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不結(jié)合當時的社會背景,令人感到吃驚,并且不能與其命題所茍同。朱安與許廣平是兩個根本就相同的女人,一個目不識丁,裹著小腳守著舊傳統(tǒng)。另一個是大學女生,新潮女性。一個是包辦婚姻,另一個是自由戀愛。怎么稱魯迅先生就是殘酷無情?
還有“魯迅那么有錢也不管她”,根據(jù)是什么?據(jù)后人的回憶和記述,朱安一直跟著魯迅先生的母親生活,其吃穿住都是由魯迅先生全部所提供,怎么是“不管她”?純屬憑空想象。就是在魯迅先生逝世后,許廣平仍然照顧著朱安的生活,每個月按時寄送生活費。
題主在正題的附言最后,提出了一個讓現(xiàn)代人進行選擇的問題,說直白一點,就是選擇朱安還是許廣平。并且分別給朱安和許廣平戴上了一頂帽子,朱安是“保持傳統(tǒng)忠貞道德”,而許廣平是“風流型”。
不清楚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是無知還是為了蹭熱度,語不驚人死不休?
如果是一個生活在二十世紀后半葉的留學歸國的年輕人,讓他選擇對象,也不會去選朱安這種女人。更何況現(xiàn)在社會已經(jīng)進入到二十一世紀,還有幾個年輕的男性朋友去娶一個守舊的女人作老婆。
魯迅先生的一生,經(jīng)歷過家庭的變故,由其母親將其兄弟三人撫養(yǎng)成人。先生正在日本留學期間被其母親電召回來,不為別事,由媒人操辦就是成親。母命不可違,盡管先生有一萬個不同意,作為孝子的他只有委屈個人,將朱安娶到家不久,先生再次東渡日本,繼續(xù)完成個人的學業(yè)。
魯迅先生與許廣平的結(jié)合,被題主稱之為“非法同居”就更不應該了。中國上世紀的三十年代,估計還沒有婚姻法,也沒有正規(guī)的婚姻登記機關,所謂的“合法"與“非法"又從何談起?
所以說,現(xiàn)在是網(wǎng)絡時代,人們可以根據(jù)個人的愛好和興趣,提出一些問題。但不能不尊重歷史實事,尤其是涉及到歷史文化名人,更應該實事求是,不能憑空想象提出那些讓人啼笑皆非的問題。(20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