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自然是公爵,但劉協(xié)的山陽公和劉禪的安樂公份量完全不一樣。山陽公是郡公,安樂公是縣公。而且山陽公是當時的最高爵位,而安樂公就低很多。
(東漢僅有的異姓公爵:魏公曹操)
首先要追溯到漢代的爵位制度。漢代最初爵位中沒有公爵。劉邦白馬之盟,與大臣盟誓,非劉氏宗親不得封王,非有軍功者不得封侯。侯爵是漢代王爵下的最高等級。侯爵在漢代分兩種才,徹侯(武帝劉徹繼位后為避諱改稱列侯)和關(guān)內(nèi)侯。列侯按封邑大小分縣侯、鄉(xiāng)侯、亭侯三級。而西漢末年,王莽把持朝政,進位安漢公,成為漢朝第一個公爵,進而篡位。所以,當劉秀建立東漢以后,公爵成為了禁忌,除了劉秀的幾個兒子外(后來也改成王爵了)一直沒有人獲封,直到東漢末年皇權(quán)衰微,曹操獲封魏公,還受到了荀彧的大臣反對,可見公爵影響之深。曹操也是東漢唯一異姓公爵。后來曹操進位魏王,死后兒子曹丕接位,最終逼漢獻帝禪讓。
(漢獻帝劉協(xié)退位后的山陽公爵位是當時曹魏最高的)
漢獻帝退位以后,自然需要一個位分,于是就被授予了山陽公的爵位。但是僅就獲封當時而言孝,這個公爵其實地位(至少是表面上)很高。曹丕以兗州山陽郡為劉協(xié)封國,后漢書記載“奉帝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四皇子封王者,皆降為列侯。”這里就說了,劉協(xié)不僅可以在封國內(nèi)保留天子的儀仗,對曹丕不必稱臣外,他還是“位在諸侯王上”。就是說他的爵位是第一等的。
這里就有一個問題了,明明在公爵之上還有王爵,為什么山陽公這個公爵可以排最高爵位?其實道理很簡單,在曹丕剛剛稱帝的時候,曹魏政權(quán)沒有王爵!只有劉協(xié)這一個公爵,其他都是侯爵。因為原本漢室宗親劉氏諸王都降級成侯了,而曹魏宗親在曹丕剛剛稱帝時一個都沒有封王。即使是地位最高且功勛卓著的親弟弟曹彰,也只封了鄢陵侯。所以,劉協(xié)這個山陽公真的是排名第一的爵位。這也算是曹丕對“故主”保持的至少是表面上的尊敬。
(曹丕的弟弟,功勛卓著的曹彰一開始也僅獲封鄢陵侯,次年晉封公爵,第三年才封王)
但是,僅過了一兩年,曹丕不僅給弟弟子侄們紛紛晉爵為公、王(如弟弟曹彰從鄢陵侯晉升公爵,進而加封任城王,兒子曹叡先封齊公,后晉封平原王等等),連暫時歸順的敵人孫權(quán)都封了吳王用來對付劉備。到曹叡繼位后曹丕的弟弟們除了早逝的其他都封王了,王爵一堆,公爵也就不稀奇了。
(劉禪的安樂公地位已經(jīng)很低了)
故而當劉禪投降后被封為安樂公,且不說安樂是個縣,他是縣公,與劉協(xié)的郡公有級別差異,而且劉禪投降時曹魏一群王公,包括手握大權(quán)的司馬昭自己也是晉王,劉禪爵位就很普通了,跟劉協(xié)禪讓后的山陽公無法比。當然了,劉協(xié)畢竟是原皇帝,而劉禪的皇位曹魏是不承認的,給他個公爵還是看在優(yōu)待漢室宗親加上看你主動投降比較聽話,加上要給東吳看看罷了。
(曹魏末代皇帝曹奐繼位前為公爵中最低的鄉(xiāng)公一級)
最后再說一下,就如同列侯按照封地大小分為縣侯、鄉(xiāng)侯、亭侯一樣,公爵也分為郡公、縣公和鄉(xiāng)公。比如劉協(xié)的山陽公就是郡公、劉禪的安樂公就是縣公,還有像曹魏最后兩個小皇帝曹髦、曹奐,他們繼位前的爵位就是高貴鄉(xiāng)公和常道鄉(xiāng)公,爵位都是鄉(xiāng)公,就屬于公爵中比較低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