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亥對趙高,有著高度的信任,根本沒想到要除去他。趙高憑借這一份信任,慢慢鏟除異己,掌握朝政大權(quán)。

胡亥的這份信任甚至到了,大臣彈劾趙高的時候,他寫信勸大臣,不要這么對趙高有意見,大家好好西西。

信件內(nèi)容記載于《史記.李斯列傳》,“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xí)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dāng)誰任哉?”這里的“少失先人”可以理解為始皇帝的離世,也可能包括母親的早逝。因此,我們可以理解始皇帝特別寵這個小兒子可能是因為嬌妻早亡,也可以理解何以二世時期沒有太后勢力的情況。

胡亥與趙高的關(guān)系,呈現(xiàn)出復(fù)雜的君臣、師生、親友的性質(zhì),甚至就是父子的情節(jié)。這種絕對的信任,常人是不會出大事,但胡亥是帝王,就容易出事。

比如,他誅殺兄弟姐妹,斷絕親情的行動,就是聽趙高的。他本有意釋放蒙毅,并重新啟用,趙高反對,他就放棄了。他身居宮中,卻不見群臣,讓趙高代替自己與群臣聯(lián)絡(luò),視趙高為自己的唯一代理人。

“指鹿為馬”是一個大家熟悉的故事,但是從胡亥和趙高的特殊關(guān)系來看待,又有了一絲耐人尋味的味道。在絕對的信任中,胡亥已經(jīng)變成了一個盲目的傻子,不僅沒有執(zhí)政的能力,也失去了常識。

秦末農(nóng)民起義,天下動亂。巨鹿一役,秦軍主力被消滅,起義軍逼近關(guān)中。趙高發(fā)動政變,命令弟弟郎中令趙成(宮廷警衛(wèi)大臣)、女婿咸陽令(咸陽地方長官)領(lǐng)軍入宮,逼迫二世自殺。他知道是老師趙高要自己死,但是只求見趙高一面,沒有得到滿足,只求活命也不得,唯有選擇自刎而死。讓人不禁感嘆,他的一生如此信任趙高,即使死到臨頭,也沒有改變對趙高的依賴。

胡亥登上帝位,不是沒有機會鏟除趙高,而是壓根沒想鏟除趙高。

最佳貢獻者
2



李斯忠于利益,但是更忠于秦朝,更忠于秦始皇,或者說李斯更忠于他與始皇聯(lián)手組建的秩序。當(dāng)胡亥對他動手時,他并沒有想過反抗。

胡亥當(dāng)皇帝以后,秦朝逐漸形成三股主要的勢力集團:皇帝胡亥、丞相李斯以及宦官趙高。這三股勢力集團當(dāng)屬胡亥為最,李斯居于胡亥之后,趙高附于尾,同時處于基本平衡的狀態(tài)。廣義上趙高屬于胡亥集團,但是趙高有自己的體系。當(dāng)胡亥集團與趙高集團聯(lián)手后,李斯便已經(jīng)處于下風(fēng)。

李斯看到胡亥寵信趙高,讓秦朝逐漸走向衰微的時候很痛心,經(jīng)常上書給胡亥,這讓胡亥很不開心,胡亥與李斯本來便沒有如趙高那般親近,這時更討厭李斯了。趙高更是忽悠得胡亥幾乎不再上朝,結(jié)果是“趙高常侍中用事,事皆決于趙高”,趙高集團也因此發(fā)展壯大。趙高很陰,這邊忽悠胡亥好好享樂,國事我?guī)湍闾幚恚沁呌趾鲇评钏,你看皇帝每天耽于享樂,又不上朝,這不行啊,您趕緊勸勸!李斯點頭同意,結(jié)果趙高在胡亥將要享樂的時候,“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安排李斯去勸諫胡亥,結(jié)果胡亥氣哼哼地痛罵李斯,等李斯落荒而走后,趙高對胡亥說,李斯幫你當(dāng)了皇帝,結(jié)果你沒給好處,他很不爽呢,想要裂土封王呢!這下胡亥徹底倒向趙高了。

胡亥集團與趙高集團聯(lián)手對付李斯,李斯當(dāng)然不是對手。同時,當(dāng)胡亥對李斯動手時,李斯并沒想過反抗,他不想破壞自己辛苦組建的秩序,這是李斯被趙高輕輕松松扳倒的重要原因。當(dāng)時李斯仍然想通過講道理的方式說服胡亥,正如曾經(jīng)對秦始皇講道理勸他取消逐客令,可是胡亥終究不是秦始皇,趙高說了句“囚安得上書”,更是讓他連講道理的機會也沒有。



趙高是區(qū)區(qū)宦官,皇帝胡亥又為何動不了趙高呢?

趙高放到現(xiàn)在的話,絕對是面試官們想要的那位能將兩塊錢的水性筆賣到兩百塊的銷售,妥妥的職場達人!李斯是靠真本事講道理取得成功,趙高則是靠拿捏人性的忽悠取得成功。秦始皇病亡時,李斯開始并不同意篡改詔書,趙高只說句“扶蘇即位必用蒙恬為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于鄉(xiāng)”便拿住了李斯的軟肋。胡亥想偷懶的時候,趙高順勢忽悠“天子所以貴者,但以聞聲,群臣莫得見其面”,然后胡亥高高興興跑回后宮享受生活,趙高開開心心擅權(quán)。

李斯死后,趙高在職場基本已經(jīng)沒有競爭對手,成功坐上李斯丞相的位置,成為秦朝的執(zhí)行總裁。趙高是胡亥法律專業(yè)的老師,很信任趙高,李斯在胡亥面前說他的壞話,胡亥轉(zhuǎn)頭便會告訴他,這份信任和維護源于胡亥對他的師生情誼。趙高很了解胡亥,更知道胡亥不是當(dāng)皇帝的料,胡亥是個被寵壞的孩子。趙高正是憑著對胡亥的了解以及胡亥對他的信任,逐漸架空胡亥,執(zhí)掌國柄,期間趙高為了看看自己對秦朝的掌控程度,自導(dǎo)自演了“指鹿為馬”這部在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戲劇。

胡亥既然想當(dāng)甩手掌柜,趙高又私欲高于忠誠,或者說趙高根本沒有忠誠可言,那么胡亥被趙高架空便是遲早的事。胡亥這位甩手掌柜有多甩呢?趙高向他奏事,他說你全權(quán)處理便好。等到遍地燃起反秦的狼煙,趙高害怕胡亥治罪,于是對胡亥說世界太平,胡亥點點頭回了聲“噢”,又繼續(xù)抱著美人享樂去了。趙高建議胡亥或誅或罷秦始皇的舊臣,然后安排胡亥自己親近的官員,胡亥與誰親近呢?趙高終于得以借此將自己的勢力由皇宮向朝廷和軍隊滲透。在發(fā)動“望夷宮之變”的時候,趙高的女婿閻樂是咸陽令,趙高的弟弟趙成是掌控宮廷護衛(wèi)的郎中令,等到胡亥發(fā)現(xiàn)趙高的陰謀的時候,回過頭去,周圍已經(jīng)沒有可用的人了,已經(jīng)成了趙高砧板上的魚肉。

胡亥有能力動趙高的時候從來沒想過動他,等到胡亥在最后時刻想動趙高的時候,已經(jīng)被趙高用刀狠狠地抵在脖子上了。

3

這個問題似乎過于強調(diào)趙高的勢力了,得出趙高強勢的基礎(chǔ)應(yīng)當(dāng)是來自:趙高殺李斯,趙高指鹿為馬,趙高殺胡亥這三個事實。

但從《史記》和北大漢簡《趙正書》來看,能夠讓胡亥即位的關(guān)鍵人是李斯,而非趙高。沒有李斯和馮去疾二人的支持,胡亥不管是否是遺詔即位,都沒有能力處死扶蘇派的最大勢力蒙毅、蒙恬,還有其他秦始皇兒子及其他大臣。

《蒙恬列傳》中使者轉(zhuǎn)達胡亥對蒙毅所說的話:

“今丞相以卿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賜卿死,亦甚幸矣!

當(dāng)時的丞相,不就是李斯嗎?這就清楚說明蒙毅是在李斯的大力支持下胡亥才能處死的。

同樣,胡亥對蒙恬所說的話里,也可以看出蒙恬被殺是被蒙毅所波及:

“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nèi)史!

胡亥對蒙毅稱罪,對蒙恬稱過,這就說明二人性質(zhì)的不同。

蒙毅作為扶蘇的最大支持大臣,胡亥即位后必須要清除他,免得他日被動;李斯和蒙毅是政敵,擊敗蒙毅也是李斯的需要。因此在殺蒙毅上,胡亥和李斯利益是一致的。

也就是說,在胡亥剛即位時,胡亥和李斯的關(guān)系很好,胡亥也很信任李斯。


胡亥和李斯的關(guān)系為什么會變壞呢?《史記》給出了兩個不同的記錄:

一、《秦始皇本紀》記載是胡亥以李斯等平定山東叛亂不力而下獄李斯。

“趙高說二世曰:“先帝臨制天下久,故群臣不敢為非,進邪說。今陛下富於春秋,初即位,柰何與公卿廷決事?事即有誤,示群臣短也。天子稱朕,固不聞聲!膘妒嵌莱>咏,與高決諸事。其後公卿希得朝見,盜賊益多,而關(guān)中卒發(fā)東擊盜者毋已。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將軍馮劫進諫曰:“關(guān)東群盜并起,秦發(fā)兵誅擊,所殺亡甚眾,然猶不止。盜多,皆以戌漕轉(zhuǎn)作事苦,賦稅大也。請且止阿房宮作者,減省四邊戍轉(zhuǎn)!倍涝唬骸拔崧勚n子曰:‘堯舜采椽不刮,茅茨不翦,飯土塯,啜土形,雖監(jiān)門之養(yǎng),不觳於此。禹鑿龍門,通大夏,決河亭水,放之海,身自持筑臿,脛毋毛,臣虜之勞不烈於此矣!菜鶠橘F有天下者,得肆意極欲,主重明法,下不敢為非,以制御海內(nèi)矣。夫虞、夏之主,貴為天子,親處窮苦之實,以徇百姓,尚何於法?朕尊萬乘,毋其實,吾欲造千乘之駕,萬乘之屬,充吾號名。且先帝起諸侯,兼天下,天下已定,外攘四夷以安邊竟,作宮室以章得意,而君觀先帝功業(yè)有緒。今朕即位二年之間,群盜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責(zé)他罪。去疾、劫曰:“將相不辱。”自殺。斯卒囚,就五刑!

這里給出胡亥下獄李斯等的原因是:群盜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罷先帝之所為,是上毋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力,何以在位?這是胡亥對丞相李斯等人的問責(zé)。

二、《李斯傳》記載的是趙高因為李斯想要殺趙高而狀告李斯兒子李由和陳勝勾結(jié),最后被胡亥下獄。

“高聞李斯以為言,乃見丞相曰:“關(guān)東群盜多,今上急益發(fā)繇治阿房宮,聚狗馬無用之物。臣欲諫,為位賤。此真君侯之事,君何不諫?”李斯曰:“固也,吾欲言之久矣。今時上不坐朝廷,上居深宮,吾有所言者,不可傳也,欲見無間!壁w高謂曰:“君誠能諫,請為君候上間語君!膘妒勤w高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上方間,可奏事!必┫嘀翆m門上謁,如此者三。二世怒曰:“吾常多間日,丞相不來。吾方燕私,丞相輒來請事。丞相豈少我哉?且固我哉?”趙高因曰:“如此殆矣!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今陛下已立為帝,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問臣,臣不敢言。丞相長男李由為三川守,楚盜陳勝等皆丞相傍縣之子,以故楚盜公行,過三川,城守不肯擊。高聞其文書相往來,未得其審,故未敢以聞。且丞相居外,權(quán)重於陛下。”二世以為然。欲案丞相,恐其不審,乃使人案驗三川守與盜通狀。李斯聞之! ∈菚r二世在甘泉,方作觳抵優(yōu)俳之觀。李斯不得見,因上書言趙高之短曰:“臣聞之,臣疑其君,無不危國;妾疑其夫,無不危家。今有大臣於陛下擅利擅害,與陛下無異,此甚不便。昔者司城子罕相宋,身行刑罰,以威行之,期年遂劫其君。田常為簡公臣,爵列無敵於國,私家之富與公家均,布惠施德,下得百姓,上得群臣,陰取齊國,殺宰予於庭,即弒簡公於朝,遂有齊國。此天下所明知也。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於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為韓安相也。陛下不圖,臣恐其為變也。”二世曰:“何哉?夫高,故宦人也,然不為安肆志,不以危易心,絜行脩善,自使至此,以忠得進,以信守位,朕實賢之,而君疑之,何也?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xí)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朕非屬趙君,當(dāng)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崩钏乖唬骸安蝗。夫高,故賤人也,無識於理,貪欲無厭,求利不止,列勢次主,求欲無窮,臣故曰殆。”二世已前信趙高,恐李斯殺之,乃私告趙高。高曰:“丞相所患者獨高,高已死,丞相即欲為田常所為!膘妒嵌涝唬骸捌湟岳钏箤倮芍辛!”  趙高案治李斯。李斯拘執(zhí)束縛,居囹圄中,仰天而嘆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為計哉!昔者桀殺關(guān)龍逢,紂殺王子比干,吳王夫差殺伍子胥。此三臣者,豈不忠哉,然而不免於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無道過於桀、紂、夫差,吾以忠死,宜矣。且二世之治豈不亂哉!日者夷其兄弟而自立也,殺忠臣而貴賤人,作為阿房之宮,賦斂天下。吾非不諫也,而不吾聽也。凡古圣王,飲食有節(jié),車器有數(shù),宮室有度,出令造事,加費而無益於民利者禁,故能長久治安。今行逆於昆弟,不顧其咎;侵殺忠臣,不思其殃;大為宮室,厚賦天下,不愛其費:三者已行,天下不聽。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咸陽,麋鹿游於朝也!薄 §妒嵌滥耸垢甙肛┫嗒z,治罪,責(zé)斯與子由謀反狀,皆收捕宗族賓客。趙高治斯,榜掠千馀,不勝痛,自誣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負其辯,有功,實無反心,幸得上書自陳,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從獄中上書曰:“臣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陜隘。先王之時秦地不過千里,兵數(shù)十萬。臣盡薄材,謹奉法令,陰行謀臣,資之金玉,使游說諸侯,陰脩甲兵,飾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祿,故終以脅韓弱魏,破燕、趙,夷齊、楚,卒兼六國,虜其王,立秦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廣,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見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親。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廟,以明主之賢。罪四矣。更剋畫,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樹秦之名。罪五矣。治馳道,興游觀,以見主之得意。罪六矣。緩刑罰,薄賦斂,以遂主得眾之心,萬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盡其能力,乃得至今,原陛下察之!”書上,趙高使吏棄去不奏,曰:“囚安得上書!”  趙高使其客十馀輩詐為御史、謁者、侍中,更往覆訊斯。斯更以其實對,輒使人復(fù)榜之。後二世使人驗斯,斯以為如前,終不敢更言,辭服。奏當(dāng)上,二世喜曰:“微趙君,幾為丞相所賣!奔岸浪拱溉ㄖ刂,則項梁已擊殺之。使者來,會丞相下吏,趙高皆妄為反辭! 《蓝昶咴,具斯五刑,論腰斬咸陽市。斯出獄,與其中子俱執(zhí),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這里給出原因是趙高為了和李斯奪權(quán)而謀害李斯。

綜合上面的兩段史料,李斯之死竟然有兩個原因——胡亥以山東叛亂問責(zé)李斯而處死李斯;趙高為了奪權(quán)而謀害李斯。但不管是因為誰殺死李斯,李斯被殺就意味著胡亥和趙高前面掌控秦朝,不再有秦始皇時代的大臣阻礙他們了。

從此之后,胡亥皇帝位置不再有威脅,再也沒有大臣能夠阻礙他。治理靠趙高,平叛靠章邯,這就是胡亥的基本策略。而章邯和趙高的將相不和,是導(dǎo)致秦朝被滅的關(guān)鍵,尤其是章邯將秦朝精銳20萬投降項羽,更是直接讓秦國處于實質(zhì)上的滅亡,無力抵抗。

這也是為什么戰(zhàn)國時期,秦國能夠依靠函谷關(guān)和武關(guān)和黃河等地理因素來阻攔六國之軍,而秦朝時劉邦卻能夠3萬軍輕松進入關(guān)中的根本性原因——能打仗的都被章邯帶著投降項羽了。


以上是胡亥和李斯的關(guān)系。下面是胡亥和趙高的關(guān)系。

在《李斯傳》中通過趙高的口,我們可以得知胡亥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雖然有夸大,但應(yīng)該不脫離基本事實:

“高受詔教習(xí)胡亥,使學(xué)以法事數(shù)年矣,未嘗見過失。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

這里可以看出,趙高教習(xí)胡亥有幾年時間了,彼此可以說了解較深。在秦始皇病死時,趙高的職位是中車府令,專門負責(zé)秦始皇馬車的駕駛事宜,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秦始皇的專屬司機。

胡亥即位后,提拔趙高從中車府令為郎中令。章邯在沒有領(lǐng)軍之前的職位是少府,職責(zé)是專門為皇帝提供供養(yǎng)事務(wù)。郎中令趙高的職責(zé)是負責(zé)宮殿門,章邯少府是負責(zé)皇宮供給,這兩人的地位都差不多。因此可以推斷,章邯和趙高私交應(yīng)該也不錯。

章邯擊敗周文、陳勝、項梁等叛軍的功績,給了胡亥想要廢除李斯等老臣的底氣。以文治以趙高、軍功用章邯,這就是胡亥敢于問責(zé)李斯并免除其丞相的底氣。特別是章邯擊敗項梁后,楚國一蹶不振,眼看著叛軍就要被平定了,李斯等老臣不需要了。

在《李斯傳》中記錄了胡亥對李斯和趙高的兩種不同態(tài)度:

對于年邁的李斯,胡亥應(yīng)該他對自己幫助不大:

“且朕少失先人,無所識知,不習(xí)治民,而君又老,恐與天下絕矣!

對于正處壯年的趙高,胡亥認為這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幫手:

“朕非屬趙君,當(dāng)誰任哉?且趙君為人精廉彊力,下知人情,上能適朕,君其勿疑!

從整個格局來看,趙高替代李斯為丞相,應(yīng)該是胡亥在趙高治理和章邯軍功日益顯著的基礎(chǔ)上所做出的決策,李由通盜事情即便為真,也不是關(guān)鍵原因。


胡亥和趙高關(guān)系變壞的原因!肚厥蓟时炯o》中趙高在發(fā)動望夷宮之變前說:

“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於吾宗。”

這句話里別有洞天:不聽諫的諫具體是什么呢?今事急的事又是指什么呢?只有弄懂了趙高所說的諫和事,才能真正理解趙高殺胡亥的原因。

趙高在殺胡亥前后的行為有兩個:

一、是趙高和劉邦相互聯(lián)絡(luò)。是趙高主動找劉邦,還是劉邦主動找趙高,《史記》同樣給出了兩個不同的說法:

《秦始皇本紀》:

劉邦主動找趙高聯(lián)盟:

“沛公將數(shù)萬人已屠武關(guān),使人私於高”

《高祖本紀》:

趙高主動找劉邦聯(lián)盟:

“及趙高已殺二世,使人來,欲約分王關(guān)中。沛公以為詐!

但不同這么說,趙高在殺胡亥之后或之前和劉邦聯(lián)絡(luò)過,子嬰可以作證:

“我聞趙高乃與楚約,滅秦宗室而王關(guān)中。”

二、秦降格為秦王,不稱皇帝。趙高在立子嬰時說:

“秦故王國,始皇君天下,故稱帝。今六國復(fù)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為帝,不可。宜為王如故,便。”

這是趙高以退為進保存秦國的策略:讓出皇帝稱號,讓山東六國自己去爭奪,秦國可以坐山觀虎斗,重回戰(zhàn)國時期。

從上面兩個趙高的行為來看,招撫山東諸侯(劉邦)和放棄皇帝稱號降低諸侯對秦國的注意力,應(yīng)該就是趙高所謂的諫和事。胡亥應(yīng)該是拒絕趙高招撫山東諸侯的建議。

從李斯是被胡亥問責(zé)而處死的事實來看,章邯面對數(shù)次戰(zhàn)敗又得不到趙高的援兵,自然害怕如同胡亥問責(zé)李斯一樣被處死,趙高面對章邯帥重軍投降項羽的局面,提出招撫山東諸侯、降皇帝為王的建議又被胡亥拒絕,自然也害怕自己如同李斯被問責(zé)。

趙高不同李斯的是,他決定要換人——換一個比較容易聽從意見的嬴氏做秦王。

趙高殺胡亥,在私是自保,在公是保存秦國的最后瘋狂。


總結(jié),從上面胡亥和李斯的關(guān)系、胡亥和趙高的關(guān)系都可以看出:胡亥對李斯、趙高都很信任。但胡亥對李斯的問責(zé),導(dǎo)致了李斯被處死。當(dāng)問責(zé)將要降臨時,最受胡亥信任的兩個人:章邯是以20萬大軍投降項羽而背叛,趙高決定殺胡亥換秦王以救秦。

趙高之所以能夠殺胡亥,就在于趙高在胡亥還信任他時,提前動手發(fā)動政變,殺死胡亥。但趙高殺胡亥,并不能證實趙高勢力的強大。

4

李斯的死因為趙高,而胡亥逐漸失去實權(quán)。

李斯之死主要在于趙高,是趙高想要李斯死,又設(shè)計李斯。趙高是個野心家和一個十足的小人,我們來看看這段歷史。


秦始皇在位時,趙高就和胡亥有接觸,胡亥喜歡他巧舌如簧,而扶蘇就不怎么待見他了,有一次趙高犯法,蒙毅要給他治罪,秦始皇比較寵信他就沒治罪于他。要知道蒙恬蒙毅兄弟是支持扶蘇的,后來一并被牽連。

秦始皇死后,開始是秘不發(fā)喪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遺囑是立扶蘇,趙高想立便于控制的胡亥,他找到李斯,說如果扶蘇繼位,你的丞相估計是保不住了,扶蘇黨蒙恬會代替你的位置。李斯出于私心同意了趙高的意見,矯召立胡亥。


胡亥貪圖享樂,不務(wù)正業(yè),而胡亥就這么慣著他,不少大臣看不下去了表忠言,趙高進讒言說該殺了這些反對者,胡亥大喜,之后他又把生殺大權(quán)給了趙高,胡亥又開心的玩耍起來。自此趙高開始了血腥之旅,殺大臣包括蒙氏兄弟 ,殺胡亥兄弟宗親。到后來一發(fā)不可收拾,他決定除了李斯,李斯如果死了,再也沒有能制他的了。

李斯想勸胡亥不要不務(wù)正業(yè),趙高數(shù)次專門讓李斯在胡亥飲酒作樂時去勸諫,胡亥非常生氣,趙高進讒言說,李斯覺得政變后沒有回報,不滿意才去冒犯胡亥,沒準李斯父子要謀反。胡亥聽了更生氣。有一次李斯建議胡亥停止阿房宮,胡亥大怒趁此機會把李斯下獄。最后被處死。

胡亥對趙高是越來越信任,大權(quán)逐漸被趙高掌握,因此趙高對胡亥指著鹿,說是馬,大臣明知是鹿卻連話都不敢說。最后胡亥也被趙高逼死。

(圖片來自影視劇《楚漢傳奇》,僅為描述和評論)

5

首先要明白一個史實,要夷李斯三族不是胡亥,而是趙高。

趙高在秦始皇死后,在下一盤大棋,就是象秦始皇一樣統(tǒng)治天下。

要達到這個目的,除掉李斯是必過的一關(guān)。

李斯在秦國擔(dān)任要職好多年,在秦國中央政府人脈甚廣,李斯也是法家思想的代表者,是秦國政治的堅決執(zhí)行者。

李斯本人也是一個熱衷于權(quán)力爭斗的人,他也有執(zhí)掌更大權(quán)力的野心和欲望。不打倒李斯,就不能順利統(tǒng)治秦國。

二趙高從小就在胡亥身邊,伴他長大。并且教他讀書學(xué)習(xí),練習(xí)技藝。

胡亥對趙高的親近程度,遠勝過秦始皇和其它人。

表面上秦國的皇帝是胡亥,實際操盤手是趙高。

因為對趙高的依賴,相應(yīng)的就是要全力加強對趙高的支持,讓他擁有更大的權(quán)力,讓他替自己做更多的事。

胡亥沒有動殺趙高的心思,如果有應(yīng)該是不難的。

秦國是法制國家,當(dāng)年商鞅變法后,在秦國權(quán)威很高,卻也能被依法處死,可見秦國法律的森嚴。

6

胡亥就是一個傀儡,趙高威脅的李斯才篡改的遺詔,胡亥上位之后,趙高成了最大的受益者,成為了胡亥身邊的第一寵臣,在朝中獨攬大權(quán),權(quán)傾一世,也就這時候趙高為了防止篡位事情泄露。把李斯的黨羽都打壓下去后,又以莫須有的罪名殺死了李斯,將李斯的三族全部誅滅,也就是說滅李斯三族的并不是胡亥,而是趙高。我想李斯在臨死時肯定特別后悔當(dāng)初應(yīng)該堅定不移的支持扶蘇,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7

很好理解,真正夷李斯三族的不是胡亥,是趙高本人。

沙丘宮變的核心是趙高、李斯、胡亥三人,主謀是趙高,但李斯才是陰謀真正能成立的關(guān)鍵。趙高那時候只是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只相當(dāng)于中辦的一個部門主任。李斯卻是總理級別,沒有他的點頭,趙高絕對掀不起任何風(fēng)浪。

趙高能斗過李斯,關(guān)鍵在于兩點,第一,他手里掌握著胡亥這個最大的政治資源,從胡亥的種種表現(xiàn)來看,他本人就是一個傀儡,沒有趙高的操縱不可能有任何作為。但是他身處皇帝這個位置上,天然就擁有了最大的權(quán)勢,借著操縱他,趙高可以順理成章地鏟除異己。

第二,趙高洞悉了李斯性格上的一切弱點。表面權(quán)勢熏天的李斯,本質(zhì)上還是一個知識分子,缺乏應(yīng)變的能力,也缺乏對人心險惡的防備。胡亥即位后,趙高占據(jù)的第一個官職就郎中令,這是一個排序很低,實際權(quán)力卻很大的位置,趙高的目的自然是進一步掌握中樞,同時借郎中令這個職位麻痹李斯。這一手也果然奏效了。很可能在李斯看來,趙高能位列九卿,已經(jīng)算是到頭了。

可他不會想到,趙高接下來一步步地收拾了所有人:先是皇族,然后是滿朝大臣。對李斯而言,短期看這樣當(dāng)然有利:自己和趙高是一條線上的螞蚱,敵人當(dāng)然越少越好,但他始終沒有想到,在趙高心里,自己才是最大的敵人,只是因為不好下手,才留到了最后對付。當(dāng)李斯最后的臂膀,兩位三公馮劫馮去疾都被逼死,李斯的權(quán)勢黨羽已經(jīng)凋零大半,雙方實力的對比已經(jīng)是趙高占據(jù)上風(fēng),對付他的時機自然成熟了。

8

胡亥本是秦始皇的小兒子,按照嫡長繼承的規(guī)矩,繼秦始皇帝位的,應(yīng)該是長子扶蘇,而不是這個小兒子胡亥。但是,由于趙高和李斯“沙丘矯詔”,聯(lián)合扶助胡亥,結(jié)果使這個并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公子哥兒繼承了皇位,秦朝歷史甚至中國歷史,從此改寫。

胡亥之所以輕易滅了李斯三族,全在于趙高的一手策劃。前面說了,“沙丘矯詔”,是趙高、李斯合力的結(jié)果,秦始皇東巡,回來的路上就病了,而且越來越嚴重,便著手安排后事,讓李斯下詔給正在北方前線抵擋匈奴的扶蘇,讓他回京處理后事,繼承大統(tǒng)。

但秦始皇一死,趙高因為是胡亥的老師,胡亥當(dāng)皇帝,他的地位和權(quán)力才會鞏固,所以反復(fù)勸說李斯,要他同自己一起扶胡亥繼位。李斯也從自己的前途、富貴和命運出發(fā),聽從了趙高的計劃,改了秦始皇的詔書,賜死扶蘇和帶兵的大將蒙恬,將胡亥推上了皇位。

胡亥由一個當(dāng)皇帝資格都沒有的公子,一夜之間命運改變,成了九五至尊的皇帝,自然感激趙高的精心策劃和傾力幫助,自此,對趙高感激萬分而又言聽計從。當(dāng)時,李斯是丞相,趙高只是中車府令,地位較李斯低。趙高為了爭取更大的權(quán)力,便想先下手為強,打算消滅李斯,取而代之。隨后,通過一系列的連環(huán)計,借胡亥之手,將李斯問斬,并夷其三族,自己鳩奪鵲巢,當(dāng)上了秦朝的丞相。

而趙高當(dāng)上丞相后,陽奉陰違,培植黨羽。胡亥躲在宮禁之中,享樂無度,不理朝政。外面,趙高權(quán)力日大,一手遮天,在四路諸侯紛紛起義、秦朝軍隊紛紛倒退甚至倒戈之時,趙高甚至準備犧牲胡亥來保自己的榮華富貴,當(dāng)他在朝堂之上“指鹿為馬”時,胡亥左右已經(jīng)沒有能夠壓制趙高的力量了。

所以,到此時,能輕易夷李斯三族的胡亥,卻動不了區(qū)區(qū)一個趙高,不僅如此,胡亥到最后還被趙高逼得自殺,也是咎由自取。

9

我認為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的問題。胡亥被趙高糊弄得暈頭轉(zhuǎn)向壓根兒就沒想動他,真想的話趙高心眼再多、權(quán)勢再大也白搭。沒保鏢或士兵護著的趙高和李斯一樣,都是待宰的羔羊,倆侍衛(wèi)就能拿下——后來子嬰收拾他不就只靠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宦官嘛。

滅李斯是胡亥和趙高的共識,是真想收拾。其中趙高作為重要推手前前后后也費了不少心思和周折,包括抓捕前挑撥離間——趁胡亥花天酒地時讓李斯去添堵,說他位高權(quán)重還有稱王的野心,誣陷他兒子李由通敵,入獄后輪番審訊外加嚴刑拷打等等。當(dāng)然二世胡亥也脫不了干系,畢竟抓人、審訊、定罪這些事都是他說了算。

趙高掌管宮廷宿衛(wèi)耳目眾多,對付起來難度要大。但真想收拾也不是沒辦法,畢竟有相當(dāng)一部人對他只是表面屈從——后來趙高殺胡亥沒用宮廷衛(wèi)士而用女婿兼咸陽令閻樂的兵,還把閻樂的母親抓起來當(dāng)人質(zhì),都說明他的權(quán)勢尚未達到只手遮天的程度。關(guān)鍵是胡亥腦子里根本沒那根弦兒,他不但完全信任而且還指望著趙高呢。

10

這個是典型的中層領(lǐng)導(dǎo),利用職權(quán),欺瞞上層領(lǐng)導(dǎo)然后奪權(quán)的事情。步驟如下你可以學(xué)學(xué)。

大家都知道的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而且他對這個趙高事言聽計從。

第一步拍馬屁

一開始胡亥當(dāng)了皇帝害怕他的哥哥弟弟們反對,也害怕哪些大臣不聽話,問趙高,老師你說這咋辦。趙高回答,“這些公子和先帝留下來的大臣,都是重要的人物,我趙高是誰啊,一個賤人,還是有賴您的光芒,才干點事兒,現(xiàn)在您問我,我覺得把他們都殺了吧!

馬屁拍上去了,說自己是賤人,說胡亥陽光普照,然后提個建議,胡亥一聽,好,殺了很多大臣和公子。

第二步帶著他玩兒

先帝為咸陽朝廷小,故營阿房宮為室堂。未就,會上崩,罷其作者,復(fù)土酈山。酈山事大畢,今釋阿房宮弗就,則是章先帝舉事過也。

這是胡亥說的話,跟趙高脫不了關(guān)系。你看這玩兒的就高級,修建阿房宮,理由還非常的偉光正,這是先帝的遺留的事物,不修就是打先帝的臉!修了就是對先帝的肯定,就是彰顯先帝的偉大,就是繼承先帝的遺愿。

第三步分割領(lǐng)導(dǎo)和下層的聯(lián)系

你看趙高干了上面那些事兒,肯定有人反對,如果有人天天兒找會還打報告,對自己不利,那么好,隔斷他們的聯(lián)系。

趙高找到胡亥說,英明的領(lǐng)導(dǎo),您剛剛當(dāng)上皇帝不久,不適合跟大臣們在一起,討論事情,因為一旦您錯了,就會有人看不起你,以我的意見,趙高我來干事兒,錯了讓我背鍋,您什么時候都是英明的領(lǐng)導(dǎo),沒有錯!

于是胡亥聽了,不怎么和下層見面了。

第四步,檢驗自己取得的權(quán)力大小

趙高在朝堂上,弄了一頭鹿,問大臣們,這是鹿還是馬。大臣們都不敢先說,趙高就先說了,我看這是馬,大家覺得呢。

胡亥看了覺得奇怪,這明明是一頭鹿,就對趙高說“丞相你是瞎胡鬧”

有了趙先生引路很多人就明白了紛紛說這是一匹寶馬!有搞不清狀況的活著就像跟趙高頂著干的還是說這是鹿。

胡亥就更暈了,草難道自己被下了降頭,連啥是馬,啥是鹿都不知道了。

找來卜卦的一問,太卜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于此!

接著胡亥就打著齋戒的幌子,打個哈哈,躲進上林苑游獵去了。

這時候的胡亥不知道是真傻,還是發(fā)現(xiàn)了趙高權(quán)力太大,要想辦法對付趙高。反正他從咸陽走了。

另外指鹿為馬的時候,趙高是準備好的,胡亥如果不打哈哈,堅決認為是馬的話,會跟趙高當(dāng)場決裂,對胡亥來說,不是最好的辦法,這時候就會危及生命。

第五步密謀殺人奪權(quán)

等到胡亥再出來,就是劉邦項羽已經(jīng)無敵于天下了,章邯給秦二世要兵,這件事兒是因為事情太大,趙高瞞不住呢?還是秦二世,發(fā)覺了問題,自己開始注意一些事情了呢?我們不知道,但是胡亥做了一個動作,他又找來了,算卦的,算了一掛說,自己要出望夷宮,而且下了一道命令,讓使者去罵趙高。

再看趙高,聽說了胡亥知道了天下大亂的事情,他不上朝了。而且

沛公將數(shù)萬人已屠武關(guān),使人私於高,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現(xiàn)在胡亥跑到了望夷宮,下了一道罵他的命令。趙高害怕了密謀造反,要殺胡亥。

找來自己的女婿,閻樂弟弟趙成說,胡亥混蛋,想要把事情嫁禍到我們頭上,要殺我們。干脆我們先殺了他。

當(dāng)天,他們就假裝有盜賊派兵襲擊了望夷宮,

這里要注意一個事情,來到胡亥身邊的沒幾個人,胡亥大怒,讓自己的人去戰(zhàn)斗,可是身邊的人都不敢。

郎中令與樂俱入,射上幄坐幃。二世怒,召左右,左右皆惶擾不斗。

這時候趙高帶來的人是抓到賊的名義,如果胡亥身邊的人,能抓住閻樂,或者胡亥能出來見到哪些被瞞著的兵,這事兒就能解決,但是沒人,胡亥的權(quán)威已經(jīng)被趙高偷走光了。

于是胡亥問身邊的一個宦官,“趙高已經(jīng)牛13成這樣了,你們?yōu)槭裁床辉绺嬖V我”宦官說,“就是因為沒說,才活到現(xiàn)在啊”。這一天胡亥卒!

你說胡亥沒有防備嗎,也不見得,胡亥待著的望夷宮設(shè)卒甚謹,沒千把人,也有幾百吧。而閻樂帶來的也就千馀人

周廬設(shè)卒甚謹,安得賊敢入宮?

總結(jié)經(jīng)驗,這件事兒能干成,很大原因是胡亥低估了趙高。那你說胡亥不走自己抓住趙高不行嗎?好像不行,指鹿為馬的事情說明了趙高權(quán)力很大了,直接抓他,就是逼他造反。

所以如果前四步你都做好了,那么第五步,就是看誰下手快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