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請自來~

宋徽宗做為北宋第八位末代皇帝,生于1082年,1135年卒,姓趙明佶,號宣和主人。因為一手好字被大家所熟知,后世稱其書法為“瘦金體”。

宋徽宗作為一名文人可以說乃是宋朝之大家!這位墨水皇帝擅長楷書、草書,以及山水、花鳥等風景的描繪,當然做為一名不太合格的皇帝,宋徽宗對于詩詞(艷詞...)的造詣也頗為深刻:“淺酒人前共,軟玉燈邊擁;仨氡Э偤锨,痛痛痛。輕把郎推。漸聞聲顫,微驚紅涌。試與更番縱,全沒些兒縫,這回風味成顛狂,動動動,臂兒相兜,唇兒相湊,舌兒相弄。”這是宋徽宗為著名艷妓李師師所寫,正如夸獎一個女子的容貌,夸她漂亮不如從細處夸她,如她的眉毛秀氣,或嘴形好看,或是腰肢好細,這樣具體的夸獎才能引起女孩的喜悅。此詞寫的多么有靈性,多么生動!在一個“淺酒”,“燈邊”相擁的環(huán)境下,眸中有情,兩想悅抱,愛意讓人忍不住緊緊的擁抱,因此佳人呼道:“痛痛痛!辈ⅰ拜p把郎推”,一個“輕”字,是多么的傳神,在漸漸動情后,“聲顫”,“紅涌”,于是開始“更番縱”,結(jié)果是“全沒些兒縫”,請問,寫黃書的人哪個能寫出這種水平,哪個能寫出這種韻味,淫詩能寫到這個地步,縱然宋徽宗為金人俘虜,仍不得不說:他做皇帝是不配的,但詩詞中的皇帝也只有他配!后面幾句就不用解釋了,大家應當自己就能看出味道來了。

除了詩詞外,著名的《清明上河圖》,也和這位書畫皇帝不無干系。張擇端完成這幅歌頌太平盛世歷史長卷后,首先將它呈獻給了宋徽宗。宋徽宗因此成為此畫的第一位收藏者。作為中國歷史上書畫大家的宋徽宗酷愛此畫,用他著名的"瘦金體"書法親筆在圖上題寫了"清明上河圖"五個字,并鈐上了雙龍小印。

當然,宋徽宗無法掩蓋的,是為民族造成令詩人悲吟千年的“靖康恥”,他也得自食亡國苦果:公元1127年,宋徽宗的個人生活調(diào)轉(zhuǎn)方向由天堂直奔地獄,上萬口子的皇室家族,除康王趙構(gòu)一人“泥馬過江”而逃外,“全家覆沒”為金人俘虜,上演了一出令人痛恨交加的人間悲劇。


我是49,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最佳貢獻者
2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宋神宗趙頊的第十一子、宋哲宗趙煦之弟,宋朝的第八位皇帝。

哲宗的生母為朱皇妃,徽宗之母則為侍御陳氏,陳氏在宮中的地位很低。

后來因生趙佶而進封為欽慈太后,徽宗本系庶出,又是神宗的第十一子。

按照封建的宗法制度,是輪不上他當皇帝的。

然而,元符三年(1100)正月,哲宗趙煦盛年駕崩(23歲),向太后力排眾議,以“先帝(神宗)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不同諸王”由,立十九歲的趙佶為帝,也即歷史上的“宋徽宗”。


宋徽宗一生頗多爭議,歷來被人視為荒淫腐朽,昏聵無能的亡國之君,在其統(tǒng)治的二十五年間,奸佞當?shù)溃瑖鴦萑账,以至于兵敗被俘,客死于五國城?/strong>

然而其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卻是不可否認的,宋徽宗不僅精通書法,擅長繪畫,且工于詩詞,其在藝術(shù)上的成就遠遠大于政治成績。

平心而論,宋徽宗并非昏庸之輩,他在繼位初期,也曾勵精圖治,整頓吏治,禮賢納諫,試圖使國家走向強盛。


宋徽宗繼位時,北宋王朝已經(jīng)從強盛慢慢走向衰退,當時的黨爭異常激烈,變法派與保守派之間勢同水火。宋神宗去世后,保守派上臺,司馬光執(zhí)政,盡除新法,史稱“元祐更化”。宋哲宗親政后,宣布“紹圣”,變法派又重新上臺。隨著一派的上臺,另一派必然受到打壓,輕者丟官落職,發(fā)配邊州,重則性命難保,嚴重影響了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zhuǎn)。

宋徽宗繼位后不久便頒布了一系列詔書,并下詔改元為“建中靖國”,力圖消除朋黨之間的斗爭,使國家重新回到正常的發(fā)展軌道,而宋徽宗執(zhí)政初期,北宋也出現(xiàn)了太平治世的景象,史稱:“帝初政,虛心納諫,海內(nèi)想望,庶幾慶歷之治!

然而朋黨之間的斗爭早已根深蒂固,不可消除。隨著變法派蔡京等人的上臺,打著“惟新”、“崇寧”的招牌,倒行逆施,排除異己,北宋的政治格局由此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國勢也就此日漸衰退了,而此時的宋徽宗也沒有了執(zhí)政初期的雄心壯志,而是沉湎于道家的虛渺境界和藝術(shù)世界里。

宋徽宗為人所詬病的另一點在于其想聯(lián)金滅遼,最終卻反被金國的鐵騎所滅,淪為階下之囚。

《宋史·徽宗本紀》中說:“宋不立徽宗,不納張覺,金雖強,何釁以伐宋哉?”

其實自石敬瑭將燕、云十六州割讓與遼以來,中原王朝一直力圖收復這塊失地,然而終究難以收回。

宋徽宗想一雪前恥,借金亡遼的想法并沒有錯,即使徽宗不聯(lián)金亡遼,金國與宋朝之間的戰(zhàn)爭也在所難免,然而北宋王朝“積貧”、“積弱”已久,加上徽宗統(tǒng)治后期的腐敗,最終加劇了北宋的覆亡。

盡管徽宗在政治統(tǒng)治上飽受爭議與詬病,在藝術(shù)成就上卻成績斐然。

宋徽宗擅書法,他的正楷學唐朝薛曜的風格而略變其體,創(chuàng)出了筆畫細膩的“瘦金書”。

繪畫上,他的畫作精致逼真,尤工花鳥、于翎毛之細膩可謂獨步古今,《芙蓉錦雞》、《四禽》及《池塘秋晚》都有很高的藝術(shù)造詣。

詩詞作品上,他的《燕山亭》雖屬亡國之音,卻可以和李后主的詩詞相媲美。

真要感嘆一句:“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3

宋徽宗趙佶[jí](1082-1135),在位25年。

北宋一共有九個皇帝,徽宗是第八個。本來他應該是最后一個的,只因在北宋滅亡之前,機智地把皇位傳給了太子趙桓[huán],這才沒有當亡國之君。

他當了亡國太上皇。

后來趙構(gòu)在商丘稱帝,竟也遙尊當時已成金兵俘虜?shù)幕兆跒樘匣省?/p>

歷史上太上皇不少,但像徽宗這樣,在世時先后被兩個皇帝尊為太上皇,真心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在太上皇圈里,也就史上第一正牌太上皇(當過皇帝的太上皇),兼最傻太上皇的晉惠帝,可以跟他拼一拼了。

不過,晉惠帝到底還是拼不過宋徽宗。

宋徽宗雖然執(zhí)政糊涂,但藝術(shù)造詣深著呢。

后世不是也有評論嗎,說徽宗趙先生佶,“諸事皆能,獨不能為君耳!”

▲宋徽宗趙佶

1. 昏君

1122年,在徽宗的授意下,宋背棄與遼的盟約,轉(zhuǎn)而按照與金的“海上之盟”,出兵攻遼,與金大致形成南北夾擊之勢,希望借機奪回令無數(shù)中原人魂牽夢縈的幽云十六州。

這次滅遼之戰(zhàn),宋金雙方分工明確。大概就是金負責打勝仗,宋負責打敗仗。

到最后遼被金滅了,而大宋卻遠沒完成任務。

損兵折將不說,按盟約約定本該宋攻下的遼南京(即幽州,今北京),愣是沒打下來,最后還是讓金給占了。

徽宗好面子,這樣一個結(jié)局是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那就跟金談判吧。談來談去,最后宋把宋遼澶淵之盟所定輸給遼的“歲幣”轉(zhuǎn)輸給金,再加上一筆巨額的交割費,這才從金的手里拿回殘破不堪的遼南京、遼西京等七個州。

然而滅遼之戰(zhàn),宋君有多昏,宋軍有多弱,金人實實在在看得清楚。

這樣的一個軟柿子擺在眼前,不捏一捏,合適嗎?

1125年,剛送遼入土沒幾天,金便抓著徽宗的昏招找到借口,東西兩路南下對宋動了刀子。眼看著自己的“聯(lián)金滅遼”之策破產(chǎn),金兵逼近東京(北宋國都,又稱汴梁,今開封),徽宗慌了。

怎么辦呢?江山社稷危在旦夕,我堂堂一國之主要怎么辦?

一個字,逃。

以徽宗二十多年的皇帝職業(yè)生涯來看,這個人基本上不具備什么合格皇帝的素質(zhì)。花石綱、行幸局、采石所等等無一不在向世人昭示,這皇帝想怎樣就怎樣,眼里只有他自己,更別提“社稷為重君為輕”了。

當前金兵勢如破竹,自然是活命要緊了。

歷史總是這樣,皇帝越是昏聵,就越能反襯出朝臣的光芒。危急關(guān)頭,有一個人洞悉全局,并站了出來,想以綿薄之力再為大宋續(xù)上幾秒。

這個人,叫李綱。

▲兩宋之際抗金名將李綱

2. 退位

李綱,時人皆知的“主戰(zhàn)派”,但最愛君并不太情愿以“主戰(zhàn)派”來概括他。

戰(zhàn)爭是政治的工具,這個道理適用于所有時期的戰(zhàn)爭。就是說打仗之前勢必要明白,打這場仗政治上到底為了什么,想要達到什么目的。如果只是為了打仗而打仗,結(jié)果很可能事與愿違。

所以古來主戰(zhàn)的人不僅有愛國志士,也有無腦莽夫和別有用心之人;而主和的也不見得都是奸臣小人,也有忠臣良相和忍辱負重之人。

李綱,面對這次金兵南下,他主戰(zhàn),但更進一步說,他是個頭腦清醒的人。

他很清楚,大宋雖然疲弱,但這次面對南下的金兵,并非不能一戰(zhàn)。只是“欲幸淮浙”的徽宗,根本不可能領(lǐng)導軍民保衛(wèi)東京。而太子“恭儉之德,聞于天下,以守宗社是也”。

所以只有請徽宗內(nèi)禪,太子繼位,以皇帝之名號令群臣,統(tǒng)兵馭民,抵御金兵才更有把握。大宋亦可躲過此劫,而不必像東晉南渡,失去大半國土,偏安一隅。

為此,李綱找到自己的好友,后來是所謂“主和派”的吳敏,商量如何說服徽宗退位讓賢。

另一方面,想跑路的徽宗其實也有內(nèi)禪的打算了。

此前對外政策失敗,已然讓徽宗威信掃地。更現(xiàn)實的是,金兵就在眼前,萬一城破國亡,做了亡國之君,有何顏面去見列祖列宗?退一步說,做了亡國之君不要緊,要緊的是金兵會留我性命嗎?

掂量著手中戀戀不舍的權(quán)力,以及這權(quán)力帶來的風險,徽宗搖擺不定。

于是,徽宗召集親信大臣,商量看該怎么辦好。吳敏恰好在列。趁著這機會,吳敏問徽宗:

聞陛下巡幸之計已決,有之乎?

見徽宗沒說話,吳敏便向前一步,嚇;兆谡f,眼下東京人心不齊,主戰(zhàn)主和的都有,這城怕是要守不住啦!

徽宗慌神,忙問該怎么辦。吳敏繼續(xù)嚇唬:

臣不避萬死,陛下定計巡幸,萬一守者不固,行者不達,奈何?

什么意思呢?陛下現(xiàn)在決定巡幸淮浙,但萬一東京守不住,陛下還沒到淮浙就被金兵趕上了怎么辦?

這下徽宗更怕了。見徽宗上套,吳敏便亮出底牌,提出徽宗內(nèi)禪太子,讓太子登基,以皇帝的身份整合東京的力量,替徽宗守東京,;兆诼飞掀桨。

為了迫使徽宗早下決心,吳敏火上澆油,說金兵已經(jīng)過了中山府(河北定州),不出十天就能到京城。

陛下若早定計,以臣觀之,事當不出三日。

徽宗聽了,深表贊同,就此下了內(nèi)禪的決心。

▲宋欽宗

3. 出逃

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已登帝位的欽宗下詔親征。同時太上皇徽宗下詔說要去亳州(京城以東,今安徽亳州)太清宮“燒香”。

然而,金兵渡過黃河的消息一到,徽宗便亂了陣腳。原定初四走的,結(jié)果初三晚上徽宗就等不及要帶妃嬪、皇子跑路了。

京城一片大亂。

由于事出倉促,準備工作都沒做好,路上徽宗一行人狼狽不堪。有多狼狽?史載:

初,道君(即徽宗)正月三日夜出通津門乘舟以行,獨蔡攸及內(nèi)侍數(shù)人扈從。猶以舟行為緩,則乘肩輿;又以為緩,則于岸側(cè)得搬運磚瓦船乘載。饑甚,于舟人處得炊餅一枚,分食之。

翻譯一下:徽宗隨從都沒帶幾個,開始的時候乘小舟,嫌小舟慢;換乘轎子,讓人抬著自己跑,可還是覺得慢;最后坐上了搬運磚瓦的船。因為吃的都沒帶夠,餓得不行,從船家那里得到一枚炊餅,幾個人分著吃掉了……

當然,徽宗并沒有往亳州方向走,他去了鎮(zhèn)江。

哪里離金兵遠,就去哪里。

到鎮(zhèn)江以后,心神初定的太上皇徽宗,居然開始像做皇帝時那樣發(fā)號施令了。

徽宗通過發(fā)運使司和行宮使司,向東南各級官員發(fā)布了幾道詔書。什么內(nèi)容呢?

一、不許東南各地官府向東京傳遞任何公文;
二、江南的軍隊一律停止開拔東京,聽候調(diào)遣指揮;
三、截留江南地區(qū)供應東京的物資。

三道命令一下,尚在大宋都城東京的欽宗,既不能號令東南,也無法獲得來自東南的士兵和糧食支援。

士兵的問題還不太大,糧食的問題就很恐怖了。要知道宋朝定都東京,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借用漕運便利,獲得東南的糧食的。

如果不是江南的地方官把這些消息上報給欽宗,欽宗可能還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請各位腦補一下此時欽宗的表情以及內(nèi)心活動吧。

不僅如此,徽宗在江南,奢靡如初,肆意搜刮百姓,“所至藩籬雞犬,蕭然一空”。并且,徽宗在江南照常處理政事、任免地方官員,儼然還是皇帝一般,而江南的官員們“惑于誥、命并行,而莫知有朝廷矣”。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徽宗行內(nèi)禪的時候,他自己還特別強調(diào),對自己的尊號只稱“道君”,而不稱“太上皇帝”,表明自己不預政事,專心修道。

呵呵,誰不知道太上皇大多是沒實權(quán)的,哪比“道君”叫著洋氣?

▲宋徽宗瑞鶴圖

4. 嫌隙

托福,在李綱等人的努力下,金兵退了。

宋廷上下,皆大歡喜。喜出望外的欽宗覺得,是時候跟太上皇老爹好好談談了。

鑒于徽宗在東南地區(qū)的所作所為,欽宗認為,只有讓太上皇同志回到東京,在眼皮子底下“照看”起來,自己的權(quán)力才能得以穩(wěn)固。

欽宗開始跟一干大臣討論迎徽宗回鸞的事。

另一方面,暈乎乎的徽宗似乎也意識到,身為太上皇的自己現(xiàn)在已然沒有什么政治資本,可以讓自己回到昔日權(quán)力頂峰了。而且,自己在江南的表現(xiàn),皇帝兒子、朝中大臣、黎民百姓似乎都不怎么滿意。所以開始為自己的一系列行為辯解,以求未來回東京后,能過得舒坦一點。

這些辯解很有趣。

針對自己在江南下的那三道詔書,徽宗說,首先這一切都是奸人陷害,小人蠱惑,實在不是爸爸我的本意;當時到江南來的時候,身邊就士兵三千,為了讓乖兒子你不擔心我的安危,所以我把江南的士兵留下來;至于截留糧餉、公文,那還不是擔心萬一被金兵截取了,多不好嘛……

對這些,欽宗當然不信。

皇帝圈兒的權(quán)力場上,能有多少父子之情?一邊是得來不易的皇位,另一邊是退居二線的心有不甘。帝國的蛋糕就那么大,誰都想多切一刀,先讓自己過足癮。

經(jīng)過李綱的勸說,好不容易,在外避敵三個月的徽宗終于回京了。

徽宗一回京,身邊的內(nèi)侍就被欽宗給換了。不僅如此,欽宗還在徽宗身邊安排了“全忠孝大節(jié)者”來作監(jiān)視。

昔日的近臣(號稱“六賊”)早就被清洗了,現(xiàn)在內(nèi)侍也被換了,甚至還有名稱那么讓人惡心的官職過來監(jiān)視。太上皇徽宗,儼然被軟禁起來,成了孤家寡人。

此時徽宗的心里,大概是有一點點凄涼的。

這一年十月初十,徽宗過生日,欽宗帶著百官前來祝壽;兆诤芗樱沽艘槐,滿飲,又倒?jié)M給兒子欽宗勸酒。誰知欽宗正要喝的時候,有大臣輕碰欽宗的腳,分明是提醒欽宗當心酒中有毒。于是欽宗“堅辭,不敢飲而退”。

徽宗一看居然受到投毒的猜疑,萬分悲哀,“嚎哭入宮”。

▲宋徽宗的瘦金體

5. 同囚

可能父子倆都以為,金兵不會再來了吧。然而,金兵還是來了。

徽宗過生日的時候,宋金戰(zhàn)爭已然硝煙再起。年底又是東京圍城。

只是這次,李綱早就被貶官外放了。

而欽宗做的這兩年皇帝也充分證明,跟他老爸相比,“節(jié)儉”是他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優(yōu)點。

欽宗的蠢,絲毫不亞于他爸爸。

隨著欽宗的“神兵”被金兵暴揍,這東京城看來是守不下去了。

再后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1127年,靖康二年。沐浴著春風,徽宗、欽宗一道跟著金兵的車仗,去北方的草原“打獵”了。

要亡國,一個昏君就足夠了,北宋倒好,攤上倆。

而靖康恥,從此就像幽云十六州讓歷代中原統(tǒng)治者痛心疾首一樣,成了宋金關(guān)系的暗線(明線當然是求和)。

一百年后,1234年,蒙古聯(lián)宋滅金。

當南宋軍隊攻陷蔡州,擄得金哀宗的遺體回到都城臨安、告慰先人的時候,南宋君臣的心情,恐怕就像當年他們的祖宗從金手中交割幽州時那樣揚眉吐氣吧?

但宋徽宗和金哀宗,終究都只是帝國的落日余暉而已。

宋徽宗被擄后,和他乖兒子宋欽宗一起,被金人最終趕到了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父子倆惶惶如喪家之犬,漂泊萬里,至此終于落定下來。

晚年,投錯胎的藝術(shù)家皇帝宋徽宗,又開始寫起詩來,其中有一首《在北題壁》: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天南無雁飛。

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宋詞三百首》,開篇第一首,就是他在靖康之變后,被金兵擄掠北上時所寫的《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者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

千古畫家,多情詞人,奈何生在帝王家?

4

宗徽宗這個人怎么樣?石頭君覺得,宋徽宗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典型的教材,就是一個人選錯了職業(yè)會怎么樣。

宋徽宗的成就

說宋徽宗的成就,其實得從現(xiàn)代說起。2002年4月,宋徽宗畫作《寫生珍禽圖》在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2530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當時中國書畫在全球拍賣市場上的最高記錄。2009年,《寫生珍禽圖》重出江湖,在北京保利拍賣會上拍出了6171萬元的高價。

曾創(chuàng)下中國書畫拍賣最高成效紀錄的徽宗名作《寫生珍禽圖》

看著這組數(shù)字(對,到這么多錢也就是數(shù)字了),想必大家已經(jīng)對宋徽宗趙佶的個人成就有個直觀感受了。應該說趙佶本來應該以一個藝術(shù)家的身份留名青史的。在中國古代,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少有的詩書畫印全才藝術(shù)家。在書法方面,趙佶的成就大家最為熟悉,他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瘦金體”,其筆勢挺勁飄逸,富有鮮明個性,成為了后世無數(shù)書家臨摹學習的對象。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至于畫剛才的數(shù)字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在詩方面,趙佶的秾芳詩也曾是一代經(jīng)典。比如下面這首:

醉落魄

無言哽噎,看燈記得年時節(jié)。

行行指月行行說。愿月常圓,休要暫時缺。

今年華市燈羅列,好燈爭奈人心別。

人前不敢分明說。不忍抬頭,羞見舊時月。

除此之外,趙佶在詩書畫作上蓋的“天下一人”印也是揚名天下的經(jīng)典。

宋徽宗“天下一人”印

可他偏偏當了皇上……

可身為藝術(shù)全才的趙佶偏偏當上了皇上。應該說趙佶成為宋朝皇帝是一次歷史的誤會,也是世襲制這種政體弊端最典型的體現(xiàn)。

按說本來趙佶是當不上皇帝的。因為宋徽宗其實是他爹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本來怎么選也輪不上他來當皇帝。宋神宗死后,其實是傳位給了自己的第六子宋哲宗趙煦。而趙煦執(zhí)政期間其實還頗有建樹,幾次擊敗西夏,使其臣服,并收回西部部分領(lǐng)土,史稱熙和開邊。

宋徽宗趙佶

但宋哲宗雖然執(zhí)政還行,卻是個短命鬼,剛滿25歲就不幸駕崩了,而且死時還沒有兒子。這種突發(fā)情況下,本來應該立哲宗的同母大弟弟趙似為皇帝,甚至按順位趙佶之前還排有好幾個皇弟。但當朝太后卻力排眾議,直接跳過哲宗的眾多皇弟,親自指定趙佶即位。這一下生來就沒想過當皇帝,所以專攻詩書畫印的趙佶被突然推上了前臺。

藝術(shù)家治國的后果

術(shù)業(yè)有專攻,藝術(shù)家在自己的領(lǐng)域越折騰,可能藝術(shù)成就就越高。但讓藝術(shù)家去搞政治,把自己的藝術(shù)思維用在政治之上,其結(jié)果就必然是災難性的。

趙佶當上皇帝之后,大興土木,建造園林“艮岳”,作為自己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場所。此外還任命書法家蔡京和高俅等人為朝中重臣,對民間大肆搜刮,導致國內(nèi)民變四起(比如方臘起義,《水滸傳》描寫的也是徽宗朝的情況)。而在國際政治方面,也是連常識都沒有,先是聯(lián)金滅遼,把北宋最大的墊背給撤了。又接納金朝漢將的投誠,給金人南侵以口實,最后在金軍南下,明知不敵之后,又天真地想通過禪位逃避政治責任,最后導致北宋皇室舉族被俘,身死異國他鄉(xiāng)的下場。

北宋皇室佳麗都被金人當作官妓

但最不平凡的是,在外人看來趙佶雖然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下場最屈辱的皇帝,卻沒擋住他自己終生風流快活。趙佶當皇帝時皇宮佳麗無數(shù),趙佶也人盡其用,當皇帝時共生下了六十六個孩子,其中三十一個兒子,三十五個女兒。而更讓人“欽佩”的是,在北宋皇室都被擄往北國,包括他自己女兒在內(nèi)的皇族女性都被金國當作官妓,任金人隨意奸污,無數(shù)人不堪屈辱自殺而死的情況下,趙佶本人因為被金國視為與南宋進行談判的政治籌碼,所以還受到了一定的優(yōu)待,還讓他的一些后宮嬪妃伴隨在他左右。而在這種環(huán)境里,趙佶的興致仍然不減,竟然又生下了六子八女,給自己湊足了八十個后代。

對于這樣一個詩書畫印俱佳,風流倜儻不輟,但卻誤國誤民誤家,給漢民族帶來深重災難的皇帝。石頭君覺得堪稱中華歷史上最大的災星之一,大家覺得應該怎么評價呢?

中國視角看世界,世界視角看中國,文化歷史,古今中外,歡迎關(guān)注“桃花石雜談”。

5

宋徽宗這個人是很有爭議的,他確實是一位好藝術(shù)家,但卻不是一位好皇帝。宋徽宗陰差陽錯的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開始了大宋王朝的統(tǒng)治,在宋徽宗期間發(fā)生了很多大的事件,將這位有藝術(shù)才華的皇帝推到了風口浪尖上。在宋徽宗的身上發(fā)生了一些歷史故事,還是很有趣味的,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下。

宋徽宗辦了一件大好事,就是在他登基之后就赦免了北宋的文豪蘇軾,讓蘇軾有了一個好的結(jié)局。人們都知道蘇軾是北宋的文壇領(lǐng)袖,是一位星光璀璨的名人,但是蘇軾的一生很是坎坷,多次遭到貶謫,最后被貶到了惠州,這里很是艱苦,這個時候的蘇軾已經(jīng)60多歲了,宋徽宗上臺之后就赦免了蘇軾,這一點還是讓人很佩服的,是宋徽宗辦的為數(shù)不多的好事之一。

宋徽宗是一位水平高超的大藝術(shù)家,在藝術(shù)領(lǐng)域造詣很深。宋徽宗沒有想到自己會當上皇帝,在宋哲宗病逝之后,當時還是端王的宋徽宗走上了皇帝的寶座。宋徽宗愛好繪畫,因為他的推動,宋朝的繪畫水平具有了很大的提高,推動了繪畫藝術(shù)的發(fā)展。宋徽宗具有很好的天分,在藝術(shù)方面一點就通。他還自創(chuàng)了一種字體,被稱作瘦金體,也是很有名氣的。宋徽宗崇信道教,在他統(tǒng)治期間,道教得到了空前的繁榮。

宋徽宗統(tǒng)治期間,民不聊生,政治很是腐敗,社會出現(xiàn)了危機。宋徽宗在政治方面很是糊涂,他重用大奸臣蔡京,將國家給治理的是亂糟糟的,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老百姓沒有辦法生活下去了,于是就走上了起義的道路,著名的方臘起義就發(fā)生在宋徽宗統(tǒng)治的期間。還有人們都非常熟悉的《水滸傳》的故事,也是發(fā)生在宋徽宗的這個時期,梁山好漢舉起了反抗的大旗,發(fā)生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因為宋徽宗的無能,國家很是軟弱,在面對少數(shù)民資政權(quán)的時候,無力抵抗,接連打敗仗,以至于后來還發(fā)生了著名的靖康之恥,宋朝的兩位皇帝被金兵給捉去了,還有宋朝的大臣,還有后宮的眾多嬪妃,在金國受盡了屈辱,實在是一段恥辱的歷史。在歷史上,宋徽宗就是一個反面的典型,人們應該以他為戒,做人要自強。

6

南唐后主李煜的轉(zhuǎn)世?

相傳,在徽宗出生的時候,宋神宗恰巧正在“皇家圖書館”里欣賞李煜的畫像,看其到風流倜儻的形象,在聯(lián)想到其才華橫溢的文采,不禁深加贊賞。于是李煜便投胎成徽宗降生。雖然是神話些,但這兩人還真的有點太像了。

  • 宋徽宗和李煜都是才華橫溢,如果不是皇帝命,肯定就去搞藝術(shù)了。

  • 宋徽宗和李煜都同樣愛美人不愛江山,前者挖洞私會李師師,后者專寵小周后。

  • 宋徽宗和李煜最后都當了俘虜,受盡侮辱。

更不靠譜的民間傳說

民間相傳,南唐后主李煜當了俘虜后,因為老婆小周后被趙光義睡了,還畫了畫(相當于現(xiàn)在的陳老師作品吧),于是腦袋綠得發(fā)紫寫了“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宋太宗一看就不高興了,于是讓人給南唐后主送上了牽機藥,毒死了李煜。后來李煜投身到宋徽宗身上,就是為了報復趙光義,敗壞趙宋江山。

而金國大將完顏宗弼(見注釋1)其實是是天上赤須火龍轉(zhuǎn)世,這赤須火龍上一次轉(zhuǎn)世是宋太祖,但趙匡胤建立大宋沒多久,皇位就被自己的弟弟趙光義搶去了,他氣不忿,去天庭告狀,玉帝于是讓他轉(zhuǎn)投金國,來干掉趙光義的子孫。所以宋徽宗和金兀術(shù)都是來報仇的,報仇的對象都是大宋王朝

當然了,以上這有些都是段子,不過卻也讓我們從不一樣的角度了解了宋徽宗這個人。

注釋1:完顏宗弼,又作兀術(shù)、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太祖完顏阿骨打第四子,金朝名將、開國功臣。

7

宋徽宗在文化藝術(shù)上有著極大的成就及貢獻,在國家政治上就顯得很是蒼白。

宋徽宗自小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所以極其喜愛琴棋書畫這些藝術(shù)門類,閑暇時就會寫字看書畫畫彈琴,完全是文人高人的生活方式,要有這樣的生活首先得有自由時間為保證,否則就不能,就像現(xiàn)在的人,如果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難以顧及家庭和父母,當然也有做的很好的,但畢竟是少數(shù)。

藝術(shù)與政治的調(diào)和太難,兩者兼得更是難上加難,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每天就是二十四小時,做了這個就做不了那個,不會因為你是皇帝就多出些時間,更不會彰顯出神力。愛上藝術(shù)再搞政治,政治需要極強的理性思維,藝術(shù)有的卻是極強的感性思維,兩個就是極端。

只能說上天和宋徽宗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藝術(shù)上的成就越大,政治上就越失敗,同時政治上越失敗,藝術(shù)成就也就越大。人嘛,其實能占得一頭,把一端做到極致已經(jīng)不錯了。

8

“宋徽宗諸事皆能,唯不能為君”,這是對宋徽宗比較中肯的結(jié)論。宋徽宗趙佶可以說是一個全能型的藝術(shù)大家和天才。

宋徽宗在位初期,還可以說是頗具明君氣質(zhì),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多久宋徽宗就沉淪了。正事沒干專門風花雪月,詩酒風流去了。

正所謂有所短有所長,宋徽宗當皇帝不行,更不會知人善任。在政治上他就是一個矮子,任用了一大批奸臣。

所謂人與群分,物以類聚。宋徽宗人用了同是書法大家的蔡京為相。人說字如其人,蔡京的書法在北宋說了第二可能沒人敢認第一。但是就是這么一個書法大家,確實一個極為奸詐的小人。一手帶領(lǐng)宋徽宗走下滅亡。

所以,剖去君王不算,宋徽宗在中國的藝術(shù)史上絕對算得上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他自創(chuàng)的瘦金體,清爽秀麗,耳目一新。

9

我認為,宋徽宗趙佶生來就是錯位的,這個人的顏值爆表,渾身上下都是藝術(shù)細菌,儼然是南唐后主李煜托生轉(zhuǎn)世。他文采風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尤其是書法,自成一派,被后世眾多的文人墨客們推崇備至。更難得的是,他還是個運動健將,踢的一腳好球,要是生在當下,絕對是中國足壇頭號球星,國足也不用發(fā)愁進不了世界杯。然并卵,別看趙佶各項指標都牛逼哄哄,他卻干不了自己最本職的工作,作為一個皇帝,他的業(yè)務能力就兩字,坑爹。



趙佶能當上皇帝,多少有些幸運,除此之外,他還得感謝一個人,這人就是向太后。他的前任宋哲宗死后無子,他才能以兄終弟及的方式入繼大統(tǒng)。其實,即便按照兄終弟及的繼位法則,也輪不到趙佶登基。哥哥死了弟弟上,可弟弟多了,也要有個先來后到對吧?

當時申王趙佖年紀最大,端王趙佶次之,封建倫理道德一直強調(diào)長幼有序,所以理應申王繼承皇位。可惜啊,這個申王趙佖自幼患有眼疾,一只眼睛瞎了。堂堂北宋王朝,豈能選擇一個瞎子做皇帝,那不是讓天下人笑掉大牙嗎,試問國威何在?!所以,趙佖就是哭啞了嗓子也沒用,天意如此,誰叫他眼睛不好使呢?這時向太后拍板了,既然老大不合適,那就該老二端王趙佶,就這么定了。

就這樣,端王趙佶榮登帝位,成為北宋第八位皇帝。很多人說,趙佶其實對皇位并不感冒,他只喜歡與花鳥魚蟲作伴,做不做皇帝無所謂。純屬無稽之談,趙佶對帝位沒有覬覦之心?恐怕他早就垂涎三尺了,夢里都想著當皇帝。要不然,他在哲宗病重之時,干嘛隔三差五的往向太后宮里跑?并且還一味的曲意逢迎,百般討太后歡心,他閑得蛋疼是吧?這小子早就開始做準備了,要不是他把向太后哄的暈頭轉(zhuǎn)向,飄飄欲仙,向太后會在這場皇位PK戰(zhàn)中傾向于他嗎?



事實證明,向太后的眼光真不咋地,瞎子當了皇帝,雖說面子上不好看,但未必會比趙佶差。當然這也不能怪向太后,誰還長了前后眼,也許瞎子連他也不如。封建社會,就這樣,國運往往系于皇帝一人之手;实酆昧耍蠹腋韵愕暮壤钡;皇帝差了,大家跟著一起倒霉。

宋徽宗上任之后,整日就知道搗騰花石崗,研究詩詞歌賦、書法字畫,哪有時間管理國家?蔡京和高俅就是在他手上小人得志的,《水滸傳》中大家恨得這二人牙癢癢,可人家徽宗喜歡啊。不止喜歡,徽宗絕對是蔡京和高俅的忠實粉絲,就因為蔡太師寫得一手好字,高太尉踢得一腳好球,跟他的兩大愛好無縫對接啊。

國家被這廝搞得亂七八糟,烏煙瘴氣。所以,才有了山東宋江梁山聚義,江南方臘起兵造反。當然,北宋的死敵金國更不會坐失良機,這群豺狼虎豹乘機南下,一路燒殺搶掠,直逼京師。



危難之際,徽宗卻讓位于太子趙恒,把爛攤子丟給了兒子,自己逍遙自在的做了太上皇,躲在宮里專心搞起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趙恒就是宋欽宗,也是個昏庸無能的軟蛋。他在龍座上屁股還沒坐熱,京師就被金兵攻陷,和老爸一起做了金國的俘虜,被押往了五國城,史稱“靖康之恥”。

兩位天子,在寒冷的北方金國,食不果腹,衣不蔽體,受盡凌辱折磨。金國給這爺倆起了兩個侮辱性封號,叫宋徽宗昏德公,叫宋欽宗重昏公。不僅如此,還命他們身穿金國百姓服裝,在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廟前行牽羊禮。他們的皇后妃子成了慰安婦,金兵常常拿她們來發(fā)泄獸欲,奇恥大辱啊!

一日,養(yǎng)尊處優(yōu)的宋徽宗實在受不了了,準備懸梁自盡,結(jié)果被宋欽宗強行拽下來,父子倆抱頭痛哭。后來,宋徽宗病的厲害,得不到及時醫(yī)治,死在了土炕上。等宋欽宗發(fā)現(xiàn)之時,身子已經(jīng)僵硬了;兆诘氖w被架到一個石坑上焚燒,燒到半焦爛時,用水澆滅火,將尸體扔到坑中。據(jù)說,這樣做可以使坑里的水做燈油,就一個字,慘!

西岳頑石~從天堂到地獄,哥只是路過人間

10

宋徽宗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他[1]在位期間,重用蔡京、高俅、王黼、童貫、梁師成、汪伯彥、朱勔、李邦彥等奸臣,大肆搜刮民財,窮奢極欲,荒淫無度,建立專供皇室享用的物品造作局,又四處搜刮奇花異石,用船運至開封,稱為「花石綱」,以營造延福宮和艮岳。導致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爆發(fā)了方臘、宋江等農(nóng)民起義。

趙佶本未必有機會繼承大統(tǒng),宋哲宗二十三歲英年早逝,無子,故宋室由他的弟弟尋找繼承人。本來哲宗弟以大寧郡王趙佖最長,惜患有眼疾不能繼位,故以當時封為端王的趙佶繼承大統(tǒng)。宰相章惇當時反對趙佶繼位,反而建議立哲宗同母弟蔡王趙似,但向太后支持趙佶繼位,故趙佶順利成為大宋皇帝。

趙佶在位期間,“妄耗百出,不可勝數(shù)”,過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辦“花石綱”,搜集奇花異石運到汴京開封府,修建園林宮殿,崇信道教,尊號“教主道君皇帝”,任用貪官宦官橫征暴斂,激起各地民變。其中以新黨蔡京任丞相與宦官童貫為將軍所引致的問題最嚴重。

趙佶繼位的時候,遭到朝中大臣的反對,認為其輕佻不可以治國,但向太后力薦,并以宋神宗語駁斥反對派:“先帝嘗言:端王有福壽,且仁孝,當立!保ā独m(xù)資治通鑒·宋紀八十六》)趙佶即位的第二年,向太后去世,改年號為“建中靖國”。這是趙佶統(tǒng)治政權(quán)的開始,在位共二十五年。

他信奉道教,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大建宮觀,并設道官二十六階,發(fā)給道士俸祿。遣使與金朝訂立盟約,夾攻遼國。金軍南下攻宋。他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

靖康元年(1126年)八月,金太宗再次命東、西兩路軍大舉南下,宋兵部尚書孫傅把希望放在士兵郭京身上,郭京謊稱身懷佛道二教之法術(shù),妄以道門“六甲法”以及佛教“毗沙門天王法”破敵。但神兵大敗,金兵 分四路乘機攻入城內(nèi),金軍攻占了汴京。宋欽宗遣使臣何到金營請和,宗翰、宗望二帥不允。

公元1126年閏11月底,金兵再次南下。12月15日攻破汴京,金帝廢宋徽宗與子趙桓為庶人。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帝將徽、欽二帝,連同后妃、宗室,百官數(shù)千人,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法駕、儀仗、冠服、禮器、天文儀器、珍寶玩物、皇家藏書、天下州府地圖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積蓄被擄掠一空,北宋滅亡。因此事發(fā)生在靖康年間,史稱“靖康之變”。 據(jù)說,宋徽宗聽到財寶等被擄掠毫不在乎,等聽到皇家藏書也被搶去,才仰天長嘆幾聲。宋徽宗在被押送的途中,受盡了凌辱。先是愛妃王婉容等被金將強行索去。接著,到金國都城后,被命令與趙桓一起穿著喪服,去謁見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廟宇,意為金帝向太祖獻俘。爾后,宋徽宗被金帝辱封為昏德公,關(guān)押于韓,后又被遷到五國城囚禁。囚禁期間,宋徽宗受盡精神折磨,寫下了許多悔恨、哀怨、凄涼的詩句,如:

“徹夜西風撼破扉,蕭條孤館一燈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斷山南無雁飛。”

公元1127年7月,宋徽宗派臣子曹勛從金偷偷逃到南宋,行前交給他一件自己穿的背心,背心上寫著“你快來援救父母!彼位兆趯⑦@幾個字出示給周圍的臣子看,群臣都悲泣不已。宋徽宗哭著叮嚀曹勛,切記要轉(zhuǎn)告高宗“不要忘了我北行的痛苦”,說著取出白紗手帕拭淚,爾后將手帕也交給曹勛說:“讓皇上(高宗)深知我思念故國而哀痛淚下的情景!

天會八年(1130年)七月,金又將二帝遷到五國城軟禁。到達五國城時,隨行男女僅140余人。流放期間徽宗仍雅好寫詩,讀唐代李泌傳,感觸頗深。

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四月甲子日,終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國城,享年54歲。金熙宗將他葬于河南廣寧。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據(jù)協(xié)議,將宋徽宗遺骸運回都城紹興,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廟號為徽宗。

皇統(tǒng)元年(1141年) 二月,金熙宗為改善與南宋的關(guān)系,將死去的徽宗追封為天水郡王,將欽宗封為天水郡公。第一是提高了級別,原來封徽宗為二品昏德公,追封為天水郡王,升為一品,原封欽宗為三品重昏侯,現(xiàn)封為天水郡公,升為二品。第二是去掉了原封號中的污侮含義。第三是以趙姓天水族望之郡作為封號,以示尊重。

紹興十二年(1142年)三月,宋金《紹興和議》徹底完成所有手續(xù)。夏四月丁卯(1142年5月1日),高宗生母韋賢妃同徽宗棺槨歸宋。

同年八月十余輛牛車到達兩浙,十月,南宋將徽宗暫葬于紹興府會稽縣,名曰永固陵。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