?shù)弥邇x被趕出紫禁城,他們的心情可想而知,肯定是舍不得啊,唯有大哭一場了。

總之,溥儀被趕出“紫禁城”除了自作自受,主要還是形勢使然,逼迫他必須走出那一步,為歷史畫個圓圈。

3

遜清小朝廷的末世比較特別。以往,王朝滅亡之時,都是皇帝和皇族人員哭成一片,而太監(jiān)、宮女卻表現(xiàn)的很淡然。然而,當遜清小朝廷滅亡時,一切都反了過來,皇族成員表現(xiàn)的相當?shù),哭泣的反而是那些太監(jiān)和宮女。



遜清小朝廷的末日

遜清小朝廷完了,太監(jiān)和宮女反而是哭的最傷心的一群人,難道他們真的因為清朝的滅亡而哭?

顯然不是,他們是在為自己而哭,哭的是自己迷茫的未來。

時間回到1924年10月23日,此時的馮玉祥發(fā)動了北京政變,占領的了北京。

當政變發(fā)生后,根據(jù)溥儀撰寫的《我的前半生》記載,紫禁城的守衛(wèi)隊立刻被國民軍繳了械,然后國民軍便接管了守衛(wèi)隊的營地。



這時的溥儀在做什么?

每天在御花園用望遠鏡觀察景山,并且派遣太監(jiān)和宮女去慰問國民軍,給他們送去了茶水和點心。

但即便是國民軍收下了禮物,溥儀也覺得惶恐不安,因為他已經(jīng)嗅到了火藥味,自己的小朝廷很可能即將崩潰。

紫禁城內,所有的人都已經(jīng)成為了案板上的肉,因此恐懼籠罩著每一個人,為了將來打算,很多王公貴族開始收拾財富,并且在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定了房間,一旦有變化,可以立刻脫逃。

終于,該來的還是來了。

11月5日上午,據(jù)溥儀回憶,應該是在9點左右。內務府的大臣慌張的到了儲秀宮稟報溥儀;“馮玉祥的軍隊來了,里面還有李鴻藻的后人李石曾,他們要求廢除優(yōu)待條約,讓您簽字!



太監(jiān)、宮女大哭

消息迅速擴散,太監(jiān)和宮女把心提到了嗓子眼里。即便是溥儀還沒有簽字,太監(jiān)、宮女們已經(jīng)開始謠傳溥儀把傳國玉璽交給了鹿鐘麟。

就這樣,儲秀宮率先哭成了一團。

據(jù)最后一個太監(jiān)孫耀庭回憶,最開始是幾個小宮女哭泣,之后平時冷漠的眾人也開始了大哭。顯然,他們不是為大清,而是為自己的前途。

他們害怕,因為這一次的改朝換代并不是簡單的王朝更替,這一次是中國民族歷史上最大的改革之一。

以往的改朝換代,舊的皇帝沒有了,還有新的皇帝。他們可以換新的主子,依然可以安穩(wěn)的生活。

然而新的國家再也沒有皇上,再也不需要太監(jiān)和宮女。而常年生活在宮廷他們,沒有任何生存技能,一旦出宮,意味著他們失去了唯一的生計,將來的生活變得生死未卜,很可能流落街頭。



午飯時間到了,所有宮女、太監(jiān)愁眉緊鎖,大家你瞅我,我瞅你。飯,任由它涼著,撤了下去。

下午,鹿鐘麟帶隊通知溥儀,如果再不出宮,景山上的大炮就要發(fā)射了。

一時間,宮內所有人開始找掩護,就連溥儀的岳父榮源都跑到了御花園,找了一個隱蔽的地方藏了起來,再也不肯出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終于,溥儀扛不住壓力,同意了鹿鐘麟的要求,答應出宮。

很快,國民軍準備了五輛汽車,鹿鐘麟坐在了第一輛,溥儀坐上了第二輛,婉蓉和文秀等人依次坐在了后面,紹英等內務府大臣坐上了最后一輛。



汽車準備開往溥儀父親的醇親王府。

神武門外,圍觀的百姓人山人海,不少人大喊“快看、皇上出宮了;他后面還有皇后娘娘呢”

在街上人的指指點點中,隨行的太監(jiān)孫耀庭算幸運的,因為溥儀出宮后,大部分太監(jiān)被國民軍就地遣散了。

據(jù)孫耀庭回憶說,他們這些人都是自幼進宮,只有進宮多年的人才有可能攢下一筆財富,另謀生路。但大部分人是沒有機會積攢財富的,所以出宮對于他們而言,根本沒有什么活路。有的人出宮后,甚至連路都不認識,所以他們在順貞門外大哭,甚至一部分極端的人,一出順貞門便跳進了筒子河。



當然,也有一部分曾經(jīng)被溥儀趕出皇宮的太監(jiān)在門外幸災樂禍的,他們高聲喊著“這才是一報還一報呢。”

就這樣,遜清小朝廷在大部分人的好奇圍觀中、國民軍的歡呼中、太監(jiān)和宮女的哭聲中煙消云散了。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末代太監(jiān)孫耀庭傳》

4

末代皇帝溥儀作為大清王朝的遜帝在民國政府初期得到了充分的優(yōu)待政策,不僅可以繼續(xù)保留皇帝尊號和地位,還可以在北京紫禁城內繼續(xù)享受著皇帝的待遇和生活。并且每年由民國政府按照簽署的《清皇室優(yōu)待政策協(xié)定》中的條款給予皇室專項撥款400百萬兩每年,用來滿足大清王朝的遜帝溥儀及其后宮妃嬪太監(jiān)宮女在皇宮中的一切開支用度?梢哉f北京紫禁城內依然過著與大清王朝存在時不二的生活。

然而從1912年元旦,大清王朝的小皇帝溥儀在裕隆太后的引導下正式宣布遜位,正式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和退出國際社會的舞臺。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帶兵控制北京城之間。這近13年間,小皇帝溥儀一直在北京紫禁城內過著無憂無慮的皇帝生活。并且度過了自己人生中的童年和青春期。

然而當馮玉祥在發(fā)動北京政變并且取得成功之后,軍閥馮玉祥順利的控制北京城。馮玉祥決定調整優(yōu)化曾經(jīng)簽署的清朝皇室優(yōu)待政策協(xié)定,首先將原本答應給清朝皇室每年400萬兩白銀的專項撥款調整為50萬銀元。另外根據(jù)原來簽署的皇室優(yōu)待政策協(xié)定第3條條款。責令遜帝溥儀于限期內搬離北京紫禁城,另擇他處居住。同時責令遜帝溥儀停止一切與皇帝有關的尊號和特殊身份和地位。在面見民國政府時不再享受外國國家元首的地位和禮遇。而給予其普通民國公民之權利和自由。

相傳該消息傳到北京紫禁城內,遜帝溥儀十分擔心自己以后的生活,并且表現(xiàn)的十分手足無措,趕緊令人將皇宮之中之前的物品打包準備帶出皇宮,為自己以后的生活積累下一定的財富儲備。

反而溥儀的后宮如婉容皇后、文繡嬪妃等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表現(xiàn)出了十分淡定的心態(tài),至少并沒有將不滿和傷心寫在臉上。間接也體現(xiàn)了皇室后宮大家閨秀的忍耐力和胸懷。

而得知清朝遜帝溥儀即將被趕離北京紫禁城后,宮中的太監(jiān)和宮女則徹底崩潰。這些太監(jiān)和宮女大多出生于貧困家庭,為了生計自幼進宮,身無長計,只會做一個聽話的奴才,服侍好皇宮之中的小皇帝溥儀及其后宮嬪妃便是其每天的工作。當?shù)弥d帝溥儀即將被趕出北京紫禁城后,這些太監(jiān)和宮女為自己的前途擔憂。畢竟離開北京紫禁城,離開清朝遜帝溥儀之后,這些太監(jiān)和宮女根本無法找到維持其生計的工作和居所。

因此當溥儀帶著自己的妃嬪以及從北京紫禁城內整理打包的文物珍寶從皇城緩緩駛出時,曾經(jīng)服侍清朝遜帝溥儀及其后宮妃嬪的太監(jiān)和宮女跪在道路兩旁泣不成聲。這些人面對如此巨大之變化一時難以接受。畢竟當時的人們誰也不會在意這些人的前途和死活。

5

1924年,中國再次爆發(fā)了內戰(zhàn),這場沖突從華中地區(qū)開始,逐漸升級成了中國南北之戰(zhàn),這一年也波及到了遜清皇室。

溥儀的英語老師莊士敦在他的《紫禁城的黃昏》里記錄了溥儀離開紫禁城的前夕宮中的變化,皇宮對9.10月份發(fā)生的內戰(zhàn)并沒有做出太大的反應,宮里人認為只要馮玉祥還處于吳佩孚的控制中,就不會對皇室有真正的威脅。

然而一切的變化都出人意料,馮玉祥在并沒有按吳佩孚的指示去古北口,而是在10月23日凌晨到了北京,在孫岳、胡景翼的內應下,占領了火車戰(zhàn)和電報局,切斷了電話通訊,包圍總統(tǒng)府,并最終占領了北京。

在民國期間,兵變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當皇宮和景山都站滿了武裝士兵后,一切就不一樣了,守衛(wèi)紫禁城的不再是皇家衛(wèi)隊,而是荷槍實彈的士兵。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的部隊勒令溥儀搬出紫禁城,并修改了優(yōu)待清室的條例,其中第一條就是:”大清宣統(tǒng)皇帝即日起,永遠廢除皇帝尊號,與民國國民在法律上享有一切同等之權力。

這意味著,溥儀從這天起,再也不是能享受原來的待遇了,也不能再住在皇宮中了,民國優(yōu)待清室的一切條件都被取消了。

溥儀只得按照修改后的“優(yōu)待條件”選擇出宮,這一切的廢除都是了野蠻武力的強迫之下得以實現(xiàn)的。

這一天溥儀帶著隨身的侍從和婉容、文秀離開了皇宮,搬進了父親載灃的住處。

最后的太監(jiān)、宮女,哭天搶地的聲音讓紫禁城的黃昏變得更加憂傷

對于溥儀來講,離開紫禁城他依舊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因為還仍然有許多軍閥想利用他來控制全國,但是對于那些從小進宮依靠皇帝為生的宮女、太監(jiān)就完全不一樣了。

對于太監(jiān)、宮女而言,他們從小進宮并沒有外面實際社會的生活經(jīng)驗和技能,離開了皇宮要如何生活呢?

以前朝代更替,會有新的皇帝上位,還是會需要太監(jiān)們的伺候,但是新的民國不再需要太監(jiān)。對于一些入宮比較久的太監(jiān)還可以憑借積蓄能夠存活,而一些后入宮的太監(jiān),根本沒有什么積蓄的,又要如何活呢?

當鹿鐘麟的炮口對準紫禁城的時候,留給他們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溥儀將“傳國玉璽”交給了鹿鐘麟的消息傳到婉容耳朵里時:

婉容小聲地對他說:“你可甭為了咱們這點東西喪了命!要是有軍隊的大兵來要這些個東西,你就告訴他們,這是我們‘主兒’的,非要不可的話,索性痛痛快快地遞出去,就是千萬別出什么亂子,能保住人怎么都行……”

這一天,紫禁城中所有的人都在這個黃昏離開了,溥儀和皇后、淑妃以及身旁的三十多個太監(jiān)、宮女,默默地走向了御花園后門——“順貞門”

順貞門外沒有宮女、太監(jiān)們都跪著哭成了一片,都在為自己未來的生存而擔憂著。 一些年輕的太監(jiān)、宮女出宮后,直接走了極端,跳河自盡了,有的到大戶人家為奴。一些年輕貌美的宮女嫁人,有的甚至流落到八大胡同做妓為生。

溥儀由于不滿自己父親的膽小怯懦,同時又擔心被馮玉祥所加害,在載灃的住處沒有住多久,就逃進了日本公使館,當時的日本對落難的溥儀十分熱心,不僅慷慨的為他提供了舒服的棲身之地,還利用《順天時報》發(fā)表了對皇帝的“無限同情”,同時對內閣和國民軍無限的“激憤”。讓溥儀對日本產生了無限的好感,從此走上了親日的復國之路,成了偽滿州國的傀儡。

參考資料:《紫禁城的黃昏》、《末代太監(jiān)孫耀庭傳》

6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準確的來說,溥儀是被趕出來的。

不過這也不奇怪,因為在溥儀退位的時候,雖然民國政府同意優(yōu)待清代皇室,但是僅在十三年后,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便將溥儀趕出了紫禁城。

溥儀被趕出北京時,皇宮里面哭聲一片,似乎太監(jiān)宮女們都舍不得皇帝的離開。但其實并不是這樣,他們不是在為皇帝的遭遇而感到傷心,而是對自己將要面臨的生活而感到擔心害怕,所以才哭泣的。

為何呢?

溥儀雖然在六歲的時候就退位了,但是朝廷依然還在,只是規(guī)模和權力發(fā)生了變化而已,其他像皇宮里面的日常生活依舊沒有變化。

小朝廷依然可以擁有太監(jiān)和宮女,而他們也都因為朝廷還在而不用擔心自己的生活。他們依舊可以過著伺候主子的生活,而主子們也會時不時的賞賜他們一點東西。他們在宮里面除了能夠服侍皇帝、妃嬪以外,最重要的還是能夠時不時撈點油水,將宮里值錢的寶貝給偷出去變賣,從而為自己在退休后能過上個好日子。

但是現(xiàn)在不行了。

皇帝被趕出了皇宮,這些太監(jiān)宮女也就失去了“依靠”,此時的他們面臨著最大的問題——失業(yè)。

要知道,對于有些宮女來說,自己的往后的生活可能要好過一些的,但是對于太監(jiān)來說,這就太難了。最重要的是,軍閥都能將皇帝給趕出去,自己的命運又該如何呢?

以前多多少少還有皇帝當擋箭牌,但是現(xiàn)在擋箭牌也沒有,別說自己還沒錢,就算有,也不知道有沒有命花。

所以,溥儀離開紫禁城時的哭聲,其實并不是傷感皇帝的離開,而是那些太監(jiān)宮女以及遺老們對自己往后生活的擔憂罷了!

7

1912年,末代帝王溥儀被袁世凱逼下皇位,不過有一件事讓人很不解,一般皇帝都會有禁衛(wèi)軍保護,那么溥儀在退位時,他的禁衛(wèi)軍去了哪里,為什么袁世凱可以兵不血刃,讓溥儀退位?

其實歷朝歷代的皇帝,為了自己的安危,都會組建專門負責保護自己的軍隊。比如曹操的虎賁營,曹操的虎賁營可是很有名的保安隊,曹操曾經(jīng)讓自己的得力大將,典韋和許褚擔任過虎賁營統(tǒng)領。這典韋在張秀反叛中,為了保護曹操死了,而許褚一生也是對曹操忠心耿耿。




可見保安隊長一般都是君主十分信得過的人,比如趙云,三國時期,趙云也是劉備的保安隊長,而趙云的忠勇是人盡皆知的。到了后來,統(tǒng)治者們的禁衛(wèi)軍也沒有少過,大多稱為御林軍。

御林軍不參與其他戰(zhàn)爭,只負責貼身保護皇帝安危,御林軍直接聽命于御林軍統(tǒng)領,所以禁衛(wèi)軍的頭領是個很重要的職位。要想弄清楚溥儀退位時,他的禁衛(wèi)軍為什么沒能保護他,我們不妨先來看看誰是溥儀禁衛(wèi)軍的頭領。





溥儀繼位時年紀很小,所以就有了攝政王,攝政王載灃也是個很有能力和眼見的人。他看著袁世凱等人的勢力一天天變大,知道這些勢力最終將會成為朝廷的威脅,所以他就建立了一支12000人的新軍,用來保護皇宮,與軍閥抗衡。

其實這支新軍和歷史中皇帝的御林軍有著同樣的使命,而這支新軍的頭領不是別人,正是載灃的弟弟載濤。


讓皇族之人擔任禁衛(wèi)軍統(tǒng)領,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至少他不會毀了清朝的江山。不過,載灃卻看錯載濤了。

載濤年紀輕輕,不懂如何訓練軍隊,所以當時的新軍戰(zhàn)斗力是很低的,他們可以說是沒有經(jīng)過什么嚴格的訓練,這樣的軍隊,平時裝模作樣,充個數(shù)量還可以,但是真要打仗是靠不住的。

不過就是這樣一支沒有什么戰(zhàn)斗力的軍隊,最后也落入了別人手里。載灃掌握大權以后,他不斷削弱袁世凱的權利,袁世凱手中好像已經(jīng)沒有什么實權

武昌起義爆發(fā)后,清政府下令北洋軍隊前去鎮(zhèn)壓起義軍,但是這些軍隊竟然不聽清政府的,雖然此時袁世凱已經(jīng)失去了大權,但是這些北洋軍隊卻依然只聽袁世凱一人的。

無奈之下,載灃又重用了袁世凱。袁世凱這次接手的不只是北洋軍隊,就是載濤的新軍也由袁世凱掌管了?梢哉f此時袁世凱的勢力比以前更大了

將新軍也被迫交給了袁世凱,那么清王朝手里真的就沒有可以上戰(zhàn)場得軍隊了,所以當袁世凱逼著溥儀退位時,沒有禁衛(wèi)軍可以保護溥儀,溥儀也只好退位。

袁世凱這才有了不用武力,就可以推翻封建王朝,結束兩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機會。其實,就算是新軍沒有在袁世凱手里,那樣的軍隊也不可能成功阻止袁世凱逼溥儀退位,只不過是增加些將士的性命罷了。

8

簡單來說 鐵飯碗丟了,,,雖然這個鐵飯碗盛飯不多 終歸餓不死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