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和姐夫李煜偷情,終于被趙光義強幸,與李煜先后去世,這就是小周后的宿命。
但說小周后氣死姐姐,對小周后而言也是不公平的,大周后并非被小周后氣死,小周后也不是第三者插足,因為李煜是南唐國主,三妻四妾理所當然,不存在小三小四的說法。
大小周后姐妹花,李煜一人獨占倆
李煜是中國歷史上最優(yōu)秀的詞人之一,他的詞流傳千古,萬人傳頌,尤其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實乃文藝青年裝范兒必備佳句。
李煜的一生充滿無奈,結局也是悲劇,但他也有過幸福生活,是和大周后度過的。
李煜在繼位之前就已經(jīng)娶了大周后,大周后不僅天生麗質,"雪瑩修容,纖眉范月" ,而且頗具內涵,通史書,曉弈棋,精音律,工琵琶,“莫不妙絕”。
這樣內外兼修的美女,正對李煜的胃口,所以李煜對大周后寵愛有加,兩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即便是李煜繼位為君,后宮佳麗無數(shù)時,大周后仍是李煜的心頭肉。
然而,天妒紅顏,盡管李煜對她呵護備至,大周后還是患病了,而且一度病重。
李煜當然很悲傷,發(fā)自內心的悲傷,但他的目光很快被另一個女人吸引了。
大周后有一個親生妹妹小周后,姐姐生病,她十分關心,因此經(jīng)常入宮探視大周后,這一來二去,事情就有了變化。
小周后的美貌不在大周后之下,而且更加年輕,富有活力,比起大周后的端莊大方,別有一番風味,每日低頭不見抬頭見,李煜竟對這位年輕美麗的小姨子起了非分之想。
這種非分之想,一般男人只敢想想,但李煜卻可以付諸實踐,因為他是南唐國主。
于是,在一個夜深人靜的夜晚,李煜和小周后發(fā)生了一段風流韻事。
小周后的柔情似水讓李煜欲罷不能,兩人頻繁幽會,風前月下,不勝旖旎。
李煜似乎忘卻了大周后的病情,沉浸佳人的溫柔鄉(xiāng)中: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然而,這種不可告人的關系,還是被大周后發(fā)現(xiàn)了。大周后雖然臥病在床,腦子缺不糊涂,她見妹妹頻繁在宮中出現(xiàn),頻次明顯不正常,后來再看李煜和小周后之間的眉目傳情,剎那間,她明白了這一切。
李煜乃一國之主,納三宮六院本不在話下,就算納了自己的親妹妹也不是什么違背人倫的事情,何況還對自己出身的周氏有利,但問題在于李煜在自己病重期間,在小周后還沒正式名分的情況下,和妹妹發(fā)生關系,而妹妹在自己病重時趁虛而入,搶了自己男人,這一對“才子佳人”的所作所為,這讓她在感情上無法接受。
自此以后,大周后憤懣不已,卻又無處發(fā)泄,繼而加劇了病情。在生命的最后時刻,大周后面壁而臥,至死不回頭看小周后一眼,不久后病逝,年僅29歲。
亡國入宋難保命,強幸周后成奇恥
李煜雖然貪圖小周后的美貌,但對大周后絕對是真愛。
大周后生病時,李煜“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大周后去世,他哀痛不已,以至形銷骨立,幾乎不能獨自站立。
大周后去世,小周后一定程度成為大周后的替代品,盡管李煜也對小周后很寵愛,但總還是比不上跟大周后的伉儷之情。
南唐被滅后,李煜攜小周后等親屬大臣被遣送北宋汴京,背井離鄉(xiāng)。
作為亡國之君,李煜自然得不到什么尊重,他被趙匡胤封為違命侯,雖然沒有被砍了腦袋,但被軟禁在一處院落,說不盡的冷清寂寞——但還好有小周后的陪伴。
然而,趙匡胤駕崩,趙光義繼位,李煜的好日子到頭了。
趙光義對李煜的吟風弄月很不感冒,卻對小周后很感興趣。
據(jù)野史傳說趙光義曾多次找小周后單獨入宮覲見,整晚不見回來,而小周后每次從宮中回來,都哭哭滴滴,“日夕以淚洗面”,后人便據(jù)此傳說,繪制了《宋熙陵強幸小周后》的畫作,堪稱奇絕之品。
想想自己的女人在別的男人身下婉轉承歡,李煜痛苦萬分,但他沒有能力反抗,只能忍著。
過了沒幾年,李煜死于汴京,死因不詳,據(jù)說是中了奇毒無比的“牽機藥”,死狀極其悲慘。不久以后,小周后也追隨李煜而去,年僅29歲,于姐姐大周后同歲。
很多人用現(xiàn)代觀點評價小周后“第三者插足,搶了姐姐的男人不光彩,后來被趙光義強幸完全是因果報應”,這種觀點是完全不符合歷史真相。
我們只要搞明白一點,李煜生活在五代,是一國之君,他的做法雖不近人情,卻合乎禮法,小周后也不過是男權社會的受害者,她也并沒有做錯什么。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