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位,這個古代封建王朝最高的權(quán)力位置,歷來為了爭奪這個位置多少人為此送出生命,帶著一身血腥登上這個位置。可是,卻也有人主動讓出,退居二線,做個逍遙的太上皇帝。歷史上太上皇自然是有,例如唐高祖李淵、清高宗乾隆等,那么有人就疑問了,圣明如康熙這般,為什么不能像他的孫子乾隆一樣退居二線做太上皇呢?今天隨著小喵來看看吧。
康熙,清朝“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一生文治武功閃耀史冊,也是清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可是他沒能夠逃脫封建皇帝的噩夢,晚年看著自己的皇子爭權(quán)奪位互相殘殺,形成“九王奪嫡”的局面。那他為什么不主動讓位呢?
不是康熙不想做太上皇帝,而是他的兒子們都太能耐了,一個個的都過早參與朝政,一身本事,也只能看著他們?nèi)幓饰涣恕?/h1>
其實康熙一開始就選好了繼承人,那個人就是皇二子胤礽。對于這個兒子,康熙可謂是有點愛屋及烏的色彩,因為胤礽的生母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這位康熙皇帝生平最愛的妃子,卻天妒紅顏早早過世了。為此,康熙更是在胤礽三歲時就將他立為太子。按理說繼承人確立了,其它有想法的皇子也應(yīng)該死心了,可是偏偏這個胤礽越長大越不靠譜,被康熙兩次廢黜,最終就失去了本應(yīng)屬于他的皇位,真是自己作死。
康熙皇帝
- 晚年的康熙和晚年的康熙
康熙皇帝本來選好的繼承人被廢除之后,他那些兒子自然就開始爭奪皇位了,這里面主要參與者是以皇八子胤禩為首的八爺黨和以皇四子胤禛為首的四爺黨,雙方為了那個至高權(quán)位而各使手段,因為前后涉及康熙的九個兒子,所以史稱“九王奪嫡”。
清朝九王奪嫡
那么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康熙這么能耐為什么不阻止?或者干脆直接選一個過的去的傳位然后自己逍遙去?其實很難。
首先,康熙晚年已經(jīng)不像那個擒鰲拜、平三藩的盛世君王了。任何一個君王哪怕一開始多能耐,隨著皇位坐久了還有年紀上來,對于朝政和權(quán)力把控就會疲軟或者力不從心,康熙也是如此,這可以從他后期為求平穩(wěn)推行柔和政策就可以看出來。所以,晚年的他對于爭斗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加上自己選定的繼承人又親手廢除給他帶來了挫敗感。
其次,康熙的兒子們都不是吃素的,一個個都有本事著呢。康熙在位六十年,而這些參與奪位的皇子打小便被安排參與政事,例如皇八子胤禩年少就總管內(nèi)務(wù)府。讓皇子過早參與政事有好也不好,康熙明顯沒想到這些長本事的兒子們在太子被廢后,大打出手。
所以說,康熙圣明卻也避免不了成年皇子的爭權(quán),做太上皇根本就不可能。
身為孫子的乾隆,可比自己的爺爺幸運的太多了,不僅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還是全身而退的太上皇帝,真是逍遙又自在。
乾隆,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也是清朝實際掌權(quán)時間最久的皇帝。乾隆在位六十年,然后主動禪位給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后來的嘉慶皇帝?墒悄,禪位后的乾隆還做了三年四個月的太上皇,還控制了實權(quán),這就比他爺爺康熙的在位六十一年時間長了。
- 活得長壽也有好處,至少不會碰到兒子爭皇位。
其實乾隆皇帝一開始也像自己的爺爺那樣,一早就將皇位繼承人選好了,那就是原配皇后富察皇后所生的永璉,可是這個永璉只活了九歲就過世了。后來又將富察皇后的次子永琮立為太子,誰知道這個比他大哥還慘,只活了兩歲。遭遇喪子之痛和富察皇后過世給乾隆帶來的打擊,使得他這一朝自此沒有立太子,直到他六十三歲這年,才立了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
嘉慶皇帝
那為什么乾隆皇帝沒有遭遇他爺爺康熙朝的九王奪嫡的局面,成功傳位然后當太上皇去了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乾隆活得太長時間了,長到他的大部分兒子都過世了。
乾隆一生活了八十九歲,育有17個兒子。到乾隆立永琰的時候還有多少個兒子在世呢?只有四個!其他的都在夭亡了,可見長壽也是避免政權(quán)爭奪的秘密武器呀。那剩下的這四個兒子都是怎么樣呢?皇八子永璇酷愛詩書玩樂,又因為腿有殘疾,自然就沒了爭權(quán)奪位的前提,也得虧沒有爭權(quán),他反而成了大清最長壽的王爺,一生活了85歲。還有十一子永璂和十七子永璘,這兩位因為在富察皇后過世的時候葬禮上沒有悲痛的情緒,被乾隆厭惡,自然就沒了考慮的權(quán)力,那剩下的,可不就是皇十五子永琰了。
晚年乾隆
結(jié)語
康熙一生平三藩,擒鰲拜,收臺灣,種種件件,使他成為古今圣明皇帝?墒撬庥隽朔饨ň跆硬婚_的局面,成年皇子爭位,想做太上皇自然是不可能了。至于乾隆,他這個幸運皇帝,活得久,成為太上皇真?zhèn)就是幸運的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