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縣是武松的故鄉(xiāng),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無論是歷史故事、小說演繹和民間流傳等都有記載,據(jù)考證武松出生地是河北邢臺清河縣老城西王什莊,原名孔宋莊,因武松加入了梁山好漢,同族村民怕官府報復(fù),向村南搬遷,改名為王什莊。當(dāng)?shù)睾芏嚓P(guān)于武松的傳聞故事,比如武松出世、武松學(xué)藝、武松大鬧廟會等等,這些都有力的印證了武松的出生地就是在清河。
清河縣已經(jīng)被國家授予"中國武松文化之鄉(xiāng)"的稱號,武松故事被選為河北省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而清河縣也是大力發(fā)展武松文化,弘揚武松不畏艱險、敢闖敢干的精神。武松的文化在清河很多地方都有呈現(xiàn),比如武松打虎的雕像、武松公園、武松街、快活林、武松酒等等。當(dāng)然武松與山東也有很大膾炙人口故事傳說,最著名的就是景陽岡打虎,還有在梁山的種種英雄事跡,但是武松的家鄉(xiāng)一定是在河北。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武松與武大郎沒有任何關(guān)系,武松是宋朝末年人,而武大郎本名武植卻是明朝人。歷史上真實的武大郎與小說《水滸傳》和《金瓶梅》相差十萬八千里,武大郎家境貧寒,但是聰明好學(xué),高中進士,官拜七品,為山東陽谷縣縣令,深受百姓愛戴,人也是英俊偉岸。而潘金蓮也是大家閨秀,是賢妻良母,與大郎和睦恩愛,生育了四個孩子。但是因被昔日好友誤會,污蔑編造了武大郎與妻子的流言蜚語,并到處張貼,后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懊悔莫及,想去收回張貼的流言蜚語時,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被施耐庵進行了再加工寫進了《水滸傳》中,被廣為流傳。這一點有武植墓前碑文可為證,而施耐庵的后人也親至武家那表示了歉意,并積極為武、潘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