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jīng)回答了一個問題,是關(guān)于嫪毐與趙太后的事,閱讀量到了三百七十多萬。
不一定就是我的觀點多么新穎,起碼是有許多人對此類事有興趣。
我認(rèn)為嬴政繼位時,趙太后也就是三十左右的女人。
這個年齡的女人,有生理需求是很正常的事。
如果她沒有地方消耗多余的精力,那只能是變態(tài)式的干預(yù)朝政。
與其讓她禍國殃民,倒不如容許她違背人之倫理。
兩害相權(quán)取其輕。
我想說的意思就是,不能簡單的看待歷史問題,要面對當(dāng)時的歷史現(xiàn)實。
同樣的道理,就題主這個問題,也不僅僅是一個倫理道德的問題。
深層次的考慮,還有很現(xiàn)實的困難存在。
曹丕面對的這個問題,幾乎所有的新帝王繼位時,都會存在。
如何處置其父皇原有的年輕美貌的嬪妃,是很棘手的事。
新帝把老皇帝的女人收歸己用,歷史上比比皆是,就不必多說了。
如何處置這個問題,的確是個難事。
第一,新帝不能享用,總不能讓她們都老死宮中吧。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皇帝的女人再去伺候普通的百姓,這也很尷尬的。普通百姓都可以享用,那么,新帝王就不能享用嗎?
第二,新帝登基后,要充實后宮。與其勞民傷財再折騰天下百姓,還不如讓他湊合著使用。
第三,倫理道德的確是個很復(fù)雜的東西,一句話還真說不明白。
在母系氏族時期的原始社會,人類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
三國同時期的匈奴等游牧民族,還是存在收繼婚制度,父兄死后,新單于接受除了其母之外的所有父兄嬪妃;
當(dāng)今社會,瀘沽湖畔的納西族摩梭人,依然存在走婚制的風(fēng)俗習(xí)慣。也不存在父親一說。
是否也存在父子共同走婚一女,母女同納一男的情況,不得而知。但理論上是不排斥這種情況吧,這僅僅是我的揣測。
倫理道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產(chǎn)物,但也是違背人類本性的東西。
有些激進的人類學(xué)家,就提出了一些超前的理念。
他們認(rèn)為,伴隨著私有制的消亡,社會共享財富,一夫一妻的制度也會消亡。
但究竟要以哪一種方式取而代之,也是眾說紛紜。
但有觀點認(rèn)為,將是以純粹的情感為基礎(chǔ),傳統(tǒng)的一些道德倫理將不會再成為情感的羈絆。
無論如何發(fā)展,那都是將來的事。
但目前大量的婚前同居,已經(jīng)是對傳統(tǒng)倫理提出極大的挑戰(zhàn)。
以前,男女授受不親,婚前握個手都不可以,何況是同居。
不管這是不是進步,但社會必然是前行的。
但不管如何發(fā)展,還是必須要遵守現(xiàn)有的倫理道德。
在那一天還沒有到來之前,不能做有違人倫的事。
這是將來的事。
回過頭去看歷史,也不能以今天的倫理道德去看當(dāng)時的歷史人物。
作為帝王的人,自認(rèn)為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四海之內(nèi)都是他的私產(chǎn),這也包括先帝的女人。
特別是在封建社會,女人本身就沒有地位,被作為私有財產(chǎn)來對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從有關(guān)的史料看,曹操一共有正側(cè)室十五位。
除了原配丁夫人,都是已經(jīng)為曹操生兒育女的夫人。
許多還是姬妾的身份,大家清楚,妾的身份地位,有時候還不如個丫鬟。
如果是個丫鬟,把她賞賜給兒子,或者被兒子接納,感覺還會好一些。
如果是有妾的名分,感覺就差大了。
比如王允的義女貂蟬,王允可以收納為妾,也可以嫁人;
李鴻章的母親,就是其祖父收養(yǎng)的義女。
從史料上看,曹丕所收納的一般是侍奉過曹操的女人,大多都是沒有名分的,起碼有史料記載的有妾的身份的女人,曹丕還沒有染指。
那些沒有給曹操生育的女人,就不清楚了。
不管如何,反正曹丕的母親卞夫人,看到侍奉曹操的女人在侍奉曹丕,感覺很不爽。
這的確也不是很爽的事,除了曹丕和那些女人們。
當(dāng)然,其中有些女人也不爽,但也沒有辦法,不爽也不行。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讓卞夫人去處理這個事,又會如何哪?
殉葬、守陵、出宮、老死宮中,除此之外,也沒有別的好辦法。
曹操又是咋安排的哪?
曹操臨終前,留下《遺令》說:“我的婢妾和歌舞藝人都很辛苦,讓他們住在銅雀臺(遺址在今河北臨漳縣西南二十公里鄴城遺址內(nèi)),好好安置他們,在臺正堂上放六尺床,掛上靈帳,早晚上食物供祭,每月初一、十五兩天,從早至午,要向帳中歌舞奏樂。你們要時時登上銅雀臺,看望我西陵的墓地。余下的香可分給諸夫人,不用它祭祀。各房的人無事做,可以學(xué)著制作帶子、鞋子賣!從曹操的《遺令》看,曹操安排的還是很徹底明白:七位夫人,一位昭儀,這是比較有身份地位的,這個自然有較好的生活保障。
各房的人,也就包括地位較低但有兒子的姬妾,無事可做的話,要制作帶子、鞋子出售,要自食其力。
那些婢妾和歌舞藝人很辛苦,要把他們好好安置在銅雀臺,讓他們?yōu)椴懿偈仂`。
其意思就是不要把她們遣散出宮,要善待她們,給她們生活保障。
曹丕哪?
也就把她們收編,一起供養(yǎng),讓她們發(fā)揮余熱,供自己再使用。
至于曹操咋想的,就不得而知啦。
曹操沒氣醒不等于沒生氣,盡管曹操英雄無比,心眼很多,但這個問題依然也沒能好好解決。
但曹操比較幸運的是,在活著的時候,曹丕還沒下手。
雖然沒有被氣醒,但起碼還沒有被氣死。
相比而言,這還是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