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雍正王朝》中,我個人認(rèn)為有幾個足以永流影史的劇情,其中一個就是“康熙駕崩暢春園,十三爺不懼奪兵權(quán)”,而在這其中雍正就是這生死兩方中最主要的一個點,他個人雖然一直留在暢春園康熙老爺子的身邊,可是也因為他的運籌帷幄,才贏得了奪嫡之戰(zhàn)的最后勝利。

而在康熙去世的那個晚上,可以說暢春園中是人人心懷鬼胎,這些人的心思就造成了雍正繼位的危機:

一、八爺黨拼死一搏

當(dāng)康熙將死未死之時,八爺黨中的胤禟和胤誐就開始胡編亂造,強行把康熙傳位于四皇子的遺言改成傳位于十四皇子胤禵。

要知道此時康熙可是已經(jīng)寫了了傳位詔書,放置于紫禁城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上,只要取來詔書一看就一清二楚了,可見這時的八爺黨已經(jīng)是在拼死一搏了,要把黑的說成白,強行制造混亂,先把雍正給陷入矯旨的境地,拿下先手權(quán)。

而在離紫禁城不遠的豐臺大營中,還有八爺黨的心腹成文運總掌大營兵權(quán),以及八爺黨在出發(fā)之前召見的那些將領(lǐng),劇情并沒有說明他們分布在哪里,但也足以說明此時八爺黨的黨羽遍布京城各地,隨時都能聯(lián)絡(luò)串謀。

所以胤禟敢于在康熙靈前大肆叫嚷,一度還想沖出暢春園,這可是不是他性格急躁,而是因為八爺黨三位黨魁都被康熙誆到了暢春園“看管”了起來,外面的黨羽不清楚里面的情況,也就無從下手,而胤禟的大大咧咧,就是要趕在雍正等人清醒過來之前逃離暢春園,并通知黨羽群起入園,用軍隊先壓制住雍正、張廷玉等人。

所幸的是雍正腦子靈活,比胤禟轉(zhuǎn)得快,在胤禟要沖出之時及時攔了下來,還安排了忠于康熙的圖里琛、德楞泰看管住眾人,下令任何人都不準(zhǔn)離開暢春園,直接將了八爺黨一軍,而豐臺大營的成文運也因為沒有了三位皇子的消息而不敢輕舉妄動,最后才被十三爺一招得手,把最要緊的兵權(quán)給搶了過來。

二、隆科多取詔遲遲不歸

隆科多作為九門提督,是當(dāng)時暢春園中手里唯一握有兵權(quán)之人,雖然暢春園不在紫禁城之內(nèi),可隆科多去取遺詔之后就發(fā)生了胤禟吵鬧的情況,這時隆科多手里的軍隊和遺詔就成為了雍正的救命砝碼了,可以說隆科多和成文運,誰能先趕到暢春園,就決定了雍正和八爺黨誰能獲勝的結(jié)局。

八爺黨那邊的成文運是沒什么問題的,可是隆科多問題卻很大,他雖說沒和年羹堯一樣,和八爺黨眉來眼去,可這人本來就是個投機取巧的主兒,當(dāng)年他可是連親二叔都能出賣的,何況是對自己沒恩沒德且勢力較弱的雍正。

所以張五哥去雍王府報信,再去內(nèi)務(wù)府救十三爺,再由十三爺去豐臺大營殺將奪權(quán),再帶兵回暢春園,這樣子抖了個大圈,可隆科多隆科多去紫禁城取個遺詔,在一路暢順無阻的情況下,居然比他們還要慢,可見隆科多心懷鬼胎,是一直都在窺視局勢的。

當(dāng)然也幸好雍正留了個心眼,沒把注碼全壓在隆科多身上,在康熙去世后就借口脫身去了廂房,然后立刻讓張五哥帶著金牌令箭去救十三爺,再去奪豐臺兵權(quán)回來救駕。這要是八爺黨也能像雍正一樣留個心眼,在三人接詔時留下一人鎮(zhèn)守的話,那八爺黨早勝利了。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亂編,喜歡點贊!

最佳貢獻者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