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么給歷史上的惡人洗白翻案?

這還用問嗎?兄弟!多明白呀!

因為給“敗類”洗白翻案的都是“同類”呀!

因為他們也要做那些歷史惡人一樣的事情。

因為歷史中有前輩

他們又不想被問罪

所以需洗白前同類

不惜耗力把神費

證明敗類做的對

自己才好問心無愧

不信仔細(xì)看一看

誰玩手段把民魅

害忠的奸佞贊秦檜

侵略殘暴的拜納粹

引狼入室洗白吳三桂

賣國求榮昭雪汪精衛(wèi)

損陰喪德私利先

道貌岸然清名貴

只要正義旗幟打的好

哪怕千夫所指人言畏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首先是,價值觀或者是三觀的扭曲,有些人功利心太重,為了自己的欲念,總要拿出所謂歷史佐證,其次是利益的趨勢,某些人為了自己或者部分人的私利,就歪曲或者捏造一些所謂的歷史事實來達(dá)到自己利益需求,第三,就是嘩眾取寵,有些人就沒事閑的蛋疼,故意扭曲一些事實來博各位的眼球。

3

關(guān)于善惡對錯,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定義。對于洗白這件事,只能夠說隨著你的知識面的越加廣泛,你對不同時期的同一件事的認(rèn)知會產(chǎn)生不同。

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八卦其實就闡述了一個道理,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有時候,看似善良的人也會產(chǎn)生邪惡的念頭,而看似邪惡的人也會有善良的舉動。有時候,你對一個人的評價會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有外在的也有內(nèi)在的。比如,時局,知識儲備,成長階段,人生歷程,審美觀念……

其實,有時候,后人所評說的善惡對錯也并不一定是全然客觀的,畢竟這中間已經(jīng)有了時間這個巨大的鴻溝,有些事實總是會被假象給掩蓋。

比如,鑿壁偷光的故事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并且對于匡衡的印象特別的好,總覺得這樣一個刻苦學(xué)習(xí)的人一定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墒,隨著知識面的擴大,你就能夠了解到,其實他也會貪,利用郡圖出錯,非法擴占了四萬多畝,且沒告之任何人。

再看看和珅的故事,和珅是個大貪官是一個眾所皆知的事情。乾隆年間,河北干旱,農(nóng)田顆粒無收,災(zāi)民遍野。在這個時候,朝廷當(dāng)即下令設(shè)立粥棚,來維持百姓的日常溫飽。而這個時候,和珅來這視察,并且抓了沙子在賑災(zāi)的粥中。也許大家看到這便更加憤恨了,可是仔細(xì)想想,如果不這樣的話,粥可就都被那些不需要的人給分走了,真正有需要的人卻面臨著餓死的可能。如果將抓一把沙子在粥中,不需要的人自然便沒了食欲,可這對那些需要的人來說就是生命啊。

我始終堅信著,人活在世上,必然是一個真假混合的生命體。善與惡,對與錯,是對立的同時也是聯(lián)系的。有時候,環(huán)境是能夠使我們說謊,使我們變得不能誠實的。

有一個球,一半白,一半黑,看到白的那半邊的人,說它是個白球,另一邊的人,則說它是個黑球,他們都沒有錯,錯在沒有跑到另一邊去看,而跑到另一邊看,需要想像力和思考力。

當(dāng)我們思考問題時,應(yīng)該是多方面的,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以表象談是非。

4

對歷史人物的真實史料,一般都是通過書籍或者口述傳下來的,具體內(nèi)容大部分真假難辨。人的認(rèn)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上升的,因此,對以前的人的認(rèn)識會有屬于自己的解讀,正如,一本書,有很多個哈姆雷特。最重要的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撰寫的,很多的情節(jié),可能存在個人情感上的影響;其次,那個時代是不同的,解讀歷史也要處于當(dāng)時的背景下,因為總有很多人喜歡用當(dāng)下的眼光去了解歷史,批判過去。所以,撥亂反正那個時代都有。因此,對于一些無能為力的事,只需要看,聽就可以了?傊,你認(rèn)同的,是你自己相信的,所以,僅守本心即可。


5

其實有些人給歷史上惡人“洗白”,主要是為吸引眼球,獲取流量。

自媒體的先天缺陷就采編環(huán)節(jié)。在缺少這個重要環(huán)境的情況下,只能閉門造車。

從歷史中找靈感,顛覆歷史,調(diào)侃歷史人物,用現(xiàn)代的思維重新詮釋大眾熟知的歷史人物,無疑是一條捷徑。

于是,洗白歷史“惡人”,抹黑歷史的英雄成了一種寫作模式。

這種狀況,折射出自媒體管理不夠規(guī)范。在一個缺少規(guī)范化管理,從業(yè)人員魚龍混雜的自媒體行業(yè)中,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必然。

相信,通過有關(guān)部門不斷加強管理,自媒體平臺的日趨規(guī)范,網(wǎng)絡(luò)生態(tài)會不斷好轉(zhuǎn)。

6

提出這種問題要么是太幼稚,要么是多歷史了解的不夠深徹。

首先,什么是惡人?這個詞放在廣義的歷史范圍內(nèi)講是很難定義的,在兒童的世界中,善與惡,好人與壞人,可能是很好分清的。但是,在成人的世界中,這個界限是比較模糊的。在大部分的情況下,善與惡都沒有絕對的定義,都是要放到一定的背景環(huán)境中去判斷的。

而且,一個人在一生中做過無數(shù)的事,不可能都是好事,也不可能都是壞事,所以說一個人的善惡往往也是不容易定位的。只能說某人壞事做多了或者說善事做多了。



其次,我們對歷史人物了解是否真實全面。我們無法親眼去看歷史,只能通過各種記載和文物來知道歷史上到底發(fā)生過什么。而記載的真實程度是一個關(guān)鍵問題,而記載歷史的也是人,那么就一定會多少帶有一些主觀或者客觀的偏見。

因此,越是遙遠(yuǎn)的歷史,可能偏離度就會越高,那么歷史記載中的一些善人或者惡人,是否真如記載中所說,那就真不一定了。

我們判斷歷史事件和人物,一般需要越多的記載就越好,越詳細(xì)的記載,那么還原度就越高。而對于眾多的歷史記載,人們也需要進行分析,哪些更接近真實,哪些更像是帶有偏見的記載。



因此,對于一些歷史人物存在分歧也是很正常的。

而我們在學(xué)校中學(xué)的歷史,是不可能過于詳細(xì)的,所以當(dāng)你了解更詳細(xì)時或者解除一些深層次分析時,可能會遇到與之前的認(rèn)知不同的情況。但是,這不一定是洗白,可能只是更深入的分析。

所以,對待這種問題,也不要妄下洗白的結(jié)論,最好是自己也去多了解一下,看看究竟是真的想洗白還是理性客觀的分析。

7

一句話是氣候適合。

8

所謂“惡人”,只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哪些算是惡人?

魏忠賢算一個惡人吧?但魏忠賢一死,明朝就亡國,促使大家重新考慮魏忠賢的價值。

秦檜算一個惡人吧?但憑岳飛喊喊口號就可以還我河山?北宋舉全國之力尚且丟了一半江山,南宋的無論財力物力人力和制度都沒有加強,僅僅出了一個岳飛是不可能取得根本勝利的,只會把國家?guī)顪Y。秦檜殺岳飛的做法固然不對,但可能對國家生存造成的效果不錯。

所以對所謂“惡人”的重新評價,不是“洗白”,而是對歷史的反思,對現(xiàn)實的評判。

9

洗白與弄清事實是兩碼事。惡人有階級性嗎?事實證明是的惡人絕對不能洗白,政治觀點上的惡人就有三分三解了。比方說秦檜害岳飛,給秦檜一百個膽他也不敢害岳飛,這樣的事怎么不能洗白,澄清真相呢?

10

一是是非觀念顛倒混淆,以小人之見,窺先世風(fēng)云。二是名利心重,故作驚人之語,博人眼球,如同為了出名,直播吃屎,香臭不分,只求出名。除此無他。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