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滅亡之后,農(nóng)民起義四起,人人都打著一個復國的旗號?墒乔爻瘻缤鲋,其余六國都能復國,最強的秦國為何無人復國?
筆者認為,首先復國很大可能只是一個旗號,古時候出兵討伐或者起義造反的時候大多講究個由頭,不然很少有人為之賣力,這也叫師出有名。而在秦滅之后,能最大程度煽動人民情緒的當屬“復國”這個口號。
縱使其余六國之地真的有人想要復國,我們先來看看這些國家有哪些。
楚國復國的國君叫做熊心,楚懷王熊槐之后。楚國滅亡后他流落民間,成了放牛娃,項梁采納了謀士范增的建議,擁立他來做頭號傀儡,以此號令天下,而項梁本身也是楚國大將軍項燕的兒子。
趙國復國大軍中,第一任趙王叫武臣。他原本是陳勝麾下的一個小頭目,攻占趙國故地后自立為王,可是他與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國沒有任何關(guān)系,因此很快被人殺掉。他的屬下張耳陳余不得已,又找了個本地的舊趙國貴族頂上,這個貴族便是后來的趙王歇。
齊國的復國國君叫做田儋,從姓氏就可以看出他是齊國貴族后裔,后戰(zhàn)敗身死,其弟弟田榮繼承了齊國國主的位子。
魏國的國主原本是陳勝旗下的周市,但周市是個義士,便主動讓位給戰(zhàn)國時期魏國公子魏咎,魏咎自焚后魏國國君的位子又到了弟弟魏王豹手里。
韓國是大智囊張良的母國。張良在秦末大起義中矢志復國,然而無奈韓國實在后繼無人,找了個叫做韓王成的貴族后裔,為項羽所殺,后又找了另一個貴族后裔韓王信,跟著劉邦成就大業(yè)。
列舉了其余各國的復國情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些許共同點:擁立宗室貴族才有正當名義,才有了一個復國的主心骨。
然而,反觀秦國,自胡亥二世登基以來,趙高弄權(quán),殘害忠良、逼死宗室。秦始皇的二十多個兒子被一個太監(jiān)荼毒殆盡,這也直接導致了秦國復國沒有能夠擁立的貴族宗室。剩下的旁系宗室也難當大任,沒有復國之能。
除了需要擁立一個宗室貴族作為主心骨,百姓的響應也尤為重要。
然而,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以來“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這樣一些殘暴的政策措施,直接失去了民心的支持。加之劉邦入住咸陽城后和關(guān)中父老約法三章,秦國的百姓早就不思念故國,轉(zhuǎn)而投向劉氏了。
此外,秦國的將領朝臣也因為趙高而幾近凋敝:李斯被殺,其他大臣不是附和趙高,就是死于非命;武將中,章邯、董翳、司馬欣投降,王翦被俘,蘇角戰(zhàn)死,蒙氏一家被除,哪里還有可用之才。
沒有宗室血脈,沒有皇室貴族,沒有百姓支持,沒有能臣武將,飄搖華夏,談何復國?缺少了諸多的必要條件,秦滅之后,其余六國都有人揭竿而起意圖復國,可是唯獨秦國無人復國,只能說自食惡果,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