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有兩座。小時候常聽母親說,那回到少管所拉東西,回來時板板車撞破人家木門:母親好像說是枇杷山的彎彎路邊。那時我一直沒搞明白,少管所究竟在哪里,后來從單位出來在南紀門的一個朋友口中得知:大約就在南紀門坡上。那兒的路,都是些小巷子,我還沒鉆完過。仿佛有個案犯曾拘押在少管所,因下邊不遠就是一中院,要在那兒判刑。這算在城里的少年監(jiān)獄吧。
重慶南岸彈子石附近,有座監(jiān)獄,八十年代我曾親眼看過里面情景。這兒原來叫省二監(jiān)獄,里面關押的是重刑犯,滿是灰塵的紅磚墻上道道鐵絲網(wǎng),一個個窗口黑洞洞的。那天,我到彈子石找一個朋友,不知怎樣就拐到監(jiān)獄外面了,那些小路長滿了鋸鋸藤。后來重慶直轄,省二監(jiān)就改成重慶監(jiān)獄了。八十年代的彈子石,很偏僻,就像六十年代的市中區(qū)(渝中區(qū))一樣。
六十年代的市中區(qū),過了兩路口,就有點荒涼了;這兒叫長江路。長江路從兩路口到大坪,后延伸到袁家崗(長江二路),兩路口到鵝嶺的建筑幾乎可以屈指可數(shù)。過了重圖三十中,路邊就沒啥建筑了,直到過七孔橋才有點建筑、不是巖上就是人行道邊坎下。再上去鍋爐廠煤坪鵝嶺小學對面是部隊院墻。
從鵝嶺至肖家灣大坪,也沒有幾幢建筑,所以說有些同學叫我們菜農(nóng)。八十年代的彈子石同六十年代的長江路差不多,F(xiàn)在彈子石開發(fā)了,成了南岸區(qū)的商圈,熱鬧的商圈邊有座重慶監(jiān)獄。這也是城市發(fā)展了,讓荒僻之地變熱鬧起來,現(xiàn)在再到省二監(jiān)肯定看不到當年的樣子、圍墻該加高了,只見高墻鐵絲網(wǎng)。當然原來在南紀門附近的少年監(jiān)獄,早已淹沒在城市的發(fā)展中,只留一個名讓過來人偶爾想起。
殘陽余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