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袍是不會洗的,但也不是穿一次就扔的。
眾所周知,龍袍是九五之尊的威嚴,是最高權力的象征。
在黃袍上繪九條龍傍身,又有五彩祥瑞圍繞烘托,并繡有各種寓意吉祥、色彩艷麗的紋飾圖案。
龍袍用料珍貴,工藝講究
選用最好的緙絲料,使用金線繡成,運用當時最高級的技術技法。有的龍袍還使用了小米珠,珊瑚珠,孔雀羽等種種不適合清洗的奇珍異寶。
而我們都知道的是,衣服對于清洗是一個坎,很多衣服并不是穿破的,而是洗的次數(shù)多洗破的。每一次清洗都是對于衣物的一次損害。
最華麗、最雍貴的設計都鋪設到了龍袍,而這些美麗的東西又普遍復雜脆弱。所以,龍袍怎么能進行清洗呢?
龍袍不清洗,但并不是穿一次就扔
我們用三個理由進行解答:
第一,一件龍袍穿的次數(shù)很少。
以我們所常見的清朝為例,皇帝的所有服飾基本上分為三個類別——禮服、吉服、便服。
禮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袞服、補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龍袍、龍褂。便服就是常服,是在典制規(guī)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而龍袍,是皇帝在吉慶宴會、朝見臣屬的時候穿的禮服,也是我們常常見到的帝王朝服。
所以皇帝出了上朝或是其他重大活動時穿著龍袍,其他時間多是穿便服;实鄣姆椂噙_幾十種,而龍袍穿的次數(shù)與時間并不久,所以不必清洗。
第二,皇宮干凈,龍袍不臟。
皇宮沒有塵土飛揚,宮女太監(jiān)勤于打掃。且眾人彬彬有禮,舉手投足間全是禮儀,所以并不會弄臟龍袍。
第三,龍袍珍貴,造價極高。
史料記載,織造一件龍袍,需用繡匠608工,繡洋金工285工,畫匠26工,每件制作成本是1000兩白銀,相當于現(xiàn)在的14.189385萬元。
其實據(jù)記載所傳,大多數(shù)龍袍都不會被穿第二次,它們都規(guī)規(guī)矩矩的躺在了收納間里。而至于皇帝的常服,多的皇帝都穿不了,更別提清洗了。
會扔嗎?當然不會。既是扔了,也沒人敢撿,因為私藏龍袍是死罪。
注:
皇帝的龍袍上都繡有九條進龍,胸前、背后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后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繡在衣襟里面。
為什么要將一條龍繡在里襟呢?
因為九是奇數(shù),很難在布局上做到均衡對稱,于是,將一龍繡在里襟。這樣,龍袍的實際龍紋不少于九條,而且在正面或背面看又都是五條(兩肩之龍前后都能看到),正好與九五之數(shù)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