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末紅巾軍很像太平天國。小明王韓林兒類似于幼天王洪天貴福,他有一個當教主的老爸韓山童,可惜韓山童不像后來的洪秀全那般有福氣,起義都還沒開始,他就被元軍俘虜并斬殺了。

韓山童之死,對白蓮教的打擊很大,畢竟他是教主嘛。所以當劉福通起義后,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韓林兒,讓他接韓山童的班,擔任白蓮教教主,繼續(xù)招攬人心。

從相互利用的角度來說,韓林兒和劉福通都離不開對方。劉福通需要靠韓林兒收買白蓮教徒的人心,而韓林兒也需要劉福通把他好吃和喝的供起來。如果他離開了劉福通,連活下去都不可能。

這里就要說到朱元璋了。由于白蓮教和元朝政權(quán)都是草臺班子,管理非常稀松。所以當劉福通起義后,不管是趁機起義的各路紅巾軍,還是以勤王匡復(fù)為名的擁元各部,到后來都成了半獨立的割據(jù)勢力。而朱元璋當時就屬于這些割據(jù)勢力之一。

他和劉福通都屬于北方紅巾軍系統(tǒng),共同擁戴小明王韓林兒。除了朱、劉二人外,還有諸如郭子興、毛貴、關(guān)先生、破頭潘、李武和崔德等人,也都是北方紅巾軍,一同擁護小明王韓林兒。

起義之初,朱元璋的實力非常弱,北方紅巾軍挑頭的是劉福通。他以韓林兒為號召,在安徽亳州建號稱帝。國號宋,年號龍鳳,對外稱明王。這個政權(quán)就是韓宋,也叫龍鳳政權(quán)。(據(jù)一些學(xué)者的研究,韓林兒原本稱明王,“小”字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故意給他加上的)

后來,劉福通攻占原北宋國都汴梁,韓宋政權(quán)遷都于此,大封諸臣。朱元璋屬于受韓林兒冊封的諸侯之一,受封吳國公,江南行中書省平章。至于劉福通,他給自己授予的封號是樞密使兼丞相。毫無疑問,當時劉福通是韓宋政權(quán)的主力,甚至可以說是反元的主力,而朱元璋則是他名義上的屬下。

韓宋政權(quán)到了后期,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山頭。最大的山頭自然是劉福通,他在河南,安徽一代搞割據(jù);勢力稍弱一點的是毛貴,他在山東一代搞割據(jù);勢力再弱一些的是關(guān)先生,他在遼東一代搞割據(jù)。另外還有很多勢力,分別在各地搞割據(jù)。

總之就是,這些人各打各的,又毫無目的的發(fā)動了龍鳳北伐,被元軍揍得很慘,實力被大大削弱。

當劉福通等人的勢力被削弱后,一直窩在江南悶聲發(fā)大財?shù)闹煸熬妥兂闪吮狈郊t巾軍的老大。(劉福通在北方替朱元璋擋槍,朱元璋面臨的元軍實力很弱)

誰拳頭硬,誰就有發(fā)言權(quán)。朱元璋此時實力最強,他自然就不再愿意屈身于小明王韓林兒的名下。不過韓林兒畢竟還有號召力,因而當時朱元璋也就繼續(xù)打小明王的旗號。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部將呂珍偷襲劉福通,把劉福通團團包圍在了一個叫安豐的小城。朱元璋聽說劉福通被圍,在等了一段時間后(故意讓張士誠和劉福通打得兩敗俱傷),才派兵去救。

插一句,張士誠是“鹽軍”,他不屬于紅巾軍系統(tǒng)。

最后劉福通戰(zhàn)死,他的集團被團滅,韓林兒變成了孤家寡人,被朱元璋救出后,接到了滁州宗陽宮,變成了朱元璋的傀儡。(也有一種說法是劉福通沒有戰(zhàn)死,跟韓林兒一起被朱元璋救了)

韓林兒變成朱元璋的傀儡后,朱元璋也要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因為當時朱元璋需要韓林兒的號召力對付一個勁敵——陳友諒。

陳友諒和朱元璋一樣,都是紅巾軍出身,并且也都是小人物逆襲,從小嘍啰成長為割據(jù)一方的大軍閥。但陳友諒和朱元璋不一樣的是,他屬于南方紅巾軍系統(tǒng),跟朱元璋的北方紅巾軍不是一路的。

南方紅巾軍的教主叫彭瑩玉,民間都叫他彭和尚(中國彌勒佛的原型)。

元末農(nóng)民起義之前,韓山童、劉福通以白蓮教為基礎(chǔ),在北方招兵買馬。他們在北方收買人心的口號是“明王轉(zhuǎn)世”;彭瑩玉也同樣以白蓮教為基礎(chǔ),在南方招兵買馬,但他在南方的宣傳口號是“彌勒降生”

由于北方紅巾軍更有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的特點。而南方紅巾軍更偏向佛教。因此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南北紅巾軍先后起義后,這兩股力量從一開始就看對方不順眼,把對方視為敵人。

南方紅巾軍就不細說了?傊褪,最先挑頭的大佬全部被消滅,最開始只是小嘍啰的陳友諒變成了大佬。(南方紅巾軍還有一支勢力在明玉珍的率領(lǐng)下脫離陳友諒,在四川建國)

1363年,也就是韓林兒淪為朱元璋傀儡的同一年。南北紅巾軍的扛把子,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zhàn)。

這一戰(zhàn)的規(guī)模之大,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梢哉f是奠定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決定性戰(zhàn)役。最終,陳友諒的鐵索連環(huán)巨艦大船被朱元璋用火燒的辦法擊破。陳友諒在鄱陽湖水戰(zhàn)中,身重流矢而亡。(這場戰(zhàn)役是《三國演義》當中,周瑜火燒赤壁的原型)

第二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大軍兵臨武昌城下。陳友諒次子陳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大度的赦免了他,并把他送到遙遠的朝鮮半島,交給高麗王監(jiān)視。

至此,南方紅巾軍主力被團滅,朱元璋一統(tǒng)了整個紅巾軍系統(tǒng)。

統(tǒng)一紅巾軍后,朱元璋開始向東擴張,重點攻擊張士誠那個鹽販子。

1365年,徐達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基本將張士誠占據(jù)的江北他的根據(jù)地高郵,以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等地,全部收復(fù)。

第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向張士誠發(fā)起總攻。大戰(zhàn)持續(xù)了一年左右,打到1367年的七月,張士誠被朱元璋消滅。

就在朱元璋向張士誠總攻期間,他派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從亳州返回南京應(yīng)天府。韓林兒的船隊途徑瓜洲時,船體漏水,韓林兒沉入江中被淹死。此事眾說紛紜,但是否是朱元璋所策劃的,至今未有確切的定論。

總的來說,韓林兒一開始就是個傀儡。他只是個小孩子,仗著他父親韓山童在北方白蓮教徒中的號召力,劉福通才立他為皇帝。當劉福通勢力被消滅后,韓林兒就是變成了一個光桿司令,當傀儡是很正常的。而當陳友諒為代表的南方紅巾軍也被消滅后,他其實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了。

最佳貢獻者
2

要說韓林兒是朱元璋的傀儡就有點太冤枉朱元璋了,首先,韓林兒沒有資助過朱元璋一絲一毫,而相反,朱元璋卻在他最危難的時刻救了他一命,要是沒有朱元璋,恐怕韓林兒的腦袋早就被元軍割下來掛在墻頭示眾了。

韓林兒如何當?shù)幕实郏?/span>

韓林兒之所以能夠在元末的亂世中成為義軍的最高領(lǐng)袖,其實真的和他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他的父親韓山童其實是明王政權(quán)的名義創(chuàng)始人。

在元朝末年,由于蒙古人的殘酷統(tǒng)治加上連年的大災(zāi),各種亡國之兆已經(jīng)顯露無疑。白蓮教教徒韓山童與好友劉福通認為在此亂世之中,如果能夠打出“恢復(fù)宋朝”的旗號,必然會得到天下人的響應(yīng)。于是他們又效仿起了一千多年前陳勝吳廣曾使用過的伎倆——散播讖語,蠱惑人心。

他們在黃河岸邊偷偷埋藏一個石人,并且四處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讖語。等到元朝強征民夫疏通黃河河道之時,真的在淤泥里挖出了這個石人。于是韓山童自稱乃是宋徽宗第八代玄孫,聚集了大批民眾,準備伺機謀反。

可由于叛徒的出賣,還沒開始就迅速被元廷抓獲,韓山童被俘就義,而劉福通則跑了出來,成功率領(lǐng)部隊打下一片根據(jù)地,此時天下有了出頭鳥,各地紛紛爆發(fā)叛亂,劉福通四處尋找韓山童的后人,在今天的亳州找到了韓林兒,于是擁立他做了皇帝,自己則是總覽大權(quán),要說傀儡,也是劉福通把韓林兒當成了傀儡。

朱元璋對韓林兒有救命之恩

不得不說,朱元璋手下的謀臣要比劉福通高明的多,“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短短九字讓朱元璋避免成為元廷的打擊主力目標。而劉福通這一邊,雖然天下義軍名義上都尊他為領(lǐng)袖,但也不過是個空殼子,后來元朝調(diào)集重兵最終將劉福通和韓林兒團團圍住。

就在此時,向來不把朱元璋當回事的他們也終于向朱元璋開了口,請求他火速增援安豐。而朱元璋認為韓林兒乃是義軍的首領(lǐng),如果被元軍消滅,那無疑會使“反元”事業(yè)跌到谷底。

在安排好了后方的軍務(wù)之后,朱元璋親自率領(lǐng)部隊馳援安豐,不過此時劉福通已經(jīng)戰(zhàn)死,朱元璋驅(qū)逐元軍后,將孤身一人的韓林兒接到了滁州,此時的韓林兒的家底幾乎全被打光,要是沒有朱元璋,別說到滁州當皇帝,恐怕早就被元軍剁成肉醬了。

韓林兒的神秘死亡

被接到滁州的韓林兒,依然被朱元璋尊為領(lǐng)袖,但此時的他無一兵一卒,朱元璋的部隊全是自己真刀實槍一步步打出來的,所以他連個傀儡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是寄人籬下。

不過后來朱元璋剿滅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后,也慢慢發(fā)現(xiàn)韓林兒是一個累贅了,這一點他不好明說,但他的部下卻心知肚明。

后來朱元璋準備派廖永忠將韓林兒接到南京,事情就是這么巧合,韓林兒的龍舟在劃到長江江心的時候突然漏水,韓林兒連同龍舟一起葬身在江底。

關(guān)于韓林兒的死亡,讓朱元璋陷入到了輿論的漩渦,畢竟韓林兒的死,他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當然,我們不排除朱元璋授意部下讓韓林兒無論如何不能到南京。

但是,作為當時即將稱帝的朱元璋來說,韓林兒就是他最大的障礙,只要稍微有點智商的人都能看得出來。也許是廖永忠等人故意想向朱元璋邀功而策劃了此次謀殺,做了主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以此來提高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

不論到底是不是朱元璋所為,韓林兒在朱元璋手里實在是一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他應(yīng)該慶幸死在了長江,要不然,等到明朝開國,他還不知會有怎樣更悲慘的結(jié)局呢。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guān)注亮仔學(xué)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3

小明王干了十年的皇帝,靠的是作為韓山童的兒子,可韓山童在起義軍早期就死了,之后十來年的南征北戰(zhàn),基本上都是劉福通在主持大局,作為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小明王在劉福通手里,日子也未必有多好過。

據(jù)記載,劉福通時期,劉福通就已經(jīng)“為丞相,加太保,事權(quán)一歸福通”,“林兒……無大志……聽命福通,徒擁虛名”,至于在這個小朝廷里,劉福通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官員任免乃至生殺予奪,劉福通一句話就能做到,韓林兒自登基之日起,就是一個漢獻帝的角色。

不管小明王落在誰手里,他都只是個傀儡罷了,即使是劉福通手下的軍隊,也未必忠誠于他,畢竟,小明王除了一個名義上的名分,其他一無所有。

小明王在那深宮之中,享受著豐厚的物質(zhì)生活的時候,可曾想過有一天自己會命喪長江的結(jié)局。

2000多年的皇帝時代已經(jīng)充分證明,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里,寧可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老百姓茍活于世,也不可為了虛名去沽名釣譽,一旦被人利用,尤其是被掌握了軍隊的人利用,那自己的命運已經(jīng)由不得自己掌握了,而一旦這份價值即將用盡,那么接下來從人間消失就是一個大概率的事件,是總要發(fā)生的,這些事件唯一的區(qū)別是史書上怎么粉飾而已。

劉福通死后,小明王原來手下那些名義上的軍隊也早就在多年的消耗中殆盡,朱元璋就順勢把龍鳳皇帝安排在了滁州做皇,而此時的小明王早已沒什么軍隊了。

后來幾年,朱元璋繼續(xù)打著韓宋皇帝的旗號南征北戰(zhàn),在滅掉了陳友諒和張士誠之后,整個南方都處于朱元璋的統(tǒng)治下,從某種角度來說,小明王這個旗號對于朱元璋已經(jīng)毫無意義了,反而有點礙事了。

于是,在不知出于何種目的的情況下,朱元璋命部將繆永忠去滁州迎接小明王來南京繼續(xù)做皇帝。

結(jié)果,那么大的船,偏偏就漏水了,皇帝就這么沉入了江底。

放在正常的朝代,碰上這種事情,繆永忠可是得抄家滅族的重大罪過。

可偏偏,后來大明朝建立論功行賞,繆永忠捅了這么大簍子,還混了個侯爵,成了國家的高級官員。

當然,繆永忠后來也沒逃過“無法善終”的命運,和許多開國功臣一樣,遭到了朱元璋的無情誅殺。

綜合來說,小明王的命運只不過是延續(xù)了“失去利用價值的皇帝”的命運,歷史上,除了漢獻帝姑且得以善終,后世的末代皇帝們、被權(quán)臣武將操控的皇帝們,在命運的最終時期,大都失去價值之后無奈慘死,

南朝的蕭衍在廢掉了齊朝皇帝后,本來也沒打算要殺了廢帝,后來大臣們就勸說“不可慕虛名而受實禍”,蕭衍一聽很有道理,就殺掉了前朝皇帝。

這就開創(chuàng)了一個很惡劣的先例,這使得改朝換代的成本變得更加血腥、昂貴,而蕭衍建立的梁朝在50多年后滅亡時,他的子孫也同樣被取代者陳霸先殺了個精光。

4

小明王韓林兒是整個大宋政權(quán)的皇帝,也絕不是什么朱元璋的傀儡,朱元璋當上吳王之后,名義上還要尊小明王為主公,他害死小明王,還是指使廖永忠采用鑿船溺水的卑劣手段。





小明王韓林兒,父親韓山童是元末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強征15萬民夫修筑黃河堤壩,韓山童聯(lián)合劉福通,編造散布“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同時提前在河道中埋一石人,挖出后上書“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段話與民謠不謀而合,因此人心浮動,韓山童與劉福通遂乘機在潁州潁上發(fā)動起義,韓山童又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高舉滅元興宋大旗,結(jié)果起義還未壯大,韓山童卻遭當?shù)乜h令圍剿逮捕,不久即被殺害,韓林兒與母親下落不明。

韓山童的死,對剛剛興起的紅巾軍震動很大。劉福通一邊四處攻城略地,一面派人尋找韓林兒。終于在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在碭山夾河找到了韓林兒,并把他迎到亳州,在亳州擁立為帝,號小明王,建國號大宋,年號龍鳳,小明王韓林兒就這樣慎重成為了元末最大一股農(nóng)民起義力量紅巾軍名義上的共主。



從一個平民搖身一變成為皇帝的韓林兒毫無執(zhí)政經(jīng)驗,因此任命了杜遵道、盛文郁為丞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劉六為樞密院事。五人同掌龍鳳政權(quán)國事,不久,劉福通派人殺害受到小明王寵信并掌握的杜遵道,自己獨攬大權(quán),自稱丞相,加太保。不久,劉福通中太康大敗于元軍,亳州岌岌可危,遂挾持小明王逃往安豐。

隨著紅巾軍不斷壯大,劉福通帶領(lǐng)紅巾軍到處攻城略地,所到之處州縣望風(fēng)而降,在河南地區(qū)建立起了根據(jù)地。至正十八年(1358年),韓林兒被迎入汴梁,并以此為國都,開始公開叫板元朝,與其分庭抗禮。

韓林兒是大宋皇帝,名義上可以節(jié)制所有部隊,但是,實權(quán)并不掌握在他的手上,韓林兒更像是一個傀儡皇帝。



韓山童死后,與他同期舉事的劉福通掌握龍鳳政權(quán)實權(quán)。劉福通有其過人之處,那就是越挫越勇,亳州被圍后,劉福通攜小明王退往安豐,在安豐重振旗鼓舉兵北上,并連破元軍,紅巾軍聲威復(fù)振。至正十七年(1357年)六月,劉福通親率主力攻陷汴梁,劉福通孤軍無援,擁韓林兒再一次敗走安豐。同時,北伐的三路大軍陷入各自為戰(zhàn),指揮無序,相繼失利。面對元軍的輪番攻打,劉福通堅守安豐長達四年零九個月。

成為吳王的朱元璋,只有無聲無息的除掉小明王才能堂而皇之的登基稱帝

紅巾軍出身的朱元璋,自然知道自己的主公是小明王,但隨著他在紅巾軍內(nèi)部個人勢力的不大壯大,特別是在晉封為吳王之后,朱元璋有了稱帝建國的想法。但是大宋和小明王的存在,卻是擋在朱元璋面前繞不開的阻礙。



朱元璋名義上還奉小明王為宗主,但他又不敢公開弒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苦守安豐四年多的劉福通,又遭到另一股農(nóng)民軍集團,吳王張士誠手下大將呂珍的突襲,安豐城破,劉福通不幸陣亡。朱元璋派人接小明王及往滁州宗陽宮安置,第二年,朱元璋在應(yīng)天自稱吳王。兩年后,命廖永忠迎韓林兒回應(yīng)天,船到瓜步時,因翻船入水溺亡,這是一種說法,另一說是廖永忠受朱元璋指使,在韓林兒過瓜步時,鑿穿船底,韓林兒連人帶船溺亡。

5

首先,小明王韓林兒之所以能夠在元朝末年群雄蜂起的時期做了十年的皇帝,靠的不是自己擁有一支武裝力量,他所依靠的是一塊招牌,一個名號,招牌就是韓山童之子,名號就是韓林兒這三個字。

元朝末年,韓山童與劉福通組織三千河工起義,這是最先吹響向蒙元政權(quán)發(fā)起進攻的號角,而且,韓山童直接號稱自己是北宋宗室之后人,以此來號召民眾來響應(yīng)自己,推翻蒙元政權(quán)。

在組織和呼吁河工起義這件事上,韓山童是成功的,但是,不幸的是,面臨蒙元軍隊的第一波鎮(zhèn)壓,韓山童就以身殉,當時的韓山童之子韓林兒只能走上逃亡之路。

可是,韓山童的第一聲號角吹醒了其他的造反者,繼起者一時不絕。

而與韓山童一起首義的劉福通,再次整理好隊伍之后,找到了顛沛流離當中的韓林兒,擁戴他為龍鳳政權(quán)的皇帝,自己大力輔佐。于是,四方造反的隊伍,對于韓林兒紛紛表示擁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小明王韓林兒成為天下義軍之共主,一時之間,八方景從。

做為韓山童之子,龍鳳政權(quán)的皇帝,天下義軍所公認擁戴的共主,韓林兒沒有、也用不著什么自己的軍隊,如果說直接的軍隊,劉福通的軍隊也就是他的軍隊,但是,韓林兒的皇帝做了10年,這10年當中,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福通在戰(zhàn)斗中被殺,但是,元朝的氣數(shù)眼見得是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隨著劉福通之死,原有的韓山童、劉福通的軍兵也在戰(zhàn)爭中消耗殆盡,而如朱元璋等原來不怎么具有顯赫聲名的人物開始登場。

朱元璋把小明王韓林兒安置在滁州安穩(wěn)的做皇帝,這也是正常的安置,因為朱元璋自己這一時期,依然是打著韓林兒的旗號對元朝、對各地的軍閥勢力進行討伐與攻擊,在這些討伐與攻擊當中,朱元璋的勢力逐步變得聲勢浩大起來。

聲威強大的朱元璋把先是把韓林兒安置在戰(zhàn)火波及不到的滁州,繼而,南京底定之后,就決定迎接小明王韓林兒到南京。

無論是從那個角度來說,朱元璋派人去接小明王韓林兒來南京的這件事都沒有問題,可是問題是,長江波平如鏡,船只也甚寬敞,小明王韓林兒卻因為船只漏水,溺死在船上。

后世之人,對此有一種說法,認為是朱元璋在自己的軍隊節(jié)節(jié)勝利之時,覺得小明王韓林兒礙手礙腳,所以派手下將領(lǐng)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韓林兒,尋機除掉了小明王韓林兒。

對于這種說法,無根無據(jù)不敢斷言?墒,負責(zé)接韓林兒的廖永忠事后雖然沒有受到過大的處分,可也不大受朱元璋的待見。

江山底定之時,文官武將論功行賞之時,廖永忠被降級處理,不但如此,嗣后經(jīng)年,廖永忠也因為一些事,被朱元璋誅殺。

從廖永忠的不被朱元璋待見,以及后期的命運,我們可以斷定,朱元璋斷沒有殺掉小明王韓林兒的具體想法和指示,有的只應(yīng)該是廖永忠的自行決斷或自作聰明。

他覺得自己在替朱元璋清理場子,朱元璋卻對他的自作聰明并不欣賞,甚至討厭。但是,也不想說破,為此,就有了對廖永忠的降級使用,甚至若干年后,對廖永忠的誅殺,也未必與這件事無關(guān)。

  

6

先回答這個問題,小明王從來就沒有過自己的軍隊,也沒當過朱元璋的傀儡。

韓林兒是韓山童的兒子,當年韓山童劉福通二人挑動黃河天下反,首舉元末農(nóng)民起義大旗。但是很快韓山童就被殺了。

劉福通不想當這個出頭鳥,造反也不是一個說不干就不干的工作,所以他就把韓山童之子韓林兒扶了上來,以朱皋、羅山、上蔡、真陽、確山、葉、舞陽、汝寧、光、息數(shù)州為依托,以毫州為都立韓林兒為帝,建國大宋。

當然,如同當年的項梁和楚懷王一樣,韓林兒雖然是皇帝,但是管事的永遠是劉福通。

可以說,韓林兒是劉福通的傀儡。

劉福通自舉義以來,數(shù)次發(fā)動對元朝的攻擊,也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戰(zhàn)績,他是當之無愧的反元第一人!但是因義軍內(nèi)部各懷鬼胎、各路起義勢力水火不容,劉福通獨臂難支,最終還是被元廷反撲了回去。

至正二十三年,張士誠攻陷安豐,劉福通被殺,幸虧朱元璋及時趕到救出小明王。

朱元璋名義上一直是小明王的臣子,但是他的真實目的則是以劉福通小明王的勢力為盾擋住北方元廷的攻擊,自己則坐擁金陵慢慢發(fā)育。

現(xiàn)在安豐朝廷亡了,朱元璋也發(fā)育起來了,他肯定不會再給自己找個頂頭上司,吃我的穿我的用我的,我還得聽你的,這叫什么道理。不過救援小明王的那年朱元璋和陳友諒已經(jīng)是箭在弦上了,小明王雖然沒什么勢力,但是他好歹也是名義上的天下義軍共主,所以朱元璋將其軟禁在毫州,等朱元璋滅了陳友諒、張士誠之統(tǒng)一長江中下游之后,小明王就徹徹底底的沒用了,于是他略施手段,制造了一起沉船案,小明王也就結(jié)束了他當傀儡的一生。

小明王從一開始就是傀儡,劉福通死后他在朱元璋手底下待了三年,名義上還是皇帝,實際上卻被軟禁在毫州動彈不得,主要原因也是因為老朱要收拾陳友諒和張士誠,顧不上搭理他。

7

韓林兒是元末紅巾軍領(lǐng)袖韓山童的兒子,韓山童死后,劉福通擁立韓林兒在亳【bó】州登基稱帝,國號為宋,年號龍風(fēng)。之所以定國號為宋,是由于韓山童自稱是宋徽宗八世孫,按照這種說法,韓林兒算是宋徽宗九世孫。

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韓山童是白蓮教領(lǐng)袖,在傳教過程中結(jié)識了安徽潁州(今安徽阜陽)信徒劉福通。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集15萬民工修筑黃河堤壩,韓山童趁機宣揚“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等到預(yù)先埋下的石人被民工挖出,人心浮動之際,韓山童與劉福通在安徽穎上發(fā)動起義,以紅巾為號,這就是元末紅巾軍起義的開始。不久,韓山童被當?shù)毓倮舨稓,劉福通僥幸逃脫,韓林兒和生母楊氏逃入深山避禍。隨后劉福通攻占潁州,紅巾軍逐漸發(fā)展到十余萬人,攻占了淮北,豫西的大片領(lǐng)土。與此同時,徐壽輝在蘄州(今湖北蘄春)起兵,郭子興占據(jù)濠州(今安徽鳳陽),均打著紅巾軍的旗號。眼見革命形勢一片大好,劉福通感到恢復(fù)大宋的時機已經(jīng)成熟,派人四處尋找韓林兒母子。功夫不負有心人,至正十五年(1355年)韓林兒母子被找到,劉福通擁立他在亳州稱帝,年號龍風(fēng),國號宋,又稱小明王。尊楊氏為皇太后,任命杜遵道,盛文郁為宰相,劉福通,羅文素為平章政事。劉福通費勁心血連個宰相都沒撈上,于是派甲士殺掉杜遵道,自封宰相,加太保,成為宋政權(quán)的實際控制人。

遵道寵用事,福通嫉之,陰命甲士撾殺遵道,自為丞相,加太保,事權(quán)一歸福通!睹魇贰

四處奔走,顛沛流離

小明王稱帝的舉動震驚了元順帝,派出察罕帖木兒率兵進剿,劉福通兵敗太康,帶著韓林兒逃往安豐(今安徽壽縣)。劉福通意志堅韌,很快又組織兵力打下汴梁(今河南開封),迎小明王以汴梁為都。劉福通與元軍在江北展開拉鋸戰(zhàn),這給朱元璋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使他得以與陳友諒一決雌雄。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攻占集慶(今江蘇南京),小明王任命他為行省平章。至正十九年(1359年)五月,察罕帖木兒率領(lǐng)大軍包圍汴梁,劉福通帶著韓林兒逃回安豐,元軍俘獲韓林兒妻及宋政權(quán)各級官員及家屬數(shù)萬人。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張士誠手下將領(lǐng)呂珍包圍安豐,韓林兒向朱元璋求救。這時陳友諒正率大軍攻打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不顧謀士劉基的反對,執(zhí)意率兵救援安豐。等到大軍趕到時,呂珍已經(jīng)入城殺了劉福通。朱元璋迎韓林兒到滁州,繼續(xù)他的皇帝生涯。

最后的結(jié)局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在應(yīng)天自立為吳王,設(shè)置百官,建中書省,離皇位只差一步之遙。張士誠在平江(今江蘇蘇州)也自封吳王,一山不能容二虎,朱元璋將張士誠列為下一個討伐對象。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傳檄天下,聲討張士誠。令人驚異的是,檄文中除了列舉張士誠詐降于元,首鼠兩端等8項罪名外,竟然公開斥責(zé)白蓮教為邪教,而紅巾軍的基礎(chǔ)正是白蓮教,這樣一來就把矛頭直接指向了紅巾軍最高統(tǒng)帥小明王韓林兒。朱元璋既然已經(jīng)公開宣布與紅巾軍為敵,小明王的存在就沒有任何價值和意義了。不僅如此,朱元璋要想登上皇位,小明王的存在已經(jīng)成為了最后一塊絆腳石,其結(jié)局在這一刻已經(jīng)注定。同年十二月,朱元璋派大將廖永忠迎接小明王到應(yīng)天,在瓜州渡江時,船行到江中沉沒,韓林兒溺水而亡。隨著小明王韓林兒之死,宋政權(quán)就此覆滅。從1355年到1366年,韓林兒共當了12年皇帝,卻從沒有掌握過實權(quán),是實實在在的傀儡皇帝。韓林兒是紅巾軍名義上的最高統(tǒng)帥,可他既指揮不了朱元璋,也指揮不了劉福通,更多時候還要靠他們來延續(xù)自己的身家性命,這樣一個有名無實,時刻把生命寄托在別人手上的空頭皇帝,不當也罷!

文/歷史茶坊 點擊關(guān)注,了解更多精彩內(nèi)容!

原創(chuàng)首發(fā)!請動動手指在下方點個贊,歡迎轉(zhuǎn)發(fā)和留言!

圖片源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8

清張廷玉主持編撰的《明史·韓林兒傳》贊曰:“元之末季,群雄蜂起。……林兒橫據(jù)中原,縱兵蹂躪,蔽遮江、淮十有余年。太祖得以從容締造,藉其力甚焉。

關(guān)于韓林兒的死,在《明太祖實錄》、《明末紀事本末》、《皇明本紀》等書均無記載。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編的《元史》中也諱莫如深。

至正十四(1354年)年九月,韓林兒領(lǐng)導(dǎo)的紅巾軍在高郵之戰(zhàn)中,擊敗蒙元右丞相脫脫率領(lǐng)的百萬大軍。

同年韓林兒在亳州(今屬安徽)稱帝,建國大宋,改元龍鳳,以其母楊氏為皇太后。自稱為宋徽宗九世孫,故國號稱大宋。

是年五月,紅巾軍攻破汴梁,龍鳳大宋政權(quán)還都汴梁,圓靖康之夙愿。

同年韓林兒打出“虎賁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口號,組織三路大軍北伐。

韓林兒手下有一批能征慣戰(zhàn)的大將,他們攻占了山東、河北、陜西、四川、山西,又出奇兵攻占了元朝的上都(今內(nèi)蒙正藍石別蘇木),接著又攻陷了大同,遼陽,最后把平壤也拿了下來。在遼東建立起穩(wěn)固的根據(jù)地。

順帝征四方兵入衛(wèi),議欲遷都避其鋒。(明史·韓林兒傳)

韓林兒的手下在山東擊斃了蒙元第一名將查罕帖木兒,在河北南皮擊殺蒙元宣撫使董摶霄。

龍鳳宋朝對元朝中央政府的打擊是致命的。基本把元廷中書省直轄的今河北,山西一帶的政權(quán)組織掃蕩一空,大都元廷基本成了空架子。
紅巾軍形成了對元大都形成合圍之勢。其戰(zhàn)術(shù)比后來朱元璋把元順帝趕出大都要高明的多。

然而就在大功告成之際,朱元璋卻把韓林兒謀殺了,滅元大計功虧一簣,

朱元璋草根出身,靠裙帶關(guān)系竊居高位。朱元璋稱帝前一直是韓林兒的部下,龍鳳三年(1359年)龍鳳大宋皇帝韓林兒任命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左丞相。

龍鳳五年(1361年)朱元璋被韓林兒封為吳國公。

龍鳳十二年(1366)正月,朱元璋自立吳王,發(fā)布文告。第一句話仍是:皇帝圣旨,吳王令旨。用的仍是龍鳳年號。

謀殺韓林兒成為朱元璋一個難以抹去的污點,明朝初年,由大儒宋濂和王袆主編的《元史》,刻意抹殺、丑化韓林兒的蓋世功勞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9

元朝末年政府橫征暴斂,加之黃河連年決堤,以致百姓哀聲哉道,頻頻起義。紅巾軍在地方起義中脫穎而出,成為權(quán)勢最盛的起義軍。紅巾軍本奉韓山童為首領(lǐng),可他起事不久便被殺害,群龍無首的紅巾軍轉(zhuǎn)奉其子韓林兒為王。韓林兒所率的紅巾軍雖然盛極一時,最終卻被朱元璋所操縱,大名鼎鼎的韓林兒也成為傀儡。韓林兒手中是否有軍隊,是什么樣的原因使韓林兒淪為了朱元璋的棋子呢?

韓林兒手中有軍隊這是毋庸置疑的。紅巾軍最為得勢之時,三路大軍北伐,一路勢如破竹。在與政府對抗的過程中,起義軍隊伍更是不斷壯大,逼得“官府四散躲”。由此可見,韓林兒手中并不乏軍隊,那他為何在有軍政大權(quán)的情況下還被朱元璋挾持呢?

韓林兒雖有軍隊,卻有名無實,掌權(quán)者乃是劉福通。韓山童被害之時,韓林兒隨母逃往,不知所蹤。劉福通一番苦尋之下才找到韓林兒,他將韓林兒迎至亳州,擁立為王。稱帝后的韓林兒對杜遵道恩寵有加,對劉福通卻有所怠慢。盛怒之下的劉福通將杜遵道捕殺,并且自封丞相,手握大權(quán)。自此之后,軍政大權(quán)皆在劉福通一人之手,就連三路北伐這等大事也是由劉福通全權(quán)操縱。久而久之,軍中士兵便只知劉福通,不知韓林兒。韓林兒威信不足以服眾,也就很難操控軍隊去對抗朱元璋。

韓林兒其人并無治軍之才,即使手握軍政大權(quán),也難以發(fā)揮其作用。韓林兒出身盜賊,隨母親四處流亡后,更是缺少教導(dǎo)。如此一個胸?zé)o大志又無治軍之才的人卻被陰差陽錯機擁立為帝,他雖然有明王之名,卻一直在劉福通的庇佑之下。韓林兒稱帝十二年卻無甚長進,局勢危急之時,只會向他人求救,這樣一個帝王淪為傀儡,實在情有可原。

起義多是民心所向,隊伍會迅速壯大,但士兵素質(zhì)相對低下,將領(lǐng)也缺乏領(lǐng)導(dǎo)能力。起義軍攻下城池后,總會焚火打劫,不守軍令。而將領(lǐng)則多是目光短淺之人,仗著自己與劉福通同輩而我行我素。也正是因為如此,起義軍攻下城鎮(zhèn)卻難以守住,最后總會被元軍奪回。將領(lǐng)中只有毛貴頗有智慧,奪下濟南后便屯兵屯田,固守山東三年之久。不過這樣的將領(lǐng)在紅巾軍中屈指可數(shù),更不用說普通士兵。率領(lǐng)這樣的一支隊伍,是難以抗衡朱元璋的。

韓林兒成為朱元璋傀儡,也與當時的局勢有關(guān)。元軍的反攻,讓紅巾軍情勢危急。益州被圍困,劉福通派兵前去增援,沒想到也被擊敗,不得不逃回安豐。元軍最終挖掘隧道,攻下益州,紅巾軍實力大大衰弱。元軍一鼓作氣,將安豐包圍,萬般無奈下,韓林兒才向朱元璋求助。此時韓林兒手下的士兵數(shù)量少且戰(zhàn)斗力低下,能從元軍手下逃生已經(jīng)實屬不易,更別提擁護韓林兒對抗朱元璋了。

韓林兒的結(jié)局其實是必然的。在朱元璋已經(jīng)有嚴明軍紀和網(wǎng)羅人才的意識時,韓林兒尚且胸?zé)o大志,無治軍之才,這就已經(jīng)注定了天下的最終歸屬。

10

在元末的農(nóng)民起義軍中,韓山童劉福通絕對是第一個起義的,而作為領(lǐng)袖的韓山童因為起義消息泄露被元軍殺掉,劉福通突圍后找到韓林兒,立為皇帝,國號“大宋”,改元龍鳳。這個時候的韓林兒年幼且勢弱,而劉福通統(tǒng)領(lǐng)著這支紅巾軍,逐漸掌握了軍政大權(quán)。與此同時,在劉福通這支紅巾軍起義后,一時間群雄并起,這些軍隊也都打著紅巾軍的旗號,名義上是紅巾軍系統(tǒng)的,實際上完全是各自為戰(zhàn)的私人武裝。各路義軍雖然都反元,卻是經(jīng)常爭搶地盤,相互攻擊,有的義軍則對元朝廷時反時降,就像一場淘汰賽,只有最后勝出的義軍,才會進入決賽,與蒙元朝廷爭天下。

而劉福通在勢力做大后,出兵三路北伐蒙元王朝,但不久之后由于戰(zhàn)略失誤,三路大軍先后失利,龍鳳政權(quán)遭遇重創(chuàng),不久后又在安豐遭遇已投降元軍的張士誠的攻擊,韓林兒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手下的這支紅巾軍雖然也是群雄之一,但一直奉小明王韓林兒為天下義軍共主,于是朱元璋力排眾議,親自發(fā)兵救韓林兒,待到朱元璋趕到時,劉福通已經(jīng)戰(zhàn)死(也有說未戰(zhàn)死),朱元璋打退張士誠所部,救出小明王韓林兒,雖然朱元璋此時依然對韓林兒恭敬有加,視為主君,但韓林兒畢竟已經(jīng)沒有了兵馬,僅僅只剩一個小明王的頭銜,只得依附朱元璋,朱元璋將韓林兒送到滁州,派軍士按照君王之禮供養(yǎng)韓林兒,大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當然這個所謂的天子,后期也沒幾個義軍承認了,而朱元璋自己則與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的軍隊逐鹿中原,幾年后,朱元璋消滅了所有的義軍,即將一統(tǒng)天下之時,韓林兒對于朱元璋來說則成為了包袱,朱元璋固然想當皇帝,而韓林兒則是他登基路上的一個障礙,于是韓林兒就被朱元璋的部將廖永忠秘密地沉江了。

可以說,韓林兒所處的環(huán)境無論是在劉福通帳下還是朱元璋帳下,都是臣強主弱,即便是最開始時,軍政大權(quán)也是劉福通掌控著,而他自己僅僅是一個政權(quán)的象征。也就免不了成為傀儡的處境。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