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歷史上的名將很多,漢朝的衛(wèi)青霍去病、三國的關羽張遼徐晃、唐朝的尉遲恭薛仁貴宋朝的狄青,這都是當時代的頂級名將。當然,近代以來的閻錫山、徐永昌、傅作義等等,也是一時之選。

可是,這些人比起我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來,還是差點意思!我認為開國元勛山西籍將領有五個人貢獻最大!

1,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原名徐象謙,是山西五臺縣永安村人,與閻錫山的河邊村很近。徐向前黃埔一期畢業(yè)后到鄂豫皖根據地帶兵,從副師長一支做到了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帶兵近十萬,讓蔣介石十分頭疼?谷諔(zhàn)爭中紅四方面軍大都改編為129師,徐向前擔任副師長,后來還做過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解放戰(zhàn)爭中,徐向前擔任華北軍區(qū)副司令員兼第一兵團司令,帶領6萬地方部隊與閻錫山25萬部隊周旋,多次以少勝多,打贏了臨汾戰(zhàn)役,晉中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解放了整個山西。

2,程子華。

程子華畢業(yè)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建軍時期程子華參加了廣州起義,還親自領導了大冶兵暴。在中央蘇區(qū),程子華先后擔任團長,師長,參加了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1934年程子華到鄂豫皖根據地,擔任紅25軍軍長,和吳煥先徐海東一起帶領25軍帶兵到達陜北,與劉志丹所部合并后,程子華擔任軍團政委?谷諔(zhàn)爭中,程子華是冀中軍區(qū)政委,倡導了有名的地道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中,程子華歷任冀熱遼軍區(qū)司令員兼政委,東北軍區(qū)第二兵團司令員,四野十三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后,程子華成為山西省首任省委書記。

3,董其武。

董其武和傅作義一樣都是山西運城人,在晉綏軍中,董其武是傅作義的主要親信和實力干將?谷諔(zhàn)爭中,董其武隨傅作義打出了綏遠抗戰(zhàn)、五原大捷兩次大勝仗,在抗日戰(zhàn)爭中十分罕見。解放戰(zhàn)爭中,傅作義帶領20萬人宣布起義,實現了北平和平解放。作為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帶領10萬綏遠軍隊起義,和平解放和綏遠。董其武成為罕見的國共雙料上將。

4,趙爾陸。

趙爾陸和徐永昌同鄉(xiāng),都是原平人。國民革命北伐時,趙爾陸在賀龍部隊第20軍教導團,后來參加了南昌起義。在革命斗爭中,趙爾陸長期從事軍隊后勤工作,華北軍區(qū)參謀長、第四野戰(zhàn)軍暨中南軍區(qū)參謀長。

5,常乾坤。

常乾坤,垣曲人,黃埔軍校,蘇聯(lián)茹科夫斯基空軍學院等校畢業(yè),是我黨最早的飛行員,同時也是我國空軍的主要創(chuàng)建人。

最佳貢獻者
2

忻州的名將中,以徐向前為代表,他們?yōu)橹袊锩鼞?zhàn)爭的勝利作出了貢獻,他們是共和國的功勛。

1、徐向前(1901——1990),山西忻州五臺縣人,開國元帥。

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徐向前已有10幾年革命的歷練,成為紅軍的高級將領。1937年8月,在洛川會議上,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徐向前任129師副師長。會后,他隨同周恩來、朱德、彭德懷等人來到太原,同閻錫山的談判共同抗日。閻錫山同意成立第2戰(zhàn)區(qū)民族革命戰(zhàn)爭動員會,答應為八路軍建立晉察冀抗日前線提供方便。

此后,徐向前與劉伯承、鄧小平展開創(chuàng)建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工作,建立抗日民主政權,開展游擊戰(zhàn),129師取得了鳳凰山戰(zhàn)斗、長生口伏擊戰(zhàn)、神頭嶺戰(zhàn)斗、反六路圍攻、響堂鋪戰(zhàn)斗等戰(zhàn)役戰(zhàn)斗的勝利,殲敵近7000人。以太行山區(qū)為中心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基本形成。

1938年4月,徐向前受命在河北平原開展游擊戰(zhàn)爭,他率部挺進冀南,與宋任窮、劉志堅、楊秀峰等親密合作,打開了冀南的抗日局面,根據地迅速擴大,人口逾800萬。

1939年6月初,徐向前奉命奔赴山東,任國民革命軍第18集團軍第1縱隊司令員,統(tǒng)一指揮山東、蘇北、皖北八路軍各部隊,堅持抗日游擊戰(zhàn)爭,抗擊日寇對山東的新“掃蕩”,為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建立了功勛。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元帥軍銜

2、續(xù)范亭(1893——1947),山西忻州原平市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

1931年“9.18”事變后,續(xù)范亭呼吁抗戰(zhàn)。但得不到國民黨政府理睬,他便到蘭州綏靖公署主任鄧寶珊處當參謀長,開始練兵備戰(zhàn)。

1935年12月,他以老國民黨員和西北地區(qū)代表身份,赴南京參加國民黨“五大”。他找到許多國民黨要人呼吁抗戰(zhàn),這些人無心抗戰(zhàn),對他建議無動于衷。大會臨近結束時,有朋友們建議到中山陵“哭陵”,他慨然說:“大丈夫流血不流淚,只有用熱血才能把這些敗類沖到人類行列之外。”朋友們對他的話沒有在意。

12月26日清晨,他穿著整齊到中山陵園拜謁,下午仍未歸。朋友們覺得不妙,趕往時發(fā)現,他的腹部已被自己剖開,昏迷在血泊中。經過搶救,他撿回了一條命。在他身上找到血染的絕命詩。

主張抗日的馮玉祥、張學良等高級將領趕到醫(yī)院看望。他在醫(yī)院治療三個月后赴杭州療養(yǎng)。

全面抗戰(zhàn)開始后,閻錫山任命續(xù)范亭為第2戰(zhàn)區(qū)總動員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保安司令,想借他的威望為自己征兵征糧。閻錫山想對日妥協(xié),他站出來反駁,閻錫山下令襲擊八路軍時,他飛馬跑去報信,用自己的部隊阻攔侄兒所率的晉綏軍對八路軍進攻。隨后,他任總指揮的山西新軍完全由共產黨領導,他兼任八路軍晉綏軍區(qū)副司令員。

閻錫山的晉綏軍潰敗時,續(xù)范亭收編散兵,組織了6個支隊,與八路軍共同抗日,開辟了晉西北根據地。

1940年夏,在百團大戰(zhàn)后,日軍瘋狂“掃蕩”,他率機關四處轉戰(zhàn),最終病倒了。中共中央便于1941年春將他接到延安,在白求恩國際和平醫(yī)院治療,這時,他的肺部已大部潰爛。

在延安6年間,他與朱德、吳玉章、徐特立等詩詞唱和。1946年冬,延安疏散,他移居山西臨縣,9月12日,與世長辭,終年54歲。中央追認他為正式黨員。

3、趙爾陸(1905——1967),山西忻州原平市人,開國上將。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趙爾陸任八路軍總供給部副部長,主要為八路軍各部隊作戰(zhàn)提供較充足的后勤供應。1937年11月,任晉察冀軍區(qū)第2分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領一批軍政人員參加反“八路圍攻”作戰(zhàn),摧毀各地偽政權,創(chuàng)建以五臺為中心的晉東北抗日游擊區(qū)。

1944年,任冀晉軍區(qū)司令員。

1945年5月,率部發(fā)起雁北戰(zhàn)役,打破日偽軍三道封鎖線,擴大了雁北解放區(qū)。

同年8月,率部參加對日軍的大反攻,解放多座縣城,一度攻入石家莊,擴展了冀晉根據地,為抗日戰(zhàn)爭的最后勝利做出了貢獻。

1955年,趙爾陸被授予上將軍銜。

此外,山西的胡榮貴、張廷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山西的史進前、王曉,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

山西的呂義山、張中如,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

他們都是山西的名將。

3

衛(wèi)青、霍去病、徐向前三位是最能打仗的軍事家,而徐向前不僅在山西是最能打仗的軍事家,在全中國歷史上也是最能打的軍事家,近現代可與粟裕齊名。中國近現代軍事能力排行榜:粟裕、徐向前、劉伯承、彭德懷、王耀武、曾中生、白崇禧、朱德、蔡申熙、衛(wèi)立煌、孫立人、劉光烈、李明瑞、曠繼勛、伍仲豪、黃公略、許繼慎、吳光浩、盧德銘、王爾琢、薛岳、何畏、葉挺、黃琪翔、林彪、胡璉、鄧華、杜聿明、羅卓英、關麟征、尋淮舟、鄭洞國、高敬亭、張自忠、戴安瀾、黃維、左權、羅炳輝、彭雪楓、唐生智、張發(fā)奎、朱培德、段德昌、潘忠汝、唐澍、徐海東、周士第、孔荷寵、劉志丹、劉疇西、周維炯、鐘漆偉、孫德清、陳光、鄧萍、周子昆、王樹聲、徐彥剛、余灑度、張子清、趙尚志、李聚奎、葉成煥、韓先楚、陳誠、張靈甫、宋希濂、蔡挺楷、克、胡少海、黃伯韜、楊靖宇、陳銘樞、蔣光鼐、董振堂、趙博生、黃忠岳、李先念、俞作豫、張云逸、黃克誠、陳賡、朱云卿、龔楚、陳伯鈞、宋時輪、楊德志、劉亞樓、王宏坤、楊成武、陳樹湘、楊勇、陳再道、陳錫聯(lián)、陳潛。

4

在古代,最能打的山西籍名將莫過于被稱為西漢“帝國雙璧”的衛(wèi)青和霍去病,都是不世出的一代名將,都為大漢立下了汗馬功勞;而近代最能打的山西名將,莫過于傅作義和徐向前了,一個是昔日“華北王”,一個是開國元帥,而在我心中能排第一的山西名將非徐向前元帥莫屬了。

徐向前,山西五臺人,畢業(yè)于黃埔一期,我軍最能打的將領之一,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殲滅戰(zhàn)、陣地戰(zhàn)等都運用得爐火純青,而且最擅自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在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時期指揮了數十場戰(zhàn)役均取得驚人戰(zhàn)績,1932年指揮的蘇家埠戰(zhàn)役,首例運用并成功開創(chuàng)“圍點打援”戰(zhàn)術,殲滅敵人三萬余人,不僅開創(chuàng)了紅四大兵團作戰(zhàn)先例,也取得了紅軍史上的空前大捷;1934年指揮的反六路圍攻發(fā)明“收緊陣地”戰(zhàn)術,以八萬人大勝二十余萬大軍,殲滅敵人八萬余人并俘虜兩萬余人,再次取得紅軍史上的空前大捷。

抗戰(zhàn)爆發(fā)后,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參與指揮了響堂鋪戰(zhàn)役,不久后擔任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受命開創(chuàng)情勢復雜的太行、山東等抗日根據地,取得大好成績,但不久了調回了延安,直到解放戰(zhàn)爭后兩年才復出。雖然長期離開了一線戰(zhàn)線,但無法淹沒徐向前的軍事才華,1947年病中請纓,把劉鄧大軍南下后遺留的殘余部隊再加上地方武裝部隊,竟然訓練出了六萬余人的正規(guī)部隊,先后取得了運城戰(zhàn)役、臨汾戰(zhàn)役、晉中戰(zhàn)役、太原戰(zhàn)役的勝利,打得閻錫山三十余萬大軍丟盔棄甲、狼狽竄逃,最終解放山西全境,連劉伯承元帥不得不說:“向前之勇不減當年呀!

徐向前確實是一位難得的軍事天才,我軍史上十大經典戰(zhàn)役,徐向前元帥一人就打了四個,分別是蘇家埠戰(zhàn)役、反六路圍攻、臨汾戰(zhàn)役和晉中戰(zhàn)役,也許是徐帥的身體阻礙了其軍事生涯的萬丈光芒,軍事才能遠遠沒得到應有的發(fā)揮,而劉伯承也曾說過,我軍有兩個人最會打仗,一個是粟司令,另一個就是徐向前徐總指揮。

5

山西歷史上名將如云,要說最難打的是誰,毫無疑問只能是徐向前元帥。

徐向前字子敬,山西五臺人。是山西王閻錫山的老鄉(xiāng)。出身于貧苦農民家庭打徐帥原本是一位小學教員,由于思想進步傾向革命而被辭退后毅然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在校期間徐帥思想進步加入我黨,畢業(yè)后在粵軍中參加廣州起義和海陸豐起義,積極投身革命事業(yè)。

1929年徐帥在海陸豐起義失敗后受黨中央委派進入大別山地區(qū)擔任鄂豫邊蘇區(qū)軍事指揮員,在這里他驍勇善戰(zhàn)所向無敵成長為一代名將 做上了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職務。徐帥率紅四方面軍南征北戰(zhàn),粉碎了老蔣的數次圍剿,殲敵30余萬,威震天下。

抗日戰(zhàn)爭中徐帥擔任八路軍129師副師長,他指揮的響堂鋪伏擊戰(zhàn)是我軍抗日戰(zhàn)爭中的經典戰(zhàn)例之一,他在山東根據地的貢獻更是有目共睹。 解放戰(zhàn)爭中徐帥率領二線兵團克服困難,一舉解放山西,將他的老鄉(xiāng)閻錫山打的丟盔棄甲,逃亡臺灣,徐帥不愧為近代山西第一名將。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6

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人,三晉地處塞上,是農耕與農牧的沖突區(qū)域,是重要的名將輸出地。有關羽、孫傳庭、傅作義、徐向前等。

1、威震天下關羽

山西永濟人,劉備集團的核心人物,跟隨劉備平黃巾,在河北、兩淮、豫西各地作戰(zhàn)。在赤壁之戰(zhàn)中,更是關鍵時刻率水師來援,保障了劉備的安全。在劉備西取巴蜀后,關羽長時期負責鎮(zhèn)守荊州。

關羽

在劉備攻占漢中后,關羽率兵北上,襄陽水淹七軍名滿天下。勝衰之間,呂蒙白衣渡江,關羽一敗再敗。

(巔峰與覆滅之戰(zhàn))

但終不枉一代名將。

2、末世帥才孫傳庭

孫傳庭是進士,走的是文官路子,按照標準應該是高級文官,和將才不掛鉤。其實身處末世的孫傳庭并不是一個書呆子,在家的時候就在研究戰(zhàn)爭。

(孫傳庭)

1635年清軍進入塞北,孫傳庭指揮家丁殺死幾個八旗士兵。這在吳甡的奏議中可見。

在巡撫陜西過程中,編練新軍,自給自足,平定民軍。1943年在三秦空虛的情況下,依然前后湊出近十萬部隊。是唯一可能拯救大明的人。

(郟縣作戰(zhàn))

3、傅作義

相對于黃埔學生,傅作義受過完整的軍事教育。在晉綏軍中,靠著戰(zhàn)功一步步起來,晉綏軍與國民軍、奉軍的戰(zhàn)役中逐步成名。

(傅作義)

在長城抗戰(zhàn)、綏遠抗戰(zhàn)中更是聞名全國。在抗戰(zhàn)中,更是發(fā)起國軍為數不多的反擊戰(zhàn),且取得勝利,即五原大捷。

(大同集寧戰(zhàn)役東線)

在解放戰(zhàn)爭中,大同集寧會戰(zhàn)擊敗我軍,占據張家口,一度取得了較大的軍事勝利。

4、徐向前

徐帥是黃埔一期生,當時最會作戰(zhàn)的人之一。在鄂豫皖就是負責軍隊指揮,多次取得反“圍剿”勝利。在四川,萬源保衛(wèi)戰(zhàn)更是擊潰川軍大軍。

(徐向前)

到了抗戰(zhàn)中,搞根據地、與日軍作戰(zhàn)更是不在話下。

解放戰(zhàn)爭中,靠著晉冀魯豫6萬地方部隊,一年半的時間里先后攻占臨汾、運城、呂梁、晉中,將閻錫山的三十萬大軍打的稀里嘩啦。

(臨汾戰(zhàn)役)

山西還有很多名將,這里只是舉幾個耳熟能詳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7

山西高原在歷史上確曾產生過相當數量的名將,他們有春秋時期的先軫、魏絳、荀林父等,兩漢時期的衛(wèi)青、霍去病、關羽、徐晃、張遼等,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劉聰、石勒、石虎、張蠔、拓跋燾等,隋唐時期的裴仁基、薛舉、尉遲恭、薛仁貴、郭子儀(祖籍陽曲)等,五代時期的李克用、李存勖、李嗣源、石敬瑭、劉知遠等,宋朝時期的李繼隆(祖籍長治)、楊業(yè)、楊延昭、呼延贊、狄青、孟珙(祖籍新絳)等,直到近代仍有徐向前、傅作義等一眾名將。

這些山西高原出身的名將,在其所在的時期都有著極其出彩的表現,無論是統(tǒng)兵帷幄、沖鋒陷陣還是堅守待援,有的名將甚至還能不斷發(fā)揮其出色的學習能力,學習自己從未帶過的兵種,甚至發(fā)明一種全新的戰(zhàn)術。

在這一眾山西高原出身的名將之中,寒鯤最為推崇的其實是漢武帝時期的衛(wèi)青與霍去病,因為其他名將或多或少都是在既有的戰(zhàn)術模式下進行學習與靈活運用的,而衛(wèi)青與霍去病則直接開啟了一個全新的騎兵作戰(zhàn)時代。

【下圖為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由陸劍民先生扮演的衛(wèi)青形象】

根據李碩先生新著《南北戰(zhàn)爭三百年》中的主要觀點,衛(wèi)青與霍去病開創(chuàng)了一種集結騎兵沖擊以騎射為主的游牧族群軍隊,并以騎兵的沖擊與近戰(zhàn)的方式(陷陣),消滅匈奴有生力量的戰(zhàn)法。這是自中原政權第一次使用騎兵戰(zhàn)術的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以來,中原軍隊第一次采取了一個全新的戰(zhàn)術來應對胡騎。在此之前的一兩百年里,中原軍隊只能亦步亦趨地學人家胡服騎射。然而,農耕族群的士兵沒法兒與沒多大就開始練習在馬上射箭的游牧族群士兵相比,把一個農民培養(yǎng)成一個足以抗衡匈奴人的騎射能手,所需耗費的學習成本過于巨大(既要騎好馬,又要射好箭,還沒有馬鐙),亦步亦趨地學人家匈奴的胡服騎射并不能徹底壓制匈奴這個騎射老師。

【下圖為電視劇《漢武大帝》中由李樂先生飾演的霍去病形象】

衛(wèi)青與霍去病的貢獻就在于,他們沒有把精力繼續(xù)放在李廣式的單兵騎射能力培養(yǎng)上,而是訓練大漢的騎兵聚在一起,只要他能騎好馬,和大家一起沖上去,對著被沖散的匈奴騎兵以及匈奴部眾一陣亂砍,就OK,馬上射箭什么的,不用學(畢竟匈奴人沒有弓弩陣,不需要擔心密集的箭矢)。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便只需培養(yǎng)一個步兵如何騎馬便可,根本不需要培養(yǎng)一個騎兵的單兵騎射能力,只要發(fā)揮大家的合力便能對松散的匈奴軍隊造成致命打擊。

【下圖為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所展現的漢軍騎兵沖陣鏡頭】

從此以后,衛(wèi)青與霍去病所發(fā)明的全新騎兵陷陣戰(zhàn)術又被日后的割據諸侯應用到中原內戰(zhàn)中,也被后匈奴時代的游牧族群學習吸收,日后被不斷演進的騎兵陷陣戰(zhàn)術就此發(fā)端。最重要的是,衛(wèi)青霍去病所發(fā)明的這套新騎兵戰(zhàn)術,為華夏文明向蒙古高原、河西走廊、整個西域的擴張奠定了堅實的軍事基礎,從此華夏文明得以在廣大的亞洲中部施展影響,不得不說是以衛(wèi)霍之軍事發(fā)明、張班(張騫與班超)之外交突破相輔相成,才能實現的。

【圖為電視劇《漢武大帝》中所展現的西漢長安宮殿建筑】

綜上,衛(wèi)青與霍去病這兩名出身山西高原臨汾谷地的名將,為大漢帝國徹底在軍事戰(zhàn)術上反超匈奴做出了重大貢獻,為大漢帝國威名的北拓與西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日后至少四百年的騎兵作戰(zhàn)開創(chuàng)的新面貌,是寒鯤心目中的“第一”。

如果覺得本答對您有所幫助的話,還望點贊支持

如果您有獨到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qū)交流

如果您喜歡寒鯤的文字,可以點擊回答上方的頭像關注


8

如果是現代當推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中的徐向前元帥!溯及近代略曉歷史的人都知道從鴉片戰(zhàn)爭至中華民國成立,山西并無大的戰(zhàn)亂爆發(fā)或參與。所以,以勇武冠名的名人不多,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非要列舉出來一個,我想應該是善于精打細算,常常扮演豬吃老虎的閻錫山閻長官!能于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北洋政府手中得到山西。且歷經大風大浪,兵戎相見。至抗日戰(zhàn)爭時,山西能宛然如獨立于世。直接證明了閻錫山文治武功,卻有其過人之處!

9

只余山西所出名將,確略知一二!但分一二,確不敢斗言之!難道烈士.將軍能說不明?山西在解放前,閆老西手抗日名將具多,還在解放時期,汾陽,將三,雖未將,山西人誰不知,叱僑,赵子英,号硺阄击秺蔐,在臨汾叱僑巳私災!宰廆↑問題上,我認為,將不在名,活在人民心中,士不.留芳,為民戰(zhàn)斗中,光榮啦,每每尚在之人,須節(jié)日紀念,方顯我民風也!如果列舉,巨之!謝謝,僅此!

10

以市級為單位從北到南排列如下:

(一)大同市:

1.元 英 (北魏),鮮卑族,北魏宗室,南北朝時期著名的軍事將領、音樂家,在北魏與南朝的戰(zhàn)爭中屢立奇功。

評價:國之召虎,威名宿震(魏書)

2.獨孤信(西魏),匈奴族。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美男子,西魏八柱國之一,三朝國丈。

評價:威申南服,化洽西州。信著遐方,光照鄰國(北周書)

3.李存孝(后唐),沙陀族。五代十國時期第一猛將,李克用十三太保之一。

評價:輕捷如飛,獨舞鐵楇,挺身陷陣,萬人辟易,蓋古張遼、甘寧之比也(舊五代史)

4.折從阮(五代),黨項族。五代名將,宋朝折家將的鼻祖,折家捍衛(wèi)府州,抗擊契丹黨項,功勛卓著。

評價:(折家將)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扼西北,中國賴之。(宋史)

5.曹文詔(明朝),漢 族。明末大將,在鎮(zhèn)壓農民起義軍的過程中功勛卓著,崇禎年間的良將,后戰(zhàn)死沙場。

評價:文詔忠勇冠時,稱明季良將第一。(明史)

(二)朔州市:

1.張 遼(曹魏),漢族,三國時期曹魏名將,五子良將之首,武廟名將。破烏桓,敗孫權,威鎮(zhèn)東南。

評價:武力既弘,計略周備,質忠性一,守執(zhí)節(jié)義,每臨戰(zhàn)攻,常為督率,奮強突固,無堅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別征,統(tǒng)御師旅,撫眾則和,奉令無犯,當敵制決,靡有遺失。(三國志)

2.爾朱榮(北魏),契胡族,北魏梟雄,平定六鎮(zhèn)起義,擊退南梁進犯,制造河陰慘案,重啟北方亂局。

評價:及夫擒葛榮,誅元顥,戮邢杲,翦韓婁,丑奴、寶夤咸梟馬市。茍非榮之致力,克夷大難,則不知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也。(魏書)

3.斛律光(北齊),高車族,北齊三杰,武廟名將,人稱落雁都督,多次大敗北周。

評價:光以上將之子,有沈毅之姿,戰(zhàn)術兵權,暗同韜略,臨敵制勝,變化無方。赳赳咸陽,邦家之光。明月忠壯,仍世將相。聲振關右,勢高時望。

4.尉遲恭(唐朝),鮮卑族,大唐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華門神。

評價:敬德奪槊陷陣,鼓勇王師,卻賂報恩,竭忠霸主。太宗經綸,實賴虎臣。胡、鄂諸將,奮不顧身。(舊唐書)

5.周德威(后唐),漢 族,唐莊宗李存勖的左膀右臂,善守善攻,出奇制勝,為后唐創(chuàng)建立下汗馬功勞。

評價:德威身長面黑,笑不改容,凡對敵列陣,凜廩然有肅殺之風。中興之朝,號為名將。(舊五代史)

6.麻 貴 (明朝),回族,明朝中后期名將,在平定寧夏叛亂、抗日援朝中功勛卓著,與李如松齊名,時人稱之“東李西麻”。

評價:貴果毅驍捷,善用兵,東西并著功伐。先后承特賜者七,錫世廕者六。(明史)

(三)忻州市

1.李光顏(唐朝),突厥族,中唐名將,驍勇剽悍,屢建戰(zhàn)功。東討淄青,西征吐蕃,數次平定藩鎮(zhèn)叛亂,斬敵無數。

評價:往者平朔邊,靜庸蜀。雙矛電激,孤劍飆馳,亦猶馮異之總軍鋒,子顏之將突騎,才氣雄武,可掃攙槍?偽翰┖雨栢A陽凡三軍,自臨穎而前。(新唐書)

2.楊沂中(宋朝),漢族,宋朝名將,南宋開國七王之一,多次大破金軍。

評價:楊存中唯命東西,忠無與二,朕之郭子儀也。(宋史)

3.孫傳庭(明朝),漢族,明末名將,督師關中,數敗闖軍,大明最后的柱石。

評價:傳庭敗死,賊遂入關,勢以愈熾。存亡之際,所系豈不重哉!

(四)太原市

1.郭淮(曹魏),漢族,三國時期曹魏名將,鎮(zhèn)守關中,屢立戰(zhàn)功,多次擊退姜維。

評價:昔漢川之役,幾至傾覆;磁R危濟難,功書王府。在關右三十馀年,外征寇虜,內綏民夷。比歲以來,摧破廖化,禽虜句安,功績顯著,朕甚嘉之。(三國志)

2.慕容延釗(宋朝),漢族,北宋初年著名軍事將領,戎馬一生,善于攻伐,南征北戰(zhàn),以軍事統(tǒng)帥的身份參加了后周和北宋幾次主要的統(tǒng)一戰(zhàn)爭,并立下顯赫戰(zhàn)功

評價:令坤、延釗素與太祖親善,平荊、湘則南服底定,鎮(zhèn)常山則北邊載寧可,未嘗恃舊與功以啟嫌隙。(宋史)

3.呼延贊(宋朝),漢族,北宋勇將,南征北討,一馬當先,勇冠三軍。

評價:贊有膽勇,鷙悍輕率,常言愿死于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宋史)

(五)呂梁市

1.狄 青(宋朝),漢族,北宋名將,自少入伍,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西平黨項,南平儂智高,堪稱北宋第一名將。

評價:青起行伍而名動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終始。宋至仁宗時,承平百年,武夫鷙卒遭時致位者雖有之,起健卒至政府,隱然為時名將,惟青與(郭)逵爾。

(六)晉中市

1.王方翼(唐朝),漢族,唐朝名將,數次征伐西域,筑碎葉城,敗西突厥。

評價:唐所以能威振夷荒、斥大封域者,亦有虎臣為之牙距也。至師行數千萬里,窮討殊斗,獵取其國由鹿豕然,可謂選值其才歟。

(七)臨汾市

1.衛(wèi) 青(漢朝),漢族,字仲卿,西漢時期名將,武廟名將,善于用兵,數敗匈奴,七戰(zhàn)七捷,奇襲龍城,收復河套。

評價:長平桓桓,上將之元,薄伐獫允,恢我朔邊,戎車七征,沖輣閑閑,合圍單于,北登闐顏(漢書)

2.霍去。h朝),漢族,杰出的軍事家、愛國將領、民族英雄,武廟名將。善騎射,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戰(zhàn)。

評價: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guī)大河,列郡祈連。(漢書)

3.徐 晃(曹魏),漢族,曹魏五子良將之一,隨曹操南征北戰(zhàn),功勛卓著,有周亞夫之風。

評價:吾用兵三十馀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也。且樊、襄陽之在圍,過于莒、即墨,將軍之功,逾孫武、穰苴。

4.柴 紹(唐朝),漢族,大唐開國元勛,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擊吐渾,破突厥,滅北梁。

評價:殷嶠、劉政會、柴嗣昌并在太原,首預舉義,從微至著,善始令終。(舊唐書)

(八)長治市

1.李繼隆(宋朝),漢族,善騎射,曉音律,以禮待儒士,多智謀,謙虛謹慎。平南唐,抗契丹,擊黨項,功勛卓著。

評價:布列行陳,指授方略,皆出于繼隆。(宋史)

(九)運城市

1.關羽(蜀漢),漢族,中華武圣,武廟名將,斬顏良,誅文丑,圍襄陽,淹三軍,忠義蓋世,威名遠播。

評價:關羽、張飛皆稱萬人之敵,為世虎臣。羽報效曹公,飛義釋嚴顏,并有國士之風。(三國志)。

2.薛安都(北魏),漢族,蜀薛之后,一生反復于南北兩朝,勇冠三軍,實乃一帶梟雄。

評價:薛安都一武夫耳,雖輕于去就,實啟東南。事窘圖變,而竟保寵秩,優(yōu)矣!

3.裴行儉(唐朝),漢族,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文武全才,征伐西域,北抗突厥,一代英雄。

評價:行儉臨下以恕,師德寬厚,其能以功名始終者,蓋近乎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者邪!

4.封常清(唐朝),漢族,鎮(zhèn)守西域,善于用兵,威名遠播中亞。

評價:常清乃驅市人數萬以嬰賊鋒,一戰(zhàn)不勝,即奪爵土。(新唐書)

5.薛仁貴(唐朝),漢族,大唐名將一生征戰(zhàn)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勛卓著。

評價:仁貴驍悍壯勇,為一時之杰,至忠大略,勃然有立。待封不協(xié),以敗全略。

(十)晉城市

1張蠔

張蠔,本姓弓,前秦猛將,與鄧羌齊名,并稱“萬人敵”。參與前秦滅前燕之戰(zhàn)、前秦滅代國之戰(zhàn)及淝水之戰(zhàn)等重要戰(zhàn)事。淝水之戰(zhàn)后出戍并州,支援苻丕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即位以承國祚,官至太尉。

評價:蠔多力趫捷,能曳牛卻走;城無高下,皆可超越。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