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對曾國藩到底是“圣人”還是“屠夫”的認知,要看你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去看待,你若站在滿清統(tǒng)治者的立場上曾國藩就是“圣人”,你若站在破他殺掉的人的立場上,那就是“屠夫”。

任何事物任何人都是兩面性的,關鍵在于他服務于誰,維護的是誰的利益,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就是從不同的方向去看待問題。就在幾十年前我國人民還都一致認為斯大林是共產(chǎn)主義的先驅,反法西斯斗爭的英雄,但近幾十年不斷受到歐美媒體的影響,斯大林已經(jīng)從我們過去的英雄變成積極實施大清洗,鎮(zhèn)壓不同政見的劊子手,是專制主義的大魔頭。

曾國藩是近代中國政壇的重要人物,他的主要功績就是在太平天國起義后,積極影響清廷的號召,回鄉(xiāng)辦起團練組建了湘軍,然后帶領湘軍同太平軍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最終剿滅了太平天國,恢復了清朝的統(tǒng)治,被譽為同治中興的名臣。

記在我們小時候在學歷史課時,那時候歷史書上對農(nóng)民起義定位很高,認為是封建地主階級壓迫的結果,是官逼民反。因此在講到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軍時把他講的很壞,認為他是漢奸,是替清廷賣命的走狗,在其母剛死守孝期未滿,便哭著向咸豐皇帝上折子,主動請纓回家練兵。說他在練兵過程中把不聽話的窮苦老百姓者殺了,他用的人都是此壞鄉(xiāng)紳,他的將領都是平時無惡不作的流氓。

在剿滅太平軍的過程中心狠手辣,無惡不作,連幾歲的小孩都不放過。在剿滅太平天國后把大量財物搬到湖南,他的湘軍將領在湖南強購老百姓土地,把老百姓都趕到山溝溝里,這使許多老百姓失去了土地,變成雇農(nóng)貧農(nóng),因此在后來的北伐戰(zhàn)爭中湖南才會有那么多窮苦百姓加入農(nóng)會,迎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傊谀菚r曾國藩是個無惡不作的封建衛(wèi)道士、偽君子,清廷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的劊子手、流氓。

不知何時市面上開始流傳曾國藩的書——《曾國藩家書》,慢慢的曾國藩的名聲好起來,太平天國反而壞起來,說洪秀全是邪教,滅人性、禁人欲,實行男女分治不讓人結婚,說太平天國起義造成江南死亡一億人,是中國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輿論宣傳也慢慢倒向曾國藩,說他是中國近代第一完人,治學嚴謹,作人和藹,是孔孟之后的唯一“圣人”等。說曾國藩不僅救了清朝,而且救了中國,要沒有曾國藩中國必將陷入太平天國的邪教統(tǒng)治中。并且不斷引用蔣介石、毛澤東對曾國藩的評價,把曾國藩贊為中國近代第一人。

這兩種不同的評價也反映了中國人自改革開放以來對事物的不斷認知,同時也是對古代王朝農(nóng)民起義性質的認知。在革命年代我們強調(diào)的是“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歌頌被壓迫人民的反抗精。改革開放后我國進入了快速建設期,社會經(jīng)濟高速發(fā)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增長,進入兩千年以來生活越來越幸福,所以人們十分珍惜現(xiàn)在的和平、穩(wěn)定、安靜的社會局面,因此在思想上不愿接受戰(zhàn)爭、接受動亂,所以才會贊譽平定動亂恢復國家秩序的曾國藩。

我國有句古話叫“成王敗寇”,歷史是勝利者寫的。我國還有一句話叫“老百姓心中有桿秤”,“是非功過任由后人評說”,至于曾國藩是“圣人”還是“屠夫”,每個人的認知都會不一樣。但總體上曾國藩維護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延續(xù)了清朝的壽命,恢復了當時的封建社會秩序。

最佳貢獻者
2

曾國藩是“圣人”還是“屠夫”,這個問題要放到當時的時代大背景去探討這個問題,離開時代背景去談,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一、曾國藩其人?

曾國藩(1811--1872),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毀譽參半的大人物,在當代有關他教育孩子、規(guī)誡弟弟的家書、日記還是十分暢銷,這大概可以從一個側面說明曾國藩是一個比較成功的文人。

1、他從湖南雙峰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走來,進京考試中進士而留京師做京官,風風雨雨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后因母喪返鄉(xiāng)守制,恰逢太平天國運動橫掃江南大地,湖南也未能幸免,清廷八旗和綠營兵實在不堪用,屢戰(zhàn)屢敗。曾國藩在家鄉(xiāng)拉起了一支特別的民團---湘軍,歷盡艱辛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成為清廷中興的柱石,而自己死后被謚“文正”,被后人譽為被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之三不朽的“圣人”、大儒。

2、曾國藩年輕時也有疏懶、抽水煙、好色、說大話、狂妄等一大堆毛病,但他很早就醒悟了,立志要改掉。他在寫給諸弟的一封家信中說:“余自十一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余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立誓永戒吃水煙,已兩月不吃煙,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余偶談,讀史十頁,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我們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且能夠下定決心將之改正,這是需要非常大的毅力的,而曾國藩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的毅力也是非常讓人佩服的。曾國藩經(jīng)過一番努力終于從吊兒郎當?shù)那嗄辏D變成了有理想有抱負,有才學的屌絲。

二、為何稱他為“屠夫”ne ?

亂世流民硝煙起,曾李左張可中興?湘軍一躍勢如虹,是非公道后世評。

1864年湘軍終于攻克天京,徹底清剿太平軍。此事原本可以落下完美的句號。奈何曾國藩縱容湘軍攻入天京后燒殺搶掠,甚至默許湘軍屠城,無數(shù)無辜百姓慘遭殺害,曾國藩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曾剃頭”“屠夫”的千古罵名。

曾國藩以往軍紀嚴明,最后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就不怕留下罵名嗎?

他怕,但是他更怕沒有命。曾國藩深知這其中的奧妙,在剿滅太平軍的每一步中他都很小心。攻克天京,太平天國覆滅,那留下這么多軍隊呢?朝廷會有什么想法呢?很顯然,下一步朝廷就會整治他們湘軍。“狡兔死、走狗烹”,曾國藩及他代表的湘軍唯恐落得這樣的下場。

曾國藩深思熟虛,萬般無奈,為了保全自己及自己的部下,只好下狠手了。屠城,是向朝廷表忠心。屠城,給朝廷一個機會,讓朝廷有理由削弱他們。

3

歷史上對于曾國藩的評價很多,意見也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忠臣,在大清將亡之際,挺身而出,將太平軍打敗。有人說他是屠夫,一生殺得人太多太多,創(chuàng)造多次慘案?v觀其一生,最大的功勞莫過于創(chuàng)立湘軍,打敗太平軍。有一點還是值得肯定的,他忠于大清。畢竟在那個實力強勁到大清沒人擋得住時,都沒有選擇自立為王。

  說他是圣人,主要是說他殺人是為了維持大清的穩(wěn)定。自打和太平軍作戰(zhàn)以來,只要攻下一座城池,就必定會制造屠殺。其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九江、寧國府和天京這三個地方的屠殺了。

  尤其是當年的攻克天京,也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因為天京是太平軍的大本營,湘軍為攻下它,廢了很大的勁。而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還險些在此喪命,所以曾國藩在攻下天京后,決定屠城。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死在南京的百姓加起來不下20萬,險些就趕上日本人造成的災難了。

曾國荃一直就是以武夫的形象出現(xiàn)在大眾眼前,而且為人特別善于打仗。他的軍事才能甚至要比他哥曾國藩還要強,而且此戰(zhàn)他也是損失最多的?捎忻鞔_的記載,在曾國荃殺完人以后,曾國藩曾寫信給弟弟。信中說:“行無民之境,猶魚游無水之池。居不耕之鄉(xiāng),猶鳥居無木之山!贝笠饩褪钦f,就應該把所有人都殺光了,才能避免他們重新崛起。

  另外素有殺人狂魔之稱的曾國荃,尚且知道殺人殺到心中發(fā)慌,結果曾國藩卻不這么認為。因為安慶之戰(zhàn),曾國荃接到的命令是全部殺光。當時他殺了近萬人后,自己覺得已經(jīng)殺了很多,不愿再殺了?稍鴩獏s說:“既已帶兵,自已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

  就是說,既然已經(jīng)是統(tǒng)兵大將了,就應該把殺敵兵當做自己的志向。怎么可以因為自己殺得敵兵太多,覺得心中有所悔過呢?種種跡象表明,曾國藩就是那起大屠殺的幕后黑手。而且他對于殺掉如此多的同胞,甚至心中都沒有一絲波瀾,好像很平常一樣。

  另外他這個官員沒有一點人情味,記得在天京攻防戰(zhàn)最激烈的時候。其實當時的守城大將李秀成已經(jīng)知道,太平軍離完蛋沒幾天了?伤闹羞有一份執(zhí)念,還想試試。于是就把城中的婦孺放出,讓他們逃生。可曾國藩又把他們趕回去,意思是讓他們浪費糧食去。

  總的來說,曾國藩絕對算是一個傳奇。既能做好惡人,也能做好忠臣。既有本事在戰(zhàn)場上屠戮眾生,卻還能讓百姓事后敬重。

4

大家好,我是九井散人,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曾國藩是晚清近代戰(zhàn)略家與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是晚清的中興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謚號“文正”,被后世成為“曾文正公”。他是“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世人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后世人更是稱他為孔子、王陽明之后的“半個圣人”。雖只“半個”,已是五百年中第一人了。曾國藩其實真的是圣人之后,宗圣曾子的七十世孫!靶奚、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先祖教誨,省身、慎獨的個人修練法門,成就了滿清最后的中興之臣,封建時代最后一尊偶像。毛澤東曾說:吾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蔣介石打了一輩子帳,亦把曾國藩家書作為統(tǒng)兵教子的錦囊。能讓互為對手的兩個領袖都敬重如此,大概也只有曾國藩能做得到了。他也是中國近代開眼看世界并走向世界的第一人,安排建造現(xiàn)代輪船和槍炮,開啟洋務運動的序幕,安排留學生遠赴歐美,后來成為舊中國第一批科學的火種。作為深刻影響中國近現(xiàn)代的歷史人物,又以反思己過的個人修養(yǎng)聞名后世,但是我依然認為他是一個手上沾滿鮮血的“屠夫”,讓我們一步一步揭開曾國藩的殺戮之心:

一:“曾剃頭”的由來。

“曾剃頭不是因為他殺太平軍而獲得的外號,而是因為他在長沙開審案局,殺了太多的所謂湖南“土匪”而得到的外號。當時長沙的知府叫倉景恬,他寫了一份回憶錄,里面就記載曾國藩的審案局僅因一個案子,就錯殺了至少4個人。那是一個冤案,但是曾國藩把好人殺了,把壞人放了。曾國藩在幾個月內(nèi),殺了200多個人,很多人對他的行為不滿,說他濫殺,太過分了。

二:曾國藩“以理學治軍”標榜仁義道德卻下令湘軍三次屠城。

曾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湘軍李續(xù)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二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xù)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折中描述“城外勇沖殺而入,該逆(城內(nèi)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凈盡……尸骸堆積,流水腥紅”。  

咸豐十一年(1861年)八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shù)萬安慶軍民被屠殺。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目睹了這次慘禍:“殺賊凡一萬余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余俱為掠出”,“軍興以來,蕩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趙烈文:《 能靜 居士日記》)! 

同治三年1864年7月19日天京的陷落,湘軍進入天京(今南京)后,見人就殺,見屋就燒,見財物與女子就搶。直殺得天京城內(nèi)血流成河,尸體涌進長江,幾乎使江水不流。據(jù)曾國藩記載,湘軍“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余萬人。秦淮長河,尸首如麻”,“城內(nèi)自偽宮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萬室焚燒,百物蕩盡,而貢院幸存”, 清人記載:“金陵之役,伏尸百萬,秦淮盡赤;號哭之聲,震動四野!彼^伏尸百萬,除了戰(zhàn)死者,就是曾國藩在城內(nèi)外屠殺的平民。太平天國強盛時,南京城最多有100萬人?傻焦饩w登極的1875年,人口還不到50萬。

三:曾國藩的殺戮之心突破人們的想像。

隨著與太平軍戰(zhàn)斗的日益激烈,曾國藩的狠戾愈發(fā)突破人們的想像——曾國荃圍攻安慶,曾國藩專門給九弟寫信:“目下收投誠之人,似不甚妥善,如擠癤子不可令出零膿,如蒸爛肉不可屢揭鍋蓋也?顺且远鄽橥,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致沅弟》咸豐十一年五月十八,1861年6月25日)安慶城破,曾國荃因殺戮太重憂心忡忡,曾國藩又特意修書鼓勵安慰弟弟:“既已帶兵,自以殺賊為志,何必以多殺人為悔?此賊之多擄殺,流毒南紀。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雖使周孔生今,斷無不力謀誅滅之理,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之理!保ā吨裸涞芗镜堋废特S十一年六月十二,1861年7月19日)。

四:曾國藩居然對殺降表示贊同和鼓勵。

蘇州之戰(zhàn),李鴻章背信殺降,氣得“常勝軍”頭目戈登滿世界找李鴻章決斗拼命。我們看看曾國藩的反應:“閱本日文件,見李少荃殺蘇州降王八人一信稿、一片稿,殊為眼明手辣!保ā对鴩沼洝吠味晔辉露,1864年1月2日)第二天,他在給弟弟曾國潢的信中說:“此間近事,惟李少荃在蘇州殺降王八人最快人意!保ā吨鲁蔚堋吠味晔辉露模

其實,早在咸豐十一年,他就對殺降表示贊同和鼓勵,他說:“前此弟于投誠之賊,兇悍者一概殺之。茲周營不殺,辦理兩岐。”(《致沅弟》咸豐十一年七月初十,1861年8月15日)那么,他對李鴻章蘇州殺降有此態(tài)度就是順理成章了。同治三年六月十六(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曾國荃的攻城部隊展開了屠城和搶劫。曾國藩的縱容是毋庸置疑的。

“神武不殺”是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道德圣人必備的品質。曾國藩殺戮之心太重,因此我認為曾國藩不是圣人,而是由圣人衣甲偽裝的真正'屠夫'!




5

這和當時的政治有關,我認為一個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曾國藩就是個矛盾體對曾國藩的評論也很多,主要表現(xiàn)在立功立德立言方面,但后來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天國。被人所稱的屠夫。我只能用這句話來,概括不能很好,全面的表達,希望你能夠理解。

6
“家儉則興,人勤則。荒芮谀軆,永不貧賤!--《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作為近代史上的名人,很多人對他的了解是通過《曾國藩家書》以及影視劇,這本家書合集,集中展現(xiàn)了他的治政、治家、治學之道,因此有“圣人”之名。

除了他的家書外,曾國藩另外被百姓熟知的就是“曾剃頭”的稱號,雖然這是民間的一種叫法,但是從這樣的叫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屠夫”的一面。


他是算是一位圣人嗎?

其實要論曾國藩到底是不是“圣人”,我們來看看怎樣的人才能被尊為“圣人”!

  • 首先,在思想方面影響巨大的,比如他的某種思想有很長遠的影響,有很大區(qū)域的影響,這種人可以被尊為圣人!比如孔子,他的儒家思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后人稱為“圣人”或“孔圣人”。

  • 其次,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神仙體系,這些人都是在道德方面有很高的建樹,他的修為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層次,這種類型的圣人就很多,比如“三皇五帝”。

  • 最后,就是一些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或者權威,這些人在某些行業(yè)屬于開創(chuàng)者,也被尊為圣人。比武酒圣杜康、武圣姜太公,還有一些書圣、畫圣等。

這些圣人大都是言行一致,怎么說就會怎么做,也就是說他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已經(jīng)是到平常人所不能達到的境界,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曾國藩。

  • 其一。他影響廣泛的是《曾國藩家書》家書,有人可能說,這本書也是影響很大的呀,但是各位別忘了,這本書首先不是一本書,他是書信的合集,是后人根據(jù)他的書信集合而成的,不是他的思想學術著作,這與《論語》的儒家著作是兩碼事。


  • 其二,曾國藩并是不一個言行一致的人,劉伯承元帥曾評價過說:“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廢言”,雖然肯定了他的家書有一定的意義,但對他個人卻評價“其人不可取”。作為一個官場老手,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曾國藩不能算是圣人。說他是“屠夫”,這確實基于基本的史實。

在他為官生涯中,尤其是在鎮(zhèn)壓太平軍時,嚴刑峻法。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時,他用刑殘酷,有記載他“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钢良磿r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可見嚴刑峻法的史實。

再者,由于湘軍的軍費不是很充裕,在和太平軍作戰(zhàn)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這樣的做法雖然讓湘軍士氣大振,但是卻養(yǎng)成湘軍兇悍、暴虐而殘殺無辜的“土匪作風”。


他對待俘虜也是格殺勿論,在田家鎮(zhèn)曾大開殺戒,處理天津教案時殺國人以媚洋人,一時間被罵為“漢奸”,也成為他人生中最后的敗筆。


正是由于殺人太多的原因,他被百姓叫做"曾剃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南京的百姓在哄孩子時,孩子一哭,百姓就對小孩子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子立馬不哭了!對于百姓,這個稱號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曾國藩到底是“圣人”還是“屠夫”,作為晚晴四大名臣,功過本身就很有爭議,但作為一個歷史名人,有爭議也是正常,畢竟他所處的歷史境況與現(xiàn)在的境況大為不一樣,用今人之眼光看歷史之人事,本就隔著一層厚厚的時間塵埃!

7

謝邀。我認為曾國藩兩者都不是,他是一位智人,有智慧的人。

8

一將功成萬骨枯!

9

曾國藩作為近代史上的名人,很多人對他的了解是通過《曾國藩家書》以及影視劇,這本家書合集,集中展現(xiàn)了他的治政、治家、治學之道,因此有“圣人”之名。

??曾國藩

除了他的家書外,曾國藩另外被人熟知的就是“曾剃頭”的稱號,雖然這是民間的一種叫法,但是從這樣的叫法中我們可以看出來他“屠夫”的一面。

他是算是一位圣人嗎?

其實要論曾國藩到底是不是“圣人”,我們來看看怎樣的人才能被尊為“圣人”!

首先,在思想方面影響巨大的,比如他的某種思想有很長遠的影響,有很大區(qū)域的影響,這種人可以被尊為圣人!比如孔子,他的儒家思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后人稱為“圣人”或“孔圣人”。

其次,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神仙體系,這些人都是在道德方面有很高的建樹,他的修為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層次,這種類型的圣人就很多,比如“三皇五帝”。

最后,就是一些行業(yè)的創(chuàng)始人或者權威,這些人在某些行業(yè)屬于開創(chuàng)者,也被尊為圣人。比武酒圣杜康、武圣姜太公,還有一些書圣、畫圣等。

這些圣人大都是言行一致,怎么說就會怎么做,也就是說他能夠做到表里如一,已經(jīng)是到平常人所不能達到的境界,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曾國藩。

??湘軍

其一。他影響廣泛的是《曾國藩家書》家書,有人可能說,這本書也是影響很大的呀,但是各位別忘了,這本書首先不是一本書,他是書信的合集,是后人根據(jù)他的書信集合而成的,不是他的思想學術著作,這與《論語》的儒家著作是兩碼事。

其二,曾國藩并是不一個言行一致的人,劉伯承元帥曾評價過說:“其人不可取,但也不要因人廢言”,雖然肯定了他的家書有一定的意義,但對他個人卻評價“其人不可取”。作為一個官場老手,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因此曾國藩不能算是圣人。說他是“屠夫”,這確實基于基本的史實。

在他為官生涯中,尤其是在鎮(zhèn)壓太平軍時,嚴刑峻法。鎮(zhèn)壓太平天國起義時,他用刑殘酷,有記載他“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審匪類,解到重則立決,輕則斃之杖下,又輕則鞭之千百。……案至即時訊供,即時正法,亦無所期待遷延”,可見嚴刑峻法的史實。

再者,由于湘軍的軍費不是很充裕,在和太平軍作戰(zhàn)中,曾國藩用劫掠財物的辦法來鼓舞士氣,這樣的做法雖然讓湘軍士氣大振,但是卻養(yǎng)成湘軍兇悍、暴虐而殘殺無辜的“土匪作風”。

他對待俘虜也是格殺勿論,在田家鎮(zhèn)曾大開殺戒,處理天津教案時殺國人以媚洋人,一時間被罵為“漢奸”,也成為他人生中最后的敗筆。

??湘軍

正是由于殺人太多的原因,他被百姓叫做"曾剃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南京的百姓在哄孩子時,孩子一哭,百姓就對小孩子說:“曾剃頭來了”,小孩子立馬不哭了!對于百姓,這個稱號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家儉則興,人勤則;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到底是“圣人”還是“屠夫”,作為晚晴四大名臣,功過本身就很有爭議,但作為一個歷史名人,有爭議也是正常,畢竟他所處的歷史境況與現(xiàn)在的境況大為不一樣,用今人之眼光看歷史之人事,本就隔著一層厚厚的時間塵埃!

10

曾國藩作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侯,死后溢號文正,可謂極盡哀容,其功勛完全是建立在剿滅天平天國運動之上,所謂的圣人之稱亦不過是軍功基礎上的附會之筆,而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對待太平余孽手段之殘忍,性情之冷酷令人咋舌不已,完全背離圣人的行為準則,猶如嗜血般的禽獸……

在曾國藩幕僚趙烈文的<能靜居日記>中記載了曾國藩指揮的三次屠城。咸豐八年四月,攻破九江,城中兩萬軍民被屠殺,咸豐十一年攻破安慶,數(shù)萬軍民被屠殺殆盡,同治三年五月,攻破太平天國都城天京,又一次進行屠城,三次屠城一次比一次慘烈,對南京屠城時,沿街死尸,一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一城破,見人就殺,逢屋即焚,子女玉帛皆掃入湘軍,而金陵永窮矣

曾國藩認為對待俘虜?shù)膽B(tài)度必須是克城奕以多殺為主,不可假仁慈而誤大事,既謀誅滅,斷無以多殺為悔矣。在處死太平天國俘虜時,開腸破肚,挖眼后凌遲處死等是最常見的虐殺,而曾國藩樂此不!

請問這些堪比禽獸的誅殺俘虜?shù)男袨槭且粋圣人的行為準則嗎?所謂的圣人之稱只不過是前清遺民為維護正統(tǒng)而大肆吹捧維持大清統(tǒng)治走狗的行為,曾國藩自身的圣人標準也不過是其追名奪利的工具而已……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