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rèn)為是宋武帝劉裕。
宋武帝劉裕,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劉宋開國之君。于隆安三年,參軍起義,對內(nèi)平定戰(zhàn)亂,先后消滅劉毅、盧循、司馬休之等分裂割據(jù)勢力,使南方出現(xiàn)了百年未有的統(tǒng)一局面。對外致力于北伐,消滅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國。執(zhí)政期間,吸取前朝土族豪強挾主專橫的教訓(xùn),抑制豪強兼并,實施土斷,整頓吏治,重用寒門,輕徭薄賦,廢除苛法,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他對江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漢文化的保護發(fā)揚有重大貢獻。被譽為“南朝第一帝”。劉裕稱帝前后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進一步打擊了腐朽、黑暗的貴族、士族勢力,改善了政治和社會狀況,為元嘉之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同時也奠定了南朝政治的雛形。被明代大思想李贄譽為“定亂代興之君”。
梁武帝蕭衍在中國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比較奇葩的了。南朝整個下來169年,其中有四個王朝更迭,一共26位君主,要數(shù)梁武帝在位時間最長共四十七年,拋開他,南朝的皇帝們大概平均的在位時間也就四年。關(guān)于梁武帝,流傳下來的事跡中最讓人覺得奇特的一是他的“節(jié)儉度日”,一是他的“佞佛”。先說說他的“儉省度日”,歷史上也不是沒有節(jié)儉的皇帝,樸素的皇室也不少見,但是像梁武帝這樣,一天只吃一頓菜羹粗米飯,身穿布衣,帽子一頂戴三年,被子一條兩年都不換,不喝酒不吃肉還不聽音樂。在整體風(fēng)格奢靡的南朝,可以說是相當(dāng)?shù)钠孑饬。尤其是跟他的親弟弟蕭宏比起來更是突出。據(jù)說蕭宏的府邸才像是真正的皇宮,美女上千,每天吃得是山珍海味堆滿桌,吃不完就扔掉,一個月好幾十車的食物被扔掉。同時代的上流社會也是精致奢靡,個個活得像是神仙,這一點可以參考同時代顏之推寫的《顏氏家訓(xùn)》中對于南朝上流社會的細致描寫。但是要是就這么就認(rèn)為梁武帝是個儉省愛民的好皇帝的話,也不準(zhǔn)確。因為他在吃穿上儉省點,但是在修建佛塔上可是不遺余力,絕對不怕耗費金錢和人命。梁武帝佞佛大家都知道,歷史上他曾經(jīng)四次到寺廟里不出來聲稱“舍身為奴”,朝廷不得不拿出幾萬萬錢給寺廟為皇帝贖身。這個贖金在當(dāng)時也算是天文數(shù)字了。據(jù)說當(dāng)時梁都同泰寺有個九層寶塔,供奉著十方金像十方銀像,結(jié)果一次意外被燒毀了,梁武帝就又修建了一個十二層的寶塔。實際上,梁武帝在位期間,國家上下的奢靡之風(fēng)盛行,內(nèi)部卻也是加速腐朽,他明明知道很多的官員權(quán)貴之所以能夠如此奢靡完全是因為靠不正當(dāng)手段獲得的,卻并不抑制,反而駁斥進諫的大臣說,這些都是人家自己賺的錢,花來奢侈也沒什么不對。實際上百姓在當(dāng)時過得卻很悲苦,比如說當(dāng)時王爺簫正德當(dāng)刺史的時候,把原本應(yīng)當(dāng)十分富庶的廣陵地區(qū)(也就是現(xiàn)在的揚州)百姓搜刮的干干凈凈,甚至有人相食的事情出現(xiàn)。齊高帝蕭道成,字紹伯,小名斗將,漢族,齊朝開國皇帝,在位四年。宋明帝劉彧即位,蕭道成升為右軍將軍。此時,國內(nèi)外的情勢卻十分危急,由于宋朝經(jīng)營不善,引起四方反叛,在危機面前,蕭道成臨危受命,承擔(dān)平定叛亂的重責(zé),一日破敵十二壘,最終平息了這場動亂。次年,宋明帝劉彧又派沈攸之北伐,蕭道成則為沈攸之鎮(zhèn)守后方。當(dāng)時的蕭道成在戰(zhàn)場上如何叱咤風(fēng)云,始終只是一名武將,真正讓他走進權(quán)力核心的是一個叫褚淵的人,褚淵在朝廷里的后臺不是一般的硬。在這位好友的引薦之下,蕭道成被任命為右衛(wèi)將軍兼衛(wèi)尉。從血腥的戰(zhàn)場走到了皇帝的身邊,蕭道成又有大把機會跟皇帝混個面熟。元徽二年,蕭道成的運氣好極了,沒想到命運會給他這么大個驚喜。元徽二年,桂陽王劉休范反叛朝廷,蕭道成領(lǐng)命,率軍進發(fā)繼而取得勝利,因為戰(zhàn)功被晉爵為公,遷中領(lǐng)軍將軍,皇帝又將蕭道成與同樣具有威望的袁粲、褚淵、劉秉四人同時授以輔政高官。自此,蕭道成掌握國家的軍事力量。當(dāng)時,他與袁粲、褚淵、劉秉號稱“四貴”。此后,宋皇室成員為爭權(quán)自相殘殺,朝廷實權(quán)漸集于蕭道成。蕭道成權(quán)力集大成的時候,也是宋明帝強化暴政統(tǒng)治時期,在鏟除諸多異己勢力的同時,還大肆殺戮他認(rèn)為不放心的大臣。為了證明自己絕無二心,公元471年,蕭道成不帶一兵一卒,獨自一人進京了。明帝見蕭道成孤身一人來京城,才打消了對他的顧慮。蕭道成在明帝時期一直過著還算安穩(wěn)的日子,直到后來劉昱即位,由此這個昏君闖進蕭道成的家里,差點把蕭道成給殺死了,蕭道成后怕,決定先下手為強,于是買通了劉昱身邊的侍從,于七夕之夜殺死了劉昱。蕭道成便擁立安成王劉準(zhǔn)為帝,史稱宋順帝,改元升明。此后,蕭道成仍舊是軍國大權(quán)的一把手。公元479年,有名無實的宋順帝頒詔將帝位禪讓給齊王蕭道成,蕭道成于是在建康南郊登基稱帝,國號齊,是為齊高帝。改元建元,史稱南齊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像蕭道成這樣撞上大運的,雖然宋順帝以禪讓之名讓位于蕭道成,但蕭道成始終被稱為王朝的篡位者,拋開篡位一說,其實齊高帝蕭道成非常不錯,他頭腦很清醒,對現(xiàn)實認(rèn)識很到位,很能把握時機。繼承人齊武帝蕭賾選的也不錯。但終究沒有改變南朝醉生夢死的風(fēng)氣,在齊明帝蕭鸞上臺后,南齊的好運氣就被用光了。時期南朝陳雖然只傳了5位皇帝,歷33年。但開國皇帝高祖武帝陳霸先在歷史上的評價并不低。比如司馬光評論他:“上臨戎制勝,英謀獨運,而為政務(wù)崇寬簡,非軍旅急務(wù),不輕調(diào)發(fā)。性儉素,常膳不過數(shù)品,私宴用瓦器、蚌盤,肴核充事而已;后宮無金翠之飾,不設(shè)女樂!倍鳛閯倮叩乃宄瑢﹃惏韵纫哺裢夥䴕。陳霸先,卻是個生得并不好的浙江長興青年人。陳霸先(503年—559年),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今浙江長興)長城下若里人,祖籍潁川(今河南禹州),漢太丘長陳寔之后,南北朝時期陳朝開國皇帝(557年—559年在位)。陳霸先于梁武帝天監(jiān)二年(503年)出生,和梁武帝蕭衍同年出生。他的父親叫陳文贊,后來追尊為太祖景皇帝。母親董氏,追尊為安皇后。陳霸先幼時家境已貧寒,卻胸懷大志,好讀兵書,武藝高強,精明通達,辦事果敢,為時人所推崇。梁武帝蕭衍大同(535年—546年)初年,新喻侯蕭暎任吳興太守。蕭暎很看重陳霸先,曾說:“此人方將遠大!
大約在大同六年(540年),蕭暎任廣州刺史,陳霸先這時已經(jīng)三十七八歲了,隨任直兵參軍,鎮(zhèn)守宋隆郡,降服所轄安化二縣的頭領(lǐng)。不久又出任西江督護、高要郡太守。
半生戎馬生涯,到了梁朝末年的時候,陳霸先成了南方大地出名的軍事強人。
大同七年(541年),交州(治今越南河內(nèi)市東北約三十公里處)土豪李賁發(fā)起叛亂,趕跑了交州刺史、武林侯蕭諮。大同十年(544年)正月仿梁朝制度,自稱越帝。
大同十年(544年)冬,蕭暎在廣州病亡。次年(545年),梁武帝下達詔命任陳霸先為交州司馬,領(lǐng)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隨新任交州刺史楊瞟前往交州討伐李賁。陳霸先與楊瞟等征討大軍于十二月抵達交州。經(jīng)過三年苦戰(zhàn),終于除掉了以李賁為首的地方分離勢力,收復(fù)了交、愛、德、利、明等數(shù)州(約今北越全境)。
就是這時,一場國難驟然降臨:侯景之亂開始了。而梁宗室那些貴人們,各懷鬼胎,救援不力,終于讓梁武帝蕭衍餓死臺城。
關(guān)鍵時刻,陳霸先出手了。
梁武帝病餓而亡,太子蕭綱被侯景扶為皇帝。由于鎮(zhèn)守廣州的梁宗室曲江侯蕭勃無意討伐,陳霸先只好遣使往江陵,投到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帳下,受其節(jié)制。
大寶二年(551年)七月,侯景廢梁簡文帝蕭綱,立梁豫章王蕭棟為帝。十月殺蕭綱,十一月又廢蕭棟,自立為帝。
大寶三年(552年)正月,陳霸先南路征討大軍從豫章(今江西南昌)出發(fā)。二月,王僧辯等西路大軍又從潯陽起行,在白茅灣(今安徽懷寧以東)與陳霸先會師。三月在建康與侯景展開了大決戰(zhàn),終于徹底摧毀了侯景暴亂勢力,侯景被殺。
經(jīng)王僧辯、陳霸先等各路將士勸進,蕭繹在江陵稱帝,即梁元帝。陳霸先奉命鎮(zhèn)守在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
承圣三年(554年),西魏破江陵,蕭繹被殺。王僧辯與陳霸先商定,以蕭方智為梁王、太宰,秉承皇帝旨意。事情又起了變化,承圣四年(555年),王僧辯聽了北齊的鼓動,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梁帝,以蕭方智為太子,陳霸先苦勸無效。同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黜蕭淵明,擁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梁敬帝。陳霸先任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領(lǐng)揚、南徐二州刺史。
蕭方智在位期間“征伐有所自出,政刑不由于己”,受陳霸先控制。太平二年(557年)十月,蕭方智禪位于陳霸先,南梁滅亡。陳霸先稱帝,改元永定,國號陳,是為陳武帝。史稱南朝陳。
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病重。六月二十一日,陳霸先在璿璣殿病逝,享年五十七歲。遺詔追命臨川王陳蒨即位。八月,群臣上謚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葬于萬安陵。
陳霸先擒殺王僧辯,自認(rèn)為他的子孫或死或逃,再沒機會向自己復(fù)仇。沒想到在三十四年后,他還是沒有躲過“懲罰”。
王僧辯有兩個兒子,名叫王顗、王頒,早在江陵城破前便以人質(zhì)的方式,被梁元帝蕭繹扣押。等到江陵被攻陷后,長子王顗逃難至北齊,王頒則被俘虜?shù)轿魑。王僧辯遇難時,王顗身陷北齊,無法救助父難,最終竟郁郁而死。
次子王頒獲悉父親遇難后,按《隋書》說法:“頒少俶儻,有文武干局。其父平侯景,留頒質(zhì)于荊州,遇元帝為周師所陷,頒因入關(guān)。聞其父為陳武帝所殺,號慟而絕,食頃乃蘇,哭泣不絕聲,毀瘠骨立。至服闋,常布衣蔬食,藉藁而臥!
王頒在北朝官至漢中太守、儀同三司,封蛇丘縣公,并向隋文帝楊堅獻上伐陳之策。伐陳開始后,王頒主動請纓參戰(zhàn),率部眾勇猛作戰(zhàn),身患多處創(chuàng)傷依然不肯下火線。公元589年,南陳亡于隋,王頒在苦熬34年后,終于等來復(fù)仇的時刻。王頒進入建康后,找到陳霸先的陵寢,命人掘墳戮尸,在極盡侮辱之后,再將他的尸骨一把火燒成灰燼。盡管如此,王頒依舊感覺不夠泄憤,遂命人將陳霸先的骨灰撒在水中,和千余人同時喝掉,至此才心甘。王頒復(fù)仇后,主動向文帝謝罪請求懲罰自己,卻被文帝寬恕。王頒最終病死在齊州刺史任上,享年52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