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紅巾軍很像太平天國。小明王韓林兒類似于幼天王洪天貴福,他有一個當教主的老爸韓山童,可惜韓山童不像后來的洪秀全那般有福氣,起義都還沒開始,他就被元軍俘虜并斬殺了。
韓山童之死,對白蓮教的打擊很大,畢竟他是教主嘛。所以當劉福通起義后,第一時間就找到了韓林兒,讓他接韓山童的班,擔任白蓮教教主,繼續(xù)招攬人心。
從相互利用的角度來說,韓林兒和劉福通都離不開對方。劉福通需要靠韓林兒收買白蓮教徒的人心,而韓林兒也需要劉福通把他好吃和喝的供起來。如果他離開了劉福通,連活下去都不可能。
這里就要說到朱元璋了。由于白蓮教和元朝政權(quán)都是草臺班子,管理非常稀松。所以當劉福通起義后,不管是趁機起義的各路紅巾軍,還是以勤王匡復(fù)為名的擁元各部,到后來都成了半獨立的割據(jù)勢力。而朱元璋當時就屬于這些割據(jù)勢力之一。
他和劉福通都屬于北方紅巾軍系統(tǒng),共同擁戴小明王韓林兒。除了朱、劉二人外,還有諸如郭子興、毛貴、關(guān)先生、破頭潘、李武和崔德等人,也都是北方紅巾軍,一同擁護小明王韓林兒。
起義之初,朱元璋的實力非常弱,北方紅巾軍挑頭的是劉福通。他以韓林兒為號召,在安徽亳州建號稱帝。國號宋,年號龍鳳,對外稱明王。這個政權(quán)就是韓宋,也叫龍鳳政權(quán)。(據(jù)一些學(xué)者的研究,韓林兒原本稱明王,“小”字是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故意給他加上的)
后來,劉福通攻占原北宋國都汴梁,韓宋政權(quán)遷都于此,大封諸臣。朱元璋屬于受韓林兒冊封的諸侯之一,受封吳國公,江南行中書省平章。至于劉福通,他給自己授予的封號是樞密使兼丞相。毫無疑問,當時劉福通是韓宋政權(quán)的主力,甚至可以說是反元的主力,而朱元璋則是他名義上的屬下。
韓宋政權(quán)到了后期,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山頭。最大的山頭自然是劉福通,他在河南,安徽一代搞割據(jù);勢力稍弱一點的是毛貴,他在山東一代搞割據(jù);勢力再弱一些的是關(guān)先生,他在遼東一代搞割據(jù)。另外還有很多勢力,分別在各地搞割據(jù)。
總之就是,這些人各打各的,又毫無目的的發(fā)動了龍鳳北伐,被元軍揍得很慘,實力被大大削弱。
當劉福通等人的勢力被削弱后,一直窩在江南悶聲發(fā)大財?shù)闹煸熬妥兂闪吮狈郊t巾軍的老大。(劉福通在北方替朱元璋擋槍,朱元璋面臨的元軍實力很弱)
誰拳頭硬,誰就有發(fā)言權(quán)。朱元璋此時實力最強,他自然就不再愿意屈身于小明王韓林兒的名下。不過韓林兒畢竟還有號召力,因而當時朱元璋也就繼續(xù)打小明王的旗號。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二月,張士誠派部將呂珍偷襲劉福通,把劉福通團團包圍在了一個叫安豐的小城。朱元璋聽說劉福通被圍,在等了一段時間后(故意讓張士誠和劉福通打得兩敗俱傷),才派兵去救。
插一句,張士誠是“鹽軍”,他不屬于紅巾軍系統(tǒng)。
最后劉福通戰(zhàn)死,他的集團被團滅,韓林兒變成了孤家寡人,被朱元璋救出后,接到了滁州宗陽宮,變成了朱元璋的傀儡。(也有一種說法是劉福通沒有戰(zhàn)死,跟韓林兒一起被朱元璋救了)
韓林兒變成朱元璋的傀儡后,朱元璋也要好吃好喝的供著他。因為當時朱元璋需要韓林兒的號召力對付一個勁敵——陳友諒。
陳友諒和朱元璋一樣,都是紅巾軍出身,并且也都是小人物逆襲,從小嘍啰成長為割據(jù)一方的大軍閥。但陳友諒和朱元璋不一樣的是,他屬于南方紅巾軍系統(tǒng),跟朱元璋的北方紅巾軍不是一路的。
南方紅巾軍的教主叫彭瑩玉,民間都叫他彭和尚(中國彌勒佛的原型)。
元末農(nóng)民起義之前,韓山童、劉福通以白蓮教為基礎(chǔ),在北方招兵買馬。他們在北方收買人心的口號是“明王轉(zhuǎn)世”;彭瑩玉也同樣以白蓮教為基礎(chǔ),在南方招兵買馬,但他在南方的宣傳口號是“彌勒降生”。
由于北方紅巾軍更有祆教,也就是拜火教的特點。而南方紅巾軍更偏向佛教。因此這也就是為什么當南北紅巾軍先后起義后,這兩股力量從一開始就看對方不順眼,把對方視為敵人。
南方紅巾軍就不細說了?傊褪,最先挑頭的大佬全部被消滅,最開始只是小嘍啰的陳友諒變成了大佬。(南方紅巾軍還有一支勢力在明玉珍的率領(lǐng)下脫離陳友諒,在四川建國)
1363年,也就是韓林兒淪為朱元璋傀儡的同一年。南北紅巾軍的扛把子,陳友諒和朱元璋在鄱陽湖決戰(zhàn)。
這一戰(zhàn)的規(guī)模之大,在中國歷史上都是極其罕見的?梢哉f是奠定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決定性戰(zhàn)役。最終,陳友諒的鐵索連環(huán)巨艦大船被朱元璋用火燒的辦法擊破。陳友諒在鄱陽湖水戰(zhàn)中,身重流矢而亡。(這場戰(zhàn)役是《三國演義》當中,周瑜火燒赤壁的原型)
第二年,也就是1364年,朱元璋大軍兵臨武昌城下。陳友諒次子陳理出城投降。朱元璋大度的赦免了他,并把他送到遙遠的朝鮮半島,交給高麗王監(jiān)視。
至此,南方紅巾軍主力被團滅,朱元璋一統(tǒng)了整個紅巾軍系統(tǒng)。
統(tǒng)一紅巾軍后,朱元璋開始向東擴張,重點攻擊張士誠那個鹽販子。
1365年,徐達大概用了一年左右時間,基本將張士誠占據(jù)的江北他的根據(jù)地高郵,以及朱元璋的老家濠州等地,全部收復(fù)。
第二年,也就是1366年,朱元璋向張士誠發(fā)起總攻。大戰(zhàn)持續(xù)了一年左右,打到1367年的七月,張士誠被朱元璋消滅。
就在朱元璋向張士誠總攻期間,他派廖永忠迎接韓林兒從亳州返回南京應(yīng)天府。韓林兒的船隊途徑瓜洲時,船體漏水,韓林兒沉入江中被淹死。此事眾說紛紜,但是否是朱元璋所策劃的,至今未有確切的定論。
總的來說,韓林兒一開始就是個傀儡。他只是個小孩子,仗著他父親韓山童在北方白蓮教徒中的號召力,劉福通才立他為皇帝。當劉福通勢力被消滅后,韓林兒就是變成了一個光桿司令,當傀儡是很正常的。而當陳友諒為代表的南方紅巾軍也被消滅后,他其實已經(jīng)沒有利用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