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我想大家都知道的吧。分別是,古印度、古巴比倫、古埃及還有中國。對于文明的消失,我深表遺憾,卻又感到無能為力。古老的技藝是高超的,是我們現(xiàn)代人無法想像的,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的遺產(chǎn),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無不令我神往。

先說其他三個文明,今天的意大利人和古羅馬人已經(jīng)沒關系了,他們是日耳曼人后裔。如今的埃及人和伊拉克人也和古巴比倫人沒關系的。古巴比倫被波斯入侵,古埃及被古羅馬入侵,古羅馬分裂后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東羅馬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干掉,他們都在外族的入侵戰(zhàn)爭中滅亡了。

只有中國,歷經(jīng)滄桑,依舊沒有出現(xiàn)過文化斷層。雖然我們曾經(jīng)也是出現(xiàn)過外族入侵,也曾面臨過淪為殖民地的危機,但是我們始終挺過來了,始終走過來了。那到底是什么東西能保持我們大中華的源遠流長呢?

其一,我覺得這跟中國的幅員遼闊有一定的關系。地方足夠曠闊,不管盡力多少風霜,都是可以回旋的,如果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別人想征服不是易如反掌。土地如此廣袤,別人想要踏足,還得掂量掂量。就如曾經(jīng)侵略我們的島國,還不是被我們曠闊的土地,拖死、耗屎,被我們打回本土去。

其二,中國思想文化深深的締結在我們心中。中華文明可以說,思想文化還是非常統(tǒng)一的,對于外來民族的入侵,有集體的排斥感,對于大一統(tǒng),家庭和睦的思想還是很不錯的。每到中華文明危機時刻,思想上的一致對外就會顯得特別強烈,有句古話說的好,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雖然一時的土地征服比較容易,然而思想的改造卻是難事。

其三,中國人口眾多,想欺負也得思考下嚴重后果。從古至今,中華名族的人口,在世界上,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的。這么一個人口大國,想要延續(xù)文明相對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比較文明的傳承還是需要人來相傳的嘛。真到了有外族入侵,必定一舉對外,拿下侵略者,將至誅殺。

其四,中華民族從古到現(xiàn)代,都是一個比較強大的文明古國。從華夏文明開始,到秦、漢、唐,再到宋、元、明,中華都是一個強大的文明,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在支持,雖然到近代也是衰弱過,但我們憑借著中華民族的力量,堅持過來了。其實,中國歷史上,還是很開放的,不斷學習別人先進的技術,不斷進步,中華民族的國力一直非常的給力。在此情況下,別人想要欺負,還不得思考再三。

其五,中國歷史以來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具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團結精神,每當有外族入侵,就會拼命加以抵抗,集全國之力加以抗擊,將至拒之門外。如果確實打不過,入侵者接觸久了,必定會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優(yōu)越性跟先進性,從而學習還來不及呢,怎么會想著滅絕了呢?

或許還有其他原因,保持我們的文明長盛不衰。歡迎大家踴躍發(fā)表意見,小編笨搓,只能想到寥寥數(shù)語。

最佳貢獻者
2

世界四大文明分別為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華夏文明。從今天來看,三大文明已經(jīng)泯滅于歷史的長河中了,還現(xiàn)存于世的只剩下我們?nèi)A夏文明了。簡單來說下華夏文明的核心思想。

周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哲學著作,在我國古代思想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瓣庩枴倍肿钤绯霈F(xiàn)于周易,有陰有陽,二者相融,即為和。而后的孔孟學說,孔子的核心思想為“仁”。孟子主張的是“仁政”和“性本善”。總結來說還是一個字:和,即為中庸之道。

這里我們要注意“和”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夠得到的!“和”是需要陰陽交匯方能成的。我們最有體會的可能就是生物之間的陰陽交合了,只有這樣,生命才得以延續(xù)。華夏文明的延續(xù)自然也需要“陰陽”的互相融合。

孟子曰“憂患使人生存,安樂使人滅亡”。過于安逸的生活只能帶來滅亡。就遠古而言,人類通過努力,生活得到保障了以后自然想到了享受。然而享受是需要消耗生活成本的。于是食物不夠了,這時候樂于享受的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不是去辛苦勞作。自然,搶糧就成為了首選。于是一個群體內(nèi)部小規(guī)模的爭斗就開始了,之后發(fā)展為部落之間,城鎮(zhèn)之間到最后的國家之間。

戰(zhàn)爭對文明進步的推動力

戰(zhàn)爭可以說是貫穿了文明進程的每一個角落。人類為何稱之為高等生物,是因為我們會借用外物來獲得我們想要的東西,也不是依靠本能。所以除了鍛煉身體,改變自己手中的工具就成了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最早的科學研究就這樣出現(xiàn)了,文明也得以加速發(fā)展。

華夏文明延續(xù)的三大原因

但是,最關鍵的問題來了,既然戰(zhàn)爭讓文明得以發(fā)展延續(xù),那么其他三個文明又是怎么滅亡的呢?唯獨華夏文明得以延續(xù)呢?我認為有三大原因:一、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二、華夏文字發(fā)展和保存良好;三、“中庸之道”。

古有“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今有“人多力量大”。因為華夏人口的眾多,在文明初期的科學發(fā)展商較為領先,又因為幅員遼闊,外族勢力入侵之后。因為文化科技程度的不對等性以及人口的稀少,無法同化華夏民族,更甚至于被華夏民族同化(滿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文字,這是一個文明延續(xù)必不可少的文明產(chǎn)物。沒有文字,我們的歷史、文化思想、科學技術以及民風民俗都將很難保存下來。對比四大文明的文字,最成熟的無疑是華夏漢字。華夏文字以象形文字到甲骨文為基礎,并且不斷發(fā)展,從未間斷。我們用漢字將我們所知的天文地理一一記錄下來,將我們的孔孟之道延續(xù)下去,讓華夏文明源遠流長。

日本曾今想要廢除本國文字中的那些漢字部分,后來因為這些漢字已經(jīng)深入到國人的方方面面,更甚至于比日本自己本身的文字還要重要!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入侵。更別說四大發(fā)明對世界文明進程的巨大推動力?梢哉f幾乎中國周邊所有國家的文化以及技藝方面都多少受到了華夏文明的影響。

“中庸之道”的凝聚力量

“中庸之道”從當時的百家爭鳴到之后孔孟之道盛行!昂汀背蔀榱巳A夏民族的思想中心。華夏歷史上,各族紛爭延續(xù)數(shù)千年。直到秦始皇,中國華夏大地才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大統(tǒng)一。但如果我們細讀歷史,我們會發(fā)現(xiàn),就算我們?nèi)A夏境內(nèi)各個國家之間打的不可開交。如果外族來了,一句話不說,大家絕對是一起懟回去!就算內(nèi)戰(zhàn)打的快不行了,對于異族我也要把你打回家。在歷史上,秦朝滅亡之前對匈奴對南越的震懾。明朝滅亡之前與英國,荷蘭的海上激戰(zhàn)都是很好的說明了這個問題。

華夏民族就像那陰陽雙魚一般,各民族各國家之間互相爭斗,卻又互相依存,共同進步。中華上下五千年,從來沒有因為外族的入侵而支離破碎過。(抗日戰(zhàn)爭我們勉強算)與此同時,我們也沒有刻意對外擴張過(元朝統(tǒng)治者蒙古族,未曾接受過華夏的“和”)。我們的擴張更多的是在文化上,科技上的入侵。這也是中庸之道的體現(xiàn)

中國華夏民族就如同那“陰陽雙魚”一樣不停的旋轉。內(nèi)部的戰(zhàn)爭雖勞民傷財,但卻也促進了華夏文明高速發(fā)展。外部力量即使再大,我們也會通過努力甚至于貢獻出生命去抗爭去同化侵略者,最終讓華夏文明得以延續(xù)下去。

小編拙見,如有錯誤望指正。

3

給你看一個中國不同于他國的資料 黃帝戰(zhàn)蚩尤

研究者在中國和西伯利亞出土的甲骨文里面,發(fā)現(xiàn)了一些奇怪的訊息,結合當?shù)刈怨帕鱾飨聛淼纳裨,研究者得出讓人瞠目結舌的結論:從天而降的外星人曾經(jīng)入侵中國北方,并與人類開展了一場持續(xù)300年的戰(zhàn)爭!

▼根據(jù)一些中國的古代壁畫顯示,中國北方地區(qū)可能曾受外星人侵略,并與外星人開展了一場持續(xù)300年的戰(zhàn)爭!

外星人軍隊奴役中國人、建造金字塔,并向不同的部落勢力發(fā)起了戰(zhàn)爭。與此同時,北方部落的居民也向外星人發(fā)動了反擊戰(zhàn)!據(jù)壁畫顯示,當時有一群身著皮革鎧甲、12英尺高的紅發(fā)巨人幫助古中國人反抗外星侵略者。同一時期,紅發(fā)巨人還出現(xiàn)在世界各地,他們把外星侵略者驅回太空,他們拯救了中國,或者說,他們拯救了地球。

▼據(jù)Zecharia Sitchin博士對Annunaki和其他文化的研究者說,25000至30000年前,印度北部和蒙古戈壁大沙漠之的兩座高度發(fā)達的城市,曾經(jīng)遭遇過嚴重的大氣污染和核戰(zhàn)爭。

▼而然西方卻很少有人知道,被冰雪覆蓋的中國北方,也有過一場讓人匪夷所思的戰(zhàn)爭,參戰(zhàn)方居然是:中國人、紅發(fā)巨人和外星人。

4


四大文明古國,普遍認為是:中國、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思想和文化的積淀。那么怎樣認定文明?人要有思想,人們的行為不是靠著本能和原始欲望的驅動,而是思想,那時候人們的思想更多是和信仰與畏懼重合的,他們畏懼某種東西,便會信仰與之對應的神靈,這個神靈會幫他們克服畏懼,也就產(chǎn)生了祭祀。文化方面,則是要有文字,形成完整的記事方式,還要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城市,城市文化也可以說是“治理的文化”,也就是行政文化,同時也要有族群特定的建筑文化。

古埃及文明起源于尼羅河流域,地理位置是在北非,氣候干燥,環(huán)境惡劣,到了后期統(tǒng)治者加劇了對平民的壓迫,貴族勢力開始膨脹,致使埃及實際上處于分解狀態(tài)。再到古羅馬揮軍埃及,將埃及納入版圖,古羅馬和古埃及是不同的文明,古羅馬統(tǒng)治埃及以后,埃及文明逐漸被羅馬文明所取代,最后消失。所以文明古國,只能說是古埃及。

古巴比倫其實和古埃及差不多,古巴比倫是被亞述人所滅,后來亞述又被迦勒底人和米提亞人滅了,都城巴比倫更是放火燒了,從此再沒有巴比倫文明。

最后是古印度,其實將古印度列為文明古國是很牽強的,首要原因是古印度是地理文明概念,而不是國家概念,F(xiàn)在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這片區(qū)域可能都屬于古印度地區(qū),但是為什么說不是國家概念呢,因為古印度地區(qū)當時存在著無數(shù)土邦,各玩各的,互不相屬,即使到了近代,印度仍然存在幾十個上百的土綁,假如沒有英國的殖民,根本不會有今天的印度,有的可能只是幾十個小國。印度地區(qū),在歷史上也多次被外來人所統(tǒng)治,從中國出去的月氏人和蒙古人也統(tǒng)治過印度,印度史上大名鼎鼎的莫臥爾王朝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古印度文明也在多次戰(zhàn)火中淪為過去。

唯獨中國從始至終延續(xù)了下來,我們說四大文明古國的時候都是只說中國,而不是古中國,就是這個道理。因為中國沒有出現(xiàn)過文明斷層,文字從產(chǎn)生以后就一直延續(xù)到了現(xiàn)在,我就問還有誰?!沒誰了,只有中國!有人說中國文明其實在元朝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斷層了,這其實是日本人的陰謀而已,就是為了支持他們的侵華戰(zhàn)爭。我不知道為什么國內(nèi)也會有人同意日本人的說法。元朝的國體是不是中國歷代王朝的封建體系?統(tǒng)治階級是不是也用的漢字?沒看過元朝丞相脫脫寫的史書,中學也學過他的文章吧?元朝國號也出自周易“大哉乾元”,統(tǒng)治階級處在不斷漢化的過程中,也崇儒,不否認元朝對漢人的統(tǒng)治過于殘酷而導致滅亡,但不能因為它對漢人的殘酷統(tǒng)治就將這段歷史排除在中國之外。

最后,印度到現(xiàn)在還在玩種姓,希望印度國內(nèi)矛盾進一步激化,最后分裂,回到古印度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還世界一片安寧。

5


一直在想,這個話題,是不是只是我們自己在關注。

但首先要說,“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并不準確。國際上通行的表述是世界四個“最初文明”——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和中國——指的是誕生于公元前1000年前的四個原生文明。據(jù)說,最早是梁啟超在1900年使用了“四大文明古國”的說法,誤導人們長期以為真有這樣四個古老的文明國家存在。

但的確,四個最初的文明,除了中國持續(xù)發(fā)展之外,其他三個都命途多舛。

一個個來看。

古埃及?梢苑Q為文明古國。


一般認為,古埃及自公元前5000年在東北非的尼羅河谷興起。有文字的文明史從公元前3100-前30年。其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沿尼羅河,包括一個狹長的峽谷,稱為上埃及,又稱“塔-舒穆”,意思是“狹窄的土地;另一個是扇形的尼羅河三角洲,稱為下埃及,亦稱“塔-麥胡”,含義是“充滿水的土地”。3000余年,埃及先后經(jīng)歷了31個王朝。加上最后300年間的托勒密時期,總共32個王朝。最興旺的新王國時期(前1539-前1075),人口約為300萬。

用美國史學家溫迪.克里斯坦森的話說,“新王國時代的帝國法老擁有驕傲、自信的面孔。他們擁有世界。他們過高地看待埃及,甚至過高地看待自己。對于這些強大的法老來說,沒有任何自吹自擂是太大的,沒有任何建筑是太龐大的,沒有任何征服是太具挑戰(zhàn)的!钡∏∈窃诖藭r,“變化之風正在吹起”。

從前1075年開始,埃及的國力衰落了,很快分裂為很多小王國,而且連年混戰(zhàn)。于是,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和馬其頓希臘人從公元前664年輪番入侵。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大帝趕走了波斯人,開始了托勒密時代。公元前30年,埃及正式并入羅馬帝國,成為一個行省。

從托勒密時代開始,埃及就變成了“一群民族”的一部分,自己的古老本土文明迅速消失了。

美索不達米亞。不是單一國家或單一文化。


“美索不達米亞”是希臘語,意為“兩河之間的土地”。兩河指底格里斯河與幼發(fā)拉底河。這是一個區(qū)域,包括現(xiàn)在的伊拉克以及敘利亞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區(qū)。這個地區(qū)萌發(fā)最初文明的面積,大約在20萬平方公里左右。人口沒有辦法統(tǒng)計,但當時最大的城邦烏魯克也就6000人口。據(jù)此推算,整個地區(qū),最多時的人口應該也沒有超過100萬人。美索不達米亞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7500年。有文字的文明史存在于公元前3500-前539年。

在這3000年間,蘇美爾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輪流成為此地區(qū)最有影響力力量。

美國歷史學家芭芭拉.A.薩默維爾評論說:“古代美索不達米亞政治是這樣,沒有一個民族能長久地保有權利。因為沒有一個公認的領袖統(tǒng)一各個地區(qū),不同的城市在不同時期變強。在習俗、宗教和語言上略有不同的各個集團相繼掌權或失勢,有時候甚至在幾個世紀之后卷土重來。結果,這個地區(qū)特別容易遭到外來入侵”。

公元前539年,波斯的居魯士大帝率軍隊徹底摧垮了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

古印度。稱為哈拉巴文明更為準確,其歷史更加含混。


古印度是一個地理概念,泛指喜馬拉雅山以南的整個南亞次大陸。歷史上,不曾有一個國家把印度作為國名。印度,是波斯人、希臘人的說法。我國的《史記》和《漢書》稱之為“身毒”!逗鬂h書》稱為“天竺”。直到唐代的玄奘,才堅持譯為“印度”。

現(xiàn)在所說的“古印度文明”,國際上公認指的是繁榮于公元前2000余年前“哈巴拉文明”或叫“印度河文明”。國際上同時公認,這一文明的確切范圍和時期還有待確定。其面積,大約是古埃及文明的兩倍——60萬平方公里左右(印度學者認為達到了20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更不可考。這個文明似乎早已被人們遺忘。在世時文獻中連其傳說亦不存在,更不要說有任何歷史記載。唯一能夠證明有過這樣一個文明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發(fā)現(xiàn)的屬于印度河流域的2000多枚印章。印章上或多或少刻有文字,有些是象形的,有些可能表示音節(jié)。但至今這些文字都還沒有被破譯。據(jù)推測,哈巴拉文明存在于公元前2300-1750年。

連印度學者也贊同,如辛加爾,從公元前1500開始,印度文明就進入了第二個階段——雅利安人的到來。他們帶來了與印度河文明大相徑庭的另一種文明。多數(shù)學者堅持,根據(jù)語言學和考古學,雅利安人這個印-歐語系的“各民族”,起源于中亞或者俄羅斯南部。他們不是公然的武裝入侵,而是民族遷徙,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抵達南亞次大陸。學者們認為,不是雅利安人毀滅了印度河文明,只是開始了一個新階段。就是說,被稱為“古印度文明”的哈拉巴文明在公元前1750-1500年之間莫名地戛然而止了。

以上三個“最初文明”命運的解析。

以上三個“最初文明”何以沒能延續(xù)發(fā)展呢?

第一,當時的人類還處于“懵懂初開”的階段,民族遷徙和融合尚在進行中。破土而出的文明嫩芽禁不住動蕩和沖擊。這是文明自身的原因之一。

第二,古埃及在強大了之后,內(nèi)部的自大、惰性使其逐漸失去了發(fā)展的動力。哈拉巴文明的衰落也應該有著自身致命的因素。

第三,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都經(jīng)歷了“強勢民族”的入侵,以致文明發(fā)展的進程被打斷。哈拉巴文明即便還有起死回生的可能,也因為雅利安人的遷徙入駐而灰飛煙滅了。

中國的古文明何以能持續(xù)發(fā)展。


中國“最初文明”的境遇完全不同。

第一,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保證了中國“最初文明”的持續(xù)發(fā)展。

法國的孟德斯鳩1734年寫成了《羅馬盛衰原因論》一書,在分析古羅馬成敗原因的時候,提出了要重視地理環(huán)境因素的觀點。這曾經(jīng)被作為“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來批判。但是,就中國的“最初文明”不受沖擊來說,至關重要。中國,西南為高原和高山;西北為連綿不絕的沙漠;東部面臨大海。這造成了中國地理上的半封閉狀態(tài)。阻止了強勢民族的入侵。有學者認為,雅利安人在公元前業(yè)已到達現(xiàn)在的中國境內(nèi)定居。但僅僅限于最西部,大規(guī)模的民族遷徙未能實現(xiàn)。中國境內(nèi)北部的游牧少數(shù)民族,從商朝起,即已不斷對中原定居的農(nóng)業(yè)民族進行襲擾。不過這些民族的文明程度遠低于中原民族,因此他們的入侵或被成功抵御,甚至被徹底驅離,如匈奴;或者進入中原后被迅速同化,如滿清。這使得中國的“最初文明”逐漸發(fā)展完善成為了中華文明;很多的少數(shù)民族,也逐漸融合成為了中華民族。

第二,中國很早就建立了統(tǒng)一的中央政權。有足夠大的地理縱深和足夠多的人口。目前,夏朝還缺乏考古的足夠證據(jù)。在商朝,直接掌管的土地面積已超過100萬平方公里。周朝亦如是。據(jù)專家們考證,周末的人口已達到3000萬或者更多。由此推算,殷商人口應該不低于1000萬。以這樣的地理面積和人口為基礎的文明,很難被其他文明所替代,演化為成熟的中華文明是一種必然。

第三,中國“最初文明”以黃河、長江等流域為源頭,至少于距今8000年前即已形成規(guī)模型城市。治理水系和抵御少數(shù)民族入侵成為國家統(tǒng)一的客觀要求。所以,在夏商周之后,仍然形成了秦漢、唐宋、明清三大帝國。這成為中國“最初文明”得以順利延續(xù)發(fā)展,發(fā)展為中華文明的重要保證。

第四,中華文明自身確實也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是中華民族團結和發(fā)展的重要粘合劑和催化劑。

四大“最初文明”的不同命運,令人扼腕唏噓。

我們應該為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而自豪。但似乎不必沾沾自喜,更沒理由妄自尊大。中華民族的再一次偉大復興才是當前的要務。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6

四大文明古國,為何只有中國經(jīng)久不衰?


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包括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王國。他們是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qū),是他們創(chuàng)造并推動了歷史。


四大文明只有中華文明得以傳承延續(xù)

四大文明古國中,古埃及先后被亞述人、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占領過。原始的埃及文明早已被同化蕩然無存。

古巴比倫王國先后被赫梯人、加喜特人占領過,最終被亞述人推翻。被伊斯蘭文化徹底改變,連人種都已改變。


古印度曾經(jīng)也是先進發(fā)達的文明?墒呛髞肀话追N人雅利安人征服,將古印度原住民貶為賤民,建立了種姓制度。后來古印度歷史幾經(jīng)更迭,不斷被新的統(tǒng)治者征服。到如今古印度的語言和文字早已經(jīng)消亡,文化載體消失,文化自然也無法傳承。現(xiàn)在的印度人是侵略者的后代,是外來人。


只有中國從未消亡。中國并不是沒被征服過:五胡亂華、蒙古滅宋、滿清入關。中國這片土地幾經(jīng)磨難,屢次遭到外族入侵,曾經(jīng)數(shù)次被“蠻夷”統(tǒng)治。但中華文明卻從未斷代從未消亡。為什么其他文明一被入侵就會斷代,而中國即使被外族統(tǒng)治幾十甚至數(shù)百年依然能夠得到傳承呢?


1、中國人不信鬼神

在西方神話里,火是上帝賜予人類的。在古希臘神話里,火是普羅米修斯偷竊得來的。但在中國神話中,火是祖先鉆木取火摩擦出來的!

在西方神話里,洪水泛濫之時,人們在諾亞方舟中躲避洪水。但是在中國神話中,大禹率眾戰(zhàn)勝了洪水!

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海、愚公移山,哪怕是頭顱被天帝砍下的刑天,仍然揮舞著巨斧在抗爭!這就是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最大的區(qū)別:與自然抗爭!老子所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中華文明歷來歌頌的都是“天地不存私心,對待萬物皆如草狗一般!币淖兿肷,不能靠天不能靠地,只能靠自己。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中國是唯物的國家,中國人民并不是被信仰沖昏了頭腦的民族。與西方國家“神愛世人”不同的是,中國信奉的是“仁者愛人”!這或許聽起來比較殘酷,但打破夢境的現(xiàn)實才最能激勵人心。

中國人從不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神明。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說來可笑,中國人如果沒有信仰,何德何能延續(xù)5000年經(jīng)久不衰?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中華民族的信仰從不是掛在嘴邊時不時的說兩句,它早已經(jīng)根深蒂固深入人心,它是我們?yōu)槿颂幨蕾囈陨娴娜松^價值觀。

中國人敬天敬地,但不畏天畏地。中國人對天地鬼神只有尊敬,從沒有畏懼。


2、中國人信奉的是傳承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國重要的節(jié)日:清明節(jié)-祭奠自己的祖先。端午節(jié)-祭奠華夏文明的祖先。中秋節(jié)-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而我國最大最重要的節(jié)日-春節(jié),也不是紀念神明的節(jié)日,而是紀念打敗神獸的節(jié)日。

中國人不會向神明下跪,中國人只向自己的父母下跪。中國人最敬重的不是上帝真主,中國人最敬重的是自己的祖先。

中國人崇拜的是自己的祖先,敬畏的是自己的父母。這是對生命起源的敬畏!中國人看重的是傳宗接代、開枝散葉,這才完全符合生命延續(xù)的自然規(guī)律。四大文明古國中,信仰宗教的三大文明都消亡了,唯有信仰祖先的中國文明得以延續(xù)。

中國從未消亡的原因正是因為中國人有這種自強不息“信自己”的堅定信仰!

7

四大文件古國即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倫,和中國。古埃及和古印度文明已經(jīng)中斷,F(xiàn)今的埃及和印度,由于歷史的發(fā)展,戰(zhàn)爭,自然災害,瘟疫等因素,加上人口大規(guī)模遷徙等,已經(jīng)不是當初的埃及和印度了。這兩大文明已經(jīng)中斷。古巴比倫文明更是消逝的基本無跡可尋。

只有中華文明綿延不斷,五千多年來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主要由于:

一、深入中華民族骨髄里的大一統(tǒng)思想。其他三個古國也曾有過大統(tǒng)一局面,但那只是地域上的統(tǒng)一,是暫時的,不是大一統(tǒng)。只有思想觀念上形成大一統(tǒng)的內(nèi)在認識,才能使大統(tǒng)一的局面維持下去。

中華文化的大一統(tǒng)歷來要求保持囯家政治制度的整齊劃一,在經(jīng)濟制度和思想文化上高度集中。中華文明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漢字,自古延用至今,從未中斷。秦統(tǒng)一六國后,“書同文,車同軌”,為后世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和物質基礎。在以后的歷朝歷代,都以中華民族大一統(tǒng)為己任。這一思想,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已深入骨髓,誰敢公然分裂,必然成為歷史罪人。

二、儒家文化理念中善意的融合。中國的先哲們在西方人之前,很早就研究人與人,人與自然,國與國和諧相處的問題了。中華文明經(jīng)歷了十分重要的百家爭鳴時期,最后儒家思想成為國家層面和平民生活普遍接受的,占統(tǒng)治地位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儒家文化極具包容性,同時又具有強大的改造力,這種以善為治,以和為貴,反對極端,兼容并蓄的強大的思想統(tǒng)一,才使中華文化呈現(xiàn)出強大的耐受力和生命力。

三、中華民族的韌性和忍耐力。中華民族處事以“中和為本”,勤奮刻苦,任勞任怨,不崇尚武力。但有外敵入侵,即眾志成城,無懼犧牲,前赴后繼,任何一個妄想滅我種族的異族,不是被趕走消滅,就是被中華文化吸引而被同化。從而使中華文明屹立世界五千年,薪火相傳,日益發(fā)展壯大。這些就是關鍵因素。

8

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xiàn)過偉大的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古中國,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歷經(jīng)戰(zhàn)爭和歲月洗禮,其它三大文明早已湮滅在歷史的塵埃中,而只有中華文明保留了下來,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原因如下:

一、地廣

我國自從秦始皇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之后,一直是世界疆域最大的國家之一,雖然期間有過五代十國、魏晉南北朝等分裂時期,但很快又形成統(tǒng)一的國家,直至最后一個封建皇朝結束,我國仍是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由于國土夠大,即使遇到外敵入侵,仍有較大的回旋余地,甚至可以偏安一隅過著土皇帝的生活,使我國的正統(tǒng)思想不至于外敵入侵而斷裂。


二、人多

我國歷史上一直是最多人口的國家之一,一個文明要不被中斷,人多是關鍵,如果一個文明的人口較少,很容易被其它人多的文明侵占和兼容,例如不丹,如果印度入侵,其正統(tǒng)文化很快就會被印度文化覆蓋,不丹的文明就消失了。我國雖然是多民族國家,但漢民族擁有絕對優(yōu)勢,即使我國的元朝和清朝,統(tǒng)治者也要接受漢文化為正統(tǒng),并作為統(tǒng)治基礎。


三、大一統(tǒng)思想

我國自從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開始播種大一統(tǒng)思想,大一統(tǒng)思想最早見于春秋時期的《公羊傳·隱公元年》,其中漢代董仲舒正式提出“大一統(tǒng)思想”,得到封建統(tǒng)治者的強烈認同,作為封建社會最重要的思想延續(xù)到現(xiàn)在,我國歷史上包括現(xiàn)在都是中央集權制的國家,經(jīng)過二千多年的發(fā)展,大一統(tǒng)思想深入人心,并演變出一整套的理論及相關治理思想,進行了持續(xù)有效的統(tǒng)治,國民對國家的認同感較強,即使改朝換代但正統(tǒng)思想?yún)s保留了下來。其它三大古文明基本都是聯(lián)邦制,屬于侵略式統(tǒng)治,并沒有形成大一統(tǒng)思想,一旦中央權力弱化便會喪失統(tǒng)治,正統(tǒng)思想沒有得到傳承和發(fā)展。


四、文字傳承

文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文化的載體,而文化的傳承和發(fā)展離不開文字,因此文字的傳承和發(fā)展是判斷一個國家文明是否斷層的重要基準,雖然我國歷史上有元朝和清朝外族統(tǒng)治的歷史,但文字卻保留了下來,并作為官方語言繼續(xù)得到傳承和發(fā)展,而作為元朝和清朝的蒙古族和滿族統(tǒng)治者,最終融入了華夏文明,成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五、人民勤勞

在我國歷史的長河中,基本都是官逼民反才會改朝換代,并不容易受自由主義思想影響。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勤勞的民族之一,創(chuàng)造了燦爛的華夏文明,國家只要保持穩(wěn)定,人民就一定可以安居樂業(yè)。

中華民族在我國的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5千年,期間經(jīng)歷過無數(shù)的風風雨雨甚至外敵入侵,但始終頑強不屈,生生不息;華夏文明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曾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而我們的文明會一直延續(xù)下去,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十分驕傲!

【原創(chuàng)作品,感謝閱讀】

9

中國人提出的四大文明古國指的是中國、古埃及、古印度和古巴比倫,許多中國都覺得這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保留了下來,那么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一、消失的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

古代埃及曾經(jīng)有非常輝煌燦爛的文明,盡管現(xiàn)在許多中國人都懷疑這是西方人造假。個人認為即使古埃及文明在年代上存在造假行為,我們也不能不顧客觀事實去否定它的存在?上У氖枪虐<拔拿髯罱K消失了否則就不會有那么多爭議,而導致古埃及文明消失的主要原因主要有那么幾點。
埃及金字塔

首要原因是人口少。古埃及人口承載力小導致人口比較少,我們知道埃及的人口主要分部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面積不過十萬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古埃及人口最多也就三四百萬人,對周邊地區(qū)沒有絕對的人口優(yōu)勢,這樣就非常容易被周邊民族征服并且換血。這樣古埃及人連民族的基本被消滅,想要保留文化傳承基本是不可能的,據(jù)了解埃及有極少數(shù)基督徒可能是古埃及人的后裔其它都是阿拉伯人后裔。

然后是處于四戰(zhàn)之地。埃及是一個四戰(zhàn)之地沒有天然屏障可以防守,因此不斷受到海上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入侵,導致它和赫梯帝國雙雙衰亡。后來古埃及有相繼被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控制,最后在阿拉伯人的入侵下徹底的消亡了。如果不是拿破侖入侵埃及發(fā)現(xiàn)了古埃及文明遺址,當時的埃及人更本就不知道他們生活的土地上還有一個古老的文明,盡管這和他們也沒多少關系。
遠征埃及的拿破侖

最后是國家小。國家小不僅可以導致古埃及人口少還會使其缺少戰(zhàn)略生存空間,埃及雖然有上百萬平方公里加上現(xiàn)在的蘇丹就更大了,可是絕大部分地區(qū)都是沙漠真正有效的國土面積只有一二十萬平方公里。領土狹小導致古埃及人缺乏防御空間很容易就被外敵徹底征服,而征服者只需要少部分兵力就可以實現(xiàn)對古埃及的嚴密控制,這樣古埃及的民族和文化也就很容易被侵蝕掉了。

而古巴比倫文明乃至新巴比倫文明消失的原因和古埃及文明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一樣的人口沒有優(yōu)勢,一樣的處于四戰(zhàn)之地缺乏防御外敵的屏障,一樣的生存空間狹小被外敵輕易征服和同化或者換血掉。而他們的后裔也零散分部在中東各地,有趣的是他們中許多人和古埃及人后裔一樣都是基督徒,比如亞述人殘存的后裔許多都是信基督教的。

二、并未完全消失的古印度文明

如果古印度文明僅僅是指印度河文明那么這個文明無疑是消失了的,但是個人認為它還應該包括恒河文明,所以我認為古印度文明并沒有完全消失。印度河文明在雅利安人入侵下消失了,可是這些雅利安人又建立起了以婆羅門教以及后來的印度教為代表的恒河文明,這個文明雖然不愛記歷史可是其文明依然沒有被斷絕傳承到了現(xiàn)在。所以現(xiàn)在的印度人無論是種族還是文化都繼承了相當多的古印度文明,因此印度人的確可以稱自己為文明古國其文明也并沒有完全就消失了,所以說四大文明中僅有中國文明保存了下來個人認為是不準確的
印度的高種姓美女

而印度恒河文明留存了下來原因和古埃及和巴比倫消亡原因剛好相反,一是人口眾多不易被滅絕和同化反而可以同化入侵者,二是印度面積廣大不好控制穆斯林多次入侵依然無法改變印度教在農(nóng)村的優(yōu)勢地位,實際上古印度的開伯爾山口也可以成為印度人的天然屏障只不過印度人自己不爭氣而已。

三、文明傳承最完整的中國

中國在這四大文明里無疑是保存最完整的文明了,原因也和印度基本類似又有點不一樣。一是人口眾多除了五胡亂華差點滅族其它時候都有絕對人口優(yōu)勢,二是高度集權而且戰(zhàn)斗力強加上天然屏障多次抵御了游牧民族保護了自己的文明,三是土地廣大有非常大的回旋空間不易被完全征服即使征服了也不易實行嚴密控制必須和漢族合作才能長久統(tǒng)治。而文化先進這四個文明相對周邊都更先進,只不過要建立在人口優(yōu)勢和土地廣大基礎上才有用。

10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為什么僅有中國文明得以保留?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分別是: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歷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少的國家,但是一個又一個都不復存在,被保留下的沒有幾個,四大文明古國里,至今也只有中國保留下來了,這是什么原因呢,接下來讓我們共同看一下吧。


中國自古以來都秉持“和而不同”的原則來維系民族關系,當入侵者來的時候,我們也是同樣的態(tài)度,這樣入侵者并不覺得中國是一個可怕的國家,相反他們在這里感受到了美好,所以他們留下來也是處于本意。


國家滅亡并不是真的亡,如果一個國家的文明不存在了,那就真的是沒救了。民族的文明才是最強大的保護傘,中國人的最大的特點就是認為中國永遠存在,不會分裂,一直都要是統(tǒng)一的,而且誓死也要維護自己的祖宗。


然而外國人和我們中國有著明顯的不同,他們心里沒有祖宗這個意識,他們有的是自己的信仰。


中國有56個民族,可是我們之間并沒有任何歧視的存在,沒有種族的差異,所以我們中國可以保留到現(xiàn)在。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