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算不上輕松,朱祁鎮(zhèn)被軟禁的時候可是過的非?,吃穿用度都被限制,院子里能夠納涼的大樹也被砍掉,但是他都忍下來了。這些事情讓他有一種恐懼,萬一奪門失敗,他是一個什么下場,哪怕是他復位成功后很久,他想起來依然十分的害怕,特別是知道祈鈺無后,他的兒子在當時非常有可能重新立為太子,他完全不需要冒險,越想越氣,于是把奪門的功臣全部誅殺。

最佳貢獻者
2

雖然朱祁鈺在位時間不長但是給后世有個很好的印象,總得來說是比較不錯的皇帝,這得意與朝廷政治清明,百姓安樂。其中這良好的局面最大的功臣不得不提一個人--于謙。景泰帝對于謙的放心放權(quán)在歷史書上基本沒有記載過君臣有過隔閡。這么說來景泰帝是個明君,是個非常不錯的守成之主,于謙就不用說了,民族英雄,力挽狂瀾,忠于民族和天下的人,大明朝在一君一臣通力合作之下硬是穩(wěn)定發(fā)展了將危的天下。

相比于景帝,他哥英宗就缺陷不少了,土木堡這件事就讓人詬病,葬送了幾十萬精良軍隊,把以張輔為首的軍功集團幾乎葬送了,導致文官做大,北京城都差點淪陷,說的難聽點就是與國家安危于不顧。一般皇帝御駕親征除了有必勝的把握就是國家有大危險,英宗顯然不是這種情況下發(fā)動戰(zhàn)爭。

為什么英宗奪門之變這么容易,景泰帝甚至都不知道?其實英宗大可不必這樣,讓后人罵他,因為景帝的獨子早夭,皇位只能傳給英宗這一脈畢竟是親兄弟,還間接害了于謙等一批能臣。反觀擁立有功的徐有貞石哼等人都是貪污腐敗弄權(quán),到最后都被英宗處決了,反倒于謙家無余財。

歸根結(jié)底來說,英宗為什么奪門之變那么順手主要是因為于謙雖然手上權(quán)利大的很,也有能力阻止,但是他不想?yún)⑴c皇帝家事,他只忠于國家,而景帝又沒有繼承人,遲早會是英宗一脈。他也早知道徐有貞石哼他們不老實,但是也知道他們有才,還是重用,他要是阻止別人是沒有機會的,當他們沖進病危的代宗面前時代宗都以為是于謙謀反,因為只有于謙有大權(quán)。

雖然代宗和于謙是不幸的,但好歹英宗的兒子憲宗成化帝繼位之后馬上給于謙平凡,這可能是英宗早就想但是在位的時候不能做的事情,只能讓兒子來完成。當時徐有貞他們提出來殺于謙的時候英宗是非常猶豫的,他也知道冤枉于謙,但是徐有貞以不殺謙名不立。最后說一句英宗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廢除人殉。

3

他不是嫡子,太后是他嫡子哥哥的老媽??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