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有些倒是想,可是大一統(tǒng)的思想已經(jīng)深人心。他要找死的話,他就獨立吧!能混到軍閥那個程度,絕對不是傻瓜,人民都不愿意他怎么能獨立。
還有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能混到軍閥那個程度,自然就有野心的,肯定更愿統(tǒng)一中國,當最大的那一個。
歷史上哪怕是少數(shù)民族強大以后都想統(tǒng)一中國。而且還以這個為目標,一直在奮斗。
只要是華夏人種,對這塊土地絕對不會放棄,那怕一小塊,都會讓所有人斤斤計較,耿耿于懷。
就是搞個南北朝,金遼宋還分個正宗和不正宗,還為這個事打的頭破血流,誰都不給誰面子。
如果有哪個不知好歹的趁亂鬧獨立的話,他的人民百姓就會心不甘情不愿,而且旁邊的軍閥會借此這個機會打出收拾他的大旗,趁宰了他,收他的地盤。
以當時的那種亂糟糟的軍閥混戰(zhàn)的局面。沒有一個軍閥特令獨大,互相之間都在牽扯,這種情況之下就更不可能鬧獨立了,就像春秋戰(zhàn)國時的周一樣,雖然已經(jīng)勢微了,最后階段只能算最弱的諸侯國,那些諸侯國都不敢去把周王朝給滅了一個道理,互相牽扯,周王朝還是個道義的主,誰都不敢踩這個地雷,除非自己絕對的強大可以替代他。
而且當時一個省還好幾個軍閥互相攻伐,怎么獨立!
例如四川省成了軍閥混戰(zhàn)最頻繁的地區(qū),四川所發(fā)生的戰(zhàn)爭竟高達四百七十次,平均每月有戰(zhàn)爭兩次。
四川是天府之地,所以引來這么多軍閥爭奪。
別的地方也打得一團糟。
下圖亂成這樣了,還在聯(lián)合抗日↓
就是后來的所謂滿洲國,也沒有幾個人鳥它。
就溥儀以及溥儀身邊的一票小眾也不鳥,他們從骨子里面根本就不認同滿州國,認同的是大清。
那些舊遺老們更都只認同大清,滿洲國僅僅是滿清復辟的一個過渡,對作為日本傀儡的滿洲國是相當不認同的。
他們始終幻想滿洲國是重新開始的起點,心若在夢就在,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因此溥儀登基為了著龍袍一事差點和關(guān)東軍鬧翻,鄭孝胥和羅振玉隨后也被排擠。
↓就這樣了,各個軍閥也末敢冒個獨字!
看看老滿遺的表現(xiàn)
1924年馮玉祥從紫禁城趕走溥儀,但隨后直奉聯(lián)手把馮玉祥趕下臺,鄭孝胥等人鼓動溥儀躲進日本大使館或者出國,他爹載灃一直不同意。到后來他自始至終不同意溥儀去長春,甚至在天津出發(fā)之前,載灃還在勸說溥儀不要去長春,說明載灃對于日本人的扶植是不認同的。
滿洲國成立后,也沒去當太上皇,除了期間短暫居住天津,絕大部分時間里都居住在北京的王府。
溥儀親叔叔載濤,他還去過日本住過一段時間的,但是等到滿洲國成立之后,那時他日子窘迫,天不亮就要去擺攤做小買賣,也算是貴族出生,權(quán)傾一時過的人物。淪落到做小買賣擺攤,歷史以來也沒幾個。就這樣了,日本人和漢奸拉攏載濤的時候,這個X漢口里的老滿遺來了句“我還想多活幾年呢……可不能去東北當那個亡國奴喲。
載濤年輕時候曾去法國索米爾的騎兵學校專修過騎兵作戰(zhàn)科。
后來出任新中國的解放軍炮兵司令部軍馬政局顧問,朝鮮戰(zhàn)場上有不少軍馬都是他從內(nèi)蒙古選送過去的。
所以他不是不愿意發(fā)光發(fā)熱。他是不想為分裂祖國發(fā)光發(fā)熱。
當然也有投機心理的,想成立個國家,自己高官厚祿,比如熙洽。
熙洽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跟蔣種菜是校友)畢業(yè),回東北之后還擔任過東北講武堂的教育長。
等到奉天事變的時候,熙洽率先與舊識多門二郎溝通,主動跟張作相申請代理吉林軍政要務,然后想促成吉林無血開城。
隨后又通電全國宣布吉林省獨立,這個時候是1931年9月30日。
1932年2月開始策劃籌建滿洲國,并主動跟土肥原賢二申請把溥儀接到長春。
然而熙洽卻有個令日本人懷疑的神操作,3月29日打吉林當?shù)氐目谷站葒姷臅r候,本來關(guān)東軍是準備空投抗日救國軍后,與熙洽合力包圍救國軍的,但是熙洽居然忘了電聯(lián)關(guān)東軍,讓救國軍順利逃脫,這里面水深了!
事后關(guān)東軍頭頭們研究決定,不讓他搞軍事,但熙洽轉(zhuǎn)身一變成滿州國財政部長!
在滿洲國里面絕對多老百姓始終認為他們是中國人,心里沒有人認為他們是滿州國人。
連大多數(shù)滿人都不認同清朝更不會認同滿洲國,膾炙人口的比如佟麟閣,白乙化,吳克仁,鄧鐵梅,以及趙洪文國等!
所以軍閥,(臣妾想啊,臣妾做不到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