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韓國拍攝了一部電影《鳴梁海戰(zhàn)》,很是火了一把。歷史上的鳴梁海戰(zhàn)發(fā)生于1597年10月26日,有人稱其為“鳴梁大捷”,后人研究過后認為是鳴梁伏擊戰(zhàn),這一戰(zhàn)是朝鮮人自己打的,沒有明朝軍隊的參與。鳴梁海戰(zhàn)在歷史上非常有爭議。(李舜臣劇照)
李舜臣和鳴梁海戰(zhàn)。
一、李舜臣和閑山島大捷。1592年8月13日,李舜臣率領朝鮮水軍在閑山島與日本海軍決戰(zhàn)。李舜臣首先派六艘板屋船引誘日本海軍追擊,引誘到閑山島附近,8月14日,朝鮮水軍圍殲日本海軍。此戰(zhàn),共消滅日本海軍大船36艘、中船24艘、小船13艘、擊破數(shù)63艘,(這些數(shù)據(jù)都是李舜臣提報的報捷奏章提及的)朝鮮水軍大勝,日本軍隊非常畏懼李舜臣。(朝鮮水軍龜船復原圖)
二、李舜臣和鳴梁海戰(zhàn)。
1.陷害李舜臣。1597年1月,為了第二次開戰(zhàn),豐臣秀吉(日本關白,類似丞相)為小西行長(侵朝部隊先鋒主將)出計策,首先拔掉李舜臣這個眼中釘肉中刺。小西行長利用朝鮮政府內的黨派之爭,派人到漢城(首爾)散布謠言,陷害李舜臣。朝鮮國王果然中計,李舜臣被免去職務,以士兵的身份在軍中服役。
二、偷襲消滅朝鮮水軍主力。1597年7月7日,日本海軍統(tǒng)帥九鬼嘉隆偷襲朝鮮水軍(漆川島之戰(zhàn)),因為雙方在談判中,朝鮮水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朝鮮水軍主力幾乎全部被消滅,日本海軍取得完全的制海權。
危急時刻,朝鮮緊急起用李舜臣為海軍統(tǒng)帥。這時朝鮮海軍只剩下12-13艘龜船和100艘民船,民船是李舜臣加急改裝的臨時戰(zhàn)船,數(shù)量少的可憐。與當時日本海軍相比較,簡直不值一提,但是李舜臣決定利用鳴梁海峽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水文特征,與日本海軍決一死戰(zhàn)。
三、鳴梁海峽的特殊環(huán)境。鳴梁海峽非常的窄,最寬處只有294米,現(xiàn)在已經(jīng)修建了大橋使得珍島和陸地連接,狹窄處可以布置鐵索攔截船只。鳴梁海峽每隔3個小時,海峽內的海流會發(fā)生逆轉,流速有10節(jié),相對于當時的軍艦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阻礙。日本軍艦是尖底船,朝鮮的龜船是平底船,朝鮮的軍艦在這里行駛更平穩(wěn),利于作戰(zhàn)。(現(xiàn)在的鳴梁海峽修建了大橋圖)
四、鳴梁海戰(zhàn)。1597年10月26日,李舜臣又采取了誘敵之計,派遣一艘龜船引誘日本海軍進入預先設定的作戰(zhàn)區(qū)域——鳴梁海峽。由于日本海軍將朝鮮水軍主力偷襲消滅了,急于消滅剩余的朝鮮水軍,因此共有130艘戰(zhàn)艦和200艘支援船只參與作戰(zhàn),而李舜臣一方只有12-13艘龜船作戰(zhàn),100多艘改裝船只只是搖旗吶喊助威,輔助進攻。(鳴梁海戰(zhàn)作戰(zhàn)圖)
日軍的先鋒軍艦進入鳴梁海峽后,與埋伏好的李舜臣軍隊對戰(zhàn),很快海峽內的水流發(fā)生逆轉,日本海軍的30艘軍艦互相碰撞,朝鮮水軍的炮火擊中日本海軍的概率很高,而混亂中的日本海軍卻無法擊中朝鮮水軍。鐵索也攔阻了日本戰(zhàn)船的前進。(被斬殺的來島通總劇照)
此戰(zhàn),日本共損壞戰(zhàn)船30艘,將領來島通總被殺,幾十的傷亡,整個日本海軍艦隊撤退。在李舜臣《亂中日記》中自己就說:
“賊船有三十只撞破”
《鳴梁海戰(zhàn)》這部電影中說:擊沉31艘日船,擊傷92艘日船,殺死日軍7300人,陣斬對方主將的巨大勝利。當時作戰(zhàn)的整個日本艦隊也只有7200人,看來是夸大其詞了。
作戰(zhàn)戰(zhàn)略到底日本和朝鮮誰贏了?
通過歷史記載來看,李舜臣的鳴梁海戰(zhàn)充其量是伏擊作戰(zhàn),挫敗了日本海軍氣勢洶洶到底勢頭。但是李舜臣的海軍軍力是在是太弱了,此戰(zhàn)過后,李舜臣率軍迅速撤退。
后日本海軍大舉來襲,占領了朝鮮的在此地的海軍基地,并徹底摧毀了,掩護陸軍的進攻。從整體作戰(zhàn)戰(zhàn)略來講,日本海軍達到了預期的作戰(zhàn)目標,應該是日本戰(zhàn)略上勝了。
從長遠來看,李舜臣保存了朝鮮水軍,此后發(fā)展了朝鮮水軍。1598年11月,日本軍隊無心戀戰(zhàn),紛紛撤退。明朝水師主將陳麟、副將鄧子龍、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率軍截擊日本海軍,在露梁海戰(zhàn)中擊潰日本海軍,500多艘日本軍艦幾乎被全殲,日本的主將們都脫困逃跑了。明朝水師副將鄧子龍和朝鮮水師主將李舜臣卻陣亡了。(露梁海戰(zhàn)油畫)
比較奇葩的是日本和朝鮮對露梁海戰(zhàn)都是避而不談,或者篡改這段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