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亮劍》的每一次戰(zhàn)斗故事都是有戰(zhàn)史原型的!辛莊之戰(zhàn),反映的是1942年日軍“五一大掃蕩”期間八路軍的宋莊戰(zhàn)斗,不足300人的八路軍冀中軍區(qū)22團兩個連,在團長左葉的率領下浴血奮戰(zhàn),擊退1700多日偽軍多達38次的瘋狂沖鋒,堅持到午夜并最終勝利突圍,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平原村落防御戰(zhàn)的典范戰(zhàn)例。




問題中關于李云龍率領的兵力有所出入,獨立團最初并非是以60人應戰(zhàn),而是在經過一整天血戰(zhàn)后,準備突圍前還剩60余人。而李云龍的戰(zhàn)法則與宋莊戰(zhàn)斗完全相同,即在白天利用村落構建陣地頑強阻擊敵人,跟鬼子偽軍大打陣地戰(zhàn)和巷戰(zhàn)(如果全部把突入莊內的鬼子趕出去,是會遭到肆無忌憚炮轟的);堅持到天黑后再利用夜暗突出重圍,甚至包括趙剛和王喜奎的精準射擊,均取自于宋莊戰(zhàn)斗的真實歷史。

1942年6月8日深夜,與日軍周旋多日的八路軍冀中軍區(qū)七分區(qū)22團兩個連輾轉來到宋莊,這是位于河北省深澤縣東北約15里的平原村莊,大約有330多戶人家,但是在日軍瘋狂的大掃蕩中已經荒無人煙。團長左葉是1927年參軍的江西老紅軍,戰(zhàn)斗經驗非常豐富,進村后即命令部隊修筑工事,把各個路口堵死,院落全部打通,從村外到村內建立起三道工事防線,把宋莊變成了處處形成聯(lián)通、火力可以交叉的戰(zhàn)斗堡壘。



次日清晨7時30分,村頭一公里處便出現了日軍騎兵,來的是日寇冀勃特區(qū)司令官坂本大佐及其警衛(wèi)部隊300多人,與《亮劍》辛莊戰(zhàn)斗如出一撤,坂本及其部下根本不相信經過反復掃蕩的這個村莊,會有八路軍的存在,因此大搖大擺行軍而來。

22團一連在村東北口設伏,以一挺重機槍、三挺輕機槍和一具擲彈筒的重火力(看來是個主力團)以及百余支步槍,在敵人靠近到30米左右時突然開火,五分鐘內便全部消滅了日軍先頭分隊,坂本大佐亦被擊傷頭部(一說是坂本少將)。



兩個中隊的日軍穩(wěn)住陣腳后隨即發(fā)動進攻,但是在22團布置巧妙的陣地和密集的火力前,傷亡十分慘重,經過五次沖鋒和兩個半小時的激戰(zhàn)后,兩個中隊的坂本衛(wèi)隊只剩下50多人還能作戰(zhàn),八路軍冀東部隊的戰(zhàn)斗力真不是蓋的。

日軍無奈,只好用無線電呼叫周邊據點的鬼子增援,在“鐵壁合圍、拉網掃蕩”后的平原上居然還有如此強悍的八路軍主力,日軍高層大為吃驚,開始火速調集援兵出動。



到1942年6月9日上午11時前后,從四面增援而來的日偽軍多達1700余人,經過步兵炮和迫擊炮一小時的火力準備后,日軍步兵發(fā)起了新一輪沖鋒,八路軍戰(zhàn)士用手榴彈幕給敵與重大殺傷,從12點到下午2點又擊退了敵人五次沖鋒。敵人不顧傷亡繼續(xù)進攻,此時22團的特等射手發(fā)揮了巨大作用,一連一名班長7槍連斃7敵,二連副連長則親手一槍擊斃了500米外的日軍機槍手,有效的遏止了敵人的進攻勢頭。

別再為趙剛一槍放倒500米外的鬼子迫擊炮兵爭論了,《亮劍》的每一個橋段,作者均有出處。



多次進攻受挫的日軍無恥的施放了毒氣,加之22團人員傷亡和彈藥消耗較大,八路軍放棄村外陣地退入各個院落,但日軍無論怎么突人宋莊街道,均遭致命打擊,可謂是有去無回,一名小隊長直接喪失了沖鋒的勇氣,被上級當場砍了頭,到夜幕降臨的19時,陸續(xù)投入宋莊作戰(zhàn)的日偽軍已高達2500余人,但傷亡巨大的日軍也是精疲力盡,點起篝火開始過夜,準備天明再戰(zhàn)。

然而八路軍根本不給敵人再戰(zhàn)的機會,深夜便組織兩個連利用夜暗分頭突圍,李云龍和趙剛各帶一路的鏡頭感有木有?其中二連戰(zhàn)士用手榴彈開路一口氣沖出6華里成功突圍,而一連乘日偽軍大部在酣睡間,以快速的白刃戰(zhàn)斗消滅敵警戒分隊,也安全突出重圍。宋莊戰(zhàn)斗,八路軍傷亡約80人,卻斃傷日偽軍1200余人(其中偽軍200多人),堪稱平原抗戰(zhàn)的教科書式戰(zhàn)斗。



宋莊戰(zhàn)斗不僅是冀中八路軍軍事上的重大勝利,也在精神上給侵華日軍以重創(chuàng),從無極縣馬壘據點前來增援的一個日軍中隊100余人生還者僅有28名,中隊長精神崩潰開槍自殺,另有7名士兵集體上吊自盡,他們實在無法接受的是,2000多人付出半數傷亡圍攻了一整天,卻不過是一支八路軍的小部隊,最后竟還突圍而去,作戰(zhàn)意志和所謂“武士道”信仰遭受嚴重打擊。

《亮劍》僅僅把辛莊戰(zhàn)斗拍成了一個插曲,并沒有過多描述,如果全景再現宋莊戰(zhàn)斗的歷史,恐怕得有大把的軍迷高喊神劇了,而其實,英勇的八路軍確實創(chuàng)造過抗日戰(zhàn)爭的奇跡,謹此致敬!

最佳貢獻者
2

《亮劍》、《雪豹》是重播率最高的兩部抗戰(zhàn)題材的連續(xù)劇,盡管1937年的南京保衛(wèi)戰(zhàn)中國軍使用了英國1942年才裝備的司登式沖鋒槍、1940年的晉西北戰(zhàn)場日軍用上了美軍1943年秋季才成軍的M-3沖鋒槍,玩起了道具穿越的鬧劇,但依然瑕不掩瑜,以上兩部仍不失為國內拍攝的優(yōu)秀抗戰(zhàn)劇。

在《亮劍》中,百團大戰(zhàn)以后,日酋岡村寧次發(fā)動了對我八路軍根據地的大掃蕩,欲摧毀八路軍總部和主力第129師,第386旅獨立團奉命化整為零,以連級為基本作戰(zhàn)單位從各個方向突出重圍。

在辛莊突圍戰(zhàn)中,趙剛政委帶領的一隊人馬中還附帶著幾個傷員,之所以能輕松地繳了偽軍一個連的械,除了出其不意的打擊,最關鍵的原因是偽軍貪生怕死,與日軍相比幾乎沒什么戰(zhàn)斗力。

團長李云龍所率另一路人馬,處境就危險了許多,由于日軍一個大佐被李云龍所部干掉了,以為村中是八路軍的主力,就調集了兵力,將村中包圍了起來。

日偽軍火力非常猛,白天難以突出包圍,于是,李云龍部主動回撤村內,僅60余人的作戰(zhàn)單位,利用地勢和日偽軍打起了巷戰(zhàn),打算晚上利用黑夜的掩護突出重圍。

最終,李云龍所部能順利突出日偽軍的重圍,人數少可能也是一個有利因素,因為半夜時分,鬼子都睡著了,僅留下不多的哨兵,把住出村的口子,干掉站崗放哨的兵,就可以直接穿插出去了。

其次,皇協(xié)軍獨1師第2團團長鐘云鶴以及日軍第4旅團第22聯(lián)隊副聯(lián)隊長宏興一郎,都以為包圍了八路軍的主力部隊,村中最起碼有一個團的兵力,所以不敢貿然發(fā)動最嚴厲的打擊,僅派出小股部隊進行襲擾。

日軍堵住了村出口,只是對辛莊進行炮擊,由于李云龍所部人馬本身就不多,都分散開來了,反倒受炮火所傷并不多,所以給了李云龍生機,倘若日偽軍集中兵力進攻,李云龍所部作戰(zhàn)在勇猛,畢竟兵力懸殊,毫無突圍希望,結果只能全軍覆沒。

最后,李云龍所部占據有利地勢和地形,拖住了日偽軍的進攻節(jié)奏,終于熬到了夜晚,到了晚上,日偽軍為了防止戰(zhàn)損,就停止了進攻,給了李云龍所部喘氣的機會,否則,在白天一鼓作氣地猛攻,李云龍所部就這么點人槍,就只能被殲了。

3

有網友問:辛莊之戰(zhàn),李云龍為何能用六十人突圍日軍一個團?我們就從真實的敵后根據地,反掃蕩,還有日軍的部署來說起吧!

日軍在根據地采用的戰(zhàn)術是所謂的囚籠戰(zhàn)術,也就是公路是柱子,封鎖溝是鐵絲網,炮樓是門鎖這么一種狀態(tài)。主要就是限制我軍和游擊隊的活動范圍,提高監(jiān)控程度。比如一座炮樓基本上是10米以上高度,可以對周圍2,3個村莊形成控制。

并且在炮樓頂部可以使用望遠鏡監(jiān)視十多里地的人群活動,這樣日軍就將力量滲透到了農村。并且多個據點經常聯(lián)合對附近村莊進行掃蕩。這也就是所謂的蠶食戰(zhàn)術,電視劇亮劍其實表現的就是在這種環(huán)境之下。

日軍出動1個聯(lián)隊掃蕩,包圍了李云龍的部隊。在1941年6月10日,2萬日偽軍對我軍第10分區(qū)的掃蕩,也是相同情況,日軍在河北大清河,拒馬河形成包圍圈,并且開始設立據點,隨后開始向心突擊。

我軍首先在大清河與日軍兜圈子,打了5天,然后分散突圍,到了容城集合。發(fā)現日軍又追蹤上來,于是在容城我軍再次分散突圍,進入到了白洋淀。日軍就分成若干小部隊,開始畫區(qū)分片,進行包圍搜索。

并且開始在各個路口建立炮樓,進入各個村莊進行梳頭式的反復搜索。這種反復搜索時間長達一個月,真實的抗戰(zhàn)反掃蕩,面臨的困難,其實遠遠高于在電視劇亮劍里,李云龍面對到的困難。

當時,我軍還堅持在白洋淀的人員,每天都在青紗帳當中隱蔽,風餐露宿,進行移動式隱蔽,尋找機會打擊日偽軍。

而突圍到外線的部隊,比如回民支隊1個營,第29團一部分,1個劇團,還有1個警衛(wèi)連,以及分區(qū)機關。我軍每天邊打邊走,每天都可以遇到幾次日軍追蹤部隊。比如,一天下午剛到潘營村,還沒做好飯,日軍就從2個方面包抄上來。

但是如果是亮劍一樣,日軍出動了1個聯(lián)隊,那么,其封鎖面積就會非常大,絕不僅僅只是為了包圍1個李云龍的獨立團,正如抗戰(zhàn)時期1941年春天的桑園突圍一樣,我軍可以在傍晚,趁日軍主力出去掃蕩。

只有少量人員留守據點,準備晚飯的時候,從炮樓附近,穿越公路,擺脫日軍的追擊。桑園突圍,十分區(qū)上千人都是這么突圍的,更何況李云龍后來就帶著60多個人。

4

辛莊一戰(zhàn),日軍可不止一個團。

日偽軍包圍辛莊的是“日軍第四旅團第22聯(lián)隊”和“皇協(xié)軍獨1師2團”。日軍一個聯(lián)隊相當于我軍團級單位,一般是3800人。但是,劇中李云龍等人說這支日軍是日本騎兵聯(lián)隊,騎兵聯(lián)隊的人數應該是1400人。再加上皇協(xié)軍一個團。等于是兩個團包圍了李云龍60人。

不過,這兩個日偽軍團,加起來也不可能有上千人。

偽軍一個團究竟有多少人,真不是固定的。1941年,汪偽第二軍,一個軍才7000人。偽自治軍第一軍第一旅才1000人。所以,很多時候,偽軍的一個團,才三五百人。

例如:《亮劍》錢伯均部被日軍收買叛變時說:楚云飛一個團5000人,他是主力營有小2000人,相當于李云龍兩個團。所以,錢伯均不接受日軍“偽團長”的招降,想要更高官級。

而且,日偽軍出動比例一般是1:5甚至1:10。一個辛莊村能有多大,要是日偽軍都是整編團級建制!那就是五六千人,這么多人,會打不下一個辛莊村?所以,真實的情況是,李云龍突圍時,可能是被三五百偽軍加上幾十名日軍包圍,日軍不會超過50人。

(當然,劇中李云龍在村東頭偷襲進村日軍,打死了正聯(lián)隊長,還上來就殲滅60多人。。。。)

回歸正題,一個電視劇,我也不給他補漏洞了。直接分析為什么能突圍成功。

首先,皇協(xié)軍團長“幫了忙”。他為了展示自己部隊的能力,忽悠日軍副聯(lián)隊長,說被圍的是一個八路團。雖然,聽槍聲密度不像,但是他就認為是一個團!他又不傻,里面要真是八路軍一個團,他早跑沒影了。一支連祖國都保護不了的部隊,能有什么戰(zhàn)斗力?皇協(xié)軍團長肯定已經想好了,他知道里面只有幾十個八路殘兵敗將。他想的是等打進去了,殺幾百個老百姓,充人頭。然后,找日軍邀功去。

不過,這也給李云龍幫了忙。日軍以為只是少數人突圍,大部隊還在村里。所以,日偽軍還是堅守陣地,圍困辛莊。

其次,李云龍本來就只有六十人,還分成兩部分,一部才二三十人。人少目標小,再加上晚上,所以才能夠突圍。當然,最主要的是,主角光環(huán)在這里。

(文|勇戰(zhàn)王聊歷史)

5

辛莊之戰(zhàn)時,獨立團正處在分散游擊的狀態(tài),所以李云龍身邊的部隊是比較少的,實際上只有團部直屬隊的人。比如劇中出現的王喜奎等人,應當是團部警衛(wèi)連的戰(zhàn)士。因此,在突圍的時候只能趙剛和李云龍親自帶隊突圍,而且,為了繞開鬼子的掃蕩線,只能分成小股部隊,分別突圍。

這就和亮劍剛開始時李云龍率新一團突圍的情況很不一樣了,當時李云龍的部隊是聚集在一起的,所以攜帶了迫擊炮這樣當時已經可以算是重武器的武器,而在莘莊之戰(zhàn)的時候,重武器基本上都已經沒有了,扔掉了,所以是很難正面打開敵人防線突圍的,而只能從敵人的空隙中鉆出去。

到達辛莊的時候,李云龍如果不管別的,只管逃命,是完全有能力趕緊趁著鬼子在追殺當地老百姓搶劫財物的時機逃走的,但八路軍之所以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就在于在這種時候,他必須先救老百姓。所以,看到這個情況之后,李云龍二話沒說,就讓部隊開始打,把鬼子吸引過來,掩護老百姓逃生。

在突圍的時候,一般都需要安排部隊阻擊,掩護主力及機關先突圍出去,李云龍突圍時很顯然是其它部隊在掩護,但到了辛莊這里,李云龍下令開槍,就等于放棄了突圍,把自己和身邊的部隊變成了掩護老百姓突圍的部隊。這在抗戰(zhàn)期間的華北戰(zhàn)場,尤其是1939年到1943年,是非常常見的情況。

這樣的戰(zhàn)斗著名戰(zhàn)斗很多,比如著名的狼牙山五壯士,就是這種類型的戰(zhàn)斗。狼牙山五壯士是七連一個班的戰(zhàn)士,原本是七連負責阻擊掃蕩的日軍和魏軍,掩護主力和群眾轉移,主力和群眾轉移之后,七連主力也要撤退了,他們被留下來阻擊敵人,掩護七連其他人轉移,任務是堅守一天。

在這個意義上說,狼牙山五壯士是阻擊部隊的阻擊部隊,實際上是等于要犧牲他們,來掩護主力撤退。而且,七連對他們的要求是,他們五個人要牽制敵人一天,在這一天里不允許敵人越過狼牙山的制高點棋盤陀。所以,他們只能選擇比較有利的地形來和敵人周旋,先是用槍和手榴彈,邊打邊轉移,不斷牽著敵人向其它地方走,為主力爭取時間。

這個任務和王喜奎等人的情況很相似。當時李云龍正在生病,所以李云龍?zhí)岢隽擞伤粝聛泶蜃钃,和尚魏大勇帶著其他人撤退,但其他人和魏大勇都要求李云龍先撤,李云龍不肯,魏大勇打暈了李云龍,背著他走了,王喜奎和其他幾個戰(zhàn)士則留下來阻擊,為魏大勇和李云龍撤退爭取時間。

不過亮劍中的王喜奎等人的地形環(huán)境遠不如狼牙山五壯士,狼牙山五壯士是在高山密林中作戰(zhàn),掩蔽物是比較多的,可以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目標又比較小,敵人雖然多,但要抓住他們也不是容易的事。而王喜奎等人當時因為是臨時倉促投入戰(zhàn)斗,周圍也比較平曠,沒有其它掩蔽物,只能依托坡坎進行戰(zhàn)斗。

所以,當王喜奎等人的子彈和手榴彈都打完了之后,他們也沒有辦法轉移了,只能以死相拼,盡可能多的牽制敵人一會兒,讓和尚背著李云龍多跑一段路。只要和尚背著李云龍多跑一段路,他們活下來的機會大一分。這和狼牙山五壯士后來把敵人引上山頭之后,選擇自己跳下山崖其實是一樣的。

6



百團大戰(zhàn)后,日本人和蔣介石突然發(fā)現八路軍的武裝發(fā)展到了上百個團,十幾萬兵力。蔣介石擔心八路軍坐大,就停掉了八路軍的后勤補給和軍費。

日本華北派遣軍也意識到了共產黨武裝的嚴重威脅,連續(xù)發(fā)動了幾次大規(guī)模掃蕩。八路軍雖然擴軍的速度非常快,但部隊的訓練跟不上,裝備太差,子彈太少。

在日本人的掃蕩中,八路軍的部隊傷亡慘重,減員達到了2/3。李云龍的獨立團雖然裝備精良,但也受到了很大打擊。

辛莊之戰(zhàn)就發(fā)生在李云龍獨立團突圍的路上,當時李云龍的身邊大概有一個連,并不像題目中說的那樣,只有60多人。



李云龍和趙剛率領一個連剛剛開進辛莊,就被皇協(xié)軍的一個團和上百個鬼子保衛(wèi)了起來。當時的情況非常危險,敵眾我寡,一招不慎,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越是緊急的時候,越是不能亂。作為有豐富作戰(zhàn)經驗的指戰(zhàn)員,李云龍很快就發(fā)現了問題。日本鬼子經過連續(xù)作戰(zhàn),已經人困馬乏。加上他們的人數也只有100多人,戰(zhàn)斗力就非常有限。

雖然外圍還有皇協(xié)軍一個團,但這些兵和基層干部都是由老百姓組成的,他們參加偽軍也就是混飯吃,根本就不愿意和中國軍隊硬碰硬。

李云龍馬上命令兵分兩路,在村子里邊構筑兩條防線。占領村口的十幾座院子和高地,阻擊日軍的進攻,等到天黑時他選擇突破口全軍突圍。



獨立團的這一個連在李云龍的指揮下,阻擊敵人一個白天,因為村子里敵我雙方混在一起,日軍的炮兵不方便展開。李云龍是故意這么做的,就是為了避免日軍的炮擊,也為晚上的突圍爭取了時間。

日軍第四旅團第22聯(lián)隊的副聯(lián)隊長宏信一郎和皇協(xié)軍一師二團的團長鐘云鶴,受到了獨立團的頑強阻擊,誤認為這個村子里面有一個團的八路軍主力。

宏信一郎受過良好的軍事訓練,從槍聲密集度上判斷,他不認為有這么多八路軍。但鐘云鶴自作聰明說八路軍作戰(zhàn)喜歡組織大量的預備隊,一個團正面作戰(zhàn)的一般都只有一個營。

當夜幕降臨時,日軍和皇協(xié)軍停止了進攻,他們擔心中了八路軍的埋伏。只是把村子給包圍了起來,準備天亮后再發(fā)起進攻。



正是鐘云鶴的自作聰明救了李云龍和趙剛一命,這是日軍已經占領了村外的據高點。如果大批的八路軍向外突圍,就會受到頑強阻擊。

李云龍指揮的這一個連,在突圍前經過清點,只剩下了60多人。其中還包括十幾個輕傷兵和5個重傷員。

突圍實施計劃,在半夜時分開展,由李云龍和趙剛分別率領一個排,向不同的方向突圍,尋找敵人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向趙家峪方向前進。

外圍的皇協(xié)軍和日軍發(fā)現了李云龍的突圍,但他們認為,只要大部隊沒有沖出去,就沒有什么大驚小怪的。擔心中了八路軍的調虎離山之計,所以也沒有追擊。

當天亮之后,日軍后來重炮轟炸了村口的十幾個院子。然后大軍沖入村子,缺一個八路軍都沒有發(fā)現,更沒有發(fā)現八路軍的主力。

7

首先,李云龍與趙剛率殘部突圍之前,趙剛的一句話曾反映了他們的實力情況——

“老趙,組織一輪沖鋒打回去,不能丟下騎兵連!”

“不行啊老李,咱們現在只剩下兩個排左右的兵力,再一沖鋒這點兵力全沒了!



由此可見得,除非趙剛漏算,他們當時手中的兵力不足百人。

那么接下來就要回答他們的辛莊突圍之戰(zhàn)了。李云龍說的明白,村莊外面是開闊的平原,白天突圍肯定會全軍覆沒,所以要挑夜間突圍。那么這時問題來了,日軍當時圍困辛莊的兵力有多少呢?



還得電視劇來說話,在電視劇當中,日軍軍官曾稱呼一個偽軍軍官為“鐘團長”,也就是說,“皇協(xié)軍”也參與了這場掃蕩。而根據劇情來判斷,此人應該是偽軍的最高級的軍官,所以此次偽軍兵力便已有一個團左右了(當然,也不排除部分兵力參與的可能)。



既然偽軍兵力這么多,那么日軍本部有多少人呢?根據華北反掃蕩作戰(zhàn)中所發(fā)現的日軍比例來看,日偽軍比例大致為1:3到1:5,當然1:8的特殊情況也有之。那么如果這場戰(zhàn)斗中偽軍有一個團,那么日軍兵力大致在300—400人間。所以圍攻辛莊的日軍,嚴格意義上說沒有一個團。

可是即便如此,除了其數量仍是李云龍的5、6倍外,日軍火力占優(yōu),而且還有偽軍配合,這些也是造成李不得不選擇夜間突圍的原因之一。



那么最后再說李云龍又是如何靠這點兵力拖延日寇到夜間的。首先,李云龍富有作戰(zhàn)經驗,從長征年代過來的人,對如何以最少的兵力發(fā)揮最大的火力優(yōu)勢,有著充分的經驗,所以李云龍在村莊內部的火力安排,給自己堅守贏得了時間。



另外,日軍也是孤軍深入,而且一開頭就被李云龍一頓胖揍打蒙了,這也使其沒有充分的時間來進行偵查,所以李云龍能夠死里逃生也就不奇怪了。

8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作為一部經典的抗戰(zhàn)劇,《亮劍》帶給人們太多的驚喜,其紀實的風格讓幾乎所有的抗戰(zhàn)劇都黯然失色。

在《亮劍》中,八路軍不再是無往不勝,一人干翻一群鬼子的特種兵,而是真正無路可走、奮起反抗的農家子弟,他們也會遭遇巨大的失敗,比如針對岡村寧次的反圍剿作戰(zhàn)。

不過在辛莊之戰(zhàn)中,李云龍和趙剛帶領獨立團60多人,在日偽軍數千人的包圍中,成功地突出了重圍。那么,李云龍和趙剛為何能成功突圍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原因:

1、辛莊太小了

和《亮劍》第四集的李家坡攻堅戰(zhàn)一樣,因為李家坡面積太小,導致八路軍無法全面展開,不得不采用添油戰(zhàn)術。

辛莊也一樣,不過敵我雙方倒置了過來。

因為辛莊太小,縱然日偽軍有上千人的軍隊,也不可能全部壓上去,只能在辛莊外圍進行包圍,然后派小部隊進行進攻,李云龍在村東就完整地消滅了鬼子的60人小股部隊。

與日偽軍龐大的體量相比,李云龍和趙剛帶領的60人只有大約半個連的規(guī)模,在人數上也只是日偽軍部隊的一個零頭。

然而,正是因為部隊規(guī)模太小,所以更有利于協(xié)調機動,特別是機動作戰(zhàn)。

在辛莊阻擊戰(zhàn)中,李云龍和趙剛來回奔波,給日偽軍造成了村里至少有一個團的假象。

最后,因為人數太少,目標太小,在村外駐守的偽軍發(fā)現突圍的獨立團時,獨立團已經趁著夜色輕松突圍。

2、日偽軍不默契

正是偽軍頭目鐘云鶴給日軍提供了辛莊內有八路軍一個團的假象,導致日軍對辛莊不敢掉以輕心,在進入夜間之前,日偽軍選擇封鎖辛莊一切外出通道口,準備天亮后發(fā)動進攻。

從天亮后日軍對辛莊的炮火覆蓋來看,日軍對辛莊內的一個“”確實非常重視。

相比于日軍的重視,偽軍的表現就實在是不敢恭維了。在辛莊突圍戰(zhàn)中,李云龍和趙剛各帶一隊突圍,而人數只有30人,還附帶幾個傷員的趙剛一部之所以能夠輕輕松松地繳了偽軍一個連的械,除了趙剛的出其不意,更多的原因是這些偽軍幾乎沒有戰(zhàn)斗力。

很多人為了混口飯吃或者貪生怕死成為了偽軍,這些連國家和民族榮譽感都沒有的人,戰(zhàn)斗力是不能指望的,日軍也只能讓他們充個人數,守個路口。

所以,因為日偽軍對辛莊內八路軍數量的過分高估,才導致了錯誤的策略,給了八路軍晚上突圍的最佳機會。革命戰(zhàn)爭年代,因為武器裝備差,我軍只能依靠夜色掩護進行作戰(zhàn),夜晚成為我們的好朋友。

3、李趙的無間配合

辛莊阻擊戰(zhàn)之所以能夠堅持下來然后突圍成功,李云龍是首功,而趙剛則充當了完美的隊友。

先是李云龍否定了趙剛離開辛莊,另擇陣地的想法,為60人找到了較為理想的阻擊陣地。

在辛莊阻擊戰(zhàn)中,李云龍在村口消滅日軍60人,趙剛也在村中進行有效阻擊。在李云龍的指揮下,這支60人的小部隊據守幾處院子,和日軍玩起了巷戰(zhàn),使日軍炮火難以發(fā)揮作用,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有生力量!

在夜間突圍前,李云龍和趙剛召開了黨員會議,為突圍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在趙剛一部突圍被偽軍發(fā)現時,李云龍指揮軍隊果斷暴露自己,掩護趙剛一部突圍。

可以說,李云龍和趙剛的默契配合,是這60人能夠突圍的最主要因素。

另外,60人部隊能夠突圍,和獨立團戰(zhàn)士們高昂的斗志和樂觀的精神密不可分。正是因為經歷了常年戰(zhàn)爭的千錘百煉,使得獨立團的戰(zhàn)士們在遇到危險的情況時,沉著應對,最終化險為夷!這和抗戰(zhàn)后期的日偽軍風貌截然不同!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9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如果李云龍是6000人,日軍是1個聯(lián)隊,他突圍的可能性很低。

恰恰因為他是60人,所以反而更容易突圍。

日軍在中國作戰(zhàn),有很多弱點,其一就是語言不通、地形不熟。

日軍的作戰(zhàn)地圖,只有城市和大型鄉(xiāng)鎮(zhèn)才有比較詳細的標注,普通村子多只是一個點。

而民國時期的村子,和今天又有不同。村子往往有很多植被(多是莊稼地或者小樹林、灌木叢),或者靠著小河,或者民房眾多四通八達。

日軍即便包圍幾個村子,不可能做到十幾米二十米一個人,仍然是分散開,守住進出村的要道。

這種情況下,60個八路軍,如果再分散成二三四人的小組,突圍難度不大。

因為日軍包圍圈必然有很多漏洞,八路軍多是當地人或者有當地人配合作戰(zhàn),哪里都能鉆出去。

同時,日軍那個年代沒有夜視儀,夜晚為了防止八路軍打冷槍,也不敢隨便持著手電筒火把亂跑,所以視野是有限的。

自然,如果是大白天,想要突圍可就難了。

實際上,徐州會戰(zhàn)后期,日軍集中幾十萬大軍試圖包圍了徐州附近國軍幾十個師。

結果呢?沒有1個師被殲滅,全部突圍成功。

10

一這不過是基本操作罷了。李云龍可是從黃麻暴動就加入了紅軍,經歷了十年內戰(zhàn)的洗禮,走過了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當時的紅軍除了博古李德等人指揮的時候堅持打陣地戰(zhàn),大部分的時候紅軍都是以游擊戰(zhàn)為主。什么是游擊戰(zhàn)?說白了就是正面很難打過別人,只能將自己的部隊化整為零,牽制敵人,并且伺機發(fā)展壯大。李云龍雖然有一個團,但是他身邊的部隊并不多。大部分的部隊都分布在各個地方,通過游擊戰(zhàn)不斷的發(fā)展壯大。所以最后打平安縣城的時候,李云龍才發(fā)現自己居然有了上萬的部隊。二游擊戰(zhàn)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做起來其實是很難的。因為游擊戰(zhàn)對指揮官是有要求的,通常情況下像李云龍這樣的人才能夠打得好游擊戰(zhàn)。因為他是農民出身,容易在農村生活,和老百姓能夠打成一片。楚云飛就不行,他這樣的人只能指揮正規(guī)軍。如果真正讓楚云飛打游擊戰(zhàn),估計他手底下的兵不被日軍消滅,也會活活餓死。所以辛莊之戰(zhàn),李云龍能夠突圍其實很正常。當時他手底下有一個連的兵力,加上自己也在那里也是非常熟悉的。日軍雖然多,但是對小股部隊其實是很難有辦法的。三李云龍手下只有幾十人,只要趁著夜黑風高跑了出去,找個地方藏起來,日軍是非常難發(fā)現的。雖然日軍人數眾多,但是游擊隊有群眾出,只要老百姓站在游擊隊這邊,光靠日軍這點人馬這樣地毯式的搜索,是很難抓到的。當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是那里的地形所決定,辛莊這個地方還是比較適合防守的。所以李云龍靠著自己的部隊防守住了日軍的進攻,成功的拖到了夜里。當時的日軍也是對形勢作出了誤判,以為里面有大部隊,所以在李云龍帶著幾十個人突圍以后,他們并沒有拼命追擊,而是將大部分的部隊都用到圍困辛莊上面。李云龍在辛莊突圍還是非常貼近歷史的。當年胡宗南帶著幾十萬大軍進攻延安的時候,毛主席為了牽制住胡宗南的人馬,帶著幾百人在陜北晃蕩。


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么!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