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能不能不要聽這些野史!
地方歷史研究部門,能不能正兒八經(jīng)寫點文章。網(wǎng)上寫野史的太多了,你們就別添亂了。
大家隨便用腦殼想一想。
大概就在幾十年前的抗戰(zhàn)時期,國軍士兵平均身高還不到1米7。
薩沙外公是江蘇人,身高1米8,在今天來說就是略高的普通人,但那個年代他的外號就是大個子。
說起來,幾十年前的醫(yī)療和飲食不可能比古代要差,至于遺傳因素都是漢人后代,又沒有像印度那樣黃人被白人混血,怎么可能古人很高,現(xiàn)代人反而矮呢?
實際上,所謂的古人高,完全是漠視古代和近代度量衡的胡說八道。
北京的考古研究者做過長時間研究,通過在北京附近挖出了近百具人骨標本,推算古人身高。其中漢代43例,北朝16例,明清15例,還有其他。
依據(jù)股骨的長度推算該地區(qū)3個時期古代人群的身高,
結(jié)果顯示:北京地區(qū)漢代組、北朝組和明清組男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別為
165.34(漢代)、163.79(北朝組)和165.32 (明清)cm;女性居民的平均身高分別為159.18(漢代)、162.97(北朝組)和158.57 (明清)cm。
客觀數(shù)據(jù)在此,而眾所周知北方人的身高比南方漢人要高一些。
可見這組身高比古人全國平均身高要高。
全國其他地方的研究也都是類似。
目前全中國發(fā)現(xiàn)很多古代墓葬,有大量遺骨甚至干尸,數(shù)量成千上萬。
事實證明,大個子屈指可數(shù)。
海昏侯劉賀1米7,馬王堆辛追夫人1米6,明清的遺骨更多,但男性基本都是1米6幾到7幾,沒有發(fā)現(xiàn)很高的。
大體上說中國漢代到明清,男人平均身高不到1米7。
這并不稀奇。
在清末甲午戰(zhàn)爭中,精選出來的日本兵(已經(jīng)是國內(nèi)身高比較高的人,當年日本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米50幾),平均身高也只有1米65,沒有清軍士兵高。
東亞都是這樣,朝鮮人也不高。
甚至白人也不算高。
美國建國之前,曾經(jīng)測量過成年男人(基本都是白人)的平均身高,結(jié)果只有1米68,還不到1米7。
至于胡說的古人個子高,都是換算錯誤而已。
商代的一尺,還不到今天的一半,一尺只有15厘米;
周代的一尺,也只有17厘米;
秦朝的一尺,20厘米;
東漢為23厘米,直到唐宋元明清才大體和今天差不多,打倒30厘米。
古書《孟子》中說周文王身高10尺,按照今天標準就是3米多,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世界上最高的人,寫入吉尼斯紀錄的是羅伯特·潘興·瓦德羅,身高2.72。
那么,如果正確換算,周文王身高其實也就1米7,在當年算是高個子,但今天來說也就是普通。
至于孔子,身高9尺6寸,按照今天標準也不到1米7,哪里是什么高個子。
另外,還有些考古人員認為古人高,那是以前考古水平低下,胡亂套用洋人的身高算法去推測中國人的身高,結(jié)果推算出來的比實際要高得多。早在幾十年前,這種推算方法已經(jīng)被廢除。
自然,一樣米養(yǎng)百樣人,以中國人口基數(shù)之大,偶爾出現(xiàn)幾個巨人并不稀奇。
王莽麾下的大將巨毋霸,就是所謂的奇人,身高2米多。
項羽身高8尺多,其實為1米89,在當年已經(jīng)是異人了。
清末還有個安徽異人叫做詹世釵,身高2.48米,曾經(jīng)長期在歐洲巡回演出,留下很多照片。
至于其他的,主要是因為各種疾病導(dǎo)致身高暴增。這種人的身高是病態(tài)的,往往會導(dǎo)致各種嚴重疾病和早亡。
大過年的,這方面就不說了。
其實山東人本來個子就高,古代偶爾穿選幾個身高超過常人的,也不稀奇。
目前山東省,也是全國平均身高最高的身份。
據(jù)2015年的一項全國普查,中國男性平均身高是169.7cm,其中的山東男性身高排第一,平均為175.44cm;其次是北京、黑龍江。
另據(jù)2016年山東省衛(wèi)計委的普查,山東18歲男生平均身高為175.3cm,女生163.2cm。分別超過上一年度全國平均3.3cm、3.8cm,依然是全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