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帝王之愛,究竟是雨露均沾還是獨寵一人,這個問題亙古至今,未有人能給出一個答案,一如千百年來,在世人眼里,漢高祖劉邦一生中雖有后宮佳麗三千人,最喜歡的卻只有一個戚夫人。然而,世人看到的,就是真的嗎?答案是否定的。

無論是在正史里還是野史中,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就連呂后都無法相提并論,正史中記載劉邦常常留宿在戚夫人宮中,野史里更是將兩人的相處描寫的浪漫無比,七夕點燈賞月,建樓送給戚夫人跳舞等等,你儂我儂親密恩愛。可是,如果劉邦真的深愛著戚夫人,那么戚夫人在他死后為何會淪為人彘呢?難道真的是因為呂后的嫉妒嗎?不,在這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因為劉邦并沒有為戚夫人的將來謀劃周全,是他一步步將戚夫人推上了風(fēng)尖浪口。此話何講?舉兩個例子就能很好的解釋了。

第一個例子是流傳很廣的敬酒一事,說的是有一年呂后在一場宴會上率眾夫人一同向劉邦敬酒,呂后與其他夫人都是畢恭畢敬向劉邦敬酒,偏偏到了戚夫人時,她不一樣,她并不循規(guī)蹈矩,而是出人意料的用嘴喂酒給劉邦,而劉邦在眾目睽睽之下,先是喝下了戚夫人喂來的酒,然后又自己喝了一口也用嘴巴喂給了戚夫人。第二個例子照例也是世人皆知的,那就是立太子一事,說的是劉邦寵愛戚夫人,愛屋及烏對他們的兒子劉如意也是寵愛很深,甚至動了立其為太子做儲君的念頭,不過,最后由于呂后強大的公關(guān)能力,讓劉邦看到劉盈已經(jīng)是天下人心歸向,已成大氣候,這件事就此作罷。

以上兩個例子通常被人用以佐證劉邦對戚夫人寵愛頗深,情真意切,然而,皇室并不是普通人家,里面充滿著勾心斗角,后宮之爭并不遜于朝堂爾虞我詐,劉邦在以上兩個例子中的所作所為,其實并不是真的喜歡戚夫人,恰恰是他對戚夫人的感情并不深厚的表現(xiàn)。

敬酒一事,在場的有那么多夫人,尤其還有呂后,可劉邦卻絲毫不避諱,反而還喂了回去,這讓在場的諸位如何看待戚夫人?別人姑且不論,呂后心里必然是恨的咬牙切齒,這樣一來,等到劉邦駕崩,戚夫人還會有好日子過嗎?

或許有人會反駁,呂后的心思誰知道?不,呂后的心思,戚夫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劉邦一定知道,他們是結(jié)發(fā)夫妻,對彼此的了解透徹,劉邦一向知人善用,也因此步步高升,換言之,他永遠(yuǎn)都很清楚自己身邊人是什么樣的,包括呂后。呂后在劉邦心里,是一個謀略與狠毒并存的女人,她幫他多年來排除異己,誅殺功臣,這樣的女人怎么會簡單?她的眼睛里是容不了沙子的,當(dāng)戚夫人明目張膽的在她面前與自己親密,加上平時的種種事跡,在呂后心里早就已起殺心,只等時機到來了。劉邦明知如此,卻依然任戚夫人張狂行事,還行為輕佻的配合她,這不是將她推到風(fēng)口浪尖,讓她成為眾矢之的,又是什么?

如果說敬酒之事還只是說明劉邦對戚夫人的喜歡只是出于美色當(dāng)前,享受第一,那么立太子一事,就很明顯的說明了,劉邦心里戚夫人真的不算什么。立劉如意廢劉盈,這件事一經(jīng)公開就必須要成功,不然日后以劉盈登基,呂雉為太后,一定會對戚夫人母子趕盡殺絕,因為呂后她和戚夫人不同,她除了是劉邦的妻子,后宮之主以外,她還是一個政治家,而這一點,從出身草根,一路廝殺,最后君臨天下的劉邦他心知肚明,因為他也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可最后的結(jié)果呢?此事公開是公開了,可劉盈終究沒有被廢,劉如意也沒有成為太子。無論呂雉在這之中做了怎樣的努力,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其實這件事,最終還是由劉邦決定的,如果他堅持廢太子,沒有人能違抗,可他沒有,這只能說明,戚夫人在劉邦心中的地位,到底沒有高到哪里去,那一句立劉如意為太子,也只不過是一時興起,口頭說說罷了,他沒有為戚夫人和劉如意考慮后果,換言之,沒有想到保護(hù)好他們,這樣的喜歡真的是喜歡嗎?

劉邦對戚夫人的寵愛,如同對待一只金絲雀,他豢養(yǎng)她,給她看似尊榮的一切,可在這之后呢?是劉邦明明看到了波濤暗涌,看到戚夫人身處漩渦而不自知,可他卻沒有在任何時候點醒過她,甚至也沒有為她想到以后,縱觀整個漢朝歷史,帝王之愛,無論是雨露均沾,還是獨寵一人,當(dāng)一個皇帝真正動情之時,都會為了心愛的女子計之深遠(yuǎn),所以漢景帝除掉栗妃,漢武帝廢掉陳阿嬌的時候決絕不容反抗……

劉邦在很久之前,就已經(jīng)知道了戚夫人的結(jié)局,可戚夫人卻不知道,她太傻了,不顧一切的對劉邦付出,去爭寵,她甚至天真到了在劉邦死后還作詩觸怒呂后,這樣的一個女子不懂后宮險惡,以為劉邦就是自己的終身依靠,最終慘死,她到死都還怨恨呂后,就像世人也一直覺得是呂后的嫉妒害死了她一樣。可她不知道,其實從一開始,讓她最后落得如此下場的,不是別的女人,而是她的枕邊人。那年初見,劉邦給她的,從一開始就是錯的。

參考文獻(xiàn)。

《漢書》

司馬遷《史記》

最佳貢獻(xiàn)者
2

館主來了,我是無月,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劉邦死后,戚姬的人生就進(jìn)入了黑暗時代,被呂雉整的形神俱滅,實在是凄慘。

想來題主一定是覺得戚姬實在可憐,才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而我認(rèn)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這個問題。

劉邦希望呂雉去死嗎

劉邦希望呂雉去死嗎?

我想聰明的劉邦死之前一定知道呂雉和戚姬水火不相容,他更清楚他的正妻的性格和行事手段。

但劉邦就為了讓戚姬不死,就要殺掉呂雉嗎?

或者說,為了戚姬,劉邦寧可要呂雉去死嗎?

我看不見得吧。

劉邦是寵幸戚姬,但不代表他對呂雉就沒有感情。

在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本來就是很正常,這和現(xiàn)代社會不同。

現(xiàn)代社會,我們遵從一妻一妾,人們往往在對另一半失去感情后,才會選擇離婚或者出軌。

但在三妻四妾社會里,男人同時喜歡多個女人,是很正常的。

呂雉嫁給劉邦的時候,劉邦可以說屁都不算一個。

從后來呂雉一直伺候劉邦父親,堅守在家庭來看,呂雉是一個對家庭很有責(zé)任感的女人,由此可見,對于一家之主劉邦,呂雉是有感情的,那么,就不用再去探究到底為什么呂雉會嫁給劉邦了,這兩個人婚后肯定是有感情的。

劉邦出去干大事去了,呂雉留在家中,伺候一家老小,入過獄,也做過人質(zhì),一直在忍受吃苦,這份付出,劉邦是有所虧欠的。

呂雉很好的履行了自己作為妻子和媳婦的角色。

劉邦在戚姬的枕邊風(fēng)下,確實幾次想要廢了劉盈,改立劉如意為太子,但劉邦從來沒有動過廢掉呂雉皇后之位的念頭。

所以,讓呂雉去給劉邦陪葬,以保全戚姬,是不現(xiàn)實的,劉邦對呂雉沒有那么狠毒。

再者言,陪葬都是選擇死者生前最喜愛的物品,人物。如果劉邦要人陪葬,也該是他最寵幸的戚姬才對。

呂雉隨便能動嗎

在劉邦臨死前,呂雉是說動就能動的嗎?想讓呂雉陪葬,辦的到嗎?

答案是辦不到。

因為呂雉早就培植了一套自己的親信班底。

呂雉有一個獨到的優(yōu)勢,那就是呂雉和輔佐劉邦起事的沛縣集團非常熟悉,雙方關(guān)系非常融洽。

沛縣集團是劉邦的原始政治資本,后來同時也成了呂雉的政治資本。

這股勢力很大,在朝堂上盤根錯節(jié)。

呂雉本身也是個具有強硬性格和靈活手腕的政治型人才,她目光長遠(yuǎn),不糾結(jié)于宮闈,而是聚焦于權(quán)力。

劉邦臨死前,命令陳平去殺樊噲,但是陳平卻留了一手,改為押解樊噲回京。走到半路上,就聽到劉邦駕崩了,馬上跑到宮里,明里哭喪,暗地里其實向呂雉陳述了自己并未殺樊噲的消息,這樊噲正是呂雉的妹夫,從此陳平也得以在呂雉一朝立足。

這陳平是劉邦手下最玲瓏八面的人物,這樣精明的人正是看出了呂雉的威勢已經(jīng)不可動搖,才事前做好規(guī)劃,以應(yīng)對這種事態(tài)突變的。

呂雉的實力由此可見。

而反觀戚姬,則一個典型的小女人,以色侍人,善長吹枕邊風(fēng),女人那點小心思她全有,卻沒有一點點的政治覺悟。

劉邦死后,便可看出戚姬是在政治權(quán)力中裸泳,連個救生圈都沒有。情勢已經(jīng)這么急迫,戚姬卻仍然看不到危險所在,呂雉最初只是懲罰戚姬穿囚衣做苦力,戚姬不知自保卻還要惹是生非,最終落得凄慘下場,兒子劉如意也被呂雉殺掉。

劉邦想動就能動的人,恰恰是戚姬,而不是呂雉。

綜上,讓呂雉去給劉邦陪葬,是沒可能的事。


原創(chuàng)作品,請勿抄襲

無月文化,品讀經(jīng)典,品味文化

3

劉邦與呂后就像兩個公司的合伙人,兩個合伙人都死了,那整個公司隨之破產(chǎn)清算,最后其他人來接手這個公司,改名換姓。你認(rèn)為劉邦他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fā)生,好不容易打下來的江山,自然想著傳承百年,世界聞名的企業(yè)。

一、劉邦與呂后的為人與兩人的關(guān)系

1.劉邦在小小街道辦主任的時候,呂后不嫌棄嫁給他,最后給他生兒育女,愿意做他的糟糠之妻,結(jié)發(fā)夫妻,正房太太。如果沒有秦二世時期,天下大亂,那就是一切平淡的生活結(jié)束一生。

2.劉邦與呂后在創(chuàng)業(yè)期間,呂后可是穩(wěn)定大后方,撫恤群臣的能手,把整個劉邦團隊牢牢攥在一起,一起向前沖,即使呂后被項羽關(guān)押的時候,劉邦寵幸小三戚夫人的時候,仍然有那么多的開國功臣為她說話。

3.劉邦在建立漢朝之后,呂后作為正房太太成功升級到后宮一把手的位置,但對于韓信等異性諸侯王進(jìn)行獵殺的時候,劉邦肯定是贊同的。劉邦在歷史的形象只是無賴好色的成分居多,并沒有像明太祖朱元璋那樣大肆屠殺開國功臣的狡兔死走狗烹的形象,即使鎮(zhèn)壓與殺害的只是當(dāng)時天下未定封賞的七個異性諸侯王而已。呂后在臨朝稱制之后,所滅殺的是戚夫人及小三生下的兒子而已,對于外放封地上的劉姓諸侯王并沒有大開殺戒。這證明劉邦與呂后兩個合伙人的意見是統(tǒng)一的。那時候的他們并沒有愛情,而只是為了大漢王朝延續(xù)性的戰(zhàn)略,達(dá)成相互共識。

4.戚夫人此人并沒有政治意識與手腕,只是純粹的爭風(fēng)吃醋而邀功請賞,劉邦,他是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他作為這個皇族的領(lǐng)頭人,他首先會想到的是戚夫人與呂后兩個女人在自己死后,這個王朝國祚的延續(xù)性,而不會僅僅是安排自己小三的身后事,凡事沒有兩全其美,他也沒有能力重新構(gòu)造另一個圍繞戚夫人的權(quán)力中心了。最終呂后勝出,戚夫人作為“人彘”慘死去世,不知道九泉之下劉邦如何去想象這樣的場面。

二、漢初政治格局決定呂后才能把大漢王朝國祚延順下去的最終人選。

西漢初年,漢朝的政治格局是外戚專權(quán),功臣利益集團,地方劉姓皇族王權(quán)三者處于博弈階段,哪一方失控就會造成大漢王朝動蕩,那么誰可以玩轉(zhuǎn)這三大利益集團的高手,那只有呂后。

呂后臨朝稱制時代,扶持呂氏家族作為外戚利益集團與開國功臣利益集團,地方劉姓皇族集團三者之間不斷地碰撞與博弈。劉邦在“劉姓不得封王”的詔令中,表明漢朝劉姓的正統(tǒng)地位,那么呂后作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他肯定會遵從大漢王朝公司創(chuàng)建時期的章程,肯定是維護(hù)大漢劉姓王朝的正統(tǒng)地位與延續(xù)性。

呂氏家族可以封侯封王都行,但想取代劉姓王朝,呂后肯定是不允許,功臣集團與地方皇族集團也是不可能允許。

功臣利益集團為什么不敢擁兵反抗,因為有強大的外戚與地方皇族作為后盾,根本不敢動,一動就是滅族的下場。

地方皇族面對不斷地削藩局面,為什么不敢反,因為有著強大的外戚與功臣利益集團在看守著,根本不敢。

呂后為什么不敢廢漢惠帝,自己稱帝,像武則天那樣,因為有地方劉姓皇族與功臣利益集團在防護(hù)著,不敢像脫韁的野馬狂跑。

當(dāng)初劉邦的分封制的優(yōu)越性就在這里,很好保持漢初的政治格局的穩(wěn)定性與延續(xù)性。

三、為什么呂后死后,呂氏被滅族呢?

呂氏這樣的強悍的多面手存在,整個博弈格局被打破,功臣利益集團與地方皇族集團一起聯(lián)合把呂氏給消滅了,把這個外戚集團消滅了。最后迎接劉姓地方諸侯王劉恒為漢文帝。漢文帝時期,功臣利益集團一直在把控著中央朝廷,地方政府繼續(xù)由劉姓諸侯王把控著,取得一定平衡性。

但漢景帝時期,劉姓諸侯王耐不住,而且功臣利益集團已經(jīng)死的死,老的老,被殺的殺已經(jīng)拆分的四零八落。最后劉姓諸侯王聯(lián)合一起“七國之亂”爭天下正統(tǒng)地位的結(jié)局。

個人意見,如有不同請關(guān)注并回復(fù)。謝謝!

4

劉邦雖然愛罵人,但心眼不壞,為人豪爽,不局小節(jié),特別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人一個都沒忘,最終劉邦還任性的封了137個侯。因此對待外人尚且知恩圖報,又怎么可能讓同甘共苦的發(fā)妻殉葬呢?

劉邦家里很窮,從小又不愛勞作,都過了四十歲了還整日游手好閑,四處游蕩。特別是劉邦還好酒好色,沒娶呂雉之前就和曹氏私通,并生有一子,而背地里和他鬼混女人也不在少數(shù)。這樣一來,呂雉一不嫌劉邦家窮,二不嫉妒劉邦在外面養(yǎng)女人,任勞任怨、勤儉持家,實在難能可貴。更何況,呂雉好歹也是一個大家閨秀,劉邦則沒什么作為。


后來劉邦追隨項梁起義,很少回家,一家老小全憑呂雉照料。劉邦彭城兵敗后,本想路過沛縣將一家人全部接走,結(jié)果家人走散,后來呂雉和劉老太公被項羽抓獲,扣為人質(zhì)。雖然項羽不至于虐待呂雉,但是整整二十八個月的囚禁生活,對一個女人來說無疑是一種莫大的痛苦折磨。

劉邦稱帝后,感謝糟糠之妻的默默支持和不離不棄,冊封呂雉為皇后。但是多年的聚少離多,夫妻二人也沒有最初的相濡以沫,加上劉邦身邊美女如云,對呂雉也就是尊而不親。從這點上說,劉邦就有愧于呂雉,所以當(dāng)呂雉對權(quán)力坦露野心的時候,劉邦視若無睹。

劉邦晚年,戚姬和呂后圍繞著太子之位,明爭暗斗,不可開交。劉邦也明白,此時的呂雉早已不是早年那個良家婦女,如果自己去世,戚姬和劉如意肯定兇多吉少。于是劉邦想廢掉劉盈,改立劉如意,就在呂劉邦親征英布回來,也沒有改變自己的想法。無奈朝中群臣都一致倒向手段高明的呂雉,而且不但用“廢長立幼,廢嫡立庶,自古就是取亂之道”的祖制脅迫劉邦,而且還以死諫逼劉邦就范。因此就連廢立太子都很難實現(xiàn),他怎么可能逼呂雉殉葬,到時候所有人自會用道德來綁架劉邦,也說不準(zhǔn)有人會趁機作亂。

如果,劉邦頂風(fēng)而上,即使廢了劉盈也不是難事兒。但是他死之后,呂后不可能善罷甘休,到時候還會再起紛爭。最終,劉邦自信滿滿搞了一個華而不實的“白馬之盟”,希望以此來約束呂雉,標(biāo)榜群臣,但是劉邦聰明一世糊涂一時,不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最終還是敗給了人走茶涼的現(xiàn)實。

感謝朋友點贊、關(guān)注!歡迎發(fā)表不同看法!

5

呂雉雖然在劉邦死后掌控了大漢的天下,但是呂雉所做的可以說對漢朝來說還是有功的。呂雉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推翻劉氏的江山。

劉邦雖然知道呂雉的野心,但是劉邦也是從來對呂雉下過手。

首先來說劉邦對呂雉還是有感激之情的,可以 劉邦能夠成功,呂雉也是功不可沒的。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女人,毫無疑問劉邦背后的女人就是呂雉,一開始劉邦起事,呂雉就幫忙照顧劉氏家人。劉邦雖然知道呂雉是有野心的,但是呂雉為他做的確實很多。他們兩個專之間不光是夫妻之情。劉邦是很難殺呂雉的。

其次就是呂雉真的不能殺。如果劉邦在世的時候,這個時候殺了呂雉,大漢真的有可能就會亂。當(dāng)時跟隨劉邦起事的人有哪個和呂雉沒有關(guān)系呢?呂雉這個人其實有時候比劉邦更聰明。蕭何,張良等人每次給劉邦的計策,劉邦如果不采納或者聽不進(jìn)去了,他們就去找呂雉,從蕭何,張良等人的心里還是知道呂雉是一個聰明人不然不會每次都是找呂雉去給劉邦帶話。當(dāng)時還有樊噲,樊噲就是呂雉的妹夫,樊噲當(dāng)時可以說除了一開始的韓信的兵權(quán)比他大,還有誰的兵權(quán)比他的大呢?樊噲一開始就跟隨劉邦,也是劉邦最信任的一個人。所以說當(dāng)時劉邦的手下有哪些和呂雉沒有關(guān)系呢?這些人也都看見呂雉對劉邦的江山做出的貢獻(xiàn)。只要劉邦有動呂雉的想法,那么蕭何,張良這些人不會跳出來反對嗎?

劉邦死后到漢文帝繼位這段的時間,可以說如果沒有呂雉大漢真的能夠穩(wěn)定下來嗎?當(dāng)時北方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nèi)各個諸侯王也是蠢蠢欲動。就憑劉盈這些人能夠穩(wěn)住大漢的江山?

6

這個主意好,為什么不穿越回去和劉邦說?劉邦討伐英布回來之后,再次受到箭傷,自知來日無多,他多想給自己深愛的戚姬和最像自己的劉如意一個交代,因為他知道呂雉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知道自己死后,戚姬和劉如意又是什么樣的結(jié)局。然而,他最后一次讓戚姬給自己跳了一支舞,安慰她說:“呂雉的地位已經(jīng)無法撼動,好好生活!眲钣凶约旱臒o奈。

殺了呂后,新皇帝是誰?劉盈,劉盈生性懦弱,能不能震得住他這幫出生入死的弟兄?肯定不能,戚姬能震得住嗎?震不住。而呂雉行。劉邦起兵造反時,一無所有,呂老太公出錢資助劉邦鬧革命,呂雉的哥哥呂澤、呂釋之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自己的妹夫樊噲多次救劉邦于危難之中,蕭何很早就與呂家有交情,曹參是呂雉的老鄉(xiāng)。擁有如此勢力的女人完全能夠獨掌一面。

事實上,呂雉確實能夠獨掌一面,劉邦在前線掙扎,呂雉把后方治理的井井有條。在隨著劉邦流浪之際,辛辛苦苦照顧劉家老小。在帝國初創(chuàng)時期,利用和蕭何的關(guān)系,巧妙的除掉了韓信。在劉邦晚年,執(zhí)意要換掉太子劉盈,呂雉搬出了張良,張良出主意讓劉盈三顧茅廬,四顧茅廬請來了商山四皓。問題不在于劉盈請來的商山的四個老頭有多么厲害,而在于商山四皓背后代表的朝臣的意見有多么重要。畢竟,劉邦的很多弟兄是和呂雉一塊摸爬滾打了這么多年,熟悉的感覺依然存在。劉邦換個太子都這么難,更別說讓呂雉陪葬了。玩政治,劉邦第一,呂雉第二。

只要有呂雉在,江山就有姓劉的可能,假如呂雉死,朝臣叛亂,匈奴進(jìn)攻,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很可能就得該名換姓了。有呂雉在,還有劉邦的半壁江山,沒了呂雉,戚姬和劉如意更保不住。在當(dāng)初想動呂雉的時候,于心有愧,現(xiàn)在想動了,卻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再也動不了了。

在戚姬和江山之間,到底該選誰?肯定是江山。真愛也罷,玩物也罷,戚姬的分量遠(yuǎn)遠(yuǎn)不夠,遠(yuǎn)遠(yuǎn)沒有達(dá)到讓劉邦下定決心的那種孤注一擲。感情是一回事,江山是一回事,劉邦雖然好色,但是他關(guān)鍵時刻分的很清,就像當(dāng)初他拋棄曹氏一樣,他用一種無奈的方式拋棄了戚姬,拋棄了劉如意,哪怕劉如意有多么像小時候的自己!

7

劉邦一向以善于識人聞名,應(yīng)該知道自己的身邊人呂后陰險毒辣,不會放過自己最愛的女人戚姬,可是為什么在生前沒有選擇讓呂后陪葬以絕后患呢?結(jié)合當(dāng)時劉邦所處的環(huán)境,不讓呂后陪葬的原因有以下三個原因:

1.呂后有強大的政治勢力,殺不了

劉邦不選擇讓呂后陪葬,大部分原因可能就是殺不了呂后,呂雉地位已經(jīng)無法撼動,呂后有政治基礎(chǔ)和政治能力,劉邦真正信任依靠的那幾個臣子,比如蕭何、樊噲這些人和呂后也同樣是舊相識,況且樊噲還是呂后的親妹夫,這些人都不會同意劉邦隨便讓呂后陪葬的。

呂后作為堂堂一國之母,劉邦的原配結(jié)發(fā)妻子,一旦強行讓呂后陪葬,沒有人牽制權(quán)臣,也會導(dǎo)致朝野動蕩,和江山比起來,呂后在自己死后清算報復(fù)自己生前寵愛的嬪妃戚姬也就算不了什么了,更多的是為了自己的江山穩(wěn)固考慮,這種情況下,廢后都很難,更別說讓呂后陪葬,劉邦既不敢,也沒有能力讓呂后陪葬。

2.呂后是劉邦安排的托孤之人

劉邦死前相當(dāng)于把漢惠帝劉盈托付了給了呂后,劉盈也是呂后的親兒子,是嫡子,繼承皇位名正言順,劉邦對其他大臣都不大信賴,相比而言,更信任自己老婆呂后,呂后當(dāng)年趁劉邦不在殺了韓信,劉邦都沒有怪她,可見還是默許她參政的,覺得自己老婆還是有點政治才干和魄力的,劉盈當(dāng)時才16歲,而且性格軟弱無能,一定要有手段狠辣的呂后坐鎮(zhèn),才能鎮(zhèn)得住那些大臣們,因此劉邦是萬萬不可能讓呂后陪葬的。

3.劉邦不忍心讓呂后陪葬

呂后畢竟是劉邦的原配結(jié)發(fā)妻子,從他是個混混的時候,就對他不離不棄的跟隨著他,吃了不少苦,不僅受苦受難,還要忍受劉邦的見異思遷,而且他自己領(lǐng)兵在外,呂后一直是自己最堅定的大后方,照顧一家老小,對呂后更像親人,充滿了依賴和感激,因此也不會忍心讓呂后陪葬。

綜上所述,即使劉邦知道呂后心狠手辣,可是呂后地位已成定局,動搖不得,因此不可能有讓呂后陪葬的舉動,劉邦不敢也不能。

我是小聰歷史客棧,本文章首發(fā)于問答,堅持原創(chuàng),每日更新,喜歡請關(guān)注我哦!

8

劉邦晚年寵愛戚夫人,最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劉邦常說:“劉盈為人仁弱,不像我,只有如意像我。”劉邦幾次廢立太子,公卿大臣竭力反對。

有一天,劉邦與太子一起飲宴,他見太子背后有四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問后才知是商山四皓。四皓上前謝罪道:“我們聽說太子是個仁人志士,又有孝心,禮賢下士,我們就一齊來作太子的賓客!四個人敬酒祝福已畢,小步快走離去。皇上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過來,指著那四個人給她看,說道:“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jīng)形成,難以更動了。呂后真是你的主人了!逼莘蛄丝奁饋恚噬险f:“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被噬铣溃骸疤禊Z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dāng)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皇上唱了幾遍,戚夫人抽泣流淚,皇上起身離去,酒宴結(jié)束。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黃老之學(xué)的博士:東園公唐秉、夏黃公崔廣、綺里季吳實、甪(lù)里先生周術(shù)。他們是秦始皇時七十名博士官中的四位,分別職掌:一曰通古今;二曰辨然否;三曰典教職。后來他們隱居于商山,曾經(jīng)向漢高祖劉邦諷諫不可廢去太子劉盈。

當(dāng)看見太子身后跟隨商山四皓,讓劉邦頓悟眾望所歸,民心所向,自己不能再一意孤行。劉邦在幾次廢立太子的事情后,心神不定,寢食難安 。劉邦明知呂雉心狠手辣不會放過戚夫人,為什么不讓呂雉陪葬?

呂雉本是大戶人家的小姐,呂雉不到20歲就嫁給年長她15歲的中年亭長劉邦時,劉邦不但家里很窮,還有個非婚生的兒子劉肥,呂雉不但沒有嫌棄,反而孝順公婆,照顧孩子,勤儉持家;茧y夫妻,就算沒有愛情也有親情。讓呂雉陪葬于情于理都難堵悠悠眾口,反而會激起眾怒。

經(jīng)歷各種苦難的呂雉原以為能和劉邦一起共度美好生活,誰知劉邦身邊又多了許多鶯鶯燕燕的美人,特別是戚夫人深得劉邦的寵愛,她的兒子劉如意也深得劉邦寵愛,劉邦一度想廢掉呂雉的兒子劉盈,立劉如意為太子。為了母子的將來,呂雉性格剛毅,隱忍吃醋爭寵,拉攏朝臣,她為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開始?xì)⑷肆⑼。她趁劉邦在外征?zhàn)時,與蕭何用計殺掉了韓信,從而成功震懾了其他功臣。

梁王彭越被劉邦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叫呂雉,彭越向呂雉訴說無罪,呂雉滿口答應(yīng)為他說情,將他帶回咸陽。她對劉邦說:“你把彭越放走,等于放虎歸山!眲钏鞂⑵涮幩溃瑲⒌舨⒍绯扇忉u分賜與其他諸侯王。

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后協(xié)助劉邦,鎮(zhèn)壓叛逆、打擊割據(jù)勢力,對鞏固漢朝統(tǒng)一政權(quán)起了重要作。并為她日后掌權(quán)作了充分準(zhǔn)備。

廢立太子事件讓劉邦感到呂雉的勢力強大得自己都無法掌控。更不可能會拉呂雉陪葬了。從劉邦派陳平去殺樊噲,吩咐將樊噲就地正法,陳平怕呂后事后追究,只好把樊噲押回讓劉邦自己處置,由此可以看出呂雉的勢力是很大的。

劉邦為戚夫人母子安危還是做了些防備工作的。比如派陳平去殺樊噲。派周昌去趙王封地做丞相輔佐劉如意。

不過劉邦去世后,呂雉就封鎖后宮,布置調(diào)度,四天秘不發(fā)喪。呂雉想殺掉輔佐劉邦的諸將。酈商、審食其反對,曉以利害,這才作罷。太子劉盈即位,呂雉尊為皇太后,裁決正事,戚夫人母子也落得最悲慘的結(jié)局。

9

感謝邀請!

且不說劉邦提出陪葬,呂后是否答應(yīng)。但我們可以頭腦大開地假設(shè)一下,呂后答應(yīng)陪葬了!然后呢?

誰當(dāng)皇帝?劉盈!

劉盈性情仁弱,能控制得了下面那些文臣武將么?那么最低程度是權(quán)力被架空,其次是其它劉姓諸王奪取帝王之位,天下大亂。最為嚴(yán)重的是那些水平明顯高于劉氏諸王的權(quán)臣們?nèi)《,大漢不再!

所以,這是一個死結(jié)!

呂后不陪葬,好歹有呂后牽制諸多權(quán)臣,有白馬之盟在,頂多讓呂后得意后半生,到最后還是劉氏子弟稱帝。只不過拐了一個彎而已。

皇帝生活在宮里,宮里是呂后的天下。劉邦殺不了呂后,但呂后可以輕易地Catch掉老公!

劉邦在后期,已經(jīng)身不由已了!

10

為了一個小妾讓正室殉葬?虧提問者想得出!要殉葬也應(yīng)該是小妾殉葬。在秦王朝之前,給國君殉葬的通常都是小妾、家仆、奴隸等等,從來就沒有正室殉葬的先例!更何況,早在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之前,人殉這種慘無人道的制度已經(jīng)被廢除了,秦始皇作為千古第一帝,死后陪葬的也不過就是陶俑、牲畜而已,并沒有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人殉。漢承秦制,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之后,延續(xù)了秦王朝廢除人殉的政策,并沒有恢復(fù)人殉制度。從出土的漢王朝諸侯王大墓也能看得出,并沒有出現(xiàn)活人殉葬,更多地還是以陶俑代替活人陪葬。更何況,經(jīng)歷了秦末戰(zhàn)亂之后,人口對于漢王朝意味著什么,想必不需要多說什么。漢初增加人口還忙不過來,又怎么可能恢復(fù)人殉呢?因此,漢高祖根本沒有讓呂后殉葬的理由。而且,即便恢復(fù)了人殉,殉葬的也不可能是呂后!因為呂后是原配正室,按古制也不屬于人殉之列。



現(xiàn)在的一些藝術(shù)作品把戚夫人碰上了天,似乎她就是漢高祖唯一真正愛的女人!得了吧、醒醒吧!戚夫人不過就是漢高祖眾多小妾中的一員而已,對于漢高祖而言,女人就是衣服,沒那么重要。劉邦史籍中有記載的女人就有一大把、生了孩子的也不在少數(shù),戚夫人恐怕算不得是漢高祖的唯一!漢高祖之所以對戚夫人另眼相看,更多地還是因為兒子,因為漢高祖覺得戚夫人所生的兒子趙隱王劉如意很像自己、非常喜歡。否則,在新鮮勁兒過去之后,戚夫人恐怕早就被“色鬼”漢高祖拋諸腦后了,漢高祖又怎么可能為了她而處置自己的原配正妻呂后呢?晚年的漢高祖為了防止呂后加害兒子劉如意確實可謂費了一番苦心,把敢于公開頂撞自己的開國元勛周昌安排到了劉如意身邊為趙相,為的就是讓周昌幫劉如意抵擋呂后。但是,對于戚夫人,劉邦已經(jīng)懶得管了,讓她自生自滅吧……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理由是漢高祖無論如何也不會讓呂后殉葬的。漢惠帝劉盈性格懦弱,或者說比較溫和也可以吧。漢高祖雖然剪除了異姓諸侯王,可滿朝的開國元勛漢高祖不可能全部鏟除!這幫人都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說“天不怕地不怕”恐怕也不能算全錯。漢高祖活著時,這幫人自然不敢造次,一旦漢高祖歸天呢?性格溫和的漢惠帝還能不能鎮(zhèn)得住這幫老臣首先就是漢高祖不得不擔(dān)心的問題。不管把漢惠帝交給誰,漢高祖都不放心!面對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漢高祖又敢擔(dān)保誰永遠(yuǎn)不會生出野心呢?唯有漢惠帝的親媽呂后一人,呂后即便弄權(quán)、專權(quán),但是有一點漢高祖可以肯定,呂后不會害自己的親生兒子!反之,呂后一切權(quán)力的法理依據(jù)就是這個兒子,要想穩(wěn)固自己的權(quán)勢、地位,呂后也必須保住自己這個親兒子。同時,在協(xié)助漢高祖剿滅異姓諸侯王期間,呂后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權(quán)威并培植了自己的私人勢力,她是可以鎮(zhèn)得住那幫開國元戎的!因此,呂后對于漢王朝、對于漢高祖而言,是有些重大作用的,漢高祖又怎么可能為了一個小妾而讓呂后殉葬呢?



提問者顯然是想得太多了!但是,漢高祖對呂后也的確是不放心的。為了降低呂后的影響力,漢高祖臨終前曾經(jīng)派人去誅殺呂后的妹夫樊噲,企圖削弱呂后在軍中的實力。只可惜,事與愿違,因為陳平的私心,樊噲僥幸保住了性命并成為了呂后在軍中的中流砥柱。呂后身居皇太后之位并掌握了大權(quán),戚夫人的命運可想而知。實際上,漢高祖并不是想不到戚夫人的未來,而是他已經(jīng)不想管她了,只要兒子好好的活著,女人多的是,不缺這一個,讓她自生自滅好了……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戚夫人其實蠻悲劇的。不過話說回來,戚夫人當(dāng)初攛掇漢高祖易儲時恐怕也沒打算日后善待呂后和漢惠帝吧?這恐怕也算是報應(yīng)了。

你的回答

單擊“發(fā)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服務(wù)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