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備一生經歷了太多的失敗,同時也經歷了太多的坎坷,不過運氣好的是每一次創(chuàng)業(yè)時都有大富商的資助。資助劉備學業(yè)的是同族的劉元起,資助劉備第一桶金的是大商人張世平和蘇雙等人,而且一出手就是千金之資。



在劉備的經歷中,資助劉備最多的就是在徐州遇到的糜竺和糜芳兄弟二人。糜竺和糜芳家族世代經商,《三國志》中記載糜家擁有仆人上萬,資產過億,儼然比當時的皇帝老子都富有,估計稱得上是當時的全國首富。

公元196年,劉備的下邳城被呂布攻取,劉備因此實力大減,正在苦悶落魄之時,糜氏兄弟雪中送炭,一出手就是兩千名下人,以及無數的金銀財帛。而且糜氏兄弟還可能看出了劉備心情不高興,所以為了開導劉備,又把自己美若天仙的親妹妹送給了劉備。劉備面對突如其來的橫財和美女,對糜氏兄弟感激不盡,也因此重新振作。



后來曹操聽說了糜氏兄弟富甲天下,所以向糜氏兄弟拋出了橄欖枝。冊封糜竺為嬴郡太守,麋芳為彭城國相,但不知劉備給二人灌了什么迷魂藥,二人都選擇了拒絕曹操,并且誓死跟隨劉備。以此可見當時的糜芳對劉備忠心耿耿。

轉眼間,劉備因為失去了徐州根據地,所以到了荊州發(fā)展,這期間雖然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但二人都對劉備不改初心,一直伴隨其左右。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實力突飛猛進,糜氏兄弟的地位也水漲船高。劉備進入益州后,糜竺甚至做到了安漢將軍,地位在諸葛亮之上,因此待遇也是眾臣中最高的,可見糜氏兄弟的投資得到了回報。弟弟糜芳的地位也不錯,被冊封為南郡太守,駐守江陵(現荊州城)。



劉備在荊州時,因為劉備的原因,糜芳和關羽還能融洽相處,但劉備入蜀之后,關羽成為了荊州的一把手,兩人的矛盾也就逐漸顯現。關羽為人傲上而不辱下,所以非常看不起這些士大夫,加上關羽為人傲氣凌人,所以經常給糜芳找麻煩。

公元219年,關羽北伐曹魏,命令糜芳和傅士人供給軍需物資,結果二人沒有完成任務。這時的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想要遷都,所以關羽此時也傲到了天上,對糜芳和傅士人說戰(zhàn)事結束定要處罰二人,導致二人惴惴不安。



關羽在前線攻打曹魏時,呂蒙偷襲公安,傅士人選擇投降。剛開始糜芳選擇據守,但最終也選擇了投降。這一舉動導致了關羽滿盤皆輸,后來兄長糜竺也在益州羞愧病亡。

糜芳最初投靠東吳時倍受排擠,有一次他乘船出游和虞翻的船對面相遇。糜芳船頭的人向前喊話,希望虞翻的船可以回避一下,但這時虞翻非常毒舌的說了一句;“沒有忠心的人,憑什么侍奉君主,丟了城池還能稱將軍,可以嗎?”

糜芳聽到后也非常羞愧,于是關閉了船上的窗戶,避讓了虞翻。后來虞翻也經常羞辱糜芳,甚至有時還主動找茬。



公元223年,糜芳收到了孫權的將令,跟隨吳國大將賀齊突襲蘄春,最終俘虜了吳國的叛將晉宗,并收回蘄春郡。在這之后糜芳便沒有了記載,想必在吳國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安穩(wěn)度過了一生。

最佳貢獻者
2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吳將呂蒙偷襲荊州時,蜀將傅士仁、糜芳兩人降吳,最終導致關羽兵敗被殺。據《三國演義》記載, 三年后,劉備興兵伐吳,傅士仁和糜芳又取了吳將馬忠的首級,復降劉備,兩人痛陳當時聽信呂蒙稱關羽已死的謠言,迫不得已才開城投降。這次取了仇人馬忠(馬忠在章鄉(xiāng)俘獲了關羽、關平父子)的首級,獻給劉備。劉備明知二人是因為戰(zhàn)局危急為保全性命而又歸蜀,所以親剮二人,祭奠關羽,關羽大仇得報。這是演義中糜芳最終的結局,那么在正史上,糜芳最終會何去何從呢?

糜芳是東海郡朐縣人,他和他的哥哥糜竺都是當地的大富豪,家財萬貫。陶謙在做徐州刺史時,糜竺被任命為別駕從事,輔佐陶謙。陶謙臨終前,考慮再三,決定把徐州這塊地盤交付劉備管理。于是糜竺遵照陶謙遺愿,迎接駐小沛的劉備主政徐州,糜竺、糜芳兄弟又全力擁戴劉備。

公元195年,劉備又收留了被曹操追打的呂布,讓他駐扎在小沛。劉備本想利用呂布能抵擋一陣子曹操,哪知反復無常的呂布秉性難改,他趁劉備南下迎戰(zhàn)袁術之際,偷襲了下邳城,留守后方的張飛逃脫,而劉備的妻子甘氏等家眷卻成了呂布的俘虜。

聽聞后方被襲,家眷被俘,劉備和將士們都無心戀戰(zhàn),迅速被袁術擊潰。劉備欲回下邳也不是呂布的對手,只好暫居在廣陵郡海西縣。山窮水盡之際,幸虧糜家兄弟伸出援手,不惜大量家財資助劉備,又將2000余名家仆充實了隊伍,為劉備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使劉備絕處逢生。由于劉備的妻子甘氏被俘,糜竺還把妹妹糜氏嫁給了劉備。后來劉備為了自保,又放下身段委身了呂布,駐扎小沛,就像他當年收留呂布一樣。

但沒過幾年,劉備與呂布沖突再起,呂布在小沛大敗劉備,糜氏兄弟又跟隨劉備投奔了曹操,曹操曾許糜竺以嬴郡太守、糜芳為彭城國相,但都被兄弟倆拒絕。

此后,糜氏兄弟一直跟隨劉備在逃生的路上。

198年,呂布帳下中郎將高順大敗劉備于沛城,劉備與糜芳在混戰(zhàn)中失散,糜芳幾經波折才與劉備會合;

兩年后,劉備又在徐州被曹操擊潰,關羽被俘,糜芳的隊伍也被打散,此后又與劉備會合于鄴城東;

201年,劉備再敗曹操于汝南,糜芳又隨劉備逃往新野;

208年,曹純的精銳部隊“虎豹騎”在長坂坡大破劉備,糜芳隨劉備逃到江夏。

赤壁之戰(zhàn)后,曹軍退回北方,劉備趁機占據荊州多郡,勢力不斷壯大,終于站穩(wěn)腳跟。劉備入蜀時,留下關羽鎮(zhèn)守荊州,而糜芳并未與其兄糜竺一樣隨劉備同行,他也留在了荊州任南郡太守,駐守江陵。

關羽為人高傲,平時就看不慣富豪出身的糜芳。只不過看在糜芳是劉備大舅哥的份上,才不便發(fā)作,這下劉備不再跟前,他更不把糜芳放在眼里。而駐守公安的將軍是傅士仁,糜、傅兩人都不滿關羽對自己瞧不上眼。樊城之戰(zhàn)時,這兩人負責后勤供應,因為有些地方照應不到,招致關羽的的訓斥,并且關羽放下狠話,等出征回來再收拾他們。關羽做事不講情面,言必行,行必果,糜、傅兩人惴惴不安。

樊城之戰(zhàn),關羽勢如破竹,水淹七軍,把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于禁都拿下了,還斬了曹將龐德,逼得曹操要遷都。可是螳螂在前,黃雀在后,這時吳將呂蒙偷襲荊州。守衛(wèi)公安的傅士仁被呂蒙勸降,糜芳一開始堅守,后來看到傅士仁投降了也打開城門投降東吳。這樣關羽的大后方就被呂蒙占據了,蜀將的家眷都被俘,而在樊城之戰(zhàn)中降蜀的于禁也是在此時又淪落到東吳的手中。

糜芳、傅士仁的降吳直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在章鄉(xiāng)一帶被吳將馬忠擒拿,與他同時被俘的還有他的兒子關平。不久,關羽父子被斬殺于臨沮。

糜芳的哥哥糜竺得知其弟降吳后,立即把自己捆綁起向劉備請罪,劉備安慰他道糜芳之事與糜竺無關,一人做事一人當,對糜竺還是非常器重。這樣更令糜竺羞愧難當,不久郁郁而終。

而糜芳投吳的日子也并不好過,他是劉備的大舅哥,這樣的至親在關鍵時刻背叛親人,令吳將蔑視。吳將虞翻就非?床黄鹜墙祵⒌拿臃己陀诮,經常嘲諷兩人失去忠心。有次經過糜芳的營地,因大門緊閉,無法通過,虞翻話中有話地說,該開的門不開,該閉的門不閉。弄得糜芳又惱又羞。

但吳主孫權還是委任糜芳擔任將軍,征戰(zhàn)沙場。223年時,糜芳還跟隨吳將賀齊征戰(zhàn)蘄春,取得勝利。此后,史籍中對糜芳鮮有記載,應該是在吳善終了吧。

糜芳在劉備創(chuàng)業(yè)之初,與劉備同舟共濟、出生入死,患難與共,不離不棄。在劉備大業(yè)已現雛形時,卻開城投吳,棄主別走,令人費解。一般都認為是關羽性情粗暴,糜芳害怕關羽處罰,而此時傅士仁已降,荊州的其他郡縣也都歸降,他孤掌難鳴,無奈之下也投降了東吳。因此,明朝思想家李贄曾評價糜芳說,傅士仁是真心叛逃,罪不容誅。而糜芳雖然降吳,情有可原,不至于與傅士仁同罪。

3

叛賊自古以來都是沒有好下場的,糜芳也不會例外!



“關公大意失荊州”始末

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劉備率大軍圍困了定軍山,全殲了此處的曹軍,連曹操的連襟兼心腹大將夏侯淵也被黃忠斬殺,惱羞成怒的曹操遂提軍與劉備在漢中決戰(zhàn)。兩軍激戰(zhàn)月余之后,大戰(zhàn)以劉備全勝告終。

此時的關羽正奉命鎮(zhèn)守荊州,得到兄長的捷報后不免有些膨脹,便自作主張領軍攻打了曹軍主將曹仁駐守的重鎮(zhèn)樊城。關羽之所有如此心急,一者是想讓荊州之地與漢中、上庸之地能連為一線,不會再有首尾難顧的尷尬局面;二者也是不想看見他人獨建大功。

起初戰(zhàn)事非常順利,雖然關羽自己被龐德暗箭射傷,卻成功擊敗了于禁所帶來援救樊城的數萬人馬,一時聲勢浩大,大有一舉并吞襄樊然后再順勢北伐的勢頭,曹操還因此動了遷都以避其鋒芒的念頭。 可是好景不長,關羽萬萬也沒有想到東邊的“盟友”孫權會和北方的曹操聯合起來對付自己,更加沒有料到手下的傅士仁、糜芳(其中糜芳還是劉備的小舅子)全都背叛投敵,大開他們的駐地江陵、公安的城門迎接孫權去了,江陵城中關羽所遺留的大隊人馬與家眷也自然全都落入了東吳的手里。

“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于臨沮”——《三國志·關羽傳》

消息一傳開,關羽帶出來的這些人也一個個全都跟丟了魂似的,認為關羽沒了后方根據,已成強弩之末,再跟著他也沒有多大希望,便四處奔散逃命去了。 最終大勢已去的關羽也就只能似砧上魚肉般任人宰割了。

叛徒糜芳下場如何

  • 演義版

據《三國演義》記載,關羽、張飛二弟死后劉備對東吳已是恨之入骨,遂不顧滿朝文武反對大起水路大軍七十余萬東征伐吳。 戰(zhàn)端未開,東吳就自知不敵,不得已孫權只能向曹魏上表稱臣,想要借助他的勢力來共剿劉備,可是曹丕也不是傻子,他想的是等孫劉交戰(zhàn)兩敗俱傷之際他再從中漁利,自然不會應吳主所請。

求助無門的孫權便只能靠自己了,接連派出了孫桓、朱然、韓當、周泰、潘璋、凌統(tǒng)等心腹大將統(tǒng)軍迎戰(zhàn)劉備,結果軍力明顯處于弱勢的的吳軍開戰(zhàn)沒多久便敗仗連連,軍心動搖。偏在這個時候傅士仁、糜芳又聽到了軍中流言:見東吳漸漸不敵,不少吳軍士兵都想要投劉而去,而后順手殺了傅士仁、糜芳,拿他們的人頭去蜀漢邀功請賞。

“令關興在御營中,設關公靈位。先主親捧馬忠首級,詣前祭祀。又令關興將糜芳、傅士仁剝去衣服,跪于靈前,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薄度龂萘x》

這下這兩個背主之徒再也坐不住了,又打起了歪心思,糜芳首先提議回蜀請罪。他認為劉備真正恨的不過是擒獲關羽、射殺黃忠的馬忠罷了,只要取了他的項上人頭,按照劉備“寬仁厚德”的素來作風,再加上自己國舅的鐵飯碗便可穩(wěn)保性命無虞。 他哪里想得到,劉備一見到他便火冒三丈,再聽了這二人一番詭辯,怒氣就再也壓不住了,氣得大罵曰:“朕自離成都許多時,你兩個如何不來請罪?今日勢危,故來巧言,欲全性命!朕若饒你,至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關公乎!”,接著傅士仁、糜芳就被他給千刀萬剮了。

  • 正史版

《三國志·糜芳傳》對糜芳描述極為簡略,通篇不過“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边@二十多個字,不僅對他的生平幾無描述,對他降吳之后的生活更是只字未提。盡管如此,還是可以從他人傳記所記載的一些事跡中推測一二的。

《三國志·虞翻傳》中就記載了這樣兩件事,一天,虞翻在外乘船與糜芳相遇,兩條船相對而行。糜芳船上的小廝就喊道:“快走開,這里是將軍的船!” 虞翻冷言答道:“失去了忠義的人還能再侍奉別人嗎?賣了人家(指劉備)的兩座城換來的職位,配稱作將軍嗎?”糜芳一聽這話臉就紅了,慚愧地簡直想找個地縫鉆進去,最后也就只能無奈地給虞翻讓道了。 還有一次,虞翻坐車路過糜芳營門,恰好門內小吏此時關門,以至于車不得過,虞翻再次大怒,譏諷著說:“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糜芳聞之,又是面有慚色,有苦難言。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從這里就可以看出糜芳降吳后過得并不好,至少那些“明人正派”是打心眼里看不起他的,無論他獲得了多么豐厚的物質回報,良心終生都會受到譴責,因為無時無刻都會有人在東吳提醒他自己是個上不得臺面的賣主求榮之輩,畢竟公道自在人心! 不管是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糜芳都是難得善終,這也符合了現代大多數人的正能量的價值觀。

4

麋芳,蜀漢安漢將軍麋竺的弟弟。初為徐州牧陶謙的手下,后劉備接任徐州牧,他并跟隨劉備。此后數十年的時間里,麋芳一直跟隨著劉備東跑西跑,顛沛流離的,始終不離不棄。



196年,徐州被呂布所占,劉備戰(zhàn)敗,逃至海西,麋芳亦跟隨之。同年劉備又在下邳被呂布擊敗,再無立足之地的劉備只得投靠曹操,此時麋芳亦隨之。

而后,在曹操處,麋芳因能力突出被曹操看重,后被曹操任為彭城相。當然,此時的麋芳并沒有接受曹操的拉攏,在彭城任上不足數月,他就辭去官職,然后繼續(xù)跟隨著劉備東跑西跑。



可以說此時麋芳對于劉備是很忠心的,他寧愿放著大好的前程不用,寧愿不跟著勢大的曹操,也要跟隨著當時還是毫無勢力,毫無根據的劉備四處流浪,這等忠心自是少有人能夠與之匹敵的。

當時麋芳曾數次因劉備戰(zhàn)敗的而失散。如198年,劉備據守的沛城被呂布擊破,劉備單騎逃走,麋芳與之失散,但他卻始終沒有放棄過對劉備的尋找,他幾經波折最終與劉備匯合。再如200年,曹操親征徐州,劉備被再次擊敗,麋芳又與劉備失散,之后在一個月的時間內,麋芳又帶著被打散的士卒與劉備匯合。



再之后麋芳又因劉備的戰(zhàn)敗,又再次被迫的跟劉備東跑西跑,但是無論如何麋芳都從未想過要離開過劉備。

不過再忠心的人在面臨著生死存亡之際,他也會出現裂痕,也會出現松動。這對于麋芳來說也不例外,他終在生死存亡之際背叛了曾經死忠十余年的主公劉備。219年,關羽北伐襄樊,麋芳和傅士仁被要求籌集足夠數量的軍糧,可是因時間太緊,關羽要求的軍糧又多,他們最終沒有完成籌集的任務。于是關羽在出征前就對他們二人狠狠的說道“回來再收拾你們”,這句話讓麋芳、傅士仁二人深恐不已,他們深知關羽這人說到做到,一旦讓他記恨上,他們二人非死即傷。



如此,在吳國呂蒙進攻荊州的時候,先是傅士仁直接開城投降,而麋芳原本是堅守的,只是寡不敵眾,再加上他本就有些松動,索性也就跟著投降了。而他們此舉最終也導致關羽兵敗被殺,荊州備戰(zhàn),同時麋芳的哥哥麋蘭也因此羞愧病死。

而后麋芳投降吳國后,所被委任的具體職務不降,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他降將的身份,他是被吳國百官百般的歧視。比如一次麋芳乘船出行的時候,他遇到了虞翻的船,本來麋芳的奴仆是想要讓虞翻避開的,于是他們向前喊道:“回避我們將軍的船!”,可是虞翻在聽到這句話并沒有讓開,而是厲聲說道:“失去忠心的人,憑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麋芳在聽到這句話可是萬分的羞愧,只得關上窗讓虞翻先過。



后來又有一次,虞翻乘車出行,經過麋芳的營地,守門的將士沒有開門,從而導致虞翻的車馬不能通過,這時虞翻就又十分生氣地說道:“應該打開的關閉,應該關閉的打開,哪有這樣做事的?”麋聽到后,那是更加的羞愧難當。

從以上的記載可以看出,麋芳在吳國的生活并不好過,而且因降將的身份,再加上吳國官員的鄙視,所以他在吳國并未受到真正的重用。正如胡三省所說:“郝普、麋芳、傅士仁之在吳,未有所聞也,而潘濬所以自見者,與陸遜、諸葛瑾班,識者當于此而觀人。”。



總得說其實麋芳卻是一個可用之才,他對劉備的忠誠讓人為之動容?上罱K時運不濟,他投降于吳國并不是主動的,而是被逼無奈的,當時那個環(huán)境,寡不敵眾的他顯然無法再抵擋住吳國的進攻。且關羽的死,跟麋芳也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可麋芳卻還是被人強加上要對關羽的死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之后到吳國,麋芳本有心效力于吳國,可是他降將的身份最終讓他失去這種機會。曾經本有望名垂青史的他,最終在歷史上變得默默無聞,自此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成為讓微小的不能再微小的一粒塵埃。

5

糜芳是劉備的大舅子,家族世代經商,十分富有,在陶謙去世,劉備接管徐州之后,他就與大哥糜竺一起死心塌地跟著劉備混了。

劉備被呂布打敗后,投降了曹操。曹操曾想挖劉備的墻角,于是允諾給糜芳彭城相的職位,但糜芳并沒有被曹操給打動,依舊跟著劉備這個當時看起來并不是很靠譜的老大東奔西跑,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這種日子一直到孫劉取得赤壁之戰(zhàn)勝利,并且拿下了穩(wěn)定根據地后結束了。

后來劉備入蜀取西川,之后諸葛亮等人也走了,只留下了大將關羽,糜芳作為劉備陣營資歷比較老的武將也被給予了重任,讓他守重鎮(zhèn)南郡。

不過由于關二哥一直對糜芳態(tài)度不咋好,看不起糜芳這種土豪出身的人,兩人關系有點僵。關羽出兵北伐之前,又由于他與傅士仁沒有完成供給軍需的任務,又惹毛了關羽,關羽打算北伐回來找他兩算賬,這讓糜芳很慌。后來呂蒙襲取荊州,麋芳并沒有立馬投降而是猶豫了一會,但看到傅士仁投降后,他也選擇投降了東吳。

糜芳的投降是三國里的一個迷,就和于禁一樣,不知道他們二人當時是到底是如何想的?是一時沖動?還是另有打算?這個不得而知。

言歸正傳,那糜芳在投降東吳后到底結局如何呢?按演義來說,后來劉備伐吳,糜芳與傅士仁于是殺了吳將馬忠再次投蜀,他們認為劉備會放了他們,結果劉備依舊怒氣不消,讓關二哥兒子關興剝去二人衣服,以刀剮殺,用來祭奠關羽。

那正史上糜芳真的是這樣死的嗎?其實不然,糜芳并沒有這樣死。

他在投降東吳后,依舊活的好好的,還被孫權任命為將。但活的好,過的卻不好,他在東吳飽受吳國大臣的諷刺。吳國大臣虞翻就三番兩次痛罵他。

有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虞翻的船,糜芳的船夫于是喊道:“請回避我們將軍的船!”聽到這話,虞翻大怒,于是罵道:“失去忠心的人,憑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也能被稱將軍?”糜芳無言以對,只得讓道。而這個故事只是他在東吳的一個縮影,證明他在東吳并不咋受待見。

糜芳和于禁可以說是同病相憐,其實于禁也被虞翻罵的好慘,在留在東吳的日子也不太好過,不知道糜芳與于禁兩人在東吳是否有過交流,反正本人是很想知道他們二人是什么原因,導致了他們選擇投降?

不過糜芳雖然不被待見,但他至少還是個將領,也被孫權任用了,在此之后他還曾跟隨東吳名將賀齊突襲曹魏蘄春,最終取得了勝利。再之后就沒有了記載,應該是在東吳安度晚年了。

6

一個人要毀掉自己很容易,比如學會背叛,糜芳就是如此,自古以來,不忠不孝者最為人所不齒。糜芳關鍵時候選擇了背叛,不僅毀掉了自己,也把關羽給毀了,更是給蜀漢帶來了沉重打擊。關羽被殺,荊州丟失,昭烈帝起傾國之兵伐吳,夷陵之戰(zhàn)慘敗,白帝城托孤,這一連串的事件其實都和糜芳有莫大的關系。

糜芳的出身不簡單,糜家世代經商,家資殷實,養(yǎng)有僮仆、食客近萬人,是東?さ木薷。東漢末年,群雄并起,糜芳的哥哥糜竺因為在徐州頗有名望,所以被當時的徐州牧陶謙辟為別駕從事,成為他的幕僚。而厭倦了經商生活的糜芳,也一同跟隨兄長效命于陶謙。

興平元年(194年),陶謙病死,糜竺奉陶謙遺命迎暫駐小沛的劉備入徐州,兩兄弟傾力輔佐劉備,可以說是最早一批輔佐劉備的部屬。不久,呂布來投,不念劉備好意收留,稱劉備與袁術僵持不下之時乘機偷襲了下邳,還俘虜了劉備妻子。不得已劉備被迫出走廣陵郡的海西縣。這個時候的劉備可謂是勢窮窘迫,幾無容身之地,糜竺和糜芳兄弟卻仍然不離不棄,兄弟兩還特地把妹妹嫁給劉備,并傾盡家資,把府中兩千名下人武裝起來支持劉備,給了身處逆境的劉備以極大的幫助。

糜竺與糜芳忠心事主,連曹操都深受感動,上表朝廷舉薦糜竺為嬴郡太守,其弟麋芳為彭城國相,但糜竺與糜芳都不接受,決意跟隨劉備。在劉備創(chuàng)業(yè)最為艱難的那一段時間里,糜竺和糜芳始終對劉備不離不棄生死與共,呂布、曹操攻打劉備,糜芳幾次跟劉備打散但總能想辦法回到他身邊,與他一起四處逃亡吃盡了苦頭,可以說這個時候的糜芳是沒有二心,對劉備非常的忠誠。

建安十八年(213年)受益州牧劉璋之邀,劉備攜軍師龐統(tǒng)率領五萬軍隊入川平漢中張魯之亂,當然劉備此行是為奪取益州而來。但劉備入川后,隨著軍師龐統(tǒng)戰(zhàn)死,形勢變的不利于劉備一方。建安十九年(214年)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自己與張飛、趙云率兵溯長江而上支援劉備。

關羽鎮(zhèn)守荊州時,糜芳能南郡太守屯江陵,將軍傅士仁屯軍公安,但兩人對關羽平素語氣傲慢,常常輕慢自己而暗自感到不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發(fā)動襄樊戰(zhàn)役,意圖奪回被曹魏占據的襄樊,命糜芳和傅士仁出任軍需官,但兩人沒有完成任務,性子本來就急的關羽放出狠話,準備回軍后再收拾兩人,這讓糜芳和傅士仁恐懼不安,生怕關羽罪責于己。隨著襄樊之戰(zhàn)進入白熱化,東吳乘火打劫命呂蒙襲取荊州,傅士仁開城投降。糜芳最初在江陵堅守,但看到傅士仁投降,覺得死戰(zhàn)是死,投降或有生路,便也開城降了東吳。關羽在前方死戰(zhàn),后方兩員大將卻先后投降東吳,這徹底打亂了關羽的布局,導致他最后敗走麥城,在臨沮遇害。糜芳背主投降,這讓其兄糜竺大為震驚,向劉備“面縛請罪”,劉備雖好言寬慰,但糜竺最后還是羞愧病死了。

關羽是何等的忠勇,而糜芳卻以私怨變節(jié),做了可恥的叛徒,他到了東吳以后,吳人對他都極為鄙夷,一次糜芳乘船出行,遇到虞仲翔的船,糜芳隨從想叫虞仲翔先讓路,大喊:“請回避我們將軍的船”,虞仲翔見是糜芳,用十分鄙夷的口氣厲聲說:“失去忠心的人,憑什么侍奉君主?使人失去兩座城池,卻稱將軍,可以嗎?”糜芳聽此話后羞愧難當,關上船窗主動讓虞仲翔先過。

關于糜芳的結局,正史中記載他在東吳并不得志,孫權對他也不怎么重用,糜芳最后在東吳抑郁而終;蛟S是因為他死的太輕松了,羅貫中對于糜芳以一人變節(jié)而徒害全師導致關羽敗亡的可恥投降行為耿耿于懷,便另外自己設計了糜芳的結局。劉備伐吳,糜芳與傅士仁殺了馬忠又投降蜀漢,劉備對二人的投降行為痛恨異常,命關興剝去二人衣服,自己提刀將二人剮殺,以祭奠關羽。

糜芳前期跟隨劉備出生入死不離不棄,被人稱贊是忠勇之士,但卻在鎮(zhèn)守荊州的關鍵時候臨陣變節(jié)做了可恥的叛徒,自古以來不忠不孝者必受世世代代唾棄,難怪東吳名士虞仲翔會當場斥責他:“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

參考資料《三國志》

7

《三國演義》:又令關興將麋芳、傅士仁剝去衣服,跪于靈前,親自用刀剮之,以祭關公。

以上是三國演義中關于叛徒麋芳、傅士仁的下場。他們二人看先主劉備帶領傾國之兵伐吳,勢如破竹,一路上屢戰(zhàn)屢勝,便殺了擒獲關羽的罪魁禍首馬忠,拿著馬忠的首級,想要求得劉備諒解,重新歸順蜀漢。而劉備卻惱怒此二人投降東吳,致使丟失荊州,關羽身首異處,于是讓關羽之子關興將麋芳、傅士仁這兩人剝去衣服,在關羽靈前,親自用刀殺死,來祭奠關羽。

而正史上,麋芳在獻出城池,歸順東吳后,沒有再次歸順劉備,在東吳活得“有滋有味”,雖然遭到了些許侮辱,也為東吳南征北戰(zhàn),建功立業(yè)。

麋芳,是徐州豪族,世代經商,家中仆役上萬,他和兄長麋竺最早跟隨徐州牧陶謙。在陶謙病逝后,兄弟兩人追隨劉備,成為劉備的左膀右臂。他們兄弟兩人為了支持劉備的霸業(yè),將自己的妹妹嫁給劉備,還資助劉備兩千奴仆,無數金銀,使劉備東山再起。在投奔劉備的十幾年中,無論劉備多么狼狽,麋芳始終跟隨著劉備顛沛流離,不離不棄。在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進入益州,關羽鎮(zhèn)守荊州,而麋芳任南郡太守屯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三國志》中記載為士仁,資治通鑒為傅士仁,以下統(tǒng)稱傅士仁)

按道理來說,關羽是荊州最高統(tǒng)帥,荊州其余守將、官員應該都他的手下,都得聽從關羽的號令。可是,麋芳和傅士仁這兩人人一直嫌棄關羽輕慢自己,和關羽關系很差。這為后來的荊州之變埋下了伏筆。劉備安排與關羽不和的麋芳、傅士仁在關羽手下擔任重要職務,或許有制衡的作用吧。這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萬一關羽做大,就可能威脅到劉備,可能獨立,成為另一個勢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漢中之戰(zhàn)取得最后勝利,而荊州守將關羽準備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他給麋芳、傅士仁下達命令,讓其準備軍用物資,然而這兩人不知道什么原因,沒有完成任務。他們兩人可能對關羽的命令陰奉陽違,也可能是消極怠工,還可能是關羽的命令難以完成。

總之,關羽在出發(fā)前,大聲訓斥兩人,還放出“回來再收拾你們”的話,加深了雙方的矛盾,令麋芳、傅士仁感到恐懼不安。如果關羽北伐順利,也沒有呂蒙白衣渡江,麋芳、傅士仁是不敢生出反叛的想法,也不會背棄關羽,投入東吳的懷抱。

然而,這一年冬天,東吳孫權派出大將呂蒙,襲取荊州,打了荊州一個措手不及。與關羽有嫌隙的傅士仁沒有怎么抵抗,開城投降。這時,即使麋芳堅守江陵,也很難守得住。因為傅士仁熟悉荊州的情況,知道麋芳鎮(zhèn)守的江陵兵力部署及虛實,很容易攻打下來的。因此,麋芳看到傅士仁投降后,自我感覺已經沒有回天之力,再想到平時關羽沒有將他這個劉備的“小舅子”放在眼里,一氣之下,也就開城門,投降東吳了。麋芳和傅士仁的叛投東吳,間接導致關羽敗走麥城,最后被擒殺。后來,劉備將關羽的死和荊州的丟失,歸咎于這兩人,欲除之而后快。麋芳的兄長麋竺也因自己的弟弟叛逃,羞愧而亡。

《三國志》: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叛迎孫權,羽因覆敗。

傅士仁在東吳的待遇不知道怎么樣,而麋芳在東吳處處遭到白眼,被吳人所鄙視。有一次,麋芳乘船出行,正好遇到東吳大臣虞翻的船,麋芳手下的人喊道:“這位大人,請讓一讓,我們將軍先過去!”而虞翻卻毫不留情面,厲聲說道:“失忠與信,何以事君?傾人二城,而稱將軍,可乎?”麋芳聽了,感到非常慚愧,默默地關上船上的門窗,讓虞翻的船先過。

“憤青”虞翻不止一次取笑麋芳,他在經過麋芳的營地的時候,由于麋芳營寨大門關閉,無法通過。他譏笑道:“當閉反開,當開反閉,豈得事宜邪?”這就是赤裸裸的打臉了,笑話麋芳沒有抵抗,打開江陵城門,迎接呂蒙入城,而現在卻不給自己打開門,讓自己過去。這就叫做“該關的門卻開了,該開的門卻不給開”。麋芳聽到這些羞辱的語言,更加惱羞,但是沒有辦法啊。

黃武二年(223年),麋芳跟隨東吳名將賀齊突襲蘄春,最終獲勝,成功擒獲叛逃的晉宗。從這一點來看,麋芳在東吳還是受到了重用的,建功立業(yè)。(六月,權令將軍賀齊督麋芳、劉邵等襲蘄春,邵等生虜宗!度龂尽罚┧喟霙]有參加夷陵之戰(zhàn),一個原因是孫權不放心麋芳,怕他再次叛逃,另一個原因是,麋芳也不好意思和劉備開戰(zhàn)吧。畢竟兩人君臣一場,還是親戚關系,應該會“避嫌”。

結語:

演義中的麋芳,就是一個十足的小人,和“損友”傅士仁開城門,投降了東吳呂蒙,導致關羽身亡。最后,他們兩人看到劉備伐吳復仇,還想重歸蜀漢,被劉備祭奠了關羽的在天之靈。而正史上,他是在傅士仁歸順東吳,大勢已去的情況下,才不得已歸順東吳的,最后,他在東吳雖然遭受到了不少羞辱,也為東吳征戰(zhàn),建功立業(yè),也算不錯的結局了。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是有很大區(qū)別的,一個是文學著作,一個是正史,不能混為一談。演義“騙了”我們,說麋芳迷途知返,和“損友”傅士仁殺了馬忠后,一同來到劉備大營,負荊請罪,卻被關興所殺,祭奠關羽。我們不能被演義中的描述所迷惑,麋芳最后沒有再次歸順劉備,也沒有被祭奠關羽,而是在東吳活得“有滋有味”,還跟隨大將賀齊出戰(zhàn),立下了功勞。

8

糜芳像古代的貞潔烈女,守了一輩子,卻在晚年時期,一時糊涂壞了名節(jié)。為此,糜芳備受譏諷,想夾起尾巴做人,偏偏又碰上“臭嘴虞”,多次被他羞辱,最后在羞憤交加中度過了余生。

如果讓劉備排一排他的恩人,除了給他政治生命的徐州牧陶謙外,糜竺、糜芳兄弟,恐怕是他最應該感謝的人。

在士族集團橫行天下的東漢,糜家兄弟很特別,他們是社會末流——商人。糜氏世代從事農牧業(yè),積累了巨額財產,他們家童仆、食客萬人,資產“鉅億”。放在今天,這身價足以讓他們成為社會名流,可惜那是個商人地位很低的古代社會。

為了改變家族地位,哥倆投靠了當時的徐州牧陶謙,糜竺被任命為“別駕”。別駕相當于長史,即陶謙的助理,級別很高。

不久,陶謙結怨曹操,受到攻擊,劉備帶著幾千人仗義施救。糜家兄弟與劉備的交集,就從這里開始。第二年,陶謙病重,臨終前他對糜竺糜芳說:能保住徐州的,只有劉備。于是他令糜竺,率徐州百姓,將劉備從小沛迎來,接替州牧之職。

州牧怎么能指定自己的接班人?那時候軍閥割據,各地別說州牧,只要手上有兵,縣令都可以自己任命官員,只要寫一份表章,名義上向朝廷請示了就行。

接管徐州,是劉備政治生涯的一次飛躍,在此之前,他只是個縣令,如今是全國十三州之一的大佬。當然,能不能守得住,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果然,劉備的椅子還沒捂熱乎,就被呂布、袁術群毆,扔了老婆孩兒,逃往海西縣。在劉備極少數的追隨人員中,就有糜竺、糜芳兄弟。

慘敗后的劉備幾乎灰心喪氣,劉備本來就是寒門士族,好容易積攢了點家底,被呂強盜、袁霸道一巴掌打回解放前,連妻小都搞丟了,前途渺茫。

糜家兄弟作出了一個讓劉備感動一生的舉動:他們把如花似玉的妹妹,嫁給了人到中年的他,同時又奉上一大筆金銀財寶,和仆從2000人。

劉備就是憑借糜家的資助,又招募了一支萬人的隊伍,再度神氣活現地出現在“賭場”。沒想到糜家兄弟押錯了寶,操盤手劉備再度失守,把他們的投資玩得光光,一路逃命,投靠在另一個大操盤手曹操的門下。

曹操手上掐著漢獻帝的官帽子,立刻封劉備為“左將軍”,糜竺為“嬴郡太守”,糜芳為“彭城相”。如果從此跟定曹操,糜家兄弟前途一片光明,不需要再破財投資了?墒钱旛磕_的操盤手劉備,逃離曹操二次創(chuàng)業(yè)時,糜家兄弟居然棄官追隨劉備,又砸進去一筆投資。

估計看到這兒,賈躍亭哭了。

二十余年間,糜家兄弟,不,還有糜家小妹,跟著劉備吃盡了苦頭,活成了喪家犬。按《三國演義》說法,糜小妹為了保護阿斗,還在長坂坡香消玉殞。

終于,等到劉備借了荊州,偷了益州,糜家兄弟才見到賬戶上有回頭錢。糜竺被任命為安漢將軍,糜芳為南郡太守,協(xié)助關羽鎮(zhèn)守荊州。

南郡東面是孫武,北面是曹魏,劉備的這個安排,體現了他對糜芳的充分信任?汕∏【褪沁@個安排,害了糜芳。

原來,關羽看不起糜芳和傅士仁,對他們非常輕慢。關羽征襄樊時,令糜芳與傅士仁替他籌備糧草,二人不知道是有心還是無意,工作開展不順,惹得二爺大怒,發(fā)誓回軍后就嚴辦二人。

這件事被呂蒙得知,他派人引誘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糜芳拒絕了,傅士仁害怕關羽,獻出公安投降了呂蒙。呂蒙大兵壓境,南郡守備被關羽抽調一空,公安又丟失,南郡大勢已去,六神無主的糜芳,做出了一件讓他后悔終生的事,他也跟著傅士仁,投降了東吳。

南郡的失守,成了壓在關羽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這一年是建安二十四年,此時劉備剛剛自稱漢中王,距離糜芳追隨劉備,正好二十四年。

守了二十四年的信念,瞬間破了!糜芳在東吳能得到同樣的“投資回報”嗎?很遺憾,糜芳在東吳遭受了無盡的白眼,他被一個叫虞翻家伙,多次羞辱!

這個虞翻是個儒生,官職不高,一輩子最高職位就混到了騎都尉。不是因為他能力不夠,而是他嘴太臭,渾身是刺,不討喜。有一次酒宴,孫權給虞翻敬酒,虞翻裝醉趴地上不離孫權,孫權才一轉身,他就坐起來,那意思“我就不跟你喝酒”,把孫權氣得當場拔劍要砍他。

虞翻最看不起變節(jié)投降的人,他變著法子,入骨三分地折辱對方。比如于禁,虞翻當眾叫他“俘虜”,還責罵他“不能死節(jié)”,把孫權都氣壞了。還有一次孫權和張昭談神仙,虞翻沖上去指著張昭說:你們都是死尸,還妄談神仙!

就這么一個誰都不怕,誰都敢得罪的極端分子,糜芳碰上他,還有好果子吃?

有一天,糜芳駕船與虞翻對頭碰。糜芳的隨從欺負虞翻官職低,大聲呵斥虞翻讓道。虞翻能吃這個虧嗎,他站上船頭,對著糜芳高喊:“丟失了忠信的人,還有資格侍奉君主嗎?你這個丟城失地的家伙,怎么好意思稱將軍?”

糜芳臊得拉下窗簾,讓人把船躲在一邊,讓虞翻先通過。

還有一次,虞翻駕車路過糜芳的軍營,正趕上閉營時間,虞翻過不去。結果“臭嘴虞”又開始發(fā)飆:該關閉營門的時候開營門,該開營門的時候反而關閉了,這么做合適嗎?

啥叫該閉,該開?虞翻其實是說:某些人守城時,該關閉城門死守,卻開城投降了,如今這地方不需要守,他卻把營門閉得緊緊的。

你說這個虞翻說話損不損?糜芳又氣又羞,還不敢回擊,活得像鼴鼠。

其實,軍閥混戰(zhàn)時期,變節(jié)投降的多了去了,跟糜芳一起投降東吳的,還有好幾個名士,比如郝普、潘睿,一個個官運亨通,活得很滋潤,為何他們偏偏盯上了糜芳呢?

兩個原因,一個是身份,另一個還是身份。

第一個身份是指糜芳的商人出身。東漢是一個講究門第出身的時代,士族集團高人一等,他們很看不起糜芳這樣的商人。在儒學家虞翻眼里,糜芳就是個“唯利是圖”的小人。郝普、潘睿不一樣,那叫棄暗投明。

第二個身份是指糜芳“國舅爺”的身份。這個世界上誰都可以變節(jié),唯獨糜家兄弟不行,因為他們是劉備的親人,蜀漢政權的股東。別人變節(jié)那就是換個老板,反正是打工的,憑什么要求人家從一而終。糜芳變節(jié)是對親情的變叛,是無法容忍的。

大概正是由于這種觀點的作用,糜竺因為弟弟的變節(jié),背負了沉重的道德枷鎖,竟然在羞愧交加中離世:“慚恚發(fā)病,歲馀卒!

就在糜竺去世的當年,糜芳受命隨從將軍賀齊,參加了對叛徒晉宗的征討。從那以后,糜芳就消失在史書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句號畫在了哪里。

9

歷史上,糜芳因降吳而導致關羽兵敗被殺以致留下了千古罵名,F今說起糜芳,人們往往覺得他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無恥宵小之人,其實這樣對糜芳的評判還是有失公允的,那么糜芳到底是怎樣一個人呢?他又為何會降吳呢?投降東吳后的糜芳又有著怎樣的結局呢?靈魂君和大家談談歷史上真實的糜芳!

糜芳其人

糜芳,東海朐縣人,出身富貴,初與其兄糜竺跟隨徐州牧陶謙,陶謙死后,糜氏兄弟便開始追隨劉備?梢哉f劉備一生最大的貴人便是這糜氏兄弟了,糜家祖輩世代經商,家中積累的財產極為豐厚,但為了能助劉備成就大業(yè),糜氏兄弟將這些財富毫無保留的奉獻給了劉備,幫助劉備招兵買馬,讓劉備得以在漢末亂世中嶄露頭角。

相比糜竺,其實糜芳之才是遠在其兄之上的。據史料記載,建安元年,劉備兵敗投靠曹操,當時糜芳就曾被曹操上表推薦為彭城相。為何曹操單單看中了糜芳而不選其兄糜竺呢?

再有一點也很能說明問題,劉備在進取西川時,將南郡太守一職交給了糜芳,時關羽坐鎮(zhèn)荊州三郡,而南郡太守糜芳實際上就是荊州的二把手。南郡太守一職重不重要我們不妨看看有哪些三國名人曾任職過此位,先有周瑜周公瑾為南郡太守,后亦有呂蒙任南郡太守之職。劉備這人是很有識人之明的,例如托孤諸葛亮,重用魏延,啟用馬忠等等都可以看出,能將南郡太守一職交給糜芳,可見糜芳并非庸碌無能之人。

糜芳為何降吳

在我看來,糜芳降吳主要有三大原因:

其一:時荊州守軍不多,難敵孫吳大軍。據《三國志》記載:

“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 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

時呂蒙欲襲取荊州前,曾詐病使關羽掉以輕心,使得關羽調用了大量荊州守軍北上圍攻樊城。

其二:傅士仁率先開城投降,以致荊州軍心大亂。這一點很重要,也是導致后來糜芳降吳的一個主要因素。

其三:糜芳與關羽有嫌隙。關羽相信糜芳對劉備的忠誠沒得說(糜芳之妹為劉備夫人,糜芳早年與劉備更是生死相依),但關羽的內心是瞧不起糜芳這類人的。我們知道關羽出身貧苦,親士卒而驕于士大夫,而糜芳出身富貴,注定了兩人的關系不會太好。特別是關羽在北伐期間,曾因糜芳督辦糧草不利,還發(fā)過一句狠話:

“還當治之”

當然,以糜芳在蜀國的身份,其實關羽這話對糜芳而言也無關緊要,所以糜芳降吳的主因還是前兩點。

糜芳降吳后的結局

作為降臣,糜芳在東吳自然過得也不痛快,曾多次遭到吳國大臣虞翻的羞辱,舉個事例:

相傳有一次虞翻路過糜芳的營地,糜芳沒有下令放行,這時虞翻嘲諷道:“該開門的時候不開,不開門的時候反倒開門,哪有這樣做事的?”,所謂“不該開門的時侯”實際上就是暗指糜芳大開荊州城門投降一事。糜芳聽后羞愧難當,只得默默放行虞翻。

所幸糜芳是個有才能的人,孫權并沒有因為他降吳而棄用他,反而讓糜芳繼續(xù)統(tǒng)領所部兵馬為東吳效命,后來曾隨東吳名將賀齊突襲曹魏蘄春取得大勝。

之后關于糜芳的記載就比較少了,應該在東吳“善終”了吧!

關于糜芳,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曾做出過一個很公正的評價:

“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誅。若糜芳,跡雖與士仁同,其實情有可原。勿以形跡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大家怎么看待糜芳的呢?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10

糜芳在三國歷史上本來是一個存在感不強的人,要不是因為在東吳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之時,投降了東吳,你根本想不起三國還有這號人物。

糜芳是糜竺的弟弟,劉備的大舅哥,劉備稱王稱帝,糜芳就是皇親國戚,關羽襄樊之戰(zhàn)時,糜芳是南郡太守,關羽所據守的荊州只有三個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而南郡是最重要的一個郡,是因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不知道劉備為何讓糜芳任南郡太守,糜芳的一生除了在襄樊之戰(zhàn)時投降東吳,沒有記載過任何功績,有時候實在不理解,劉備為何讓糜芳守南郡?想來想去,只有糜芳是劉備的外戚這么一條理由了。

糜芳與糜竺兩兄弟原本就是徐州的富商,從劉備任徐州牧時開始跟隨劉備,一路相隨,并且還拒絕了曹操的高官厚祿,想來糜芳也不是貪生怕死之人,糜芳如果和糜竺一樣,劉備弄個閑職給糜芳,不要讓糜芳在這么重要的前線作太守,那么襄樊之戰(zhàn)關羽也不至于身死城破。



而讓人最難以理解的就是糜芳的投降,跟著劉備已經混出了頭,劉備已稱王,接下來劉備稱帝后,糜芳高官厚祿少不了,而且還是皇親國戚,在蜀漢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了,這么一降,不但晚節(jié)不保,而且連累族人。

不但關羽沒有想到糜芳會投降,就連劉備和糜竺也沒有想到糜芳會投降,糜芳的投降給了蜀漢致命一擊,由此引起的蝴蝶的效應,讓關羽身死,荊州丟失,夷陵大敗,蜀漢從此走下坡路,而這一切就是因為糜芳。



大凡投降之人都沒有什么太好的下場,比如于禁,曹操與于禁共事三十余年,也沒有想到于禁會投降,于禁為什么會投降?還不是因為保命。于禁這一降,晚節(jié)不保,雖然最后被孫權送回魏國,但也因為曹丕的羞辱而發(fā)病去世。

同樣,糜芳投降東吳之后的結局也不太好。蜀漢皇帝劉備的大舅哥居然投靠敵國,這事說出去總歸不大光彩,糜芳不是士仁,他和身份特殊,又是糜竺身在蜀漢,糜芳投降除了能保命外,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糜芳投降東吳后,曾經兩次被虞翻羞辱,糜芳自知羞愧,也只能夾起尾巴做人,低調行事,讓步于虞翻,見了虞翻都得避讓,沒辦法,誰讓糜芳是降將。

糜芳投降后,還跟隨東吳將領賀齊一起突襲魏國的蘄春,但糜芳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戰(zhàn)績,終其一生, 糜芳也沒有什么特別的戰(zhàn)績。

孫權對于糜芳的投降也不會給予重用,要知道另一國皇帝的大舅哥投降,你能重用嗎?糜芳的投降除了保命外,基本上過得應該是非常凄涼的,但至少保住了性命。



相對于糜芳來說,他的大哥糜竺就沒那么幸運了,雖說劉備沒有追究糜竺什么,仍然像以前一樣厚待糜竺,但糜竺是糜芳的大哥,由于糜芳的投降,給糜竺帶來了羞愧,沒多久糜竺就羞愧發(fā)病而死,糜竺的死與糜芳的投降脫不了干系。

史書沒有記載糜芳是怎么死的,但想必糜芳在東吳應該算是默默無聞的存在吧,就像他早期在劉備陣營默默無聞一樣。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