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翻閱過《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沒有看到諸葛亮有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的記載。按理說,這樣的豐厚的賞賜,必然會記入傳記中,流傳后世。
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中曹操在封魏公之前曾受封賞“十七年春正月,公還鄴。天子命公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如蕭何故事。”有漢以來,恩寵極高。
其一,入朝不趨。古禮,臣見君須趨,即快步走。入朝不趨,即上朝可不用快步走。
其二,劍履上殿。古人席地而坐,入室須脫鞋,貴族、大臣佩劍,秦制上殿不得佩劍。劍履上殿,即穿鞋佩劍直入殿堂。
其三,謁贊不名。古禮,臣拜君時由侍臣唱名。
這三條是一種特殊的禮遇,用來表彰臣子的特殊功勛。
(蕭何首開如某某故事的先河)
不過,即使有這樣的高規(guī)格的待遇,也要向天子下跪,以示臣服。
到這里,幾乎已經(jīng)做到了臣子的極致了。然而,題中的意思,諸葛亮還要有“甲仗百人入殿”,意味著什么?
漢承秦制,王公大臣君前議事都不可攜帶兵刃,如今不僅可以劍履上殿,還要帶著一百甲士上殿。
這是要逼宮嗎?
如果因為蜀漢國內(nèi)政治環(huán)境不太穩(wěn)定,擔心會有敵人行刺。在諸葛亮之后的蜀漢丞相費祎,在公元253年的歲首大會上,被魏國派遣的刺客郭循在過節(jié)時的熱鬧氛圍下,于光天化日刺殺得手。魏國好像特別喜歡用刺客,鮮卑人的首領(lǐng)柯比能就是被魏國的一個刺史派了一個刺客殺死,然后讓鮮卑人又亂糟糟地過了150多年才又統(tǒng)一。
因此,蜀漢政權(quán)為了保護諸葛亮,特意安排一百甲士護衛(wèi),也能說的過去。不過,即使治安不好,從家里到宮殿的路上安排人員護衛(wèi)也就罷了,上殿還要帶著人,是幾個意思?
既然都能夠混入到宮廷內(nèi)部,難道就不能混入100甲士之中?既然已經(jīng)混入到宮殿內(nèi)部了,那豈不是刺殺皇帝目標更明顯?如果蜀漢內(nèi)部政治需要用諸葛亮高壓來彌補裂隙,那么就難以理解李嚴被罷官之后聽聞諸葛亮去世后也郁郁寡歡,于同年去世了。
《諸葛亮傳》說“建興元年,封亮武鄉(xiāng)侯,開府治事。頃之,又領(lǐng)益州牧。政事無巨細,咸決于亮!這是諸葛亮在朝廷領(lǐng)受的爵位和官職的直接介紹,并沒有涉及財帛和特殊禮遇。
魏時京兆魚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其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及禪立,以亮為丞相,委以諸事,謂亮曰:‘政由葛氏,祭則寡人!比缫灾T葛亮《出師表》中所言,雖然句句肺腑,但其中卻有很多“誠宜”、“不宜”之類的字詞。此時,劉禪已經(jīng)21歲了,是一個成年皇帝了,可是諸葛亮字里行間雖然赤膽忠心,卻沒有看到君臣之禮。
“政由葛氏,祭則寡人”,這八個字如果記錄屬實,則是如諸葛亮故事。
“(桓)溫乃廢帝而立簡文帝,詔溫依諸葛亮故事……”出自《晉書.桓溫傳》,背景是桓溫剛把皇帝司馬奕廢為東海王,立司馬昱為晉簡文帝。東晉朝廷下詔,讓桓溫仿照諸葛亮的例子,并賜甲仗百人入殿,賞賜若干云云。
(桓溫曾四次北伐建立功勛)
因此在這里,桓溫可以帶甲士百人入殿應(yīng)是皇帝特許,因為時局危亂,讓桓溫依照諸葛亮故事,要其主導(dǎo)政事,共尊王室;笢卣茩(quán)后,誅殺了很多政敵。但是由于有王、謝等家族勢力存在,桓溫至死沒有敢篡權(quán)。
再回到桓溫領(lǐng)的圣旨,內(nèi)容里還有賜錢很多,達五千萬錢,還有數(shù)量相當?shù)呢敳。我們都知道蜀漢國小力貧,哪兒有那么多錢財?而且諸葛亮不治產(chǎn)業(yè),他曾說“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diào)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nèi)有余帛,外有羸財,以負陛下 。"
當時的蜀漢國內(nèi)特別崇尚儉樸,諸葛亮《誡子書》云:“非淡泊無以明志”,蜀漢國內(nèi)的政治,以“克復(fù)中原”為號召,精神獎勵遠大于物質(zhì)激勵。翻遍《三國志.蜀書》,很少見到有賜錢巨萬的。諸葛亮去世后,家無余財。可見,這5000萬錢,并不是諸葛亮故事。
(諸葛亮不治余財)
因此,這句話斷句,應(yīng)該是依“諸葛亮故事;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后面的“甲仗百人入殿,賜錢五千萬,絹二萬匹,布十萬匹”不是用來解釋“諸葛亮故事”的,而是單獨列出封賞給桓溫政治地位的。諸葛亮故事,則是開府治事,即“政由桓氏,祭則寡人”,要桓溫不要學(xué)王莽、曹操篡權(quán),而是幫著皇帝分憂。這與李自成的大將劉宗敏說的“皇帝之尊在汝,考掠之威在我”有相同的意思。
曹操只是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就想著要做“周文王”了;桓溫有了100甲士,立刻大權(quán)在握,誅殺了很多人。
諸葛亮想罷李嚴的官,還得聯(lián)絡(luò)了幾十個朝中官員共同上奏,才將其罷免。可見,諸葛亮對于朝廷重大人事布局并不能做到隨心所欲,這一百甲士顯然沒有給諸葛亮帶來桓溫那樣的生殺大權(quán)。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一百甲士的故事不是諸葛亮的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