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謝邀。

長孫皇后、韋貴妃、楊妃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嬪妃,3人在后宮中的地位和得寵境況,還得從唐太宗和她們的際遇說起。

隋朝開皇十七年(598年),李世民出生在武功的李家別館,他的父親是唐國公李淵。

隋朝大業(yè)九年(613年),李世民迎娶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的女兒長孫氏為妻。

隋朝大業(yè)十三年(617年),時任太原留守、晉陽宮監(jiān)的唐國公李淵起兵反隋,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軍大都督。

同年十一月,李淵大軍攻入長安,李淵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隋煬帝的孫子、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

隋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大丞相、尚書令,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他的大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四弟李元吉為齊國公。

隋朝義寧二年(618年),隋恭帝被迫禪位于李淵,李淵即皇帝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

唐高祖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高祖派秦王李世民帶兵攻打盤踞洛陽的王世充,洛陽城破后,李世民迎娶隋朝建昌縣公、民部尚書李子雄的兒媳婦韋珪為妾。

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大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他們倆所有的兒子,唐高祖被迫立他為太子,并在不久后退位,李世民即位,冊封長孫氏為皇后,改元貞觀,史稱唐太宗。

這時,唐太宗將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楊氏納入后宮,備受恩寵,史稱楊妃。

唐朝貞觀元年(627年),唐太宗冊立韋珪為貴妃,位列四夫人(正一品)之首。

唐朝貞觀十年(636年),長孫皇后去世,唐太宗悲傷不已,遵從皇后遺愿,營山為陵,是為昭陵。

長孫皇后生有廢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等3個兒子和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城陽公主李氏、晉陽公主李明達、衡山公主李氏等4個女兒。

長孫皇后死后,唐太宗一度打算立楊妃為皇后,后因宰相魏征,才放棄了這個想法。

唐朝貞觀十六年(642年),唐太宗追封李元吉為巢剌王,楊妃也被稱為巢剌王妃。

唐朝貞觀二十一年(647年),楊妃去世,唐太宗多次勸慰她的兒女。

楊妃生有曹王李明。

唐朝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皇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韋貴妃被封為紀國太妃,隨兒子紀王李慎遷居藩地。、

唐朝麟德二年(665年),69歲的韋貴妃去世。

韋貴妃生有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李氏。

綜上,悅史君認為,長孫皇后、韋貴妃、楊妃等3人都得過唐太宗的恩寵,但若要說到最得寵的那一個,還得是長孫皇后。

第一,長孫皇后是唐太宗的原配妻子

長孫氏一路跟隨李世民的成長腳步,李世民擔任敦煌郡公時,她是敦煌郡夫人;李世民是秦國公時,她是秦國公夫人,李世民是秦王時,她是秦王妃,李世民是皇太子時,她是皇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又成為皇后。

第二,長孫皇后的兒子們都是儲君人選

長孫皇后的大兒子李承乾,唐太宗一登基就被立為皇太子,可惜在唐朝貞觀十七年(643年),因與弟弟魏王李泰爭儲失利,被廢黜。

長孫皇后的二兒子李泰,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多次逾越禮制,最終導致與哥哥皇太子李承乾爭儲,李承乾被廢后,唐太宗本想立李泰為皇太子,但被宰相褚遂良阻止。

長孫皇后的小兒子李治,本沒有機會當皇太子,但在兩位哥哥皇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出局后,他在舅舅長孫無忌等人的支持下,成為皇太子,并在唐太宗去世后,繼位為帝,是為唐高宗。

第三,長孫皇后的親屬最得勢

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被唐太宗追贈為司空、上柱國、齊國公,謚號“獻”。

長孫皇后的同母兄長孫無忌,在唐太宗時期,擔任趙國公、宰相,在凌煙閣功臣中位列第一,又在立儲之爭時支持晉王李治,成為顧命大臣,在侄子唐高宗在位時繼續(xù)權勢滔天,不過后來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在顯慶四年(659年)被大臣許敬宗誣陷,遭削爵流放,最終自縊而死。

長孫皇后的異母兄長孫無乃,在唐朝官至右監(jiān)門將軍。

長孫皇后的異母兄長孫無憲,在唐朝官至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長孫皇后的兄弟長孫無逸,在唐朝官至云麾將軍,封郫縣公。

唐太宗對長孫皇后,可謂是全方位的愛了。

感謝大家的閱讀、點贊和評論,更多精彩歡迎關注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最佳貢獻者
2

都說“妻不如妾”,但唐太宗李世民自始至終最愛的都只是長孫皇后這個原配妻子。

韋貴妃身居高位卻并不得寵。

說到楊妃,李世民的后宮有兩位楊妃:趙王李福之母楊妃、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之母楊妃。還有一位齊王妃楊氏。

這三位楊氏女子在李世民的后宮也不如傳說中那么得寵。

帝后佳話

李世民和長孫氏的婚事定于幼時,因為長孫熾對李世民母親竇氏的看重,極力撮合弟弟右驍衛(wèi)將軍長孫晟與唐國公李淵結(jié)成兒女親家,于是長孫氏和李世民訂下婚約。

不久之后,長孫晟去世,長孫氏和兄長長孫無忌同母親被趕出長孫家,不得不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里。613年,十三歲的長孫氏與十六歲的李世民完婚。仿佛是為了考驗這對新婚夫妻的感情,同年,竇氏去世,高士廉被貶外放,這對小夫妻在困難中相互扶持,感情得到升華,而這也奠定了此后兩人的相處之道:夫唱婦隨,不離不棄。

李淵繼位后,秦王李世民在外征戰(zhàn),長孫氏做為親王妃為李世民解除后顧之憂,盡心侍奉李淵,又與李淵的后宮多有接觸,為李世民爭取時間,尋找支持。

后來在玄武門之變中,長孫氏又親自慰問勉勵秦府將士,誓要與丈夫共生死。當然,最后李世民勝出,登基為帝,十三天后,長孫氏被冊封為皇后,從此母儀天下。長孫皇后深諳政治,卻從不干政,即便李世民在長孫皇后耳邊絮絮叨叨前朝之事,她也從不發(fā)表意見,但這不代表她不關心外廷之事,相反,她對外廷很是關注,李世民性急暴躁,她總能想辦法壓下李世民的火氣,極力保住外廷的忠臣良將,比如魏征,比如房玄齡。

做為皇后,提拔外戚無可厚非,但長孫氏卻極力壓制外戚勢力。李世民和長孫無忌是幼時好友,彼此欣賞,長孫無忌對于李世民的繼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而李世民也想重用長孫無忌,想讓他做尚書右仆射,長孫皇后極力阻止,見阻止不了李世民,又開始要求自己的兄長辭職,最終讓長孫無忌領了沒有實權的差事。從中可見長孫皇后非凡的政治頭腦,既可以保全娘家,又讓丈夫沒有顧忌。

長孫皇后做為一個妻子,更是事事都體現(xiàn)了對丈夫無微不至的愛護。她從不為難后宮的妃嬪;她崇尚節(jié)儉,親自教導子女節(jié)儉;李世民病中,她衣不解帶的照顧,還在腰間配了毒藥,倘若李世民有何閃失,她絕不獨活。

這樣的女子,李世民怎么可能不愛,兩人一路走來,經(jīng)歷了太多,相互扶持,不離不棄。長孫皇后是李世民的賢妻,也是良佐。然而,無論李世民怎樣的挽留,長孫皇后還是在636年去世,時年36歲。

長孫皇后的去世,對李世民打擊很大,此后,李世民再也沒有立皇后,而是不停的思念長孫皇后,長孫皇后入葬昭陵后,李世民更是在宮中建起層觀,用來眺望長孫皇后的陵墓。

翻開史書,李世民對長孫皇后的寵愛隨處可見,比如他愛屋及烏,惠及長孫家族;比如他和長孫皇后生下了三子四女,對他們極其疼愛,長孫皇后去世后,他更是親自撫養(yǎng)他們的孩子。等等。

反觀被后世津津樂道的李世民的那些妃子們,其實很少有人真正得到了李世民的寵愛。而史書更是吝嗇。除長孫皇后之外,只有徐惠被立傳了(武則天不算在內(nèi))。其他的最多也就是一句話帶過。

韋貴妃

韋貴妃出自世家大族韋氏,后來嫁給了李子雄之子李珉,并生下一女李氏,后來李子雄隨楊玄感起兵謀反被殺,韋貴妃做為罪臣家屬很可能沒入掖庭為奴。

李淵建國后大赦天下,韋貴妃又成了李世民的妾室,這里面很可能是為了拉攏韋氏家族。李世民繼位后,韋貴妃成了貴妃,并生下臨川公主李孟姜和紀王李慎。

李世民對韋貴妃談不上寵愛,李孟姜和李慎也并未有任何優(yōu)待,后來李孟姜嫁給了周道務,李慎在636年被封為紀王,食邑八百戶。

值得一提的是,做為正一品的貴妃,她的母親卻沒有享受到應有的封號,她的女兒李氏長大后被封定襄縣主,嫁給了阿史那忠,旋即出塞生活。

趙王李福之母楊妃

634年,楊妃生李世民第十一子李福,李世民將李福過繼給李建成為后,后封趙王,食邑八百戶,李世民去世后,楊妃被封趙國太妃,隨趙王李福出藩生活。

吳王李恪之母楊妃

此楊妃為隋煬帝之女,沒有公主封號,很可能其母親身份卑微。

隋煬帝于618年被殺,而楊妃在619年為李世民生下吳王李恪,由此可見李世民對楊妃沒有多少真情。后來又生下蜀王李愔。

齊王妃楊氏

楊氏出身名門,是楊雄的侄孫女,后來嫁給李元吉為正妃,玄武門之變后,李元吉被殺,楊氏留下來撫育李元吉的女兒們,后來得李世民臨幸,并生下曹王李明。

史書上說李世民寵愛楊氏,在長孫皇后去世后想要立楊氏為后,后在魏征的勸諫下罷休,但這實在沒有多少說服力,因為楊氏在李世民后宮并沒有名分,一直名不正言不順,倒是名號一直隨著李元吉走。

3

通過任勞任怨無私奉獻換來尊重的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妻子,是一位極度賢惠,愿意為了名聲放棄身體健康,甚至將自己血祭給皇后之位的女性。貞觀二年的時候李世民還沒有滿30歲,但卻擁有將近三十個子女,其中長孫皇后只生育了四個,其他二十多個分屬于眾多不同的妃嬪。盡管如此,生性賢惠的長孫皇后生怕李世民子嗣不廣,不顧剛剛生產(chǎn)完的虛弱身體,親自去為李世民物色絕色美女,她看上了容貌絕色的鄭氏女,但鄭女已經(jīng)有未婚夫,長孫皇后秉著一切以天可汗為先的原則,強制將她納為充華嬪充入后宮,后來因為魏征力諫,這件事才作罷。長孫皇后雖然是李世民的結(jié)發(fā)妻子,又生育多位子女,她的兄長長孫無忌和舅舅高士廉均是支持玄武門之變的重要成員,在凌云閣功臣中分別排第一和第六。但是長孫皇后絲毫不驕矜,平時服侍李世民時刻戰(zhàn)戰(zhàn)兢兢,隨便交流說個話都要察言觀色小心翼翼,不敢輕犯威嚴。

李世民詢問她政事,她以牝雞司晨為由拒絕認為自己不配;又認為自己是婦女毫無邏輯,所以她寫的讀書筆記不配給李世民過目;在病重的時候又拒絕皇太子大赦天下祈福的提議,理由又是自己是婦女不配。李世民曾遷怒養(yǎng)馬下人,長孫皇后生怕惹怒李世民不敢以妻子的身份直接去勸,只能通過引典故的方式委婉的提醒李世民,希望他自己覺悟。長孫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打算立寵幸多年的住家情婦齊王妃楊氏為王妃,最后被魏征以名聲勸阻。之后李世民又放棄長孫皇后兩個兒子李承乾和李泰,立嫡幼子李治為太子,馬上又打算踹掉長孫皇后碩果僅存的兒子立楊妃所生的愛子李恪,最后考慮到政治成本而放棄。而李世民看不上認為懦弱的李治面對愛情卻出人意料的勇敢,竟然在李世民的病床前和小媽武則天偷情,最后立武則天為皇后,和武則天合作滅了長孫家,李治去世后武則天總攝軍國大事,殺光李世民的兒子,為自己稱帝掃除最后障礙。

帶著拖油瓶過門、寵冠后宮的京兆韋氏大表姐

韋貴妃的嫡母獨孤氏是獨孤藏的女兒,獨孤藏又是隋文獻皇后獨孤伽羅和唐元貞皇后的親兄弟,所以韋貴妃就這樣成為李世民的大表姐。韋貴妃的前夫是李珉,兩人生有一女李氏,武德四年,韋貴妃帶著女兒一起嫁入秦王府,成為表弟李世民的寵妾。李世民繼位后,韋貴妃雖然沒有生育皇子、比李世民年長、又是二婚的身份,但李世民不介意,將她冊封為妃嬪之首的貴妃,墓志銘記載韋貴妃寵冠后宮。李世民也非常優(yōu)待韋貴妃的子女,看在韋貴妃的面子上將繼女李氏破例冊封為定襄縣主,在唐朝只有親王的女兒才有資格受封縣主,嫁給年輕的突絕貴族阿史那忠,卻將親妹妹九江公主嫁給突絕老男人執(zhí)失思力,執(zhí)失思力的小兒子執(zhí)失奉節(jié)墓志銘出土,他僅僅比九江公主小數(shù)歲。

韋貴妃和李世民所生的臨川公主李孟姜也深受李世民寵愛,李世民特意用偶像王羲之女兒的名字為臨川公主命名,臨川公主的封戶多達三百五十戶。唐朝初期定例公主封戶只有三百戶,包括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嫡長女長樂公主的封戶也只有三百,可見李世民對臨川公主的寵愛。韋貴妃雖然是妃妾的身份,但沒有處處效仿長孫皇后,比如長孫皇后生活簡樸節(jié)衣縮食,而韋貴妃服飾等皆過靡麗,又愛好梳高髻引領時尚潮流。而且她健康長壽,在李世民去世后被冊封為紀國太妃,跟著兒子出藩就國享福,直到六十九歲才去世。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非常悲痛,在洛陽為她舉哀,并將她陪葬李世民的昭陵。

李世民的表姐妹、前朝公主楊妃

李世民愛子李恪之母楊妃是隋煬帝之女,她的生母很有可能就是蕭皇后,魏征編撰《隋書》的時候黑楊廣沒有人性,處死所有庶出子女,可見楊廣繼位前他的所有子女很有可能都是蕭皇后所生。楊廣本身就是一個才華出眾的美男子,楊妃的兄弟姐妹侄子等皆有美貌記載,所以楊妃很有可能是美女,加上她是天家公主的尊貴身份,在文學氣息濃郁的宮廷長大,家庭熏陶耳濡目染,她很有可能和她父母一樣容貌和才學皆出眾。目前史料太少,無法判斷她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來到李世民身邊受到李世民的寵愛。

很多網(wǎng)文認為楊妃和齊王妃楊氏是同一個人,但不是的,齊王妃楊氏是隋朝宗室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而且李世民后宮有至少五位楊氏女性,除了楊妃和楊王妃,還有觀王楊雄的孫女楊婕妤、隋朝宰相楊素孫女楊氏、李福之母楊貴妃。楊妃之子就是著名的吳王李恪,李世民認為他英果類己,甚至一度想踹光長孫皇后所有兒子扶他上位。所以長孫無忌深入骨髓的痛恨李恪,李治繼位后長孫無忌得以掌權,遂將李恪殺害,但是不久之后又敗在和李恪有淵源的武則天手上。眾多的電視劇寧愿拍李世民和前朝公主楊妃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也不拍勤勞奉獻的長孫皇后的故事,可見楊妃的一生豐富精彩頗有故事性。

所以李世民寵愛韋貴妃,寵不寵楊妃史料太少了,至于長孫皇后,是對一位燃燒自我、樂于奉獻的賢后的敬重。

?

4

長孫皇后是真的得寵。至于為什么,有非常多的原因。

唐太宗在私底下稱長孫皇后為觀音婢,因為這是長孫皇后的小字,長孫皇后的名具體還不清楚,史書上無記載。

看她姓長孫就知道了,長孫家族長孫晟的女兒,唐朝大名鼎鼎的長孫無忌的同父同母的妹妹,可見她的母族勢力是非常強大的,皇帝想要用人做事,也得考慮考慮長孫家族,并且在對待長孫皇后的時候,也得考慮背后的政治利益,而為了能夠?qū)㈤L孫家族為自己所用,寵幸長孫皇后是一個很好的籠絡手段和訊息。

長孫皇后在唐太宗還是秦王的時候就已經(jīng)是他的秦王妃,與他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登上帝位后位,這其中的情誼也得讓唐太宗銘記一輩子,那時候皇位之爭,有很大風險,稍有不慎就是誅殺全家以及連累陣營內(nèi)的人,所以長孫皇后一直站在李世民這邊,做賢內(nèi)助功不可沒。

長孫皇后本身其實就是非常聰明的女子,她自己從不輕易和主動去參與朝政,除非是李世民詢問她的看法和意見,況且,就算李世民詢問,長孫皇后也是竭盡所能為李世民和皇室著想,處處貼心,長孫皇后的一些建議會得到李世民的采納。這樣的一個女人,不僅有美貌(史書上記載長孫皇后極美。,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夠幫丈夫在疲累期間出謀劃策,處處為丈夫著想,但偏偏毫不越界,度把握的非常好,這樣聰明又貼心的女子怎會不受寵愛,和那些只靠容貌企圖留住帝王心的深宮妃子怎么能比,年華逝去的時候,更美貌更年輕的妃子進宮了,怎么辦?但長孫皇后一直是榮寵不衰,這就是本事。

長孫皇后育有李承乾、李泰,后期又生了唐高宗李治(喜歡上了武媚娘的那個皇帝),子嗣其實是很有保障的,何況李承乾還是太子,子憑母貴,母又憑子貴,這是一個道理,長孫皇后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著名的《女戒》,就是出自長孫皇后之手,長孫皇后的一生都規(guī)規(guī)矩矩,堪稱那個時代的典范,她自己做的很標準,寫出來的書也是要求女子要注意德行,在那個年代其實是起了很大的表率作用的,而在今天看來,對錯還得重新評估,畢竟,唐以后《女戒》經(jīng)歷了多少朝代多少次改變。但我們要把它放在當時的情況來考慮會更客觀。

所以說,長孫皇后的一生榮華富貴受到寵愛不是憑空得來的,她有這個能力。至于楊妃,當然沒有長孫皇后受寵了,況且她還是前朝的人。韋貴妃就不用說了。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刪。

5

史論縱橫覺得唐太宗最愛的女人毫無懸念是長孫皇后!

文德皇后長孫氏,小字觀音婢,13歲嫁給李世民,處在政治漩渦中的二人相互扶持,情誼甚篤。李世民做秦國公,她就做好秦國公夫人;他成為秦王,她就扮演好秦王妃。后幫助丈夫取得李淵的支持,平息玄武門事變中將士的消極情緒,李世民被立為太子后,她便是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便是母儀天下的皇后。

唐太宗登基后生過一場大病,長孫皇后衣不解帶的侍候在病榻前,直至痊愈,據(jù)說皇后在腰間放了毒藥,若是太宗治不好,她就打算陪葬了。

貞觀八年,柴紹造反,太宗穿上鎧甲出門迎戰(zhàn),同寢的皇后不顧羸弱的身體執(zhí)意與丈夫前往,直至此事完結(jié)。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危難中的生死相隨是最動聽的情話,二人無論身份如何變化,其中的深情蜜意總在相知相守的歲月里更加濃烈。

在后位時,常借古喻今,指出丈夫政策上的失誤,力保賢德臣子。魏征在朝堂上直言納諫,惹得唐太宗火冒三丈揚言要殺了魏征時,長孫皇后都會柔聲細語的說魏征是難得忠臣,您應該珍惜,以平息唐太宗的怒火,保住了魏征。同樣蒙受長孫皇后庇佑的還有房玄齡,當年房玄齡因過錯被遣回家,長孫皇后向太宗進言:“房玄齡是輔佐您時間最久的老臣了,為人低調(diào)謹慎,足智多謀,如不是大的過錯,希望您不要放棄這么優(yōu)秀的臣子”,唐太宗深以為然,不久后重新啟用房玄齡,可見長孫皇后的話在唐太宗那還是很有分量的。

李世民登基以后,對長孫一族倍加恩賞,尤其是布衣相交的長孫無忌,更是恩遇逾制。但是長孫皇后覺得自己已是皇后至尊,不能讓哥哥再掌握大權,李世民賞識長孫無忌的才華,奈何皇后堅持,只得讓長孫無忌高官厚祿但不管事。

長孫皇后彌留之際還在囑托丈夫,長孫一族能成為皇親已是榮耀,無德無能者不應再重用,以免外戚亂國。普通女子都是為娘家求榮華富貴,而長孫皇后卻在為丈夫的江山籌謀。

長孫皇后和李世民共生下三子四女,皆因是皇后所出,受到了太宗的另眼相待。只是李承乾與李泰兄弟相殘,手段卑劣才下場凄然。李治完全是憑借嫡出優(yōu)勢撿了個皇位。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逝,唐太宗悲慟不已說:“我知道皇后去世是天命難違,可是失去良佐佳偶,我還是抑制不住悲傷啊”

男人都喜歡美女,但是在唐太宗心中誰的分量都比不過那個少年相伴,同甘共苦,一起走過23年風雨人生路的結(jié)發(fā)妻子。伉儷情深、相輔相成,一與之其,終身不改。

6

李世民的后宮中得寵的只有三人:長孫后,楊貴妃【不是帝女楊妃,而是李元吉妃,曹王生母】和徐惠!眾所周知李世民與文德長孫后的感情,貞觀十年長孫后死后,李世民一度想立楊貴妃為皇后,但在魏征的勸說下不了了之!最后是徐惠,李世民欣賞徐惠的才華和美貌!貞觀后期,唐太宗大興土木,討伐遼東!百姓很苦,這時徐惠又起到了長孫后的作用,也不停的勸諫唐太宗,后唐太宗有所收斂!徐惠雖然是被強征入宮,但她為李世民的巨大魅力所拜服!她和李世民是真情!李世民死后,更是請求唐高宗為李世民殉葬!唐高宗不許,徐惠憂郁成疾,于次年病逝!追封徐賢妃!唐太宗之所以能成就中國古代最引以為傲的貞觀之治!固然是他的雄才大略!重視人才!親賢臣,遠小人!還有前廷后宮得共同努力!至整個貞觀年間,人才濟濟,從不間斷!不像漢武帝,前期人才濟濟,后期人才凋零!前期有衛(wèi)青,霍去病,張騫,李廣,汲黯,東方朔等著名大臣的輔佐,后期則被蘇文,江充等小人包圍!做漢武帝的丞相最倒霉!在位期間換了13位丞相,或貶或殺!反觀唐太宗,小人根本進不了他的身,憑良心說,唐太宗的綜合素質(zhì)絕對是古代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他是中國最著名的伯樂皇帝,看人非常的準,綜合素質(zhì)太強悍,即使沒有那么多人才,唐太宗本人也能開創(chuàng)一個盛世,只不過達不到貞觀之治的高度!因為唐太宗作為政治家,他是最頂級的,作為軍事家,戰(zhàn)略家也是最頂級的!直到死,他的頭腦都是十分的聰明和睿智!將李績貶去疊州,因為他想讓李治施恩李績,自己當惡人!因為他深知李績的能力,為了讓李績死心塌地的報效李治!這是何等的厲害!他的人格魅力在古代皇帝中也是絕無僅有的!晉朝皇帝還被妃子謀殺,而李世民的妃子和臣子卻主動請纓為李世民殉葬!這其中還有曾經(jīng)大唐的最大敵人東突厥皇族阿史那社爾!唐太宗死后,不少人割耳,刺臉,割發(fā)【不要認為割發(fā)沒什么,現(xiàn)在當然沒什么,但古代是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看的比命都重要!當年滿清要求明人剃頭,結(jié)果激起軍民的反抗,后造成慘烈的【揚州十日】和【嘉定三屠】】!這就是唐太宗的人格魅力!周邊國家攝于唐太宗的威嚴,紛紛尊為【天可汗】,四姨臣服!兩番和突厥【契丹和奚族】誓死效忠,吐蕃對大唐也不敢不聽命!當然除了山高皇帝遠的高句麗!這就是為什么李世民一定要干掉高句麗的原因!【四海都臣服了,就差你高句麗,你原本在漢朝就是中國的領土,而李世民是一個自信且自負的皇帝,他一直在證明,向李淵證明,向天下人證明,把美名看得比命都重要,這就是李世民為什么要篡改歷史的原因】可以說李世民的文治武功古代皇帝是無人能及!唐太宗死后,都他么反了!當然李世民也有污點!其一玄武門之變;其二亂倫;其三改史!后面跑題了,有興趣的可以多了解了解李世民!雖然他的人品不行,但我真的是太佩服李世民的能力了!他的能力真是古代皇帝中的一個大BUG!

7

這個問題很簡單,看誰生的孩子多,就表示皇帝最喜歡和誰在一起。我相信太宗絕對不會搞精神戀愛。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為李世民生了三子四女。長孫皇后36歲去世,也就是在貞觀十年的時候。長孫皇后的最后兩個孩子,晉陽公主和新城公主在母親去世的時候,晉陽公主還“不知事”,可見還很小,新城公主就更小。所以,可以推斷長孫皇后三十多歲的時候還為皇帝生育子女。明白了吧!

8

毫無疑問,長孫皇后肯定是得寵的。首先我們看子女的數(shù)量,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下了3子4女,是李世民所有妻妾中最多的,如果沒有得寵,不可能生出這么多后代。第二,李世民愛屋及烏,對嫡子嫡女非常偏愛,李承乾早早被立為太子,無論他花多少錢,有關部門都不允許阻止,因此,有大臣向太宗進諫,認為過于放縱。后來李承乾謀反,李世民竟然不殺他,只是貶往黔州幽禁。魏王李泰也受唐太宗喜愛,曾親自駕臨他的府邸,駕崩前,擔心自己死后,有人會對李泰不利,遂留下遺囑,特許李泰不用回京奔喪;李治更不用說,太宗從小帶大的,最終把大唐天下都交給他了。第三,皇后去世,唐太宗痛失良佐,親自撰寫墓碑碑文,他還在宮中筑臺,想眺望昭陵,表達對皇后的思念。種種舉措,都能體現(xiàn)李世民寵愛長孫皇后。

至于韋貴妃,史書記載的并不多,只說他是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的母親,寥寥數(shù)語罷了。但在上個世紀后期,韋貴妃墓志的出土,為我們提供了參考資料。上面寫韋貴妃“寵冠后宮,譽高同列”,似乎得寵的很,然而,這只是溢美之詞罷了。韋氏嫁給李世民其實是二婚,隋朝大業(yè)年間,他的婆家因為支持楊玄感叛亂而受到滅頂之災,韋氏和他的女兒都罰為宮婢,在長安城過著低賤的生活。后來李淵攻入首都,不知什么原因,李世民見到了韋氏,并生下子女。有道是母以子貴,她因此被封為貴妃。但李世民十分看不起韋氏這種人,曾直言宮婢沒有資格給他們皇家生孩子,以后要多多注意。韋貴妃的父親生前是隋朝的國公、開府儀同三司,可李世民只追贈他為徐州都督,地位和從前比,還下降了,如果特別得寵,至少不會降級。韋貴妃和前夫有一個女兒,也是宮婢,李世民封她為定襄縣主,嫁胡人阿史那忠,在唐朝貴族眼里,實在沒辦法才將女兒嫁給胡人的。紀王李慎在諸皇子中能力較強,百姓很愛戴,為之立碑,可李世民對他很一般,與其他兒子比,沒有任何特殊之處。

楊妃,李恪的生母,史書只是一筆帶過,墓志也沒有找到。得不得寵,已經(jīng)無法得出答案。

高成/時拾史事

更多內(nèi)容可以關注我們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9

從位分來看,韋貴妃,楊妃,身家都不清白,二人在成為皇妃前,都有過婚史。

韋貴妃閨名珪,一開始嫁給了隋朝兵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生下了一個女兒。后來,李子雄起兵,兵敗后,韋珪便成了罪臣家屬。直到武德元年,李淵即位,大赦天下,韋珪才得以自由。后來李世民在洛陽大敗王世充,并娶了王世充的兒媳婦韋尼子和韋珪(二人堂姐妹關系),李世民登基后,封韋珪為貴妃,韋尼子為昭容。貴妃是當時的四夫人之首,位列正一品。據(jù)說,是當時有名的才女,她溫婉雅致,并非傳說中的陰毒狠辣,專橫跋扈之人,李世民對她也是寵愛有加。


楊妃,李世民之弟李元吉之妻。當年玄武門之變后,李建成和李元吉都兵敗而亡,女眷被充入后宮。而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則被李世民看中,納入后宮,起初只是普通妃嬪,后來封妃,又至貴妃。


長孫皇后,13歲嫁給李世民,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時,她是秦王妃,李世民成為太子后,她是太子妃,李世民登基后,她是皇后。長孫皇后集所有古代女子的優(yōu)點于一身,她持家有道,在李世民和唐國公李淵起兵時,她成為國公府里的后勤擔當,操持國公家務多年。她寬容大度,即便李世民的后宮美女如云,她也仍然與眾妃和平相處,維持一國之母的風范。她聰慧賢德,李世民每逢為前朝局勢憂心之時,長孫皇后總能一言點破李世民的疑慮,為他排憂解難。這樣的女人,像一朵解語花,也是賢內(nèi)助,讓李世民依戀不舍。

再說子嗣,韋貴妃為李世民生下了一兒一女,紀王李慎,和臨川公主,李世民去世后韋貴妃隨李慎前往紀國封地,被唐高宗封為紀國太妃,死后陪葬昭陵。

楊妃,在武德八年為李世民生下一子趙王李福,據(jù)說,當年儲君之位成為李世民最為頭疼的事,甚至有冊立趙王李福的想法,但被長孫無忌等人所阻攔,導致計劃落空,李世民去世后,高宗冊封她為趙國太妃隨兒子李福前往封地。她和韋貴妃一樣,死后陪葬昭陵。

長孫皇后是為李世民生育最多的女人,前后有廢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唐高宗李治,長樂公主,城陽公主,新城公主,晉陽公主,三子四女。長孫皇后病逝后,李世民更是親自撫養(yǎng)晉陽公主,凡是長孫皇后所生的子女,李世民都溺愛。又為長孫皇后謚號“文德”,對長孫皇后身邊的親人更是禮遇有加,長孫皇后的親哥哥更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長孫皇后去世后,李世民空虛后妃多年,她是李世民唯一的皇后。

宗上述無論女人的地位,還是寵愛程度,或者是從子嗣來看,李世民最愛的女人仍然還是長孫皇后。

10

李世民感情最深厚的肯定是長孫皇后,唐太宗一輩子也就這一個皇后,長孫皇后死后也沒有重新立過皇后。

古代皇后對應普通人正妻,妃嬪對應妾。中國古代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妾和正妻地位相差甚遠,其它嬪妃也無法和皇后相比。廢立皇后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大事,涉及因素很多,皇帝在這個問題上也很難隨心所欲。相反其它嬪妃的品級變動,皇帝的個人喜好就足夠了。

(長孫皇后)

皇后在后宮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同時長孫皇后的兄弟長孫無忌,也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長孫皇后也是李世民的賢內(nèi)助,在玄武門事變等重大事務上對李世民有過一定幫助。

韋貴妃是一位經(jīng)歷很傳奇的女子。韋貴妃名韋珪,出身于當時的頂級士族京兆韋氏,是西魏北周名將韋孝寬的曾孫女。韋貴妃是二婚嫁給李世民的,韋貴妃的第一任丈夫,是隋朝大將軍民部尚書李子雄之子李珉。李子雄后來參與楊玄感之亂,楊玄感失敗后,李珉也被株連,自然無法活命,韋貴妃作為罪人家屬,應該曾經(jīng)被沒為奴婢,但后來被娘家人贖回。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后,將韋珪和堂妹韋尼子納入自己的后宮。韋尼子同樣也是二婚,韋尼子的第一任丈夫,是王世充的長子王玄應。

(韋貴妃)

四妃是后宮皇后之下等級最高的妃嬪,為正一品,是第一等級。貴妃是四妃之首。長孫皇后死后,韋貴妃就是后宮等級最高的人,實際的后宮之主,當然是非常受寵愛的。

李世民的后宮有多位楊妃,不過這個題目提過的楊妃應該是隋朝公主楊廣女兒楊妃。這位楊妃和李世民實際可以算有點親戚關系,和李世民算表兄妹,可能是李淵造反入長安后,被作為戰(zhàn)利品納入李世民后宮的。楊妃的封號無記載,是否受寵就更不知道了。楊妃為李世民生了兩個兒子,其中的吳王李恪很受李世民喜歡,認為比較類似于自己,有考慮過立為太子。從兒子的情況看,起碼還是相對受寵愛點的妃子。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