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官方和民間之說:
一、四塔修造的由來。
沈陽四塔是清太宗皇帝皇太極敕建的盛京,位於沈陽城外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四塔寺具體始建於1643年,俊工於1645年。建四塔的初衷,主要用四塔寺象征四大金剛威鎮(zhèn)四方,護國安民,護佑"國無祲災(zāi)"、"五福齊來"。
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又敇令,以盛京為中心,在東西南北四方各距中心廟2.5千米的地方興建四塔四寺,分別是東塔永光寺,取義“慧燈普照,五福斯來”;西塔延壽寺取義“虔祝圣壽,萬民安康”;南塔廣慈寺,取義“風(fēng)調(diào)雨順,普安眾庶”;北塔法輪寺,取義"流通正法,護國安民"。旨在以佛教"壇城"理念建設(shè)新盛京,用四塔四寺形成護佑人們的天然而神圣的壇城,確保長久的"奉國安民,五福斯來"。
二、四塔來歷的民間傳說。
相傳原來沈城邊的一條河里有一只千年烏龜精,大概老實的時間久了,忍耐不住寂寞呼風(fēng)喚雨的舉動,嚴重威脅到附近沈城百姓的生活。事已至此,東海龍王只得向玉皇大帝求援,終于把托塔李天王給求來了。
李天王將手中的寶塔化作一條龍,騎在了烏龜?shù)纳砩,稱此舉可鎮(zhèn)住它300年,那300年之后該怎么辦呢?后來,一位喇嘛夢見佛祖給了他一個裝有4顆佛牙的小盒子,說只要將這4顆牙齒放在龍腳上,此地并可以風(fēng)調(diào)雨順,喇嘛醒后對皇太極講了這個夢,皇太極立即在沈城的四周修了裝有佛牙的塔來鎮(zhèn)壓龍腳,也就是這東西南北塔,從此沈陽果然成為久負盛名的福地。
另外,還有四塔鎮(zhèn)妖的傳說,并流傳有其他版本:傳說清朝初年,沈陽大旱,人們天天求雨,可一點用都沒有。當(dāng)時的皇帝皇太極無奈之下只好貼出皇榜懸賞能解大旱的能人。
就在皇榜貼出的第6天,宮外來了個喇嘛,他揭了皇榜,告訴皇太極說,漢朝蔡倫造紙時,造好的第一張紙被玉皇大帝收去,后來文殊菩薩讓人把這張紙借過去看,在送還的時候,紙被風(fēng)吹到了人間。
如今正飄到盛京上空,所以才遮擋了風(fēng)雨,造成干旱。
喇嘛說,解決之道就是在城的四角修上四塔,鎮(zhèn)住寶紙才能解除旱災(zāi),于是,這四塔四寺就成了沈陽的寶貝,也是四塔存在的理由了。也可說是沈陽四塔存在是風(fēng)調(diào)雨順的保障。
托土屯山
20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