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位置上金國距離蒙古更近
這就很好理解了,因為金國距離蒙古更近,所以只要成吉思汗發(fā)飆,金國首先就要受到?jīng)_擊。
長期以來,金國對蒙古都進行嚴酷的“減丁政策”,即每三年就派大軍深入蒙古高原,對蒙古各部進行血腥的屠殺,通過恐怖手段達到減少蒙古人口,減小威脅的目的。
減丁政策在金世宗完顏雍時期達到頂峰,當時的金國國力強盛,蒙古各部雖然不服,但是奈何實力不濟,只能忍著。蒙古的俺巴孩汗甚至被金國釘死在木驢上,這些都激起了蒙古各部的深仇大恨。
所以當蒙古被成吉思汗統(tǒng)一,蒙古可怕的復仇力量就爆發(fā)了。感到危險的金國雖然在內(nèi)蒙古到大興安嶺一帶修建了規(guī)模宏大的金長城,但是無濟于事。1211年,野狐嶺之戰(zhàn),蒙古以少勝多,金國45萬大軍灰飛煙滅,從此北方精銳為之一空,再也無力抵抗蒙古的沖擊。
為了躲避蒙古鋒芒,金國主動遷都汴梁。這意味著金國徹底放棄了自己的東北老家。1215年,成吉思汗占領中都,從此金國領土被一分為二,金國失去了全部的北方地區(qū)。
而在金國被蒙古不斷割肉時,南宋卻在金國的后面打瞌睡。有了金國的緩沖和阻擋,南宋相對安全。
根據(jù)成吉思汗的遺囑,蒙古消滅西夏后,從西部對金國進行迂回,將其徹底消滅。此時的南宋才第一次遭遇到蒙古的威脅。
不過好在此時的蒙古一心滅金,拖雷帶領蒙古大軍在窩闊臺故意陷害的情況下仍然取得了三峰山之戰(zhàn),這斷送了金國最后的抵抗力量。
因為只有滅金,將蒙古和南宋接壤,南宋才有可能遭受蒙古的沖擊,所以在金國滅亡前,南宋一直沒有機會和蒙古正面交鋒,這讓南宋有更長的時間進行備戰(zhàn)。
此時的南宋民間孟拱不僅帶領南宋干凈利落地擊敗金國,讓蒙古刮目相看,還在蒙古未南下之前,在南宋國土內(nèi)依次構(gòu)筑了三條國土防御線,從長江流域一直延伸到廣西云貴高原,對蒙古可能的迂回做出了提前應對措施。
應該說,孟拱的準備工作正確且有效果,這保證了南宋在面對蒙古時相對從容。
2、兵種上南宋和蒙古差異更大
金國位置靠北,和蒙古在兵種上比較相似,大家都是騎兵,相互沖殺砍完后就回家,不會有什么后遺癥。
在加上北方平坦的地形,導致金國和蒙古之間,只能進行硬碰硬的戰(zhàn)爭,而在金國走下坡路的不利環(huán)境中,蒙古吊打金國是必然事件,金國的滅亡也只是時間問題。
不過因為金國敗得比較徹底,所以金國的軍隊是打一場少一點,最后被耗光,完事。
但是南宋不一樣,作為一個常年沒有戰(zhàn)馬的國度,南宋雖然渴望,但是沒有人愿意賣給他們,這讓南宋不得不進行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
南宋的發(fā)揮,就是大力發(fā)展水軍。
和金國不同,因為南方的地形水網(wǎng)密布,因此更利于行船而不是走馬。南宋在北宋的基礎上損失了三分之一的領土,但是卻讓南宋可以專心致志地發(fā)展自己的水軍。
因為此時南宋的統(tǒng)治區(qū)域,只有南方地區(qū)。而這恰好也是蒙古人不適應的。
蒙古進攻金國時,因為緯度相近,所以氣候條件差不多,蒙古人比較適應。但是一旦緯度靠南,蒙古人的噩夢就要來了。
首先是氣溫的升高讓不喜歡洗澡的蒙古人極易染上瘧疾等疾病,這會導致極大得非戰(zhàn)斗減員;
其次南方的地形普遍狹窄,騎兵大部隊根本無法完全展開。對于喜歡迂回包抄,迅猛沖擊的蒙古騎兵來說,這樣的地形就是噩夢;
最后,由于蒙古騎馬擅長,所以大部分蒙古人不習水戰(zhàn),這在南方地區(qū)是非常被動的,因為南宋軍民可以利用船只對蒙古進行圍追堵截。
所以,對于蒙古人來說,征服南宋要比征服金國的難度更大,所以需要時間更長也是有道理的!
3、策略上南宋比金國更務實
蒙古的崛起是宋金共同的威脅,但是金國很著急,南宋卻很鬧心。
因為金國沒有想著聯(lián)合南宋共同對抗蒙古,卻打著進攻南宋,從南宋身上找補回失去的領土。
真的是欺人太甚。要知道,南宋雖然在宋金對峙期間,稱臣稱侄的,受盡了屈辱,但是不代表南宋就永遠屈居金人之下,特別是當金國自顧不暇時。
所以當金哀宗完顏守緒為了躲避蒙古鋒芒,準備進攻南宋的四川地區(qū)時,孟拱迎頭痛擊,徹底斷送了金國南下的道路。
此時金哀宗想起了“唇亡齒寒”的政策,遂不斷派出使給南宋反復強調(diào)唇亡齒寒的道理。但此時的南宋上下已經(jīng)意識到,金國就是喂不飽的惡狼,根本就不存在與之聯(lián)盟的可能,南宋不報仇就算了,金國還想著拉南宋墊背,這樣的對手,只配被消滅。
所以說南宋不長記性不懂得唇亡齒寒道理的,應該明白的是,金國到底有沒有資格稱為“唇”,而且現(xiàn)實是,即使沒有金國這個“唇”,南宋的“齒”也不會寒,畢竟南方更暖和嘛!
在確定了對金作戰(zhàn)策略后,南宋開始了積極備戰(zhàn)。1233年,孟拱率領南宋軍隊北上蔡州城,和未來的對手蒙古軍地在城下會師,然后發(fā)起了對金國的滅國之戰(zhàn)。
應該說,孟拱為南宋確實做了很多,包括主動北上蔡州實質(zhì)上是為南宋爭取更多的戰(zhàn)略縱深,同時以強悍的戰(zhàn)斗力告訴蒙古,南宋并不弱,所以蒙古進攻南宋前,最好掂量一下自己。
不過遺憾的是,滅金后的南宋開始膨脹起來,先是發(fā)起無意義的“端平入洛”,被蒙古打回了原形,還暴露了自己的實力。
隨后,賈似道執(zhí)政,推行打算法等,導致大量將領離心,歸正人劉整投降忽必烈,直接導致蒙古有了匹敵南宋的水上力量,戰(zhàn)爭天平向蒙古傾斜。
在蒙古有了大量的漢人部隊后,南宋的優(yōu)勢不再,南宋也不可避免地被消滅了。
另外需要強調(diào)的是,在滅金和滅宋的過程中,蒙古內(nèi)部也在進行著激烈的變化,比如蒙古西征,比如蒙哥汗死,蒙古汗國分裂,這些都導致蒙古在滅宋時斷斷續(xù)續(xù),曲曲折折,不像滅金那樣干凈利落!
所以,南宋比金國更抗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