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武周宰相狄仁杰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把孝、忠、廉稱之為大義。狄仁杰作為一個封建統(tǒng)治階級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職,都心系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作出了卓越的貢獻(xiàn)。
狄仁杰生于630年,今山西太原人。狄仁杰年輕時參加科舉,以明經(jīng)及第,被授為汴州判佐,后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閻立本的推薦,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儀鳳年間,狄仁杰升任大理寺寺丞。他在一年內(nèi)判決大量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后改任侍御史。 此后,狄仁杰不斷升官,之后成為武則天的宰相。
狄仁杰為人正直,疾惡如仇,每任一職,都心系民生,解決了很多冤案。越王之亂后,武則天為懲治亂黨,定罪六七百家,籍沒五千余口。司刑使催逼狄仁杰行刑,但狄仁杰認(rèn)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他密奏武則天,認(rèn)為一旦按此定罪,將牽連甚廣,何況這些人中有許多是被迫作亂,并非本心所為,可以赦免武則天便下詔赦免他們的死罪,改為發(fā)配豐州。囚犯們途經(jīng)寧州時,寧州父老在郊外迎接,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囚犯們遂相互攙扶著前往百姓為狄仁杰立的石碑前,痛哭流涕,而后又齋戒三日,方才離開寧州。他們到達(dá)豐州后,又為狄仁杰立碑,以頌恩德。
歐陽修這樣評價狄仁杰:武后乘唐中衰,操殺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恥奮忠,以權(quán)大謀,引張柬之等,卒復(fù)唐室,功蓋一時,人不及知。故唐呂溫頌之曰:“取日虞淵,洗光咸池。潛授五龍,夾之以飛!笔酪詾槊。
武則天晚年想立侄子武三思為皇太子,詢問宰相們的意見。狄仁杰道:“我看天下人都還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廬陵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即唐中宗)不可。”武則天大怒。
狄仁杰說:“太宗皇帝櫛風(fēng)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于子孫。先帝將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現(xiàn)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關(guān)系更親近?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后可以配享太廟。若立侄子,從沒聽說有將姑姑配享宗廟的?”武則天對此很不高興,道:“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預(yù)!钡胰式軈s道:“王者四海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為四肢,猶如一個整體,況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后來,武則天逐漸醒悟,派使者前往房州,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她將李顯藏在帳后,然后召見狄仁杰,故意說起廬陵王之事。狄仁杰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武則天便將李顯喚出,對狄仁杰道:“朕現(xiàn)在將皇太子還給你!钡胰式苓殿^跪拜,又道:“太子回朝,但卻無人知曉,人言紛紛,如何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則天便先將李顯安頓在龍門,然后按禮節(jié)迎回宮中。
換句話說,如果沒有狄仁杰,也許就沒有大唐后來的盛世。
武則天對狄仁杰言聽計從,乃至狄仁杰病死時,武則天廢朝三天,但是其本人男寵無數(shù),很多人就說狄仁杰應(yīng)該是武則天的男寵,兩人關(guān)系曖昧。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很多學(xué)者認(rèn)為可能性不大。
史料記載,狄仁杰最看不上武則天的男寵。有一次,武則天把南?みM(jìn)獻(xiàn)的集翠裘賞賜給男寵張昌宗,讓他當(dāng)面穿上,一起玩雙陸游戲。狄仁杰正好進(jìn)來奏事,武則天便讓他和張昌宗一起玩雙陸。狄仁杰道:“三局兩勝,臣用身上的紫袍賭張昌宗穿的這件皮袍子!蔽鋭t天笑道:“他這件皮袍價錢超過千金,您這紫袍無法對等!钡胰式苷溃骸拔疫@件紫袍,是大臣朝見天子時所穿的服飾,高貴無價;而張昌宗的這件皮袍,只不過是因?qū)櫺叶玫馁p賜。兩件相對,我還不服氣呢!”武則天只好應(yīng)允。張昌宗感到羞赧沮喪,氣勢不振,沉默無語,連連敗北,最后將集翠裘輸給了狄仁杰。狄仁杰出宮后,將集翠裘送給一個家奴穿上,策馬而去。
此外,公元690年,武則天宣布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定洛陽為都。這一年,武則天67歲,狄仁杰60歲。67歲前,武則天還是皇后,皇家規(guī)矩森嚴(yán),那個時候的武則天可能不敢找情人。登基后,武則天找男寵,可能也要找年輕人,不會找狄仁杰。另外,根據(jù)史料記載,晚年狄仁杰身體非常不好,上朝的時候,還需要坐著輪椅,這樣的身體,武則天怎么會找一個病怏怏的人做自己的男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