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設定作者提問的武功不是”文治武功“里面的武功這個意思。只是單純考慮武力值的話,我認為武功最高的皇帝首先要當屬建立冉魏政權的武悼天王冉閔。在這里不說他殺胡之事,只評價武功高低。冉閔的武功之強在史書上是有明確記載的。

《晉書》載:“閔所乘赤馬曰朱龍,日行千里,左杖雙刃矛,右執(zhí)鉤戟,順風擊之,斬鮮卑三百余級!

《資治通鑒》卷第九十九:“閔左操雙刃矛,右執(zhí)鉤戟,以擊燕兵,斬首三百馀級!边@樣的記述文字,我讀來感覺有點兒汗毛倒豎的感覺,細思極恐,感覺像是在武俠小說里的故事情節(jié)。首先,注意!冉閔用的是兩件兵器,雙刃矛和鉤戟。

為什么著重強調這個?這兩件兵器可是完全不一樣的兩種武器啊,它不同于雙刀雙劍雙槍這種,這兩件武器花里胡哨,重量、發(fā)力點、用法、技巧完全不同,而冉閔居然可以操縱自如、戰(zhàn)場殺敵,試問哪個皇帝有這般本事?宋太祖趙匡胤拳法過人;李世民劍法精妙;鐵木真箭法通神,對,是沒錯。那請這三位上陣殺敵三百試試?有人會說,讓皇帝沖鋒陷陣怎么可能?哎?別說,以上三位還真就沖鋒陷陣過,三人都領兵打過仗,沖過鋒、撤過退,有勝有敗,史書也沒記載過他們有這么單人輝煌而殘酷的戰(zhàn)績吧?冉閔一戰(zhàn)單殺三百多人,這可是真正的萬人敵猛士啊!

最佳貢獻者
2

謝邀,我認為中國古代皇帝武功最厲害的是,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

剛接到邀請時,我最初想到了劉秀,想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甚至想到了張無忌,說實話,假如張無忌不是“愛美人勝過愛江山”,他也不會受朱元璋的脅迫。放棄大明江山,然后隨元朝公主趙敏云游天下了,假如張無忌做了明朝開國皇帝,我估計武功最好的皇帝非他莫屬。我是不是想多了?

趙匡胤,字元朗,小名趙九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生于洛陽夾馬營(今河南洛陽瀍河區(qū)東關)。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武術家』宋朝開國皇帝。

趙匡胤年輕時闖蕩江湖,他創(chuàng)造了太祖長拳,后來陳橋兵變,匡胤被手下黃袍加身,擁立為皇帝,匡胤稱帝,他把此武功用于訓練他的兵士,經過吸取實戰(zhàn) 、真實的拼殺,匡胤又進行了編制,這就是后來的『太祖三十二勢長拳!

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中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勢各異,而實大同小異!

講真“太祖長拳”并非花拳繡腿,也不是匡胤為了沽名釣譽而瞎編的,號稱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也對『太祖長拳』另眼相看,公開承認太祖長拳為少林武功最大的別枝,由此可見太祖的武功并非浪得虛名。

趙匡胤另一武功就是,伴隨他打遍天下,開山立國的“太祖盤龍棍”。這可是匡胤首創(chuàng),和太祖長拳一樣,『盤龍棍』講究實戰(zhàn),結構簡單,『太祖盤龍棍』也稱哨子棍。不過囿于門戶之見,現(xiàn)在見到真?zhèn)鞑欢嗔恕?br/>

宋太祖乃一代馬上皇帝,一條盤龍棍打下趙氏江山300年,所以我認為,古代皇帝武功最厲害的就是他了。

【我是春秋君,歡迎點贊和留言評論,加關注了解更多~】

3

毛澤東對中國古代的皇帝有過一番評價,他覺得中國古代最能打仗的皇帝, 一個就是唐朝的唐太宗李世民,一個就是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事實上確實就是如此,李世民大家都知道,他在建立大唐的過程中,絕對是功勞排在第一位的,正是因為他的功勞太大了,以至于連當時的太子李建成,都感到了威脅,太子李建成一直都想打壓他,想方設法的,除去他身邊的能臣善將。

最后,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發(fā)展成了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關系。

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fā)動了玄武門事變,把太子李建成殺死,然后當上了皇帝。

事實上歷史選擇了李世民確實是正確的選擇。

因為通過后來李世民的作為,他把國家治理的如此強大,給百姓帶來了安居樂業(yè)的生活。他和臣子之間的那些美談,都是李世民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的表現(xiàn)所在。

李世民所在的大唐王朝,也是那個時候世界上最為強大的國家。

說到大唐,說到天可汗,真的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就是在李世民治理之下的大唐王朝。

明朝皇帝朱元璋,那更是一個創(chuàng)造了中國神話的主。他是中國歷史上真正的由農民逆襲成皇帝的唯一存在。

而且這個存在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中國歷史上,也不可能有人打破他的記錄了,因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皇權已經終結了。

朱元璋本來是個農民,父母雙亡之后,為了能吃上飯,索性他就當了和尚。

但是,那時候兵荒馬亂的,和尚也沒有飯吃,朱元璋不得不選擇投身革命,就這樣他從一個快要被殺頭的士兵,一步一步通過自己的努力晉升了上去,直到統(tǒng)領三軍的大元帥,然后他又帶領士兵和強大的陳友諒集團對抗。

最終,把最具備實力的競爭對手陳友諒給打敗,然后吃掉目光短淺的張士誠。趕走了北元的殘余勢力,朱元璋實現(xiàn)了咸魚翻身,當上了皇帝,創(chuàng)建了大明帝國。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后,也沒有清閑多少,他這個人就是一個苦命人,什么事幾乎都是親力親為,根本沒有多余的業(yè)余生活。

正是朱元璋在位的時候,他把中國實行了的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給廢除了,本來所有的事,都是有皇帝和宰相兩個人商議好執(zhí)行的。

朱元璋到好,當了皇帝把宰相一撤,所有的事情就自己大包大攬了。

朱元璋有多努力,他的江山得來的也就有多不容易。

不過,朱元璋還算是一個好皇帝,畢竟他做事還是從人民的利益上開始考慮的,比如他在對待貪官上,貪污超過十兩銀子的,就要殺頭,看來朱元璋年輕的時候,真的是窮怕了。對貪官污吏也是痛恨到了極點。

總之,不管如何說唐太宗李世民和朱元璋確實是歷史上最能打的皇帝。他們能當上皇帝就是靠著他們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華。

4

評價古代皇帝功績最精簡的四個字是“文治武功”,其中“文治”是指治理國家方面取得的成就,“武功”是指軍事方面取得的成就。前者著重“治”,后者注重“功”,安邦定國。

細細數(shù)數(shù)歷史上“武功”厲害的皇帝,無非有這么幾個:秦始皇嬴政,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隋文帝楊堅,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康熙玄燁……當然還有人多,這里大家一起補充。

要說武功最厲害,基本沒有,各有千秋,都很厲害。最重要的是,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答案。

我內心的人是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在位23年(626年—649年),享年52歲,但是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早期起兵,領兵干掉隋朝。之后,四處征戰(zhàn),逐步干掉各方割據(jù)勢力,鞏固唐朝政權,與拓展疆土。

再之后,通過玄武門之變上位。

公元630年,平定突厥。之后先后依次平定吐谷渾、高昌、薜延陀、回紇、焉耆、龜茲、吐谷渾等,四方朝服,被各族尊稱為“天可汗”。形成了“唐人”

最后,有什么想法在下方評論區(qū)一吐為快,歡迎大家說出自己的想法。

5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中國自古以來,王朝更替,江山代有才人出。

一般來說,打天下的皇帝,普遍要比收天下的皇帝功夫好。

秦始皇比胡亥厲害,朱元璋在明代皇帝中也是獨領風騷,宋太祖據(jù)說也是神功在身。

其次,還有一點不得不正視的就是,草原民族出身的帝王,普遍軍事能力,比農耕民族長大的皇帝厲害一點。

這是沒辦法的事情,草原民族吃肉長大的,從小就練習馬術和騎射,農耕民族吃米面長大,首先身體素質就趕不上人家,再通過后天的訓練刀槍棍棒之術,怎么能和人家從小練習的技術比呢。

所以,綜合上述兩個標準,元代的成吉思汗和清代的努爾哈赤,是可以登上中國古代皇帝武力排行榜靠前位置的。

努爾哈赤像

努爾哈赤出生在建州左衛(wèi)一個小部酋長的家里,從小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但是十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了,后媽不待見他,十九歲成年后的努爾哈赤就帶著舒爾哈齊小弟,一起混社會,撿蘑菇,采松子,挖人參,什么活都干。后來祖父和父親被明軍誤殺,努爾哈赤得到明的賠償——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封龍虎將軍,復給都督敕書。這樣才有了起家之根本。到二十五歲之時發(fā)兵復仇,一直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作戰(zhàn)勇猛之人。

成吉思汗出生在大草原,誕生之時,就是草原的亂世,九歲之時,父親就被毒死,所以鐵木真從小是吃了不少苦,也鍛煉了生存能力。十八歲時候,成吉思汗剛結婚,妻子就被仇敵部落搶走了,他怒而發(fā)兵,一舉擊敗仇敵。自此也是踏上了征戰(zhàn)的道路,直到生命最后。

從起兵年齡等各方面因素來看,成吉思汗都應當是武力第一的。

所以那一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并非夸大,成吉思汗就是很厲害。弓馬騎射當是很棒的。


更多歷史類原創(chuàng)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6

“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八十一軍州”。就憑這個霸氣的綽號,中國第一功夫皇帝這個寶座,就非趙匡胤莫屬了!

怎么樣,是不是超級諷刺呢。沒想到史上武功最高的皇帝,開創(chuàng)的居然是一個文質彬彬的、戰(zhàn)斗力掉渣的“弱雞”王朝!

但這卻是事實,趙匡胤武功之高,是舉世罕見的。他本就出身軍事世家,其父親趙弘殷本來就是五代時期的名將,戰(zhàn)功赫赫。所謂“虎父無犬子”,趙匡胤的武功也是相當了得的。不然,老趙也不會年僅33歲就黃袍加身。

事實上,老趙是有許多了不起的戰(zhàn)例能反映他爆表戰(zhàn)斗力的。比如,在一次與南唐猛將皇甫暉的交戰(zhàn)中,面對南唐十幾萬大軍,趙匡胤二話不說,一馬當先直殺入對方陣中,硬生生的砍傷皇甫暉,生擒大將姚鳳。

趙匡胤這位武術大咖,幾乎就像是射雕英雄傳里頭的郭靖一樣,是集當時天下武術之大成的武學宗師。趙匡胤所創(chuàng)的太祖長拳和盤龍棍法,在中國武術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并對后世的戚家拳、太極拳、洪洞通背纏拳等拳種,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也號稱“百拳之母”。

而老趙當時更是號稱“一條盤龍棍,打遍天下八十一軍州”。這么霸氣的稱號,真是想想都有點瑟瑟發(fā)抖……所以,就皇帝這個職業(yè)而言,趙匡胤的武功絕對是第一的,而且是實至名歸的。

7

自古以來武功最高的皇帝是乾隆爺啦。

我這不是開玩笑,而是有確確實實的證據(jù)的。

在清朝的許多俠義小說中,都會出現(xiàn)乾隆爺?shù)男蜗。由于乾隆本人是個非常知名的皇帝,再加上統(tǒng)治期間國力強大,所以許多民間的小說都會以乾隆為主角。

這些小說之中,不乏將乾隆設定為武功高強之人。特別是《乾隆巡幸江南記》這部小說,乾隆爺在里面簡直是帥呆了。

他化名為高天賜,微服出巡江南,在當?shù)貞椭呜澒賽喊。如何懲治呢?靠的就是他那一身武功?/p>

乾隆的民間化身高天賜這個形象,后來被1970-1980年代許多講述乾隆軼事的港臺電影、電視劇所采納。

在這些影視作品中,高天賜都擁有超強的武藝,容貌英俊,身材挺拔,所到之處無不懲治惡人。

因此,這就是為何我所言乾隆爺是武功最高的皇帝了,人家是經過很多人認證的。

當然了,回歸現(xiàn)實:古代其實也沒有我們在小說中想象的那種武功。所以,一般提到武功多是指戰(zhàn)績。這方面乾隆爺也不虛,無論是對準噶爾、回部還是藏地的用兵,都給我們今天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

8

【文藏來答】那當然是唐太宗李世民了!雖然很多開國皇帝武功都不錯,但唐太宗李世民絕對是佼佼者。舉個例子: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三月,竇建德率十萬大軍與王世充的部將會合,一起攻打唐軍。

年僅23歲的李世民帶著三千五百精兵駐守虎牢關,然后又領著其中五百人走出虎牢關,前去偵察敵營。他又命徐世勣、程咬金、秦叔寶分別統(tǒng)領這五百人在半路埋伏。而自己跟尉遲敬德,僅僅帶四個起兵直驅敵營偵查。

(網絡配圖)

由此可見,李世民不僅膽子大,而且武功非常高強。他總共六個人就敢往出走,要知道竇建德那邊可是有十萬大軍啊。

路上,李世民對尉遲敬德說:“我拿著弓箭,你拿著馬槊,即使敵方有百萬大軍又能奈我何?”牛皮吹的有點大,過了一會兒,李世民不好意思,又補了一句:“不過,咱們只要遇見了敵軍就往回跑,這才是上策!比似D不拆,尉遲敬德特別給面子地點頭答應。

(網絡配圖)

在距離竇建德的營地三里處,李世民六人與竇建德的游兵不期而遇。敵方游兵以為李世民六人只是斥候(古代偵察兵),稍未著急動手。李世民卻不怕死地大喊一聲:“我是秦王李世民!”說著就拉弓射箭,射死對方一將。竇建德軍營聽到李世民和尉遲敬德罵戰(zhàn),不知真假,就派出五六千騎兵追過來。

跟隨李世民的四個騎兵嚇得面如土色,李世民卻特別自信地說:“你們幾個只管往前跑,我和敬德兩人殿后!碧锰迷獛洠谷灰Wo小兵子,不得不說李世民對自己的武功信心十足。

(網絡配圖)

李世民與尉遲敬德兩人勒住馬韁繩,在后面慢悠悠地走。一有敵兵攆上來,李世民就拉弓放箭,尉遲敬德則持槊砍殺,就這么吊著追兵,就差對著人家吐舌頭“略略略”了。竇建德的追兵愣是被李世民和尉遲敬德這倆厲害的傻大膽給嚇住了,每次都是一追趕上就有人被殺,只好追一會兒停一會兒,不敢咬得太緊。

當看敵軍一直不敢上前,李世民跟尉遲敬德還不怕死地特意騎馬退回去一段等著。追兵被他們倆耍的直跳腳,最后也顧不得有沒有埋伏了,死命的追,然后中了李世民設好的埋伏

雖然身后有500伏兵撐腰,但年僅二十三歲的李世民只身2人挑釁四五千敵兵,其武功和膽識,可以說歷代帝王無人能比。

(網絡配圖)

本文系原創(chuàng)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使用【文藏APP】,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更多精彩內容等著你!

9

對于這個問題來說我來談談我的看法。

我覺得在歷史上能文能武的皇帝也不再少數(shù),畢竟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一共出現(xiàn)了800多位皇帝,若是要問誰的武功最高,恐怕沒人敢確定。

那我就以我自己的看法和觀點進行分析:

第一位 宋太祖 趙匡胤

第二位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的三位 唐太宗 李世民

下面我來逐個對他們進行分析,說說我為什么這么排列

宋太祖趙匡胤

01

宋太祖趙匡胤,出身于軍人的家庭,其祖上四代都朝廷的重臣。所以說也是從小受到了家庭環(huán)境的熏陶,人家趙匡胤自幼便習武。而且人家武術方面的造詣可謂是皇帝之中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了。太祖長拳三十二式、盤龍棍法哪一樣拿出來不把歷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啊。而且人家天生身材魁梧,天生就是個習武的料。

他的性情生來就不愿意讀書,而好舞刀劍,耍刀弄棒,母親不太喜歡他這樣,教訓他說:“你應該多讀經書,將來好報效國家!彼蛯寢屨f:“太平治世之時,應用文;兵荒亂世之時,應用武。現(xiàn)在正是天下大亂的時候,學武正有用!彼昙o輕輕時,東奔西走,找不到一個適當發(fā)展的機會,正在窮途末路的時候,遇到一位僧人,這位僧人一看到他,就說:“你相貌這么奇特,將來有機會做皇帝。你可以往北方去投軍,報效國家!

02

北上從軍后趙匡胤那更是跟著南征北戰(zhàn),自己的武藝進一步得到了提高,在那個五代十國的時代里,兵荒馬亂,稍有個不注意那就是死。而趙匡胤帶領將士沖鋒陷陣能活下來并且還建立了北宋,沒有點東西,誰敢這么剛。

明代戚繼光《紀效新書》中說:“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勢,又有六步拳、猴拳,各勢各異,而實大同小異!

趙匡胤自創(chuàng)“太祖棍”,明代抗倭名將俞大猷擅長太祖棍法,后世有“自宋藝祖皇帝留棍法三十六路于少室山少林寺,遂為棒法開山,知棒法始趙太祖也。”太祖在為參軍以前,就以一根棍棒闖蕩江湖,后人更以他的棍法作為棍法武功之開山鼻祖。至于太祖拳法,明代戚繼光把“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作為第一名進行訓練和學習,至今太祖長拳也還有人學習,經久不衰。

所以我把宋太祖趙匡胤排在第一位。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

01

成吉思汗 孛兒只斤·鐵木真,出身以游牧為主的蒙古。其父親也是部落首領,后被殺。于是鐵木真一家在部落中的地位落入深淵。畢竟是游牧民族,其戰(zhàn)斗力強盛,性格彪悍是他們的特點。

這里也是把他排在了第二位。因為鐵木真可以說在當時乃至現(xiàn)如今的歐洲大陸都很有名,在歐美人心目中,鐵木真是足以和他們一致公認的西方文明“始皇帝”。他當年帶領的蒙古鐵騎足跡踏遍了亞歐大陸。

02

再有一個原因就是,鐵木真這一生之中帶領軍隊戰(zhàn)爭達60余次,僅僅只是失敗了一次。這個數(shù)據(jù)不得不說,鐵木真不僅僅只是善于帶兵打仗,在戰(zhàn)爭中也有足夠的武功來保護自己,他的槍法和箭法也是非常的出眾。

唐太宗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我的文章中也有具體的分析,在這里就簡要的給大家講一講。

開頭引用一首毛主席寫的一首詞

《沁園春·雪》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連毛主席都在這里對唐太宗的評價如此之高,所以我把唐太宗李世民排到了第三位。

因為李世民是屬于文武雙全型的皇帝,并不是說他的文采在所有皇帝中能排到第一,也不是說武功在所有皇帝中蓋世。而是他是個綜合性很強的選手,畢竟年幼便開始讀書、習武兩不誤。又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隨父親上戰(zhàn)場,助其父親建立唐朝,玄武門之變也是特別突出了李世民的箭術一流。

10

歷史上很多的開國皇帝都身有武功,而且水平還都挺高的,當然,這里的武功指的是騎馬射箭、沖鋒陷陣的能力,并不是武俠小說中的“降龍十八掌”那種讓人仰視的神技能。

開國皇帝武功比較高的,當屬以下三位:

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曾經騎牛上戰(zhàn)場,后來在昆陽大戰(zhàn)中,突圍而出搬來救兵,又親率三千士兵,主動攻擊敵人,《后漢書·光武帝紀》對這一戰(zhàn)役進行了詳細記載:“……光武乃與敢死者三千人,從城西水上沖其中堅,尋、邑陳亂,乘銳崩之,遂殺王尋。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勢,震呼動天地,莽兵大潰,走者相騰踐,奔殪百余里間。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潰川盛溢,虎豹皆股戰(zhàn),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shù),水為不流。王邑、嚴尤、陳茂輕騎乘死人度水逃去。盡獲其軍實輜重,車甲珍寶,不可勝筭,舉之連月不盡,或燔燒其余!眲⑿阋匀藫魯⊥趺氖嗳f大軍,創(chuàng)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zhàn)例,通過此戰(zhàn),也可以看出劉秀武功高強,膽識過人!

唐太宗李世民雖然是唐代第二位皇帝,但在削平割據(jù)群雄的戰(zhàn)爭中,多次身先士卒,在征討王世充的戰(zhàn)斗中,李世民親率數(shù)十名玄甲軍,就敢沖擊王世充兩萬大軍,還把敵人打得“眾皆披靡,莫敢當其鋒,所殺傷甚眾”,后來和丘行恭兩人陷入重圍后,又殺出重圍,全身而返,由此看來,李世民的武功確實非同一般,難怪后來很傲嬌的說:“我用弓箭,敬德用槍,我們兩個人聯(lián)手,足以橫行天下!”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被施耐庵稱為“一條桿棒等身齊,打四百座軍州都姓趙”,雖然有些夸張,但趙匡胤棍法和拳法造詣都很高,在后周時期,也曾多次沖鋒陷陣,擊敗敵軍,比如征討北漢時,戰(zhàn)事不利,趙匡胤親自出馬,立即扭轉戰(zhàn)局(軍危,太祖麾同列馳馬沖其鋒,漢兵大潰)。

以上三位開國皇帝都很厲害,但武功最高的皇帝應該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

劉裕,字寄奴,是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同父異母的弟弟楚元王劉交之后,“雄杰有大度,身長七尺六寸,風骨奇?zhèn)ァ,后來從軍,走上?zhàn)場,隆安三年(公元399年),孫恩在浙東起義,短時間內即占領會稽、永嘉、臨海、東陽、吳興、新興、吳、義興等八個郡,擁有兵馬數(shù)十萬。

劉裕以“參府軍事”的身份跟隨衛(wèi)將軍謝琰、前將軍劉牢之前往鎮(zhèn)壓,劉牢之派遣劉裕帶著幾十個士兵去偵察敵情,結果卻與數(shù)千名起義軍狹路相逢,劉裕沒有退縮逃避,而是與義軍正面交戰(zhàn),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很快,劉裕的部下全都死了,劉裕掉到河岸下,岸上的義軍不段跳下來追殺劉裕。

這時候,神奇的一幕出現(xiàn)了,劉裕不僅一個人殺退了所有敵人,還提著刀在后面追趕:

《資治通鑒》記載:“裕奮長刀仰斫殺數(shù)人,乃得登岸,仍大呼逐之,賊皆走,裕所殺傷甚眾”;

《宋書》記載:“牢之子敬宣疑高祖淹久,恐為賊所困,乃輕騎尋之。既而眾騎并至,賊乃奔退,斬獲千余人,推鋒而進,平山陰,恩遁還入海。”;

《資治通鑒》另有記載:“劉敬宣怪裕久不返,引兵尋之,見裕獨驅數(shù)千人,咸共嘆息。因進擊賊,大破之,斬獲千余人。

一個人,一把刀,打跑了數(shù)千人,如果史書上的記載是真的,那么劉裕的武功之高,就是武俠小說中的掃地神僧、張三豐、獨孤求敗等絕頂高手,也望塵莫及啊,恐怕也只有《越女劍》中的超凡入圣的阿青才能稍勝一籌。

37歲的劉裕因此戰(zhàn)而成名,后來平定企圖篡位的桓玄后,又先后消滅桓楚、盧循、司馬休之等割據(jù)勢力,攻滅南燕、后秦等國,降服仇池、大破北魏,北伐中原收復洛陽、長安等地,最后代晉自立為帝,國號為“宋”,即大名鼎鼎的宋武帝。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稱贊劉裕北伐的功績:“……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