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末代皇帝溥儀,一生充滿傳奇色彩,引無數(shù)人津津樂道。他的生身份從九五至尊到平頭百姓,這樣一個充滿傳奇的人死后去了哪里?

在清朝,每一位皇帝都會由家族選定“萬年吉地”,營建陵寢。宣統(tǒng)皇帝溥儀3歲登基,剛滿三年,清王朝就覆滅了,當時陵寢還未選定。

溥儀退位后,國民軍優(yōu)待清室,溥儀被幽居紫禁城。到了溥儀10歲,帝室為其選定“萬年吉地“,經(jīng)勘測與計算選定在泰東陵旺隆村北,由于當時小朝廷沒有自己的經(jīng)濟來源,陵寢一直未動工。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去世。享年61歲。遺體于10月19日火化。寄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1994年,其妻將其骨灰遷至西陵。

最佳貢獻者
2

據(jù)說溥儀的陵園,四面環(huán)山,中間有一塊方圓3里的盆地,盆地對面有一道山口,山口處還有易水河,墓地周邊郁郁蔥蔥,枝繁葉茂,山清水秀式的風水格局令后人贊嘆不已。

要知道,光緒是清朝入關(guān)后的第九個皇帝,溥儀是第十個。按照乾隆開創(chuàng)的東陵西陵喪葬規(guī)矩,光緒陵墓在西陵,溥儀的陵墓應該放到東陵,但最后卻被放在了西陵。有專家認為,同治和光緒是兄弟輩,按照乾隆設(shè)定的規(guī)矩,同治墓應該放在他爺爺?shù)拦馑诘奈髁昱赃吪阃,但慈禧不顧祖宗?guī)矩,硬是將同治放在了咸豐所在的東陵。而光緒就被安置在了西陵。宣統(tǒng)和光緒是叔侄關(guān)系,跟同治也是父子輩,從繼承關(guān)系上來說,溥儀是承繼了同治和光緒而登基的,所以溥儀應該在西陵安置。

溥儀1912年2月宣布結(jié)束帝制后,仍然住在紫禁城享受民國政府優(yōu)待,1917年張勛復辟當了12天皇帝。1924年,北京政變后,被廢除宣統(tǒng)帝號,遷出了皇宮。1931年,擔任了偽滿洲國傀儡皇帝,1945年被蘇聯(lián)紅軍俘虜后于1950年移交給新中國。1959年在牢獄中進行改造后獲得特赦,回到北京生活,1963年開始,在全國政協(xié)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工作,1967年10月,患了腎癌在北京去世。

他死后到底是火化還是土葬呢?溥儀妻子李淑賢說,溥儀病逝后,愛新覺羅家族開會決定,與1967年10月19日進行了火化,10月20日將他的骨灰寄存在了八寶山革命公墓。1994年,海外華僑張世義在易縣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這座園林的知名度,他經(jīng)不過不斷努力,勸說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盒于1995年1月26日遷葬到西陵。這座陵墓面南朝北,蓋上棺蓋,最后澆上混凝土,終于末代皇帝魂歸了西陵。

3

很多人都好奇,溥儀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死的時候并非是以清朝皇帝而是以新中國國民的身份入葬的,為什么被葬在了清皇陵西陵。按照清朝的皇家禮制,新皇帝一登基,就要為自己選擇一處好陵址。除了同治皇帝不知是什么原因沒有在登基后為自己選擇之外,其他的清朝皇帝都是為自己提前選好了地方。與同治皇帝一樣,宣統(tǒng)皇帝溥儀也沒有提前選好陵址,主要原因是溥儀登基的時候只有三歲,還沒有來得及為自己選,就在三年后亡了國。

清朝滅亡后,溥儀被破退位,然而根據(jù)優(yōu)待清室的條件,他仍然居住在紫禁城里,并且皇帝的尊號不變,只是中華民國以外國君主之禮相待,并且每年供給其皇室白銀四百萬兩,溥儀就這樣繼續(xù)在自己的小朝廷內(nèi)做著“皇帝”。在他長到十歲的時候,小朝廷眾遺老大臣們決定為他選擇“萬年吉地”。

經(jīng)過一系列的勘探,最終選擇東陵的旺隆村北。然而,由于當時資金匱乏,再加上時局不穩(wěn),并沒有動工修建陵墓,就這樣一直拖到了溥儀病死。溥儀死的時候,因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關(guān)于他的骨灰的安置情況,周恩來總理專門作了批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后來經(jīng)過家族商定,最終決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西陵的崇嶺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他專門找到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準備勸說她將溥儀的骨灰葬于西陵,最終,他們達成了一致意見,于是將溥儀的骨灰入葬西陵。

4

溥儀在清西陵埋葬,本身就是一個違建。十三陵地區(qū),清東陵地區(qū),清西陵地區(qū),風景好,風水好,交通好。國家對重要歷史景區(qū)和文物區(qū)是有嚴格的管理要求的。誰有本事在那里圈地建設(shè)現(xiàn)代人墓園,安葬者定是趨之若鶩。清西陵地區(qū)就被劃出一片,建立了一個現(xiàn)代公墓。溥儀被經(jīng)營者邀請到墓園安葬,其實本身是經(jīng)營者的廣告。至于什么認祖歸宗都是后來杜撰的演繹,歪打正著。就靠著溥儀老婆那兩錠銀子在陵園里占了一畝三分地,你信嗎?

5

末代皇帝溥儀于1967年去世,遺體火化。最初安葬在八寶山,1995年遷葬到河北易縣的華龍皇家陵園。

網(wǎng)上對于溥儀安葬的介紹中有很多訛傳:

1、溥儀是唯一被火化的天子

這是不對的。滿清入關(guān)之前就保留著火葬的習俗,包括順治帝也是火葬。墓中沒有棺槨,只是骨灰壇。至康熙以后才禁止火葬,改與漢人一樣的土葬。

2、溥儀葬在清西陵中,是剛繼位時選定的

這也是不對的。溥儀繼位之時才三歲,大清都岌岌可危了,怎么會去研究小皇帝的后事呢。按照乾隆定下的制度,溥儀算是同治帝的嗣子,兼祧光緒。而同治葬在清東陵,所以溥儀應葬在西陵。但這個制度恰恰是在給同治帝修陵時,被慈禧給破壞了一次。

溥儀墓所在的華龍皇家陵園只是一個經(jīng)營性公墓,不是單獨給末代皇帝修的陵。雖然溥儀墓距離光緒崇陵后墻只有二百米,也是兩個概念。

把溥儀遷葬到這是墓區(qū)征得其最后一位妻子李淑賢同意的,墓區(qū)的核心目的還是造人氣而已,并非對這位新公民如何。

龍華公墓內(nèi)的溥儀墓經(jīng)過一次較大修繕。但這些華表也感覺些許不倫不類。兩座“陪葬墓”,一是譚玉玲,一是婉容的招魂葬。

婉容因其死在東北,尸骨找不到了。在其去世地的吉林敦化,也修了一座墓。

6

作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的經(jīng)歷卻也算得上傳奇。

清朝沒了,溥儀卻還能依舊居住在皇宮之中,保留著皇帝的尊號,國家每年還要提供大把的銀子給他吃喝玩樂。作為亡國之君,能在亡國之后享受這樣的待遇,也是歷史上頭一遭。

從清朝的皇帝,再到新中國的普通公民,溥儀的這份經(jīng)歷,也是極富戲劇性;作為新中國的普通公民,溥儀在卻又在死后葬進了清朝皇家陵園清西陵的附近,也是相當傳奇!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溥儀想著逃到日本去,結(jié)果被蘇聯(lián)人給逮個正著,送到蘇聯(lián)改造了一番。

可能在蘇聯(lián)的日子過得不錯,也害怕回來之后被處置,溥儀三番五次的請求加入蘇聯(lián)國籍。不過蘇聯(lián)人并沒有同意溥儀的要求,1950年8月,溥儀被引渡回國,在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繼續(xù)接受改造,并在1959年特赦,成為新中國的一名普通公民,還和一個叫李淑賢的女性結(jié)了婚。1967年,溥儀因尿毒癥去世。

以溥儀的身份來說,加上當時的時代背景,溥儀無論如何也是不能葬在清朝的皇家陵園,不論是清西陵還是清東陵。但是考慮的溥儀身份的特殊性,總理決定還是讓溥儀家人自己選擇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哪里,總理給出地點有三個:八寶山革命公墓、八寶山人民公墓、萬安公墓。

溥儀的家人經(jīng)過商量后,為了不使總理為難,八寶山革命公墓是絕對不能選的,最終選擇了八寶山人民公墓寄存溥儀的骨灰。

本來,溥儀的骨灰也許就永遠的寄存了八寶山人民公墓,但事情的發(fā)展往往讓人難以預料。

時間來到了1992年,改革開放之后的中國經(jīng)濟迅速騰飛,吸引了很多人進行投資。有一個香港商人來到大陸,在河北易縣的清西陵附近投資了一家陵園。陵園雖然在清西陵的附近,但生意相當冷清。

這下當?shù)氐念I(lǐng)導坐不住了,他們害怕因為沒有生意,這位香港商人會撤資。于是他們將目光投到了末代皇帝溥儀的身上,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宣傳噱頭。于是這位香港商人就去找溥儀的遺孀李淑賢商量這個事情,沒想到李淑賢非常爽快的答應了。

就這樣,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在1995年被遷入到這家陵園,并且提高知名度,這家陵園被改名為華龍皇家陵園。

華龍皇家陵園距離清西陵非常近,距離清西陵內(nèi)的崇陵(光緒陵墓)后圍墻僅200米。溥儀絕對不會想到,自己會在死后30年,因為一個商業(yè)上的原因,回到了愛新覺羅的先祖?zhèn)兣赃叀?/span>

7

謝謝邀請!

就中國歷史王朝來說,歷代皇帝繼位之后下達的重要的一道命令就是在皇家陵園中選址為自己修筑陵墓。

清王朝的統(tǒng)治者也不例外,分別在遵化和易縣劃定了東西兩個陵區(qū)。但是到了清朝最后的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末代皇帝溥儀繼位之后,由于動蕩的時局,溥儀連眼下政局都難以掌控,更別提身后事了。清王室確實為溥儀選定了一處位置當做帝陵,但因皇帝被廢,后又被趕出皇宮,斷了經(jīng)費來源,修陵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新中國成立以后,溥儀徹底褪去皇室的光環(huán),成了一個普通的工人。

1967年溥儀病故后,周總理專門做出重要指示,一定要處理好溥儀的下葬事宜,可以自行安排下葬,也可以選擇革命公墓等地方安葬,后來經(jīng)過與家屬的商議,多方一致同意把溥儀的骨灰寄放在八寶山。

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員說服了溥儀的最后一任妻子李淑賢,經(jīng)多方協(xié)調(diào)、政府批準,在清西陵劃定范圍,修筑陵墓,將溥儀安葬。

溥儀繼位時王室為其選定的位置即為西陵中某處,遷葬于此也算葬入祖墳,為中國封建王朝徹底劃上了句號。

另外,不得不考慮清西陵工作處此舉或有借末代皇帝為噱頭,促進旅游拉動經(jīng)濟發(fā)展之意。

想想也是個悲劇,當過三次皇帝確始終被人利用的溥儀,就算是死后,也依然被開發(fā)商剝奪所謂的剩余價值。

2006年,清西陵工作處又聯(lián)系到溥儀皇后婉容的家人,在溥儀墓一側(cè)擴建婉容的衣冠冢。

8

末代皇帝溥儀1959年得到特赦,從此成為了中國的一位公民。溥儀特赦后自己也想做一個社會主義新人,所以他積極工作,對清史研究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為了滿足他成為社會主義新人的心愿,國家允許他安葬在八寶山公墓。剛開始他的骨灰是放在八寶山側(cè)室的,后來周總理親自下令移到了正室。

他的骨灰在八寶山一放就放了二十多年,按理說人都入土為安了,并不適合遷墳,但是溥儀的妻子李淑賢為何要把溥儀遷出八寶山,移葬清西陵呢?

按照李淑賢的說法是因為她的一個夢,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呢?

她跟人說:“我做了個夢,夢到一個朋友抱了條龍到我家來,朋友說他要出差,請我代為保管這條龍。誰知道那朋友一松手,龍就鉆回水井里……”

然后她解釋這是溥儀托夢,接著她便張羅把溥儀的骨灰送往西陵的“華龍陵園”。并且強調(diào):“說我迷信也好,我就是覺得這事該現(xiàn)在辦成!

而且她跟別人說,移葬清西陵是溥儀臨終前囑托的,這也是為了完成他的心愿。

那李淑賢在溥儀去世后為什么不馬上移葬清西陵,反而要到20多年過后才這樣做呢?原因其實并不復雜。

上世紀90年代初,有位香港開發(fā)商投資“華龍陵園”,因其地處西陵,離北京、石家莊等大城市路途相對遙遠,所以陵園建成有日卻售出墓穴不多。有人向這位開發(fā)商獻策,說末代皇帝溥儀的骨灰若能來“華龍陵園”,必有轟動效應,能抬高“華龍陵園”的身價。

這位開發(fā)商深信不疑,通過關(guān)系找到李淑賢,幾次商談之后,李淑賢終于放話應允。隨后就“做夢”,夢到溥儀化成小龍求她……接著就“想起”20多年來無人知曉的“溥儀囑托”。

可是溥儀的親戚不賣她的賬,一致表示根據(jù)溥儀“做社會主義新人”的心愿,骨灰安放在八寶山最為妥當。但李淑賢一意孤行,不把溥儀的骨灰弄到“華龍陵園”不罷休。

后來雙方直接談崩了,滿清后人直接把李淑賢告了上去,但有關(guān)方面答復:李淑賢是遺孀,第一繼承人,取走溥儀的骨灰是她的權(quán)利,將骨灰安放何處也是她的權(quán)力。

1995年1月26日,當李淑賢抱著溥儀的骨灰潛入清西陵的時候,溥儀的其他親屬未有一人出席,當然更無一人隨行。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原因,李淑賢生前曾準備跟溥儀安葬在一起,但是李淑賢晚年身患絕癥時又變卦了:“溥儀當了大半輩子的傀儡,死后不能再讓他當招牌了,我的骨灰堅決不要和溥儀葬在一起,我要去八寶山人民公墓!

9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溥儀死后,遺體并沒有按照皇帝的儀式下葬,而是按照新時代的法規(guī)火化。隨著溥儀的去世,清朝也隨之徹底消逝。

但是問題來了,溥儀的骨灰應該放在哪里呢?周恩來總理當時做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它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屬聚會進行了討論,經(jīng)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溥儀生前一直被各種勢力當做傀儡,死后能被安置在八寶山,也算是很榮耀的一件事了,但是命運多舛的溥儀并沒能一直待在那里。1994年,旅居海外的張世義先生在易縣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為了提高陵園的知名度,張世義經(jīng)過不懈努力,勸動了溥儀的妻子李淑賢,將溥儀的骨灰遷葬西陵。

安放儀式與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一個簡單的儀式后,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筑的"槨”內(nèi)。面南背北,蓋上“槨”蓋,最后澆筑混凝土。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個皇帝的骨灰就這樣安葬了。在溥儀墓的兩側(cè),一側(cè)是溥儀真心喜愛過的譚玉玲,一側(cè)是婉容。至此,清皇室選定的“萬年吉地”終于劃上了句號。

10

傳奇的末代皇帝溥儀,就連死后葬哪的問題都頗具傳奇。

他的骨灰分前后兩次安葬,頭一回是1967年,火化后安葬在了八寶山,當時的局勢緊張自不必多說,這也是他的妻子出于對局勢的考慮,而進行的妥善選擇。

其實溥儀本來的遺愿,是能將自己的骨灰安葬在清西陵,畢竟他的列祖列宗都在西陵長眠,但正好趕上敏感事件,無奈之下只好選擇了八寶山,一開始溥儀的骨灰只是安放在側(cè)室,后來周總理發(fā)話,又給他移到了正室。

然后又過了將近三十年光景,到了1995年,清西陵的工作人員以溥儀遺愿為由,找到溥儀妻子李淑賢,希望能夠?qū)邇x墓遷至清西陵,同時這件事還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細節(jié):

清西陵的管理人員說,溥儀墓一旦從八寶山前往清西陵,將能夠作為具有歷史意義的地點,吸引游客,從而拉動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李淑賢起初并未答應,估計是覺得有些消費溥儀的意思,但最后經(jīng)過多次思想工作,她最終還是同意了。

其實說實在的,雖然溥儀是晚清最后一位皇帝,先后經(jīng)歷各種軟禁,政治斗爭,以及后來賣國求榮,再到服刑之后的刑滿釋放,安度晚年,這一輩子不管怎么怎么看,他也足夠跌宕起伏。

但他的命的確也很好,因為自古以來但凡被強行趕下龍椅的帝王,大多數(shù)都不得善終,而溥儀不僅活到了壽終就寢,就連死后都能跟自己的祖宗葬在一起。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所謂的清西陵管理人員,不過是華龍皇家公墓的銷售人員,他們這個公墓不具備官方性質(zhì),屬于私人經(jīng)營的墓地,只是借了個“清西陵”的由頭,把溥儀的墓遷過去,距離光緒帝的墓還有200米,但對于溥儀來說,也的確算是滿足了他的遺愿。


————————

歡迎關(guān)注作者:錢品聚,了解更多歷史文化趣聞,謝謝。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