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關羽從麥城突圍成功而回到成都,劉備會不會殺了他以正軍法?

我個人認為,盡管這個事情非常嚴重,因為,荊州丟了,就等于蜀國東部大半地盤失去,蜀國門戶洞開,但劉備仍然不會殺了關羽。理由如下。



一,劉備有高祖之風,一直以慷慨、仁義著稱。

雖然有很多人懷疑劉備慷慨和仁義是假仁假義,“外君子而內小人”,并且還弄出一個“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的歇后語,但始終拿不出真憑實據見證他假仁假義的人格。

據《三國志》載:劉備當初代理平原縣令兼平原國相時,本郡人劉平瞧不起他,以受其管轄為恥,于是派刺客行刺先主,刺客見到劉備時,竟然不忍下手,還將自己的來由告知了劉備。

從這段描述中,我們可以得到一個信息:劉備的慷慨和仁義是深得人心,絕不是裝出來的。

劉備曾經說過:“女人是衣服,失去了還可以得到;兄弟是手足,失去就沒有了!

這些話或許會惹的女同胞們不高興,但在張飛、關羽、趙云這些純爺們的兄弟看來,是非常感動的。這話當時劉備是對長坂坡大戰(zhàn)后跑回來的趙云說的。劉備并且還摔了孩子。

趙云是后來的兄弟,算不上結義尚且如此,對關羽、張飛兩個結義兄弟來說,劉備的感情當然比趙云更加深厚。

咱們不妨用法律上經常運用的反證法證明一下,既然沒有證據證明劉備是假慷慨、假仁假義,那就只能相信他的真慷慨和真仁義。



二,張飛就曾經丟過徐州,劉備也沒把張飛怎么樣。

當初剛創(chuàng)業(yè)的時候,張飛丟了徐州,弄得兄弟幾個四散奔逃,劉備投靠了冀州的袁紹,關羽被曹操捕獲,張飛獨自占了一個古城。后來,兄弟三人聚在一起,劉備就連責備張飛的話都沒有說過。

當然,這次關羽丟的是荊州,事態(tài)特別大。過去一直說荊襄九郡,荊州丟了,那可不是像當初張飛丟了徐州一樣。那幾乎是西蜀國的半壁河山。

但即使如此,劉備盡管心里窩火、痛惜,仍然不會殺了關羽。至少暫時不會。因此,關羽只要回來,劉備不但不會殺了關羽以正軍法,而且還會高興地說:“二弟,謝天謝地!萬幸啊,荊州丟了是小事,好歹二弟你沒事就好!

但劉備會遷怒于南郡太守糜芳和將軍傅士仁。

緊接著,劉備會把諸葛亮招回來,讓他出謀劃策,怎么想辦法,奪回荊州。

諸葛亮盡管不希望和東吳徹底翻臉,但東吳現在已經出兵奪回了荊州,孫劉聯盟實質上已經破裂。

因此諸葛亮不會明著反對兵發(fā)東吳,但會勸劉備先防止北部曹操偷襲。劉備認為諸葛亮說得有理,勉強同意了。



諸葛亮會在東北部重新布置重兵。然后,派使者出使東吳,向東吳要回糜芳和傅士仁這兩個叛徒。東吳為了不至于和西蜀徹底鬧掰,也會乖乖把糜芳、傅士仁交給西蜀處置。

西蜀殺了糜芳、傅士仁以后,劉備的氣會消除一部分。但他仍然會想著要奪回荊州。諸葛亮也一定會勸阻他說,現在東吳跟我們鬧翻,一定會加強戒備,并和曹操假意媾和,防止我們報復。我們不妨靜觀其變,看看形勢再說,然后尋找有利時機。

然而,盡管劉備被諸葛亮勉強說服了,但心高氣傲的關羽不僅丟了荊州,又失去了部隊,心情郁悶,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有可能會跟張飛借兵,私自去奪荊州。

關羽前腳一走,后腳張飛就會向劉備匯報。劉備仍然會點齊人馬,兵發(fā)東吳。

至于后來發(fā)生什么事,我個人覺得,和現在已經發(fā)生了的現實應該差別不大。

關羽被東吳圍困戰(zhàn)死了,張飛聽說關羽死了,加速進攻東吳部隊。東吳知道他的厲害,便避其鋒芒,張飛因為煩躁,便會打罵士兵,打罵完的士兵,還喜歡放在身邊伺候他。這是《三國志》描述張飛的性格和慣常做法,劉備曾經勸告過張飛一定要改掉這個毛病。但張飛依然我行我素,就是不改。故此,那些被張飛痛打過、并且威脅要殺了的士兵們還會像《三國演義》里描繪的那樣,乘張飛熟睡時殺了他。后面的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了。

最佳貢獻者
2

關羽走襄陽,敗麥城,大意失荊州,致使劉備、諸葛亮克復漢室大業(yè)中道崩殂,失去了爭鋒天下的條件和機會。可以說,關羽失荊州,讓蜀漢只能閉塞巴蜀,再無能為。盡管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計,也難挽蜀漢頹敗的命運。

其實荊州丟失,關羽應承擔主要責任。關羽沒有很好執(zhí)行東和孫權之策。劉備能借荊州取益州占漢中,三分天下有其一,就是認真執(zhí)行了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梢哉f隆中對策就是蜀漢立國定基的基本國策,是應該嚴格執(zhí)行的。但是關羽鎮(zhèn)守荊州,卻沒有嚴格遵循。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先是,權遣使為子索羽女,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權大怒!薄兜渎浴氛f:“羽圍樊,權遣使求助之,赦使莫速進,又遣主薄先致命於羽。羽憤其淹遲,又自己已得于禁等,乃罵曰:’鉻子敢爾,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邪!’權聞之,知其輕己,偽手書以謝羽,許以自往。”這里的“鉻子敢爾”是罵人的話,意思是烏魚賊,你怎能這樣?孫權是堂堂東吳一國之君,向關羽為其子求婚,被關羽辱罵拒絕,關羽攻打樊城,孫權派人幫助他,因為行動遲緩,惹怒關羽,威脅孫權說:“難道我攻下樊城,就不能滅掉你東吳嗎?”如此輕視辱罵威脅孫權,怎能不逼著讓本來就有取荊州之心的孫權暗中聯絡曹魏,做背后捅刀子的事呢?關羽沒有大局觀和責任心。馬超歸降劉備后,被劉備封為高官,馬超身世高貴,聲名赫赫,關羽覺得劉備對一個外來人太好了,心中不服,就要到成都與馬超比武。當時關羽鎮(zhèn)守荊州,責任不可不重,竟輕易提出這樣的要求,把劉備的蜀漢大業(yè)放置何地?諸葛亮了解關羽的性情,就寫信給關羽說:“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敝T葛亮對他的吹捧,才讓關羽自尊心得到滿足,方打消了去成都比武的念頭。關羽剛愎自用,不會籠絡部下。關羽鎮(zhèn)守荊州,因糜芳、傅士仁等是他手下將領,都有深厚背景,讓關公看不起。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將軍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不安。于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币驗槊臃己透凳咳使⿷娰Y怠慢,關羽就威脅二人說:“等我回去就治你們的罪”。糜芳、傅士仁知道關羽的歷害,關羽說出這樣的話,讓二人寢食難安。就在這時,孫權偷襲荊州,乘機誘降了二人,才倒致了關羽大意失荊州。未經請示,關羽負氣擅自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劉備成功取益州占漢中后,大封有功之臣,賞賜頗豐,雖說劉備也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但對荊州以下將士封賞很少,這讓關羽很是不滿,差點不接受劉備封的前將軍官職!半y道我們荊州之眾就不能立功嗎?”關羽利用自己“假節(jié)鉞”的權利,在劉備五月占漢中,正在稱漢中王,封賞群臣之際,關羽不加請示,于七月份就擅自發(fā)動了對曹魏的襄樊之戰(zhàn)。襄樊之戰(zhàn)雖牽制了久留長安的曹操大軍,不得不派援軍救襄樊,減輕了漢中的壓力,但是也促成了曹魏與東吳的勾結,最終導致了大意失荊州,關羽自己也被東吳俘斬。正是由于關羽以上諸多之失,直接造成了荊州戰(zhàn)略重地的丟失,蜀漢大業(yè)的傾廢。

那么關羽犯了如此嚴重的錯誤,如果他從麥城成功突圍回到成都,劉備會不會斬了關羽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其原因有三:一是關羽與劉備情深義重。《三國志?關羽傳》載:“先主於鄉(xiāng)里合徒眾,而羽與飛為之御侮。先主為平原相,以羽、飛為別部司馬,分統部曲。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可見劉備與關羽、張飛的關系是多么親密。更難能的是,關羽被曹操擒獲后,曹操為他封官加賞,禮之甚厚。但關羽不為所動,最終還是掛印封金,前去投靠了到處流浪的劉備。關羽的忠義,不忘舊主,確值得后人的敬贊。正因為關羽與劉備感情深厚,關羽失荊州被東吳斬殺后,劉備才感情用事,不顧一切地征伐東吳,甚至不惜犧牲蜀漢大業(yè)。由此可見,如果關羽逃回成都,易感情用事的劉備怎能因關羽的失荊州而斬殺關公呢?二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在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中,劉備最弱,地盤小,人口少,軍隊少,當然人才更稀缺,蜀漢能稱得上有名上將的,只有關羽。《三國志?關張馬黃趙傳》載:“關羽、張飛皆稱萬人敵,為世虎臣。”缺兵少將的劉備,對勇將關羽的能力還是很認可的,即使關羽有失荊州之錯,劉備也是不會斬殺關羽的。三是關羽為劉備蜀漢事業(yè),還是有很大功勞的。劉備敗走當陽,多虧了關羽的水軍和劉琦的江夏,才能讓劉備有與孫權結盟的資本。劉備入川,關羽鎮(zhèn)守后方根據地荊州,保證了劉備的軍需兵備。據說劉備與曹操爭漢中,關羽將不少自己訓練的荊州軍支援了劉備。雖然關羽擅自發(fā)動了襄樊之戰(zhàn),但他假節(jié)鉞啊,假節(jié)鉞的意思就是有自己便宜行事的權力。更何況襄樊之戰(zhàn)也有效牽制了曹操威脅漢中的大軍呢。正因為這幾點,劉備是萬不會斬殺關羽的。

性格決定命運!度龂尽分姓f:“羽善待卒伍而驕于士大夫”。就是說關羽對下層士兵很好,知道憐貧惜弱,但卻對那些有地位的士大夫傲慢。是什么原因讓關羽養(yǎng)成了這樣的性格呢?難道是以前關羽窮困逃亡時養(yǎng)成的?可就當時社會來看,士大夫掌控著社會上的各種權力。得罪一個無職無權者沒多大威脅,但一旦得罪了一位有職有權的人,他就會時刻尋機利用職權影響陷害害你的。關羽剛愎自用,傲慢成性,卻不知防備,欲成事就很難了?v觀關羽的敗亡,就是傲慢任性不留口德,最終致命于兩點:一個是沒和孫權搞好關系,得罪了孫權;另一個就是威嚇辱罵部下,致使部下輕易背叛了自己。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關羽的教訓是深刻的,就是對我們今天的行身立世,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3

如果關羽從麥城逃回成都,劉備會殺他嗎?(邀)

這問題至少涉及危機處理,秋后算賬兩個階段,由于半個江山丟了,事情非同小可,首先是想法彌補,盡量恢復損失,這事情非常麻煩,非常費時間,所以,起碼短期內劉備是不會殺關羽的。



關羽逃回成都, 這時的劉備還是漢中王,以關羽的性格,肯定還記掛著留守麥城的周倉,王甫,得想方設法營救。最有用的方式是稟報劉備,趕快派出一枝輕騎精銳,直驅上庸,房陵方向,帶上劉備親筆命令,讓劉封孟達先設法救援。同時,組織騎兵以馬超趙云,或者張飛黃忠為將,隨后跟進,上庸房陵的防務,要立即加強,原領導劉封孟達可以繼續(xù)協助,并增派一批骨干,如馬良,馬謖,秦宓,鄧芝,王平等,替換原申耽申儀之流。



另一方面,以諸葛亮為首,立即組織外交交涉集團,分兩個方向,一是對吳策略:雖然趙云諸葛亮后來反對伐吳,但對于東吳背信棄義,屢次偷襲荊州的惡行,肯定要給予懲戒,絕不能不了了之,要做好打,談兩手準備。二是對曹魏策略:原來在曹丕篡漢后,劉備自己稱帝,這也要改變。在曹丕接班魏王后,要表示祝賀,在后來曹丕篡位稱帝時,至少不表態(tài),在當時因曹操還在世,和東吳翻臉前,必須先對曹魏投桃報李,搞好關系,可以考慮拖延欺詐策略,先打出上庸,房陵,甚至襄樊退卻招牌,假意談判。在對吳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鞏固穩(wěn)定基礎上,對上庸房陵偏遠地域,可以適當割舍。在對吳用兵上,打談結合,打打談談,見好就收。比如后來諸葛瑾奉命求和時,提出送歸夫人,交還荊州,縛還降將等條件時,就需要詳細談好具體細節(jié),比如各個防區(qū)移交地點,日期,簿冊事項,人口等等。從地域看,要從西而東,穩(wěn)步接收,逐步擴大?梢酝讌f接受建安二十年(215)雙方協議,即長沙等三郡可以歸東吳。



劉備殺關羽,最少要滿足:第一,三國變成兩國,即滅掉其中一國,且蜀國占據絕對優(yōu)勢;第二,要有人尋事挑撥,上表提起當年丟荊州舊賬;第三,關羽犯了劉備大忌,比如插手立儲事務;第四,必須張飛去世以后。(1:04)

4

劉備不會殺關羽,因為事出有因,關羽失荊州,并不全是關羽的錯,相對來說,糜芳和士仁更會讓劉備動殺心。

劉備主政徐州時,劉備與關羽在前線作戰(zhàn),后方的張飛被呂布擊敗,丟了徐州不說,連劉備的老婆孩子全丟了,劉備也沒有殺張飛,我估計連責備的話都沒有,劉備當時應該是這樣對張飛說的:兄弟,城池丟了沒關系,我們可以再打,老婆孩子丟了也沒關系,我劉備可以再娶。于是張飛被感動得熱淚盈眶,更加一心追隨劉備。



夷陵之戰(zhàn)中,劉備被陸遜打得大敗,狼狽逃回永安,而被劉備派到長江以北防御魏國的黃權因為后路被東吳軍隊斷了,只得率領手下一萬人的軍隊投降魏國,蜀漢的執(zhí)法部門按照法律逮捕了黃權的家屬,劉備聽說后,對執(zhí)法部門說:是孤有負黃權,而黃權并未負孤啊!于是劉備沒有殺黃權留在益州的親屬,因為劉備知道事出有因。

襄樊之戰(zhàn),糜竺的弟弟糜芳,同時也是劉備的大舅子,投降了孫權,舉江陵城投降,身在益州的糜竺聽說后,自已把自已綁起來,向劉備請罪,劉備不僅不責備糜竺,反而安慰他,對待他如同以前一樣好,估計劉備是這么對糜竺說的:大舅子啊,你兄弟是你兄弟,不代表著你,我劉備是恩怨分明的人,糜芳投降,那是他的錯,不是你的錯,你就安心吧。于是糜竺感動得熱淚盈眶,更加一心追隨劉備。



三國之中,劉備對于曹操和孫權來說,可以算是相對仁慈的領導人了,劉備能夠從一無所有,白手起家,到如今的割據一方,稱王稱帝,劉備的仁義起了很大的作用,從劉備對待部下的態(tài)度來看,劉備這樣的行為怎么能不讓部下一心跟隨呢?

襄樊之戰(zhàn),關羽失敗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東吳毀盟偷襲荊州。這一點關羽有錯,但并非全部責任都是關羽的,與東吳聯盟是劉備集團在當時的戰(zhàn)略選擇,可是誰又能想到作為盟友的東吳,居然會和曾經的敵人曹魏聯合起來,坑了曾經的盟友一把,不僅奪城,還要斬盡殺絕。



對于丟失荊州三郡,如果要承擔責任,劉備本人和諸葛亮也要承擔部分責任。因為在戰(zhàn)略上,劉備、諸葛亮等人沒有采取措施預防“聯吳抗曹”戰(zhàn)略的風險。

不僅如此,襄樊之戰(zhàn)還有諸多的沒想到:

1、士仁投降也就罷了,沒想到劉備的大舅子糜芳不戰(zhàn)而降。糜芳的投降直接導致了整個荊州三郡的潰敗,和關羽的覆沒,要說危害最大的,就是糜芳的投降,如果糜芳不投降,堅守城池,等到關羽回救,那么江陵城還真不一定會丟,至于沒這么容易。



2、沒想到劉封和孟達居然見死不救。劉封和孟達占據的上庸三郡從戰(zhàn)略上來講,遠遠沒有荊州三郡重要,如果荊州三郡丟了,上庸三郡也保不住,劉封和孟達居然不救關羽,這也是孟達投降曹魏,劉封被劉備所殺的直接原因。

3、沒想到盟友背后捅刀子。這就是剛才所說的戰(zhàn)略風險了。

所以關羽丟失荊州三郡,真的是事出有因,關羽有錯,但不是全部的錯,以劉備一貫對待部下的態(tài)度來看,劉備絕不會殺關羽,尤其是在丟失荊州三郡,人才大量流失,正是用人之際,更加不會殺關羽。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關羽估計會被降職,然后被要求帶罪立功,奪回荊州,那樣的話,夷陵之戰(zhàn)就不是劉備親征了,而是關羽率軍出征,有關羽在前征戰(zhàn),劉備也至于在夷陵之戰(zhàn)中,敗得這么慘。

當然,劉備除了要對關羽有些處罰,還會對關羽說一些話,估計他是這么說的:兄弟啊,荊州丟了,沒關系,我們不是還有益州嘛,荊州我們當然不會放棄了,我們再努力一把,把他奪回來!

5

劉備當然不會殺關羽,因為關羽北伐襄樊是奉了劉備的命令,而孫權偷襲荊州主因也在劉備,荊州之敗的主要責任算不到關羽頭上。

現在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被任命為前將軍以后擅自起兵北伐,而且他拒絕了孫權的提親導致孫劉聯盟破裂,最終導致荊州失守,這個看法其實是錯誤的。

首先,襄樊之戰(zhàn)其實是漢中之戰(zhàn)的延續(xù),根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在建安二十三年,劉備攻打漢中,曹操親自率軍趕往增援,同時命曹仁進駐樊城,攻打荊州,因此襄樊之戰(zhàn)的實際是和漢中之戰(zhàn)差不多同時爆發(fā)。

其次,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曹操被劉備擊敗,率軍撤回長安以后不久,曹仁也被關羽擊敗,七月曹操命于禁率軍增援曹仁。此時劉備不過剛剛稱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從這個時間點看,關羽開始北伐的時間點應該在劉備稱漢中王之前,否則根本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完成北伐準備,還打的曹仁向曹操求救。

第三,東漢末年軍閥混戰(zhàn),對于兵權都非常重視。關羽北伐襄樊這么大規(guī)模的軍事行動,不可能沒有劉備的同意。而且從劉備命魏延留守漢中,以劉封、孟達奪取上庸,而把張飛調到臨近荊州的閬中看,劉備在軍事部署上已經傾向荊州方向,關羽北伐是劉備戰(zhàn)略的一部分。

第四,關羽的失敗,主要是因為孫權突然發(fā)兵偷襲荊州,而劉備任命的南郡太守糜芳等人叛變所致,這并非關羽指揮上有問題,而且孫劉聯盟破裂,也不是因為關羽造成的。

孫劉聯盟的裂痕在劉備奪取益州,孫權索取荊州不成時就產生了。劉備沒有及時應對孫權對荊州的訴求,導致孫權接回孫尚香,并出兵攻打荊州,雙方在湘水對峙。最后孫劉兩家雖然因為曹操的軍事壓力暫時握手言和,瓜分了荊州,但是雙方此時的關系已經不如當年。

在這種情況下,坐鎮(zhèn)荊州的關羽和孫權之間的關系實際上是由孫劉兩家之間的關系而定,服從劉備的戰(zhàn)略需要,他不可能擅自調整。在雙方有裂痕的情況下,孫權繞過劉備直接向他提親,關羽此時是絕對不可能同意這門親事,必須以嚴整的態(tài)度表明自己的立場。

所以關羽是奉劉備之命北伐,而且擊敗了曹仁,又全殲了于禁所部,應該說戰(zhàn)績不錯。另一方面劉備始終沒有及時修復和東吳之間的關系,也沒有派出得力的援軍,造成荊州空虛,糜芳等人的任命也是劉備所謂。因此關羽的失敗并非他指揮有問題。主要責任在劉備身上。

6

假如關羽戰(zhàn)敗,逃回成都,那劉備會殺的嗎?

就說直接把他殺掉,那是不可能的,因為他們還有一個桃園三結義,當時劉備許諾關羽和張飛共享天下,但是若不殺掉這個敗軍之將,那劉備在眾將面前,也就無法交代。

劉備是何等聰明之人,而又是極其虛偽的人。

別的不用說,就說劉備摔孩子吧,如果他想摔死兒子,怎能把那兒子扔向趙云趙子龍呢?其實這劉備真想接兒子,他只要他往地上一摔,那劉阿斗非死即殘,這劉備也就斷了后了。

所以后人說劉備摔孩子是在刁買人心。

其實這劉備,打著恢復漢室的旗號,實現他當皇帝的野心,名曰與關張二人共創(chuàng)大業(yè),一開始肯定是真的,因為他需要關張二人的幫助。

至于當劉備得勢以后,還能不能與關張二人共享天下,只有鬼知道。

不過歷史多次的驗證,飛鳥盡,良弓藏。

至于關羽鎮(zhèn)守的那荊州,其戰(zhàn)略意義的重要性,咱們都是共知的,這武圣人,關二爺丟掉了那塊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要地,真不能讓劉備也痛心疾首。對不起,武圣人關二老爺,你只能回家養(yǎng)老了,隨即秘密派人賜毒酒一壺,那個時候那是君讓臣死,臣不敢不死。

既然劉備有這種狠毒心腸,他為什么還替關羽去閥東吳報仇雪恨呢?

關羽死后,這劉備去掉了一塊心病,然而哭,他還是哭的。

這就是劉備的高明之處, 打著替關羽報仇的旗號,到孫權的地界里去攻城掠地,不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都有這樣的說法,劉備每到一處,每攻下一個縣城,都要在那里設置行政長官管理那里的行政,這是赤裸裸的吞食東吳的勢力范圍。

然而天算不如人算,東吳小將陸遜的火燒連營,讓劉備客死在白帝城,從此劉備的軍事集團,便走了下坡路。

7

絕對不會,因為丟荊州、丟麥城,關羽有錯,但非戰(zhàn)之罪!

按演義里面的故事設定,劉關張三兄弟親如一人,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是人人稱道的好兄弟,你別說關二爺丟了個荊州,就算是把整個江山拱手相讓給關羽,劉備也不會皺下眉頭,你看關羽被殺之后,劉備積攢了大半生的家底,全部拿去懟孫權,根本不管打不打得過,反正老子要給二弟報仇。

你按正史來說,關二爺是被盟軍背叛,偷襲以至于丟城喪命,這里面就不存在軍法不軍法的概念。

什么叫軍法?

我讓你死守荊州,你不聽,非要起兵去跟孫吳剛正面,然后損兵折將,丟掉了城池,這叫不守軍法。拿關羽來說,赤壁之戰(zhàn)后曹老板被打得抱頭鼠竄,關二爺本來欠了軍令狀要取曹老板人頭,但最后念著救恩,義釋曹操,回到軍營后主動領罪,因為他違反了軍令狀,這叫違反軍法。

再舉個例子,馬謖受命死守街亭,叫你安營扎寨你不聽,非要騷操作,最后街亭失守,這也叫違反軍法。

如果都按軍法處置,關羽在華容道之后就該正軍法了,最后沒殺關羽是因為劉備、張飛求情,而且關羽放走曹操本來也在諸葛亮的計劃之中,不會帶來嚴重的后果,讓關羽賣曹操一個人情。

關二爺這種被盟友偷襲,跟違反軍法不沾邊。而且也沒有說吃個敗仗就要殺頭正軍法的,要這樣說,曹老板那邊的夏侯惇、曹仁,劉備這邊的張飛丟徐州,早就該死了。

關羽丟荊州之前,是他的人生巔峰,拜為前將軍、假節(jié)鉞,然后在樊城剛曹仁,曹仁打不過,于禁來幫忙,然后水淹七軍,于禁直接投降了,還順手砍了大將龐德。一時間,周邊的流寇盜匪全都投降了,成了關羽的支黨。曹操吃了這一敗仗之后,嚇得趕緊跟謀臣們商量是不是要遷都。

史書上是怎么評價的呢,四個字——威震華夏!

曹老板最后當然沒有遷都,他合計著找孫權聯手。孫十萬這個二貨也是被關二爺威震華夏嚇得夠嗆,他肯定不愿意讓關羽坐大。加上一直把荊州要不回去,而且又被關羽羞辱了,所以在曹操合計聯手的時候,他一封信送到了曹老板手上,寫著:我們聯盟吧。

然后兩人商議了,解掉樊城之圍后,把江南地接分給孫權。商議的同時,曹老板順手把孫權的信給了關羽。

關二爺一看就起疑了,猶豫著要繼續(xù)剛曹操呢,還是穩(wěn)定后方呢,這一憂郁,暗中觀察很久的徐晃跳出來跟關二爺剛正面,關羽打不過準備退兵。

事情的轉折點來了,孫權背盟,關羽無處可逃,才導致了后來的走麥城,關羽父子被斬。

假設孫權是個堅固可靠的盟友,關羽順勢退回江陵,不勝不敗,誰也占不到便宜,也吃不了虧。

你以為關二爺說掛就掛了嗎?要知道關羽被斬之前是個什么局面。

曹操那邊,有曹仁、龐德、徐晃、于禁

孫權那邊,有呂蒙、陸遜,這可是兩大都督啊

關羽這邊,除了父子二人,還有糜芳、傅士仁。

你看這個整容對比,高下立判,糜芳是劉備的小舅子,還跟著傅士仁一起投降了。可以說關二爺是一手爛牌,硬鋼對面?zhèn)z王四個二。鋼出了一個怎樣的結果呢?圍困曹仁、招降于禁、斬殺龐德,曹老板急赤白臉要遷都。

然后孫十萬這個二貨,派出潘璋切斷關羽退路,關二爺剛剛走過去,就被砍了。

你別說正軍法了,就這個戰(zhàn)績能或者走回去,劉備要給關羽慶功的。

而且話說回來,在孫十萬背刺,潘璋集結重兵斷后路的情況下,關羽要殺回成都必須要正面擊潰孫吳防線,他手下才幾個人啊,放無雙游戲里只要不是簡單模式都難打過去,別說真實戰(zhàn)場上的拼殺了,關羽要真能殺回去,接下來劉備就該帶兵去統一江東了。


8

對于一個軍隊來說,軍法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士兵犯了錯而不去處理,將會留下無窮的隱患,按理來說關羽應該要被處死,失手荊州絕對是重罪,在三國時期,荊州是兵家必爭之地,失去了荊州意味著失去進一步奪得天下的可能,這也是為什么劉備得知關羽死后,大哭不止,不僅僅是哭關羽,更是哭荊州。

那么假如說關羽從麥城突圍成功,劉備會不會殺關羽呢?答案是不會,因為關羽和其他將領相比在劉備心中的地位是不同的,關羽不是完美的,之前已經犯過不少錯,比如關羽曾經立下一份軍令狀,之后卻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就這一點,劉備就該處死關羽,可劉備沒有這樣做,這一次劉備同樣不會殺他。

眾所周知孟達和劉封關鍵時刻沒有對關羽施出援助之手,對此劉備非常憤怒,他也認為如果這兩個人肯關鍵時刻救關羽,那么關羽不會就那樣死去。孟達因為這事提前投降魏國,劉封卻認為自己毫無二心,回去后直接被劉被殺了。

其實劉備打心眼里認為關羽被殺,不是關羽的責任,而是別人的,否則也不會后來興兵去為關羽報仇,當然不僅是報仇,劉備也有他的政治意圖。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劉備這個時候還沒有成為一個真正的君主,他和關羽的兄弟之情很深,絕不會因此要了關羽的命,最多就是給一個比較重的懲罰。

劉備一直是一個仁義寬厚的形象,這也是他拉攏人心的重要倚仗,很多人都認為關羽的失敗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原因,再加上關羽和劉備的關系,如果因為這件事,直接殺了關羽,可能還會影響人們對他的評價,要知道關羽的威望可不低。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9

首先指出,題主所問未免有些可笑!勝敗乃兵家常事,打了敗仗就殺,還有誰為你沖鋒陷陣?再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果你手下的戰(zhàn)將打了敗仗,你就殺嗎?別說劉備,就說曹操手下戰(zhàn)將打敗仗的多了,曹操殺誰了?(凡被殺是有原因的,馬謖守街亭,本應按要求在五路總口下寨,可馬謖不聽王平之勸,偏在山上下寨!又立了軍令狀!丟了街亭,造成諸葛亮前功盡棄,險被司馬懿所擒,因此非殺不可)。OO由此可斷定,劉備不但不會殺關羽,還能慶幸,二弟無傷。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必然會重整旗鼓,增兵添將,讓云長再奪荊州!這是必然的結果!怎么也談不到要殺關羽!沒有為什么,這是用兵的基本常識!

10

劉備為什么要殺關羽?

我也覺得疑惑啊!

難道因為丟了荊州就得掉腦袋?建安元年(196年),張飛把下邳給丟了,讓呂布奪了徐州,害的劉備進退失據,無處安身,劉備怎么沒把張飛給砍了泄憤?

曹魏帝國的侍中劉曄都評價“關羽與(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陳壽寫劉關張三人關系好到“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麄冴P系好到這樣,會因為戰(zhàn)敗而反目?這是不可能的事。

劉備早年創(chuàng)業(yè)艱辛,寄人籬下,幾經波折,關羽、張飛對劉備都不離不棄。劉備又怎么會辜負他們二人?特別是關羽脫離曹操,轉投劉備的故事,被羅貫中《三國演義》改寫成“千里走單騎”的故事,彪炳千古。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還杜撰了三人“桃園結義”的故事,膾炙人口,結義誓言不就是“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之類。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劉關張?zhí)覉@結義】

如果在“演義三國宇宙”中,關羽逃回成都,反被劉備殺害,劉備豈不是也違背了當初的誓言,詛咒自己要死。

所以說,不論是史書記載,還是演義故事,劉備都沒有可能去殺害關羽泄憤的動機。


最后說點正經故事

如果一個領導人,動不動把下屬戰(zhàn)敗的責任上升到砍頭的地步,那這個領導也是無能。劉備不是這樣的人,曹操也不是。

曹操伐徐州時,夏侯惇鎮(zhèn)守濮陽,結果給呂布奪了去,曹操后來靠著荀彧、程昱、棗祗三人掌控的三縣城扳本,和呂布爭奪濮陽。也沒見到曹操說要把夏侯惇砍了祭旗!

呂布倒是這樣的人,同鄉(xiāng)李肅帶兵去打董卓的女婿牛輔,打了敗仗回來,呂布便把李肅給砍了。

劉備和曹操,用人方式還是有一定共同點的,而且在對待下屬失職的情況下,寬宏大度,還是可圈可點的。

糜芳背叛劉備,害的關羽丟了荊州,劉備也沒有說拿糜芳的哥哥糜竺出氣;夷陵之戰(zhàn),黃權被迫投魏,有人說要拿黃權的家屬法辦,劉備都阻止了,表示自己和黃權之間互相不會辜負信任。

如此種種,陳壽評價劉備“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劉邦)之風,英雄之器焉”,此言不虛!


有一說一,不偏不倚,感謝關注!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