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個問題自然是小看民科的實力了,民科一般瞄準的都是解決宇宙難題的的大理論,現(xiàn)代物理學中選擇的推翻對象,就是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了,對標的都是牛頓和愛因斯坦這樣的TOP科學家,這才有做民科的范兒。

楊振寧的楊-米爾斯理論是非常基礎的理論,1954年,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的楊振寧和羅伯特米爾斯構(gòu)造了一個相互作用的定域的規(guī)范不變性場論,把規(guī)范性原理擴展到非阿貝爾對稱性上。這個理論在數(shù)學上是非常有趣的,但當時也不知道能應用到那個地方。

愛因斯坦晚年就致力于統(tǒng)一引力和電磁力,但實驗和理論發(fā)展的限制,無法完成。隨之,人們有再原子內(nèi)部發(fā)現(xiàn)了強弱相互作用,這些有了四種力的概念。引力和電磁力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可強弱相互作用怎么描述呢?到了70年代,高能物理到了黃金發(fā)展的時期,人們才意識到楊-米爾斯理論可以用描述強力,最終得到量子色動力學。

這就導致楊-米爾斯理論,一方面知名度比較低,另一方面很艱澀難懂。即使對于物理專業(yè)的學生,對于量子理論的規(guī)范理論和量子色動力學,不在學習范圍,也沒有幾個去啃這方面的內(nèi)容。

民科可以想象,更是難以看懂和理解楊-米爾斯理論,自然不在民科的考慮范圍了,況且推翻楊振寧,民科只要咬住他早年不回國和黃昏戀情就夠了。

最佳貢獻者
2

首先指正,民科并不是指民間科學家,而是引申出來的貶義詞,泛指一群自稱民間科學家卻沒有科學素養(yǎng)的人。

民科們看都看不懂,如何挑戰(zhàn)?

要想弄懂楊—米爾斯理論(以下簡稱楊米理論),首先你得精通抽象代數(shù)、非歐幾何、高等微積分等,不然別說研究了,根本就理解不了。能夠懂得高等數(shù)學的也就不是民科了!

那些物理民科們有的連牛頓時代的經(jīng)典力學都沒整明白,卻妄想推翻現(xiàn)代文明的基石——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楊米理論相對于這兩棵參天大樹并不突出,民科們不屑于攻擊挑戰(zhàn)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民科們幾乎不研究量化的東西,也就是與數(shù)學沾邊的理論。而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有很多較為通俗的概念,只需要初中水平的就能夠理解個大概。由于缺乏高等數(shù)學基礎,對問題的本質(zhì)并不能把握清楚。

楊米理論估計有些民科聽都沒聽說過,民科們所謂的研究就是哲學思辨,很多民科提出的理論在邏輯上都自相矛盾。

楊米理論是現(xiàn)代規(guī)范場論的基礎,而規(guī)范場論為電磁力、弱力和強力奠定了一個統(tǒng)一的數(shù)學架構(gòu),即標準模型。除了引力,其余三種力都可以在標準模型下進行描述。

(此圖片來自艾伯史密斯)

楊—米爾斯理論是楊振寧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楊振寧和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獎的則是宇稱不守恒定律。愛因斯坦也并沒有因為相對論而獲得諾貝爾獎,獲的諾獎的是另一項成就——解釋了光電效應。

質(zhì)疑是需要拿出證據(jù)的,沒有證據(jù)的質(zhì)疑就是胡亂猜測。公開宣稱他人是小偷,沒有證據(jù)那就是誹謗。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如果大家有更多精彩見解,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本文由科學探索菌創(chuàng)作,未經(jīng)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部分圖片來自網(wǎng)絡。一名自然科學愛好者,歡迎關注。您的點贊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3

看到這個問題,容本貓先僧先笑十分鐘!民科太逗了,這題問是想把他們逼死是不!

民科很活躍,隨著八十年代初期,大力宣傳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開始,這一票失落的一代就足足打了幾十年的雞血。不過很遺憾,他們也只能玩玩哥德巴赫猜想和電磁現(xiàn)象,乃至光速超越以及相對論,其他諸如化學,生物制藥,量子場論以上的,人家看不懂啊,怎么來湊熱鬧?!

不過弦論和M論,有個別民科,結(jié)合陰陽先生的套路,把佛教故事融合在一起,也會聊幾句,不過很快就放棄,因為覺得扯上宗教太扯掉價,失了科學家的名頭,其實最大的可能是自己都不信能圓過來而已吧。

老楊還是很帥的吧!來個深情凝視先。

老楊的成就有多少,我再放個圖,大家感受一下。

詳細不解說了,英文都能看懂就行了。老楊的規(guī)范場論,就是楊-米爾斯理論,是狄拉克后,把弱力、強力以及電磁力融合在一起的基本框架,俗稱標準姿勢!按老楊這個套路,物理界高能粒子分舵,拼著粒子對撞機,這幾十年諾獎拿到手軟,可謂風光無限!老楊們也是很開心。風度翩翩的八十好幾了,也煥發(fā)著第二春。這個不提了,我們不是娛樂圈啊。

至于民科為什么不趁勢而為,開辟又一個娛樂戰(zhàn)場?我就放個公式大家品一品吧。

這里是規(guī)范場論的簡單表達式了。能堅持看完第一段,認識超過十個左右算符的,你說他還能干民科這個活?

好了。本貓先僧原創(chuàng)不易,歡迎關注討論。

4

當年網(wǎng)絡還不普及的時候,中科院數(shù)學研究所每年收到的號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信件能有幾麻袋之多,那些“證明”都是全國各地民科的杰作。那些民科大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知識水平很有限,有人曾評價那些人是要“騎著自行車上月球”。如今網(wǎng)絡普及了,在網(wǎng)絡上宣傳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更是一抓一大把。

熱衷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之所以那么多,與哥德巴赫猜想比較容易讀懂有關。哥德巴赫猜想的歐拉表述是“任何一個大于2的偶數(shù)都能寫成兩個質(zhì)數(shù)的和”,一般的初中生都能夠看懂這個表述。與此類似的是,費爾馬大定理也是很容易就能看懂,所以也有一群民科宣揚證明了費爾馬大定理。

也有一群民科宣稱打倒了愛因斯坦、推翻了相對論。相對論,尤其是狹義相對論并不是傳說中的“全世界只有三個人能懂”,中學物理教材中就有關于狹義相對論的介紹。要想看懂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雖然至少需要高中畢業(yè)的水平,不過相對論實在是太有名了,有各式各樣的科普書籍面向不同層面的讀者,這些科普讀物不會給出完整的數(shù)學分析,有的只是介紹相對論世界中各種“神奇”的現(xiàn)象,就連面向幾歲兒童的相對論科普讀物也能找到很多。一些人看了幾篇科普相對論的小文,覺得相對論跳出了他自己淺顯的認識,便從初中層面、哲學角度去否定相對論。這樣的人,實際上也是在“騎著自行車上月球”。

而楊米爾斯方程,曲高和寡。別說面向大眾的科普讀物了,即使物理學專業(yè),如果不是從事相關領域,也不一定能夠?qū)W到楊振寧的規(guī)范場理論。更何況,李群、偏微分、非線性這樣的概念就能掃除絕大部分的民科。見都沒見過,讓民科大神怎么去反對呢?

原創(chuàng)作品,禁止侵權(quán),侵權(quán)必究。

5

絕大部分的民科都沒有聽過這個理論,因為科普書都不講?_?

我們不能過分期待民科的知識面,畢竟大部分民科的知識都是從科普書和百度百科里學的,他們知道量子場論已經(jīng)不容易了,你要讓他們區(qū)分量子電動力學和量子色動力學已經(jīng)很不人道了,居然還想他們研究楊-米爾斯理論,你殺了他們吧_(:D)∠)_

不過隨著楊振寧反復上頭條,估計很快民科會有所行動,這個理論也許會在民科界的知名度有所提高,估計在二、三十年后,他們就會搞明白楊-米爾斯理論是他們根本搞不明白的?_?

當然我們也不能太小看民科們,他們當中也是真有高學歷的,這些高學歷的通常更有自知之明不會刀片鋸大樹,所以,遇到敢于挑戰(zhàn)楊-米爾斯理論的民科就好好珍惜吧,畢竟物以稀為貴?_?

猜猜楊-米爾斯理論在哪←?←

6

你說我等民科不懂這個,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不就是宇稱不守恒,和規(guī)范場么。哎雖然我寫出方程但大概意思還是懂的。宇稱不守恒是說一個量子態(tài)與他的映像量子態(tài)(物理學里把一些屬性相同的量子態(tài)且對稱的量子態(tài)叫映像量子態(tài))他們衰變時產(chǎn)生的衰變產(chǎn)物與映像量子態(tài)是不同的。而且他們的規(guī)范場理論對量子態(tài)的結(jié)合和質(zhì)量問題并沒解決。就是說兩個量子場合并時他們的質(zhì)量機制是沒有解決的。量子場合并是一種群交換,計算起來把你們所有的數(shù)學知識用上都不夠。而我的引力論里已經(jīng)給出了新的質(zhì)量機制,不服就來。數(shù)學只不過是工具,物理理論才是本質(zhì),雖然我很配服能把數(shù)學學好的人,但是你造出的工具要能用的上才行啊,兩個量子場合并,有種你就用你學過的數(shù)學來計算。只要你不從新設量,不重新設計方程,你從現(xiàn)在直到宇宙毀滅你也計算不出來。(施溫格,費曼,朝永振一郎,薩拉姆,S.溫伯格、S.L格拉肖,這六個人通過建立QED重整化,統(tǒng)一弱電(確實不熟以前寫過沒記。┪覈臄(shù)學世界第一,可物理你覺得是第一么,看看發(fā)的那些文章。我的天,每個都是愛玩糾纏的,沒有幾篇文章不糾纏的。好像不糾纏就不是物理一樣。而且從頭到尾的假設量,在一個假設量上建立另一個假設量,然后幾十個假設量組合一起用計算機去模擬。量子場啊,概率這東西我真不知道你怎么模擬才能模擬出正確答案。你覺得牛掰啊。那是物理么?小說都比你的論文可靠。所以大家誰也別笑話誰,把歷史好好看看,一半都是外行搞出來的。愛因斯坦的數(shù)學估計中考沒你分高,不信去查。而你現(xiàn)在花幾十年時間學人家的相對論。

我等民科,和你們交流時都叫你們老師,你們自己覺得自己這樣罵人很有意思么?你們都是博士教授級別的人,就這樣給人做榜樣?

首先提出這種問題的就是個,愛賣弄的主,回答的一個比一個刻薄,各種扣帽子,詆毀,根本沒一點尊重。不管你是教授還有是博士至少你得就事論事,我覺得論解方程,矩陣,電腦比你快,比你準,如果那些東西一個程序就能代替了,你有什么可驕傲的?你必須給物理學添加新的血液才算是貢獻,而不是拿著別人的公式到處炫耀說你懂。

能這樣說有些偏激吧,那也只是因為這個標題本來就有挑釁的味道,再加上后面幾位博主加了太多嘲諷的字眼。我是后寫的,我知道自己功力不行,但你不能用扣帽子一桿子把民科打死。因為民科又不是一個人,他是一群人。無論是什么科只要是一群人那必然有和你對頭的也有和你不對頭的,我本來和下面的博主交流的時候都把他們當做老師來尊敬的,我把自己的文章給他們發(fā)過去,換來的是不加思索的嘲諷。

覺得換做你你可能做的更激烈吧。物理這學科是個硬學科,都是可以實驗的東西,錯對都有依據(jù),不能加太多的個人因素去對待更不能給別人亂扣帽子,如果沒有懷疑精神,那不是得回到燒香拜佛的年代。

看看那些有成就的前輩,那個剛剛提出自己觀點的時候不是陣陣嘲諷,為什么嘲諷他們的人最后都被擊敗了,因為這個個可實驗的學科錯對不由人來決定而是由法則決定的。我的引力論在那,那篇文章才閱讀800多有多少是跟本看都沒看就直接上嘴的。

————————————————————————

我讀書少不懂事,呵呵,大家原諒原諒,現(xiàn)在才覺得有些人說的有道理,但我覺得百度里把民科刻畫成那個樣子不太好吧,我以前不知道,現(xiàn)在才知道,民科本來就是罵人的。

只要套路深,鐵杵磨成針那。我被忽悠了,一直以來我還以為民科是指民間科學家呢。還有各位罵民科的博主,民科也是一群人組成的,你不能把個別人的不道德強加到所有人頭上吧。好歹是博士,大量點唄,又不花錢。你也曾幾何時難道沒有過自作聰明的時候么,這世界都能原諒你,你為什么不能原諒別人呢。

網(wǎng)上有位教授懟另一位教授,大家應該也知道,他給出的理由估計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理由,剛今天早上我忽然想通了,所以還是覺得給大家算是科普一下吧,就是光子存儲問題,這是大多數(shù)人懷疑量子通信的主要原因吧。我在這里斗膽給大家講一下原理,應該主要是用超壓冷卻技術(shù)生成一定的凝聚態(tài)場,使糾纏光子在凝聚場中保持靜態(tài)吧。

懟人需謹慎啊,搞的事大了不好收場啊。

——————————————

5.2

今天突然來了一堆人來專程罵我,我就補一句話吧,你們用著愛迪生,比爾蓋茨,等等這些民科發(fā)明的東西,為何你會那么多公式,解方程解的那么六,為啥啥都搞不出來呢?愛因斯坦被權(quán)威排擠的時候到底算什么科呢?別太激動討論就討論,絕大多數(shù)人以后都會是民科,有幾個造火箭的呢?我又沒罵過人,誰罵人你找誰去不要還沒討論呢就給別人扣一大堆帽子。

公式只是個工具而已,很多人都會用su3對稱群,為何別人就能在公式里找出新粒子呢?因為人家能從奇異粒子里推導出規(guī)律,而不是拿著自己會的公式去罵人。一張粒子表誰都有,而能找出規(guī)律的并不是靠死公式,會公式當然事半工倍,而不會公式的你也不能確定別人不能有新發(fā)現(xiàn),不知道我說的對么?

罵人是個道德問題跟學歷公式無關,就不要把罵人定義為民科專屬了吧。

在這感謝所有做科普的親,也希望大家不要硬生生的去劃界線。畢竟大家都不是搞火箭飛船的,有幾個有實驗室的一手資料呢。網(wǎng)上的都是別人覺得沒用才發(fā)出來的,要搞創(chuàng)新大家都得齊心合力才行。我熱愛物理這門學科,也不會誰罵我兩句我就停止了,我發(fā)的一些東西基本都是在自己能力以內(nèi)的,覺得自己沒能力,我就不會亂來,我和大家一樣都反對把科研搞成哲學,搞成宗教迷信。

————————————————————————

5.3


土星環(huán)是引力系統(tǒng)是個非常具備特性的引力系統(tǒng),若按照我們現(xiàn)在的力學定律,怎么解釋呢。

很明顯外層的隕石和內(nèi)部的引力是一個線性對稱關系,而我們現(xiàn)在用的所有引力公式,對這個引力系統(tǒng)至少是不完備的,這還是個經(jīng)典物理問題。如果外層的隕石,與土星的速度是一個相對對等的速度(就是說差不了多少)那他們不是早應該掉進附近的土星引力系統(tǒng)么?

我個人認為,引力是一個綜合場,而并非只是物質(zhì)與物質(zhì)之間的引力和,我們扭稱實驗只檢測了一個場的力,其實還有一個力沒有計算進去。



這個圖是我對引力的第二個場的描述,就是說物質(zhì)在虛粒子,中微子,與各種未知粒子的場中經(jīng)過,會在這些粒子間造出一個裂縫,而這個裂縫在物質(zhì)經(jīng)過后需要一個縫合過程。

而我們的扭稱實驗僅僅是物質(zhì)間費米子自旋造成的場,并非我們觀察的引力的全部。這個縫合場本身不需要玻色子傳遞,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引力子,有也是空間中的虛粒子,中微子,等等的縫合場粒子,而不是我們像其它三大力的玻色子。

數(shù)學公式并不是萬能的,不然規(guī)范場中為何需要加那么多的費曼規(guī)則,費曼規(guī)則怎么來的大家都清楚,他并不是通過數(shù)學推導來的。還有在粒子計算時,每多一個運算元素,你的計算結(jié)果就會多一份錯誤的概率,因為有些粒子結(jié)合不是加減乘除能給結(jié)果的,而有些粒子只能進行空間置換,根本不能通過任何數(shù)學計算。(不知道寫了這些還得被噴多少次,僅僅個人觀點,求放過)

——————————————————————————

5.5

我有一個超級民科思維,哈哈

如果光子有兩極,那么所有的物理問題都可能被解決,夸克內(nèi)如果由光子的兩極組成,那么夸克間組成質(zhì)子的共同部分會形成一個極化的超壓態(tài),而光子的另一端卻還是以慣性向前運動,這不就產(chǎn)生質(zhì)量了么?另一端不能沖破另一端的束縛,僅僅能在一端的禁閉下在有限空間中自由運動。

并且這個猜想能合理解釋質(zhì)子間的強核力,還有能比這個還完美的質(zhì)量機制么?呵呵純粹猜測,大家盡量別噴哦。忍忍

別當真,沒啥證據(jù),就一猜測。

——————————————————————————

5.6

大部分的人根本就不太懂物理學的歷史,覺得能寫出公式的物理學家說的話就是真理,不能去質(zhì)疑,這個想法是非常搞笑的,很多的物理學家為了自己的的理論被承認,他們會在公式中添加各種未知的變量,使自己的理論看起來比較可信,就拿希格斯機制來說吧,來來回回幾十人,那個沒有理論,那個沒有公式,那個又不是計算出來的,最終被接受的還是彼得·希格斯的理論,其它的都被拋棄了,難道那些沒有公式么?科學家也是人,是人就會犯錯,在建立規(guī)范場之前人們只能確定幾種強子,這時候規(guī)范場論如魚得水。隨著科技發(fā)展,對撞機的高速進步,一下搞出幾百種強子,這又怎么解釋呢。理論總是得與實驗相符的,在我們現(xiàn)在用的標準模型之前有太多的模型了,難道建立那些模型的都不是科學家么。難道他們用一輩子心血去探索沒有用么,當然不是,在時代的發(fā)展中,誰也沒有什么終極理論一次性的把物理學統(tǒng)一了。我們只能以科技實驗為中心,不斷的完善我們的理論而已。

至于現(xiàn)在我們的標準模型,正是我們科學史上現(xiàn)在正在使用的理論,但是它仍舊不是最終理論,我們還有太多的未知未得到解決,暗物質(zhì),暗能量,夸克禁閉,等等。如果你把現(xiàn)在的標準模型理論當做終極理論,到時候新的物質(zhì)又該擺在什么地方呢?

我只是想讓大家更了解科學,而不是跟大家硬生生的抬杠。當一些人提出邏輯性的錯誤時我會糾正自己,如果你硬要說你把這文章里的文字涂了,給我填空這樣的東東的話,我覺得你真的太無聊了,你把你上星期的話再重復一遍你也說不全,對不對。

————————————————————————

5.8

對于專門來罵人的人,我數(shù)學不行我承認,我也找了點數(shù)學問題請你來解決一下,若解決不了,我覺得你還是打你的英雄聯(lián)盟吧,就不要在這個板塊湊熱鬧了。把這幾個問題能回答了,我就當你有腦子,不然你有什么資格罵我呢,物理學界也沒有德瑪西亞杯啊?

標準模型很多是通過數(shù)學計算,利用量子間的對稱性建立的,這中間的烏龍也鬧的不少了,避免不了的使用民科思維的費曼規(guī)則(實驗結(jié)果規(guī)則)就是說科學家們把一些難以計算的難題利用實驗結(jié)果強行修改。而這種計算,不是等于和稀泥么?強行繞過粒子間的互相作用然后用實驗結(jié)果代替。

那么問題就來了,在計算出無窮大以前的邏輯都真的正確么?如果邏輯正確為何又得出無窮大的結(jié)果呢。由幾代人接力的物理是那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了呢,如果這些邏輯本來就不能算完全正確的話,得出的標準模型會正確么,暗物質(zhì),暗能量這些東西又得擺在什么位置上呢?

7

因為不會斷句

8

門檻太高,沒有群眾基礎。

民科的重災區(qū)

說起民科,其實首先要明白,任何學說就像基因一樣,第一要素就是存活下來。也就是說,即使是民間科學家們的學說也是要能夠活下來,如果數(shù)十年如一的自嗨,誰都會沒勁。所以,民科的重災區(qū)其實是一些有群眾基礎,并且門檻不那么高(或者看起來不那么高)的理論,其次這個理論還要是特別宏大的基石理論。毫無疑問,能夠符合這個標準的理論壓根就不多的,相對論,量子力學,進化論和牛頓力學應該說是民科涉獵最多的,因為群眾足夠熟悉,即使不熟悉也每天在聽,大概知道講的是什么。而它們中除了進化論之外,其他三個理論都是已經(jīng)成熟的物理學理論,還是物理學大廈的地基,涉及到的選題也很宏大,上大宇宙萬物,下到原子,電子。

進化論則是生物學的基石理論,而且門檻實在低到可以讓任何人討論。

所以,這四個領域稱為民科重災區(qū)很正常。

楊米爾斯理論

這個理論就不符合標準,它沒有群眾基礎。前幾天,我在問答上提了一個問題“楊振寧的米爾斯場到底什么?能不能詳細地講一下”前一百個回答連楊米爾斯理論都沒有提到,都在提楊老的私事。其實就是這么個道理,八卦比起理論實在太有群眾基礎。而楊米爾斯場其實是極其高冷的理論,要看懂它要有深厚的物理基礎和數(shù)學基礎。要知道數(shù)學也是民科極其少涉獵的領域,所以楊米爾斯理論十分晦澀難度,加上群眾們也都不不了解更不會想了解,所以也就不會有人愿意去碰它。

9

因為他們數(shù)學不太好,所以挑戰(zhàn)不了場論,一般只能搞搞形而上的理論

10

楊--米爾斯理論、牛頓--萊布尼茲的微積分,都被公認具有實用性、科學性,民科無法挑戰(zhàn)、推翻或質(zhì)疑。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