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歷史上權(quán)力最大的太子是朱標,他的死因在大部分史學家看來是最無破綻的。
《明實錄》記載:朱標是因感染風寒醫(yī)治數(shù)月未愈而死,史學家認為他的死因無破綻是因為:他被皇帝朱元璋保護得太好,以至于沒人可以對他做任何手腳。
所以,朱標的死因在歷史上就被定性了:風寒死。
可真實情況果真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歷史上真實的朱標死前雖確實感染過風寒,但風寒卻并非他的真正的死因。
在醫(yī)療條件并不好的古代,風寒確實可以要人命,可風寒說白了畢竟只是感冒,所以一場風寒真正要人命且是在有大量御醫(yī)的情況下,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要找出朱標的死因還得對照漢惠帝劉盈,劉盈和朱標一樣都是年紀輕輕就辭世了, 所不同的是史學家多認定劉盈的死與其母呂后有關。
呂后生性殘暴,而劉盈則性格溫和一身儒雅氣,這種性格也最終注定了他的死因。在親眼見了母親給他看的“人彘”,即劉邦寵妃戚夫人被剁去手腳、割舌的慘狀后,劉盈因受刺激太大開始一改往日作風終日飲酒作樂,不久他便一命嗚呼了。
劉盈的死表面是死于荒淫無度,實際卻是抑郁所致。他的最終死因和母親的殘暴有著直接關系,根源是:母親喜好殺戮,他卻天性善良。
善良的人都有良知,在良知驅(qū)使下,呂后的殺戮無度成了劉盈最大的心理壓力,隨著精神壓力的增大,劉盈的精神終于崩潰,繼而因抑郁而亡。
相比之下,劉盈與朱標的性格幾乎完全一致,兩人都生性純良、仁慈、一身儒雅。在這個之外,兩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都有一個喜好殺戮的父母。
所不同的是,劉盈是母親好殺戮,而朱標則是父親朱元璋殘暴、嗜殺。
朱元璋疼愛長子朱標,這不僅因為他是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還因為:朱標身上的儒雅氣是他最為欣賞的。
朱元璋殺人有一個典型的特點,喜歡株連。他殺人動不動就株連,因著株連的緣故,僅僅通過“藍玉案”和“胡惟庸案”,朱元璋就殺了數(shù)萬人。
在朱元璋的朝堂上當臣子是件極其危險的事情,因為他喜好殺戮,有時候他殺人甚至純粹可以因為心情不好。很多官員早上上朝后,晚上便再也沒有回來。
朱元璋的大開殺戒讓天性純良、仁慈的朱標很不能理解,為了勸說朱元璋少殺戮,他甚至不斷地與父親頂撞。
之前,馬皇后在世時,父子間的這種矛盾都被輕易化解了,畢竟女人從來是化解父子沖突的利器?神R皇后死后,他們之間的矛盾便再也沒人能調(diào)和了。
朱元璋是天子,是父親,朱標是太子,是兒子。所以,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朱標注定是被迫退讓的一方。
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朱標的弟弟朱檀死了,他的死因史載是“服食金丹,毒發(fā)傷目而薨”。實際上,他多少是被父親嚇死的,在此之前,因為他和媳婦湯氏干過一些混賬事,他受到父親朱元璋的重處,而媳婦則被父親下令凌遲處死了。
這以后,朱檀便夜不能寐了,他睡不著不僅因為閉眼就看到慘死的媳婦,還因為他害怕哪天父親不高興就會要了自己的命。這樣的精神壓力下,他開始行為異常,金丹便是他異常行為的表現(xiàn)之一,不久,他便因此喪命了。
對于這一切,朱標都看在眼里,也疼在心里。這件事情讓朱標對朱元璋更加恐懼了,因為他知道:虎毒不食子,可父親朱元璋卻是能間接食子的。
洪武二十四年,歷史再次重演,這次朱元璋的另一個兒子、朱標的另一個弟弟犯事了。此人,正是朱樉。
朱樉被封為藩王之后開始荒唐妄為,他在封地上做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朱元璋得知后大怒。不用說,如果沒有適當干預,朱樉的結(jié)局勢必和朱檀一樣。
朱標得到皇弟朱檀的事情后非常著急,他生怕父親又一怒之下干出什么來,這樣的結(jié)果是仁慈的他最不愿見到的。
此時的朱標正奉皇命巡視陜西西安,巡視期間,他便一直操心弟弟的事。人在操勞時,最忌精神壓力過大,可偏偏此時的朱標卻無法卸下壓力。不久,他便因操勞、憂心過重而感染了風寒。
原本,這也并不是大病,適當修養(yǎng)便可痊愈,可因為一心擔憂二弟朱樉,他還在病中不斷想法勸說父皇放過二弟。這自然加速了他的病情,朱元璋平生最痛恨“貪”,而朱樉偏偏犯了他的大忌,他又豈肯輕易罷休?
一心想救弟弟的朱標看到父親憂心自己的病后,便更加頻繁地求父親看在自己的份上放過弟弟了。朱元璋雖心疼長子,卻一直不肯松口,這無疑加速了朱標的死亡。
某日,朱元璋來看病中的朱標,朱標見父親滿臉關懷便大著膽子道:
“父皇,兒臣求您以后少造殺戮,就當為子孫和百姓積福德!朱元璋聽完眉頭緊皺,良久后他緩緩道:“父皇是在為你掃清道路啊,這都是為你、為大明江山永固,你怎么就不明白呢?”說完后朱元璋便拂袖而去,只留朱標聲聲喊著:“父皇,您聽兒臣一言……”
這以后,朱標的病情便越發(fā)重了,人說病由心生,朱標的病更是如此。他每每想起父親大開殺戒就是為自己就心痛不已,一想到那些被父親殘忍殺害的臣民他就痛苦不已。
朱標從小便受儒家思想影響,仁愛早已刻入他的骨髓,這樣的他早已對父親的殘暴統(tǒng)治心有怨懣,可作為兒子、臣子,他敢怒敢言卻始終無濟于事。
另一邊,眼見自己最疼愛的兒子病情日益加重,朱元璋終于同意放朱樉一馬,可此時,朱標卻已因極大的抑郁而致病入膏肓了。不久,他便一命嗚呼了,時年朱標年僅38歲。
朱標死后,朱元璋哀慟不已,他甚至覺得愛子的死是自己頻繁殺戮的報應。實際上,朱標之死,的確與他的頻繁殺戮有直接關系。
參考文獻:《明實錄》《明書》《名山藏》等等