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什么教“劉邦僅有漢中,劉備地盤大得多”?這根本就是信口雌黃好不好!
劉邦能得天下,劉備不能復漢,主要原因有好幾點(排名不分先后)
首先,單從占有的國力來說,劉邦就比劉備要強大。
題主說的不對,劉備根本沒有“地盤大多了”。
以劉備的219年稱漢中王,和劉邦公元前207年封漢中王這兩個時段做比較。當時劉備占有的地盤,包括益州、漢中和荊州的三個郡(南郡、武陵、零陵)。劉邦占有的地盤,包括巴蜀(相當于益州)和漢中。從面積看,劉備確實比劉邦多半個荊州。
但是,同樣是這些地盤,經(jīng)歷的破壞程度是完全不同的。
劉備掌管的益州,雖然整個來說在三國時期遭受戰(zhàn)亂較少,但就在劉備稱王之前20余年里,還是發(fā)生了黃巾軍馬相之亂和劉焉死后的東州兵與本地人之戰(zhàn)。后來劉備211-214年入蜀,又和劉璋打得翻天覆地,損失不小。此后劉備進攻漢中,益州的人力物力抽調(diào)一空,男子上陣,女子運輸,背后還發(fā)生了叛亂,幸虧被李嚴平息?梢哉f,到219年,天府之國已經(jīng)被劉備的幾年戰(zhàn)爭給折騰得疲憊不堪了。
而劉邦獲得的巴蜀之地,幾乎是秦國最早征服的地區(qū),已經(jīng)和平了百年,也沒有被秦末大起義波及,完好無損地交給劉邦手中,正是肥的流油。
再看漢中就更別說了。劉邦手中的漢中,和巴蜀一樣,是在楚懷王時期就被秦國占領(lǐng),之后百年不遭戰(zhàn)火。而劉備占領(lǐng)了漢中,不但接連經(jīng)歷了曹操滅張魯和劉備敗曹操兩次大戰(zhàn),而且曹操還把漢中百姓都搬遷一空,劉備只得了一塊空地。
因此,雖然都占領(lǐng)巴蜀漢中之地,但劉邦手中的巴蜀漢中比劉備手中的要富饒得多。這個差距,就算加上劉備的半個荊州,也是沒法彌補的。
其次,從對手來說,兩者更是差距甚大。
219年劉備占據(jù)了比劉邦面積大點,實力差點的地盤,可以算兩者差不多吧。可是面臨的對手,分別是怎樣的呢?
劉備面臨的主要對手,是曹魏勢力,當時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天下的一大半,兵力強勁。曹魏面臨的唯一對手除了劉備,只有孫權(quán)。而孫權(quán)在進取方面是比較差的,曹魏派遣張遼、臧霸等人在東南就足以擋住他們。劉備一旦對曹軍進攻,曹操可以輕易把主力調(diào)遣過來。更何況,孫權(quán)時刻盯著荊州,對劉備也并非是全然的友軍——歷史上正是孫權(quán)的背刺,才導致關(guān)羽的敗亡。
而劉邦的主要對手項羽,并沒有控制大半天下,而是把天下分封為18個大大小小的王國。這些王國中,雖然也有親項羽的勢力,但也有很多對項羽不滿的勢力。項羽自己的勢力不過是楚、東魏的九郡。就算再加上楚地三王,以及臣屬項羽的三秦王,其實力也不如曹魏。而其他這些諸侯,反而牽制了項羽的發(fā)揮。在劉邦起兵之初,項羽的主力就被齊地的田氏集團給纏住,于是劉邦得以順利地掃平三秦。三秦僅僅相當于魏國的雍州之地,就等于諸葛亮北伐時面對的不是曹真或者司馬懿的主力,而僅僅是郭淮率領(lǐng)的本地部隊,這樣要取勝,當然容易的多了。
從歷史上,劉邦封為漢中王之后幾個月,就立刻出兵秦嶺,趁著項羽在和齊國作戰(zhàn)的機會,迅速擊敗三秦,占領(lǐng)關(guān)中大部分領(lǐng)土。這時候劉邦實力就已經(jīng)遠遠超越劉備,而達到戰(zhàn)國中期秦國的程度。又由于劉邦本身的名望,他一旦占領(lǐng)三秦后,中原的韓王、南陽王等紛紛投奔,于是迅速對項羽取得了戰(zhàn)略上的優(yōu)勢。
簡單說,同樣占有西部之地,劉邦對付的是一盤散沙的諸侯,劉備、諸葛亮要對付鐵板一塊的曹魏帝國。
此外,劉邦和他的親友團,在才能上也是勝過劉備一伙的。劉邦才能比劉備當然強得多,劉邦手下的韓信、曹參、周勃、樊噲等將領(lǐng),整體實力也比劉備手下的關(guān)羽、張飛等人強,尤其韓信這種軍神,是能甩掉關(guān)羽、張飛幾條街的。劉邦手下的張良、陳平都是超級智囊,而劉備手下龐統(tǒng)、法正又早死。唯一也就是諸葛亮能和蕭何拼了。才能又不如人,于是劉備最終翻盤失利,也就并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