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體,是我見過最成功的復(fù)仇,七十多家仇家全部被誅。



吳起的出身極好,家里面窮的就只剩下錢了,然而吳起并不滿足,富家翁并不是他的目標,做一個杰出的政治家才是。

為了實現(xiàn)抱負,吳起辭別母親走上行程,第一次外出多年,吳起沒有獲得任何成就,反而消耗了不少錢財,被鄉(xiāng)里人嘲笑。

一怒之下的吳起就把這些人都給殺了,隨后再次離開家鄉(xiāng),這次他拜了當時的大儒曾參之子曾申為師。



當?shù)弥赣H去世的消息后,在外的吳起沒有選擇返回家鄉(xiāng),老師曾申認為吳起沒有孝心,將他趕出師門,此后吳起棄文從武。

吳起從武后先是來到了魯國,為了消除魯穆公的疑慮,吳起親手殺掉了自己齊國的妻子,吳起也成功為將,大破齊軍。

后來由于魯國內(nèi)部原因,吳起再次逃亡,這次逃亡的地方是魏國,在魏國吳起也是大展手腳,創(chuàng)建了魏武卒。



吳起建立的魏武卒制讓魏國盛極一時,當時吳起帶領(lǐng)魏武卒直接占有了秦國的河西地區(qū),一時間吳起名聲大噪。

在魏國遭受冷落的吳起選擇再次離開,這次吳起選擇的地方是楚國,這也是他的最后一站。

可以說吳起在楚國才算是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成為了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改革家。



吳起的變法內(nèi)容主要有:

向百姓公布法律,讓百姓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

凡是已經(jīng)傳過三代的貴族將取消俸祿,對邊遠地區(qū)的貴族減少供給;

淘汰楚國官場上毫無作用的官員,將節(jié)省下來的俸祿用作強兵;

大力制止官員內(nèi)部的貪污現(xiàn)象,并且排除讒害忠良的風(fēng)氣,讓楚國上下都一心為國家效力;

……



在吳起一系列的改革下,楚國的國力得到顯著的提升,可以跟當時的霸主魏國一爭高下。

不過天不遂人愿,吳起的改革確實很成功,但這切切實實的損害了貴族的利益,但在楚悼王的支持下才相安無事。

在楚悼王去世后,楚國的貴族也終于恢復(fù)了本來的樣貌,開始趁機攻打吳起。



這次吳起沒有順利逃脫,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吳起跑到了楚悼王的停尸處,緊接著抱住楚悼王的尸體。

見到吳起走投無路,楚國貴族立刻下令亂箭射殺吳起,吳起被亂箭射死,一同被射中的還有楚悼王的尸體。

為什么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體是我見過最成功的報復(fù)呢,因為在當時欺辱國君的尸體算是重罪,參與圍剿吳起的七十多家貴族無一避免,全部被滅族,這算不算吳起的最后一步棋?



當然,吳起臨死前抱住楚悼王的尸體有沒有其他想法呢?

吳起還不想死?

在當時侮辱國君的尸體算是重罪,吳起知道這個法律,貴族們也知道這個法律,所以吳起想賭,賭這些人不敢這樣做。

可惜的是吳起賭輸了,這些貴族由于吳起的打壓已經(jīng)紅眼了,看到如此一個機會自然是不擇手段。

如果當時吳起真的逃過一劫,我想他肯定會有辦法為自己置辦后路,只可惜他低估了這些貴族對他的恨。



表達知遇之恩?

我覺得吳起在楚國才算是最快樂的時光,因為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抱負,而這一切都是楚悼王的支持。

在明知自己必死的情況下,吳起想見見這個對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人,也是有可能的。

你覺得吳起在臨死前抱住楚悼王尸體,是想報復(fù)多一些,還是怕死或者是感謝知遇之恩多一些?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文章不錯,給文青點個關(guān)注鼓勵吧~

(網(wǎng)絡(luò)配圖,侵權(quán)刪除)

最佳貢獻者
2

“就算是死,也要拉人來墊背”,敢豪言壯語的人不少,但有能力付諸實施的沒幾個,絕大部分人其實都是在吹牛皮。

但對吳起而言,這都是小意思:人家通過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把殺害自己的人全部拉來墊背,而且還禍及這些人的祖宗三代、全家老小。一人被殺,拉來70多個貴族家族陪葬,這樣的神作,古往今來也是獨一份。

說到古代威名顯赫、著書立言的兵家,我們首先會想到孫武、孫臏。但筆者認為,在歷史上,有個人比這二位的綜合實力更強大,那就是吳起。

在人才濟濟的戰(zhàn)國時期,如果比較人生的曲折與精彩程度,沒人比得上吳起:

他是衛(wèi)國人,在魯國一鳴驚人,在魏國揚名立萬,在楚國達到新巔峰;

作為兵家代表人物,吳起最早學(xué)的卻是儒家。起先,他拜在儒學(xué)大家曾參之子曾申門下,卻因不奔母喪,被視為“不孝”而逐出師門;其后又跟隨河西大儒卜子夏學(xué)習(xí),與魏文侯、李悝師出同門;

他兵、法、儒三修,用兵出神入化,擔綱主力攻下秦國河西之地,創(chuàng)立橫行戰(zhàn)國前半期的魏武卒,曾用5萬新兵大破秦國50萬大軍;

他性格復(fù)雜,為了學(xué)習(xí)可以不奔母喪,為了成為魯國將領(lǐng)殺害自己的妻子,李悝評論他:“貪而好色”;但卻因“廉平,盡能得士心”,也就是廉潔不貪、待人公平、能獲得將士們的擁戴,而被一代雄主魏文侯委以重任;

吳起不僅僅是一位將領(lǐng)、軍事家,還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不僅可以“將三軍,使士卒樂死”,還可以“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xiāng),韓趙賓從”,更可以“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

當然了,他還可以著書立言,寫下了《吳子兵法》,提出了許多創(chuàng)新的理念,比如強調(diào)政治、軍事并重,以政治為先;主張"見可而進,知難而退",注重審敵虛實;要求將領(lǐng)文武全才、剛?cè)峒鎮(zhèn);提倡以教戒治軍、注重賞賜有功....

在軍事方面有如此造詣的吳起,卻擁有成為一名頂級政治家、改革家的雄心。他一度有機會接近魏相一職,卻敗給了更能處理魏國復(fù)雜政治局面的田文;也正由于他的出色才能與雄心,才招致了公叔痤的忌憚,被對方設(shè)計陷害,被迫逃離自己奮斗了數(shù)十年的魏國。

不過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吳起逃到楚國后,反而獲得了自己長期以來夢寐以求的職位,也有機會得以把自己改革理想與計劃付諸實踐。

自春秋時期起,楚國就是橫亙在南方的巨無霸,曾飲馬黃河、逐鹿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戰(zhàn)國初期,楚國的硬件仍舊笑傲群雄,就像張儀后來描繪的那樣:“楚,天下之強國也,地方六千馀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即使變法后的秦國,也沒有這樣的紙面實力。

不過,硬件是成為強國的基礎(chǔ),但只是有硬件并不意味著就是強國。三家分晉前后,魏國在魏文侯魏斯的領(lǐng)導(dǎo)下強勢崛起,攜帶者韓、趙倆兄弟橫行無忌;而此時的楚國,則仍在傳統(tǒng)貴族政治的泥潭中掙扎,政治腐敗、經(jīng)濟落后、國力萎靡,成了三晉欺負的對象,如《史記》中記載的那樣,“悼王二年,三晉來伐楚,至乘丘而還......十一年,三晉伐楚,敗我大梁、榆關(guān)。楚厚賂秦,與之平!

也就是說,自從楚悼王繼位后,不斷遭到魏、趙、韓聯(lián)手進攻,也不斷的喪失土地、倍受屈辱。為了躲過危機,楚悼王甚至不得不收買秦國,在求得對方的幫助下才暫時擺脫了三晉的魔爪。

而楚悼王并非庸君,他做夢也想使楚國強大,只是苦于沒有門路。因此,到了公元前387年,當?shù)弥獏瞧鹎皝硗犊繒r,早就聽說其威名的楚悼王如同久旱逢甘霖,立即對其委以重任,甚至毫不猶豫的提供了吳起心心念的職位:“楚悼王素聞其賢,至則任之為相”。

接下來,吳起就大刀闊斧的開展了一系列變法,將自己多年來的治國思路付諸實踐。作為李悝的同僚,以及魏國變法經(jīng)驗的親歷者,吳起的變法措施,不僅汲取了魏國經(jīng)驗的精髓,還契合了當時楚國政壇上下的弊端,極具針對性:

“明法審令”,制定法律、廣而告之,使官民等所有人都知曉,這也是所有法家變革的最基本措施;

“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裁減無關(guān)緊要的冗官,關(guān)系逐漸疏遠的貴族,則取消爵位、特殊待遇;

“以撫養(yǎng)戰(zhàn)斗之士,要在強兵”,淘汰官員、廢除貴族省下來的錢,都用在了強化、訓(xùn)練軍隊等方面,一切目的為了強軍。

“破游說之言從橫者”,杜絕靠嘴皮子謀取榮華富貴的投機行為,所有富貴的取得,都要靠實實在在的功勞換取。

由上文可見,從吳起的變法措施中,能看到很多后來商鞅變法的影子。實際上,李悝、吳起、商鞅,這三位在魏國官場中成長起來的法家代表人物,其治國思路基本上是大同小異、有所傳承的,所不同的,只是根據(jù)所在國家實際情況做出了具體細化與改變。

而在變法結(jié)果上,這三位出奇的給力:短期內(nèi)就可以富國強兵。吳起變法實行數(shù)年后,楚國立即改頭換面:“南平百越,北卻三晉,西伐秦,諸侯皆患楚之強”,曾經(jīng)被三晉肆意欺負的楚國,如今三面出擊,打的各國毫無脾氣。

只可惜,對楚國有利的,對某些利益團體而言卻是另一回事:“而楚之貴戚大臣多怨吳起者。”畢竟從吳起變法措施來看,他對原有貴族利益的削弱不是一星半點,而是活生生的奪人財路,那結(jié)果也很明顯:如同殺人父母。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作為外來戶,吳起的最大靠山?jīng)]了,而那些被他剝奪了原有利益的貴族們迫不及待的對吳起群起而攻之。面對蜂擁而來、意圖將自己生吞活剝的暴徒們,吳起作為孤家寡人,根本沒有還手之力,但這并不代表他沒有應(yīng)對辦法。身為一名頂級兵法家、軍事家,他稍加冷靜思索,立即跑向楚悼王的停尸房。

吳起這是打的什么算盤?

刑罰,向來是統(tǒng)治者的暴力工具。早在春秋時期,楚國就設(shè)立了專職掌管刑獄的官員;楚國還形成了系統(tǒng)的法律條文:國典。形形色色的法令中,對楚王利益、權(quán)威的保護無所不在,甚至連已故楚王的尸體也被視為至高無上、不可褻瀆的對象,“加兵于王尸者罪”,敢以兵器傷害楚王尸體的,殺無赦,而且還要誅連三族。

作為法家大師,吳起對上述制度了然于胸。他跑到靈堂后,整個人趴在楚悼王的尸體上;隨后趕來的貴族們在激憤之下,也顧不了那么多了,他們手中的刀、劍、箭全部向吳起身上招呼過來,當然也免不了傷害到楚悼王的尸體。

就這樣,一代奇才吳起慘死于亂劍箭之下,但這些兇手們卻也落入了他設(shè)下的圈套。太子即位后,把那些追殺吳起過程中傷害過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處死,由此被牽連滅族的勛貴共有七十多家。

死人也能殺人,這樣的案例史上并非罕見,但在極度危險的情況下稍加思索后,就能陷自己的仇人們于萬劫不復(fù)之地的,除了吳起,再也找不出第二個。軍事奇才,實至名歸。

3

吳起,歷史上一個響當當?shù)娜宋铩n^銜眾多,是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的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也是諸子百家中兵家的代表人物。 吳起一生在內(nèi)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后被追封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吳起的成就很高,但結(jié)局很慘。

事情的起因是因為吳起實施變法。自古變法就是割貴族身上的肉,自然而然就會得罪貴族,吳起也是這樣,開始有楚悼王的支持,后來楚悼王病逝后,這些貴族開始報復(fù)他,他們趁悼念之機,向吳起發(fā)動了突然襲擊。吳起自知必死,但是在臨死前,他做了一個讓后人摸不著頭腦的舉動:就是跑到楚悼王的尸體旁,怒斥這些“叛黨”?墒墙Y(jié)果并沒什么變化,吳起被射殺。

那么吳起在臨時前做的那個舉動,到底有什么用意呢?它對后來的楚國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因為楚國的一條法律。

據(jù)《呂氏春秋貴卒》記載:“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尸者,盡加重罪,逮三族!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對楚王的尸體施以刀兵相向的,屬重罪,當夷三族。吳起被射死的時候,自然而然的,很多箭矢射到了楚悼王的尸體上,這就是吳起的目的~死也要拉一些墊背的。

后來吳起的這一目地真的實現(xiàn)了。楚悼王的兒子楚肅王繼位之后,摸清了那些當時參與射殺吳起與楚悼王的人。然后下令將這些人全部逮捕,夷其三族,處死的家族達70多家。

4

吳起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尸體?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謀略過人的人,其中,戰(zhàn)國時期的吳起就是一個非常有趣的例子。

公元前381年,這一年楚國出了大事,楚悼王死了。楚悼王支持吳起變法,此時楚悼王去世,無疑是把毫無根基的吳起,丟在了眾多餓狼的面前。那些變法中的反對派,紛紛追殺吳起,吳起情急之下跑到了楚悼王的靈堂。眼見反對派要至吳起于死地,吳起死死趴在楚悼王的身上,并且大呼:“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吳起沒想到,死掉的楚悼王早已不能在保護他。吳起再次中箭時,干脆把自己身上的箭拔下來插在楚悼王身上。最后,吳起被射死,楚悼王也被扎成了刺猬。

我們不僅想問一句,吳起在被殺時,為何死死抱住楚悼王尸體,是知遇之恩還是滔天謀略?

如果仔細分析這一行為,你會發(fā)現(xiàn),吳起此人真不簡單。

要說這個,先要講講吳起在來到楚國之前的行為。

吳起出身于衛(wèi)國的一個富有家庭,年輕時為了四處求官,竟然弄得傾家蕩產(chǎn),卻一事無成。街坊鄰里笑話他,他干脆拿出寶劍殺了一個敢于侮辱他的人。

吳起帶著“學(xué)不成名誓不還”的決心,到孔子門徒曾參之子曾申門下當學(xué)生,算起來也是孟子的叔伯同學(xué)了?墒,吳起母親去世時,他竟然沒有回鄉(xiāng)探親。曾申認為他不孝,直接給他開除了學(xué)籍。

吳起當然不敢回鄉(xiāng),街坊鄰里都是仇人,回去就是九死一生。再說,回去再被笑話,是不是還要殺人?


學(xué)儒家沒希望了,吳起就開始在齊國學(xué)兵家。當時的魯國遭遇齊國攻擊,打算任用吳起,卻擔心吳起有個齊國老婆有二心。為了避免魯公起疑,吳起干脆殺了自己老婆,和齊國劃清界限。于是,吳起成了魯國的將軍,一場勝仗,讓他名聲大噪!

進入戰(zhàn)國時期,四戰(zhàn)之地的魏國逐漸成了強盛的國家,主要是因為魏文侯。魏文侯起用李悝變法,任用田文為相,成為當時全國優(yōu)秀人才的向往之地。吳起也成為了魏國將軍,攻克了秦國的河西地區(qū),成為了西河郡郡守。

隨后,吳起帶病魏國軍隊答應(yīng)了針對秦國的陰晉之戰(zhàn)、針對齊國的靈丘之戰(zhàn),幫助魏國建立了霸業(yè)。

不過,田文擔任魏國宰相時吳起就頗有意見,田文死后,新任宰相竟然不是吳起,而是魏王本家親戚公叔痤。公叔痤挑撥離間,魏惠王對吳起失去信任,吳起只好逃往楚國。



在楚國,吳起重復(fù)了當年李悝、子夏、田文和自己在魏國的富國強兵之舉。尤其是,原有的楚國貴族遭到了很大打擊,越來越仇恨吳起。

吳起在楚國的變革,推動了楚國國力的提升!妒酚泤瞧鹆袀鳌酚涊d“南平百越;北并陳蔡,卻三晉;西伐秦。諸侯患楚之強。”

不過,楚國的強大對吳起來說并非好事。吳起在前線大獲全勝,楚悼王太高興了,直接笑死了。吳起之后回國奔喪。作為楚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令尹,吳起逃不過貴族團體的反攻倒算。于是就有了“群臣亂王”的那一幕。

平心而論,吳起在遭遇貴族反攻倒算的時候,多半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活不成了。所以,吳起恐怕心里想的所有事,就是如何讓楚國借這次動亂,徹底走向深化改革的正軌。

于是,吳起臨死前死死抱住楚悼王尸體,大喊“群臣亂王”,其實是要置保守派于死地。因為,射殺吳起的人,不免會射傷楚悼王尸體,這些人都必須死。


最終,新楚王車裂了吳起的尸體,也殺死了所有參與圍攻吳起的人。

這一劇情,后來被《大秦帝國》所采納,商鞅本來是起兵作亂被殺后五馬分尸,結(jié)果在小說和電視劇中,成了自愿被車裂。而秦惠王也以此為由徹底清理了秦國的保守派。

后來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秦國的商鞅死了,但是商鞅之法成了秦國不可動搖的根本大法?墒,楚國的吳起死了,楚國卻再也沒人敢繼續(xù)變革了。



商鞅和吳起,都是被公叔痤排擠的衛(wèi)國人,一個幫助秦國,一個幫助楚國,結(jié)局如此相似。只可惜,楚國舊貴族根基太深,吳起變法最終幾乎全部被廢止。而楚國,也一步步走向了滅亡。

5

吳起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變法還要早三十多年。所有法家?guī)缀醵茧y逃政治清算,吳起也一樣,他的堅強后盾楚悼王剛死,就在楚悼王的靈前,吳起遭到了反對派的刺殺。

危急關(guān)頭,吳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尸體上,但是還沒有逃過劫難。不過這一招,卻給自己留下了復(fù)仇之機,參與殺害他的七十多個家族被滅族。

吳起的坎坷人生路

吳起跟商鞅一樣,出生在衛(wèi)國。吳起是富家大戶,但沒有貴族身份,不得出仕,所以他一直想方設(shè)法,游走于權(quán)貴,希望獲得出仕的機會:

“其少時,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鄉(xiāng)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余人,而東出衛(wèi)郭門!

結(jié)果,花光了千金家資,依然是白丁一枚,看起來古代也不乏游走于官場的騙子。破了產(chǎn)的吳起成了笑料,吳起一怒之下殺了三十多人,逃出衛(wèi)國,并對母親發(fā)誓,混不出人樣不回來了。

吳起跑到魯國,拜在孔門后輩曾申的門下學(xué)儒。后來母親去世了,吳起居然因為之前的誓言,沒有回鄉(xiāng)給母親料理后事。因為這件事,吳起被曾申認為有違儒家孝道,被逐出師門,從此改學(xué)兵法。

棄儒學(xué)法的吳起,卻由此走上了光明大道,由于學(xué)術(shù)成就,他逐漸獲得了魯國執(zhí)政季孫氏的賞識。吳起二十八歲那年,齊國入侵魯國,吳起為了獲得建功立業(yè)的機會,殺掉齊國妻子,獲得拜將機會,并打敗齊國,獲得人生的第一次成功。

吳起殺妻求將,因此在歷史上留下罵名!

隨著聲名大振,吳起也遭到魯國權(quán)貴們的詆毀,隨著后臺季孫氏的遇害,吳起被迫逃離魯國,投奔魏國。

魏國是吳起變法的第一塊試驗田,在這里他獲得了魏文侯的鼎力支持,數(shù)次領(lǐng)兵打敗秦國,占領(lǐng)秦國的河西之地,并創(chuàng)建了赫赫有名的“魏武卒”制度。隨著魏文侯的離世,吳起遭受公叔痤的陷害,被迫逃離魏國,投奔楚國。

在楚悼王的支持下,吳起將人生的事業(yè)推向頂點。他用了七年的時間,推行變法圖強,迅速將日趨衰弱的楚國,打造成春秋戰(zhàn)國之交,最強大的諸侯國。

吳起變法到底變了啥

在魯國,初次領(lǐng)兵就能建功立業(yè),到魏國又創(chuàng)下以一敵十的戰(zhàn)例,留下兵法革新的成果,到了楚國,又能妙手回春,讓沒落的楚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都煥發(fā)新的生命力。可見吳起變法,是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靈丹妙藥,那么吳起變法到底變了啥?

1.吳起的軍事改革

①建立職業(yè)兵種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普遍采用“兵農(nóng)結(jié)合”的模式,類似于府兵制,士兵以服兵役的方式,為國家盡義務(wù),戰(zhàn)時為兵,閑時務(wù)農(nóng)。

吳起主張建立職業(yè)兵種,他在魏國建立的“魏武卒”就是一支職業(yè)兵。這種模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士兵篩選嚴格,訓(xùn)練有素,經(jīng)驗豐富,戰(zhàn)斗力極強。

②專業(yè)化的軍事訓(xùn)練

由于職業(yè)兵種的建立,吳起具備了對士兵系統(tǒng)軍事訓(xùn)練的條件。史料記載,吳起對士兵的訓(xùn)練和成果檢驗,制定了非常細的條例。

比如他規(guī)定:士兵身穿3層護甲、頭帶鐵盔、腰配劍、肩長矛、操十石弓,攜箭五十支,背三天干糧,半天能行軍百里,為合格。

又比如,他將士兵按身高、特長、兵器種類等,分別編隊,形成不同的兵種,相互協(xié)同作戰(zhàn)。

③建立對應(yīng)的職業(yè)法規(guī)

在職業(yè)化之前,士兵的管理相對松散,職業(yè)化之后,吳起隨之建立起一套與之對應(yīng)的賞罰制度。比如對軍令執(zhí)行的嚴苛,曾有士兵過于興奮,兩軍對壘不等主帥發(fā)出指令,一個人沖到敵陣前砍了幾顆人頭跑回來,吳起毫不客氣地以軍令將該士兵斬首示眾。

又比如,吳起將對士兵立功的獎賞,擴大到家屬層面,建立職業(yè)軍人的榮譽感。

④強化兵法推廣運用

吳起有一本專著叫《吳子兵法》,里面系統(tǒng)闡述了他的兵法思想和作戰(zhàn)指導(dǎo)。它不光是吳起戰(zhàn)時智慧的體現(xiàn),還是全軍軍事指導(dǎo)的靈魂。從平時作戰(zhàn)訓(xùn)練時,吳起就強調(diào)士兵的傳幫帶作用,將他的個人軍事思想,通過對士兵的教育,運用在日常細節(jié)中,并廣泛傳播。

這個做法,像極了解放軍的軍隊教育系統(tǒng)。

總之,吳起所建立的軍隊,很有現(xiàn)代特色,他的軍隊戰(zhàn)斗力強絕非偶然,他不光靠個人的智慧發(fā)揮,而是依靠制度性建設(shè),打造了強大的軍隊系統(tǒng)。因而,吳起不光是軍事家,還是軍事改革家。

2.吳起的政治變革

吳起認為,軍事變革不能獨立于政治,所以他更強調(diào)政治改革。吳起的政治變革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削、明、開、軍。削,就是削除貴族階級的特權(quán);明,就是明法審令;開,就是開邊實虛;軍,就是強兵。

①削

吳起政治變革的最主要內(nèi)容,就是剝奪貴族階級的特權(quán)。剝奪的方式有三種:損、收、平。損就是罷黜庸碌無能者;收就是沒收世襲的封賞;平就是限制在職高官的收入。

諸侯國沒落的首要標志,就是特權(quán)階級的腐敗無能,吳起變革的第一刀,選擇剝離肌體的腐壞部分,可謂切中時弊。

②明

第二步強調(diào)官員系統(tǒng)的有效性,也就是通過法令的申明,杜絕營私舞弊,強化官僚系統(tǒng)的工作有效性,從而保證系統(tǒng)圍繞國家利益運轉(zhuǎn)。

③開

開邊實虛,一方面將從貴族手中奪回來的土地,分配給平民,另一方面又將被剝奪特權(quán)的貴族,發(fā)往經(jīng)濟薄弱的邊地,讓他們開墾荒地,充實國家經(jīng)濟收入。

吳起變法的成果檢驗

吳起變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魏國期間兵法改革,第二階段,在楚國的政治和軍事改革。

在魏國的兵法變革,最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創(chuàng)立魏武卒,時間大約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在楚國的改革時間很短,起于公元前387年,用了不到七年時間就見到了巨大成效。

1.吳起變法給魏國帶來的變化

吳起創(chuàng)立的“魏武卒”,縱橫戰(zhàn)國百余年,是當時最精銳的部隊,魏國也仗著魏武卒的戰(zhàn)斗力,很長一段時間,縱橫各國。

吳起創(chuàng)立魏武卒不久,就親自率領(lǐng)這支軍隊,取得過一系列輝煌戰(zhàn)績:“大戰(zhàn)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余均解”

其中最經(jīng)典的就是“陰晉之戰(zhàn)”,吳起率五萬步卒,車百乘,騎三千,打敗了秦國五十萬大軍,創(chuàng)下了以一敵十的傳奇。

2.吳起變法給楚國帶來的變化

由于楚悼王堅定不移的支持,吳起變法在楚國表現(xiàn)出驚人的成效,短短六七年,楚國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

首先,楚國南方的百越部落,拿他們做試驗田,將楚國的疆界,向南推進到蒼梧郡一帶。接著他們又向西進攻秦國。

公元前383年,圍繞衛(wèi)國的爭奪戰(zhàn),形成了魏齊聯(lián)盟,合攻趙國的局面。趙國被動之下,向楚國求援。吳起看到了這次戰(zhàn)爭的機會,他力排眾議,主張聯(lián)趙抗魏,獲得了楚悼王的支持。

吳起也玩了個“圍魏救趙”,他沒有將楚軍投入雙方交戰(zhàn)的主戰(zhàn)場,而是全軍渡過黃河,直插魏軍背后,截斷魏軍與首都安邑的聯(lián)系。果然,魏軍被迫回軍,趙軍乘機追擊,楚趙兩國對魏軍前后夾擊。

魏軍慘敗回國,趙軍占領(lǐng)了棘蒲,楚軍占領(lǐng)了陳、蔡及衛(wèi)國部分地區(qū),一掃七年前巨野之戰(zhàn)以來,被三晉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的慘境。

吳起之死

這次戰(zhàn)爭過后,隨著楚趙結(jié)盟,三晉聯(lián)盟的格局瓦解了。楚悼王好開心,好激動,好興奮,于是心跳加快,于是血脈膨脹,于是駕崩了!

楚悼王一死,吳起的好日子到頭了,就在楚悼王的靈堂上,舊貴族對吳起發(fā)動了刺殺行動: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亂而攻吳起,吳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擊起之徒因射刺吳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盡誅射吳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吳起驚慌失措之下,居然聰明的智慧沒有喪失,他趴在楚悼王尸體上,企圖躲過刺殺。但是宗室貴族根本不理會,依然亂箭齊下,把吳起并同楚悼王尸體,一起射成了刺猬!

1.吳起損害了貴族階級的利益

宗室貴族之所以毅然決然地刺殺吳起,而且那么迫不及待,冒著大不韙的風(fēng)險行動,這個仇恨得有多深!

有多深,那就要看看在吳起變法前后,宗室們的生活狀況就一目了然。楚國以屈氏、景氏和昭死為主的宗室貴族,跟其他諸侯國貴族一樣,憑借“世卿世祿制”,天生富貴命,卿大夫之位,由父及子代代相傳。除了封邑,還有職場上的外快,活得逍遙自在。

結(jié)果,吳起一變法,什么都沒了,慘一點的全族跟罪犯一樣,被流放邊地,甚至不得不扛鋤頭種地。僥幸暫時保下來的貴族們都心驚膽寒,按吳起的法律,不久他們也會跟流放罪犯一樣。

所以,吳起本質(zhì)上革了所有貴族們的命!跟商鞅變法一樣,結(jié)局也完全一樣。

2.急中生智沒救得了命但復(fù)了仇

吳起為何趴到楚悼王尸體上?兩個原因:

一是借助楚悼王的尸體,阻止貴族們放箭。但是吳起身邊應(yīng)該有衛(wèi)士,貴族們也近不了身,只能放箭射殺。有楚悼王尸體在,他們必然會顧忌,一旦射到楚悼王尸體上,等同于謀殺國君,那就是滅族死罪。

所以,吳起認為,楚悼王尸體,就是他的護身符。

第二個理由就是,萬一貴族們膽敢繼續(xù)射箭,自己即便保不住,兇手們也一定給自己陪葬。不是射箭的一個人,而是整個家族!

事件竟然就是最壞的結(jié)局!可見貴族們對吳起有多狠。其實不難理解,變法越成功,就意味著貴族們利益受損越嚴重。吳起變法短短六七年,就翻天覆地,是建立在貴族階級哀嚎聲中的!

3.如果不被射殺,吳起未來會有好結(jié)果嗎

事后,楚悼王將參與謀殺吳起的貴族,七十多家全部處死!也就是說,至少有七十多個家族之人,向吳起射了箭。

楚肅王誅殺七十多家貴族真的是為吳起復(fù)仇嗎?未必!按照《呂氏春秋》記載,吳起的尸體也被處以車裂之刑。當然,《呂氏春秋》不是歷史,未必真實。不過,它表達的含義未必沒道理:在楚肅王眼中,吳起和貴族們,都是可利用的政治工具。

怎么講?吳起變法的成果,楚肅王不會不知道,所以他不大可能走回頭路,借機誅滅舊貴族,正好用以鞏固王權(quán)。但是,貴族也不可能一網(wǎng)打盡,為了安撫剩余的貴族,拿車裂吳起,作為討好他們的禮物,就是不錯的選擇。

所以,假如貴族們不那么心急,暫時放過吳起,接下來的政治斗爭中,吳起也必然無路可走,必然會被楚肅王犧牲掉!

這就是古代法家的必然歸宿!

6

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吳起變法雖然以吳起被殺失敗告終,讓楚國失去了一次可以改變國運進而統(tǒng)一全華夏的機會,但對隨后秦國的商鞅變法影響頗深,一舉成就了秦國。

話說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在位,戰(zhàn)國亂世恰逢奴隸制向封建社會過渡關(guān)鍵時期。楚國做為當時的一大強國,當時的奴隸制舊貴族嚴重掣肘了當時的國力進一步強大,楚悼王思變,為了削弱舊貴族權(quán)力,加強君主中央集權(quán)制,啟用衛(wèi)國人吳起擔任楚國令尹一職主持變法。吳起在楚國實行法治、廢除貴族世卿世祿制、整頓吏治、提高國家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首都基礎(chǔ)設(shè)施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改進,使楚國當時的國力在短時間內(nèi)得到明顯的提升。

但天不假時,吳起唯一的靠山楚悼王在公元首381年病逝,由于吳起的變革嚴重損害了奴隸舊貴族的利益,在楚悼王的葬禮上,舊貴族將吳起射殺。而吳起明知活不了,凜然就義,被射殺時趴在楚悼王尸體上。當然,舊貴族在射殺吳起時很多箭矢也射在了楚悼王尸身上。

由于楚國歷史上有過多次楚王被貴族子弟害死的事件,楚悼王的父親楚聲王也如此。當時有一條法律,用來警告那些圖謀不軌的貴族,讓他們知道謀害楚王的代價。隨后的楚肅王不動聲色,慢慢摸清了哪些人參與了射殺吳起之事,在某一天突然下令將這些人一網(wǎng)打盡、夷其三族,被處死的家族達70多家,使這些阻礙吳起變法的人落得了應(yīng)有的下場,算是為吳起平反了。楚國的發(fā)展也得到了一段時間的恢復(fù)。

烏呼吳起,壯志未酬!許多歷史事件是偶然也是必然。今時今日還有多少人想起吳起!

7

吳起與孫武并稱孫吳,和諸葛亮并為武成王(武圣人)姜子牙的武廟十哲。在我國,諸葛亮是神一樣的人物,諸葛亮最敬佩的人就是管仲和樂毅。論能力管仲和樂毅加起來,都不足是吳起的對手,一個吳起至少相當于三個諸葛亮,在陜西省延安市還有吳起縣呢!就連吳起之死,也幾乎將敵人一網(wǎng)打盡、全部誅殺,只有一人溜走。不過,福垊?wù)J為,吳起被殺時趴楚悼王尸體的可能性并不大。

吳起和楚悼王

我們先來分析分析,吳起被殺時為什么趴在楚悼王尸體上?

答案很簡單,吳起就是那種,不讓我活,誰也別想活人,他這個計策真的很毒,讓多少楚國貴族滿門抄斬,可惜吳起是看不到了。

公元前381年,楚王熊類薨逝,是為楚悼王。楚悼王是一代雄主,任命吳起為令尹,令尹就是楚國丞相的叫法。吳起作為客卿,受到熊類如此器重,他像商鞅一樣,變起法來,毫不客氣,就是一個字——硬!他以強硬而又有效的改革方案,使楚國迅速變得強大起來了。吳起還出將入相,帶領(lǐng)楚軍南下,越五嶺、平百越,打到今天的廣西。對于中原,韓、趙、魏都不是楚國的對手,就連西部的強秦,也都敗于吳起之手。

可以說,沒有吳起就沒有楚國強悍雄武。吳起是楚國的大功臣,但他也是外來人,他的光芒壓住了楚國貴族不說,在改革的過程中,楚國的貴族犧牲了很多的利益,他們對吳起是咬牙切齒,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伤浅醯拇蠹t人,誰又敢跟自己的腦袋過不去呢!他們就忍,越忍越恨!他們就熬,越熬越惱!熊類一死,這些貴族們認為他們的春天到了,吳起的死期到了。他們以哭喪的名義,接近吳起,然后趁機行刺吳起。

吳起縣的吳起雕像

吳起是誰,看到自己的靠山倒了,自己很可能就是商鞅第二。既然無法求生,那就拉幾百個墊背的吧!吳起軍旅出身,身體健碩敏捷,本來這些貴族們準備把吳起砍成肉醬?伤麄兛吹絽瞧鹋艿帽韧米舆快,就棄刀取箭,要讓吳起變成刺猬。吳起一路狂奔,貴族窮追不舍,吳起一邊喊逆臣亂王,一邊破門而入趴到楚悼王的尸體之上。那些貴族氣急敗壞,氣喘吁吁地趕上后,百箭齊發(fā),這時變成刺猬的不只是吳起,還有楚國的大行國王楚悼王熊類。貴族們一看闖下大禍,立即作鳥獸散,只有一個旭城君溜掉了,其他人都被新楚王熊臧,一窩端了。

熊臧就是楚肅王,他處理這事兒太嚴肅了,竟然令尹趴在大行國王身上,貴族們竟然還敢對著大行國王放箭!根據(jù)楚國的法律規(guī)定,冒犯亡故君主尸體的,一律滅族。他下令將前令尹吳起的尸體弄了個五馬分尸,吳起到底是成了商鞅第二。而那些對吳起放箭而射到大行國王的貴族們,他們的下場是滅門,一個都不能少!《呂氏春秋·貴卒》對吳起這個“死了也要害”的謀略非常贊賞,稱之為吳起之智。

吳起趴在楚王尸體上只是個傳說。


屈原

福垊仔細查看這個故事,就發(fā)現(xiàn)有很多漏洞!楚國的貴族難道都是傻子嗎?都知道他們和吳起有仇,還公開在朝堂上刺殺吳起嗎?刺殺吳起失敗,追趕吳起,吳起都趴到楚王尸體上了,他們還敢放箭,他們是法盲嗎?如果說怒令智昏,難道他們就不考慮家人嗎?還有吳起怎么能夠輕易而舉就趴到楚王的尸體上呢?他再是令尹,守衛(wèi)楚王尸體的護衛(wèi)難道都是吃素的嗎?他們會不過問,讓一群人攆著一個人,往楚王停尸房里跑?他們就不怕因為這個失職而被滅三族嗎?說到滅三族,同樣是侮辱尸體,為什么貴族們都是滅三族,而吳起只是個車裂呢!莫非吳起這個客卿,在楚國就是裸官嗎?很顯然是不可能的!圍殺吳起的楚國貴族像屈、景、昭等,他們?nèi)杂泻笠岚。最典型就是我們說熟悉的屈原先生。其實不僅有屈原,就是屈原的祖先——所謂圍殺的吳起的屈宜臼(一作屈宜咎),也沒有處死。在公元前334年,屈宜臼還批評韓昭侯造高門是“時絀舉贏”——都吃不上飯了還浪費。

韓昭侯作高門,屈宜臼曰:“君必不出此門。何也?……今年旱,君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所謂時詘舉贏者也。故曰不時! 《資治通鑒·周紀二》

由此可知,吳起“死了我一個,大家都別活”的大招,應(yīng)該是杜撰的。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看書最需要的就是思考。

8

公元前380年,楚悼王死了,楚國舉行大喪,楚悼王的靈柩停放在大殿上,參加喪禮的都是些王公貴族和朝廷官員,一個個身穿縞素,突然喪禮亂了起來,只見七十多個王公貴族,手拿弓箭追殺一個官員,參加喪禮帶著弓箭,顯然殺人是有預(yù)謀的。這個官員無路可走,跑到了楚悼王靈柩前趴在了尸體上,大聲喊道:“我讓你們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這些人把弓箭射向這個官員,同時部分箭矢也射進了楚悼王尸體。

這個被射死的官員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改革家吳起,他在楚國實行改革,觸動了這些王公貴族的利益,這些人對吳起恨之入骨,楚悼王死后,這些人迫不及待的就要除掉吳起,他們認為只要七十余人一齊動手,所謂法不責(zé)眾,新上任的楚王對他們也沒有辦法。那么吳起為什么要趴在楚悼王尸體上呢?

這說明吳起作為一個軍隊統(tǒng)帥,在危急時刻還是非常的冷靜,他還是一個改革家,精通法律,知道傷害了楚王尸體,就是大逆不道,會招來滅門之禍,如果他趴在楚悼王尸體上,就會出現(xiàn)兩種情況,1:那些貴族面對楚王尸體不敢射箭,那自己暫時就沒有危險。2:那些人如果還敢用弓箭射向自己,那一定也會射中楚悼王尸體,那么這些人射死了自己他們就要付出更慘重的代價。

楚肅王繼位后,傷害楚悼王尸體的這七十多家被滿門抄斬,吳起的這招借刀殺人的計策發(fā)揮了作用,如果把這當成一次戰(zhàn)斗,以吳起一個人犧牲的換來敵方七十多家全家被斬,這戰(zhàn)損比是驚人的,而這群殺害吳起的人,智商實在太低,只知道殺吳起,怎么就沒有冷靜的考慮一下后果呢。

總結(jié):吳起被殺時趴在楚悼王尸體上,不僅顯示出了他的精明,也顯示出吳起這個人的確是非常狠毒的一個人,危急時臨危不亂,借楚悼王尸體給自己報了仇。

9

吳起到了楚國,很快受到楚悼王的重用,讓他擔任相國,總算實現(xiàn)了離鄉(xiāng)時的誓言。逃到楚國的吳起,一連串改革政令、一連串變法行動,都被他迅速實施,吳起看明白了楚國的問題,根本上說,就是貴族的問題,必須先拿貴族開刀。

在吳起的幫助下,楚國整頓了官吏制度,撤去冗官,加強軍隊建設(shè),楚國的實力迅速強大起來:它吞并南面百越的土地,滅掉了北方的陳國和蔡國,一時之間,嚇得緊鄰的趙、魏膽戰(zhàn)心驚。因為變法,吳起也樹立了不少敵人,尤其是那些利益受損的貴族,都對吳起恨之入骨。

楚悼王死了之后,吳起失去了靠山,這些貴族趁機發(fā)難,楚悼王的尸體還沒入土,就帶人來圍殺吳起。吳起眼看無路可逃,就撲在楚悼王的尸體上以圖避難,因為刺殺吳起的人便難免刺壞了楚悼王的身體。

可追殺者不顧先王遺體射殺了吳起,我經(jīng)常在腦海中想象吳起被殺的那幕悲劇,吳起留給這些謀殺者的最后一句話,究竟會是什么呢?我猜,他會冷冷一笑,說:呵呵!來吧!

被射死的吳起,最后還被車裂肢解了。楚太子即位以后清查這件事情,把誤傷楚悼王尸體的人全部誅殺,因此牽連滅族的有七十多家。

孫臏深明兵法,保不住自己的腿,吳起熟讀戰(zhàn)策,保不住自己的命,就是因為道理很容易明白,輪到自身,卻并不容易奉行,說到底,人的性格已經(jīng)注定了他的命運。

吳起一生自負才學(xué),急于事功,雖然明白以德服人的道理,但真到事上,根本無暇考慮,屢遭挫折,反而愈加一味強橫,終于眾叛親離被人設(shè)計。

10

雖然吳起的人品很有問題,但不得不承認,他很有頭腦而且霸氣。他之所以會被殺,其實和當時整個時代背景有關(guān)。

他是怎么到楚國的

吳起有才能但仕途卻很不順利,這和他的性格有很大的關(guān)系。

他本是衛(wèi)國富二代,卻一心想要建功立業(yè),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在當時只有做官才有社會地位。然而他花了很多錢走了許多地方都未能如愿,很多鄉(xiāng)鄰都嘲笑他,吳起哪能受得了這種委屈,他一怒之下連殺了30多人,為了避禍,他只能來到魯國,拜了曾子為師,還在魯國穩(wěn)定下來了。

有名師幫助吳起是幸運的,誰知沒過多久他的母親去世了,吳起卻毫無反應(yīng),因為他離開衛(wèi)國前曾向母親發(fā)誓道:“如果自己不成功,就再也不回衛(wèi)國!痹涌吹剿@么冷酷無情便與他斷絕了關(guān)系。

熟讀兵法的吳起很快來到了魯國國君身邊,可當魯國與齊國交戰(zhàn)時,吳起因為自己是齊國女婿而受到了魯國國君的懷疑。為了避嫌,吳起直接殺死了來自齊國的妻子,這反而讓魯國人更討厭他了,于是他被罷免了。

有才華的人不愁餓肚子,魏文侯向他拋出了橄欖枝。本來魏文侯還很猶豫,但是李克告訴他說:

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

吳起一來到魏國就向魏文侯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他連奪秦國五座城池,并且還能屈尊不嫌膈應(yīng)地為士兵吸取膿包。

在魏國事業(yè)順利的吳起很快招致了公叔痤的不滿,這位娶了魏國公主的人甚至感覺吳起是個威脅。為趕走吳起,他假意讓吳起娶公主,同時又讓自己的妻子假意對自己態(tài)度蠻橫。

吳起有家暴前科,可是找老婆時要求卻非常高。公叔痤夫妻倆的表演果然讓他上當了,他拒絕娶魏國公主,為此得罪了魏武侯,便來到了楚國。

吳起的工作經(jīng)歷越豐富,他的缺點就暴露的越多。他自私冷酷,愛慕虛榮,為了利益不擇手段。無論什么時代,有才無德的人都是可怕的。

在楚國,他將仍舊光芒萬丈,同時,這里也將是他人生的終點。

吳起是怎么死的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國君與貴族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這是實行宗法分封制的后果。

司馬遷曾在《史記》中說道:

春秋之中,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勝數(shù)。

貴族勢力越來越強,各國國君都在想辦法,晉國的晉獻公驅(qū)逐本國貴族,秦穆公推行郡制,商鞅為秦國變法。而在商鞅之前,吳起也曾為楚國變法。

變法將損害楚國大部分貴族的利益,他裁減了那些冗散多余的官員,并廢除了貴族中比較疏遠的人的爵祿,節(jié)省下來的財物都用來撫恤、供養(yǎng)那些打仗的士兵。

楚國的貴族們都非常恨他,楚悼王一死,許多人糾集到了一起來攻打吳起。

世界上最厲害的人不是在活著時能處理一切的人,而是在死后也能讓事情發(fā)展的如他所愿。吳起就屬于后者。

寡不敵眾的他伏在了楚悼王的身上,吳起被射殺時,楚悼王的身體也被射中了。

太子即位后,想到父親的尸體被損壞就憤怒,便令令尹殺死了所有把箭射向吳起和楚悼王尸體的人。因射死吳起而導(dǎo)致被滅族的人有七十多家。

結(jié)語:吳起的報復(fù)可謂是成功又痛快,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只是想和許多人一樣有個不平凡的一生,如果他的處事方式?jīng)]有這么狠辣的話,他倆的結(jié)局也許會好很多。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