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曹丕之所以能在爭奪曹魏集團接班人的比拼中占勝曹植,主要原因有以下三個。

第一,曹丕擁有先天的優(yōu)勢——年齡。

曹操的長子原本是曹昂,但曹昂是個福大命不大的人,他年少時就因病去世了,而原本排行第二的曹丕一躍成為曹操幸存的“長子”。而曹植盡管是曹操第三子,但因為年齡排在曹丕之后,按古代君王立長不立賢的古訓(xùn),曹丕已占得先機,成了名義上的“繼承人”。

第二個,曹丕擁有內(nèi)在的優(yōu)勢——作秀。

曹植才華橫溢,才高八斗,史書稱帝為“性機警,多藝能,才藻敏贍”,他在文學(xué)上很高的造詣,往往能出口成章,比如著名的《七步詩》等等。這和同樣喜歡文藝的曹操很“類己”,因此也很得曹操的寵愛。

而曹丕顯然沒有曹植的才華,但他卻擁有曹植無法比及的才情——作秀。具體體現(xiàn)在:矯情自飾、工于心計、圓滑狡詐。因此,兩人直接PK戰(zhàn),論詩詞文賦曹丕顯然無法和曹植相提并論,但曹丕卻能另辟蹊徑,從政治角度找突破口。比如說,有一次,曹操帶兵出征時,曹植以長篇詩賦的形式做為送別禮,把父親大夸特夸、大贊特贊了一番,令曹操笑逐顏開,歡心不已。而曹丕吟不出那么高水平的詩賦來,索性來了三緘其口,而是改作肢體動作來表達,他一臉憂傷,淚眼婆娑,裝作一副生離死別的樣子,這令曹操也眉頭緊蹙,傷感不已。但事后,曹操卻曹丕的誠心而感動不已,認為曹丕更忠于自己。

曹植的弱點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字上:任性。他就象個豪放派的詩人,放蕩不羈,不拘小節(jié),我行我素。也許是寫詩的緣故,他還喜歡酗酒,而且還不懂得掩飾。據(jù)悉,在一次醉酒之后,曹植車馬行至鄴宮司馬門,喝令守門者開門而出,而這個司馬門可不是一般的門,是曹操出行的“專行通道”。事后,曹操認為自己的權(quán)威受到了挑釁,很是生氣,對曹植進行了誡勉談話和嚴重警告處罰。這讓其形象大受影響。

而曹丕弱點也很多,比如說好色,比如說殘暴等,但他極善于隱藏自己,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字上:謹慎。特別是在太子爭奪戰(zhàn)白熱時,他時時小心,處處警惕,唯恐被對手抓住半點小把柄,從而樹立了良好的“老好人”形象。

總之,懂得作秀的曹丕更能獲得曹操的"芳心"。

第三,曹丕擁有外在的優(yōu)勢——人脈關(guān)系。

曹丕和曹植兩人各自擁有各自的黨派。曹植這邊有荀彧、楊修、丁儀等超級牛人的支持,而曹丕這邊有賈詡、司馬懿等超級謀士的支持,可以說旗鼓相當,勢均力敵,

但曹植壞就壞在楊修這個人身上,要知道楊修雖然擁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但卻也是個恃才放曠之人,往往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示自己的小聰明,這令曹操很是反感。有一次,曹丕請吳質(zhì)到家商量對策。謹慎的曹丕把吳質(zhì)藏在車上的大簏里進入家中,結(jié)果正好被曹植的心腹楊修看見了。楊修于是馬上向曹操打了小報告。曹操卻來了個冷處理,沒有派人去查。曹丕知道后,聽從了吳質(zhì)之謀,第二天又讓人用大簏裝絹到曹丕處,楊修以為吳用在里面,又向曹操打了個小報告。這引起了曹操的高度重視,于是馬上派人去搜查,結(jié)果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絹沒有人,疑心重的曹操于是懷疑曹植有意陷害曹丕。

后來,曹操處死楊修后,對曹植也同樣冷漠了許多。而曹丕的擁蹙者卻顯得成熟穩(wěn)重很多,為其出了不少謀獻了不少計?梢哉f身邊的參謀發(fā)揮作用的大小也左右了曹丕和曹植兩人命運。

也正是因為以上這些結(jié)合因素,最終曹丕戰(zhàn)勝曹植成為曹操的接班人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最佳貢獻者
2

曹植才高八斗,主要體現(xiàn)在文學(xué)方面。作為將來的繼承人,曹植缺乏政治智慧,可謂政商不高,加之一些先天因素,最終敗給曹丕,這就不奇怪了。



01 “立嫡長子”傳統(tǒng)

曹操一生子女眾多,有人統(tǒng)計過說兒子就有二十五個。在曹操的長子死了之后,曹丕成為了嫡長子,這在當時的繼承人選立的傳統(tǒng)中,占據(jù)了先天優(yōu)勢。在一般情況下,嫡長子不出現(xiàn)明顯的過錯,順理成章上位。



02文學(xué)才能的差異

謝靈運說: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這是對曹植文學(xué)才能的贊譽,不可否認其文學(xué)才華,七步詩足以證明。但在這方面,曹丕也不差,建安文學(xué)的三曹,有其一席之地,甚至有古學(xué)者認為曹丕文學(xué)才能不在曹植之下。曹丕《典論。論文》開篇就說:文人相互輕視,自古如此。謝靈運不好說老子天下第一,拿出曹植做第一,就可以觍著臉說自己第二啦。曹植敢做第一,謝靈運就敢做第二;事實上,曹植不是第一,謝靈運也做不了第二。但是曹丕說的文人相輕,更是符合事實,可見曹丕的厚道,沒有一般文人的浪漫情懷,更像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03政治智慧

有其師,必有其徒?纯床苤驳膸煾禇钚藿探o他的那些本事吧,都是些小聰明而已。師徒倆玩得不亦樂乎,一旦被曹操發(fā)現(xiàn),師徒倆就玩完了。因為是親兒子,曹操又是文學(xué)青年,曹植是把命保住了,可是把曹魏的江山搞丟了。如何曹操把曹植一起殺了,或許曹丕壓力就不會那么的大,就能多活幾天,或許就不會把曹魏的政權(quán)拱手送人啦!

3

曹操的小兒子曹植,自幼異于常兒,他天資聰穎,稟賦超然。曹操非常喜歡曹植。為了讓自己的小兒子能接受最好的教育,他將早已名滿天下的學(xué)者楊修請到家里作了曹植的老師。

曹操和所有的統(tǒng)治者一樣,也為繼承人的問題弄得焦頭爛額、舉棋不定。曹操在選哪個兒子做自己的接班人一事上,一直無法定奪 。史載,曹操共有25個兒子。長子曹昂戰(zhàn)宛城時為掩護自己死于亂軍之中;次子曹丕沉穩(wěn)干練,勁氣內(nèi)斂,有謀略;幼子曹植文學(xué)天分極高,才華橫溢,而且聰明伶俐,是個可造之才。加之他身邊有料事如神的楊修輔佐,實力也不容小覷。

楊修本非自私之人,但他身為曹植的業(yè)師兼智囊,本著在其位謀其事的原則,幫曹植細心謀劃布局,出了不少主意,只為弟子能夠順利上位,成為其父的接班人。曹植文學(xué)天賦超拔流俗,他的能力更多體現(xiàn)在呤詩作賦上。才調(diào)絕倫的他頗具浪漫主義色彩,但政治歷練與權(quán)謀手腕明顯是他的短板。 曹子建(植)“七步成詩”的急智讓人瞠目,《洛神賦》之想象奇幻,辭藻華麗,行文俊逸,堪稱文學(xué)瑰寶。然而,和所有舉止曠達放浪、不拘小節(jié)的文學(xué)藝術(shù)家一樣,他行為放任不羈,且屢次犯禁,終于觸怒了曹操。

曹丕畢竟年長一些,而且他自幼跟隨曹操左右,從政經(jīng)驗豐富,權(quán)謀手段大有青出于藍之勢,是個當領(lǐng)導(dǎo)的料子 。雄才大略的曹操權(quán)衡利弊,思慮再三,最終還是選定了他接自己的班。

古代帝王最擔心之事莫過于自己死后子嗣間出現(xiàn)爭權(quán)奪位的亂局 。這樣不僅會鬧得雞犬不寧,還會有外人乘虛而入、天下丟失的隱憂。曹操一生雖未稱帝,但東漢早已名存實亡,他是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所以,曹操想方設(shè)法在自己還活著時為曹丕清除異己,打掉任何可能對曹魏繼承人造成威脅的潛在勢力 ,以免在自己死后兄弟鬩墻,同室操戈,自己的一番心血不就付諸東流了嗎?

諸兄弟中,對曹丕最不利的只有曹植 。而曹植的老師、首席幕僚楊修更是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

與其說曹操擔心自己死后曹植會與兄長爭權(quán),不如說他更忌憚足智多謀的楊修。曹操對楊修的本領(lǐng)心知肚明,更清楚如果除掉奇計百出、 善于運籌帷幄的楊修,自己那個藝術(shù)家氣質(zhì)濃厚的兒子曹植頂多只會放歌縱酒、揮毫潑墨、呤誦詞賦、發(fā)發(fā)騷情而已。身為“文藝青年”的他在政治上幾乎是個白癡。

史書記載,曹植本獲其父親睞與栽培 ?珊髞硭噶蓑湴磷源蟮拿。衣牪贿M任何規(guī)勸,導(dǎo)致曹操與他日漸疏遠。曹植雖然自負,但恃才傲物的他內(nèi)心十分敬重博學(xué)多才的老師楊修,整日與他廝混在一起,虛心向他請教學(xué)問。楊修心里明白,曹操內(nèi)心的天枰早已傾向曹丕,自己和曹植來往密切一定沒有好果子吃。但他不敢或不忍離曹植而去,以他的秉性,更不會與曹植斷絕往來以避禍。

建安24年(公元219年)秋,曹操羅織罪名,以教唆曹植圖謀不軌為由判楊修死罪。其實,曹操遲早會殺自己為曹丕“削棘”,這一幕楊修早已料到 。臨刑前,楊修對家人說,曹操早有殺我之心,按照我的推斷,他能把我留到今天才動手,已經(jīng)是格外開恩、出乎意料了。

建安24年12月31日,楊修死后一百多天,曹操也死了。隨后,曹丕繼位,他終于心想事成,榮登大寶。

史書中記載的一段話,更能進一步印證曹操處心積慮誅殺楊修的真實動機:“太祖紀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紹)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意思是曹操擔心自己身后諸子之間出現(xiàn)內(nèi)訌,因為楊修能力出眾,且又是袁紹外甥,于是千方百計羅織罪名將他殺掉。據(jù)說楊修死后,曹植知道尊師是因受自己牽連而死,內(nèi)心既愧疚又不安,只得整日借酒消愁,弄得蓬頭垢面、似傻如狂 。

甄宓(亦稱甄洛)是三國時期一位生得仙姿玉貌的著名美女 。 她原本是大軍閥袁紹之幼子袁熙的妻子。袁紹自官渡之戰(zhàn)后元氣大損、 一蹶不振。之后,袁紹又接連受挫于曹軍,幾十萬大軍被足智多謀的曹操打得落花流水、十不存一 。他急怒攻心,日夜憂懼,舊病復(fù)發(fā)吐血數(shù)斗而死。袁熙兵敗后,甄洛和婆婆劉夫人被曹丕俘獲。曹丕對國色天香的甄洛一見鐘情,也顧不得她大自己五歲,強行納其為妾。

甄洛姿容傾城,相傳急智鬼才曹植那首膾炙人口的浪漫主義千古名篇《洛神賦》就是以她為原型創(chuàng)作的 ?胺Q神來之筆的千古佳句“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即出自其中 。曹植幾乎把世間所有華麗美好的辭藻都用在了這首賦里,都用在了形容絕色美人甄洛身上,也用在了二人之間錯綜復(fù)雜的感情糾葛上。

公元221年,美若天仙的甄宓被曹丕賜死。傳說曹丕之所以對甄氏痛下殺手,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自己那位才華出眾、能七步成詩的弟弟曹植深深地暗戀著嫂嫂甄氏;而甄氏對瀟灑俊逸的他似乎也頗有好感。曹丕看在眼里,心中有如打翻了五味瓶。兄弟二人為了甄洛反目成仇,展開了一場愛情爭奪戰(zhàn)。文弱善良的曹植豈是陰鷲戾狠的曹丕之對手,其勢力也遠不如曹丕,最后以曹丕得勝了之。曹植因愛慕甄洛差點引來殺身之禍,后被哥哥逐出皇宮。

曹植敏感多思,文學(xué)才能出類拔萃,但從政經(jīng)驗、謀略手段與行政才能顯然不如曹丕?梢哉f,在挑選接班人這等家國大事上,曹操還是頗有眼光的。曹植是三國時期很具代表性的文學(xué)天才,后人因其文學(xué)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fēng)之回雪。 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 芙蕖出淥波。襛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 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zhì)呈露。芳澤 無加,鉛華弗御。云鬢峨峨,修眉聯(lián)娟。丹 唇外朗,皓齒內(nèi)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quán)。

——曹植《洛神賦》 節(jié)選

原創(chuàng)作品 剽竊必究

插圖源自網(wǎng)絡(luò)

4

一:

曹丕當時算是長子,古有立長一說,不立長的大都有變故,曹植畢竟不是長子,曹操想要廢長立幼,當時也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所以曹植想爭到儲位確實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給曹操心底留了陰影.

曹植權(quán)謀斗不過曹丕,曹丕勝在矯情自飾、工于心計,而且即使是矯揉造作,卻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體。在曹操看來,曹丕的確是在政治表現(xiàn)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選。

二:

曹植重用楊修的緣故,然而偏偏曹操生來疑心重,妒忌賢能,特別像楊修這種恃才放曠的性格,與他的才華更是讓曹操嫉恨不已。其實曹操一開始與楊修關(guān)系還是不錯的,只因為后來的幾件小事:如“一合酥”的故事。講的是胡人向曹操進獻了一種他們的特產(chǎn)酥,后來曹操在裝酥的盒子上寫到“一合酥”,楊修見了,便將酥全部分給了大臣,曹操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楊修回答說是大王在盒子上寫的,大王在上面明明寫到“一人一口酥”嘛。還有一些諸如“楊修門上刻字”,“曹操做夢殺人”等一些事情,更加激化了君臣之間的矛盾,然而曹植卻在奪位時重用了楊修,并且在曹丕的一謀劃下,更是讓曹操誤以為曹植和楊修要謀反,于是便逐漸疏遠了曹植。

三:

曹植思想過于單純。他每日只顧與楊修等一幫文人喝酒,作詩取樂,對儲位爭奪不放在心上,曹操欲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是掌握軍權(quán)的象征 ,是曹操重點培養(yǎng)的征兆。結(jié)果曹植在出征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來傳曹植,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jié)的文學(xué)家,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計,這是他的致命缺點。

  四:

曹丕有謀士賈詡的輔佐,賈詡畢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國中最聰明的人。而曹植雖然也有楊修等人,文人,恃才傲物,曹操本來就看不慣他,曹植,楊修楊德祖,文化修養(yǎng)素質(zhì)的確不錯,可惜不懂政治,只會玩弄小聰明。而且明火執(zhí)仗的干預(yù)了曹操的立儲,這向來是君王大忌。曹操軍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只有些許文士支持,特別楊修死后,更沒有優(yōu)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發(fā)生奪嗣之爭,曹植必死。曹植因楊修緣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采納賈詡的計策,逐漸使曹操將繼承權(quán)交到其手里。在這之后,曹丕想找個理由除掉曾經(jīng)對其有威脅的對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內(nèi)成詩。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內(nèi)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后,一方面也有感觸,另一方面受母親勸阻,便打消了殺曹植的念頭,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

5

曹操對待兒子有一個潛規(guī)則,那就是二十歲之前不封官。因此,對于王儲之爭,幾乎所有的兒子都是公平的。大家都被壓制,只有到二十歲之后才能表現(xiàn)。那么為什么曹植明明更受寵愛,卻斗不過曹丕呢?

其實,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沖,史載曹沖在五、六歲時即擁有成人的智商,因此曹操有意培養(yǎng)曹沖作為繼承人。而作為大兒子的曹丕當然會感覺到危險,所以曹丕有意無意的開始試著挑戰(zhàn)曹操的潛規(guī)則,即二十歲之前不封官,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曹操又是如何應(yīng)對的呢?

公元208年,曹丕時年19歲。司徒趙溫突然之間征辟曹丕為掾,這讓當時的曹操勃然大怒。那么曹操為什么會這么大反應(yīng)呢?

趙溫是跟隨漢獻帝的三公之一,和曹操關(guān)系很一般。為了諂媚曹操,他征辟曹丕為掾,明顯是提前押寶曹丕能當上世子。而曹操當時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沖,所以曹操立即對兩人都進行了壓制,結(jié)果是趙溫被免官,而曹丕則被狠狠的訓(xùn)斥一頓,坐起了冷板凳。

同年,曹沖因為病情惡化而早夭,這讓曹操痛心不已。他看著身旁的曹丕,惡恨恨的說道:沖兒早夭,是我之不幸,你的大幸。曹丕感到曹操誤會自己,嚇得一身冷汗。而從這件事情后,曹丕一直被曹操冷落,時間長達三年。

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三年后,曹丕已經(jīng)二十四歲了,到了該培養(yǎng)的時間。曹操于是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兼副丞相,作為自己的助手悉加培養(yǎng)。但是他卻一直喜歡不起來這個兒子,為什么呢?

曹丕給曹操的印象是才情一般,為人薄情寡斷,說白了就是沒有什么人情味。當年張繡造反,大兒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為了掩護曹操撤退,親自領(lǐng)兵斷后,被亂軍所殺。而在那場戰(zhàn)斗中,十歲的曹丕偷偷騎著一匹馬溜走了,對比之下,曹操內(nèi)心不悅。而且曹丕平日也對曹沖等弟弟們少有關(guān)愛,所以曹操一直從心底里抵觸曹丕。這時有一個兒子又走進曹操的視線,他就是曹植。

曹植跟曹沖有點像,兩人都是少年英才。曹沖聰明,曹植文采斐然。曹丕和曹植相比,從智商和才情上來看,曹操更偏愛曹植一點。于是在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封曹植為臨淄侯,讓他從政,開始與曹丕一起培養(yǎng)。

讓人感到震驚的是,當時曹操率軍征討孫權(quán),沒有選擇副丞相曹丕留守鄴城,而是讓曹植留守。這充分說明一點,曹操更愿意讓曹植承擔更大的責(zé)任,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的威望。那么為什么曹植最后沒有斗過曹丕呢?

曹植有三個謀士,丁儀、丁廙、楊修。其中丁儀和楊修是曹操極為賞識的人才,楊修更是曹操最信任的丞相主簿,而且三人與曹植交往是公開的,也是曹操默認的,從因此從表面上看,曹植占盡了優(yōu)勢。

那么曹丕呢?曹丕有四個謀士,分別是司馬懿、吳質(zhì)、陳群、朱鑠。其中司馬懿是曹操指定給曹丕的人才,而陳群算是曹丕的朋友,朱鑠是曹丕私自招募的幕僚,而最厲害的吳質(zhì)是不允許與曹丕私自見面的。

吳質(zhì)當時是內(nèi)潮歌長,地方小官,沒有允許,不得與副丞相頻繁見面。而曹丕為了得到吳質(zhì)的幫助,只有將他放進籮筐里,偷偷用車送進去。

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nèi)潮歌長吳質(zhì)與謀。

吳質(zhì)不方便直接與曹丕接觸,司馬懿、陳群都是個極為小心的人,他們礙于曹操的威嚴,不敢和曹丕走的過近,因此,曹丕在用人方面也是捉襟見肘,處于劣勢。

雖然曹操偏愛曹植,也偏愛他的那些謀士,但是曹丕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那就是他是長子,自古立長不立幼。所以綜合起來,曹丕和曹植勢均力敵,那么最終較量靠的是什么呢?堅持,看誰能堅持到另外一個人犯錯,而恰恰先犯錯的是曹植。

曹植善良,幾乎胸?zé)o城府,這是曹操所知道的,但是曹植有一次的表現(xiàn)卻讓人大跌眼鏡。怎么回事呢?曹操密令守城人員,不得放任何人出城。然后曹操讓曹丕和曹植同時拿著一樣的王令去敲開城門。

吳質(zhì)讓曹丕遵守規(guī)定,出不去就返回來稟報曹操。而楊修則讓曹植以王令強令門守開門,如果不開門可當場斬殺。曹植聽了他的話,殺了門守,結(jié)果曹操很失望。在曹操心目中,本來應(yīng)該是完全相反的場景,曹操認為曹丕會殺人而曹植悻悻而歸,沒有想到善良的曹植竟然殺人,這讓曹操大為震驚。曹操想不到,這只是他第一次失望。

后來,曹植在酒后弛車夜闖司馬門,在禁道上狂奔。這讓曹操勃然大怒,這已經(jīng)是曹植第二次挑戰(zhàn)王規(guī),而且一次比一次嚴重。凡是在禁道上奔馳者是死罪,為了處罰,曹操令人斬殺了公車令,從此對曹植是另外一種眼神看待,曹植從此不再受到曹操的寵愛。最慘的是楊修,曹操以交構(gòu)罪賜死楊修,除掉了曹植最重要的謀士。

至此,曹植在和曹丕的爭斗中徹底敗下陣來,曹丕被立為世子。那么曹操完全放棄曹植了嗎?沒有。曹操后來率軍拯救被關(guān)羽圍困的曹仁,讓曹植隨軍前行,并且封他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這可以說是曹操給他的最后機會了,就看他如何表現(xiàn)。

沒有想到,曹植喝酒喝得爛醉如泥,根本無法獨立行走,更別提領(lǐng)軍打仗了。于是曹操放棄了曹植,而這一次是徹底放棄。

最后正面回答問題,曹植和曹丕爭斗,表面上看曹植更占優(yōu)勢,因為他受到曹操的偏愛。但是曹植恃寵而驕,屢次挑戰(zhàn)曹操的底線,第一次擅殺門守,第二次夜闖司馬門。這樣焦躁傲慢的行為讓曹操逐漸對他失望,最后在世子之爭中落敗。曹植之敗,真的不冤!

本回答獨發(fā)于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guān)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6

作為一名歷史愛好者,我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其實曹丕和曹植爭皇位,鹿死誰手,關(guān)鍵在背后的謀臣。曹植的謀臣楊修成事不足敗事有余,坑死了曹植,而曹丕的謀臣吳質(zhì)則步步為營,幫助曹丕取得了勝利。二人的斗法過程,請看下文——

在三國時代的漢獻帝建安年間,出現(xiàn)了三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分別是曹操、曹丕和曹植。曹氏父子,不但在政治上建樹頗多,在文學(xué)上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后世只有宋代的蘇洵、蘇軾和蘇轍父子三人才能夠與之比肩。不管有多少人在后世臭罵曹操,但是卻沒有一個人否定他在文學(xué)史上的地位。


況且,曹操的丑惡形象很大部分是《三國演義》造成的,大部分人都把諸葛亮吹上了天,但是有學(xué)者就一針見血的指出:都說孔明比曹操厲害,孔明能寫出“月明星稀,烏鵲南飛”和“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詩句嗎?恐怕一句也寫不出來,后世也沒見到一星半點諸葛亮的詩作。魯迅先生也指出:三國演義中的孔明類妖,這個妖不是指妖怪,而是指妖人,也就是那些登臺扶乩、披頭散發(fā),經(jīng)常口吐白沫、念念有詞,一會死一會活的大神仙。

(曹丕)

而曹丕,那是建安年間文學(xué)領(lǐng)域的領(lǐng)袖人物,不但寫詩,還進行文學(xué)理論研究。曹植更不用說了,大名鼎鼎,詩歌更是汪洋恣肆,他的名聲要遠遠大于老爸和老哥。但是,如果論謀略,三人曹操第一,曹丕第二,曹植連末流都算不上。就拿曹操晚年立太子這件事情,就能充分看出這三個人在謀略上的優(yōu)劣,誰是真的聰明,誰是老實孩子,誰會悶頭裝逼,一目了然。


按說曹丕,根本就用不著耍什么心眼,哥哥曹昂在征張繡的時候就死了,曹丕理所當然就榮升為老大,那么他干嘛還要和曹植勾心斗角啊!誰想勾心斗角?累不累?可是,曹丕不想,曹操想!據(jù)史書記載,曹操有14個老婆,分別是卞皇后、丁夫人、劉夫人、環(huán)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儀、孫姬、李姬、周姬、劉姬、宋姬和趙姬,這些老婆個個奮勇當先,一共給他生了25個兒子。

(曹沖)

兒子一多,就會出現(xiàn)幾個天才人物,對不起,出現(xiàn)的第一個天才人物還輪不到曹植,而是大家都舉起大拇哥贊嘆不已的曹沖,那是環(huán)夫人生的兒子,聰明無比,可惜年紀很小就死了,死后被追謚為鄧哀公。曹沖稱象的事跡是真的,當時把曹操驚訝壞了,喜歡得不得了,于是就產(chǎn)生了廢長立幼的心思,曹丕的第一個對手就出來了。


可是老天不隨曹操心愿,曹沖得病死了!曹操傷心欲絕,在他哭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時候,眾位兒子都去勸說老父,結(jié)果被曹操罵了個狗血噴頭:曹沖死了,你們這幫小子都高興了是吧?言外之意,要是曹沖不死,太子的位置輪不到你們?nèi)魏稳耍〔茇美苯匪藥紫卵劬,強忍著巨大喜悅干嚎了兩聲,就以為自己的太子位置穩(wěn)如泰山了。其實他錯了!因為又一個對手出現(xiàn)了。沒錯,這次是曹植。


曹植和曹丕是一母同胞,都是卞皇后生的,要不是曹植那么厲害,這哥兩個也不會弄到后來七步成詩那個地步。那么曹植是怎么在25個兒子當眾引起曹操注意的呢?要知道,曹操的25個兒子哪個也不是孬種,你如果沒有高人一籌的本事,是不可能入曹操法眼的。你即使有本事,也不一定有合適的機會讓你顯擺。

(曹植)

但是曹植既有本事又有機會顯擺,為啥?因為父子二人都是建安年間首屈一指的詩人。大家可能就要問了,曹丕也是詩人啊,對,沒錯,但是詩人也是有區(qū)別的,有的詩人,比如曹植,那是出口成章,根本就不用草稿,給他幾分鐘,就會弄一篇花團錦簇的詩文,而曹丕呢?能寫詩,但是卻沒有出口成章的本事,估計屬于那種使出吃奶的勁才一個字一個字往外蹦的人,蹦完了還要左改又改,仔細推敲,不把胡子都拔光,不耗個十天半月,那好詩是寫不出來的。


這么一比,高下立判。結(jié)果有一次曹操不經(jīng)意間看見曹植桌子上有一篇文章,一讀,驚訝壞了,不相信是曹植寫的,就問曹植是不是讓人代筆的,曹植馬上說,我出口成章,還用別人代筆嗎?曹操心想,好啊,小子既然如此能耐,那么就練練你吧。

(銅雀臺)

剛好,過了沒多久,在鄴城,也就是現(xiàn)在的邯鄲,曹操建造好了一座銅爵臺,這就是令后世之人念念不忘的銅雀臺。曹操馬上就讓曹植寫一篇賦,來歌頌這座偉大建筑的誕生,曹植根本就不打草稿,脫口而出,一揮而就,這就是流傳千古的《銅爵臺賦》:從明后而嬉游兮,登曾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圣德之所營。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立中天之華冠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仰春風(fēng)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天云環(huán)其即立兮,家愿得而獲逞。揚仁化于宇內(nèi)兮,盡肅恭于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圣明!休矣美矣!惠澤遠揚。冀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同天地之規(guī)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于東王。


千年以后,我們讀起來仍然感覺到才氣逼人,心旌搖蕩!你想想,曹操能不喜歡曹植嗎?可憐的曹丕又遇見了第二個強大的對手!


看來,曹丕的太子位置,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因為曹操又萌生了廢長立幼的心思,但是,鑒于古之教訓(xùn),還有袁紹的前車之鑒,袁紹就是廢長立幼,結(jié)果弄得兩個兒子自相殘殺,五世三公的袁氏家族最終灰飛煙滅。于是曹操就去問賈詡,想征求他的意見,賈詡只說了一句話:公不見袁氏父子的下場?但是,這只是外因,而曹操還是想立曹植為太子的。那么曹丕就這么干巴巴的坐以待斃?當然不會!

因為曹丕自己有一位謀士叫吳質(zhì),可惜,是一個不太出名的人物。我們再看看曹植手下的謀士隊伍:主簿楊修,三國時代的大能人;丁儀,也是留名青史的人物?梢哉f,不需要丁儀,只一個楊修就可以把吳質(zhì)弄得屁股尿流。但是,那只是我們的想象,因為楊修這個人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恃才放曠,老是覺得其他人是傻瓜。沒錯,楊修你是聰明,但是其他人也不都是傻子?!結(jié)果,曹植遇見了這么個才高八斗知己,是好事,但是自己的政治生涯也完蛋了。


楊修的餿主意NO.1


曹操為了考驗曹丕和曹植兩個人哪個更聽話,就秘密命令守司馬門的侍衛(wèi),不管看見誰出城都要攔下來。結(jié)果曹丕想出城,到了門口就給攔住灰溜溜回來了,楊修卻對曹植說,你是王侯,守城的根本就管不了你,只要有人攔你,你就殺了他!曹植乖乖聽命,結(jié)果到了城門口,侍衛(wèi)一攔,曹植就將侍衛(wèi)殺掉了。曹操聞聽大怒,直接就將駕車的倒霉蛋給砍了,對曹植就產(chǎn)生了看法。


楊修的餿主意NO.2

曹操經(jīng)常問一些問題,要自己的兒子們回答,曹植就將這項艱巨的任務(wù)交給了主簿楊修,結(jié)果楊修愛玩,不想老是悶在屋子里面,但是你玩可以,曹操的問題來了,你不及時回答行嗎?對于我們這些老實人、普通人而言,當然要乖乖等著,因為領(lǐng)導(dǎo)的命令總比玩重要,但是楊修偏偏認為玩比領(lǐng)導(dǎo)的命令重要。于是就提前將曹操所有想要問的問題,全部想了一遍,接著把答案準備好。這就別怪曹操殺他,把自己的主子想要問什么問題都琢磨得一清二楚,那還有什么事情瞞得了楊修啊!


結(jié)果呢,楊修就將問題寫在紙上,交代給書童,說你不用管曹操問什么問題,你只管從上到下挨個拿答案給曹操就行了,絕對錯不了。剛開始,還真沒出什么差錯。結(jié)果有一次書童可能也想把問題交給曹操后就出去玩,于是曹操的問題下來沒兩分鐘,書童就急匆匆地把答案交上去了。別說曹操這個聰明人,就是普通的人也會產(chǎn)生懷疑啊,這幾分鐘連磨墨的時間都不夠。∮谑遣懿僖徊,才發(fā)現(xiàn)是楊修在玩他!曹操當然對曹植也就不那么待見了,并且更加堅定了殺楊修的決心。


楊修的餿主意NO.3


曹丕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于是經(jīng)常讓吳質(zhì)鉆進大籠子里面進入自己的房建密謀,那時,太子是不允許隨便結(jié)黨的。結(jié)果被楊修看見了,就告訴了曹植,讓曹植去告訴曹操,曹操一聽,竟然還有這種事情?好!那我們明天檢查一下。這下,把曹丕嚇壞了,急得橫蹦,吳質(zhì)說不用擔心,明天你就在籠子里面盛上綾羅綢緞即可。結(jié)果第二天一檢查,根本就沒有人在里面。曹操非常生氣,后果很嚴重,于是曹植想當太子的美夢一步步遠了。這就要怪楊修,你急巴巴地出什么主意啊,讓曹植去告訴曹操?你逮個現(xiàn)成的不很好嗎?楊修啊,楊修,你也就是聰明在外,其實是個大糊涂啊。


最終讓曹丕保住太子地位的是這么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曹操要去出征,大臣和兒子們都要送行。曹植一看機會來了,就口占一篇華麗的美文,將曹操狠狠夸了一頓,曹操聽得眉開眼笑,連連稱贊,那些大臣們也佩服得五體投地?吹讲苤材敲促u弄,急得曹丕團團亂轉(zhuǎn),一點轍都沒有,寫,根本就寫不過弟弟,說,也說不出來。老天爺啊,怎么辦啊,眼看著曹操已經(jīng)上了馬就要出發(fā),自己連個屁也沒放呢,曹丕差點急哭了。


這時,謀士吳質(zhì)悄悄對他說道:“你不用著急,也不用說什么,你只管嚎啕大哭就行了!”曹丕一聽,本來自己就很傷心,所以根本就不用辣椒水助陣,眼淚鼻涕馬上如滔滔江水、噴涌而出,連哭帶比劃,聲震九霄!這一哭不要緊,那些大臣們也給感動得哭了,紛紛說,還是曹丕是個孝子啊,看見曹公出征,不知能不能回來,這才傷心欲絕啊!結(jié)果,曹操也給感動得老淚縱橫。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有時候眼淚的殺傷力比花團錦簇的文章要強大百倍。


另一件事情,就是曹植自己的不對了。本來曹操已經(jīng)對曹植有看法了,結(jié)果曹植自己還是不檢點,才子的臭毛病改不了,經(jīng)常是夜夜笙歌,小酒猛喝,也不知是心情不好,還是喝到了假酒,結(jié)果,第二天還醉得不省人事。剛好曹操急著找他,讓他出去辦事,結(jié)果,喊了半天也沒喊醒。曹操一看,就這種兒子,成不了什么大器,算了,你就可勁喝吧!于是,曹植想當太子的美夢終于完全破滅了。


曹丕,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實孩子,反正在吳質(zhì)的教導(dǎo)之下,所作所為確實像個老實孩子,于是一波三折的太子地位之爭,終于落下了帷幕。曹植在魏文帝登基之后,就像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滿腹才華根本無處施展,于是厚著臉皮求曹丕讓他展示一下,曹丕也沒理他,曹丕看來還算個厚道人,沒殺曹植,但是收拾你還是必需的。一代才子,最后郁郁而終,享年41歲。

7

每個人都是一本故事書,每一本書都是一部歷史,在人類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無數(shù)的英雄偉人,唱演了一出又一出的歷史好戲。“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边@位才高八斗的曹植既然沒有爭的過曹丕,這是為什么呢?


一、“有心插花花不成”曹植難道是扶不起的阿斗?

曹植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所生的第三個兒子。曹植不僅武術(shù)超群,天資聰穎,而且文才蓋世。



可是曹植的想法簡單,思想過于單純。他每日只顧與楊修等一幫文人喝酒,作詩取樂,對儲位爭奪不放在心上。曹操準備派曹植帶兵出征,帶兵出征就意味著掌握軍權(quán)的象征 ,也看得出是曹操重點培養(yǎng)的對象。


可是曹植卻在出征前喝的大醉,曹操派人來連催幾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氣之下取消了曹植帶兵的決定。看來曹植只配當個不拘小節(jié)的文學(xué)家,難以擔當足智多謀的政治家。曹植不如曹丕有心計,這是他的致命缺點。



二、“無心插柳柳成蔭”曹丕真的善于帝王之術(shù)?


曹丕當時算是長子,古有立長一說,不立長的大都有變故,曹植畢竟不是長子,曹操想要廢長立幼,當時也遭到了眾人的反對,所以曹植想爭到儲位確實不易。袁家兄弟手足相殘的事情給曹操心底留了陰影。


而曹丕勝在矯情自飾、工于心計,而且即使是矯揉造作,也做得滴水不漏,看上去非常得體。在曹操看來,曹丕的確是在政治表現(xiàn)成熟,堪委以重任的人選。


三、“成事在天,謀事在人”難道謀士(門客)也影響著他們的命運?


曹丕有謀士賈詡的輔佐,賈詡畢竟深受曹操重用,三國中最聰明的人。而曹植雖然也有楊修等人輔佐,可是楊修恃才傲物。曹操看不慣他,而且對楊修明火執(zhí)仗的干預(yù)立儲的事感到不滿,這向來是君王大忌。


曹操軍中大部分支持曹丕,曹植沒有得到軍方的支持,只有些許文士支持,特別楊修死后,更沒有優(yōu)秀人才支持曹植了。要是立曹植,發(fā)生奪嗣之爭,曹植必死。曹植因楊修緣故不再蒙曹操垂青,而曹丕采納賈詡的計策,逐漸使曹操將繼承權(quán)交到其手里。


四、“手心手背都是肉”曹操又該如何選擇?


說實話曹操偏向曹植多一些。曹操也曾經(jīng)產(chǎn)生過要打破“立長不立幼”的老規(guī)矩的念頭,要將其王位交給這個文武全才的兒子曹植。因此曹操對曹植特別寵愛,并多次向身邊的人表示“吾欲立為嗣”。


可是立儲君必定是一件大事,在他一次次對曹植抱有很大希望的時候,失望也就越大,最后曹操不得不拿曹丕與曹植做比較,感覺還是曹丕適合做接班人。



在這之后,曹丕想找個理由除掉曾經(jīng)對其有威脅的對手——曹植,便要求其在走出七步之內(nèi)成詩。不想曹植才高,七步內(nèi)便完成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聽后,一方面也有感觸,另一方面受母親勸阻,便打消了殺曹植的念頭,這“七步詩”便成了救命詩;蛟S曹植一開始就知道自己斗不過曹丕,也或許是曹植壓根就沒有認真考慮過要當?shù)弁醯氖,我們就不去費那些心思去猜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么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guān)注有書君,私信回復(fù)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8

曹丕同樣是文學(xué)家,首創(chuàng)七言詩,文采即便差距曹植一些,但也不遠。

曹丕還是政治高手,《典論》就是出于他。而曹操最需要一個政治能力強的繼承者,以完成未來的統(tǒng)一事業(yè)。換成曹植那樣的書呆子和風(fēng)流種子,曹家今后的生存都難。

最后,曹操無嫡子,庶長子曹昂早喪,曹丕作為長子,確實占據(jù)法理優(yōu)勢。

9

從販毒到毒梟,再成為總統(tǒng),最后成為全球公敵,卻從不染指中國

雖然現(xiàn)在各國都在加大力氣抵制毒品,但是這種東西還被源源不斷的制造出來,其中最大的出產(chǎn)地就是金三角。在金三角有這么一個人,他從毒販做到毒梟,再成為總統(tǒng),幾乎成為了全球公敵,但是他卻從來不染指中國,這個人的名字叫坤沙。

金三角是泰國、緬甸和老撾之間的一個位置,因為它整體是三角形狀,所以才有了這個稱謂。它名義上屬于緬甸的領(lǐng)土,要受到緬甸政府的管制,但是實際上,該國政府根本沒有辦法插手。這里聚集著全球最大的毒梟,坤沙把它當做了后花園。

其實他還有一個中文名字叫張奇夫,他的祖籍是云南省,祖父在清朝末期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鴉片戰(zhàn)爭,父親在民國時期還曾經(jīng)參軍,后來他們一家遷居到緬甸,在上個世紀30年代他出生了。他小時候生活十分窮困,父親去世,母親改嫁他人,他當時就跟著租戶生活,當年他的祖父是馬幫中的一員,他跟著祖父南北闖蕩,雖然生活不穩(wěn)定也比較困難,但是在一次次的經(jīng)歷中,養(yǎng)成了他堅韌的性格。

后來他成為了一名毒販,但是沒有任何名氣,而當時金三角最出名的人物叫羅星漢。在羅興漢被緬甸和泰國軍隊剿滅之后,他趁機發(fā)展成為了新一代的霸主,后來又成長為全世界最大的毒梟。既然能夠發(fā)展壯大,說明他的眼光也是很不錯的,的確是這樣,他為了讓自己的地位更穩(wěn)固,對武裝力量十分看重,自己還組建了一支軍隊,另外他還成為了總統(tǒng),他自己成立了撣邦共和國,而他自然就是這個國家的掌權(quán)人了。

世界各地許多國家都把它看作公敵,但是他卻從來沒有染指過中國。當時坤沙曾經(jīng)說,當年西方人用鴉片欺負了中國,自己今天要做的就是加倍奉還回去,所以他把自己的所生產(chǎn)的毒品銷往了日本、美國等國家,卻從來沒有輸送到中國,可能在他內(nèi)心深處一直把自己當成中國人吧。雖然他的計劃很偉大,但是后來還是流產(chǎn)了。他所建立的共和國內(nèi)部出現(xiàn)了問題,軍隊分裂,而緬甸方趁機對他進行招安,說如果他投降的話,他所犯的所有的罪行都會被赦免。他最終選擇了投降,但是之后就被緬甸方關(guān)了起來,一直到十多年后去世。






10

早在西漢時期,人們就對失敗的悲劇英雄偏愛有佳。太史公司馬遷就在《史記》中充分肯定飛將軍李廣等人,而對那些出身不錯又順風(fēng)順水的人流露出輕視甚至鄙夷之情。而曹植和曹丕,也算是這樣一對典型。作為一個失敗者,曹植獲得了更多的同情和贊譽,而曹丕卻被忽視甚至被貶低。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他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后的第三子,也是“三曹”之一。曹植出生時,曹魏大業(yè)未建,所以他“生乎亂,長乎軍”。

但戰(zhàn)亂并沒有摧折這個新生命,相反,曹植很早就展現(xiàn)出過人的天賦。《三國志·魏志》記載,曹植“十余歲,誦讀詩論及辭賦數(shù)十萬言”。不僅博覽群書,曹植還“善屬文”,小小年紀就能寫出用詞精妙而語義暢達的文章。正是如此,曹植被當時的人們稱為“秀虎”,也頗得曹操喜愛。

但是,隨著曹魏勢力的日益鞏固,生活的日漸富裕和安定,曹植很快就沾染上了一些曹操厭惡的習(xí)氣。東漢建安九年(204),曹植定局鄴城,開始了他豪門公子哥的富貴生活。在鄴城期間,他斗雞走馬,宴飲娛樂,吟詩作賦,活脫脫一副無憂無慮的公子哥形象。

雖然曹植在鄴城成功招納了大批文人墨客,自己也成了鄴下文人領(lǐng)袖,但他的性格將他與太子之位越推越遠。本來曹植有才華,丁儀、楊修等人又站在曹植一方,在曹操面前為他說好話,曹操都已經(jīng)對立他做接班人有了想法。但曹植卻“任性而行,不自雕勵,飲酒不節(jié)”,讓曹操對他漸生不滿

曹操本夸贊“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但之后曹植在醉酒后私自通過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才能通過的司馬門馳騁道。這讓曹操非常生氣,對曹植很失望,甚至說出:“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而讓曹操對曹植失望透頂?shù)氖拢l(fā)生在建安二十四年(219)。當時曹操的大將曹仁在樊城被關(guān)羽包圍,曹仁便向曹操求救。曹操本想任命曹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大將軍,讓他率領(lǐng)大軍前去救援。然而等到曹操下命令時,曹植卻喝酒喝到酩酊大醉,完全沒法領(lǐng)命率軍。憤怒的曹操不得已另派他人,而任這個兒子自生自滅。

由此,曹植的奪嫡之爭基本被自己一手終結(jié)。曹操對他的欣賞和寵愛終究沒能敵過他的肆意妄為?梢哉f,曹植在奪嫡之爭中不是敗給了曹丕,而是敗給了他自己。

而從種種作為來看,曹丕也確實比曹植更適合繼位。有關(guān)曹丕的奪嫡手段,《三國志·曹植傳》是這樣說的:“文帝御之以術(shù),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說,故遂定為嗣”。

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三曹”之一。他在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為魏太子,三年后為魏王,同年十月便稱帝!度龂尽の褐尽の牡奂o》記載,曹丕“擅騎射,好擊劍”而“年八歲,能屬文,有逸才,遂博貫古今經(jīng)傳諸子百家之書”。

“天資文藻,下筆成章,博聞強識,才藝兼該”的曹丕,其實和我們熟悉的曹植一樣,也是鄴下文人集團的重要領(lǐng)袖。況且他文武雙全,更熟知與人交往之道,遠比曹植會經(jīng)營人脈。所以雖然他沒有《洛神賦》傳世,但他卻能夠坐上皇位,成為帝王。

曹植和曹丕,“本是同根生”的兄弟,卻在奪嫡一事上分道揚鑣。人們更關(guān)注曹植,一方面是我們同情弱者,另一方面是他文學(xué)成就婦孺皆知。而曹丕,顯然是贏了帝位,“失”了后人心。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