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湖南和湖北的“湖”到底指的是什么,這個湖其實說的是洞庭湖。
在宋代以前,是沒有湖南和湖北的說法的。因為自從大禹治水之后,將天下分為九州。州便成為一個地名,流傳下來。在很長的時期里,州都是比現(xiàn)在省還要大的行政單位。
漢朝天下分為十三州,唐朝也以州為中央朝廷直屬的行政機構(gòu)。在近千年的歷史變遷中,荊州一直都代表著兩湖地區(qū),也就是湖南和湖北全部。不過在不同時期,還會包括周邊省份的一部分。
從宋朝開始,改州為路,成為省級行政機構(gòu)。宋朝將天下分為十五個路,由于宋朝時期疆域面積不大,北部、西部等大片區(qū)域都是鄰國所有。因此,就對部分區(qū)域較大的州進(jìn)行劃分。
而荊州地處中部,因此以洞庭湖為界,便分為荊州湖北路和荊州湖南路兩個省級政區(qū)。荊湖北路的治所在江陵,也就是今天的荊州市城區(qū)。而荊湖南路的治所在潭州,也就是今天的長沙市。
元明開始,以行省代替了之前的路,成為省級政區(qū)。而湖廣行省的中心,也漸漸從荊州東移至武昌。后來逐漸以省代替,而沿用至今。
洞庭湖,被湖北和湖南兩省包圍。因此,也就沒有了湖東省和湖西省的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