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戰(zhàn)馮玉祥大勢已去時其集團立即猶如樹倒猢猻散,馮玉祥得勢時器重的將領不少都很好的繼承了其衣缽,如曾擔任國民黨魯南綏靖區(qū)司令官的郝鵬舉,馮玉祥待其恩重如山,生前曾五次倒戈,是個名副其實的“搖擺”大王。
郝鵬舉是一個喝過洋墨水的人,年輕時投到馮玉祥門下,因精明機智而比較有學識受到了賞識,這一點和馮玉祥的另一愛將吳化文有點相似,不久后郝鵬舉被馮玉祥派往蘇聯(lián)深造,主修炮兵專業(yè)。但是,急于建功立業(yè)的郝鵬舉在不支會馮玉祥的情況下擅自放棄學業(yè)歸國,令馮玉祥大失所望。而更令馮痛心的是在中原大戰(zhàn)節(jié)節(jié)敗退的時候,郝鵬舉完全不念知遇之恩,沒伸出援手就罷了反而落井下石,率部倒向了蔣介石,走上了人生的第一次倒戈。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雜牌出身的郝鵬舉一直未受到重用,而且在蔣介石開辦的戰(zhàn)干訓練團任職時,因行為不檢點而被免了職。胡宗南在武漢會戰(zhàn)丟了信陽重鎮(zhèn)后,被調往了關中專門為蔣經營西北與監(jiān)視友軍,胡宗南繼承了校長的衣缽開始大肆籠絡人才以培養(yǎng)親信,前途渺茫的郝鵬舉看到了希望便投入到了胡宗南帳下,但始終管不住下半身與軍官屬發(fā)生了桃色事件,此乃死罪也,郝鵬舉第一次走上了作死之路,鋃鐺入獄后巨資買通看守人員才得以茍活,自感前途渺茫的郝鵬舉比孫良誠、孫殿英等人先行一步,直接投奔了汪偽政府,乃第二次倒戈。
在汪偽任職期間郝鵬舉混得風生水起,手握重兵、權傾一時,擁有四個軍七萬余人,曾參與了大掃蕩并對百姓犯下不少罪。在汪精衛(wèi)呼呼斃命后,深感日本大勢已去的郝鵬舉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未來,剛好恰逢蔣介石正值用人之際。蔣向其伸出橄欖枝后,走投無路的郝鵬舉毫不猶豫地再次回到了蔣的“懷抱”,其部隊被收編成了第六路軍,與同門出身有著類似經歷的吳化文被收編成第五路軍,兩人兼任總司令,再次成為了蔣的“馬前卒”,這是郝鵬舉人生的第三次倒戈。
而蔣對付雜牌軍的一貫政策就是在戰(zhàn)場上借他人之手去削弱其力量,這一招可謂屢試不爽。曾經在汪偽任職的郝鵬舉和吳化文這一污點一直遭人詬病,此時已經里外不是人了,這一劫是躲不掉的,抗戰(zhàn)勝利后兩人的部隊均被蔣介石“押”上了一線,使之夾在嫡系和對手之間,明顯就是為了充當“炮灰”,視軍隊如生命的郝鵬舉和吳化文先后都受到了重創(chuàng)。于是,兩人一拍即合暗開始與新四軍進行接觸,在我方核心人員的曉以利害下,郝鵬舉率先動搖了,于1946年1月率部兩萬余人正式加入我方陣營,乃人生的第四次倒戈。而吳化文在在此期間一直舉棋不定,直到濟南戰(zhàn)役打響后的第三天才表明立場,也就是1948年9月19日。
雖然郝鵬舉脫離了國民黨陣營,但依舊改不了軍閥惡習,由于擔心其部隊被整編竟然提出了“官不離、兵不離官,彈不離槍、槍不離身”的要求,而郝鵬舉此次起義對于我軍意義重大,我軍以誠相待滿足了這一請求。但最令人可狠的是,在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qū)時,郝鵬舉背地里與吳化文等西北軍舊部連續(xù),還與當時的參謀總長陳誠有私信往來,反復無常、樂于投機取巧的郝鵬舉立場再次動搖了,從此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1947年1月底,蔣介石啟動奪取山東解放區(qū)首府臨沂的魯南會戰(zhàn)計劃后,投誠剛滿一年的郝鵬舉終于憋不住了,走上了作死的道路上,率部再次回到了蔣的“懷抱”并立即投入到了會戰(zhàn)中,此乃人生的第五次倒戈,也是最后一次倒戈。華野陳粟決定放棄臨沂后便發(fā)起了對郝鵬舉部的圍殲戰(zhàn)役,不到兩天的時間兩萬余人全軍覆沒,郝鵬舉兵敗被俘,在押解途中于一片漆黑的野地里結束了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