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lián)軍時根本沒有躲過,后來日軍入侵時,故宮文物早就被遷移了,只是故宮這些建筑在戰(zhàn)亂年代保留了下來。八國聯(lián)軍進入紫禁城
甲午戰(zhàn)后民間秘密會社義和團突然大規(guī)模爆發(fā),義和團最初是反對清朝統(tǒng)治者,以“反清復(fù)明”為口號,慘遭鎮(zhèn)壓,隨著西方勢力在中國增加,義和團轉(zhuǎn)向支持清政府,改名“虎神”營,口號改為“扶清滅洋”,清政府也開始支持義和團,希望借助義和團那“刀槍不入之軀”抵抗西方,義和團開始井噴式發(fā)展,并開始向直隸進發(fā),他們在各地焚燒教堂和教徒的房屋,并且打傷傳教士與教徒,這給有狼子野心的西方一個借口,西方借此入侵我國。
1900年5月28日,英、美、法、德、俄、日、意、奧匈八國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diào)兵入京,8月14日,北京淪陷,八國聯(lián)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無惡不作,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偷竊和搶掠的珍寶不計其數(shù)。八國聯(lián)軍總司令瓦德西說:“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掠之損失,其祥數(shù)永不能查出,但為數(shù)必極重大無疑。”
據(jù)《清裨類鈔》記載,故宮被槍劫的無價之寶多達數(shù)千件,其中有碧玉做的玉彈、咸豐的日錄74本、光緒的詩集1本、玉做的大屏風(fēng)、玉馬,黑色的水晶珠子、清朝皇帝的畫像、清朝太廟的玉冊,金子做的自鳴鐘、金子做的水缸,故宮四大藏書閣的珍貴藏書四萬多本(初中歷史中就有吧),這些全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其中尤其重要的《永樂大典》,被槍劫了,在路途中還遺失了很多部分,這些損失不可估量,日寇還把戶部僅有的300萬兩白銀搬走,總之這次八國聯(lián)軍在故宮搶劫的不可估量,我們的損失不可估量。雖然《清裨類鈔》是私人撰寫的,但不妨它揭露侵略者丑陋的臉。
1937年日寇侵占北京,此時的故宮幾乎就剩下一個軀殼了,里面的珍貴人物早就被遷移了,1933年山海關(guān)失陷后,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定將故宮的文物分批運往上海,1936年又被運往南京,七七事變后,又運往大后方。
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被英軍洗劫
大家不要把日寇想得有多好,不搶劫故宮?有好東西,他把渣都搶得不剩,抗戰(zhàn)期間,日寇把我國多少文物搶劫回國,有些人說故宮是古代皇權(quán)的象征,在我國人民心里地位十分的高,日寇害怕破壞、搶劫故宮引起全體中國人民的抵抗,說這話的人腦子有問題吧,它都侵占你大半個國土了,你還不抵抗它,等他毀了一個房子,你再抵抗它?日寇當(dāng)時有可能就是盲目自信,覺得能侵占中國。
對于這兩個惡徒,你還相信它們不會搶劫故宮?近代故宮委屈了幾十年,終于在1945年10月10日揚眉吐氣了,日寇華北投降儀式在故宮太和殿簽訂,當(dāng)時十多萬人參加了受降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