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叫姬發(fā)?誰說的?
電視里說的?大錯特錯,誤人子弟!
周武王是西周的第一代天王,姓姬,名發(fā),所以現(xiàn)在有些影視劇里,把他叫做姬發(fā)。實際上,這是犯了“以今證古”的毛病,當時的人是不可能這么稱呼的。
第一、為什么不能叫他姬發(fā)
當時的貴族,有姓,有氏,有名,有字,用法是不一樣的。之所以說貴族,因為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姓和氏的,只有名。按照當時的規(guī)矩,男子只能稱氏,不稱姓。而“姬”是武王的姓,所以,肯定不能叫他姬發(fā),而應(yīng)該稱他的氏。
第二、周武王的氏
周武王的氏是什么呢?清代顧炎武在《原姓》中說:“最貴者國君,國君無氏,不稱氏稱國。次則公子,公子無氏,不稱氏稱公子。最下者庶人,庶人無氏,不稱氏稱名!彼裕覀兛梢缘贸鲆粋結(jié)論,武王沒有氏。國號是周。那么怎么稱呼他呢?
第三、周武王兄弟的稱呼
我們看看歷史記錄,當時的人們是怎么稱呼他的兄弟的。周武王一共是親兄弟10人。老大是伯邑考,考是他的名。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老大為伯。邑是他的官職。所以稱他為伯邑考。周武王是老二。從老三到老九,都稱為叔。老三管叔鮮,老五蔡叔度,老六曹叔振鐸。老七郕叔武,老八霍叔處,老九衛(wèi)康叔。老十是最小的一個,所以就用了季,所以稱為冉季載。從上面的稱呼可以看出來,他們稱呼中的頭一個字,都是他們封國的國號,他們都是以國號為氏。男子稱氏,那么第一個字就是他們的國名。所以對他們稱呼為:氏+排行+名。
第四、對周武王的稱呼
由于武王沒有氏,所以在他成年之前,應(yīng)該稱“太子”或“大子”,人們叫他“太子發(fā)”或“大子發(fā)”。
周武王繼承了王位以后,成了國君。國君稱國,西周的國號是“周”,所以可以叫他“周武王”。但是,你可能要問了,“武王”不是謚號嗎,當時也不可能用他死后的謚號啊。其實,“武王”并不是他的謚號,謚號是在西周中期才出現(xiàn)的 !拔渫酢笔撬敖o自己取的號。那么,具體應(yīng)該怎么稱呼他呢?周武王沒有氏,稱國。他排行第二,為仲,所以應(yīng)該叫他“仲發(fā)”、“武王仲發(fā)”或者“周武王仲發(fā)”。
秦漢以后,姓氏合流,很多人不知道姓和氏的區(qū)別了,所以有的人就把他稱為了“姬發(fā)”。相應(yīng)的,老四周公旦,也不能稱為姬旦,而應(yīng)該叫他叔旦。因為他是周公,通常就稱為了周公旦。同樣,秦國是嬴姓,趙氏,所以秦始皇應(yīng)該稱為趙政,也不能叫嬴政!妒酚洝芬约案绲奈墨I,都稱秦始皇為趙政或是秦政,從來沒有叫“嬴政”的。
總結(jié)一下,周武王在成年之前應(yīng)該稱為“太子發(fā)”,成年后稱“仲發(fā)”。但是今天,大多數(shù)人已經(jīng)習慣地把他稱為姬發(fā)了,已經(jīng)約定俗成了,這么稱呼也未嘗不可。但是,如果回放到當時的生活場景,比如在影視劇當中,再這么稱呼就不恰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