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年輕的時候不喜歡念書,喜歡犬馬,喜歡音樂,喜歡華美的衣服。

這不就是當代活脫脫的80后,90后,00后的共同寫照么。

2.做事堅定,認準的事情不回頭。

比如最著名的三顧茅廬,一次見不到,去第二次,兩次見不到,再去第三次。(“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這固然反映了劉備求賢若渴,也同時反映了劉備性格的一個側(cè)面:認準的事情一定要做成。

再比如年輕的時候,見督郵,人家不見他,他氣的去把人家綁起來打了一頓,然后跑了。(“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柳,棄官亡命!保

換成普通人,想見一下高官,人家擺架子不理會你,一般人可能就算了,劉備吶,可不這樣,要么你就見我,要么我揍你一頓,反正揍完了也是見面了。

《三國演義》里把鞭打督郵寫成是張飛干的,誰想這樣的事情實際上是劉備干的呢!

所以啊,幸虧三顧茅廬的時候劉備已經(jīng)不年輕了,不沖動了,說不定能把諸葛亮也綁起來揍一頓:我讓你不見!讓你不見!讓你不見!

(圖片:桃園三結(jié)義木雕)

3.社會你備哥,人狠話不多。

劉備這個人吶,不太愛說話,但是喜歡結(jié)交朋友,(“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做起事情來也很果斷,殺人的時候也絕不手軟。

例如在劉表手下,勸袁紹襲擊曹操:“曹公北征烏丸,先主說表襲許,表不能用!

曹操讓他襲擊袁術(shù),他卻趁機殺了車胄:“曹公遣先主督朱靈、路招要擊術(shù)。靈等還,先主乃殺徐州刺史車胄!

(圖片:三國形勢)

4.做事以仁義為本,真的也罷,假的也罷,他直到死都一直在貫徹自己的這個理念。

有人說劉備仁義是在演戲,但是演一時的戲不難,一輩子都這樣演,臨死前還這樣演,那他到底是真的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還是在演戲,那就很難說了。

例如在當陽長坂坡,劉備不愿舍棄百姓逃離:“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圖片:劉備攜民渡江)

在襄陽,諸葛亮勸他攻打劉琮,占領荊州,劉備說:“吾不忍也!

關羽被東吳殺死,劉備起兵討吳,誰勸也不聽:“初,先主忿孫權(quán)之襲關羽,將東征,秋七月,遂帥諸軍伐吳。孫權(quán)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

這件事后世很多人認為劉備不明智,不懂政治,憑個人感情用事等,然而,反過來看,劉備不就是靠仁義感情籠絡人心的么,關羽張飛諸葛亮等對他誓死追隨,情感因素大于功利因素,劉備這一做法是不明智,但是這也正是他為人“一以貫之”的體現(xiàn)。

劉備自我評價:“今指與吾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寬;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以忠;每與操反,事乃可成耳。”

5.知人善任,善于籠絡人心。

劉備本人在歷史上關注度不高,但是他的部下諸葛亮關羽,是文臣武將的標桿,不管是在民間官方,不管是學者大儒,草野村夫,都很敬仰崇拜他們,不管哪個朝代一律都給以極高的評價,實在是非常難得的,而他們效忠的君主是誰?

正是劉備。

(圖片:成都武侯祠中的劉備雕像)

再比如,張飛馬超趙云,這些人物在后世,幾乎個個名字響當當,而歷史上的蜀漢呢,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幾十年的割據(jù)政權(quán)罷了,由此可見劉備此人必有自己獨特的魅力,能讓部下忠心耿耿的追隨一生。

劉備臨死前特意囑咐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后來果然馬謖嚴重失職,可見劉備識人眼光有毒辣之處。

有刺客想殺劉備:“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筒蝗檀,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6.胸懷大志,雄才大略,百折不撓。

“先主少時,與宗中諸小兒於樹下戲,言:“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

曹操:“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先主方食,失匕箸!

曹操對待劉備:“曹公表先主為左將軍,禮之愈重,出則同輿,坐則同席!

(圖片:曹操青梅煮酒論英雄)

陳壽:“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劉備投奔袁紹的時候,袁紹“遣將道路奉迎,身去鄴二百里,與先主相見!

劉備投奔劉表的時候,劉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陳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陸遜:“劉備世之梟雄!

諸葛亮:“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薄皠⒐鄄派w世,據(jù)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

劉備二十多歲起兵,一路奔波,直到61歲才稱帝,可見他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標可以奮斗終身。

7.劉備金句:

“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

(圖片:劉備訪水鏡)

“求田問舍”:后許汜與劉備共在荊州牧劉表坐,表與備共論天下人,汜曰:“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眰渲^表曰:“許君論是非?”表曰:“欲言非,此君為善士,不宜虛言;欲言是,元龍名重天下!眰鋯栥幔骸熬院,寧有事邪?”汜曰:“昔遭亂過下邳,見元龍。元龍無客主之意,久不相與語,自上大床臥,使客臥下床。”備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臥百尺樓上,臥君於地,何但上下床之間邪?

“髀里肉生”:“備住荊州數(shù)年,嘗于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yè)不建,是以悲耳!

注:以上引號文字皆引自《三國志》。

最佳貢獻者
2

曹操善權(quán)謀,劉備善馭人,孫權(quán)善隱忍,故能成三國鼎立之勢。有人會說,曹操也善于馭人,許多能人志士都歸降他。相比于劉備,曹操馭人的本事太差,終其一生有許多人都背叛了他,例如張邈、陳宮、于禁、張繡等等,而鮮有人背叛劉備。那么劉備在真實的歷史上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劉備這個人很有意思,他揚名天下靠的是仁義和忠信的聲譽,然而最后成立帝業(yè)靠的卻是趁虛而入,侵犯別人領地。這簡直是赤裸裸的打臉行為,也是后人為什么非議劉備虛偽的原因。

劉備此人有一種氣質(zhì),用現(xiàn)在的話叫自帶光環(huán),什么光環(huán)?英雄光環(huán)。劉備認為自己此生必非凡品,所以對和自己有同樣氣質(zhì)的人有隔離感,于是才造成了流竄于諸英雄之間,居無定所。劉備曾經(jīng)在見到孫權(quán)后說道:孫權(quán)此人有大志,必不為人下,我不能再見他了。

備還,謂左右曰:「孫車騎長上短下,其難為下,吾不可以再見之!鼓藭円辜嫘小

這說明了一個問題,劉備每投靠一個人都會思量一番,如果自己能夠取而代之則繼續(xù)待下去,例如陶謙、劉表、劉璋,如果自己不能夠取而代之則要趕快離開,恥于屈居人下,例如袁紹、曹操、孫權(quán)、呂布等等。那么他這種思維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小時候,這就是劉備與眾不同的地方。

劉備年少即有大志,史載劉備為織席販履之輩,雖然劉備家庭貧窮,但是卻胸懷寬廣。同宗劉德然看出他的與眾不同,于是經(jīng)常在經(jīng)濟上照顧她。這讓劉德然的妻子很不解,劉德然自信的說:以后光耀劉家門楣的必是此兒。

等到劉備再長大一些,他的影響力就更大了。劉備和公孫瓚共同投靠當時的大儒盧植門下學習,事實證明,此二人都不是來讀書的,而是來求取名聲的。為什么呢?公孫瓚出身貴族,但卻是個粗俗之人。劉備呢?劉備喜歡狗馬、音樂、艷服。后兩人都從軍而去,你說他們能在盧植這里學到什么?無非是蹭個大儒盧植的門生這個虛名而已。

劉備這時就開始凸顯他的馭人之能,當時和他幾乎同齡的人都喜歡結(jié)交劉備,富商張世平、蘇雙更是資助了他大量錢財,劉備隨之有了一定的勢力。

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jié)豪俠,年少爭附之。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由是得用合徒眾。

后來,黃巾起義爆發(fā),劉備趁亂而起,以義兵形式參加平定叛亂的行動,當了個小官,安喜尉。劉備此時還是個小人物,因此上天也不會特意照顧他,刀劍不長眼,有一次劉備差點死去。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當時張純反叛,朝廷派兵征討,平原相劉子平推薦劉備助軍,劉備在作戰(zhàn)過程中被人所傷,為了保全性命,劉備裝死逃過一劫,后被人救了回去。在三國時期,靠裝死逃過一劫的知名人物恐怕只有劉備和廖化兩個人。

時張純反叛,青州被詔,遣從事將兵討純,過平原,子平薦備於從事,遂與相隨,遇賊於野,備中創(chuàng)陽死,賊去后,故人以車載之,得免。

后來,劉備以軍功晉升安喜尉,這時朝廷下旨遣免一部分以軍功當官的人,劉備好像在遣散的名單之中,劉備怕丟官,于是前去拜見負責此事的督郵,有賄賂督郵的嫌疑,督郵沒有見他,于是劉備生氣,將督由綁在床上毒打了一頓,然后懸官印而去。

自此,劉備開始了流亡的生涯,先是投奔公孫瓚,后和田楷一起助力陶謙守徐州。劉備在幫助陶謙時兵力只有一千多人,陶謙見劉備兵力少,于是撥付給他幾千人,劉備實力大增,于是脫離田楷,做了陶謙的手下。

陶謙死后,劉備被眾人推舉為徐州牧,注意,這僅僅是劉備第一次被眾人推舉,后面還有一次,在荊州的時候,劉琦死后,劉備也是被人推舉為荊州牧,由此可見劉備駕馭人心的魅力。

可惜徐州是個易守也易攻的地方,很快的劉備丟失了徐州,也與人生第一個死敵呂布結(jié)下了梁子。劉備平生最恨呂布,為什么呢?因為呂布曾經(jīng)兩次擒獲了劉備的妻子和其他家屬,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所以在曹操擒住呂布后,呂布欲讓劉備替其求情,劉備直接慫恿曹操殺了呂布,這一招借刀殺人用的絕妙。

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

后來,曹操欲收服劉備,無奈劉備不是那種肯屈居人下的人,于是劉備再次逃亡,南下投奔劉表。劉表礙于劉備的英明,打發(fā)他去新野駐扎,新野是曹操南下進攻的第一站,所以劉備算為劉表看家護院。

劉表后來病死,臨終欲托孤于劉備,劉備辭讓,于是劉表的小兒子劉琮即位。劉琮背叛了劉備,在沒有通知劉備的情況下偷偷的投降了曹操,劉備很生氣,此時諸葛亮建議劉備趁機攻擊劉琮,占據(jù)荊州,劉備沒有答應,于是率軍撤退。撤退時,荊州的百姓及官吏都跟隨他南下,劉備的聲望達到最高點。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從孫權(quán)處借得荊州。后劉表邀請劉備幫助防守漢中張魯,這時劉備坐不住了,開始謀劃奪取川蜀之地。那么為什么劉備此時會變臉呢?他難道不要仁義、忠信的名義了嗎?答案是時間不等人呀

此時的劉備已經(jīng)年近五旬,卻沒有能夠安心立足的地方。川蜀地處西南,是個割據(jù)一方的好地方,況且劉璋暗弱,自己有可能取而代之。于是劉備在形勢的逼迫下人生第一次卸下虛偽的面具,露出了猙獰的面孔。隨之在龐統(tǒng)和法正的陰謀輔佐下,趁機占有了川蜀之地,益州。

劉備占了大便宜,孫權(quán)不高興了。于是孫權(quán)后來發(fā)動戰(zhàn)爭逼迫劉備割舍江夏、長沙、桂陽等地,又趁關羽北伐、劉備爭奪漢中之際,趁機奪取了南郡,徹底奪回了荊州全境。自此,孫權(quán)和劉備徹底翻臉。劉備大怒,舉全國之力發(fā)動夷陵之戰(zhàn),后被陸遜所敗,憾然離世于白帝城,自此劉備走完了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

劉備一生很精彩,也多災多難。終其一生劉備都堅信一個信念,那就是自己本就是人中龍鳳,最后他成功的實現(xiàn)了自己的信念。而同時劉備也是歷史中的一個小人物,蜀漢之偏安朝廷終歸不能抵擋曹魏的強大而最終被滅,所以說劉備是英雄也罷,是小人也罷,終歸劉備首先是個平凡的人,而最終他能夠成為帝王也是靠自己一步一步努力上去的。難能可貴的是劉備攀升之路并沒有伴隨太多殺戮,這一點是他強于曹操的地方。

本回答獨發(fā)于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喜歡請隨手關注我的頭條號,謝謝!

3

劉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史料去分析,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劉備是一個奇才,但是絕對是百分百的偽君子而且禍害好幾代人,再加上通俗易懂的三國演義的流行,直到現(xiàn)在還令國人沒有正確的三觀,光說沒用,大家一切用道理說話。

首先經(jīng)常有人說劉備白手起家,錯!資產(chǎn)不單是金錢和權(quán)力,劉備靖王之后的身份就是劉備最大的資產(chǎn)。曹操是宦官之后,東漢末年政局混亂宦官是禍害之一,所以曹操的出身並不好,特別對于當代有識之士,是看不起曹操的。而劉備呢?一個根本查無可查的身份,根本難以證明,而難以證明就相當于很難去否定一樣的道理,所以靖王之后對當代文教未開,讀圣賢書的人來說就等于頭上自帶光環(huán)一樣,但有一樣絕對沒錯,就是三國演義的皇叔身份純屬瞎扯,按劉備的輩份排序?qū)嶋H是漢獻帝的玄孫。

看過三國演義的應該知道劉安殺妻給劉備及孫乾食用的故事吧,為什么羅貫中在演義里不停表達劉備的仁義,塑造一個仁義長者的形象,卻又把劉安殺妻這事情加入小說?道理很簡單,就是羅貫中本身就是思想迂腐的書生,不認為女性的生命有什么價值,這一事情正常不過,不會沾污劉備仁義之名,所以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是什么樣的人,大家清楚了吧?

說回劉備,認為劉備是仁義,是正統(tǒng),匡復漢室是很崇高理想的人大有人在,但可以肯定的說,劉備是一個絕對談不上仁義,而且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千古偽君子,劉備和曹操從個性上最大的區(qū)別就是曹操從不掩飾自己做的事情,而劉備卻是一個做著同樣事情什至更加不堪的,但總要用所渭仁義去包裝,因為劉備實力不如曹操,所以表面上一定要裝作和曹操處處相反,自己才能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去和曹操對抗。

為何說劉備的仁義是裝出來的呢?有很多人會說劉備仁義了一輩子就是真仁義,還有什么小善不為,小惡為之和曹操的寧我負人,休人負我相比。對不起,你們太膚淺而且沒有去了解這段歷史,劉備不仁不義的事情多的去了,隨便一抓一大堆。

劉備倒是學了劉邦的一點皮毛,逃跑時跑的比免子還快,那還去理會什么兄弟,妻子就更不用說。劉備投靠過的人有差不多十個吧,別瞎扯什么帶兄弟入股這些聽起來高大上的廢話,數(shù)一下每回投靠時劉備帶了什么,走的時候劉備帶走了什么?再數(shù)一下劉備為什么每回離開時不是不辭而別就是開蹓什至逃跑?一個兩個是個別事件,但基乎每回都是就不是偶然吧?

再看劉備還做了什么,劉璋這同宗腦袋發(fā)熱邀請劉備入川抵抗張魯,劉備到了西川后做了什么?呆在那里動也不動,吃喝拉撤全是劉璋供應,用了一年多時間把自己養(yǎng)肥了,認為是時候要反客為主強占西川了,且慢,翻臉前先和劉璋說荊州有戰(zhàn)事需要更多軍馬錢糧,劉璋這同宗給了一半,劉備是確認不能從劉璋身上騙取更多東西,要開始強占了,但是這事情實在太臭,用什么辦法來裝好呢?只好委屈一下鳳雛先生,還我軍師來!

劉備囗號是匡復漢室,這話只說了一半,后面才是深層次的意思,就是皇帝必須由自己來當。漢獻帝禪讓曹丕,劉備馬上跳出來一口咬定漢獻帝已遇害,痛哭流涕之后就是按照劇本演下去,一推再推最后勉為其難的稱帝吧,在祭拜烈祖烈宗時還加上一個活著的漢獻帝,這戲真是考驗演戲的功底啊。有很多人對劉備稱帝苦心思量了多種借囗,希望能把這事合情合理化,比如無論漢獻帝是否在生都不重要,禪讓了劉備稱帝就是要延續(xù)漢室,那請問劉備自己如果認為自己稱帝合情合理的為什么要發(fā)布漢獻帝遇害的假消息?很簡單,就是名不正言不順,難道是閑著旦疼嗎?那些說消息是封鎖的,劉備不知道實情的人,請先去補補腦,禪讓是兩個人躲在房間里禪嗎?漢獻帝封公賜地保留天子禮儀再加上帛衣玉食這等好事,曹丕要掖著捂著嗎?肯定是天下無人不知,隨了另有企圖的劉備。

且不說演義還是三國志,就按大家都知道的歷史大局來說,劉備對歷史推進和國家統(tǒng)一非但沒有貢獻,而且可以用歷史罪人來形容也不為過。首先漢獻帝逃離長安之際,假設沒有曹操存在,以當時的劉協(xié)加上劉備可以做什么?不要說延續(xù)漢室,連小命都不一定保的住,曹操那句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一點都不虛,天下間不知出現(xiàn)多少不同姓氏的王和帝,誰還在乎皇帝姓什么,劉備的宗親身份還有意義嗎?漢朝還能再撐最后那幾十年嗎?

曹操挾天子后,抵抗外族入侵,保衛(wèi)了漢人的土地,然后用畢生時間擺平各分裂諸候,把四分五裂的天下統(tǒng)一成十三州占其九,這對國家統(tǒng)一和歷史的推進是多大的功勞?天下大亂本來就是東漢朝廷胡作非為而導致的,難道曹操作了這些貢獻不能稱帝?天下是姓劉的還是應該有能者居之?何況曹操至死都沒稱帝而劉備稱了。

那請問一下曹操在南征北伐時劉備在干什么?不就是到處投靠,占了便宜就跑嗎?敢問劉備自己打下來的地方有幾個?不就是荊南幾個不毛小郡和早就被戰(zhàn)略放棄的漢中嗎?騙了西川后,妄自稱帝發(fā)動戰(zhàn)爭,請問劉備是有貢獻還是有實力?難道還想曹魏主動歸順然后讓劉備當皇帝?憑什么?就憑你姓劉和那個真假難分而且八輩子沾不上邊的宗親身份嗎?說白了劉備囗喊匡復漢室,實際上就是要自己當皇帝,如果劉備不是因為自己的皇帝夢而早日歸順,曹操在有生之年可以統(tǒng)一國家的話,往后幾百年的亂世很可能不會出現(xiàn)。如果認為是曹操妨礙劉備統(tǒng)一天下而不是劉備妨礙曹操的,請再去補補腦,然后說一下沒有曹操這人劉備如何統(tǒng)一天下?前文已經(jīng)說的很清楚。

喊口號很容易,可以喊得很高大上,但國家需要喊囗號的人還是實際干實事的人?漢賊不兩立,王業(yè)不偏安純粹瞎扯,曹孫劉都是漢人,誰當皇帝有區(qū)別嗎?為了皇帝要姓劉,然后發(fā)動漢民族間的內(nèi)戰(zhàn),請問有何光榮有何好吹噓?

劉備是地地道道的小人和偽君子,對國家無貢獻之余還延長國家分裂,請問劉備發(fā)動戰(zhàn)爭就算成功了,除了皇帝由姓曹變成姓劉,然后天下打的稀巴爛外,還能有什么?曹操統(tǒng)一大半天下,大部份百姓開始由亂轉(zhuǎn)冶的生活,而劉備偏要再次發(fā)動戰(zhàn)爭把百姓開始穩(wěn)定的生活再次撥亂,請問劉備如何不是歷史罪人。

這問題還包括三觀的問題,請先了解歷史,再去用宏觀角度去想一下,而不是人云亦云,道聽途說。討論問題可以,但請按實情說論點,而不是像劉備喊口號一樣,假大虛外並沒其它意義。

4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讬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陳壽

一個出身不如曹操、創(chuàng)業(yè)資金不如曹操、人脈不如曹操,前半生被各路英雄欺負瞧不起,顛沛流離,混的一塌糊涂,直到五十多歲才終于揚眉吐氣打敗曹操,終成大業(yè)的人!

現(xiàn)在被吹的很厲害的曹操一輩子拍死多少英雄豪杰,皇帝都收拾不止一個(包括袁術(shù)那樣的),唯獨拿草根階級劉備沒辦法,而且還讓他越混越大,在那個重視門第的時代竟然成了皇帝!

劉備前半生靠混,沒本錢,但他也有氣節(jié),他敢怒打督郵(正史是他自己打的),然后出去拼搏、戰(zhàn)斗!和演義里差不多,很是顛沛流離,他真正崛起是在赤壁之戰(zhàn)前后,有了爭天下的本錢,然而在混的日子里,他的人品卻出奇的好,下面有同期或者后世人對他的評價,簡單點就是有雄心,又崇尚以德服人,從不做難看的事,有曹操的容人之量,卻無曹操的暴戾多疑。

我們再來談談那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點:軍事。平時多看書,上網(wǎng)少的,多少能發(fā)現(xiàn)一個細節(jié),那就是無論《三國演義》還是《三國志》里,劉備的軍事才能,無論戰(zhàn)術(shù)戰(zhàn)略,都是要高過曹操的,曹操能和他相比的,只有用人而已。

早期小打小鬧的勝仗大家也不認同,我們看看從赤壁到夷陵之戰(zhàn)之間,劉備的軍事生涯一句話:戰(zhàn)必勝,攻必取,百戰(zhàn)不殆!征四郡,四郡平。入蜀逆襲劉璋,幾乎七戰(zhàn)七捷。漢中之戰(zhàn),曹操欲取漢中,被劉備打的大敗。相比之下,曹操甚至沒有形成自己的戰(zhàn)術(shù)體系,在參謀團隊建立起來以前,其實軍事表現(xiàn)比劉備還差點。

政治上,看看徐州那部分還有他孤身入許昌的本領就知道其水準,曹操最有名的伎倆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確實厲害。到了晚年各種剛愎自用,遷都都搞出來了,至少不是劉備能搞出的段子。

很多人說劉備虛偽,我們來看看別人的評價:

劉元起:吾宗中有此兒,非常人也。

陳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劉玄德。

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

程昱: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shù)也、夫劉備,人杰也,今不擊,必為后患,將生憂寡人、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

裴潛: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以為一方主。

劉曄:劉備,人杰也,有度而遲。

孫勝、賈詡:劉備雄才。

郭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張飛、關羽者,皆萬人之敵也,為之死用。嘉觀之,備終不為人下,其謀未可測也。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shù)世之患!币嗽鐬橹。

諸葛亮:劉公雄才蓋世,據(jù)有荊土,莫不歸德,天人去就、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趙戩:劉備其不濟乎?拙于用兵,每戰(zhàn)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傅干: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張松:劉豫州,使君之宗室而曹公之深讎也,善用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強,曹公雖來,無能為也。

彭羕:仆昔有事於諸侯,以為曹操暴虐,孫權(quán)無道,振威闇弱,其惟主公有霸王之器,可與興業(yè)致治,故乃翻然有輕舉之志。

劉巴:備,雄人也,入必為害,不可內(nèi)也。

孫權(quán):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

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

黃權(quán):左將軍有驍名,今請到,欲以部曲遇之,則不滿其心,欲以賓客禮待,則一國不容二君。

陸遜:尋備前后行軍,多敗少成,推此論之,不足為戚、備是猾虜,更嘗事多、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

張輔:劉備威而有恩,勇而有義,寬宏而有大略。

鐘會: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興兵朔野,困躓冀、徐之郊,制命紹、布之手,太祖拯而濟之,與隆大好。

楊戲:皇帝遺植,爰滋八方,別自中山,靈精是鐘,順期挺生,杰起龍驤。始于燕、代,伯豫君荊,吳、越憑賴,望風請盟,挾巴跨蜀,庸?jié)h以并。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跡,播德芳聲。華夏思美,西伯其音,開慶來世,歷載攸興。

劉淵:故孝愍委棄萬國,昭烈播越岷蜀,冀否終有泰,旋軫舊京。

習鑿齒:先主雖顛沛險難而信義愈明,勢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顧,則情感三軍;戀赴義之士,則甘與同敗。觀其所以結(jié)物情者,豈徒投醪撫寒含蓼問疾而已哉!其終濟大業(yè),不亦宜乎!

王勃:以先主之寬仁得眾,張飛、關羽萬人之敵,諸葛孔明管、樂之儔,左提右挈,以取天下,庶幾有濟矣。然而喪師失律,敗不旋踵。奔波謙、瓚之間,羈旅袁、曹之手,豈拙于用武,將遇非常敵乎?

朱敬則:蜀先主抱英濟之器,無角逐之材。遠竄荊蠻,畏曹公之神武;奄有庸蜀,乘劉璋之政衰。國小人夷,風頹俗陋。

杜甫: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劉禹錫: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勢分三足鼎,業(yè)復五銖錢。得相能開國,生兒不象賢。凄涼蜀故妓,來舞魏宮前。

何去非:方其豪杰并起,而備已與之周旋于中原矣。始得徐州而呂布奪之,中得豫州而曹公奪之,晚得荊州而孫權(quán)奪之。備將興復劉氏之大業(yè),其志未嘗一日而忘中州也。然卒無以暫寓其足,委而西入者,有曹操、孫權(quán)之兵軋之也。

蕭常:昭烈父子以帝室支屬,介在一隅,而正位號,尚數(shù)十年,由先漢至是,垂祀五百,三代以還,葢未之有。人主之結(jié)人心,其效廼爾,有大物者,庸可忽諸。

郝經(jīng):漢得天統(tǒng),莽簒而在光武,操竊而在昭烈。魏吳雖僣,猶夫吳楚也。昭烈天資仁厚,宇量(闕)毅,巋然一世之雄。以興復漢室為己任,崎嶇百折,僨而益堅。顛沛之際,信義逾明。故能終系景命,信大義于天下。任賢使能,灑落誠盡,使諸葛亮以死自效。復見三代君臣,高、光為不亡矣。國賊未討,境土未復,而僨軍崩殂,哀哉!

陶宗儀:備又非人望之所歸。周瑜以梟雄目之,劉巴以誰人視之,司馬懿以詐力鄙之,孫權(quán)以猾虜呼之。

楊璟:昔據(jù)蜀最盛者,莫如漢昭烈。且以諸葛武侯佐之,綜核官守,訓練士卒,財用不足,皆取之南詔。然猶朝不謀夕,僅能自保。

孫承恩:賢矣昭烈,寬厚弘毅。崎嶇立國,仗信履義。推誠任賢,肝膽孚契。顧命數(shù)詞,可訓后世。

何良臣:劍用則有術(shù)也。法有劍經(jīng),術(shù)有劍俠,故不可測。識者數(shù)十氏焉,惟卞莊子之紛絞法、王聚之起落法、劉先主之顧應法、馬明王之閃電法、馬超之出手法,其五家之劍庸或有傳。此在學者悉心求之,自得其秘也。

王夫之:劉先主以漢室之裔,保蜀土,奉宗祧,任賢圖治,民用乂安,尚矣。

就是這樣,很多人看了點所謂的揭秘,就認為劉備很差很虛偽,可是你們卻不知道在很多人心目中劉備是最好的老板。還是那句話:劉備的一生,他對得起百姓和部下,愧對的,只有他的妻子。

對了,有人或許會問孫權(quán)比劉備如何:

張子布薦亮於孫權(quán),亮不肯留。人問其故,曰:“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諸葛亮后為劉備所用,一生鞠躬盡瘁、無怨無悔,至于孫權(quán)對部下的胸襟,懂的都懂。

5

一個政治天才,一個軍事庸才;一個偽裝高手,一個亂世梟雄。

(一)蜀漢公司的前身

劉備少失怙恃,與母親賣草鞋織葦席為生。少年的志向便是當皇帝——“吾必當乘此羽葆蓋車”,不過這也不能說其志向遠大。少年人往往喜夸?,就像現(xiàn)在的小孩說長大了要當科學家要當將軍。如果成不了材,這就是一句不經(jīng)人事的話,當然還有點缺心眼,因為在那個高壓的時代,這事往大了說就是謀反。

15歲的時候,他開始跟著大儒盧植學習。但他卻并不愛讀書,喜歡的是“狗馬、音樂、美衣服”,這個年齡放到現(xiàn)在正好上高中,孩子該向父母要三千塊錢的手機、500塊錢的鞋和800塊錢的衣服了,還得給他準備生活費,他要買書買漫畫上網(wǎng)吧等,有的孩子這就該早戀了,得請小對象吃飯買生日禮物什么的。

通過以上兩點,可以發(fā)現(xiàn)劉備放到當今社會就是一普通孩子,貪玩、喜新奇、好大言,這都是青少年的天性,放到那個時代也不算特立獨行,比如他的遠祖劉邦同志,看到秦始皇車駕也是大放厥詞:大丈夫當如是也。感慨完仍然該干嘛干嘛,睡懶覺、游手好閑。

事實上,年幼時誰都曾發(fā)誓要成為世界之王,遙望樹蔭如車蓋、或親眼得見祖龍東巡之威風,恐怕一半以上的小孩子都曾如此憤憤不平。區(qū)別之處就在于,老劉家的三位(劉邦、劉秀、劉備)同學都實現(xiàn)了自己當年吹過的牛逼。

這就非常了不起了!

劉備的同學共有兩人:劉德然和公孫瓚。這兩人都對他有很大的幫助,劉德然的父親資助劉備學業(yè),而公孫瓚與劉備關系良好。

(公孫瓚后來的地位就相當于東北王張作霖。劉備起家之初,曾去投奔過一次。)

到黃巾起事時,劉備的狀況是“年少爭附之”,還有兩個大商人(張世平、蘇雙,販馬商人,資累千金)給其風險投資,麾下已有很多人馬,“得用合徒眾”,儼然一幫之主的派頭。

(二)公司草創(chuàng)階段

直到打下成都之前,蜀漢公司一度連辦公地點都沒有。且看他所呆過的寫字樓有哪些:

安喜尉、高唐尉、平原令、徐州、小沛、許都、青州、荊州、夏口、益州等。

漢末群雄,有誰曾像劉皇叔這么慘過,凄凄惶惶,如喪家之犬。

碰到呂布,打不過;遇到曹操,更打不過……

這時候劉備正確的分析了形勢,論武功計謀其遠遜曹操,論王者之氣又不如孫權(quán)。怎么辦?光有百折不撓的勇氣最多也就是個打不死的小強,必須采取差異化競爭才有出路!

操以急,吾以寬;
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譎,吾以忠;
每與操相反!

之所以謂其政治天才及偽裝高手者,此也!

他很好的利用了兩個招牌:1、皇叔;2、寬仁。

用皇叔的名義復興漢室,大義在肩;用忠厚的名聲籠絡聲望,民心在手。

亂世之中,他把這兩塊招牌簡直使用得淋漓盡致,招攬了徐庶(后來進了曹營)、諸葛亮、龐統(tǒng)、張松、法正、趙云、馬超等一大批文臣武將,這些人幾乎剛聽說皇叔大名就納頭便拜。

再如其堅決不肯拋棄十余萬百姓,說,“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這句話一說,便連后世的羅貫中也被感動得要死要活。

然而比及當陽之戰(zhàn),長坂大敗,其立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數(shù)十騎走”。其忠厚似偽,宛在眼前!

現(xiàn)在再回頭看其人其言,“濟大事必以人為本”,可以想見,不肯拋棄百姓當然是為了濟大事而不是真的愛民如子,如果不用百姓也能建功立業(yè),他肯定毫不猶豫的拋棄。

再如進攻劉璋,先是應邀來益州,等所謀事敗、張松被斬,立刻便“勒兵向璋”,最終鳩占鵲巢。

(三)公司上市

劉備集團占領天府之國的意義相當于微軟公司推出了windows95,霸業(yè)至此奠定。

惟一的小打小鬧如取漢中、攻上庸等,意義當然不可同日而語:取成都是1.0版本,是開天辟地性質(zhì)的,取漢中是1.1版本,功能性升級而已。

建安二十四年秋(公元219年),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稱帝建國。公司上市,正式打出蜀漢集團的旗號。

章武二年,劉備最后一次證明了自己軍事上的低能,被陸遜火燒連營,猇亭大敗。

章武三年四月,崩于永安,年六十三。

《三國志·蜀書》評其: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托孤于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quán)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舉國托孤于諸葛亮,并無“彼可取而代之”之語,且以“尚書令李嚴為副”,對諸葛亮仍然有制衡。《蜀書·李嚴傳》交待了李嚴的結(jié)局:在與諸葛亮的權(quán)力斗爭中敗下陣來,“乃廢平(李嚴后改李平)為民,徙梓潼郡”,后“聞亮卒,發(fā)病死”。

可見從來就沒有什么“心神無貳”和君臣一體,有的只是更無他選的窘迫和用之而疑之的防范。

至于當時尚有漢獻帝,何以輪到劉備稱帝,其解釋是“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意思是想必敵人肯定容不下他,非為利欲,也是為了防止迫害。

6

其一,有遠大理想,小時候就想當皇帝,常常指著桑樹說:我長大之后,要乘此車蓋。意思是乘華蓋的車子。

其二,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劉封劉禪,意思是封禪大典的意思,看來劉備一直就自命不凡,儼然以真命天子自居。

其三,屢戰(zhàn)屢敗,屢敗屢戰(zhàn),有頑強的意志力。劉備自己打仗不是一把好手,因此在軍閥割據(jù)間實力很弱,但是很有恒心,就像打不死的小強,從來未曾消退。

其四,有很強的洞察力。劉備看人很準,比如關羽張飛趙云,都是虎將,劉備重用這幾個人,這些人為劉備赴湯蹈火,萬死不辭。劉備看魏延,認為此人能夠鎮(zhèn)守住漢中,果然,十年,曹操沒占到任何便宜。劉備說馬謖夸夸其談,不可大用。果然,馬謖被諸葛亮派去鎮(zhèn)守街亭,造成街亭失守,可見劉備這個人很有知人之明。

其四,劉備善于籠絡人。諸葛亮有本事,劉備聽說話,三顧茅廬,禮賢下士,讓諸葛亮誠心誠意為自己嘔心瀝血。趙云在萬馬軍中救出阿斗,劉備沒有什么可以賞賜的,只是把兒子往地上一摔,讓趙云覺得劉備對自己比對他兒子還好,感動的趙云熱淚盈眶。所以民間有劉備摔孩子刁買人心。

其五,劉備有骨氣,有膽大,同時也是一個武藝很高的人。劉備能夠鞭打都郵、殺死車胄,可見他也不是白面書生。

7

世人大多因為一句“此間樂,不思蜀”而詬病劉禪不思進取,昏庸無能。但是分析歷史要結(jié)合當時的背景。劉禪在位保了30年蜀地太平,我覺得評價一個帝王,不能看他領地有多大,而應該看他為他的子民帶來了什么,不投降,面對強大的魏軍,負隅頑抗然后很大概率城破人亡等魏軍進來屠城嗎?對,不投降反抗是有機會,那也是站在個人利益,百姓不會管誰得天下它們只想過太平日子。從這個層面上來看,劉禪是聰明的,他在位的這三十年主管蜀地,百姓休養(yǎng)生息恢復生產(chǎn)。而且能在位三十年,這需要非常深厚的帝王之術(shù)。我們看看《蜀書后主傳》里對他的評價“后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后,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體,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體理為違。又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異靡書。諸葛亮雖達于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jīng)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后,茲制漸虧,優(yōu)劣著矣!睉搧碚f還是比較肯定的。我覺得劉禪是一個有大智慧的人。

8

仁義之君。

首先同關羽張飛結(jié)拜兄弟,幾十年的交情,最后還發(fā)全國之病為關羽報仇,可以看出他是非常注重感情的,“”桃園三結(jié)義“”的千古佳話也同樣證明了他的仁義。

其次劉備是忠義的,興復漢室一直是他的理想,事實上他也是這么做的,起點低,但也敢于反抗一切漢賊,這份心絕對不容置疑。

劉備是愛護百姓的,要不然他也不會有那么多的老百姓的追隨。

但不得不說,算不得什么明君,能力實在有限,前半生打仗多次失敗,沒有自己的一寸土地,后期得到了諸葛亮,但也沒有重用,大概是軍閥作風吧。放著曹丕不打,卻要伐東吳,最后幾乎全軍覆沒,給蜀國造成了兵源不足的大問題,這也是諸葛亮北伐失敗的一大原因。

9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少而為之。能說出這樣話的人不會是偽君子。

10

三國中劉備絕對是一個英雄人物,雖然歷史上記錄他是以賣草鞋為生的,但是中國的英雄從來是不問出處的。

我們看看劉備結(jié)交的人,就知道他是一個志向遠大,不一般的人物。

你看他能和關羽、張飛結(jié)成朋友,這說明劉備是個慧眼識人的主。雖然張飛僅僅是一個賣豬肉的小商販,關羽的工作也沒好到那里去。但是,這兩個爺,經(jīng)過后來的證明,那都是可以在萬人之中取敵人首級的呀。

關鍵是張飛和關羽,一直視劉備為長兄,對劉備始終沒有二心。這樣的關系,豈是一個鐵字可以解釋的。

據(jù)說三個人在一起的時候,大部分時間是形影不離的,連睡覺都在一個床上,蓋一床被子。我估計當時他們老婆的意見應該是很大的,但是,肯定是不敢表現(xiàn)出來的,真是難為他們了。

當然上面我們所說的這些,全部都是劉備三兄弟之間的事。

下面我們再看看同盟者或者敵人眼中的劉備是個什么樣的人?

大家都知道劉備曾經(jīng)投靠過曹操,那時候的劉備一無人馬,二無地盤。但是,就是這樣的他,曹操依然對他是另眼相看。

劉備和曹操之間有個青梅煮酒,在這個會議上,曹操就問劉備,你說當今天下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

曹操的這句話一問出來,估計劉備一直在冒冷汗,這個問題不好答呀,他總不能說我劉備是英雄吧。

劉備吱吱嗚嗚的回答曹操,說劉表是個英雄。

曹操哈哈一笑,說道,當今天下英雄唯汝于曹爾。就是說在我曹操看來,只有你劉備和我曹操算的上當今的英雄,其他人不足為慮。

劉備聽曹操這樣一說,當時是在吃飯,竟然嚇得把筷子都給丟掉地上了。

也就是從這之后,劉備趕緊離開了曹操,去投靠劉表去了。

其實劉備還幫助曹操殺過呂布,當時曹操和呂布打仗,呂布戰(zhàn)敗被俘,曹操和劉備正好在一起。

曹操對呂布很是欣賞,他就想放呂布一馬,讓呂布跟隨他曹操干。但是,是劉備的一句話,改變了呂布的命運。

劉備告訴曹操,呂布是個反復無常的小人。他跟著丁原時殺丁原,跟著董卓時殺董卓,現(xiàn)在跟著你,你還想讓他殺你嗎?

曹操一想,窩草,劉備說的很對呀,于是,就命令手下直接把呂布給送上了斷頭臺。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其實劉備還是很會深謀遠慮的。

再說諸葛亮,他年紀輕輕,未出隆重就知道天下要三分了,這樣的人,出山的時候,誰都不選,偏偏選了個沒人馬,沒地盤的劉備。

這說明劉備奇貨可居,確實是一個人物。只不過現(xiàn)在他欠缺的是一個機會而已,一旦天下大變,劉備肯定會有屬于自己的地盤的。

諸葛亮能掐會算,他說劉備有機會稱王稱霸,到了劉表死的時候,這句話真的應驗了,劉表的荊州,不就是被劉備給拿了過去嗎。

劉備的發(fā)家之路,就是在得到荊州開始的,天下三分也是從他占據(jù)荊州開始的。

在劉備沒有占據(jù)荊州之前,孫權(quán)和魯肅根本就沒正眼瞧過劉備。但是,劉備占據(jù)荊州之后就不一樣了,因為這時候劉備可以和孫權(quán),曹操平起平坐了。

最后劉備又把益州給拿了下來,還占據(jù)了漢中之地。這樣的劉備,從白手起家,一無所有,到變成一個地方的諸侯,也僅僅用了十幾年的時間,這樣的人物,當然是英雄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