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長孫皇后、韋貴妃、楊妃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3人在后宮中的地位和得寵境況,還得從唐太宗和她們的際遇說起。
隋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別館,他的父親是唐國公李淵。
隋朝大業(yè)九年(613年),李世民迎娶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女兒長孫氏為妻。
隋朝大業(yè)十三年(617年),時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jiān)的唐國公李淵起兵反隋,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
同年十一月,李淵大軍攻入長安,李淵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
隋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他的大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四弟李元吉為齊國公。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即皇帝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唐高祖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帶兵攻打盤踞洛陽的王世充,洛陽城破后,李世民迎娶隋朝建昌縣公、民部尚書李子雄的兒媳婦韋珪為妾。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他們倆所有的兒子,唐高祖被迫立他為太子,并在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即位,冊封長孫氏為皇后,改元貞觀,史稱唐太宗。
這時,唐太宗將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納入后宮,備受恩寵,史稱楊妃。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冊立韋珪為貴妃,位列四夫人(正一品)之首。
唐朝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唐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愿,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長孫皇后生有廢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等3個兒子和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城陽公主李氏、晉陽公主李明達、衡山公主李氏等4個女兒。
長孫皇后死后,唐太宗一度打算立楊妃為皇后,后因宰相魏征,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唐朝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追封李元吉為巢剌王,楊妃也被稱為巢剌王妃。
唐朝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楊妃去世,唐太宗多次勸慰她的兒女。
楊妃生有曹王李明。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皇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韋貴妃被封為紀國太妃,隨兒子紀王李慎遷居藩地。、
唐朝麟德二年(665年),69歲的韋貴妃去世。
韋貴妃生有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李氏。
綜上,悅史君認為,長孫皇后、韋貴妃、楊妃等3人都得過唐太宗的恩寵,但若要說到最得寵的那一個,還得是長孫皇后。
第一,長孫皇后是唐太宗的原配妻子
長孫氏一路跟隨李世民的成長腳步,李世民擔任敦煌郡公時,她是敦煌郡夫人;李世民是秦國公時,她是秦國公夫人,李世民是秦王時,她是秦王妃,李世民是皇太子時,她是皇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又成為皇后。
第二,長孫皇后的兒子們都是儲君人選
長孫皇后的大兒子李承乾,唐太宗一登基就被立為皇太子,可惜在唐朝貞觀十七年(643年),因與弟弟魏王李泰爭儲失利,被廢黜。
長孫皇后的二兒子李泰,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多次逾越禮制,最終導致與哥哥皇太子李承乾爭儲,李承乾被廢后,唐太宗本想立李泰為皇太子,但被宰相褚遂良阻止。
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本沒有機會當皇太子,但在兩位哥哥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出局后,他在舅舅長孫無忌等人的支持下,成為皇太子,并在唐太宗去世后,繼位為帝,是為唐高宗。
第三,長孫皇后的親屬最得勢
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被唐太宗追贈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謚號“獻”。
長孫皇后的同母兄長孫無忌,在唐太宗時期,擔任趙國公、宰相,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又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成為顧命大臣,在侄子唐高宗在位時繼續(xù)權勢滔天,不過后來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在顯慶四年(659年)被大臣許敬宗誣陷,遭削爵流放,最終自縊而死。
長孫皇后的異母兄長孫無乃,在唐朝官至右監(jiān)門將軍。
長孫皇后的異母兄長孫無憲,在唐朝官至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長孫皇后的兄弟長孫無逸,在唐朝官至云麾將軍,封郫縣公。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可謂是全方位的愛了。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和評論,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