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可憐的英國人,精神上還是一個君主制國家!
因為英國存在皇室,有君主,加上翻譯問題,就叫大臣
英國官員為什么叫大臣?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原因無非有兩個:
一、與該國的政治體制及歷史傳統(tǒng)有關(guān)
英國屬于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的王室與女王都存在,所以從名義上看英國的最高權(quán)力仍然歸于英國女王,那么英國的首相以及下面的各崗位的要人都是要效忠于英國女王的,那么對于女王來說,英國的政府機構(gòu)管軍事,管外教,管行政的都應該是她臣子,那么自然就叫某某大臣。
英國政府各大臣合影
在這一點上其實日本也是一樣的,日本有日本天皇以及王室成員,那么它的政府機構(gòu)叫座內(nèi)閣,內(nèi)閣各部的主要人士會被稱為大臣,比如防衛(wèi)大臣等等。
從上面英國和日本的例子來看,英國政府當中的某些主要領(lǐng)導崗位的人稱之為大臣,更多是尊重這個國家的傳統(tǒng)政治體制以及對有王室的尊重。
日本安倍晉三內(nèi)閣成員也是大臣
二、與我們國家翻譯人員翻譯這些詞匯有關(guān)
無論是英國還是日本這些官員的名稱,其實都是通過翻譯而來的。翻譯的過程中,我國的翻譯人員也會尊重他國的歷史傳統(tǒng),所以將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各部門領(lǐng)導人稱之為大臣。但是我們也可以把它按照現(xiàn)代的名稱來稱呼,當然絲毫也不受影響。
比如我們把美國的二把手叫做國務卿,其實國務卿本身就是該國的總理。比如美國的國務卿是蓬佩奧,其實你也可以說他是美國總理,這也沒什么特別大的問題,這只是在翻譯的過程當中大家的稱呼有所不同而已,它呈現(xiàn)出來的內(nèi)容其實是一樣的。
大家把美國的蓬佩奧稱之為國務卿,其實也可以翻譯為總理,它所表述的內(nèi)容是一致的
總之,英國包括日本的官員稱之為大臣,這是由該國的政治體制及歷史傳統(tǒng)所決定的,我國翻譯工作人員在翻譯的過程當中也尊重了該國的歷史傳統(tǒng),所以出現(xiàn)了類似于大臣這樣的稱謂,其實如果拋開這些因素,那么叫不叫大臣,它所指代的意義其實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多糾結(jié)。
(晏子原創(chuàng),歡迎互動交流!)
這真的要問翻譯的人嘍,英文是Secretary,直譯應該是秘書才對呀
活在日不落帝國的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