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謀士鄔先生只是一個基于各種野史文獻(xiàn)杜撰的人物。作為清朝時極其具有影響力的江浙幕僚智囊集團(tuán)的代表出現(xiàn)在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再被國家一級話劇演員李定保老師演活,深入人心。



鄔思道,又名斯道,字王露,清代浙江紹興人。家境貧寒,腿有殘疾,康熙年間,屢試不中,只有以游幕為生,寓居河南開封。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是年羹堯在杭州將軍手下時為主子四爺找去教王子讀書的,后來在潛邸幫四爺奪嫡成功,然后申請半隱,到了李衛(wèi)處,再后來幫助年羹堯平叛,再從田文靜手上徹底隱退。

還有一種說法,根據(jù)李岳瑞的《春冰室野乘·田文鏡之幕客》記載,鄔先生最早是被河南巡撫田文鏡慕名聘請用作幕府,很多與雍正溝通的折子都是由鄔先生起草,出謀劃策,后來雍正知道了,在田文鏡去世后,就把他請入宮去作為高級幕僚使用了。

而二月河的小說《雍正皇帝》里,鄔先生是無錫人,晚年,是在雍正監(jiān)視下,在京城購置了宅院,獨自居住,也算是善終。



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簡直算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第一神人。他幫助雍正與八爺周旋,多次化險為夷,幫助雍正調(diào)教出討康熙喜愛的皇子弘歷,幫助雍正在九子奪嫡的關(guān)鍵時刻占領(lǐng)先機,幫助雍正順利放出十三爺,保護(hù)其安全繼位,過后又申請退隱,退隱后,又幫雍正除去西北大患?梢哉f,這個角色就是一個置身事外,高于一切人物,仿佛不食人間煙火。這不免有些過于神話這個人物,就像老版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一樣,但作為一個復(fù)雜的權(quán)斗劇中的關(guān)鍵角色,鄔先生其實跳出人物陣列,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分析視角,讓我們正真搞清楚各派系力量角逐的復(fù)雜關(guān)系和正反立場以及最后的因果報應(yīng)。正因為此,很多人對這個角色尤其喜愛和崇拜。



有人覺得鄔先生沒有理由那么神機妙算,其實,他并非神機妙算,這個人物最大的功勞是幫助雍正奪嫡成功,然而成功的關(guān)鍵,并不是八爺?shù)哪切├瓗徒Y(jié)派和雕蟲小技,其實是在于對康熙心理的深度洞察。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編劇安排鄔先生存在,是想借他的表演,告訴觀眾,康熙為什么會選擇雍正繼位。



晚年的康熙是寵愛太子的,由于他對為了生子早逝的赫舍里的愛和歉疚,他還是希望把大位傳給這個子因母貴的嫡長子的,無奈自己命太長,太子熬不起了,再加上目標(biāo)大反復(fù)被掛。所以,在廢立這個問題上,康熙非常猶豫,舉棋不定,這個時候,他最討厭的就是皇子奪嫡。鄔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勸雍正,就是讓他隱而不發(fā),伺機而動,同時在他心里沒底的時候給他打氣。

康熙晚年,清國國庫虧空,吏治腐敗,他亟需一個敢于擔(dān)當(dāng),能力卓著的人,為他收拾爛攤子,只有年齡較大,跟隨自己多年,富有經(jīng)驗,辦事牢靠的雍正堪當(dāng)大任。鄔先生也一直在出謀劃策,讓雍正既要立功,又要左右逢源,不卑不亢。

而鄔先生的隱退更是堪稱經(jīng)典,告訴了我們最是無情帝王家,隱而無為才是最好結(jié)局的道理。

當(dāng)我們對《雍正王朝》津津樂道的時候,不得不再向已經(jīng)去世的老藝術(shù)家李定保老師致敬,他的這個鄔先生是不可超越的經(jīng)典。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的鄔先生,大名鄔思道,雖是大難不死的刑余之人,但料事如神,行為乖張,不論康熙出什么牌,他都能猜中?梢哉f,胤禛能夠在九子奪嫡戰(zhàn)中勝出,成為雍正皇帝,除了自己有杰出的能耐外,鄔思道的出謀劃策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

在雍王府,西席鄔思道表面上是眾王子的老師,同時為胤禛爭奪帝位出了不少妙計。即便康熙在萬壽宴上,收到被掉包的大將軍王胤禎的死雞禮物,也不追責(zé),反而將剛剛賞賜親王雙祿的雍親王,以及上書房大臣張廷玉、馬齊撤職,讓躊躇滿志的胤禛近乎絕望。鄔思道一聽,馬上祝賀胤禛,該準(zhǔn)備繼位前的大事安排。

《雍正王朝》鄔思道劇照

由于鄔思道的知退為進(jìn),提醒了胤禛臨陣不亂,順利地康熙帝安排的張廷玉唱了一段雙簧,成功繼位。

鄔思道雖是一個家教,但胤禛對他做腹心之交,什么安排了年羹堯的妹妹秋月伺候了鄔思道十年。鄔思道喜歡秋月,秋月也愛上了鄔先生。但鄔思道知道她遲早是胤禛拴住年羹堯的韁繩,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猜中了,年羹堯成為封疆大吏時,胤禛納了秋月做側(cè)福晉。

胤禛收了鄔思道心儀的女人,鄔思道寫了雍正帝的名位。鄔先生說要半隱,但不再見舊主。允祥送鄔先生,鄔思道道了真言,流了真情。兔死狗烹,皇上也不例外。他知道給皇上繼位前做過私密事情的人,都會很快被處決。離京后的鄔先生,通過李衛(wèi)搭線,拿著田文鏡的高薪,干著引導(dǎo)田文鏡老老實實為雍正辦事的舉動

對于他的評價,他給出的答案是:“我是一個陰謀家!彼葹樨范G奪位玩陰謀,也為躲開胤禛追責(zé)耍陰謀。

《清史稿》《清史列傳》沒有他的記載,但清末民初史學(xué)家李岳瑞在《春冰室野乘》中,專寫一篇“田文鏡之幕客”鄔思道。歷史上的鄔思道,似乎為雍正帝所知,但是否見過雍正帝,尚未證明。

3

鄔思道,浙江紹興人。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幕僚。有一說認(rèn)為他是雍正安插在田文鏡身邊的眼線。對于這個問題我們在這里不作討論,我們只論電視劇中的鄔先生。劇中的鄔先生可謂謀略過人。雍正能登上皇位,鄔先生功不可沒。最精彩的一幕當(dāng)屬胤禎奉旨追討國庫欠款。要弄明白這個問題,還須從頭說起。眾所周知康熙繼位之初,江山并不穩(wěn)固。為此康熙一方面連年征戰(zhàn),一方面對內(nèi)大力實行懷柔政策?滴跻膊┑昧艘粋寬厚仁慈之名。同時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康熙晚年雖然天下大定,但是國庫虧空嚴(yán)重,吏治極度腐敗?滴跤行母淖冞@一現(xiàn)狀,但年事已高。己是時不我待(也無怪乎他真得還想

再活五百年哈。。他只能寄希望于后世之君。改變這一現(xiàn)狀在當(dāng)時只有兩種方法。其一大力推行改革政策嚴(yán)懲

貪污腐敗。不過這事很難。你動了處于統(tǒng)治地位的官僚階級的蛋糕。他們一定拼命阻撓。其二維護(hù)官僚階級的利益,對勞苦大眾橫征暴斂。這種方法在初期一定會很容易。各級官吏一定會賣力的執(zhí)行。不過它帶來的后果按現(xiàn)在的話說叫做階級矛盾不可調(diào)和。會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的。說不定大清會三世而亡。對于這事雄才大略的康熙帝一定考慮的十分清楚。正是基于這種想法。催討國庫欠款可以說是康熙為挑選繼位之君而出的一道測試題。胤禎最初對于接不接這差事猶豫不定。鄔先生何等聰明,早就洞悉了康熙的心機。在鄔先生的勸說下胤禎接下了這差事。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吧向康熙交上了答卷。雖說康熙以為胤禎處事操切,有所不當(dāng)。但總體來說這份答卷仍可給八十分。反觀胤禩,我以為也可以給八十分,不過是負(fù)八十分。他自以為聰明,認(rèn)為這差事吃力不討好。催討欠款這得罪人的事我可不能干。殊不知他犯了一個原則性的錯誤?滴跛笫乐傻氖率钦D吏治,改革弊政。而胤禩所做所為,不是擺明了要和那些貪官污吏沆瀣一氣嗎?所以說在這一刻他已完全徹底的輸了。胤禎在登上皇位之后,他和鄔先生的關(guān)系怎么處理也是個問題。劇中雍正請鄔先生出來做官。而鄔先生婉拒,選擇了半隱。這我看有兩點原因。其一鄔先生深明政治斗爭的殘酷性,他不愿卷入政治斗爭的漩渦中。其二鄔先生還是心向前朝的,不愿在清朝為官。

至于雍正從人臣到人君的心態(tài)那當(dāng)然是做人臣時想的是如何登上皇位。而為人君后想的一定是如何鞏固自己的皇位嘍。不過這說起來又是長篇大論。好了!此文己經(jīng)過長,這個問題我們不再討論。

以上是我的觀點,如你贊同的話,請給一點鼓勵。以使我有動力為大家奉上更好的文章。

4

小時候覺得《雍正王朝》沒有《康熙王朝》、《漢武大帝》刺激,現(xiàn)在才知道這兩部很優(yōu)秀的歷史電視劇跟《雍正王朝》一比,就像陳道明、陳寶國在過家家。很多人推崇《大明王朝》、《走向共和》《人民的名義》這些電視劇有內(nèi)涵,但有人對比過,它們在《雍正王朝》面前還是有點故作深沉!队赫醭犯窬种钸h(yuǎn),細(xì)節(jié)之細(xì)膩,劇情之跌宕起伏,在電視劇種可謂前無古人,目前還沒有來者。

那《雍正王朝》有什么不足之處嗎?有,最大的不足就是鄔思道這個bug。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鄔思道這個人物既很大地提高了趣味性,又很大地降低了合理性。

諸葛亮在中國是智慧的象征,無論在民間傳說中,還是在真實歷史上,都被頂禮膜拜,李世民李靖這樣的真正名將就很推崇諸葛亮的軍事能力。但無論歷史上,還是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都不是智慧無匹的,有很多人都能跟他比肩,尤其是后期過的是一個憋屈。演義中,諸葛亮再神,也阻止不了劉備東征,也沒算到馬謖會舍水上山,也無法激司馬懿出戰(zhàn),最后燒浮橋時還被算計了。

這才符合現(xiàn)實,因為現(xiàn)實生活中,你聰明人家也聰明,尤其是能爬到高層的,都是人精中的人精。你見過哪個高官很聰明,但他的朋友,他的對手都是一群傻子的?都是一群老狐貍好吧。人的思維能力與掌握的信息是有限的,而事情發(fā)展是充滿變數(shù)和不確定性的。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哪有算的百分之百準(zhǔn)的。國家級的決策,搜集了海量信息,一群智商極高,經(jīng)驗豐富的智囊出謀劃策,還要拿出幾套備用的方案呢,因為誰也不敢說一定會怎么樣。

但鄔思道就靠自己一個人,又沒有手機又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靠在房間里瞎猜,就算的從無失手,百發(fā)百中的,可能嗎?就鄔思道一個聰明人,別人的智商都照他差好幾節(jié),可能嗎?并且八爺十四爺作為皇子,就是不知道請幾個謀士,非得扛著自己那不大好使的腦袋跟鄔思道抗衡。

前半截鄔思道神機妙算爽夠了,后半截讓他老失手,那就破壞神機妙算的形象了。一如既往地神機妙算,那就為雍正王朝的苦情戲減分不少。

攤丁入畝,鄔思道一個主意解決了;

鄉(xiāng)紳一體納糧,鄔思道一個主意解決了;

整頓旗務(wù),鄔思道一個主意解決了;

八王議政,還沒商議就讓鄔思道破解了;

那你很看什么勁去?雍正被成了雍傲天了嗎?

所以鄔思道必須得消失,還搞出了個噱頭——知道的秘密太多,怕雍正狡兔死走狗烹。乖乖,這才哪到哪,雍正只是繼位了,以后還要西北平叛,還要攤丁入畝,還要官紳一體納糧,還要整頓旗務(wù),稍有不慎就被八爺掀下去了。至于知道的秘密多,這些秘密能比弒父逼母,夜夜數(shù)女,殺弟篡位更聳人聽聞嗎,得罪了人不照樣給你編出一堆。多大點事,為了這雍正就要殺鄔思道自廢臂膀,那智商絕對活不到成年。

總的來說,鄔思道不是個真實合理的人物,他只是雍正的另一面。畢竟要突出四爺胸懷天下,兢兢業(yè)業(yè)才被康熙看中繼位的,每天一肚子陰謀詭計會損害形象的。所以這個滿肚子計策的四爺從本體分離出來,化為鄔思道。

5

鄔思道作為一個不世出的謀士,像開啟了上帝視角似的,一手設(shè)計了《雍正王朝》的帝國大廈,使康乾盛世得以延續(xù)。鄔思道也憑借自己的政治智慧,在《雍正王朝》中留下了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我就簡單摘取幾處。

一: 大將軍王事件(忍與發(fā))

為了能夠順利的被推選為大將軍王,進(jìn)而被確定為繼承人選,八爺黨,四爺黨可以說是卯足了勁,即使是八爺黨內(nèi)部,八爺和十四爺也在明爭暗斗。四爺為了給自己增加政治籌碼,想推舉十三爺為大將軍王,但遭到了鄔思道的反對。一番解說后,四爺轉(zhuǎn)而推舉年羹堯為糧草押運官,實際上卻是控制著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quán)。

這就是鄔思道的忍與發(fā),忍的是不爭當(dāng)大將軍王,發(fā)的是派心腹控制糧草,控制局勢!

二: 死鷹事件(猜與忌)

死鷹事件后,大家公認(rèn)康熙的繼定人選為十四爺,包括四爺,也準(zhǔn)備放棄奪嫡之爭了。但鄔思道卻猜透了康熙的帝王心術(shù),并且知道康熙內(nèi)心深處的忌諱。康熙因為害怕禍起蕭墻和外部兵變,不得不采取苦肉計保全四爺黨。所以鄔思道讓四爺穩(wěn)住局勢,靜觀其變。正是鄔思道的這種分析,讓四爺?shù)玫搅丝滴醯淖罱K欽定繼承人選。

三: 康熙駕崩事件(謀與斷)

康熙傳四爺入朝,鄔思道斷定八爺黨會使壞,于是,派心腹救出十三爺?shù)截S臺大營調(diào)兵遣將,對朝廷內(nèi)外形成合圍之勢,迫使八爺黨接受既定事實。又派年羹堯請回十四爺,卻暗中監(jiān)視,使十四爺?shù)谋鴻?quán)逐漸旁落。 最終幫助四爺一鼓作氣,繼承大統(tǒng)!

四: 半歸隱事件(出與入)

鄔思道深知鳥盡弓藏,所以,在雍正繼承大統(tǒng)后,主動要求半歸隱,既做到了兼濟天下,又能夠獨善其身,得以善終。這就是鄔思道入世與出世的智慧。

可以說,鄔思道雖然是個謀士,卻有著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的手腕,不愧是《雍正王朝》中傳奇般的存在。

6


雍正朝,田文鏡為河?xùn)|總督。有幕客鄔先生,紹興人,習(xí)法家言,嘗謂田曰:“公欲為名督撫耶?抑僅為尋常督撫耶?”田曰:“必為名督撫!痹唬骸叭粍t當(dāng)任我為之,毋掣我肘矣。”田詰之,則曰:“為公草疏上奏,然不能令公見,疏上而名成矣!痹S之,蓋劾隆科多也。隆為世宗元舅,有擁立功,既而驕恣不法,世宗深苦之。鄔早窺知上意,故疏上而隆果獲罪,田寵遇遂日隆。已而以事與鄔齟齬,大憤,辭去。 ——《清稗類鈔·幕僚類》。

由正史可以看到,鄔思道確有其人,但是不是四爺府的人,也根本沒有見過皇上,在《雍正王朝》中,這個鄔思道的來歷就交代的比較模糊了,有幾處提到過他的身世。先是年羹堯救出的鄔思道,并舉薦給老四胤禛,年羹堯也僅僅是說按照老四胤禛的安排找到的鄔思道,既然模糊也就不好追究了,?雍正王朝?在人物方面進(jìn)行了改編,肯定是有目的的。我個人觀點如下:

一代罪,或者說是代過,劇情的主角是雍正,過去已經(jīng)有很多作品把雍正奪權(quán)寫得很不堪了,所以編劇必須把陰招找個替罪羊,只有軍師是最好的替罪羊了,此處劇情也有點參考朱棣的軍師,高僧姚廣孝,大家有沒有看出來?由于鄔思道的幫助,雍正多次在奪嫡的過程中占得先機,對于任何事情,鄔先生可以說是洞悉世事,雍正反而成了擺布,似乎是不可能吧。最后鄔思道在四爺繼位前對雍正也說了為何不去就職,自己擅長的是陰招,就徹底幫主角背鍋了。

二是紐帶,大家看看鄔思道跑過多少地方,聯(lián)系了多少人?十三爺、田文鏡、年羹堯,幾乎所有的雍正手下都被他跑過串起來了,如果不用鄔思道,那么必須設(shè)定一個三德子,帶著圣意聯(lián)系劇中角色。否則這個劇就是書信圣旨來往,失去了細(xì)節(jié)了。

三是人物形象飽滿。對于鄔思道的筆墨編劇著筆過多:總結(jié)為身殘智堅,有勇有謀,而且敢于擔(dān)當(dāng)。既有病態(tài)之美,也有飄逸之氣,看清世事,急流勇退。當(dāng)然,這都是虛擬的人物,很是完美。

7

雍正王朝中隱藏最深的鄔思道:輝煌的人生背后隱藏陰暗的另一面!

關(guān)于鄔思道這個人,歷史記載上是作為田文鏡的幕僚出現(xiàn),各類文獻(xiàn)資料上也僅有寥寥幾筆,最輝煌的也不過是雍正帝給田文鏡的信中提到了一句:

“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相對于文獻(xiàn)記載,《雍正王朝》這部劇對鄔思道的刻畫要深刻的多,其實這個角色肩負(fù)著好幾種身份:

一種身份類似于旁白解說,畢竟這部劇比較難懂,很多時候鄔思道給老四胤禛分析問題,就是在給觀眾釋疑,有了他的解釋,有利于我們理解劇情。

另一種身份則是一條暗線,這條線就是鄔思道從階下囚到皇帝導(dǎo)師的轉(zhuǎn)變,尤其是該劇的前半部分,與其說是雍正帝上位過程,不如說成是鄔思道實現(xiàn)個人抱負(fù)的過程。畢竟一個戴罪并身有殘疾的人,在當(dāng)時的年代,根本就走不上仕途,沒有老四胤禛的賞識,根本施展不了抱負(fù)。

老四胤禛的奪嫡過程驚心動魄,但是每個關(guān)鍵點都浮現(xiàn)著鄔思道的影子,可以這樣說,按照劇中的邏輯,沒有鄔思道,就沒有后來的雍正帝,也就沒有最終新政的推行。

鄔思道的第三種身份比較隱晦,其實他代表著雍正帝的陰暗面……

劇中的雍正帝是一個正面形象,一直實心辦事,關(guān)心百姓疾苦,但實際上,劇中對于他腹黑的刻畫也是淋漓盡致:

比如,為了消除康熙帝疑心,不接刑部冤案差事,一晚上就把自己折騰病了;比如年羹堯血洗了江夏鎮(zhèn)之后,他還說出了天大的事他給兜著;比如殺害坎兒的那天晚上,他還去見了大和尚說了句阿彌陀佛;比如死鷹事件后,他感覺正常奪嫡無戲,而跟鄔思道舉了李世民的例子;比如為了爭得大將軍王職務(wù),他還跑去射箭;比如他受了年羹堯的氣后,跑到年妃那里不停的讓她“卸甲”……

太多了,但是這些腹黑形象很大一部分是讓鄔思道給承擔(dān)了:

比如年羹堯血洗江夏鎮(zhèn)后,是鄔思道提出要人看著他,才有了李衛(wèi)跟翠兒的鬼混;比如坎兒的死,明明鄔思道跟坎兒說要救他,實際上是害他,事后鄔思道直呼“殺坎兒者,鄔思道也”;比如死鷹事件后,老四胤禛自比無李世民之名,豈不知在老十三還沒被圈禁之前,鄔思道就準(zhǔn)備好了武將名單;甚至最后跑去年羹堯的西北大營,也是替雍正帝害死了年羹堯……

雍正帝即位后,府邸做秘密事件的人,大部分都被處死了,對于外派出去的也是嚴(yán)格監(jiān)督。唯獨鄔思道作為帶著一肚子的秘密的人,做到了全身而退,實屬不易!

鄔思道之所以神,并不在于他的計謀多么高明,而在于他對人物心理的把握,要說劇中誰才是心理學(xué)大師,非鄔思道莫屬!

正因為如此,他善于揣摩康熙帝的心理,才會在追繳戶部欠款和追查刑部冤案事件上避免老四胤禛走了彎路,更是布局弘歷,使他在熱河狩獵場上大出風(fēng)頭。而且在舉薦新太子上面、燒毀百官行述上面、處理太子書信上面連出高招,干掉了太子胤礽。并在后面跟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的戰(zhàn)斗中,取得最后的勝利。

也正是由于他的這種善于揣摩人的心理,才會在雍正帝即位當(dāng)晚,布下五路兵馬,各不認(rèn)識,各不干涉,利用雍正帝多疑的心理,不敢輕舉妄動,從而沒有沖鄔思道下手,甚至在執(zhí)行秘密事務(wù)的十七阿哥到來,他還越過雍正帝發(fā)號施令,說了一句相當(dāng)有哲理的話:

“天子無私事!”

既是說給十七阿哥聽,也是說給雍正帝聽,更是說給自己聽,跟他提出的著名的“半隱”方案相對應(yīng),表明那些秘密將會永遠(yuǎn)爛在肚子里,從此之后,雍正帝只需要光明正大辦事便可,再無私事可言。

而且鄔思道不僅僅是帝師,還肩負(fù)著監(jiān)督并考核老四胤禛的得力手下的任務(wù),甚至雍正帝即位后,他還不忘對李衛(wèi)、田文鏡和年羹堯的監(jiān)督和囑咐:

坎兒死之后,鄔思道利用此事嚴(yán)肅的敲打了李衛(wèi),等李衛(wèi)表明永遠(yuǎn)不會背叛主子之后,他欣慰的說出“孺子可教也”,后來的李衛(wèi)也確實謹(jǐn)遵鄔思道教誨,一生追隨雍正帝。

對于田文鏡來講,鄔思道跟他交往不多,但是還是幫他查清了諾敏案,幫他把糧草送到了西北大營。甚至最后以自己的離開為代價,提醒田文鏡,有些事不要操之過急,也不要過于自負(fù)!

對于年羹堯來講,能力強,破壞力也強,雖多次糾正他的錯誤,但終本性難移,最后年羹堯的死,跟鄔思道通過李衛(wèi)傳給雍正帝的話有很大原因。

包括老十三胤祥,鄔思道最后一次跟他見面,也是提醒他不要接下鐵帽子王稱號,還說了一句千古名言:

“與平常人交,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天子交,共患難易,共享樂難。”

甚至弘時的死,也是拜鄔思道所賜,畢竟決定弘時生死的幾個關(guān)鍵人物,李衛(wèi)、弘晝、弘歷、胤祥,他們幾個人背后也都浮現(xiàn)著鄔思道的影子。

可以說,整部《雍正王朝》,之所以叫雍正王朝,就因為主角就一個,那就是雍正帝。其余的人物出場也都是為刻畫他而已,鄔思道作為他的軍師,又類似于旁白,還代表著他的陰暗面,重要性自不必多說。

但,這個角色也比較悲催,從某種意義上講,他還是雍正帝的情敵。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他犧牲了最愛他的女人——年秋月。如果他知道年秋月臨死前仍然對他念念不忘的話,不知道當(dāng)初他是否還會堅持自己的選擇……

這就是《雍正王朝》中一個相當(dāng)重要的人物,他跟雍正帝密切相關(guān),既是雍正帝的帝師,又是他的情敵,還是他的部下,也是雍正帝的陰暗面……

如果用一句話評價鄔思道的話,那就是為了達(dá)到自己的目的,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fù),真的是不擇手段,甚至不要友情和愛情,也注定了他下半輩子的孤獨,這種孤獨又跟雍正帝何其相似!

一個人一旦被神話了,往往會忽略他自身的感受,我們不妨問一句:

鄔思道的結(jié)局,真的是他所希望的嗎?

8

鄔先生一心只為蒼生,心懷天下,等功名于外物,置榮利而不顧。所謂明哲保身者,思道有焉。如圖所示:

一、《雍正王朝》中鄔先生的身份以及大致經(jīng)歷:

1,前期:康熙朝的欽犯,后被康熙抓入大獄。

2,中期:雍正帝身邊的謀臣,出獄后被雍正聘為兩位王子的師傅,進(jìn)入了雍正的幕府。為雍正皇帝的即為出謀劃策,雍正帝登基后離開京城。

3,中后期:先入李衛(wèi)幕府,后因協(xié)助田文鏡查辦諾敏,而入田文鏡幕府。

4,后期:被田文鏡辭退,連夜離開河南,不知所終......

二、鄔思道可以說是料事如神,抽舉幾個例子:

1,料定太子第一次被廢。讓四爺回避,十三爺出面見太子,結(jié)果就是保護(hù)了四爺,十三爺被康熙鎖拿。

2,滅殺江夏鎮(zhèn)一案,讓鄔思道料定年羹堯?qū)黼y駕馭。

3,料到李衛(wèi)要升官:雍正給原本只寄給巡撫和總督的庭寄也給李衛(wèi)送了一份!之后李衛(wèi)升江蘇巡撫。

4,料定西北爭戰(zhàn),大將軍王的職位是十四爺?shù)模鐖D所示:

5,康熙大壽之日,八王貍貓換太子,掉包十四爺?shù)膲鄱Y,康熙卻沒有徹查此事鄔思道料定皇位繼承人不是十四爺和八爺。

6,料到雍正飛鳥盡良弓藏,所以先叫十三爺多派兵,把雍邸包圍,表明自己不想跑,而后拜別十三阿哥之時,提醒其,府里專一替四爺辦秘密差事的人恐怕要被殺。

三、可是鄔思道也有失策,無奈和弱點:

1,脾氣大,書生意氣,以為雍正不聽自己的建議,非要去審太子掌管的刑部冤案,如圖所示:

2,鄔思道出于試探雍正的目的,讓高福辦完事先不要告訴雍正,結(jié)果導(dǎo)致高福的之死,同時也是鄔思道后來逃跑的重大原因,如圖所示:

3,刑部張五哥冤獄案失策(雍正后悔對其言聽計從),八王爺利用此案順手清理了太子在刑部的勢力,而后撇清了九阿哥與門人的關(guān)系,一石二鳥。

4,無奈紅顏知己秋月終歸會是雍正的女人,這其實是雍正拉攏年羹堯是一樁政治姻親交易。

四、雖擅長陰謀詭計,但對身邊朝夕相處的人講情義:

1,提醒十三阿哥收斂鋒芒,千萬辭退鐵帽子王的封賞,這也是康熙當(dāng)年圈禁他的真實目的(康熙當(dāng)初只是對雍正說了第一個理由,第二個理由其實就是保護(hù)十三爺收斂鋒芒,以后消除雍正對他的顧慮)。

2,在坎兒被發(fā)現(xiàn)和八王府上有聯(lián)系之后,鄔思道下定決心挽救高福(坎兒),如圖所示:

3,坎兒已死,鄔思道提醒李衛(wèi)不要忘本,這也正是李衛(wèi)和年羹堯不同命運的原因,如圖所示:

4,在試探出田文鏡沒有監(jiān)視自己的意圖之后,決定臨別時提醒田文鏡凡事多留個心眼,如圖所示:

五、鄔先生深喑自全之道:

1,雍正即位成功后,返回雍邸見鄔思道,鄔思道將計就計,讓十三爺增兵”保護(hù)“雍邸,既然跑不了,干脆多捆自己幾道繩子,向雍正表明自己沒想逃跑。

2,提出自己三不能用之后請求雍正允許自己半隱,徹底消除雍正顧慮。

3,從李衛(wèi)處跳槽到田文鏡幕府,試探出田文鏡對自己沒有監(jiān)視的意圖后,果斷開溜(雍正如果授意田文鏡監(jiān)視鄔的話,田就不會主動讓鄔走了,事后也證明在雍正去河南提出見鄔時,田對其與鄔之間的交往一無所知)。即便雍正把鄔思道抓回來,鄔思道也可以說自己不是逃跑,而是田文鏡辭退的自己。如圖所示:

9

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鄔先生一角可謂家喻戶曉,他在劇中幾乎就扮演了四爺奪儲的主要智囊,其間出謀劃策,功勞自是不小。

不過,以歷史論,這位鄔先生很可能是雍正的另一個門人戴鐸的化身,后者才是真正為雍正奪儲加以謀劃的人。

當(dāng)然,鄔先生本命鄔思道,他也并非憑構(gòu)撰,不過在野史中,這位鄔先生卻并非四爺門下,而是田文鏡的幕客。

田文鏡與鄂爾泰、李衛(wèi)共稱為雍正朝的三個名臣,但民間多傳說,田文鏡之所以討得雍正歡心,主要是得他幕下的一個紹興師爺鄔先生之力。

據(jù)《春冰室野乘》中說,田文鏡在做河?xùn)|總督的時候,將鄔先生收羅到門下,經(jīng)常為田文鏡代寫奏折,表現(xiàn)甚佳,田文鏡對他一直非常信任。

某次,鄔先生代田文鏡起草了一份彈劾隆科多的密折,田聽說后,嚇得膽戰(zhàn)心驚,連說壞事!

要知道,隆科多乃雍正的舅舅,雍正王朝初期的四大臣之一,可謂是功勛赫赫,位尊權(quán)重,一般人誰敢得罪?!

但讓田文鏡又驚又喜的是,沒多久竟然傳來了隆科多獲罪下獄的消息,田文鏡的這個彈劾詞最先啟動調(diào)查,反而立下頭功!

由此,田文鏡因禍得福,更是獲到了雍正的信任和恩寵。

但是,田文鏡因為這事和鄔先生開始有了嫌隙,對鄔先生的態(tài)度遠(yuǎn)不如前,鄔先生是個明白人,隨后便憤然離去。

不料,鄔先生這么一走,田文鏡給朝廷的折子總不達(dá)上意,經(jīng)常被雍正斥責(zé)。田文鏡沒辦法,只好由派人多方尋訪,好言好語的將鄔先生重金請回。

后來,鄔先生的名氣越來越大,連雍正都知道田文鏡幕中有個鄔先生,也知道折子是鄔先生所寫。

有次,田文鏡的請安帖到,雍正在上面批道:“朕安好,鄔先生可好?”

后來,田文鏡死了,其他督撫得知后爭相重金聘請鄔先生作自己的幕僚,但鄔先生卻已經(jīng)不知所終了。

也有人說,鄔先生已經(jīng)進(jìn)入宮,為皇上服務(wù)去了。這大概就是電視劇《雍正王朝》移花接木、突發(fā)奇想的原因所在吧!

10

《雍正王朝》中鄔思道簡直是神一樣的存在,對雍正幫助很大。但是,電視劇就是電視劇,它要吸引人才有人看,要吸引人就得虛化一些故事,對人物進(jìn)行拔高。鄔思道就這樣一個被拔高的人物。

鄔思道是紹興師爺,旅居河南開封,腿有點殘疾,不過這不影響他的腦袋。鄔思道好學(xué),但屢試不中,只好當(dāng)師爺混飯吃。



鄔思道給田文鏡當(dāng)師爺,當(dāng)?shù)貌诲e,田文鏡的往來文書都由他起草,在這方面讓田文鏡很省心。田文鏡是雍正的紅人,雍正改革政策的強力推進(jìn)者。因此田文鏡和雍正之間的書信交流會比一般人多得多,而這些書信交流都經(jīng)過鄔思道之手。所以,他才能揣摩透雍正的心思,了解到雍正要收拾隆科多,才有了鄔思道替田文鏡彈劾隆科多。鄔思道以此出名。



歷史上,鄔思道并沒有直接幫過雍正,他對雍正也沒有什么恩可言。真正對雍正有恩的人都被他殺了。隆科多擁立雍正有功,最后治了罪,要殺頭,因為是雍正繼位的唯一見證了,免強繞他一命,圈禁至死。年羹堯擁立雍正有功,后來被殺了。戴鐸給雍正爭皇位出謀劃策,最后被殺了。凡是對雍正個人有恩的人,最后都免不了一死。鄔思道要是對雍正有恩也跑不了,上了雍正的船,是下不去的,只有一條路,就是死路。

雍正后來的紅人田文鏡、李衛(wèi)等都是替雍正辦事的,他們對雍正個人并沒有恩澤。所以,雍正才不會殺他們。

其實,鄔思道對雍正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記。鄔思道不替田文鏡彈劾隆科多,還會有別人來彈劾。



真正對雍正幫助最大的謀士是雍正的門客戴鐸。戴鐸在康熙二廢太子后,給雍正寫了一封信,提出了一整套奪嫡方案。雍正后來基本都是按戴鐸的方案做的,最后奪取了皇位。

翻開大清正史,雍正王朝顯眼的是隆科多、年羹堯、李衛(wèi)、田文鏡等,不細(xì)找根本看不到鄔思道。

人們崇尚智慧,《雍正王朝》利用了人們這一特點,使鄔思道火了。人人心中都有一個鄔思道,人人覺得自己就是鄔思道,《雍正王朝》正好打中了人們的這個軟肋。

感謝您閱讀點贊留言評論關(guān)注!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