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先生四大入世弟子有孫臏、龐涓、蘇秦、張儀。可能孫臏為人處世要好些,據(jù)說在龐涓出山后,鬼谷子便把絕學(xué)傳于孫臏,還預(yù)測孫臏日后有一劫,讓其改名孫臏,之前是叫孫賓。(所以說有個偏心的師傅很重要,哈哈)
龐涓:戰(zhàn)國初期魏國名將,在鬼谷子門下,后急于出山(孫臏三日后也出山)在王錯的舉薦下得到魏王的賞識,建功立業(yè),后死于馬陵。(公元前342年,魏國和韓國交戰(zhàn),韓國派使者前往齊國,讓其出兵援救。此時孫臏繼續(xù)采用圍魏救趙的方法去救韓國,龐涓果然撤兵趕回魏國,孫臏考慮到齊國士兵怯戰(zhàn),于是命令進入魏國境內(nèi)的齊軍第一天埋設(shè)十萬個做飯的灶,第二天減為五萬個,第三天減為三萬個。龐涓看完后很高興,覺得齊國士兵膽小怯戰(zhàn),于是丟下步兵,只帶領(lǐng)精銳騎兵日夜兼程追擊齊軍。孫臏估算龐涓天黑能行進至馬陵,馬陵道路狹窄,兩旁又多是峻隘險阻,孫臏于是命士兵砍去道旁大樹的樹皮,露出白木,在樹上寫上"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然后命令一萬名弓弩手埋伏在馬陵道兩旁,約定"天黑能在此處看到有火光就萬箭齊發(fā)"。龐涓果然當(dāng)晚趕到砍去樹皮的大樹下,見到白木上寫著字,于是點火查看。字還沒讀完,齊軍伏兵萬箭齊發(fā),魏軍大亂。龐涓自知敗局已定,于是拔劍自刎(也有說被箭射死),臨死前說道:"遂成豎子之名!")
(龐涓)
蘇秦:在鬼谷子門下學(xué)成之后,回到家中,家里人都說蘇秦只會嘴上說有什么用,蘇秦也覺得讀了這么多書終究不能功成名就苦研《陰符》,最后從中領(lǐng)悟到合縱之術(shù),覺得可以出去游說了。果不其然,經(jīng)過說韓、說魏、說齊、說楚、合縱之術(shù)成功,以縱弱抵御強秦,使秦十五年不敢出函谷關(guān)。齊國大夫中有許多人和蘇秦爭奪國君的寵信,于是派人刺殺蘇秦,被刺傷的蘇秦逃跑了。齊王派人捉拿兇手,然而沒有抓到。蘇秦也命不久矣,便讓齊王把自己五馬分尸示眾,就說:‘蘇秦為了燕國在齊國謀亂 ’這樣就可以找出刺殺我的兇手了。齊王就按照蘇秦的方法果然抓到了兇手。)
張儀: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和蘇秦一起在鬼谷子門下學(xué)習(xí)游說之術(shù),游說楚王、游說韓王、游說齊王、游說趙王、游說燕王,最后以連橫破了蘇秦的合縱。(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前往魏國,是年五月卒于魏。歷史記載是病死的。)
孫臏:孫臏曾與龐涓一起在鬼谷子門下學(xué)習(xí),后因受龐涓迫害遭受臏刑,身體殘疾,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投奔齊國,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zhàn)和馬陵之戰(zhàn)的勝利。(據(jù)歷史記載,孫臏?zhǔn)枪Τ缮硗。隱居后病死或無疾而終。)
看完這些,相對其他三人來說結(jié)局算可以的,龐涓也算是自食其果,害人終害己;蘇秦是雖是自己要求但結(jié)局也不好;張儀也是病死的。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rèn)可就是我創(chuàng)作的動力,碼字不易,謝謝右上角關(guān)注,點贊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