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和珅是清朝的第一大貪官。乾隆在世時,他坐享榮華富貴,有數(shù)不盡的金銀珠寶任他揮霍,他是風光無限的。乾隆死后,嘉慶皇帝就派人抄了他的家。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紐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人。生于乾隆十五年,父親名常保,曾任福建副都統(tǒng),他祖上是今遼寧清原縣人,清初隨清帝入關(guān),住在北京西直門內(nèi)驢肉胡同。和珅是清朝乾隆年間政治家、商人、詩人,中國歷史上的權(quán)臣之一,清朝歷史上的豪商,因貪污過巨,被中國人視為巨貪。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據(jù)說抄家時,光十幾架馬車就拉了七天七夜,最后抄出來的資產(chǎn)是當時1清朝國庫的十五年收入。所以民間有“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說法。 據(jù)說,和珅在上吊自殺前,臨死吟了一首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在監(jiān)獄也賦詩兩首,可見文學功底深厚。 數(shù)百年來,許多人研究了他的這首臨終遺詩,說詩的四句話,都有各自的含義。對和珅死前留下的這首詩也做了研究。并得出四句詩都有著各自的意義。這首詩的第一種的解釋:這首詩是和珅死前寫的,意思是我活了50多年如夢一般,今天我要離開人世了,感謝50年來的酸甜苦辣,以后大清國也會有滅亡的一天,最終得到的只是死后的一縷青煙。而和珅被嘉慶刺死之時也恰巧是五十歲。這首詩的第二種解釋:我和珅活了50歲,跟做夢似的;現(xiàn)在呢,我死了。但是,我還會再轉(zhuǎn)世回來的,我轉(zhuǎn)世后將把皇帝牢牢地控制在我的手掌心里,諸位可一定要認清楚啊。而詩中“香煙”在古文中是傳宗接代的意思。于是乎,有人把兩者串聯(lián)起來,說和珅死后投胎會成為一個女子,來禍亂清朝。而這個人就是日后的慈禧! 慈禧的所作所為,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每頓飯必須一百二十道菜,洗澡每次必須一百條毛巾,這些都是慈禧的怪癖。她的這些行為,無非就是講究牌面而已。 歷史對她的評價不一,甚至走向兩個極端,大多人傾向于認為是她葬送了大清帝國的統(tǒng)治,以至于死后也不得安寧,陵墓早早就在光天化日被孫殿英部下把慈禧墓中寶物席卷一空。也許這就是罪有應(yīng)得吧。因此慈禧墓被盜了之后,民間也是一片叫好,沒有人會替慈禧感到難過。其實和珅轉(zhuǎn)世成慈禧來禍亂清朝,跟白蛇為報劉邦斬殺之仇,轉(zhuǎn)世成王莽禍亂西漢的說法有點相似。其實,一個王朝的滅亡,最主要的就是統(tǒng)治者自身的腐敗,而不是這些神乎其神的傳說。無論如何,和珅和慈禧作為清朝的兩大歷史罪人,一個從財政上腐蝕,一個從政治上腐蝕,二人一前一后讓清朝少活了幾十年。
嘉慶四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jié),本是萬家團圓的時刻,但此時在獄中的和珅只能是哀愁和凄涼,回想自己多么的輝煌,但現(xiàn)在竟如此的落魄。月下的和珅不僅出了連聲感嘆后,便脫口吟道:“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睕]過多久,和珅便用一條白綾結(jié)束了自己的性命。這首詩就成了和珅最著名的絕命詩。
和珅雖然死了,但他留下的這首詩卻耗盡了無數(shù)史家的心血。和珅自己也想不到,自己死后的這首詩竟然會帶來如此大的轟動。
“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边@句詩講的便是乾隆還是寶親王之時,乾隆對他父親雍正的王妃馬佳氏產(chǎn)生了愛意,后來馬佳氏因此事被賜死。乾隆用指上鮮血在馬佳氏額頭了一個印記,相約來世以此印記相認。乾隆登基的時候,看見當時還是侍衛(wèi)的和珅頭上正好有一個紅色的印記,乾隆于是大悅,和珅從此仕途順利。最后,和珅被嘉慶賜死,死時正好50歲。
詩的后兩句:“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這里面包含著一個典故,就是“水泛含龍”,意思就是夏朝末年,皇帝從兩條龍那求得了龍的唾液,把它鎖在了一個盒子里,并代代相傳。一直到周朝,周厲王打開了此盒,里面的唾液竟然變成了玄龜,鉆到了一個女童體內(nèi)。不久,女童生下了褒姒,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西周也滅亡了。而詩中“香煙”代表香火相傳之意,說和珅死后投胎會成為一個女子,來禍亂清朝。而這個人就是日后的慈禧!
慈禧在位時的所作所為想必大家都清楚,一生奢侈浪費,消耗了大清不少的國力,慈禧在位時的清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歷史,被列強侵略,簽訂了很多不平等的條約,這些都和慈禧逃不了干系。哪怕慈禧快要死的時候,都還帶走了無數(shù)的寶貝,因此慈禧墓被盜了之后,民間也是一片叫好,沒有人會替慈禧感到難過。
看到網(wǎng)絡(luò)上對和珅臨死前作的詩做了評論感到真是無稽之談,感到可笑至極!本人觀點是?俗話說人將死其言也善,首句詩是說,我活了五十年現(xiàn)在才醒悟做人要堂堂正正,第二句詩是說,雖清醒了但是已經(jīng)要死了,后悔極了。第三句詩是說,如果來生還能受皇家重用的話!第四句詩是說,一定讓子孫世世代代代替他忠心報國。以上本人對和珅這四句詩的解釋!望大家賜教!
說到和珅這個人,相信沒有人不知道的,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大貪官,和珅的貪腐可以說是觸目驚心的,拒不完全統(tǒng)計,和珅在乾隆后期貪腐總和相當于清朝大概十五年的財政收入,所以民間有句俗話”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和珅最后被嘉慶皇帝要求自盡,他死前留下了一首絕命詩,也就是這首絕命詩,使得和珅這個人更加神秘起來。
他的這首絕命詩是這么寫的: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和珅死的時候正好是四十九歲,那么詩的前兩句就是他對自己一生的總結(jié),基本上是沒有什么好說的。最讓人們引起無限遐想的是后兩句: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
這里有一個典故:說在夏朝末年的時候,一個君主從真龍那里得到了龍的唾液,后來就把這唾液鎖在了一個盒子里,要求不準打開,以此來保平安,于是這個盒子就被一代又一代傳了下來,一直傳到了周朝,機緣巧合這個盒子到了周厲王手中,周厲王很好奇便就打開了盒子,可是就在打開的一瞬間,唾液化身一直玄龜鉆入了女童體內(nèi),不久之后女童誕下了一名女嬰,而這名女嬰就是日后令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導致西周滅亡的褒姒。
這首絕命詩的最后兩句正是借用的這個典故,如果再把后來發(fā)生的事情結(jié)合起來的話,和珅的最后兩句簡直就是對清王朝的復(fù)仇,和珅死前一年也就是嘉慶三年,河南發(fā)生黃河決堤,因此,有人對"他日水泛含龍日"的意思解釋為和珅等到下一次發(fā)大水時要轉(zhuǎn)世為生,果不其然,道光十五年,黃河再度在河南決堤,同年十月,一個小女孩哇哇落地,這個女孩就是后來葬送清王朝的罪魁禍首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執(zhí)政以后,專權(quán)跋扈,將大清皇帝玩弄于鼓掌之間,為了一己私利置國家利益于不顧,對敵求和,對內(nèi)鎮(zhèn)壓,總之,就是一個窮奢極欲,禍國殃民的主兒。不管怎么說,大清就毀在她手里了。
和珅被嘉慶皇帝賜死了,但這首絕命詩卻流傳了下來,不管后人如何理解這首詩,可人們還是希望看到慈禧太后就是和珅的轉(zhuǎn)世,畢竟清朝貪腐從和珅時期開始擴大,大清滅亡從慈禧當政加速滅亡,兩者結(jié)合在一起不也很是巧合嗎?
嘉慶帝對乾隆說:父皇,如今國庫空虛,百廢待興,可是沒錢怎么辦?乾隆看著嘉慶說:兒啊,為父早給你準備好了,等我死的那天,你就有錢了。嘉慶說:父皇,錢你都藏哪里了?乾隆說:我藏河里了,嘉慶說:哪條河?現(xiàn)在到處要錢,咱快撈出來點,應(yīng)應(yīng)急!乾隆說:急什么,我不是說了嗎?我把錢給你藏河里了,很多,夠你小子用幾年的。嘉慶說,父皇,現(xiàn)在國家急用錢,你快撈點出來吧!乾隆說:我老了,河深(和珅)啊,我下不去了,等我死了,你還年輕,就去撈吧。
在和珅上吊自殺前,他留下了這樣一首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睂<覍W者也是十分喜歡研究逝世的人,他們對和珅死前留下的這首詩也做了研究。并得出四句詩都有著各自的意義!拔迨陙韷艋谜,今朝撒手謝紅塵!边@句詩講的便是乾隆還是寶親王之時,乾隆對他父親雍正的王妃馬佳氏產(chǎn)生了愛意,后來馬佳氏因此事被賜死。乾隆用指上鮮血在馬佳氏額頭了一個印記,相約來世以此印記相認。而在乾隆登基之后,當時的和珅還是個侍衛(wèi),但恰巧的是和珅額頭上也有一塊紅色的印記。也許是愛屋及烏吧,和珅因此受寵,平步青云。而和珅被嘉慶刺死之時也恰巧是五十歲。
“他年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水泛含龍”則是出自于一個典故,夏朝末年,皇帝從兩條龍那求得了龍的唾液,把它鎖在了一個盒子里,并代代相傳。一直到周朝,周厲王打開了此盒,里面的唾液竟然變成了玄龜,鉆到了一個女童體內(nèi)。不久,女童生下了褒姒,周幽王為了褒姒一笑,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把戲,西周也滅亡了。而詩中“香煙”代表香火相傳之意,說和珅死后投胎會成為一個女子,來禍亂清朝。而這個人就是日后的慈禧!
慈禧的所作所為,想必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中每頓飯必須一百二十道菜,洗澡每次必須一百條毛巾,這些都是慈禧的怪癖。她的這些行為,無非就是講究牌面而已,而當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熱中,慈禧仍然是置之不理,還是顧著自己的豪華陵墓?上ё詈筮是被孫殿英所盜,也許這就是罪有應(yīng)得吧。因此慈禧墓被盜了之后,民間也是一片叫好,沒有人會替慈禧感到難過。
其實和珅轉(zhuǎn)世成慈禧來禍亂清朝,跟白蛇為報劉邦斬殺之仇,轉(zhuǎn)世成王莽禍亂西漢的說法有點相似。其實,一個王朝的滅亡,最主要的就是統(tǒng)治者自身的腐敗,而不是這些神乎其神的傳說。
五十年來夢幻真,
今朝撒手謝紅塵;
他時水泛含龍日,
認取香煙是后身。
孟森先生指出:“(和珅)臨絕作詩,似偈似謠,不甚可解。或謂水泛含龍,似用夏后龍漦故事,為孝欽禍清之兆。香煙后身,孝欽或有煙癮,而和珅于嘉慶初己染此癖,亦未可知。當時能吸洋煙者為絕少,至咸、同、光則不足奇。但以此為識,直謂再生作亡清之禍首,以報身仇耳。此無稽之談,姑存軼聞!
每到這種時候我就忍不住要為和珅說兩句好話,首先和珅是貪官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他也是個能臣啊,很多人只知道和珅的罵名卻忽略了他做的貢獻
和珅身上有很明確的幾個標簽:滿洲第一美男子(沒錯他是個大帥哥。M蒙漢藏多種語言,文武雙全,學貫古今等等,是個歷史上少有的人才。說實話乾隆中后期真沒有多少能臣,尤其是滿臣,和珅是其中能力最為突出的之一。
他的貢獻主要是,保住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并且為《四庫全書》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曾總理清政府的外交事宜,先后接待過朝鮮、英國、安南、暹羅、緬甸、琉球和南掌等國的使臣,尤其乾隆時期英國同清政府之間的外交事務(wù)等等
當然他的貢獻并不能掩蓋他的貪污……
承德避署山莊斜對門,有個大宅子清時就是和坤的住宅。后敗落拆除,在原地蓋了飯店。讓人不禁想起《紅樓夢》中的好了歌的唱詞。世人都說神仙好,唯有金錢放不了……所以,和坤臨死時寫的詩有萬事成空的覺悟,但悟覺晚了。
囚牢深處,一個曾經(jīng)富可敵國的大臣,此時此刻身陷囹圄,他就是乾隆時期,名震朝野的和珅。彌留之際,他吟詩三首,是對自己命運絕唱的回想,也是對人世無常的惜別慨嘆。都說和珅的絕命詩跟大清滅亡有關(guān),甚至說慈禧就是和珅轉(zhuǎn)世,那么,事實真相如何呢?筆者試從3個方面加以分析:
(和珅畫像)
一、上元夜,夢斷清廷,心涼鐵窗寒
和珅臨死時作的詩是《上元夜獄中對月兩首》,還有一首絕命詩,總共三首。
“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墻高不見春。星辰環(huán)冷月,縲紲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余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今夕是何夕,元宵又一春?蓱z此月夜,分外照愁人。思與更俱永,恩隨節(jié)共新。圣明幽隱燭,縲紲有孤臣!
公元1799年2月22日,這天恰逢上元夜(元宵節(jié)),元宵節(jié)本應(yīng)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和珅卻已被限制在冰冷陰暗的天牢里。從他此刻吟出的這兩首詩可以看出,和珅已經(jīng)預(yù)感到自己的余生時間不會太長了,生命即將走向盡頭,傷感之余,發(fā)出聲聲悲鳴。臨死之前,他依然頑固不化,覺得自己一身是才,甚至懷才不遇,表現(xiàn)出一種“落花流水春去也”的無可奈何心情。
除了以上兩首詩外,和珅看到白綾時,又提筆寫下最后一首絕命詩:“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
關(guān)于這首詩,現(xiàn)代很多學者耗費心思,把它跟清王朝的滅亡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說,和珅的這首詩就是一個預(yù)言。
(劇照:和珅被囚)
二、和珅的“轉(zhuǎn)世”說,讓大清滅亡“亦幻亦真”
絕命詩的前兩句:五十年來夢幻真,今朝撒手謝紅塵。表達了和珅對自己半生以來大限將至的感嘆,隱含著對俗世紅塵的留戀與不舍。而詩的后兩句則是需要仔細品讀的地方:他日水泛含龍日,認取香煙是后身。
如何看待后兩句,是很多歷史學者最為爭議的地方。但歷史就是歷史,是客觀發(fā)生過的過往,不存在虛構(gòu)和妄議,雖然存在于某種機緣巧合,這便讓很多人產(chǎn)生了聯(lián)想,并有意無意往某個方向遷移。
有歷史學家說,“水泛含龍”是一種虛指,在和珅死前的前一年,河南黃河決堤,造成洪水泛濫,“他日水泛含龍日”意指等到下一個發(fā)大水的時候,“認取香煙是后身”,即自己再投胎轉(zhuǎn)世做人。所謂無巧不成書,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河南黃河段又一次決堤,而同年10月,慈禧降生。
(劇照:蘭貴人)
有人會說,這個慈禧就是和珅投胎轉(zhuǎn)世,而且和珅在世時,也曾是個“轉(zhuǎn)世”之人,即乾隆已逝皇妃年貴妃(一說馬佳氏)。頗為神奇的傳說在當時被傳的風風雨雨。
慈禧的降臨,意味著大清滅亡的開始。慈禧是晚清朝政最高統(tǒng)治者,她操控著同治和光緒,把持朝政,雖然沒有當皇帝,但跟一代女皇武則天也相差無幾了。貌合神離的是,慈禧也是草根出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往上爬,最終當了皇后。但由于沒有實權(quán),所以她又想方設(shè)法把同治和光緒攥在手里,這些貪婪的做法和想法,跟和珅如出一轍,而且和珅跟慈禧的面相,也頗有幾分相似,所以很多人會把和珅的“預(yù)言”當真。很多人就因此把清朝的滅亡,歸結(jié)為和珅的“預(yù)判”。
(劇照:和珅)
三、和珅巨貪卻忠心為主,最終卻站錯隊伍,抱憾終身
即使預(yù)言屬實,和珅為何要攪亂大清,讓清王朝滅亡呢。乾隆死后,嘉慶繼位,這個平日里跟和珅不對眼的皇帝,一直想把和珅除掉。所謂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況和珅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貪官,所以嘉慶處理起來,不費吹灰之力。乾隆生前也知道自己是和珅的唯一靠山,自己一旦撒手人間,和珅必將死無全尸,所以乾隆生前給和珅一個“保命密旨”。和珅彌留之際,以為可以憑借這個護身符保住自己的小命,未曾想打開之后,紙上只有三個字:“留全尸”。
(劇照:和珅打開保命密旨,只看到“留全尸”三個字頓時傻眼)
和珅被抄家、囚禁之后,畢生所得都被充公,他的家資可抵大清15年的財政收入,可見和珅有多貪。但話又說回來,和珅臨走之際,沒有帶走一分錢,反而給大清帶來一筆財富,而且乾隆在世的時候,和珅也是盡心盡力幫助主子乾隆撈錢,這么忠實的奴仆,歷朝歷代也屈指可數(shù)。而此時,“留全尸”三個字是多么地扎心,和珅的心徹底涼了,于是他下了“詛咒”。
眾口相傳,亦不足為信。不論是“轉(zhuǎn)世”、“預(yù)言”,還是“詛咒”,關(guān)于和珅轉(zhuǎn)世慈禧,預(yù)言大清滅亡都是子虛烏有。我們只能通和珅的絕命詩,看到他對這個世界的留戀和對世事無常的感傷,也許聯(lián)想到自己曾經(jīng)的風光無限、位極人臣心有不甘,但“一朝天子一朝臣”,除了聽命于圣旨之外,他無計可施。
(劇照:嘉慶下旨,和珅被抄家)
結(jié)語:“和珅跌倒,嘉慶吃飽”,一個貪腐的臣子,歷朝歷代都不能得到善終。即便是天子的寵臣,也不可欺君罔上,目無綱紀,更何況和珅根本沒有把嘉慶放在眼里。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和珅被賜死,也算是乾隆和嘉慶給他的最高禮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