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三阿哥胤祉(1677年—1732年),生母榮妃馬佳氏。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里面,表現(xiàn)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滴跞荒辏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曾經(jīng)和一向善于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滴跞吣辏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滴跛氖四辏1709年)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而胤祉最大的成就就是愛康熙年間組織編纂了《古今圖書集成》一萬卷,也為大清朝留下了“經(jīng)國之大典,不朽之盛事”。

而即便在康熙朝受到如此恩典的三阿哥胤祉,在康熙駕崩,雍正登基后,命運也發(fā)生了變化。《雍正王朝》中說道,三阿哥享有了“御前免跪”的特權,但是在正史中的三阿哥胤祉卻沒有劇中這般獲得“御前免跪”的恩典,雍正即位后便將其發(fā)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雍正八年(1730年),怡親王胤祥去世,在喪禮上,因遲遲未到,并且毫無憂傷的面色,因而遭到莊親王胤祿等彈劾,被宗人府議罪,雍正帝命奪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他的家人和他一起被囚禁。雍正十年(1732年),三阿哥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將其安葬。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由乾隆為其追謚。


為什么雍正會對他這位不管政事,一心忙著編書的哥哥下手呢,實際上還是因為當年“九子奪嫡”的事情。三阿哥胤祉之所以也被劃進了“九子奪嫡”的名單,就說明他當年也是參與了整個過程,只不過他沒有為自己奪嫡,而是作為“太子黨”的一員,輔助太子參與到奪嫡之中。

三阿哥胤祉實際上是最為鐵桿的“太子黨成員”。

太子胤礽與三阿哥胤祉這份情誼是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的。太子胤礽出生后,她的生母赫舍里皇后便去世了,隨后,康熙安排了容妃馬佳氏負責撫養(yǎng)太子,容妃馬佳氏就成為了太子的養(yǎng)母。當時,容妃馬佳氏也為康熙誕下了一個皇子,這就是比太子胤礽小三歲的三阿哥胤祉,由此可見,太子與三阿哥雖非一母所生,但卻是一母所養(yǎng),從小一起長大,感情也是非常好,因而三阿哥胤祉也成為了太子胤礽最為堅定的支持者。


《雍正王朝》中的“魘鎮(zhèn)”確有其事,并且是三阿哥胤祉多方走訪調(diào)查后發(fā)現(xiàn)并公布于眾的。

《雍正王朝》中,在“一廢皇太子”的劇情里,提到了大阿哥對太子實施了“魘鎮(zhèn)”詛咒,讓太子瘋瘋癲癲,神志錯亂。這件事在正史中確有其事,并且也是大阿哥一手炮制的,當時太子已經(jīng)被廢,但是三阿哥胤祉多方查證,希望為太子搬回局面,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為三阿哥查到了“魘鎮(zhèn)”的線索,并報告給了康熙,大阿哥被圈禁終生,太子也得以復立。而三阿哥也借此為康熙所喜愛,晉封為和碩誠親王。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再加上三阿哥與十四阿哥素來交好,最終在雍正上臺后被罰去看守皇陵,而后又被雍正奪爵幽禁,最終郁郁而終。

最佳貢獻者
2

康熙時代,胤祉的爸爸是皇帝,胤禛是弟弟;后來,胤祉的爸爸成了先帝,弟弟成了皇帝。胤祉的這位弟弟是出了名的刻薄寡恩,當皇帝后又不受任何制約,翻臉就像翻書,胤祉這個皇帝的哥哥不好當。

在康熙帝的諸多皇子中,三阿哥可以稱之為學者,但并非是書呆子。他的弓馬騎射水平很高,不在康熙之下;辦事能力也不差,頗受康熙認可。當大阿哥與胤礽被囚禁后,三阿哥就成了事實上的“長子”。但在陰謀詭計、膽量和魄力方面,他還欠缺火候,連同后來當了皇帝的胤禛也是如此看他:

“允祉……因其心膽尚小,未必敢為大奸大惡之事。”

三阿哥胤祉,生于1677年,比四爺胤禛大一歲。1698年,康熙首次分封皇子時,21歲的胤祉就被冊封為多羅誠郡王,而當時的胤禛僅僅撈到一個貝勒;1709年,康熙第二次分封皇子時,胤祉被封為和碩誠親王。一個“誠”字,也是胤祉個性的反應,因為他的確是一位待人接物都比較講究“誠”的儒雅王爺(相比康熙其他皇子)。

在康熙晚年,尤其在廢掉胤礽后,康熙對胤祉的信任和重用,遠非其他皇子可比,這就必然遭到胤禛的暗中嫉恨?滴鯐r代的胤禛如何不滿胤祉,在數(shù)年后的《大義覺迷錄》中有清晰的記載。

1701年,年僅24歲的胤祉奉康熙之命在暢春園開設蒙養(yǎng)齋,主持編纂《古今圖書集成》。這是史無前例、規(guī)模最大的類書,全書共一萬卷、一點六億字,陳夢雷為此嘔心瀝血,耗費二十多年光陰。

對于康熙這種雄才大略的君王而言,他不僅要武功,文治也是必不可少的,此書,不僅可視之為“立言”,也是康熙盛世的結(jié)晶。所以,胤祉此舉不僅可以贏得康熙贊賞,還能籠絡一批讀書人。這群人的厲害之處在于,他們可以左右時人以及史書對雍正的評價,這對好面子的雍正是個不小的麻煩。

雍正上位后,立刻撤換陳夢雷,換為蔣廷錫,并不許胤祉過問書的進度。但是,所有人都清楚,《古今圖書集成》這項文化工程能夠竣工,胤祉和陳夢雷居功至偉。

此外,在天文、音樂甚至算數(shù)方面,胤祉也有深入研究。在對待西洋文化的態(tài)度上,他比胤禛更具有開放性。

康熙對胤祉的器重,從他們父子之間大量的奏折上也能看出端倪。康熙朝中晚期,所有的皇子、公主、大臣、御前侍衛(wèi)的生病、請假、治療狀況,大清各地的水旱災害,某些重要案件的查處,主要都是由胤祉負責對康熙匯報。比如,康熙四十三年,胤祉奏報京城八旗臣工染病調(diào)治折;四十四年,奏報蘇麻喇姑祖母病情;五十八年,為胤禛西征奏報辦理軍務折……

在那段時間,從皇子與康熙的來往密度上看,沒有一個皇子像胤祉那般受寵信。雍正上位后,十分氣氛地指責三阿哥“以儲君自命”,這間接地折射出胤祉當時地位的突出,也是雍正對三阿哥心態(tài)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胤禛上位之初,就封八爺?shù)热藶橹欣硗醮蟪迹⑽粗赜秘缝,這是雍正穩(wěn)住八爺?shù)氖侄危彩抢冒藸斉艛D胤祉的伎倆。后來,雍正回憶說道:

“大殮之日,八阿哥允禩于分任之事全然不顧,與三阿哥胤祉竊竊私議多時!

在老大、老二被軟禁后,胤祉是最年長的皇子,于情于理,對康熙大殮最有發(fā)言權,這也符合傳統(tǒng)。父皇突然去世,皇子們很疑惑;胤禛黑馬殺出,大家更加疑惑。在這種情形下,胤祉與八爺商量一下,何罪之有?然而,不曉得是雍正心虛還是害怕,這也成了他打擊兄弟的依據(jù)。

雍正曾親口說過:

“康熙四十七年圣祖黃考圣躬違豫,朕與諸醫(yī)同誠親王等,晝夜檢點醫(yī)藥。”

然而,在打擊胤祉時,雍正的口風截然不同,竟然又說“圣祖患病,伊毫無憂感,且懷冀幸之意”。同一件事,同樣的人,只要被雍正盯上,是非黑白都能按需取舍。在對胤祉的態(tài)度上,胤禛的反復無常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說胤祉完全沒有奪嫡的想法,那也不見得,最少曾經(jīng)擁有過,只是表現(xiàn)得不像其他皇子那么明顯。比如,康熙四十八年,大阿哥用巫術鎮(zhèn)魘胤礽的事情,就是胤祉舉報的。這件事,可以解釋為胤祉很坦誠,忠心康熙,不屑與小人為伍。但也能看做是他奪嫡的手法,因為胤礽一旦被廢,胤祉再將大阿哥拉下馬,他就能居長,奪嫡勝算大漲。

再比如,胤祉有個姓孟的門人曾到地方結(jié)交各路大臣,連四爺?shù)牡障的旮䦂蛞苍谄渲。事后,由于康熙的袒護,那位門人被認定為騙子,并撇清了與胤祉的關系。但那件事,朝堂上下的人都知道,胤祉是幕后策劃人。他違背大清律例,私下結(jié)交大臣的目的是什么,除了為自己造勢、奪嫡,實在想不出其他。之后,胤祉就明顯比較老實,也沒有多少奪嫡的跡象。

在雍正初年,凡事受到康熙信任的皇子,或者在康熙朝力量比較大的皇子,或者曾有奪嫡跡象的,或與雍正不在一個陣營的,無一例外,都被雍正重拳打擊,對胤祉也是如此。

早在雍正六年,宗人府在雍正的授意下,奏議:允祉將政務置之度外,將伊私事妄行瀆奏。后又查出胤祉勒索他人錢財,詢問時還發(fā)脾氣,在皇帝年前指責大臣,毫無臣禮,不法行為不勝枚舉。應該剝奪爵位,清理出宗室。

雍正先假裝自己很有兄弟情義,說了一堆不忍心之類的好話,然后將胤祉降為郡王,并將其子交宗人府囚禁。接著,雍正又下令胤祉“不必入班”,實際上就是剝奪了他上朝聽政的權力。

雍正八年,雍正又恢復了胤祉的親王爵位。然而,僅僅過了三個月,在胤祥的喪禮上,胤祉態(tài)度不端正,沒有表現(xiàn)出兄弟去世時應有的悲痛。這事被莊親王揭發(fā),雍正知道后心中不悅,借此再度打擊胤祉,給他定了十款大罪,并下令“將允旨革去親王并予拘禁。其子弘晟著嚴加拘禁!敝链耍赫龑ω缝淼拇驌舨潘憬Y(jié)束。

秋媚說:胤祉與三國時曹植的命運相似,兩人都是當時的文人,有文化,也有性情,但缺少的是權謀、手段與殺伐決斷的魄力。有文人之才而不能盡展,有富人之財而不能盡享,這就是胤祉生在帝王家的宿命。

3
《清史稿》:五月,怡親王之喪,允祉后至,無戚容。.... 王府齊集,遲至早散,背理蔑倫,當削爵。

說允祉參加葬禮怡親王,表現(xiàn)得沒有一絲難過,被削爵,允祉便是三阿哥。



地位崇高的親王

題主所言有待商榷,嚴格意義上說,生在帝王之家,都有成為下一任皇帝的可能。遇到挫折堅持,比較容易;遇到誘惑堅持,相對困難許多。面臨權御天下的誘惑,足以輕易地沖垮心理防線。什么道德倫理,什么清規(guī)戒律都將拋出腦后。何況還是三阿哥的允祉?(康熙皇子是“胤”字輩。雍正繼位,避諱,改“胤”為“允”。)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允祉冊封為和碩誠親王,同時冊封為親王的還有皇四子允禛。爵位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諸位皇子在康熙心中的分量。一般沒有什么意外的話,繼承皇位的順序是太子允礽,允祉、允禛是第二梯隊。



行情見漲的親王

但意外還是發(fā)生了?滴跛氖吣辏1708)康熙帝再次廢除太子。允礽,作為唯一的嫡子,起初,康熙延攬名師教受太子經(jīng)典,同時也不放松對武備,皆稱太子:騎射、言詞、文學無不及人處。隨著年歲漸長,有了自己的府邸,周圍聚集了以索額圖為首的一幫,教導太子爭權、享受之徒。近墨者黑,很快太子變得行為乖張。朝鮮《李朝實錄》記載:性甚悖戾,沉溺酒色,締結(jié)不逞之徒,事事牟利。

太子被廢,打破了權力的平衡,暗流涌動的各位皇子,躍躍欲試。大阿哥主動請纓:如誅允礽,不必出皇父手。意欲手刃太子,被康熙所厭惡,于是“大阿哥黨”倒下了。接著是以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組成的同花順“八阿哥”黨。很快“八阿哥”黨被康熙打壓了下去。此時要說允祉沒有一點想當皇帝的想法,估計沒人信。



眾矢之的的親王

起碼在“孟光祖事件”,被查出孟光祖行賄人中包括了雍正的心腹年羹堯,允祉有拉攏地方大員,想當皇帝之嫌。雖當時被康熙定性是允祉單純善良,上當受騙,此為其一。

其二,是時,太子已遭圈禁。而允祉與太子關系親近,被視作“太子黨”成員,不對允祉加以控制,勢必對皇位有巨大的威脅。

其三,在怡親王允祥葬禮上,表現(xiàn)得一點哀傷都沒有。允祥是誰?雍正唯一信任的皇室成員,也是政務上的左膀右臂,也是唯一一個準許其死后,不避諱皇帝名號將“允”改回“胤”,關系超越了一般的君臣之禮。可想而知,雍正對允祉有多惱火。

無奈的親王

好皇帝首先是好演員,不然后面就得有個好導演、好編劇,雍正后面就有個鄔思道。他把準了康熙的脈搏,要雍正打扮成為無心爭奪皇位,能恪守君臣、父子、兄弟之禮,睦鄰友好,手足情深的樣子,不會兄弟間兵戎相見。

反觀,允祉雖然武備上也不俗,陪同狩獵時 ,與康熙比試不相上下。但更多的歷史印象是個學者型人物,主持編撰了《古今圖書集成》,這一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共10000卷的浩然巨著,而不是在政治謀略上。但生在帝王之家,政治戰(zhàn)斗的波譎云詭,讓他又瓜田李下,躺著也中槍,無奈被罰守護陵寢,只能慨嘆:無情最是帝王家,囚禁至死。

后記:

早年間,似乎已有定論。《清史稿》:三十八年,敏妃之喪未百日,允祉薙發(fā),坐降貝勒。意思是敏妃的守喪期限未過,允祉就理發(fā)了,爵位被降成貝勒。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可想而知他的政治敏感度極低。而敏妃正是開篇提到,怡親王允祥的生母,歷史是不是很有趣?

4

胤祉是康熙皇帝的第三子,他不僅文學方面有成就,而且他又善于騎射,所以他也算是一個能文能武之人,也因此受到康熙的喜愛,曾被封為誠郡王、和碩誠親王。但在雍正時期胤祉最終還是被奪爵幽禁,后來胤祉也死于禁所之中。

那胤祉為什么會被雍正奪爵幽禁,而死于禁所呢?

胤祉受到康熙皇帝的喜愛,他在康熙晚年發(fā)生眾子奪嫡時,他雖然專注于修書,但是他卻和太子胤礽的關系非常好,所以在太子胤礽被廢后又在復立時,胤祉被封為誠親王,此次被封的還有胤禛。

太子雖然得以復立,但最終再次被廢,同時又有眾子奪嫡的情況下,而最后雍正得以繼位。

雍正登基為帝后,雖然胤祉對雍正構(gòu)成的威脅沒有八阿哥構(gòu)成的威脅大,但胤祉卻和太子胤礽關系密切,在雍正心里,他始終是屬于太子一黨的,這多少會讓雍正心存芥蒂。

而后來胤祉因向蘇克濟索要賄賂,被人告發(fā),雍正皇帝就借此斥責胤祉無人臣之禮的同時,將他降為郡王,并且把他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


雖然后來胤祉又被封為親王,但是在康熙第十三子胤祥去世后,胤祉卻在胤祥的喪禮上不僅遲遲未到,而且也沒有憂傷難過的樣子。因此胤祉就又被康熙第十六子胤祿彈劾。

這胤祥是誰,他和雍正的關系最為親密,同樣雍正對他也十分信任和倚重,胤祥無論在雍正登基前、還是登基后,都對雍正幫助極大,胤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之高的。

胤祥因為對雍正幫助極大、政績頗著,因此胤祥不僅是和碩怡親王,而且有世襲罔替的待遇,是鐵帽子王,他也是清朝的第九位鐵帽子王,同時胤祥的名子允祥的“允”字又被改回“胤”字,這也成了清朝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事例。由此可見胤祥在雍正皇帝心中的地位。


康熙第三子胤祉在胤祥去世后的喪禮上不僅遲遲未到,而且又無憂傷難過的樣子,這極讓雍正皇帝感到不滿,這不僅是對他的不敬,也是對胤祥的不敬,所以這次胤祉被胤祿彈劾時,雍正就奪了他的爵位,并且他和他的家人一起被幽禁。后來胤祉去世于禁所。

5

三阿哥胤祉確實在編書方面比較有成就,但說他不爭儲位那可就未必啦。至于雍正將其圈禁至死,更是有比較其他復雜的原因。


首先看看胤祉的出身。胤祉康熙第十子、續(xù)齒的第三子(其他多早夭),是榮妃馬佳氏之子,馬佳氏曾是康熙早期最得寵的妃嬪,康熙十二至十六年,每年都誕育皇子皇女,康熙前十個皇子中有五個都是馬佳氏所出(可惜僅有一個胤祉長大成人)。但是此后,榮妃非但未再晉封,還在排名上落后于原本在自己之后的宜妃郭絡羅氏和德妃烏雅氏。所以,胤祉的母親應該是基本失去了康熙的寵愛。為了自己的未來,胤祉只有自己拼。

胤祉條件不錯,文武雙全。文學、書法、騎射都是很突出。也因為年紀較長的緣故,被康熙委任了很多差事。還曾隨康熙親征準噶爾,掌鑲紅旗大營,康熙三十七年,第一次分封諸皇子時,胤祉封誠郡王,與大阿哥直郡王胤禔并列,高于其他諸阿哥(不過后來因喪期剃頭被降為貝勒)。胤祉的主要成就的確是編書。他主持編撰的《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似乎,胤祉不熱心爭奪儲位,實際上未必。

一、在胤礽被廢時迅速撇清關系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廢。胤祉與胤礽素來交好,故康熙召胤祉詢問太子所作所為。結(jié)果得出的結(jié)論是“胤祉與胤礽雖暱,然未慫恿其為惡,故不罪也。”意思就是他們倆雖然關系好,但是胤祉沒有慫恿胤礽作惡,所以不怪罪他?纯,多高明,三言兩語就把自己的關系撇的干干凈凈。說明胤祉與胤礽雖然往來甚密,卻一直留心防范,處處留有證據(jù),真是進可攻退可守啊。

二、將胤禔打得翻不了身

太子胤礽被廢后,大阿哥胤禔得意忘形,竟向康熙建議殺掉胤礽,而遭到康熙反感。另一邊,胤祉卻不聲不響將胤禔的底細調(diào)查的清清楚楚,在胤禔提出殺太子而被康熙斥責后,適時告發(fā)胤禔依靠蒙古喇嘛巴漢格隆用魘術害太子。怒不可遏的康熙痛罵胤禔為亂臣賊子,下旨奪爵圈禁,從此胤禔被圈禁至死,再無出頭之日。

胤祉就是這樣不動聲色,在康熙四十七年一廢太子風波中,既保全了自己,又順利除掉兩個最主要的對手,一舉成為康熙最年長的無罪皇子。若非后來的太子復立,恐怕他會以“皇長子”的身份進一步謀奪大位。

三、籠絡文人發(fā)展勢力

不要看胤祉一直在編書,那也是一種爭位的手段?滴跻幌蜃⒅匚慕,胤祉一直在編書方面耕耘,自然是獲得康熙好感的一種有利手段,便于博得康熙好感。更重要的則是與他一同編書的那些文人。

康熙早年,為了從議政王大臣會議上奪權,能夠自己乾坤獨斷而設立了南書房,從優(yōu)秀的翰林中選拔人才,來負責起草詔書,日常召見大臣。張英、高士奇等都是從南書房行走開始,一步步走進權力中樞。后來張英之子張廷玉更是從南書房一路高升,成為清朝首屈一指的漢臣。所以,與胤祉一同修書的翰林們很有可能一不留神就飛黃騰達,入職南書房。這些人與他關系交好,將來就是一股強大的助力。

胤祉的母親本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嬪,自己又在太子、大阿哥相繼被廢后成為最年長的皇子。如果說他對皇位一點想法也沒有,那才奇怪呢。

只是,胤祉聰明,他看見了太子被眾兄弟圍攻的狀態(tài),看到了胤禔因為太心急被槍打出頭鳥,看見還順帶牽連了最有人緣的八阿哥胤禩。胤祉深知不能著急。只能說,后來繼位的胤禛比他手段更高超。


胤禛也是聰明人,自然知道這個哥哥不是省油的燈。雍正繼位后,最信任的弟弟是十三阿哥胤祥,后來則是十六弟胤祿和十七弟胤禮。對這個三哥總是防著一手,也時不時敲打敲打。一繼位就命他前去守陵,并尋找各種理由剝奪其世子弘晟世子身份,降為閑散宗室。曾一度將胤祉降為郡王,后又復封親王。最后居然因為在怡親王胤祥的葬禮上沒有哀傷之色被圈禁、奪爵,至死未釋放。直到乾隆二年才平反。

其實,雍正對胤執(zhí)的所作所為,無論是因為胤祉會對雍正產(chǎn)生威脅,亦或雍正在繼位前就看不慣這個哥哥,還是因為最喜歡的弟弟胤祥死后導致自己失去理智。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皇權至高無上,不容任何人違抗,僅此而已。

6

康熙的兒子共有三十五個,其中有序齒的是二十四個,而我們知道康熙九子奪嫡,就可以知道,參與奪嫡的是九個人,或者說重點這九個人,而另外十五個,確實是不怎么參與。

胤祉排名第三,他確實學問好,主持編修《古今中外集成》,相當于現(xiàn)在的百科全書,另外還編修了《律歷淵源》,這個就與歷法,天文,算法有關了,可見胤祉的學術造詣確實很了不得。

但是胤祉真的只潛心于學問嗎,不問外事嗎?這個顯然不成立,因為這兩個一點也不沖突,而且胤祉還是太子的重要支持者。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第一次罷黜太子的時候,就因為太子與胤祉平時關系好,所以就找來胤祉問太子的事情,了解了一番之后,康熙說:胤祉與太子的關系雖然好,但是平時太子做的那些壞事,并不是胤祉慫恿做的,所以胤祉就不加罪了。

這個透露出兩個信息,那就是第一,胤祉確實與太子關系一直很好,第二,胤祉本來是要受牽連的,只是他畢竟學術比較好,恐怕對太子做的那些事情,也不太認同。

胤祉還做了一件事情,足可見他對太子的支持,那就是皇長子胤禔魘鎮(zhèn)太子,這個事實被胤祉知道了,然后向康熙告發(fā)了,結(jié)果就是胤禔永久囚禁。

也因為這個事情,諸皇子和康熙對胤祉還是有點反感的。

雍正繼位之后,不僅對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動手之后,胤祉自然也不會放過,先是在雍正二年削去了胤祉的兒子弘晟的世子位,又在雍正六年將胤祉的親王降為郡王,而且還加罪弘晟,關在宗人府。

雍正八年,十三爺怡親王病逝,胤祉不僅遲到了,而且一點也不憂傷,雍正一氣之下,就將他囚禁在宗人府。

但其實,這個一切都與太子有關,也與九子奪嫡有關。

7

知史局【2018】總290期

文/關捷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是康熙帝第三子。

滿洲皇室騎射武功,胤祉在24皇子中是第一流。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那年他只有15歲,在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他與善于騎射的父皇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尤其炫目的是,他是學者藝術家型的人才,主持過兩大文化工程,即編寫《律歷淵源》和《古今圖書集成》書法和詩歌在清代都較有影響。他因此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封誠郡王。

按說,這樣一位王爺,在政治大動蕩中應該是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平安一生。但是,他沒有。我們在好多資料看到關于他的介紹,說他心性淡泊,不參予任何皇儲之爭。那為什么竟被幽禁而死呢?難道真是雍正非要他搞他不可嗎?不是的。

胤祉的心并不是完全靜的,他在進行學術研究和藝術創(chuàng)作的同時,并沒有完全切除自己與宮廷政治的關系。我們也可以說他政治上糊涂,甚至是愚蠢。

康熙三十八年九月,在康熙帝恩寵的敏妃也就是十三阿哥允祥的生母去世百日中,禮法熟爛于胸的允祉居然違制剔了頭。剛封一年的郡王被父皇拿回去了,降為貝勒。雖然10年后升為親王,但終究有了一個不孝的污點。還有一層,這十三阿哥允祥與四阿哥胤禛即后來的雍正關系最好,這不能不被記下一筆帳。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帝第一次廢黜太子胤礽,康熙帝因為胤祉與太子胤礽素來關系很親密,他被找去問話,雖說饒了他,但是,他明顯已被認定為太子一黨。實際上,他的悲劇已經(jīng)埋下了。一年以后,胤礽復立,允祉因此被晉升為親王。太子黨,鐵了。按說,他應該到此為止了,可是,他仍然與胤礽往來密切,作為學者、藝術家,他不該在胤礽身上押一寶。不夠超脫呀。俗了,俗就當受俗世之罪呀。

雍正即位,首先派他去景陵為父皇康熙守陵。這明顯的是打壓呀,誠親王,堂堂親王應該看出來,應該收斂?墒,他好像沒有。他不斷發(fā)牢騷,表達自己的不滿,被有心人搜集匯報上去。雍正繼續(xù)給他放信號,雍正二年(1724年),他的三子弘晟獲罪,被削去世子之位,成為閑散宗室。王位繼承人都沒有了,王位還會多久呢?允祉這時大腦空空,他沒有警惕起來,換句話說他沒有接受皇帝的信號。

四年以后,他居然玩起了貪腐。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他向一個叫蘇克濟的山西巡撫的索要賄賂,事發(fā)之后,允祉竟當廷辱罵詰問他的大臣。雍正責罰他“無人臣之禮”,議罪后,被奪爵,囚禁在自己的府邸里。之后,又將他降為郡王。兩年以后,即雍正八年(1730年)二月,雍正再次給了他機會,恢復他親王的爵位?上,他沒有珍惜,三個月后,在雍正的鐵哥們怡親王允祥的喪禮上,胤祉遲到,并且面無憂傷。雍正對他徹底失望,長嘆道:“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毖援,命奪取允祉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之內(nèi)。兩年又三個月過后,即雍正十年(1732年)閏五月,胤祉逝世于禁所,清廷以郡王例將其安葬。

從整個過程看來,允祉并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純書呆子,他的心還是比較野,而且,看不見多少智慧。相比之下,二十一阿哥允禧,那才是真正超脫的藝術家。

愛新覺羅?允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字謙齋,號紫瓊,別號紫瓊道人、春浮居士等。能詩善賦,書畫兼長,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巖詩抄》3卷等多部詩文著作,其詩氣韻高古,王室中詩人罕可匹儔。雍正八年(1730)五月,由貝子晉封貝勒。十一年八月,授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乾隆即位后,晉封慎郡王。乾隆三年(1738)七月,升任議政王。創(chuàng)作不輟,官亦照做。

老三與老二十一比起來,差得太遠了。

8

帝歌瓠子即平成,宵旰精勤更省耕。

物在春臺皆自樂,野張行殿見輿情。

民瞻采舸花前拜,馬避嘉禾柳外行。

過沛橫汾徒羨美,宸章全是為蒼生。

時邁乘陽輦路遙,宸游非為物華饒。

河沈璧馬波濤靜,詔下金雞貫索消。

萬國冠裳迎圣禹,四方云日覲神堯。

篇章訓誥皆師古,徒解敷詞笑六朝。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清朝宗室,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是雍正帝的三哥,可以說這位三阿哥,琴棋書畫樣樣精通,騎射方面與父親康熙帝不分伯仲。那這么來一說文武雙全,還富有。當?shù)闷鹨粋“”字。那么這么有才華的科學家,又無心皇儲,為何也遭雍正圈禁,死在幽所?浮人認為原因有二。

  • 與太子和睦,參與九子奪嫡。雖說胤祉不熱心皇儲,但參與奪嫡確實不可否認,可以說胤祉是一個太子死黨。太子榮則榮,太子衰則衰?滴醯巯矚g兄弟和睦,胤祉素來與太子關系親密,所以康熙帝在胤祉二十一歲的時候就加封他為郡王,風光無限。第一次廢太子時,康熙也說胤祉雖與太子親密,卻沒有教唆太子行不善之事,免了罪愆。太子復立,又加封32歲的胤祉為和碩誠親王,可以說雖為太子一黨卻能左右逢源,不得不說其圓滑。而到了雍正朝,雍正皇帝把這個三哥發(fā)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什么罪名,就是與廢太子素來和睦。而且第一次廢太子時,就是這個胤祉向康熙舉報大阿哥胤禔魘鎮(zhèn)太子胤礽,徹底扳倒了大阿哥?芍^太子死黨。

  • 孤高自傲。雍正帝上臺后,只剩胤祉一個哥哥,為什么這么說,因為老大老二在康熙朝就被圈禁貶為庶人。雍正帝這樣說道:朕止此一兄。朕兄弟如胤祉者何限?皆欲激朕治其罪,其心誠不可喻。良亦朕不能感化所致,未可謂盡若輩之罪也。就是說,胤祉仗著自己是皇帝兄長恣意妄為,全然不顧君臣禮儀?梢哉f胤祉有這個資本狂妄,在康熙朝,胤祉頗受寵愛,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三月,康熙帝親臨他的府邸,舉行家宴。自此,每一年康熙帝都要前去成為慣例。所以說胤祉根本就沒有把這幾個弟弟放在眼里,在康熙朝,只要國家有大型的文化祭祀活動都是胤祉去主持。而雍正帝一上臺就改胤祉的名字,還發(fā)配他去守陵,直接把他踢出權利中心。這個時候的胤祉自然牢騷滿腹,也開始了自暴自棄之路,雍正六年,胤祉私自向蘇克濟索要賄賂,遭彈劾被貶為郡王。連雍正皇帝面對自己的三哥胡來無可奈何,說:如誠親王其才甚屬可用,而其心又不得不置而不用,以朕四十年兄弟事事無不洞晰,而用之之難尚然如此。可見雍正的無奈?捎赫四陼r,怡親王胤祥的喪禮上,胤祉居然遲遲未到,且到了之后毫無哀悼之色,要知道怡親王胤祥是雍正最好的兄弟,這徹底激怒雍正,胤祉下宗人府議罪,雍正帝命奪取他的爵位,幽禁在景山永安亭。直至死去。

可以說胤祉雖然不熱心皇儲,但是始終是太子一黨。還有就是他把康熙朝的高傲帶到了雍正朝,始終沒有把這個有帝王之氣的四弟放在眼里。就比如一位真正未參與九子奪嫡的人,五阿哥

愛新覺羅·胤祺,秉性和平,得以善終。

9

康熙三阿哥胤祉被雍正帝囚禁至死,我覺得有四個方面原因。

其一,三阿哥身上有太子黨標簽。雖然三阿哥對奪嫡表現(xiàn)的不爭不搶不幫,但他向來和太子走得近,難免被貼上太子黨標簽,讓雍正帝膈應。

其二,三阿哥學識文采過人,曾主持編修《律歷淵源》,有威望也有自己的勢力班底。雍正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勢必大力清除異己。

其三,三阿哥不愿為雍正帝所用。雍正帝曾說過,三阿哥有才識,但感化不了,不能為自己所用。

此外,三阿哥還曾兩次被人彈劾,更加劇了雍正帝對他的惡感。一次是雍正帝登基后派三阿哥去給康熙守墓時,被彈劾發(fā)牢騷、向下人索賄;另一次是雍正帝最得力的幫手十三阿哥病死時,被彈劾乖張不孝,忌恨十三阿哥。

10

因為雍正怕弟弟將九子奪嫡事件真相編入書中,這樣比鎮(zhèn)壓叛亂還麻煩,畢竟史書流傳于民間擴散的速度根本禁止不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