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為無論元朝,清朝,高句麗,首都和主要人口,領(lǐng)土都在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

首先看元朝,元朝其實是蒙古人建立的四大汗國之一,定都北京。忽必烈是中國式的皇帝,而非草原上的大汗。事實上元朝的很多制度,完全被后繼的明朝繼承?茽柷呙晒湃耍磧(nèi)蒙古)也是我國民族之一。

然后是清朝,清朝也一樣,重心是漢地十八省,定都北京,今天滿族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


我們再看看高句麗,高句麗的王城文化遺址位于吉林省集安市。就連被韓國電影大吹特吹的擊敗唐太宗一戰(zhàn)的 安市城之戰(zhàn),發(fā)生地其實就是在我國遼東鞍山。高句麗的主要城市和人口,除平壤外都集中在我國東北境內(nèi),而非在朝鮮半島。

今天朝鮮民族的祖先被稱為馬韓,辰韓、弁韓,合稱三韓。這三個部族起源于今天韓國境內(nèi),后來形成了新羅和百濟兩個國家,而高句麗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

后來高句麗聯(lián)合百濟,進攻新羅國,新羅向唐朝求援,于是新羅--唐朝聯(lián)軍一起滅掉了高句麗和百濟。后來的新羅發(fā)展為今天的朝鮮民族。

也就是說,高句麗在那個年代,其實是朝鮮民族的敵國。

今日的韓國人認為高句麗是自己的祖先,一個原因是因為高句麗滅國后,確實有部分遺民加入了新羅。但是從地域來看,留在高句麗故地的遺民也不見得少啊。

所以無論是從國土,首都所在,人民來說,比起韓國,我國更稱得上是高句麗的繼承者。

最佳貢獻者
2

元清是我們的朝代,為什么高句麗不是朝鮮韓國的?

為什么高句麗不是朝鮮韓國的?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的弄明白一點,王朝傳續(xù)究竟怎樣一個過程。

一般來說有三種情況,要么是王族后裔復(fù)起建國,比如創(chuàng)建東漢的光武帝劉秀,不管曾混的如何窘迫,至少人家姓劉。大漢皇叔劉備也是這種類型;

要么,就是前代王朝不干了,將天祚禪讓他人。不玩了總行了吧?只想求個活命;例如,西晉司馬氏取代曹魏,至少在形式上是禪讓而得。

要么,就是革了前朝的命,徹底推到重來。但至少,前朝得是您親自推到的,不能前朝都已經(jīng)沒了幾百年了,您出來說:“我繼承上上代那個朝廷。”

如果您認可我上面說的王朝承續(xù)的規(guī)則,那我們就可以往下說說,高句麗高麗這件事兒了。

高句麗這個國家建于西漢元帝劉奭時期,《漢書》有記:“(公元)前37年,北扶余之高句麗人朱蒙始建國。要注意,這位建國初祖朱蒙姓高,不姓朱。其都城位于今天遼寧省桓仁縣,不久遷至丸都(今吉林省集安市)。

據(jù)推測,高句麗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部分遷移到這一地區(qū)的扶余人組成的。“濊貊人”這一詞語最初并非指一個確定的民族實體,而僅僅是中原古代史家對出現(xiàn)在東北這一特定地區(qū)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

曹魏時期,在消滅了割據(jù)遼東的公孫氏之后, 派大將毌丘儉攻打高句麗,焚毀都城 —— 丸都城。《毌丘儉紀功碑》中就有 “ 高句驪反 ”“ 討 ” 的記載。有此可見,當時高句麗也簡稱為“句驪”。

南北朝時期的中國正史中,“ 高句麗 ” 開始被寫作 “ 高麗 ” ,在南朝,《南齊書》最先如此稱呼,而北朝可能更早,至晚《北齊書》已經(jīng)將 “ 高麗 ” 作為 “ 高句麗 ” 的稱呼了。到隋唐時代,史書中對于高句麗的稱呼絕大多數(shù)都改成了 “ 高麗 ” ,僅有個別記載同時并用 “ 高句麗 ” 。

換句話說,國家還是哪個國家,地方還是那個地方,只是史料中換了一個名字。

隨后,隋朝三征,唐朝五征,至唐高宗總章元年(公元668年),高句麗徹底亡于唐手。

唐朝滅亡了朝鮮半島的高句麗和百濟后,新羅國勢力得以壯大,逐步統(tǒng)一了朝鮮半島中南部廣大地區(qū),也就是原來百濟的全部領(lǐng)土和高句麗南部的一些領(lǐng)土。

公元935年,新羅滅亡,一個新的高麗國完全繼承了新羅的全部國土,并統(tǒng)治了朝鮮半島500年。但要注意的是,這個新興的高麗國,王室姓王,故此也稱“王氏高麗”,與之前的“高氏高麗”相區(qū)別。

從這兩個“高麗”可以看出,王室之間不但不是同姓,甚至不是同族。高氏高麗是遼東地區(qū)的濊貊人或扶余人,而現(xiàn)在韓國認可的自己先祖是稱為“三韓”的馬韓,辰韓、弁韓,這些種族均發(fā)源于朝鮮半島南部。

其次,高句麗滅亡于唐朝軍隊之手,就是和新羅都沒有繼承關(guān)系,就更不用說高麗了。再有一點,高句麗滅亡和王氏高麗建國之間差了整整50年,就像我們前面說的那樣,您不能說,我跟前面的朝代起個一樣的名字,那人就是我的祖先。中國歷史上叫“秦”朝代多了,苻堅和嬴政在血緣上有一毛錢關(guān)系嗎?

最后,我們來看看保存在韓國忠州一塊高句麗時期的碑刻。這塊名為"中原高句麗碑"(韓國第205號國寶)刻于高句麗長壽王時期,碑文明確書寫著,“五月中高麗太王祖王命敕新羅寐錦,世世為愿如兄如弟”。這話已經(jīng)把兩國的邏輯關(guān)系說的夠明確了吧!

綜上所述,首先高句麗和高麗之間,是兩個完全獨立的王朝,之間沒有任何傳續(xù)關(guān)系。其次,這兩個國家的版圖只有少部分重合,高句麗的主要版圖在遼東地區(qū),而高麗版圖的最北界線尚在鴨綠江流域以南。最后,兩個國家王室沒有血緣關(guān)系,甚至都不是一個姓氏。所以,也不存在韓國人所說的血脈傳承。

歷史塵煙漫漫,細節(jié)楚楚動人,且讓我為您一一展示!我是頭條號藏地讀行,歡迎您的關(guān)注。

3

首先歷史要有承繼大統(tǒng) / 正朔的概念,標準有三,或得退位詔書,或得傳國玉璽,或統(tǒng)一華夏。舉例子:

1. 秦統(tǒng)一華夏,刻傳國玉璽,稱始皇帝。

2. 項羽滅秦,劉邦滅楚后,得玉璽繼了大統(tǒng)。

3. 曹魏逼漢獻帝退位,魏繼了漢之大統(tǒng)。

4. 司馬炎逼魏元帝曹奐退位,晉繼了魏之大統(tǒng)。

5. 晉后分裂,300年后的隋朝統(tǒng)一了華夏,隋繼了大統(tǒng)。

6. 李唐結(jié)束了隋末亂世,繼了大統(tǒng)

7. 宋結(jié)束了五代十國,繼了大統(tǒng)

8. 金滅宋,自稱正朔。南宋也名義上稱臣。

9. 元滅金,滅宋,行中原天子禮儀,也是正朔

10. 明統(tǒng)一中華后,北征漠北,就是為了徹底滅元,加強自己的正朔

11. 明亡于李自成,多爾袞入關(guān)后,進明朝宗廟,住紫禁城,行中原天子禮儀,清成了正朔。

12.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定退位詔書,所以中華民國繼承大清正朔。所以國際上北洋政府一直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廣東gm政府不是。

13. 北伐戰(zhàn)爭、中原大戰(zhàn)、東北易幟后,北洋政府徹底癱瘓,國民政府統(tǒng)一中國,得正朔。

14. 1949.10.1... 請舉一反三


例子很長,說回高句(gou)麗。

1. 始建于西漢,領(lǐng)土是長白山一帶,在7世紀被大唐滅了,文化和民族被融合。原統(tǒng)治地被渤海、契丹、女真占領(lǐng),且未能復(fù)國。

2. 現(xiàn)在中國普通人,都能看懂春秋的文字。但高句麗連文字、禮儀、典章都沒有留下,朝韓能繼承什么?看懂什么?朝韓用一個明朝的坊間神話,就說自己的嬗君7000年。

3. 朝之所以說高句麗是他們的,為了就是所謂的“間島”,聲稱長白山 - 圖們江一線,是韓國的。

4

其實很多國內(nèi)高句麗歷史研究者都忽略了一個最重要的論據(jù),那就是朝鮮半島北部,也就是今天金氏朝鮮及韓國一部,始終是中國固有領(lǐng)土,只是朱棣被高麗所騙,才送給高麗的。正是由于北朝鮮被成為今天朝鮮領(lǐng)土,才有了高句麗之爭。因此,我國歷史學(xué)者一直被韓國牽著鼻子走,原因就在于此。

而元朝延續(xù)了中國朝代,吸收了中華文化,繼承了很多中國制度,延續(xù)了中原文化,特別是修了宋史,遼史,金史。行省制度延續(xù)至今,在元代,朝鮮成了中國的征東省,而韓國為了歷史開疆,亂認祖宗,早已成了國際笑柄。

5

不僅民族而且人類,往上追溯都可以找到共同的源頭。我國和韓國同樣悠久的歷史不應(yīng)當成為包袱而應(yīng)當成為動力。遠親不如近鄰,和睦相處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才能造福后世。不論歷史上還是現(xiàn)實中,總有一些居心叵測者搖唇鼓舌煽動情緒,可以稱之為國賊民賊天下賊!

6

首先,我一向不認同所謂元清是或者不是我們的朝代這種東西。元朝,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朝代,同時也是蒙古國歷史上的一個王朝。這兩者并不沖突。

朝鮮最早的箕子朝鮮以及后來的衛(wèi)滿朝鮮,都是華夏人建立的。我們說高句麗跟今天的朝鮮韓國沒關(guān)系,主要是說這兩者并不是同一波人,主要是對韓國思密達亂認祖宗的一種否認。至于高句麗是不是朝韓歷史,既然高句麗曾經(jīng)統(tǒng)治半島,無妨視為其歷史上的一個政權(quán),同時也不妨礙中國將其視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政權(quán)。因為高句麗的統(tǒng)治范圍是橫跨今天的中朝兩國的。就好比以前的朝鮮國,既屬于今天朝鮮歷史,也屬于今天韓國的歷史。歷史上的政權(quán),不能給他們強行安一個現(xiàn)代國籍。我們只能看他們屬不屬于今天某個國家歷史上的一部分而已。

7

這個論點好像是我國的論點,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高句麗列為朝鮮半島歷史,號稱古朝鮮三國時代。其實有關(guān)高句麗歷史問題爭論在我國也是近幾年才出現(xiàn)的,至少一直默認是朝鮮歷史。不管怎樣高句麗是歷史上存在幾百年的王朝,她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且當時還是比較強大的的國家,對中原王朝構(gòu)成極大威脅,這也是隋唐時期不遺余力的討伐高句麗的原因!

8

國的標志是土地范圍,高句麗王城在中國吉林,王族墳?zāi)挂苍谥袊,它只能算中國的割?jù)政權(quán),雖然其勢力范圍包括今北朝鮮大部分。唐滅高句麗后,是徹底滅亡了,沒死的就幾萬戶,分散發(fā)配到全國各處為奴。所以高句麗和高麗沒有人種族群的繼承性。反而與高句麗同時存在的新羅等因歸附大唐,戰(zhàn)后從朝鮮半島南部發(fā)展壯大。后來的高麗應(yīng)算作新羅百濟的后代。高麗的王城一直在朝鮮半島境內(nèi),高麗是朝鮮的王朝,高句麗不是。

9

元朝,清朝都接受了中華文化,舉行科舉考試。自然屬于中華。

高句麗跟馬韓一毛錢關(guān)系沒有,文化制度都不同,自然沒有關(guān)系。

韓國如此做,不過是想侵占我東北。其實我們才應(yīng)收復(fù)漢四郡,讓朝鮮人都回漢江南去。

10

元清兩朝的前身是接受中央冊封的地方政權(quán)。高句麗和新羅百濟同時對中國中央政權(quán)稱臣,彼此之間平等,高句麗如果劃入到朝鮮也算是朝鮮的一部分,無奈的是高句麗活躍的時期主要是中國的漢四郡統(tǒng)治地區(qū),而且高句麗滅亡之后,扶余人內(nèi)度中原,所以高句麗對朝鮮的影響太小,跟朝鮮歷史沒有直接關(guān)系。高麗新羅這些倒是和朝鮮歷史關(guān)系比較大。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